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中印戰爭買什麼股票
擴展閱讀
股票賬戶不是工作日 2025-01-12 15:45:50
股票賬戶4459錯誤代碼 2025-01-12 15:40:52

中印戰爭買什麼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5-21 15:50:13

『壹』 中印戰爭對股票和黃金石油的影響

戰爭爆發會使得不穩定性增強 這個時候黃金作為一種相對穩定的等價物必定價格上揚 包括紙黃金和實物

『貳』 上世紀30年代的金融危機是什麼樣對情況

美國30年代金融危機與當前金融危機的比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c6b800100bht6.html

煉獄般的30年代經濟危機

資深的歷史學家在研究歷史的時候,往往得出一個結論,歷史是一部不斷重演的影片,許多情節是驚人的相似。在今天面臨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時,人們的問題是,當今世界是否又會重演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全過程。

上個世紀30年代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是從美國開始的。在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美國發生了幾次危機,即1900年、1907年和1920至1921年三次危機。隨後美國在二十年代出現了一個短暫的繁榮時期。

但從1929年開始,一場美國和西方世界噩夢開始了。1929—1933年的大蕭條給美國人卜櫻留下了痛苦的記憶。在這個持續四年的經濟危機中,證券持有人的損失高達260億美元,成千上萬普通美國人辛勞一生的血汗錢化為烏有。主要的特點是:

一、經濟下滑。從29年中期,美國主要產品的產量開始下降,部分工廠開工不足,工人失業現象開始增加,國民收入下降,消費不足,消費指數在經濟危機期間逐下降,GDP年年負增長,1929年到1933年的美國GDP分別為:314,285,263,226,222 (億美元)

二、股市崩潰的波及效應。1929年6月到1933年6月間,美國股市暴跌85%。其中商業銀行在其中是受到極大沖擊,在股市的崩潰前,銀行大部分資產證券資產,流動性不足,而居民在經濟不景氣之時,急需錢過活,部分小銀行開使無法及時應對儲戶的提現,小銀行的危機開始波及到大銀行直至整個金融系統,銀行面對擠兌只能破產,在此期間關閉的銀行達幾千家之巨!

三、奇高失業率。在29年到33年GNP下降30%,失業率從4%增長到33%。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由於銀行破產,美國百姓一生積蓄變為零,再加上失業,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四、投資不足。凈投資是負增長,也就是投資年年下降。不僅如此,還表現為原有投資結束,如工廠關閉,機器閑置,原料堆放在倉庫老化,發霉,等等。

這是對上個世紀30年代所謂經濟大蕭條的一般概述,實際上情況相當悲慘。因此當我看到格林斯潘說目前的經濟危機是一百多年來最嚴重的危機,心中型渣叢確實有一種不祥的感覺。如果人們看到發生在二十年代的經濟危機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就會對格林斯潘的話有一個新的理解了。

在「大蕭條」中,美國企業破產l09371家,私營公司純利潤從1929年的84億美元降為1932年的34億美元。1931年美國工業生產總指數比1929 年下降了53.8%。重工業生產的縮減尤為嚴重,作為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標志的鋼鐵、汽車和建築等行業的衰退更是明顯。

1933年初,前總統柯立芝在死前4天還在哀嘆:「舉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連一向處世樂觀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眼見馬里蘭銀行倒閉時也驚呼道,「不知這座用紙板搭的房子會不會倒塌?」

由於工、農、商業萎縮,到1933年3月,美國完全失業工人達1700萬,半失業者不計其數。農民的現金收入從每年162美元下降到48美元,約有101.93萬農民破產,淪為佃農、分成制農民和雇農,許多中產階級也紛紛破產。

危機期間,梁穗一方面生產過剩,消費緊縮,導致商品積壓;另一方面普通美國人卻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貧困。為了維持農產品的價格,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產品,用小麥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

由於人們普遍對未來缺乏信心,導致社會道德進一步淪喪,盜竊、斗毆、兇殺案件層出不窮。當時胡佛總統曾經要求喜劇演員通過給人們以歡笑減輕大家的心理壓力,但結果卻是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話。比如,城市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種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胡佛村」,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做「胡佛袋」,由於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汽車被叫做「胡佛車」,露宿街頭長椅上的流浪漢身上蓋的報紙被叫做「胡佛毯」。紐約大街流行這樣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

據1932年9月《幸福》雜志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8%的人無法維持生計(1100萬戶農村人口未計在內),流浪人口達200萬,僅紐約一地1931年一年中記錄在案的倒斃街頭的案件就有2000餘起。這一時期出生的兒童身材矮小,後來被稱作「蕭條的一代」。全美有 33萬兒童失學,女孩子為了養家糊口冒著懷孕的危險以10美分一次的價格到街上拉客。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當美國參加二戰需要補充大量兵員時,因體質不合格遭淘汰的達40%!

羅斯福就職之日,胡佛送給新政府一句話,「我們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我們無能為力了。」

這場持續4年之久的「大蕭條」使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產生了懷疑。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在1932年出版的《國際事務概覽》第一頁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偉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會的成員們正在自問:西方生命及其成長的長期歷程,是不是在他們的時代很可能將到終點?」

我覺得值得研究的是在面對「大蕭條」時,西方各國採取的不同的應對策略及其後果。歸納起來西方是兩大應對策略。

美國實行了以凱恩斯主義為基礎的羅斯福「新政」,通過加強政府控制可政府投資對付經濟危機。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

而以德國為首的一部分西方國家則策劃通過戰爭脫困。德國當時GDP是世界第一,生產能力在經濟危機中過剩。這時德、日、美、英、法等國都出現了法西斯組織。德國納粹黨在希特勒的策劃下奪取了政權。德國法西斯的口號就是「為雅利安人爭取國際空間」。日本也發生了多次軍人政變,最終建立了軍部法西斯統治。德、日兩國再加上「大蕭條」前不久登台的義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將世界引入了戰爭的邊緣。

英法這些老奸巨猾的西方國家則採取損人不利己的「綏靖」政策,力圖把禍水東引,挑動前蘇聯與德國的戰爭,企圖在前蘇聯與德國等法西斯國家的搏鬥中實現自己脫困的目標。

最終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這樣爆發了。當然最後的結果是美國通過二戰脫困,而英法這些國家沒玩好。

如果我們對照一下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全過程,就會發現現在的格局同那個時期非常相似,只不過參與的角色有些變化,但劇本還是一樣的。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發展,現在美國的房地產業和汽車業已經陷入危機,就剩下鋼鐵業了。恐怕美國將會熟門熟路地再實行一次「奧巴馬新政」。

歐洲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由於歷史的、文化的種種因素決定,恐怕又會實行「禍水東引」的策略,只不過對象換了,這次運作的目標很可能是中國和印度。

因為這次世界范圍的經濟危機規模實在太大,一般的小國家積累的財富不足以填補西方世界經濟巨大的窟窿。只有中國積累的財富才夠用。所以,掠奪中國的財富到自己的口袋裡才能脫困,應該是西方國家的一個既定目標。

如何中國的財富掠奪到手呢?我認為中國絕對不會自己送上門去的,那麼西方國家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挑起戰爭。人家直接搶了。

但中國的體量太大了,給中國樹立一個不中用的敵人解決不了問題。像日本、南朝鮮和越南是絕對不會為西方火中取栗的。這些國家是真刀真槍跟中國玩過,挑釁可以,真練不敢。

於是,印度被選中了。印度有大國夢,有龐大的人口,人口密度相當大,並且對中國有領土野心,恐怕也有爭奪生存空間的沖動吧。所以,印度對西方是個理想的卒子,也夠資格做中國的敵人。最近,《印度時報》就公然叫囂說,印度必須加強軍事備戰,提升印度陸空軍攻擊能力,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印度完全有能力同時擊敗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聯合「侵略」。

西方也沒閑著,美國在中國周邊設立了十個重要的軍事基地,已經完全把中國包圍了。可以想見,一旦中印大戰打的兩敗俱傷時,這些軍事基地就會起作用。

總之,柴火已經堆好了,就看誰點火了。

所以,如果問,當今世界是否又會重演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全過程?答案是,很有可能,中華民族真的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候。http://www.hismirror.cn/viewthread.php?tid=2634

1929-1933年經濟危機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浩劫。歐洲是這次戰爭的主戰場,英、德、法、俄等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霸權互相拚死廝殺,元氣大傷,唯獨美國在戰爭中增強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就連當時頭號投資大國英國也欠美國41億美元的債款。美國已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債權國和國際金融中心,同時,美國也從戰前的工業大國之一躍為資本主義世界名列首位的經濟大國。

1920-1921年的經濟危機以後,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其中尤以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最引人矚目。美國的經濟高漲雖然在1924年和1927年被局部的中間性危機中斷過,但到了1929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了3.8%,工人的實際工資也有所增長。這一時期,共和黨政府執行的經濟政策對壟斷資本家十分有利,工商企業的稅負很輕,對壟斷組織的發展不加限制,反托拉斯法實際上已不執行。這些政策,刺激了技術發明和新興工業的發展。20年代是美國汽車工業大發展的時期,1919年美國的汽車產量已達150多萬輛,到1929年猛增到將近540萬輛,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輛汽車,汽車製造業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工業部門,它的發展也推動了鋼鐵、橡膠、石油和玻璃等行業的發展,當時的鋼和生鐵的產量分別達到5700萬噸和4300萬噸,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其他如電氣業、建築業、化學工業和公用事業等部門也發展得十分迅速。家用電氣產品總值在1921年還只有1060萬美元,到1929年已增至4.16億美元。在戰爭期間,民用建築幾乎停止,住房十分緊張,房租高昂;戰後大興土木,每年建築費用均超過70億美元,1926年的建築費用甚至高達110億美元。從1919至1929年,汽油產量也從8600萬桶激增至4.39億桶。美國工業的迅猛發展,使其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國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億美元增為1929年的878億美元。1929年,美國擁有50億美元的黃金儲備,占當時世界黃金儲備總額90億美元的一半以上。

