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現在買保險類股票好嗎
擴展閱讀
綠城港股股票代碼 2025-01-23 13:09:27
中國股市成立時幾只股票 2025-01-23 12:43:55
領勝科技的股票代碼 2025-01-23 12:19:26

現在買保險類股票好嗎

發布時間: 2023-04-03 08:12:25

❶ 現在的中國平安股票值得買入嗎

暫時不值。

中國平安是一隻機構重倉股,那麼長時間的陰跌說明明顯是主力機構在拋盤,是什麼讓主力資金撤退呢?

絕對不是簡單的調整。

從財報來看,2020年報營業收入增速在4%左右,凈利潤增速在-4%左右。暫且把增速降低歸於疫情。

那麼2021年一季報就已經明顯說明了問題,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增速也只有可憐的3.7%,相比於之前18,19年的快速增長,最直觀的原因就是增速明顯放緩了。

換個角度理解,公司已經面臨天花板了。預期降低導致的就是機構紛紛高位撤離。這才是根本原因。

至於目前來看,因為超跌的原因,中國平安可能會在底部震盪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再次選擇方向。

投資收入的利空,主要有兩個吧。

一個是內在的投資失誤。

比如華夏幸福暴雷,虧的錢全都要計提減值,會減少收益利潤。目前計提了182億元減值,後續可能還要進一步減值。

一個是長期的無風險利率下行。

保險公司的投資內容,無非就是存款+債券+權益資產+其他,其中債券是大頭,幾乎佔了一半。

長期利率下行,會壓縮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賺的錢就更少了。

而且有一點,雖然利率下行,但是按照年金險的保單,比如說光明一生,活到90歲,年化利率3.8%(活的越久利率越高),保險公司依然要按照固定的3.8%的利率付息,這樣一來利差就更小了(了解光明一生點這)。

不過這一點對我們來說,倒是很有利,如果我們買了年金險,鎖定未來幾十年的高利率,就能把利率下行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不必承擔利率損失。

最後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我很看好中國的保險市場,現在大家的收入上來了,觀念上來了,為了維持現有的經濟地位,防止一夜返貧,更會利用保險這個風控工具轉移風險,把全家的保險都做足。所以中國的保險市場潛力是很大的,我的預購清單里就有保險基金。

但對中國平安,我持一種觀望的態度吧。

保險是個同質化的行業,風險相同,基於風險衍生出來的產品,也是大同小異,所以我買保險股的投資邏輯很簡單,一看誰賺的錢最多(目前是中國平安),二看誰最創新(目前國內的保險公司都一般般)。

原本的保險時代是中國平安為王,但現在不一樣了,互聯網時代,信息差越來越少,還有高性價比的互聯網保險在打價格戰,消費者也不是傻的,知道買啥最劃算,中國平安的品牌優勢在逐漸減少。

❷ 保險減倉的股票好不好

不好。保險有專業的金融人員來調研,購買股票;保險減倉的股票,一般是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不好的變化。所以保險減倉的股票不好。

❸ 跟著社保基金買股票好嗎

很多投資者就問了跟著社保基金買股票好嗎?覺得跟著社保基金買股票還是比較靠譜的。
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主要有保險資金、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從風險控制來看,社保基金對股票的選擇上更傾向於安全性,此外社保基金對政策的把握能力較強,選股基本能踏准產業發展方向,往往又能取得超額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總的來說,在市況下,控制倉位跟隨社保基金進行操作,不失為一種合理的策略。
一、社保基金入市有什麼意義?
1、社保基金入市增加了其投資運用渠道,有利於保值增值。
2、社保基金入市增加了市場資金供給,壯大了機構投資者的力量。
3、社保基金的投資理念將在客觀上起到了投資的引導作用,促進和加速了新的投資理念的形成。
4、社保基金入市在客觀上會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二、跟著社保基金投資為什麼好
社保基金的一舉一動之所以如此受到市場關注,一是因為社保資金規模巨大,截至2014年底,社保基金會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萬億元,其中股票投資規模就有數千億;二是從A股歷史上看,社保基金往往能成功抄底和逃頂,擁有良好的業績記錄。三是社保基金投資穩健,注重價值投資。

❹ 保險行業股票為什麼人保業績最好,股票漲的最少

1、利好提前消化。
2、上方套牢盤沉重,不受主力資金青睞。
3、公司有其他利空抵消了業績的利好。保險行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

❺ 保險的投資機會逐漸顯現!

