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感測器產業鏈初形成 多家上市公司嶄露頭角
只有1.5毫米大小的智能灰塵、微型AI殺人蜂(無人機)、精巧的AirPods Pro,所有這一切的高科技產品和新應用,都離不開一個小器件——MEMS智能感測器。11月24日,第三屆中國MEMS智能感測器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省蚌埠市舉行。在本次大會上,來自蘇州明皜(蘇州固鍀參股子公司)、大立科技、賽迪顧問等的業內人士介紹了MEMS智能感測器的廣闊市場前景。
瞄準產業機遇,安徽省將MEMS智能感測器作為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點。在本次大會上,安徽省智能感測器產業創新聯盟舉行了成立儀式,擁有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凱盛科技等MEMS研究所企業,蚌埠市已經成為中國三大感測器研發製造基地之一。
千億級市場地方政府爭相布局
MEMS感測器正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智能終端、智能汽車、生物醫療等眾多領域,需求量與日俱增。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認為,我國MEMS產業正在迎來發展機遇。
小身材大市場。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以汽車領域為例介紹,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其中感測器的市場規模已經接近2000億元;未來幾年,汽車用感測器市場將保持2位數增長,迅速達到4000億元規模。
「MEMS智能感測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門類,也是我們所確定的五大高端晶元產業之一,我們要把MEMS智能感測器作為重點來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總裁丁文武在致辭中透露。他介紹,近幾年,我國MEMS智能感測器連續保持年均15%至20%的增長率。
安徽多措並舉加快智能感測器發展。在本次論壇上,安徽省智能感測器產業創新聯盟舉行了成立儀式,中科銥航公司和經開區管委會簽約基於5G的智慧交通大數據平台項目等四個重大項目也進行了現場簽約。
據介紹,依託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隸屬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凱盛科技等一批智能感測器研發設計製造企業,蚌埠市已經成為中國三大感測器研發製造基地之一,成為安徽省唯一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及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
看好產業前景,多地積極布局智能感測器產業。今年8月,重慶市感測器特色產業基地揭牌,重慶已經形成以川儀股份、中移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智能感測器產業集群。10月份,鄭州市提出將在高新區打造一個3至4平方公里的中國(鄭州)智能感測谷。陝西省也成立了感測器產業創新戰略聯盟。
產業鏈初形成上市公司多有突破
得益於消費電子、軍工等需求推動,MEMS感測器正在迎來更快的發展,相關上市公司也開始嶄露頭角。
「除了軍工應用外,汽車、消費電子、環境感知可能將三分天下。」在本次論壇上,尤政介紹,傳統汽車中有200多個感測器,其中80%都是由MEMS工藝來實現的;新能源車減少了燃燒相關感測器,但增加了更多的電子系統感測器,其成本佔比更高。
「中國的MEMS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蘇州明皜副總裁錢春華介紹了中國MEMS產業現狀。在感測器設計領域,除了蘇州明皜,他還提到了瑞聲科技、歌爾股份、敏芯股份、美新半導體、矽睿科技等。
蘇州固鍀近日在接受調研時表示,蘇州明皜持續導入新客戶,新產品硅麥克風已經批量出貨。記者注意到,敏芯股份申請科創板上市已進入問詢階段,公司本次公開發行擬融資7.07億元。