生產的高漲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脹。從1923-1929年,美國有價證券的發行額達490億美元,僅在1928和1929年間,就發行有價證券180億美元。證券交易所瘋狂的、規模空前的投資使證券價格不斷上漲。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證券平均價格1923年初不過98美元,1929年初漲到306美元,1929年9月達到了最高峰,漲到365美元。

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指數1900-1934年的市場表現

當時購買證券只需要支付10%的保證金,參與證券投機的人都靠借款來購買大量的證券,2∕3的證券交易是靠銀行貸款進行的。證券市場投機猶如一股潮流,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和報紙上的議論資料。證券的投機狂熱助長了繁榮的幻景。

在投機活動上,堪與證券市場等量齊觀的還有狂熱的房地產投機活動。在這種活動的刺激下,房屋的建造量不斷增加,這對於鋼鐵、木材、采礦等基本建設有關的工業部門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這狂熱的年代裡,輿論大肆宣揚『永久繁榮』和『美國例外論』,似乎美國已超越資本主義經濟周期的運行規律之外,再也不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特徵的經濟危機了。就連美國總統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職演說中,也高唱要消滅貧困。

工業的『合理化』運動和汽車、奢侈品等新工業的擴張,還使得整個『繁榮』時期中資本積聚和集中的趨勢加強,中小企業和獨立的小生產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並的命運。在1927年,美國全國公司中的千分之二的公司佔有全國公司總收益的近70%,其餘99.8%的公司只分得剩下的一部分利潤。

由此可見,美國以至於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猶如被吹得過大的氣球,隨時有一觸即爆的危險。1929年10月,資本主義世界一場規模空前的大危機終於爆發了。

危機首先在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爆發。美國工業生產在1929年6月達到最高峰,10月間工業生產指數開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漸衰落下去。10月2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破產,特別是23日、28日和29日連續發生大破產,有價證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驚恐不定的幾天內,第一流有價證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證券持有人迅即破產,茅盾在其小說《子夜》中所描述的資本家跳樓自殺的事情在美國頻頻發生。

證券交易所破產的浪濤波及到一切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的交易所也相繼破產。1929年秋季證券交易所的破產是其生產過剩危機加深的信號。此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都持續下降,商業繼續萎縮,失業不斷增加。直到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才開始從危機轉為蕭條。

1929-1933年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機。工業生產下降的幅度是之前歷次危機所從未有過的,國際貿易額的實際貿易量也出現歷史上第一次的下降。不僅生產下降的幅度驚人,而且,其延續時間也異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機中,生產下降的延續時間不過幾個月,而這次卻是幾十個月。以美國為例,由危機時的最低點恢復到危機前水平所需的時間,煤、生鐵、鋼等都長達四十多個月。因此,1929-1933年危機成為資本主義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世界經濟危機。

1929-1933年危機的極度深刻性和其空前持久性結合在一起,使這一次危機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它使資本主義工商業大幅倒退,使整整幾十年生產力的發展成就付之東流。『一戰』前的各次危機通常使生產水平倒退一二年,倒退四年或四年以上的情況極少。而1929-1933年的危機卻使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水平大約後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國退到1905-1906年,德國退到1896年,英國退到1897年。

這次危機不僅限於生產和商業范圍,而且也擴展到銀行信用系統,以及外匯和債務等領域。生產過剩危機中商品價格下跌,使工業資本家、手工業者、農民等債務人難以支持,從而使許多公司和企業主遭到破產。美國、德國和法國有幾萬個股份公司因此倒閉。不僅資本家破產,而且實際上某些資產階級國家也破產了。

1931年9月,英國被迫放棄金本位制,宣布英鎊貶值,震動了世界各國。英聯邦以及許多同英鎊聯系的歐洲國家的金本位制都跟著垮台了。1933年3月間,資本主義世界信用、貨幣制度崩潰的浪潮襲擊了美國。美國銀行倒閉之風更加劇烈。到1933年,美國銀行共倒閉11730家,企業倒閉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其就職之日,不得不宣布銀行『休假』,隨即關閉紐約金融中心,並放棄了金本位制。

1929-1933年空前深刻和空前劇烈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宣告了主張『放任主義』的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失靈。危機表明,資本主義單靠本身內在的力量已經不容易從危機中爬出來了。於是,鼓吹通過加強『國家乾預』來刺激經濟和保持『充分就業』的凱恩斯主義便應運而生。凱恩斯主義企圖利用加強『國家乾預』經濟的人為措施來克服危機,消除失業和防止革命。 http://tieba..com/f?kz=117809478

『叄』 科技和軍工跌跌不休,原因幾何

最近一段時間 科技 股和軍工股跌跌不休,有的個股已經攔腰對折,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 科技 股和軍工股的上一波結構性牛市已經過去,下一波肯定還會來臨,但需要時間積淀和時勢奠定。

2、任何股票漲高了,漲到目標位了,莊家都要分批獲利了結、分批落袋為安,說嚴重一點就是割韭菜,讓小散們接盤被套。更何況 科技 股和軍工股前期都有過驚人的漲幅,也有過輝煌的抱團 歷史 ,一旦高位莊家籌碼派發,跌跌不休在一段時間里必將是常態。

3、 科技 、軍工ETF在這波行情中也跌幅較大,個別ETF基金已下跌25%以上,小散們在 科技 、軍工ETF下跌時可分批買入,大跌多買,小跌少買,越跌越買,持有待漲,等待下一波 科技 和軍工結構性牛市裡賣出。

本人以善意之心多次提醒小散們,逢低買入持有,逢高落袋為安;存款不如買銀行股,炒股不如買基金是我的座右銘和行為軌跡,想必有的人一直在跟隨我的腳步行走,收獲滿滿。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近期 科技 和軍工確實跌幅不少, 科技 一路震盪下滑,軍工同樣跌幅不少,讓很多股民懵了,為什麼 科技 和軍工會這樣跌跌不休呢?

科技 和軍工跌跌不休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 因為白酒才是核心資產,A股市場不喜歡 科技 和軍工,而白酒股才是王道。

超大資金一直維持對白酒股的進行炒作,放棄 科技 和軍工,導致這兩大板塊持續下跌。

原因二: 因為 科技 和軍工資金出逃,尤其是軍工,自從上個月抱團股熱度退潮之後,軍工持續下跌,還出現過跌停潮,資金出逃是非常正常的。

至於 科技 股裡面,資金同樣一直是處於經流出狀態,被市場冷落下去了, 科技 不跌才怪。

原因三: 因為軍工前期漲幅過大,近期出現持續下跌是因為補跌,漲高了自然要下跌,這是非常正常的。

另外 科技 是波動性行情,現在不是機會而已, 科技 股上漲只是時機不同而已,說白了就是很多馬甲 科技 股。

綜合以上三大因素,就是為什麼軍工和 科技 近期出現持續下跌的真正原因。

科技 和軍工跌跌不休,就是因為所有的炒作結束,都是一地雞毛,價值投資就是說說而已。

為什麼這樣說呢?是因為:

一.A股向來喜歡概念炒作

概念炒作,歷來都是A股機構莊家等最喜歡、最實用的炒作方式。

每一個概念都可以炒作成熱點,然後可以飛上天,就如同前年的豬肉概念一樣,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

因為熱點概念能吸引很大的跟風盤,而且大量的散戶最喜歡追熱點概念。

熱點概念最容易出現牛股,甚至是妖股,每一次的概念炒作都能出現幾個牛股,甚至十倍妖股都有可能。

這就是大家都喜歡概念炒作的原因。

二. 科技 、軍工炒作太多了

美國對晶元制裁後,發展自己的晶元,軟體,半導體等成為了重中之重,到處都開始建立研發中心,到處都是 科技 創新。

於是大量的 科技 炒作開始了,只要與 科技 沾邊,都能炒作上天。

與晶元有關的這微那微的,個個暴漲。

軍工也一樣,尤其是中印邊界緊張後,很多軍工概念就開始炒作了,股價也就上天了,不管公司是否盈利,只要有軍工概念,都能上漲。

所以趁著熱點概念, 科技 和軍工都炒作很高了。

三.散戶接盤了,就是大跌和陰跌

當一種概念炒作上天後怎麼辦?

講故事,要講的越感人越好,比如 科技 興國,比如戰爭等。

於是大量的散戶開始進場,等待著故事完美的結尾,每個人都能大賺特賺。

比如 科技 股說的是從晶元到軟體等全部國產化,爭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個比一個說的漂亮,一個比一個講的好。等待散戶進的差不多了。他們就出貨了。

隨後就是各種下跌,不是大跌就是陰跌,而且還是一個月、兩個月、半年、甚至更久。

軍工也一樣。

總之,A股所有炒作結局都是一地雞毛,不管是啥概念都一樣。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白酒強國,地產復興。只有這兩個行業強大了,才能完成祖國統一,才能推動中華民族的復興!!!

有多瘋狂,就會有多麼悲傷。

2019年是 科技 年,也是半導體,5G元年。這一年的大漲讓整個 科技 行業估值出現了非常高估的現象,有的甚至高達千倍估值,這種趨勢是沒有辦法持續的,除非你的業績能高速支撐你,可惜的是 科技 裡面的大部分半導體5G業績波動太大,穩定性不足。

有人問貴州茅台這么貴,難道估值很低嗎?