保險是非常復雜的金融產品,投資保險股對相關的專業知識要求非常高。在准備投資保險股之前,要搞明白幾個問題:1.保險行業的發展2.保險公司的商業模式3.如何對保險公司估值。對於保險行業,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同等重要,如果搞不懂什麼是保險,不明白這門生意的本質,而去看保險公司復雜的財務報表和繁雜的專業術語,不僅看不明白,而且很容易陷入誤區,從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目前市場對保險股存在比較大的認知偏差,本文試圖從投資的角度撥開迷霧,認識保險業的真相。

第一部分:認識保險行業

保險是一種制度安排,它是唯一的經濟工具,能夠保證在未來一個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筆可知的現金。保險做的事情就是規避和彌補未來不可知的風險造成的損失,變不確定為確定,確定在某種條件或某個時刻,一定有一大筆現金等著你,以防止正常的生活被改變。

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張先生,男性,40歲,三口之家,孩子8歲,孩子未來計劃出國留學,教育金預算300萬。個人年收入80萬,家有價值1000萬的自住房一套(銀行貸款400萬,20年還清)。張先生喜歡投資,是一個價值投資愛好者,投資三年錄得15%的復合收益率,股票賬戶從100萬本金漲到150萬。單位有社保,本人無商業保險。張先生看似幸福的小家庭實際存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假如張先生不幸罹患大病同時失去了工作,對這個家庭將是災難性的,將會面臨收入中斷、賣房賣股票給自己治病和供孩子上學的窘境。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到了風險,但風險卻是客觀存在的。張先生可以通過保險來規避風險,所買保險要能覆蓋張先生的風險敞口:大病治療及康復費100萬、銀行貸款400萬、孩子教育金300萬(或者因為大病讓孩子放棄出國的機會),另外還有不能工作了之後20年的收入損失——。張先生至少要為自己購買500萬—800萬保額的 健康 險才能防止生活被改變。否則,張先生將面臨的是:賣股票,復利滾雪球被迫終止;無力繼續供房而選擇把自住房賣出;因為收入中斷家庭生活受到影響。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需要買保險,更不知道應該買什麼保險、需要買多少。保險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無法提前感知,人們的購買需求相對被動。中國的大眾富裕群體普遍的問題是對保險的認知不夠,很多人沒有買保險或者買的額度遠遠不夠。我們可以做個調研,從自己和身邊人接受和購買保險的程度大概可以感受到保險的空間有多大。中國老百姓的保險需求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和滿足,在面對個體風險和公共衛生風險時常常顯得非常脆弱。

從這次新冠疫情來看,國家在醫療支出方面付出了巨大代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顯示,截止5月31日,全國確診住院患者結算人數5.8萬,總醫療費用13.5億;重症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15萬,危重症患者治療費用過百萬,而這些醫療費用主要靠政府財政解決。疫情中保險業產生的賠付非常有限,面對公共衛生管理,以商業保險為主要形式的市場化解決手段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中國的感染人數是美國的數據,總醫療費用將要放大30—40倍。從 歷史 上來看,我國巨災風險管理,從98年洪水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13年的非典疫情和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救災形式是「舉國體制」,自上而下,在強調政府和財政作用的同時輔之以 社會 捐助。在歷次巨災損失中,商業保險的補償比例均不足2%。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以及地方政府步入「後土地財政」時代,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需求與日劇增將對中央和地方財政造成巨大的壓力。大力發展商業保險,以市場化的方式實現 社會 治理的現代化已迫在眉睫。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從個人還是政府,保險都是剛性需求。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已成為政府和 社會 的共識。