錢春華介紹,在MEMS感測器製造環節,國內相關公司有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耐威科技、華潤微電子,蘇州固鍀、華天科技、長電科技等則具有相關封裝技術。
此外,部分初創公司、研究所已經崢嶸初現。比如,北京久好點子的壓力感測器已廣泛應用到汽車、工業等領域。擁有獨特的SOI體硅工藝,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研發了一系列的產品,廣泛應用於車輛導航、姿態控制、平台穩定等方面。在本次大會上,其發布了低成本MEMS陀螺儀,大量程、耐過載MEMS陀螺儀等多款產品。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2. 國內被動元件唯一的一家陶瓷材料電子股票是誰
國內被動元件唯一的一家陶瓷材料電子股票是誰?綜投網(www.zt5.com)3月4日訊
業界表示,電阻龍頭國巨2月稼動率40%不到,訂單外溢到旺詮等相關電阻廠,其他廠商也進行一定程度的漲價。
據中國台灣媒體報道,受國巨電子漲價行為影響,電阻等被動元件掀起了漲價潮,台廠奇力新旗下旺詮上周通知通路商、EMS客戶調漲電阻價格,調漲幅度達60%以上,為歷次漲價最大單一漲幅,後續不排除再漲的可能性。
從年初開始,MLCC、晶元電阻等被動元件已多次計劃調漲價格。此前漲價主要由龍頭國巨電子主導,目前已經擴大到行業內其他參與者,漲價效應已然形成。
被動元件對現代科技至關重要
被動元件主要用於電路中,控制信號傳遞、增益信號大小等功能,對於晶元、通信、面板等高新技術行業不可或缺。
電容、電感及電阻是最重要的三種被動電子元件,佔了整個市場90%的份額,它們的單顆成本、價格都很低,普通電阻可能只要幾毛、幾厘錢,但是電子產品中這三大被動元件的用量極大,主板、顯卡PCB上動輒上百顆電阻。
被動元件的市場規模增長迅速,2016年達到242.4億美元,預計2021年達到328.9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6.29%。隨著5G、VR、AI等多種前衛功能的逐步落地,未來被動元件的市場空間將會獲得倍數級的增長。
相較於MLCC,電阻標准化程度相對較高,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但是電阻的市佔率卻高度集中在台灣,加上日商在非車用的大尺寸電阻上,有淡出姿態,韓系廠商也不產制電阻,因此電阻是比電容更依賴台廠的被動元件,台系廠商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以產能來看,國巨是台灣被動元件龍頭,也是全球晶元電阻龍頭,月產能已經達到900億顆,全球份額高達34%,遙遙領先第二大廠KOA的9%,全球第二大廠至第五大廠的產能合計,不及一家國巨。
近期被動元件價格連續上漲
被動元件的漲價經過了兩個大的階段。節前主要是價格止跌回穩,需求上升;節後主要是收疫情影響,交通不暢、開工率低導致的供應減少,下遊客戶哄搶導致價格暴漲。
去年下半年開始,被動元件就從底部躍起,價格一路上漲。去年11月末,被動元件廠商大毅科技率先表示已對旗下電阻產品完成了漲價動作。後國巨以關閉交易系統的方式來了一波花式漲價。三星電機在去年12月就針對分銷商調漲MLCC價格,並鎖定在104、105等常用料號上,調漲幅度約5-10%。
節後疫情導致生廠廠家遲遲難以開工,下遊客戶庫存嚴重不足,補倉需求急升。龍頭廠商國巨電子由於估計開工情況不足,此前已經連續數次調高了產品價格預期漲幅,最新漲幅在70-80%之間。
業界表示,電阻龍頭國巨2月稼動率40%不到,MLCC、晶片電阻的庫存均不到30天,加上對EMS客戶調漲的幅度中,有為數不少的規格漲幅達100%以上,訂單外溢到旺詮等相關電阻廠。其他廠商來看,華新科針對通路商調漲10%,旺詮上周針對大中華區直營及經銷客戶調漲全系列電阻價格幅度達60%以上,後續還有繼續上調的可能性。
天風證券(7.06 +0.71%,診股)認為,疫情擴大行業供需缺口,漲價邏輯強化,密切關注日韓供應鏈進展。另外,未來5G/IOT/電動車供應鏈需求增長,推升被動元器件景氣度。
3. 鍵凱科技什麼時候上市
公司股票於2020年8月2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2020年8月24日鍵凱科技(688356.SH)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科創板上市公告書,發行數量1500萬股,無老股轉讓;發行價為41.18元/股;將於2020年8月2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市盈率:45.26倍(每股收益按照2019年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除以發行後總股本計算)。