貴州茅台現在2300,市盈率大概70倍,低估還是高估?按照目前 科技 板塊來分析,肯定是低估, 科技 板塊目前平均市盈率在百倍以上。

那麼支撐貴州茅台一直漲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面問題,這些企業可以自己自主控制自己的財務管理,說的簡單一點:貴州茅台強就是強在,一旦公司股價被看空,大幅度下跌時,他會通過各種方式來穩定股價,不管是通過茅台酒價格調控,回購股票等,來穩定市場的情緒。

你們看看現在那個 科技 股這么做過,是不是都是任由自家股票下跌,大有約跌我越減持的節奏。這就是基本面差距。

這也是為啥貴州茅台這么強的原因,市場機構不傻,一比較就知道誰安全了。

第二, 科技 和軍工屬於上下游關系。

軍工肯定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軍事力量的提升是對國家競爭力的一種表現,這條路是必須堅持下去的。所以軍工,未來幾年空間會非常大,但是,我說的軍工和你理解的可不是一回事。

我理解的軍工是真的給解放軍提供軍事 科技 力量的,而不是那些蹭熱點,名字戴著 科技 的公司。

軍工主要就是海陸空。到底A股哪家真正研究這些的,找出來自己單獨做個軍工板塊,未來就看他們就行,而不是看現在被各大行情軟體定義的軍工。你如果找出來,你會發現真正給解放軍做產品的軍工下跌幅度都不算太大。

同樣的,軍工要發展,必定推動 科技 發展,他們是一起的, 科技 創新強大了,軍工企業就是第一受益的,所以同樣的道理,A股目前這些 科技 股到底哪個是真正在創新 科技 的,那些是蹭熱點的。

如果你把一個倒賣光碟的公司也算 科技 軟體公司的話,你不虧錢才怪。A股太多的公司本身就不是 科技 創新公司,掛羊頭賣狗肉,僅僅是代理了某個知名國際公司的軟體代理權,就算 科技 股了,這是哪門子 科技 ?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 科技 和軍工下跌給大家帶來的疑惑,因為A股這種公司太多了,去年疫情之後,機構發現,如果突發黑天鵝,還是那種堅持在一條主線的公司,才會有業績保障,所以就出現了所謂的抱團取暖。

那麼 科技 和軍工真的就沒有機會了嗎?

會有機會,需要擠掉渾水摸魚的這些公司,去偽存真,真正的標的 科技 ,軍工就會和茅台,ndsd,通威股份等一樣,大趨勢向上。

大家看看,從去年開始,漲到現在的股票,是不是都是單一賽道做事的,公司很專一,業績很穩定。

你在看看現在的 科技 股,就是一渣男,見一個熱點,愛一個熱點!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科技 公司好的都去香港和美國了,A股的 科技 公司,成色怎麼樣,老股民心裡都很清楚。優秀的 科技 公司股價還是高高在上的。如京東方,大族激光,科大訊飛,韋爾股份,海康威視等等。只能說咱們的 科技 公司好的太少。

2,軍工行業在它的客戶面前是沒有議價權的。企業利潤上升空間是沒有什麼想像力的。所以也不具備大漲的邏輯。

3、 科技 和軍工前期已經漲過一大波了,當時也可以算是抱團股的主角。

4,A股的機構,基本上可以分兩撥,一撥看好大消費,一撥看好 科技 。(軍工也算 科技 大類),別的都是周期性的板塊,無法形成抱團效應。而這兩大板塊基本上會形成一種蹺蹺板效應, 科技 漲個不停,大消費就會跌跌不休。那個時候茅台就跌得鼻青臉腫的。大消費漲個不停, 科技 就會跌跌不休。而波瀾壯闊的抱團行情,是需要准備很長時間的。所以一漲起來,形成趨勢了,就停不下來。目前大消費還沒有要調整的意思,所以 科技 短時間沒戲。

5,注冊制馬上要全面實行了,監管層也出台了嚴厲的監管措施。已經不是罰款60萬那麼簡單了,所以A股要有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有很多 科技 公司,到底是什麼情況,企業高管心裡最清楚了,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低位減持的事情發生。

6,理論上講,任何股票漲高了,都得跌,跌狠了,都得漲。但是我覺得A股大多數 科技 公司夠嗆了,頂多有個超跌反彈。個人不建議抄底,如果做短線,另當別論。

因為散民看好軍工 科技 。散民手裡有的主力不拉升,散民不看好的,主力作妖

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也沒有隻跌不漲的股票。前期漲得猛、漲得急,漲多了必然要回調,獲利盤也有回吐動作。漲不動了,莊家也要借回調洗一下盤。

科技 股、軍工股都是未來投資主線,特別是軍工板塊基本面發生深刻變化,訂單爆滿、利潤率持續提升等因素都支持這類個股走出牛市行情, 當前的 調整隻是技術面的調整並不會影響中長線向好的趨勢。


這個問題在今年2月份已經提問了,那個時候 科技 與軍工都是跌跌不休,而現在 科技 與軍工依舊在跌跌不休。

我覺得 科技 板塊與軍工板塊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今年1月份, 科技 與軍工板塊觸頂回調, 科技 跌到三月份就觸底反彈了,而軍工跌到五月份才觸底反彈。

科技 板塊一直漲到今年八月初,遇到前面的頂部壓力位後,就是今年1月份的頂部壓力位,攻不上去,就下跌了;而軍工板塊一直漲到今年八月下旬,也是觸頂,而且是三次觸頂,也是前面一月份的高峰壓力位,就又回調了。

這一波可以要連跌兩個月,跌到十月底。

科技 板塊與軍工板塊,其實在A股市場並不太受到重視。那麼,這兩個板塊一一遇到頂峰了,主力就有可能提前分批出貨,讓小散接盤。

所以,就是漲多了,漲到主力的收益目標了,他們覺得可以收割了,就賣出去。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

白酒醫療板塊已經進入底部盤整半個多月了,而且這兩個板塊都是A股的重頭戲,那麼,這兩個板塊最近必然會受到主力的重視。

總之,最近的投資風格確實是切換了。而且目前 科技 板塊與軍工板塊的估值也不算低,所以想要兩個板塊再次漲起來,還是要等一段時間。

因為在某些人眼中, 科技 強國的戰略就是一句空話,他們不希望中國強大,所以拚命的賣酒。

『肆』 「印度巨頭」信實工業集團:哥哥亞洲首富,弟弟百億老賴

根據印度商務部的數據, 2020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777億美元,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國。

作為地緣關繫上的鄰居,中國和印度的經貿合作看起來似乎是水到渠成的。即便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沖擊與中印關系惡化的情況下,中國仍然超過美國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可見中印雙方在經濟上的聯系之牢固之深厚。而在未來,隨著疫情局勢好轉與雙邊關系的回暖,中印經貿關系想必會進一步發展。

因此,我們接下來會寫一寫印度的大型商業集團與初創企業,以了解我們重要的貿易夥伴們。而提起印度商業,稍微有點了解的朋友可能會聯想到印度首富安巴尼以及他的信實工業集團。

為什麼第一個介紹信實呢? 因為它是印度市值最高的公司, 其影響力仍在不斷擴大,而脫胎於它的兄弟公司卻拖欠中資銀行上百億不還,除此之外還有觀眾喜聞樂見的「豪門分家產大戲」。

倒賣香料起家,政商結合發家

上世紀60年代,德魯拜·安巴尼和他的堂兄在孟買創立了信實工業集團的前身--信實商業公司。其辦公室僅30平米,總資產只有一張桌子、一部電話以及三把椅子。信實商業一開始從事的是:從阿拉伯國家葉門進口聚酯紗到印度,從印度出口香料到葉門,說白了就是倒買倒賣。

葉門是老安巴尼獲得人生第一桶金的地方。

1948年,老安巴尼和堂兄來到葉門亞丁港,在殼牌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安巴尼發現當地硬幣的含銀量的價值居然高於其面值,隨後他決定把這些硬幣鑄成銀條賺取中間的差價。葉門政府很快發現市面上的硬幣迅速減少,並派人調查此事。老安巴尼的賺錢大計敗露,被遣送回國。也就是在亞丁,老安巴尼有了第一個兒子,未來的亞洲首富---穆克什·安巴尼。

靠著和供應商建立的良好關系,老安尼成功說服他們把具有壟斷性質的香料賣給自己。單這一門生意,信實商業就能從中獲得2倍的利潤。在老安巴尼的努力下,信實商業的生意有了很大的起色。

老安巴尼的朋友曾形容他是一個和藹可親但又有極端冒險精神的人。 很快,他就不滿足於當前暴利的生意。

1965年,老安巴尼與堂兄分道揚鑣,隨後創辦了信實工業公司。他認為,建立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並通過品牌營銷不斷擴大品牌的知名度。當時,信實工業每年花在廣告上的費用多達120萬美元。

1975年,信實工業的利潤增長高達700%;1977年,公開上市,募集了180萬美元的資金。 到1979年,該公司年銷售額達到1.9億美元,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商。

政商結合是印度大企業慣用的商業手段。老安巴尼贏就贏在將寶押在有著「印度鐵娘子」之稱的英迪拉·甘地身上。 在印度大選中,他給予英迪拉資金上的全力支持。而英迪拉上任後,印度政府給予信實工業一系列的優惠。巔峰時,這家公司控制了全國紡紗業產能的50%。除此之外,印度政府還同意了信實工業各種擴張的請求,相繼獲得了電力、通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天然具有壟斷性質的國計民生行業的經營許可。

1996年,信實工業成為印度第一家獲得國際信用評級機構評級的私營企業。

到21世紀初,信實工業已成為印度最大的企業。 2004年,信實工業總營收為170億美元,佔印度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5%;其毛利潤達25億美元之巨,幾乎是當年所有民營企業利潤的30%;全國多達四分之一的股民持有信實工業股票......