中國保險業在過去幾十年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空間依然非常巨大。

截止2019年年底,中國的保險深度為4.3%,保險密度為3046元,與發達保險市場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同期日本的保險深度約為8.5%,保險密度3700美元;台灣的保險深度逼近20%,保險密度4900美元。國際上統計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達到7500美金-25000美金時,保險需求井噴帶動保費高速增長。中國的人均GDP已經站上了1萬美金,未來十年將會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黃金期,中國保險業的保費增速大概可以取得2倍於GDP的增速。

從中國的發展階段來看,目前正處在第二個浪潮即 健康 險的浪潮。2019年全年 健康 險收入7066億元,同比增長29.7%。2020年1月,銀保監會《關於促進 社會 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 健康 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要實現這一目標,未來幾年 健康 市場的復合增速將會達到25%。總的來看,中國保險業未來保持10%以上的保費增速是可以期待的。

第二部分:保險業的商業模式

保險是金融三駕馬車,其經營核心是基於簡單的「價差模式」,在銀行是「存貸差」,在壽險是「三差」,即死差費差和利差。保險公司的經營邏輯是收保費形成保險負債,用保險負債投資形成投資資產,投資資產產生投資收益。對於保險公司,實際就是做兩端,即負債端和資產端,負債端把保費拿進來,資產端去投資以期取得合理的回報。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把一家壽險公司拆解成三個子公司,銷售公司、營運公司以及投資公司。銷售公司專門負責營銷新業務,年終銷售公司將這一年營銷的所有新業務保單轉讓給營運公司;營運公司負責過往年份積累的所有存量保單的維護與理賠;同時營運公司又將所有保費收入交由投資公司進行投資增值。

銷售公司每年創造的價值,叫「一年新業務價值」。營運公司運行維護的所有存量保單的價值就叫「有效業務價值」。營運公司維護的存量保單每年在不斷創造價值,同時銷售公司又不斷拓展業務產生新的「一年新業務價值」。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公式:

壽險公司總價值=「壽險總內含價值」+「一年新業務價值」*n。

其中內含價值等於經調整的凈資產價值與扣除要求資本成本後的有效業務價值之和。

內含價值是壽險公司的清算價值,就是把公司解散,銷售隊伍遣散,公司凈資產和存量保單的價值。

有效業務價值是存量保單的現金流的折現價值,是壽險公司可投資資產未來總投資收益減去未來需要支付給投保人的應付負債。其中有兩個重要假設:投資收益率假設5%,風險貼現率假設11%。個別公司如新華保險假設更加保守,風險貼現率假設11.5%,除投連險外的其他險種投資假設均為4.5%。

銷售公司銷售保單,公司收入保費形成負債。壽險公司有三種保費收入:原保費收入、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分別對應三種負債:保險合同准備金、保戶儲金及投資款、獨立賬戶負債。

那麼保險公司的利潤從哪來呢?我們把壽險公司的利源進行拆解:

(1)原保費業務的利潤貢獻=承保利潤+保險負債形成的投資收益。

(2)保戶投資款的利潤貢獻=保戶投資款的投資收益-保戶投資款的資金成本。

(3)獨立賬戶的利潤貢獻=獨立賬戶業務收費-保戶投資款的資金成本。

(4)其他業務的利潤貢獻。

壽險公司承保利潤=承保收入-承保支出。現實中,壽險公司絕大多數首年業務會出現承保虧損,首年的保費收入不足以覆蓋向客戶和銷售隊伍付出的利息和傭金支出以及業務推動費用,當年保費收入對當年業績並非成正相關關系。我們以太保為例,今年一季度太保首年保費負增長-1%,利潤卻增長了53.1%,其原因一是續期保費拉動剩餘邊際攤銷,二是投資收益4.5%保持穩定,三是太保一季度比較保守沒有搞大增員,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節約了大量費用。壽險公司當年業績更多受剩餘邊際攤銷和投資收益的影響,當年業務拉升過猛可能會沖減當年利潤。