(3)敏芯股票發行價格擴展閱讀
2019年11月1日,上交所受理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敏芯股份」)、北京鍵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鍵凱科技」)2家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達到170家。
鍵凱科技主要從事醫用葯用聚乙二醇及其活性衍生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外為數不多的能進行高純度和低分散度醫用葯用聚乙二醇及活性衍生物工業化生產的公司之一;
填補了國內長期缺乏規模化生產高質量醫用葯用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的空白,是全球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本次公司擬募資3.2億元,中信證券為公司保薦機構。
4. 科創板大門敞開,吉利難逃「真香定律」
作者:程天琦、編輯:王瑞
核心觀點:
1、吉利搭上了回歸A股的改革順風車。
2、科創板能給具有科技潛力的企業提供更「觸手可及」的融資機會。
3、部分新勢力車企似乎遠未能「夠得著」科創板,但其上市前景並不悲觀。
4、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均已開始「搶灘」科創板。
2007年,和港股「新婚」不久的吉利汽車信誓旦旦許下誓言:不可能回歸A股!
如今,吉利也難逃「真香定律」,或將成為第一家回歸A股科創板的車企。
6月17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一石激起千層浪。
「吉利股價一定會被炒上天。」億歐科創主編常亮表示,A股股價一向比港股溢價更多,科創板股票一定可以賣得掉,且賣得很貴。
科創板成立於2018年11月5日,於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板。截至2020年6月23日,已有115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其中有20家汽車相關企業。
美國東部時間6月10日,特斯拉股價報收1025.05美元/股,以1900.15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全球市值第一車企,並一直保持至今。
特斯拉股價飆升的動力來自科技創新。
早期,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硬體使用的是英偉達晶元,但其不甘受制於別人,最終自研推出算力更強的晶元。同時,特斯拉的軟體功力日益增長,在最新發布的V10.2車機版本中,特斯拉已實現當下最全面的消費級自動駕駛。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相當於十幾個科技初創企業的結合體。」
以特斯拉為鑒,中國汽車業亦需要走上「軟硬」實力兼修的道路。科創板,為包括吉利在內的部分中國汽車企業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科創板對於企業科技創新的硬性條件規定,不僅推動傳統企業加速轉型,還促使新型科技企業強化創新能力。此外,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有利於其科技屬性和企業實力的認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同時,科創板能為具有科技潛力的企業提供更「觸手可及」的融資機會。
「打通境內A股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有利於進一步多元化融資方式、優化資本結構,有效提升公司資金實力,補充公司未來布局『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共享化)等戰略發展所需資金。」吉利方面表示。
誰夠得著「科創板」?