西方媒體稱老安巴尼在印度創造了一個美孚、通用和AT&T的綜合體, 安巴尼家族就是印度的「洛克菲勒家族」。 很多印度人開玩笑地說,印度最大的政黨就是信實黨。


親兄弟反目,豪門分家產大戲

老安巴尼第二個兒子阿尼爾·安巴尼1959年出生,比哥哥穆克什·安巴尼小兩歲。阿尼爾曾在采訪中表示,父親會帶他們進行「激勵性郊遊」,如果完成徒步10公里,會獲得一盒芒果,但也會因為在客人面前表現不好而受到懲罰。不知道是不是老安巴尼讓兩兄弟從小保持競爭,最終才導致兄弟反目,引發轟動整個印度的「分家產」大戲。

1980年,雖然有塔塔集團、阿蒂亞·比拉集團等40多家大型企業的激烈競爭,信實工業仍獲得了滌綸生產資質。為了幫助建造工廠,老安巴尼將正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穆克什叫了回來。1983年,阿尼爾從沃頓商學院畢業後也開始幫助父親打理集團日常事務。

在1986年的第一次中風後,老安巴尼開始逐步將信實工業的的控制權交給穆克什和阿尼爾,他仍然是公司的董事長,穆克什和阿尼爾為總經理和副總經理。

2002年6月24日,老安巴尼再次中風,並於7月6日去世。曾三度出任印度總理的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緬懷道: 一個普通的印度人在進取精神的激勵下,在決心的驅動下,可以在自己的一生中實現什麼?這個國家剛剛失去了標志性的證據。

猝然離世的老安巴尼並沒有留下只言片語,也沒有像很多西方家族創始人一樣為子女建立信託,分配自己的財產,這為安巴尼家族日後的分裂埋下伏筆。

按照當時的《印度繼承法》規定,男性後代享有相同的繼承人權益(2005年修訂為女兒也是共同繼承人)。但在印度傳統里,長子仍擁有繼承大部分遺產的權利。更何況穆克什幾乎完整參與了信實工業的高速發展,外界普遍認為穆克什成為新掌舵人幾乎沒有懸念。

作為長子,穆克什很早便受到父親的重用,16歲時就隨父親打理生意。為信實工業奠定堅實基礎的紡織工廠從零開始建立時,穆克什就在老安巴尼身邊幫忙。後來,穆克什成立了信實通訊,24歲時又負責建造了帕塔爾甘加石化廠。 可以說,穆克什讓父親的紡織工廠發展到了難以想像的高度。

而阿尼爾也不是紈絝子弟,沃頓商學院畢業後,他進入集團主要負責投融資,發揮其非凡的人際交往能力,在一眾富賈名流中如魚得水,儼然成為公司的對外代表。同時他也積極開拓移動通信和電力業務,在集團有不小的影響力。

2004年起,阿尼爾就多次向穆克什抱怨自己被排除在集團重大決策之外,甚至暗示兄長操縱董事會。他氣憤地說:「現在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努力鞏固父親留下的事業了,這種變化讓人悲哀。」

2004年11月22日,穆克什在給公司全體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稱,他將全權負責信實工業集團事務,集團所有權問題已得到了妥善解決。被徹底激怒的阿尼爾向董事會遞交了長達500頁的報告,歷數了穆克什的種種管理不當,指責穆克什作假賬,甚至將其告上法庭。

這場家族內訌一度成為印度各大媒體最熱衷報道的花邊新聞,兄弟倆在電視上的相互攻擊和謾罵甚至成為收視率最高的節目。

2005年,兄弟倆的矛盾終於全面爆發。這場兄弟間的豪門恩怨甚至驚動了當時印度財政部長P•奇丹巴拉姆和總理辛格親自出面調停,但也無濟於事,整個印度經濟也因此受到波及。

2005年12月,在母親科姬娜的調解之下,穆克什和阿尼爾最終敲定分家協議。根據協議, 穆克什得到信實總資產的30%, 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石化、煉油和製造; 阿尼爾同樣得到了30%的資產, 接管了電力、電信和金融服務。科姬娜保留了30%的信實股份,其餘10%在老安巴尼的兩個女兒之間平分。協議中還規定,雙方將把對方在自己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完全清除,同時 二人各守本業,即便新拓市場,也不得在10年之內直接相互競爭。

分家後,穆克什仍使用信實工業集團的名稱,而阿尼爾則將分到的公司裝入新成立的公司,取名為信實集團。據說這是他們母親的意思: 合力做大做強「信實」這個金字招牌。

豪門恩怨的落幕也給印度股民吃了一顆定心丸。協議達成的第二天,印度股市大漲,信實旗下的公司也有不同程度的漲幅。很多印度人預測,分拆後的信實工業集團競爭力下降,安巴尼家族會就此走向沒落,然而現實卻頗具戲劇性。

分家後的信實工業和信實集團在穆克什和阿尼爾分別帶領下,於各自的領域大展拳腳。在2008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兩兄弟同時位列前十名,穆克什以430億美元的身家位居第五,而弟弟阿尼爾以420億美元排名第六。

但從2009年金融危機後,阿尼爾成了「財富縮水最快的人」,資產縮水近300億美元,降至120億美元。

十年後,哥哥穆克什的信實工業愈發強大,勇奪亞洲首富的寶座。而阿尼爾則每況愈下,不但破產,還拖欠中資銀行上百億貸款,差點入獄。


哥哥亞洲首富,弟弟百億老賴

關於穆克什·安巴尼已經寫的很多了,簡單概括就是「守業出奇」,守住主業能源石化等,積極發展新業務---通信服務和電商。(穆克什旗下的電信服務商Jio,成立於2015年底,所以他信守了十年不競爭之約。)據《福布斯》報道,截至2021年7月9日,穆克什是亞洲最富有的人,凈資產為786億美元,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13。

這里我們主要說一說阿尼爾的失敗之路和欠錢不還的老賴之路。

實際上即使兩兄弟分家後,爭斗仍在持續。先是阿尼爾指責穆克什違背天然氣供應協議,並在2008年向穆克什提起了 21.2 億美元的誹謗訴訟。同年,穆克什破壞了阿尼拉的信實通訊與南非第一大電信公司MTN的合並。

2009年,阿尼爾公開表示:信實工業想盡辦法,甚至用上不得檯面的招數,破壞信實集團的生意,實在貪得無厭。

而2016年後, 穆克什創辦的電信運營商Reliance Jio更是大打價格戰,直接迫使包括阿尼爾的信實通訊在內的十多個電信運營商退出市場。 2017年12月,信實通訊沒能出售給Jio,走上破產之路。

作為信實集團核心之一的信實通訊的失敗只是阿尼爾帝國坍塌的一隅。實際上從2009年金融危機開始,信實集團就開始加速墜落。過去,乘著印度經濟發展的浪潮,信實集團利用寬松的信貸環境,為旗下龐大的重資產型企業募集了巨額貸款。而當印度經濟放緩時,信實集團多項投資都面臨現金流枯竭。

2020年5月22日,倫敦高等法院商務法庭判決阿尼爾·安巴尼21天內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三家銀行支付7.16億美元欠款,同時裁定75萬英鎊的法庭費用應由敗訴方阿尼爾•安巴尼承擔。

但阿尼爾在庭上辯解稱未償還貸款屬於信實集團,自己個人並沒有簽署個人擔保,而且自己現在一分錢沒有,已經破產了。中資銀行律師代表表示, 阿尼爾先生過著奢侈的生活,他不僅購買了一艘遊艇,還花巨資買下一架小型飛機和多輛豪華 汽車 。

雖然阿尼爾個人已經破產,但其領導的信實集團旗下仍有6家上市公司:信實基建、信實電力、信實資本、信實海軍工程(沒錯,信實集團是印度第一家有造軍艦資質的民營企業)、信實通訊以及信實醫療。阿尼爾多年來拒不還錢,可以說是非常惡劣了。

阿尼爾為什麼會欠中資銀行這么多錢?這要從2010年說起。2010年10月,信實集團旗下信實電力向上海電氣集團訂購了價值上百億美元的電力設備,這是當時中印之間簽署的最大的商業合同之一。當時的印度經濟飛速發展,似乎是海外業務拓展的好地方,因此數家中資銀行為這筆交易提供了約10億美元融資。

2010年12月,信實通信從國開行獲得了19.3億美元,但其中大部分資金都被用於償還短期債務。2012年,信實通信從國開行、進出口銀行、工行又獲得13億美元貸款,這筆貸款也被用於償付到期的美元可轉債。

這實際上就是,借新錢還舊債。事實上,信實通訊當時的境況已經不太樂觀。 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信實通信凈負債近70億美元,其凈負債已達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4.4倍。

2019年6月,信實通信公布了破產後的債權人名單,其中, 拖欠中資銀行債務高達人民幣約150億元。根據信實電信破產清算方案,三家中資銀行損失約600億盧比(約60億元)。

而在此前的2018年5月,阿尼爾曾陷入另一場法律糾紛,甚至差點坐牢。當時印度最高法院表示,如阿尼爾不按時向愛立信印度部門支付57.1 億盧比欠款,則將面臨三個月的牢獄之災。隨後,哥哥穆克什伸出援手,幫弟弟還清了債務。阿尼爾發表聲明,稱感謝兄嫂的及時幫助,證明了強大家庭的重要性。

在近二十年的緊張關系之後,安巴尼兩兄弟關系似乎有所緩和。印媒甚至猜測,風雨飄搖的信實集團可能會被信實工業集團收購,兩家集團重回一家。

鮮為人知的是,阿尼爾旗下的信實 娛樂 和斯皮爾伯格領導的夢工廠有著多年的合作。雙方一起製作了很多廣受好評的電影,包括《幫助》、《間諜之橋》、《林肯》等。 不知道在簽下分家協議的那一刻,阿尼爾是否想過,哥哥穆克什可能是那個結束南北戰爭的「林肯」呢。

『伍』 什麼是金融交易員是做什麼的朋友們能告訴我嗎謝謝啦~~

金融交易員是一種通過買賣獲利的行業。交易者可以指交易者或做市商。作為交易者或交易者,它是一般交易機構或個人,並且可以是交易機構的代表。它可以進行股票和期貨等金融產品的交易操作。

通常,交易者是在交易的另一方擔任委託人或交易的人。發出買入或賣出訂單,希望從中獲得差價(利潤)。相反,經紀人是充當中間人的人或公司,為買家和賣家收取傭金。

交易者分為兩種類型:日內交易者和非日內交易者。非盤中交易者與國內股票交易非常相似,因為中國的股票是以T + 1實施的,但國內只能做多,並且在國外做更多的空頭沒有限制。 (做多短是非常形象,長期是先購買上漲,短線先賣掉);

在這個主要表示當天的交易員,因為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都很陌生。日間交易者主要依靠一天內的小幅波動來獲得利差,即通過多次T + 0操作累積利潤。

(5)中印戰爭買什麼股票擴展閱讀:

金融交易注意事項:

1: 金融投資,如同一場 戰爭!資金管理險益比為正才是真正的戰略。買賣策略只是戰術,而入場點位僅僅是戰斗。在一場戰爭裡面,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所以永遠要記住,對錯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對的時候賺了多少,錯的時候又虧了少!