保險公司的負債成本是經營的前提和基礎,要盡可能的控制負債成本在合理區間。目前主體上市保險公司 健康 險的成本大概在1.5%-2%之間,傳統分紅險的預定利率2.5%,年金險預定利率3.5%,個別保險公司在某一時段銷售了部分4.025%的產品,體量不大,且都已經不再銷售。總體來看,上市險企整體負債成本不高於3%。

談完負債再看投資。

市場對平安等保險公司的投資詬病較多,客觀地說平安歷年來的投資表現中規中矩。保險資金的資金性質決定了投資的風險偏好、投資期限、投資對象等。保險公司向客戶承諾了預定利率或保底利率,保險客戶基本不承擔投資風險,但要求投資收益必須兌現。這樣的資金來源造就了保險投資資產的風險厭惡特徵,投資風格保守,投資方向以固收類的債券債權為主,以權益類投資為輔。保險的資金性質決定了保險投資必須要確保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在負債成本一定的情況下,投資收益率越高越穩定,股東回報越高越穩定。

保險公司的投資資產具體投向哪裡了呢?

按持有意圖進行分類,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資產、貸款類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按投資對象進行分類,可分為債權型金融資產、股權型金融資產、定期存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物業等其他投資。

我們選取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2019年年報作為案例,分析各類型投資資產的佔比。

中國平安:債權型金融資產70.1%股權型金融資產14%

定期存款6.6%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0%

長期股權投資3.8%投資性物業及其他2.5%

總投資資產32088.36億,總投資收益率6.9%。

新華保險:債權型金融資產65.6%股權型金融資產18.7%

定期存款7.6%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4%

長期股權投資0.6%其他投資6.1%

總投資資產8394.47億,總投資收益率4.9%。

從平安和新華的投資構成我們可以看到,債權資產和股權資產構成了保險公司投資資產的基本盤,債權和股權資產平安佔比84.1%,新華佔比84.3%。對於股權型金融資產投資,雖然監管要求的上限是30%,但上市保險公司大多都控制在了20%以內,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和交易制度的完善,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用一個公式總結,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等於「股的股利+債的利息+投資資產買賣價差-資產減值」,其核心就是債的利息、股的股利以及股和債的買賣價差,因此,理解保險資產投資收益率的高低的關鍵在於理解債市和股市的變化規律。

股市的走勢受政治經濟等宏觀因素的影響較大。對於債券類資產,保險公司主要是持有至到期,到期實際收益率的高低取決於發行時的市場利率水平即債券的票面利率,媒體和市場炒作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短期波動對保險公司的實際收益率影響要比行業外人士預計的小得多。利率下行對新增保單未來的投資收益率影響更大,這部分保險公司會同步傳遞到負債端,即降低預定利率,降低負債成本。

存量保單都相應匹配了對應的資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抗利率下行的風險。但由於保險負債的久期較長,對應的資產久期較短,負債與資產之間往往存在久期缺口,這是保險公司投資的主要壓力。保險公司要做的是,盡可能使資產和負債在利率、期限等方面匹配。理論上講,如果資產和負債完全匹配,到期負債由預先安排好的到期資產來支付,就不會有任何利率風險。

但現實是,中國金融市場上的金融資產久期普遍低於長期壽險的負債久期。從資產久期來看,平安約8年、國壽6-7年、太保6-7年、新華5-6年;從負債久期來看,平安約14-15年、國壽11-12年、太保15-16年、新華11-12年;則久期缺口分別為平安6-7年、國壽5-6年、太保10-11年、新華6-7年左右。其中,國壽負債久期較短,因此同等資產久期下,久期缺口較小。太保資產久期與同業類似,但負債久期較長,導致資產負債久期缺口較大,也因此決定了其固收資產佔比高於同業。固收類資產佔比分別為平安75%、國壽76%、太保83%、新華76%。(數據來自方正證券,不同報告期數據會有變動)