在吉利這樣的傳統車企之外,造車新勢力們心中也燃起了登陸科創板的小火苗。
「連續虧損16年的特斯拉依然能夠長期在美股融資,中國科創板對於盈利的要求也可以適當放寬,」常亮表示,「造車是一項回報周期極長的產業,若不能夠給造車新勢力提供很好的融資渠道,中國也不會有特斯拉般強大的車企。」
4月29日,蔚來中國獲合肥70億元的投資,不僅脫離了資金短缺的困境,還搖身一變為「地方國企」。這70億元並非那麼好掙,雙方在協議中明確指出:蔚來需在2025年前在中國二次上市。
「蔚來中國落地後將打開人民幣融資渠道。」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在此前的財報會議商也表示,從蔚來中國角度而言,其當然具備在中國資本市場IPO的可能性。
對於連年虧損的蔚來而言,上市門檻較低的科創板幾乎是唯一選擇。
截至美東時間6月22日收盤,蔚來市值為87.11億美元(約616.4億元人民幣),蔚來在市值方面已達到科創板上市門檻。同時,蔚來手頭不乏黑科技,其換電技術是技術力、創新力的最好體現。不過,蔚來的市場競爭力是否達標仍有待商榷。
2018年,蔚來銷量還能與特斯拉中國基本持平。但到了2019年,前者銷量僅為後者的一半。銷量停滯不前使其虧損進一步擴大。蔚來2019年凈虧損高達114.1億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蔚來資產負債率達到142.7%,已然資不抵債。
所幸,情況已有所好轉。2020年5月,蔚來交付新車3436輛,同比增長215.5%,打破了蔚來月度交付紀錄。目前已交付超過4萬台的蔚來,取得新勢力第一寶座。李斌表示,今年二季度蔚來有望實現首次季度盈利。
當然,蔚來並非唯一試圖登陸科創板的新勢力。
合眾、雲度、奇點、前途等造車新勢力此前也均表達過登陸科創板的意願。
分析人士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作為一個尚未盈利的群體,造車新勢力通過上市募資緩解量產的資金壓力,登陸美股或者科創板是造車新勢力難以迴避的抉擇。」
部分新勢力車企似乎遠未能「夠得著」科創板,但其上市前景並不悲觀。
「除了生物醫葯類,還沒有虧損的企業登陸過科創板。」常亮認為,虧損的造車新勢力若要登陸科創板,需要等待有關方面開辟「綠色通道」。
李哂時認為,整車企業的成長不僅需要企業團隊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巨大的資本助力,「數百億人民幣只是個起點」。他相信,二級市場將為整車企業的成長提供支撐。
除了主機廠,不少汽車零部件廠商也對科創板「躍躍欲試」。
3月13日,均勝電子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擬對旗下智能車聯業務運營主體寧波均勝普瑞智能車聯有限公司和PrehCarConnectGmbH重組後分拆上市。不出一個月,均勝電子子公司均普智能在3月31日確定IPO板塊為科創板。
3月31日,孚能科技成功過會,或將成為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6月1日,與豐田緊密合作的億華通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注冊稿),欲募資12億元,主要用於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基地建設等項目;6月2日,MEMS(微機電系統)感測器公司敏芯微確認將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均已開始「搶灘」科創板。
中國車企准備好了嗎?
科創板既是美味的蘿卜,也是嚴酷的大棒。
對於還未上市的企業來說,科創板上市門檻較低。但上市意味著需要定期對外披露公司的主營業務、財務狀況等信息,並時刻接受外界監督,這並非一件易事。
蔚來有前車之鑒,其在紐交所募資數十億美元,但因為在財報中透露巨額虧損,其股價一度逼近1美元的退市紅線。
另外,「板」如其名,科創板上市最重要的條件是「科技創新」。
企業在上市前,如果其科創屬性不符合既定評價指標,但自認為短期內可以滿足,可以提交至科創板咨詢委判斷。其最終上市後,若沒能實現當初立下的「Flag」,則會面臨退市風險。
此外,開板初期市場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機制需要適應,不排除出現短期炒作、漲跌幅較大的情形。
「登陸科創板只是一個起點。」李哂時認為,一家企業優秀與否,更多取決於企業創始團隊和管理團隊的正確發心和更大的格局、在企業經營中的管理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在機會來臨時的把握能力以及應對風險的能力,「科創板更像火箭推進助力,企業發展最終要靠團隊的長跑能力。」
科創板大門敞開,中國車企真的准備好了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為什麼購買敏芯股份
敏芯股份有很大的買入價值。敏芯股份是有國有資本的加入支持的,有持續增長的潛在動力。國有資本將會促進MEMS產業積極發展,關注產業的長期趨勢,亦是對公司MEMS專業度的認可與肯定,公司在製造端能力進一步加強。
6. 芯原股份和敏芯股份是同時上市嗎
芯原股份和敏芯股份不是同時上市。芯原股份於2020年8月18日正式在上海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敏芯股份上市時間是2020年8月10日,所以兩者不是同時上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