2:市場中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觀點來做單,所以市場有時是正確的,有時候是錯誤的。但即使它正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我們也不能夠螳臂擋車。永遠做一個市場的追隨者,但必須是一個睿智的追隨者。

3:做對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坐得住嗎??在沒有最佳機會的時候,你坐得住不去交易嗎?在盈利的時候,你坐得住不去 止盈嗎?

4:市場好像是一個人,當 利多行情時, 利空的消息往往被忽略,而 利多消息往往被放大,反之亦然。

5:過近的緊盯市場,往往會被 盤面的一些小波動所影響,和市場保持一段距離反而容易成功,當我們眼裡只有芝麻的時候,往往就看不到西瓜了。

6:市場是有共通性的,像張文軍這一類的高手,他們能同時在十幾個市場上做交易,說明金融市場是共通的。

7:把交易當成一門科學來研究,當你精通到成為本能的地步,在別人看來,這就是一門藝術了!

『陸』 為什麼說印度發展的潛力大於中國

印度在一些重要領域的發展潛力大於中國
在全球關注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的今天,另一個經濟奇跡卻也正靜悄悄地在印度出現。新加坡的聯合早報今天報道說,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發展中國家,東亞的巨龍和南亞的大象互相輝映,同時又相互競爭的時代或許終於拉開了序幕。

官方統計顯示,印度經濟去年7至9月份大幅增長了8.4%,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中國。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人相信,印度自1991年推行的改革已顯現效應,一方面IT業正在為印度經濟贏得國際上的重視,另一方面製造業也蓄勢待發,其年經濟增長率有望長期維持在7%以上的水平。印度財政部長賈斯萬特.星(Jaswant Singh)最近就表示,印度正處在「爆炸性增長」的臨界點。

報道說,印度經濟的樂觀前景也正在改變人們對中印對比的評價,過去輿論完全一面倒認為中國模式優於印度模式的情況已不復存在。

報道舉例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者黃亞生和哈佛大學教授凱納(Tarun Khanna)去年年中聯合發表的文章認為,中國利用外資推動經濟增長,發展後勁將不如鼓勵本國企業與國際競爭的印度。

這兩位學者指出,在2002年福布斯評選的世界最佳200小企業中,共有13家印度企業,中國只有4家。他們並認為,相比中國,印度更有條件成為世界的高科技實驗室。

投資銀行高盛則在去年底發表的《邁向2050年》報告中預測,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可在2010年左右超越中國,在未來50年裡,它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報道說,在外界看法改觀的同時,印度人的觀念也正在發生重要變化。在印度國內備受尊重的IT巨子穆爾蒂(Narayana Murthy)日前就在北京說,印度人現在普遍有「一種希望向中國學習,同時和中國競爭的意願」。

報道說,印度政府目前已在醞釀要仿效中國,在今年內設立大約20個經濟特區,以吸引更多外資,並促進出口。這意味著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可能因為來自印度的競爭而減弱。

另一方面,報道亦指出,在一些重要的領域,印度擁有大於中國的潛力,但在其他發展條件上,中國的優勢仍然明顯。

例如,強項在製造業的中國,比實力在研發的印度更能讓社會上的多數人享受到經濟發展的實惠。目前中國有接近1億的製造業工人,印度只有900萬,高速發展的IT業也只為印度製造了100萬個就業機會。

報道又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的觀點說,「印度的政治結構是現代的,經濟結構基本現代,社會結構卻還屬於前現代。」他指出,市場經濟的有效運作需要一些前提,例如,社會需要打破以血緣和家族為基礎的傳統結構。

『柒』 現在的全球經濟排行是什麼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12日公布了2000年全球百名最大經濟體實力排行榜。在排名表中,美國、日本和德國位居前三名,中國內地排在第6位,中國台灣排名第16位,中國香港排名第26位。
這份綜合排行榜是對2000年全球國家和地區以及大型跨國公司的經濟實力所作的排名,其中國家和地區是以國內生產總值為基礎,而公司則是以增值價值為基礎進行排名的。有29家跨國公司名列其中,比1990年的24家增加了5家,這意味著跨國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增強。
上榜的29家跨國公司主要是石油和汽車企業,以石油產品為主體的埃克森-美孚公司以630億美元的經濟實力排在第45位,其他如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和殼牌等著名公司也都榜上有名。貿發會議當天發表新聞公報指出,全球100家最大的跨國企業近些年來的發展速度超過大部分國家或地區經濟體。
2006全球綜合國力 TOP15 排行:
數據資料截止2005年12月31日裂蠢
排 名 國 名 經濟力 科技力 軍事力 資源力 社會發展 政府調控 外交力 年增長率 綜合國力
1 美國 3251 1718 2249 547 559 185 131 0.43% 8639
2 日本 2158 1111 806 226 416 169 100 0.26% 4986
3 法國 1588 994 814 201 419 184 119 0.31% 4319
4 英國 1602 856 830 217 400 171 112 0.75% 4188
5 德國 1762 854 623 191 419 184 107 0.48% 4139
6 中國 1321 312 508 483 245 133 116 2.98% 3119
7 俄羅斯 598 504 863 521 332 157 118 2.20% 3092
8 加拿大 836 227 176 532 423 174 99 1.92% 2467
9 義大利 743 252 227 228 397 161 97 1.97% 2106
10 澳大利亞 554 147 130 375 410 148 89 2.56% 1852
11 巴西 551 211 169 382 253 110 85 2.21% 1762
12 西班牙 621 157 114 209 364 124 85 2.08% 1674
13 印度 588 176 170 334 189 104 87 1.79% 1650
14 韓國 531 117 96 177 360 115 87 2.05% 1483
15 墨西哥 444 97 100 299 182 100 90 2.74% 1312
綜合國力分析:一、各大國經濟力、軍事力和外交力基本格局 → 二、主要大國綜合國力實測結果 → 三、中國的綜合國力 → 四、主要大國綜合國力展望 → 附:國力測算的過程簡介 (來源: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

綜合國力分析:

一、各大國經濟力、軍事力和外交力基本格局

為了全面了解全球力量格局和肆亮陪中國的綜合國力,這里選擇了世界主要經濟、國土面積和人口大國進行綜合國力比較。挑選的主要大國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印度、中國和韓國。

表1 2004年各大國GDP及基本國情

國家
美國
日本
德國
英國
法國
中國
加拿大
韓國
印度
俄羅斯

GDP

(十億美元)
11733.5
4667.8
2704.3
2120.9
2019
1649.4
994.1
679.9
631
588.7

人口

(百萬)
297.29
127.68
82.66
59.63
60.06
1299.88
31.91
48.2
1091
144.2

國土面積

(千平方公里)
9809
378
357
245
557
9600
9976
100
3166
17075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http://devdate.worldbank.org/dataonline/。
註:GDP以當年匯率折算為美元。

經濟力、軍事力和外交力是一國綜合國力的最顯鍵讓著體現。從經濟力上看,美國遙遙領先,2004年,美國GDP為11.73萬億美元,佔到全球GDP的29.6%,其次是日本,其 GDP達 4.67萬億美元,繼後是德國、英國和法國,中國處於世界經濟總量的第六位,GDP為16494億美元,俄羅斯處於這些大國中的最後一位,其GDP只有58.87億美元。從GDP人均佔有量上看,美國仍然處於第一位,2004年,人均GDP達到近4萬美元,其次是日本,人均GDP為3.7萬美元,繼後是英國、法國、德國和加拿大,人均GDP都在 3萬美元以上,韓國人均GDP為 1.4萬美元,俄羅斯為4082.52 美元,而中國只有1268.89美元,排在倒數第二,僅高於印度(578.37美元)。

衡量一國的軍事力量比較困難,這里只是從軍費投入、核武器和常規武器幾方面力量入手進行綜合考慮。從各大國軍費投入上看,根據瑞典國際和平研究院(SIPRI)數據(見表2),2004年,美國軍費投入高達4555億美元,佔全球軍費投入的40%以上,其次是英國、法國和日本,軍費支出均超過400億美元,中國、俄羅斯和韓國軍費投入數相對較少,印度和加拿大的軍費支出排最後。從核力量上看,俄羅斯和美國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俄羅斯裝配的核彈頭數目為7360枚,其中,戰略性的核彈頭有3980枚,非戰略性的有3380枚;美國裝配的核彈頭數有4896枚,其中,戰略性的有4216枚,非戰略性的有680枚,兩國的核力量在全球都具有毀滅性的能量。中國、法國和英國核力量也很強大,印度也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從常規武力上看,美、俄總體實力都很強大,法國、英國力量也很全面,日本的海軍力量非常強大,中國陸軍力量非常強大,德國的軍工非常發達。從武器出口看,俄羅斯、美國都是武器出口大國,各佔全球武器出口的32%和31%,法、德、英也有相當的武器出口。綜合各方面的力量可以認為,美國和俄羅斯屬於全球軍力的第一陣營,英國、法國和中國屬於第二陣營,德國和日本屬於第三陣營,印度、韓國和加拿大處於後面的位置。

表2-1 2004年各國軍費支出 單位:十億美元

國家
美國
英國
法國
日本
德國
中國
俄羅斯
韓國
印度
加拿大

軍費支出
455.3
47.4
46.2
42.4
33.9
35.6
19.7
15.5
15.1
10.6

占 GDP 比
3.88
2.23
2.29
0.91
1.25
2.16
3.35
2.28
2.39
1.07

資料來源: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YEARBOOK 2005 ARMAMENTS,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2005,SIPRI。其中,中國、俄羅斯數據為SIPRI估計。