而資產與負債的久期缺口需要保險公司通過投資進行平滑。對於投資收益的預期,考慮到長端利率以及權益市場在外部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保持震盪,在中性情況下,我們假設債券收益率2.8%、非標收益率5.5%、股票+股基收益率5%,則上市險企綜合投資收益率依然可達5%,仍高於目前負債資金成本(不足3%),從而獲得利差益。在極度悲觀假設下,協議存款和債券收益率長期為2.8%、非標收益率長期為5.5%,只要股票收益率-2%以上,險企長期綜合投資收益率便可維持高於負債資金成本(也即3%)以上,潛在利差損風險不大,無需過分擔憂。

對於市場比較擔心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根據海通證券的分析,基於未來中國GDP增速預測,未來十五年10年期國債利率均值或可維持在3.18%左右。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可以保持在十年期國債收益高出2個點左右。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1.主流保險公司的負債成本大概在3%以內,投資收益可以做到接近5%,利差風險無需過度擔憂;

2.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對保險公司總體不利,但整體風險可控,且中國經濟不具備長期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基礎。

保險公司的商業模式相對復雜。那麼,如何評價一家保險公司是否優秀呢?保險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簡言之,就是壽險公司的三個子公司銷售公司、營運公司、投資公司都要強。負債端保單成本夠低,運營端效率要高,資產端投資收益優秀。從而實現死差、費差、利差三差收益最大化。

以龍頭公司中國平安為例,強大的品牌價值讓平安獲取保單的成本更低, 科技 賦能讓運營效率遙遙領先同業,專業的投資團隊確保投資收益長期穩健高於投資假設。

第三部分:如何給保險公司估值

給公司准確估值是困難的,給保險公司估值則尤其困難。

傳統的公司估值方法主要包括絕對估值法和相對估值法。

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是評估保險公司價值的兩個基準指標。

由於保險業務的特殊性,市場普遍用內含價值對保險公司進行估值,內含價值反映了截止評估日的、包含所有未到期保單未來利潤的價值,符合壽險業特有的長期業務的特點。

內含價值=經調整的凈資產價值+扣除要求資本成本後的有效業務價值。其中有效業務價值是指目前所有保單在未來所能形成利潤用一定貼現率貼現到現在的總和。內含價值實際就是保險公司的清算價值。

新業務價值,是指某一報告期所有新保單在簽單時的歸屬於股東的價值之和,是保單未來利潤的現值。

我們以新華保險為例,對其進行估值分析。

1.絕對估值法

壽險公司價值=內含價值+未來各期一年新業務價值現值之和

新華保險2019年報告期內,內含價值2025億,一年新業務價值97億。假定新華保險未來永續經營,未來每年的新業務價值保持零增長,均為97億,風險折現率按11.5%,則用絕對估值法,新華保險的估值為:

新華保險估值=內含價值+未來各期一年新業務價值現值之和

=2025+97/11.5%=2025+843=2868億。

而目前新華保險在A股市值是1421億,按港股結算總市值只有856億。

2.相對估值法

相對估值法是採用股價與內含價值的比率(P/EV)進行估值。

P/EV=每股價格/每股內含價值

我們按2020年6月10日新華保險港股收盤價27.45以及當日的匯率記算:

新華保險的估值P/EV=27.45/71.82=0.38(當日股價對應股息率6.3%)

顯然,從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來看,新華保險都嚴重低估。

同時我們也看到,在港股市場除了中國平安PEV1.1之外,中國太平PEV0.28,中國人壽PEV0.41,中國太保0.46,普遍估值較低。

第四部分:保險業當前問題與未來展望

當前保險業在負債端和資產端承受雙重壓力,行業正面臨轉型升級。壓力主要來自幾個方面:

一是增長方式的轉變。過去行之有效的人海戰術模式已經終結,保費的驅動因素將從過去的人力驅動轉換為人力和產能雙驅動,而產能驅動將是重點提升的方向。壽險代理人的平均人均收入長期停滯不前,約為4000元左右,從而造成增員難、留存難。通過產能提升進而拉動銷售隊伍的收入增長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同時保險公司必須轉變增員模式,嚴格管控、高質量增員。近期銀保監會連發兩個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嚴格招聘選材流程,強化代理人管理,加強培訓強度(每人每年培訓時間不得少於30小時),以實現「提素質、促轉變、樹形象」的目標。未來人力增長將趨緩,各保險公司必須在產能提升上做文章。

二是資產端利率下行的風險。由於保險公司資產負債久期的不匹配,利率下行對利差形成較大壓力。就利源而言,上市險企利差佔比高達70%,因此利率風險是價值和利潤增長的主要不確定因素。當前市場對利差風險反應過度,極度悲觀預期下估值已被壓到 歷史 最低位。目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企穩回升,股市的預期也在回升,預計保險公司年度可以取得5%左右的收益,利差風險無需過於擔心。市場拿中國保險業面臨的問題和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來比,可比性不大。日本保險業在當時銷售了大量預定利率6%的產品,但1991年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股市和房市崩盤,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高位的8.2%一直跌到1.8%,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平均不到3%,從而造成了保險公司嚴重的利差損。日本發生危機的九十年代,日經指數從39000點一路下跌到8000點,跌幅達到80%,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當時日本人均GDP已達28717美元,保險深度達到了9.6%。反觀中國 社會 經濟和保險業發展的階段,和同期日本不在一個發展階段,因此沒有可比性。而中國銀保監會在控制保險公司利差風險上,監管力度大,有效管控了風險。

三是負債端產品結構以及業務增長的壓力。

利率下行資產端的壓力必然傳導到負債端,產品預定利率將調低,同時要求各保險公司更加堅定地聚焦保障型產品。

今年受疫情及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疫情結束後保險需求復甦,保險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宗需求商品,但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老百姓的收入吃緊,這為產品銷售帶來了壓力。

今年部分險企新業務價值可能出現負增長。

展望未來,保險業正處在變革的關口。傳統壽險經營主要是簡單的「價差模式」,以互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為核心的新技術將會深刻影響人類 社會 ,也必將會驅動保險業被動變革。傳統保險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產品導向,忽視客戶感受,客戶體驗較差。而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加持下,以 科技 賦能和服務創新,倒逼保險業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以及人文關懷。大數據為保險的精準定價提供了可能,而客戶服務將成為競爭的核心。用王和博士的話說,未來保險業將從一個「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個「更技術」的平台。

新形勢下,在互聯網和 科技 領域布局較深的金融企業將會佔得相對競爭優勢。中國平安無疑走在了所有金融公司的前面。平安在以「 科技 賦能金融, 科技 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的戰略指引下,構建了金融服務、房產服務、 汽車 服務、醫療 健康 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建立各種生活場景,獲取客戶流量,客戶交互轉化,從而產生價值。 科技 賦能下的生態圈搭建最終實現「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個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目標。從過去的直接賣產品轉向服務提供者,先讓客戶感受平安的各種服務,形成流量,再對平安的生態圈產生黏性和認同感,最後銷售產品變現。客戶很難跑出這個圈,這形成了平安區別於同業的強大競爭壁壘。

除了應用 科技 ,在基礎 科技 方面,平安成立了8大研究院,包括人工智慧研究院、金融 科技 研究院、醫療 科技 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區塊鏈研究院、雲計算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院、生物醫葯研究院。8大研究院,60個相關實驗室,10萬名IT 科技 人員, 科技 布局令人嘆為觀止。下個十年,平安 科技 的利潤要達到集團總利潤的一半。