表2-2 世界前五大武器出口國 單位:%

國家
俄羅斯
美國
法國
德國
英國

佔全球比重
0.32
0.31
0.08
0.06
0.05

資料來源:同表2-1。
表2-3 世界核力量:裝配核彈頭數 單位:枚

國家
美國
俄羅斯
英國
法國
中國
印度
巴基斯坦
以色列

裝配核彈頭數
4896
7360
185
348
400
30~40
30~50
200

資料來源:同表2-1。
說明:美國戰略性的核彈頭有4216枚,非戰略性的680枚;俄羅斯戰略性的核彈頭有3980枚,非戰略性的3380枚;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估計為部分裝配。

在外交力上,美國的強大表現在幾乎所有的外交領域,美國有一定的全球外交倡導力,表現在核不擴散、裁軍、反恐等事關全球安全的一系列活動中的倡議力,美國在聯合國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可以左右聯合國的一些決定,當聯合國的決定對其國家利益無益時,它甚至有不聽的能力。美國也有自己的許多盟國,是北約成員和八國集團成員。由於經濟和軍事實力強勁,美國對外經濟與軍事援助力都很強。盡管發動伊拉克戰爭使美國的聲譽受到了嚴重影響,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如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一年多來,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幾個關於伊拉克問題的決議基本體現了美國的意圖,聯合國也不得不承認它的佔領國地位。
聯合國安理會其他幾個常任理事國處於全球外交力的第二陣營。中國在外交倡議力上的力量目前正在提升,如對「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起倡導作用。中國雖然沒有盟國,但與許多國家建立了戰略夥伴關系,如中俄、中德、中英、中法、中印、中國和東盟、中國和加拿大、中國和墨西哥等等的戰略夥伴關系。作為在安理會中唯一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國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由於中國整體國力的限制,對外援助力量較差。法國的外交特點是獨立性強,有一定的外交倡議力,是北約成員國和八國集團成員,擁有非洲法語區外交依託體系,經濟與軍事外援力量都較大。俄羅斯能夠提出一些外交倡議,有能力和美國在核控制裁軍問題上進行談判,其戰略導彈可以和美國進行對抗,它具有豐富的外交經驗,外交預見性和整體性較好,但由於缺乏經濟實力,對外援助力差。俄羅斯資源非常豐富,使歐盟在能源上依賴俄羅斯,自然資源成為俄羅斯一塊重要的外交牌。英國外交具有一定的倡議力,是北約和八國集團成員,擁有英聯邦國家傳統勢力范圍,但外交上追隨美國,獨立性不強,其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外援實力。
德國也是外交大國,由於正確對待歷史問題贏得了各國的理解和贊揚,名聲很好。作為戰敗國不能有核武器,軍事力比英國和法國弱,軍事援助力差。德國是北約和八國集團成員,不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歷史上也沒有自己的殖民地,所以外交上整體差於英法。但是,德國是歐盟的倡議國,是歐盟的火車頭,也具有一定的外交倡議力。與德國相比,日本經濟實力強,對外援助力強,在聯合國會費交的也多,使非洲國家對他有一定的期望,但其外交倡導力差,外交方針得不到周邊國家的理解,名聲不好。在處理歷史問題上,與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國家有沖突,周邊國家警惕它。在邊境問題上,在收復北方領土問題上與俄羅斯產生矛盾,與中國也有沖突。日本外交政策追隨美國,外交獨立性較差,並因為跟隨美國失去了許多朋友,所以總的來說,日本外交力排在德國後面。加拿大外交倡議不多,在國際舞台上一般是與世無爭的態度,與它國摩擦少,介入國際事務也不深,雖然是北約成員和八國集團成員,但在其中只是跟隨的地位,雖然加拿大與美國關系密切,但外交獨立性還是較強,不追隨美國太緊,對外援助力不大,歷史上沒有自己殖民地,屬於典型的「小康」國家。
亞洲新工業化國家韓國,總體上說國際影響力較小,外交倡議能力差,與美國是盟國的關系,人口少,經濟總量只有日本的15%,經濟、軍事援助力都有限。但韓國在亞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特別在東北亞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典型表現在朝核談判上,在「六方會談」中,韓國態度對美國採取和平談判的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韓國是亞洲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和右翼勢力的先鋒,在日本高官參拜「靖國神社」和篡改歷史的「教科書」問題上,都率先奮起抗議,所以韓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不可忽視。印度的外交力已經沒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銳氣,在第三世界的影響力不如中國。在周邊關繫上,印度由於缺少真誠合作的外交政策,在南亞次大陸擺出大國架勢,與巴基斯坦長期對抗,使周邊國家懼之,與中國在邊界問題上也有沖突,所以印度整體外交力較差。

二、主要大國綜合國力實測結果

經濟力、軍事力與外交力是一國綜合國力最顯著的體現,獲得或維持這些力量需要一定的國力資源,具體包括:科技力、人力資本、資本力、信息力和自然資源等。一國的政府調控力非常重要,其主要功能在於提供國力資源成長的環境,包括制度、激勵機制和法律環境等,綜合國力是所有這些力量的有機組合。本研究在具體測度各國的經濟力、外交力、軍事力和國力資源、政府調控力的基礎上,考慮了各類力量分配協調性,對主要大國進行了綜合國力實測。結果顯示:美國(91分)以幾乎所有項目的絕對優勢排在第一位,綜合國力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排在綜合國力第二陣營的有:英國(65分)、俄羅斯(63分)、法國(62分)、德國(62分)、中國(59分)、日本(58)和加拿大(57);韓國(53分)排在綜合國力較弱的地位,印度(50分)在十個大國中的綜合國力最弱。

(一) 國力超強國:美國

美國以幾乎所有項目的絕對優勢排在綜合國力的首位。從國力資源上看,無論是先天性的自然資源,還是在後天通過努力獲得的資源,美國都擁有絕對的優勢,總體排在第一的位置。美國科技力世界第一,從科技投入上看,美國在絕對量和相對量上的水平都很高,2003年,美國研究和開發投入(R&D支出)高達2845.84億美元見附表2至附表5,以下未註明資料出處的皆出自附表2至附表5。,為排在第二的日本的2.3倍,佔了全球R&D支出的40%,人均R&D支出為977.8美元,也領先於所有其他國家,美國R&D支出其佔GDP比重為2.59%,在發達國家中僅低於日本(3.12%),大大高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以科學論文、專利代表的科學技術產出更是規模龐大,世界一流,2001年,美國的原創性的科學論文為20多萬篇,遠遠高於其他國家,是排在第二的日本的3.49倍。美國高技術產業出口量世界第一,2004年為160億美元,排在第一位,高技術產業出口佔全部製造業出口的31%。目前,美國在信息科學、原材料工業、航天業等許多行業都具有世界最一流的技術,不斷創新的科技給其經濟持續增長輸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人力資源是美國國力稱雄世界的最重要基礎,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美國不僅有高素質人才,也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2004年,美國教育投資佔GDP的比重為6.2%,在大國中僅低於加拿大(8.1%),美國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6年,高等教育入學率達40%(2002年數)。美國重視人力資本的培養不僅體現在正規教育上,也體現在繼續教育上,在瑞士國際管理和發展研究院(IMD)2005年關於人力資本的專家調查中,美國在「員工培訓是否充分」項目上得6.59分,排在十大國中的第一位。美國的勞動力質量較高,在IMD的「教育是否滿足競爭經濟的需要」調查上,美國得分為5.74 ,僅低於加拿大(7.1分);在「管理者的企業家精神」和 「有技能的勞動力獲得情況」調查上,美國分別得為7.56分和7.34分,均排在第一的位置。

資本資源是經濟發展的資金基礎,美國在內資、外資和資本市場上都表現良好。由於美國金融體系的特點是直接投資占絕對優勢,所以股票市場非常有活力,2004年,美國的股票市場籌資額為142663億美元,比這里其他所有參評國的總和(103708億美元)還多,佔美國當年GDP的比重為129.65%,融資率僅低於英國(134.07%),高效率的股票市場不僅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擴大了投資規模,尤其有利於新興產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中小企業的投資,對於提高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美國外資規模也很大,2003年,在美國的外資存量達24355.4億美元,遙遙領先第二位的法國(7485.8億美元)。美國經濟實力世界第一,得益於經濟發展的豐碩成果,美國國內資金也很雄厚,2004年,美國國內總儲蓄水平為16978億美元,也是遙遙領先於其他大國。

美國依靠其對信息和通訊技術的領先成為當今的超級大國。無論從公路、鐵路密度和航空載客量這些基礎信息能力上看,還是從電話、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上看,美國的信息化水平都很高。2004年,美國的計算機普及率達到76.3%,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63.2%,在用計算機佔到全球的27%。我們的測度僅從信息設施的絕對佔有率上考慮,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4~2005,WEF,2004.鑒於信息力對經濟創新的關鍵作用,在每年發布的《全球信息力報告》中,以網路整備度指數排名(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 Ranking,NRI)NRI是從三方面進行評估國家信息實力,一是國家ICT建設環境,二是個人、企業和政府獲得ICT服務的情況,三是ICT服務的實際使用情況。評估國家信息和通訊技術(ICT)業對經濟創新發揮的相對作用。2003~2004年度,美國NRI排在全球第一位,2004~2005年度排在全球第五位,排在新加坡和北歐的小國之後,是這里十個大國中得分最高的,這反映美國ITC業對創新經濟相對支持程度之高。

美國政府調控力排在第二的水平,僅次於加拿大。美國政府公共產品的提供水平較高,2003年,美國公共健康支出佔GDP的14.6%,是十大國中最高的,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6.2%,也屬較高的水平。美國政府在提供創新經濟增長的環境上表現出色,美國的各項產業包括高技術產業都是私人資本投資,政府不直接干預,只是通過制度、法規或機制等進行扶植或調控,美國高技術產業的成就直接體現了美國政府在這些方面的成績,所以美國在IMD關於「制度」、「企業立法」等專項調查中都得分很高。美國在IMD包含收入分配、社會歧視、男女差異、社會治安、社會凝聚力和公正性等方面內容的社會體系調查中,美國得分也較高。相對來說,在保證宏觀經濟良好運營的財政政策方面只是稍優,而在公共金融方面績效只是中等。在美國的整個國力系統中,各方面力量都很強大,結構非常均衡。

表3 綜合國力的各類指標及總體得分
技術力
人力資本
資本力
信息力
自然資源
軍事力
GDP
外交力
政府調控力
綜合國力

美國
97.42
73.38
99.59
87.06
79.34
91.85
100.00
98.64
76.11
90.69

英國
73.75
71.77
65.63
79.29
60.36
54.26
56.87
78.52
63.61
65.04

俄羅斯
56.33
67.05
52.44
56.77
89.84
84.79
50.00
87.46
52.14
63.03

法國
73.50
68.12
62.33
74.81
56.39
56.29
56.42
82.12
58.61
62.00

德國
77.35
66.46
59.71
80.02
53.66
54.03
59.49
72.25
59.93
61.93

中國
61.42
76.36
59.29
56.20
73.62
54.69
54.76
78.24
63.40
59.10

日本
86.31
71.93
66.13
81.15
50.78
52.34
68.30
66.57
54.79
57.84

加拿大
65.51
71.15
59.58
76.66
83.84
50.00
51.82
61.14
96.90
57.09

韓國
69.19
65.06
52.80
80.88
50.02
50.72
50.41
54.35
57.18
53.20

印度
50.00
65.09
50.59
51.40
61.80
51.13
50.19
50.42
53.59
50.43

資料來源: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外交力得分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沈驥如教授評論獲得。

(二)國力次強國:英國、俄羅斯、法國、德國、日本和加拿大

英國綜合國力排在第二。國力系統中,國力資源排在第三位,該國在資本力、信息力、人力資本和技術力上有一定的優勢,在自然資源上水平一般。英國有較完善的資本市場,2003年,股市融資額達24124億美元,佔GDP的比重為134.07%,排在第一位;2004年,英國吸引外資總額為550億美元,比2003年增加2.59%,是參評國中引進外資速度第二高的國家;英國的信息高速公路發達,2003年,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0.07公里,是這里密度最高的國家,每千人的行動電話用戶為911.7,排在第一的水平。2004年,其計算機普及率為59.5%,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4.92 %。雖然英國勞動力數量資源有限,但受教育水平較高,人力資本總體排在第四位,英國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高達22年(2002年數),排在第一的水平。在自然資源方面英國在國土資源和人均可耕地面積上都很小,但能源供給有一定的優勢,其能源生產占其需要量比率為113.8%,僅次於加拿大和俄羅斯。英國政府調控力排在第三位,在公共產品提供能力上不及加拿大、美國、法國和德國,在提供經濟增長環境的政府績效上,英國政府在總體上較好,企業立法健全,社會系統和諧,得分僅次於加拿大和美國,制度框架的質量僅次於加拿大、美國和德國,而公共金融和財政政策的表現只是平平。英國經濟力、外交力、軍事力都比較強大,國力系統中各個方面的力量比較均衡。

俄羅斯綜合國力排在第三,但各種力量極不均衡。國力資源排在倒數第二位,僅好於印度。國力資源中只有自然資源處於一定的優勢,而在技術力、人力資本、資本資源和信息力上都處於相當的劣勢。俄羅斯的技術投入水平很低,2004年,其R&D支出只有57.68億美元,佔GDP比重為1.28%,都只高於印度。俄羅斯科技產出較低,勞動生產率為人均8098美元。在人力資源上,俄羅斯勞動力的質量應該水總體水平還是比較高的,文盲率只有1%,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3年(2002年數),高等教育入學率達29%,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較低。在勞動力數量上,俄羅斯與中國、印度和美國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整體排名只處於第七位。俄羅斯資本能力僅高於印度,股市融資能力差,2004年,其股市融資額只有2308億美元,佔GDP比重只有15.16%,引進外資總量和國內儲蓄規模與其他國家相比都處於非常低的水平。俄羅斯的信息力只高於印度和中國,在公路、鐵路和航空這些基本基礎設施上排在各大國的最低水平。在信息基礎設施上,俄羅斯僅高於中國和印度,2004年,其計算機普及率為13.2%,網際網路普及率為14.73%。但是,俄羅斯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國土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都很大,能源產量高,其能源生產占其需要量比率為167.4%,處於第一的水平,現在石油已成為俄羅重要的戰略資源,一張重要的外交牌。俄羅斯政府調控力排在最末水平,在公共產品的提供水平上排在中等,其公共衛生和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分別為3.6%和6.2%,而在提供經濟增長環境的政府績效上,俄羅斯排在最差的位置,主要由於俄羅斯在給企業創造增加值的過程中提供的制度環境、法律環境和社會基礎都非常差,但俄羅斯近期在公共金融上的管理非常有成效,積極財政政策也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宏觀環境。在俄羅斯整個國力系統中,軍事力和外交力非常強大,政府調控力、經濟力和國力資源都非常弱小,國力結構非常不均衡。

法國的綜合國力排在第四。其國力資源排在第六位,科技力和人力資本一般,資本力、信息力較強,而自然資源相對比較落後。法國在技術上整體處於發達國家中較落後的水平,勞動生產率為人均67777美元,是發達國家中水平最低的。盡管是歐洲大國,但在2004年,法國的勞動力數量只有2.72千萬人,比德國和英國都少,在大國中僅高於加拿大和韓國,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在歐洲也只是一般,高等教育水平入學率達36%,人均受教育年限為15年(2001年數)。法國資本力排在第四位,2003年引進外資存量總量是歐洲國家中最高的,達7485.8億美元,整體排在第二,僅低於美國。法國信息力水平一般,基本基礎設施很完備,法國的公路網、鐵路網都較密集,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別為1.62公里和0.05公里,屬於世界較高的水平,但在信息基礎設施上的排位較低,法國僅高於俄羅斯、中國和印度。2004年,法國計算機普及率為48.7 %,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3.14%,比其他發達國家水平都低。法國自然資源相對落後,其能源生產占其需要量比率為50.6 %。在政府調控力上,法國排在第六。法國政府政府公共產品提供能力很強,2003年,其全部公共支出佔GDP比重達到53.4%,是所有大國中最高的,但法國的政府績效排在倒數第二位,僅好於俄羅斯,相對其經濟發展的需要,法國的制度和法律系統都較落後,財政政策不能對促進經濟增長起到積極作用,公共金融不發達。法國的整體國力中,軍事力、外交力相對其經濟力較強,經濟力相對其政府調控力和國力資源較強,國力結構不甚均衡。

德國的綜合國力排在第五位。國力系統中,國力資源排在第五位,其中,技術力和信息力較強,人力資本和資本力一般,自然資源上相對較差。德國技術水平整體較高,排在美日之後,處於第三。2003年,德國R&D支出為602940億美元,人均R&D支出為547.3美元,僅低於美國和日本,2000~2002年,德國居民在國外獲得的專利數目平均為115223項,高於日本,是美國的71%。德國有優秀的知識保護環境,在IMD2005年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系統」調查中,德國得了8分,排在第一。德國在人力資本數量上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還算豐富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為年16年(2002年數),整體上屬於中等偏下的水平。德國的資本市場很不發達,2003年,股市融資達10790億美元,只佔到GDP的44.87%,是大國中水平最低的。在資本資源由於引進外資的水平較高和較高的國內儲蓄水平整體上排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德國信息力排在第四位,2004年,德國的計算機普及率為56.2%,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0.8%。德國自然資源排在倒數第三位,國土資源、人均可耕地面積上都較小,其能源生產占其需要量的比重只有38.9%。德國的政府調控力排在第五位,政府公共產品支出水平較高,政府績效排在第六位,在支持經濟創新的環境在社會體繫上排名很高,其他方面都是中等的水平。德國經濟力全球第三,外交、軍事和政府調控力都較強,國力結構非常均衡。

日本的綜合國力排在第六位。日本國力資源很強,僅次於美國,除自然資源外在所有項目上都排在較高的位置。日本科技力排在第二,2004年,日本R&D支出為1241.13億美元,僅次於美國,R&D支出佔GDP比重為3.12%,排在第一位。日本的原創性科學論文在數量上雖只次於美國,但比英國和德國沒有壓倒性優勢,但日本在專利佔有水平上,甚至與美國不相上下,2002年,授予國內居民專利數目為110053,是美國的1.27倍,本國居民獲得的國外專利數為106184,為美國的65%。2004年,日本高技術產業出口總額為世界第三,高技術產業出口佔全部製造業出口的24%。日本勞動力數量比美國外的所有發達國家都高,受教育水平良好,高等教育入學率達50%,全部人力資本排

『捌』 軍工股有望迎來大暴漲嗎

軍工,一不打仗,二少出口,三無業績全靠吃補貼,大暴漲是忽悠。

大暴漲不會,慢慢漲是可期的。

軍工股訂單加速+業績高增+一定的高溢價,2021春節後行情會有的。

軍工股是啥不用多說,大家都懂。

軍工產業大周期啟動元年,2021有望迎來更強行情。2021年將是國防建設由提「質」轉入上「量」的大周期元年。

軍工股上漲是業績推動的,即將進入3年快速增長期,訂單與產能均會大增。有些上市公司已經顯示軍工「十四五」訂單大幅增長,也就是說 2021~2023 年軍工景氣度會環比上升。

反正從上周二到周五(26號 29號),我自己都在買軍工股,留著到年底。

軍工股想漲的背景已經逐漸失去了,估計軍工股大暴漲只能存在於股民的睡夢中了。

本人心心念念的標准軍工股893從年初的20元左右,一直到快八十元,現今開始回頭,到60元了,不知道後面在哪裡築底構建平台。遙想幾年前。他還是20左右時(最低到過14元左右),大盤啟動,他在20元左右徘徊,那時候,盤面瘋狂,百元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它慢悠悠蝸牛一般,本人是不斷給身邊人呼籲買入,最後漲到85元左右,沒有捨得賣出,期盼過百,最終變成空想,55元出局,沉寂了5、6年,終於給了堅守者以回報。

2020年,有幾大要素促使軍工股向上進發——1/.台海局勢突變。光是演習就是多次,從沒見過這么大的陣仗。

2/.印度和周邊的「風雲突變」。和巴基斯坦,和我們國家,和尼泊爾,不管是那一方失控,都是軍工股的「春天」。

3/.海灣的局勢。特朗普為了獲得連任,不斷和伊朗隔空對壘,尤其是1月3日,對伊朗名將蘇萊馬尼的暗殺,導致伊朗對美軍駐伊拉克基地的導彈打擊,這些稍有不慎戰爭立馬開啟,軍工股當然會聞風而動。

4/.納卡戰爭。納卡是出人意料的開戰,而且是一開戰就進入戰爭狀態,雖然對我們的軍工沒多大影響,但是股市本身就是編故事借題發揮的「陣地」,誰願意去阻撓呢?