第五部分:總結

價值投資的理論並不復雜,但知易行難。

巴菲特說,投資只需要做好兩件事,一是知道如何對企業進行估值,第二是正確對待市場波動。

對保險公司的估值很難做到100%精準,因為估值的基礎建立在各種精算假設之下,保險業的經營又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大。目前的內含價值估值法已經包含了對未來盈利的保守假設。內含價值是保險公司的破產清算價值,而現在的估值是在清算價值基礎上再打三折四折出售,包含了對未來預期的極度悲觀。從 歷史 看,優秀保險公司的合理估值可以給到1.5-2倍,普通保險公司正常估值1.0-1.5倍。保險公司股價存在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

危機殺杠桿,地產金融首當其沖。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資金選擇第一時間逃離地產和銀行保險類股票,機構很多是被動賣出,股價形成踩踏式下跌。個人投資者最大的優勢是錢是自己的,完全不必要選擇被動賣出。忽視波動,長期持有,方能成為贏家。

市場往往會悲觀過頭,也總是會樂觀過頭,人性亘古不變。我們需要在大眾普遍悲觀時保有一些樂觀,在大眾普遍樂觀時保有一些悲觀。只要中國經濟不崩盤,保險業就沒有大風險。如果對中國經濟沒信心,那什麼股票也不要投。

市場短期的噪音和擾動比較多,投資者容易受影響。對普通投資者來說,保險公司財務報表上各種專業術語讓非專業人士一頭霧水,大多數投資者往往會陷入季度報表中的個別指標以及市場短期的噪音而心緒煩亂。保險公司財務報表利潤可調節空間較大,季度報表不足以做參考。

從某種意義上說,投資保險股定性比定量更重要。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

投資是認知的博弈。認知偏差越大,潛在的收益越大。當然背後也潛藏著風險。當前這個時點投資保險股,可能是機遇,也可能潛藏著我們不知道的風險。

巴菲特說,如果市場總是理性的,我只能沿街乞討。市場經常定錯價,這給了價值投資者絕佳的以低價買入好股票的機會。其代價是,要延遲滿足,而這個延遲,有時候可能時間很長。

❻ 做中長線買什麼股票好

永華證券做中長線買什麼股票好?根據目前A股市場實際行情,以及各大板塊的情況來看,做中長線的話,現在買以下幾大板塊股票最適合。

第一:金融板塊的股票

金融板塊包含三大類,證券、保險和銀行,中長線炒股的話,現在尤其買入證券板塊類的股票,畢竟A股處於牛市行情,證券類股票是非常適合中長線持有的。


其次就是銀行類股票,銀行類股票不管什麼時候都是適合中長線布局,銀行股是A股市場嚴重被低估的板塊,銀行股是所有板塊當中最具有價值投資類的股票,所以打算布局中長線的股票銀行股首選,其次證券和保險類股票。炒股詳情點擊

第二:周期類股票

目前A股主線是周期類股票,而且A股還在修復估值行情,中長期布局周期類股票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兩點:

其一,周期股吸引超大資金炒作,當前是最具有熱點,最具有賺錢效應的板塊。


其二,周期股很多處於被低估狀態,說白了周期類股票是具有中長線投資價值的,這些股票肯定是值得擁有。

當然周期類股票並非所有都可以買入中長線持有,根據周期類股票的實際情況,重點關注煤炭、有色和鋼鐵等,電力和石油可以適當關注。

第三:軍工類股票

中長線建議布局軍工類股票的真正原因是由於軍工的業績,意思就是很多軍工企業業績非常好,隨著軍工的業績保持穩定增長,軍工股的內在價值也在不斷地增加。


畢竟軍工是比較特殊的行業,相關軍工企業的競爭性不強,價值特別高,自然軍工類股票也是值得中長期擁有。

綜合通過上面進行分析得知,買入中長線持有的股票,真正最適合的就是金融股、周期股和軍工等三大類股票,這三類股票是在A股市場中長線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