本人認為軍工股已告一段落。

美國會折騰胡折騰的總統特朗普走了,海灣要平靜一段時間。

印度經過這一折騰有些騎虎難下,想持續下去,估計也會難以為繼。

我們的東邊估計不會有大的起伏,所以,對於莊家能夠拉台的理由已經消失,而且他需要消化獲利盤,重新布局,一切從頭再來,但需要時間。

2021年1月31日 19.15

按照十四五規劃來講,軍工行業景氣度非常高,各大券商也是一致看好它的上漲趨勢,但是根據這一個月的軍工表現來看,暴漲不太可能。

現在很多人都在想,軍工到底漲不漲,到底能不能回本,買了就沒漲過一直跌的大有人在。

說實話,這個行業小白真的不建議碰,因為太不透明了,現在天天下跌是因為,之前政策規劃出來看好一波,順勢大幅拉高一波,結果現在一部分年報數據出來並沒有跟上,因此軍工近期持續不斷下跌。

但是長期來看,這個板塊確實在政策影響下會發展不錯, 所以現在要麼直接別碰,要麼就短期別拋

如果真想要減倉的那這幾天上漲就可以考慮了。沒必要糾結今天減還是明天減,不要指望每次都操作在最高點。

風險和收益是同存的,避免風險,就要放棄掉一部分利潤,而想追求更高的收益,就要繼續承擔風險。

同時,也不太建議頻繁加倉,加倉時注意看大盤高不高,同時建議盯緊兩會消息。

要知道現在軍工已經高高在上了,想要再度大暴漲是不可能了,軍工短期調整之後只會緩慢走高。

軍工不會迎來大暴漲的理由如下:

第一,現在軍工已經處於高位了,股票市場有句話這樣說的高處不勝寒,尤其是一些被抱團股已經炒作過後的股票,目前已經被高估的軍工股,想要再度暴漲更加不現實。

軍工不會有大暴漲,反而近期軍工跌幅最大,近期軍工板塊出現持續下跌,這就是一個補跌的行情。

第二,因為軍工是大周期很強的板塊,走的是長遠路線,並非是一些小題材股,趁熱點的形式。

當熱點來了,是時機的時候就會啟動暴漲,就會啟動大幅拉升,趁機瘋狂炒作一波。而軍工不會,軍工是走長線計劃的,暴漲暴跌不現實。

第三,軍工不會暴漲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市場炒作規律,軍工想要大暴漲,必然會帶動大盤指數拉升,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管理層必然會干預的。

而且超大資金不一定會選擇軍工炒作,還有其他板塊炒作的,軍工並非最好的炒作目標股,沒有超大資金軍工想飛都飛不起來。

總之我個人認為以上三大原因就是為什麼軍工不會出現大暴漲的真正原因,僅供大家參考。

當然軍工不會出現大暴漲,並非代表軍工不好,軍工短期調整之後,後市繼續看好,中長期必須看好軍工,因為軍工業績非常好,有業績才有更高的股價。

暴漲個大毛線團子!就算暴漲也是為了坑更多的人!軍工我是從來不碰!原因主要有兩點:1.你看看軍工三大龍頭股的財務指標就明白了,毫無業績,只靠講故事,賣情懷,說白了情懷能當飯吃?還不是博傻。坑人!2,軍工很多信息是保密不對外公開的,所以行業沒法跟蹤!

基於以上兩點,勸大家少碰軍工,市場賺錢的地方有很多,為什麼在這個無底洞這里一根筋?!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對軍工股大漲不抱希望,我買過軍工股一直在盤整,大盤漲它在盤整,大盤跌它比誰都跌得快,也就是去年年底漲了一波,太平時期還是不要輕易買軍工股。

軍工股能不能再一次爆發,取決於三大大因素,一是國際局勢,二是其業績與現實需求,三是出口。

軍工股最核心的要素是國際局勢。主要是中美的對抗和中印邊境對峙的事態發展,當然,還得考慮台海局勢。中美在軍事領域的對抗,應該說特朗普時期局勢相對比較緊張,而拜登上台以後,總體局勢有所緩和,雖然,這幾天南海局勢依舊比較緊張,但那也是美軍在試探,我國的應對比以前反應比較迅速,力度也比較大,拜登政府應該能夠明白。

中印邊界局勢,印度國內疫情嚴重,各地遊行示威不斷,自顧不暇,在邊境堅持對峙也就是虛張聲勢,只是為了應對民粹而已,總體也是有所緩和。

台海局勢。不能細說,說了審核不通過!

這三個方面都可能形成熱點,但相比特朗普時代,熱度降低。這也是最近軍工類股票下跌比較大的原因。

軍工股要考慮的第二個要素是業績與需求。從需求的角度看,應該是航發系與北斗系。如果這兩個系統的股票有業績,應用領域存在著巨大的需求,那後市可期!

總的說來,前一個要素是炒熱點(也可以說是預期,概念),後一個要素是炒業績。

當然,也可以考慮一下軍工方面的出口,如果國際局勢不穩定,尤其是出現局部不穩定因素,有些國家就需要軍事裝備,那麼,涉及出口業務的軍工企業肯定可以介入。

軍工股的今後要介入的話,必須考慮國際局勢,業績,出口,還有就是基金「抱團」。

建議:對業績比較好的軍工股,特別是航發系和北斗系,等其技術指標走好,特別是有量能放出(相當於抱團的信號),再買入比較穩妥。

軍工也許會漲但終究不是普通股民的選擇!(一)軍工背後牽扯太多的政治和外交博弈,而這些政策是不可能對外披露的。

(二)軍工的路線必須具有前瞻性和高投入性,而且這些技術研發需要超高投入,在投入和產出上基本背離市場規律。

(三)投軍工的漲跌大都是技術路線,而技術層面的短線對普通人來說大都虧多賺少。

16年職業老手,來談談,

首先批評提問者,動不動就想要暴漲,這樣心態不好,股市操作,就忌諱先入為主,就是認為可以大漲,肯定賺,所以你就容易重倉去搏,容易加高杠桿,隨後不達預期你就容易最先潰敗,所以心態首先要放好,我們在來談軍工板塊。

軍工板塊的政策預期.大家應該都明白,」弱國無外交「國強當是軍事強,所以軍工在當前世界形勢下其發展是是值得期待的.那麼再中線邏輯上是肯定的.

估值上說軍工板塊的估值並不高。從絕對估值來看,軍工行業整體也是中位數。相對估值來看,軍工行業和其他行業,比如酒類相比那是屬於超低的股市。根據一些證券對軍工行業重點企業做的業績測算,大部分公司都是增長的,在幾年市盈率降到了30倍甚至20倍以下,就是說再有預期之前未來還等著市場去透支,也沒到透支的情況出現.

在我們十四五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進程中,軍工行業無疑進入了景氣度的上行期。所以我們可以對軍工給予好的展望和預期,

一是軍工本快我們中長看多的邏輯存在。還是未來相當長的時間是存在的.

二是這波並沒跟隨指數大幅炒作,還主動回撤消化利空。就是說股價並不在高位。

所以綜合紅哥認為,軍工可以逢低去配置,之前被套的朋友也不必著急,這一板塊套不住人,不過個一般散戶的建議就是以後不管什麼板塊,個股都會分化,所以選票上還是要下功夫,可以選業績好的中上游企業。

再就是不管什麼板塊都不需要重倉去搏,學會去做倉位的配置,因為未來的牛市是輪動的牛市,去重倉博弈一個板塊,遇到調整期一般散戶朋友又著急,所以就會有錯誤的操作,

好了今天就談到這里,我們以後慢慢聊。

『玖』 局部戰爭對經濟的影響

1、資本大量外逃。這個很好理解,你家打仗了,不安全了,資本沒法增值了,萬一打得狠了說不定就被國有化了。趕緊跑。
2、出口嚴重萎縮。外國人不敢跟你簽合同了,因為外貌合同一般都是長期遲戚念的,鬼知道再過一陣你家廠子還在不在?
3、通貨膨脹先揚後抑。出於對戰爭的恐懼,廠家會削減生產規模、居民會出現搶購心理碼困,合起來就是物價快速上漲。但是由於仔山是局部戰爭,這種通貨膨脹不會是惡性的。政府會強勢控制物價,不排除在一些地方採用嚴厲的限購手段。同時政府會大量發行戰爭債券,就是借居民的錢去打仗,進一步平抑通脹。
4、房價很可能兩級分化,暴漲暴跌並存。存在戰爭風險的,放假會暴跌——鬼知道過兩天這房子還在不在;北京上海等經濟政治中心房價暴漲——對於局部戰爭來說,這兒是最安全的。但是房地產市場很可能被嚴格管制,上述暴漲暴跌都是暗中進行。
5、工業部門尤其是軍工部門全速運轉,三產和輕工業萎縮。
6、下班了。。。。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