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菲特買的中國股票一覽表
❷ 巴菲特的股票值得長期買嗎巴菲特為什麼不買醫葯股
眾所周知,巴菲特被稱為「股神」,所以很多投資者就想,那我能跟著巴菲特買股票嗎?巴菲特的股票值得長期嗎?當然,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是可以跟著買的,不過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就是跟著買巴菲特的股票不一定能賺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個是你就算是和巴菲特同樣買了一隻股票,巴菲特能賺錢,不代表你也能賺錢;第二個可能就是巴菲特和你都賺不到錢;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只有把這兩個問題弄清楚了,你就知道巴菲特的股票能不能買了。
首先,我們買股票完全模仿巴菲特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有巴菲特的耐心,很多投資者買了股票之後只要三天不見賺錢心裡就不舒服,這樣的話跟誰買股票都是賺不到錢的。這一點你必須清楚明白。
另外,巴菲特買股票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怎麼喜歡買醫葯股,可能有許多股民們搞不清狀況,醫葯股作為一個朝陽產業,而且基本上是屬於不會沒落的產業,為什麼不會去投資呢?
在我們的A股市場中妖股盛行,在醫葯板塊就出現了許多妖股。為什麼巴菲特就是不買呢,其實巴菲特不是不想買醫葯股,而是他本身對於醫葯行業不太了解,所以就不敢下手。
從巴菲特身上我們學習到了,買股票應該對基本面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的話,其實我們是很難做好股票的。
其實,我們買巴菲特的股票說白了就是因為自己投資知識的缺乏導致的,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跟著別人投資,而是應該好好學習投資理財知識,這樣才能夠依靠自己去賺錢。
❸ 巴菲特 都買了中國哪些股票
據悉,過去巴菲特投資過中國石油、比亞迪。其所買的中國石油是港股,比亞迪股份也是。但是,巴菲特雖然有買中國企業的股票,但並非重倉持有。所以,網上流傳的巴菲特中國重倉股名單,其實就是捏造出來的,是虛假的。目前來說,巴菲特還是看重銀行股,並且大量投資美國企業。
❹ 會不會有人跟著巴菲特買股票
有人跟著巴菲特買股票:1、肯定會有人跟,但是他們不知道巴菲特下手的具體價格和時機;
2、巴菲特自己有量子基金,基金投資產品就包含了股票和其他金融產品,投資該產品實際上就相當於跟著巴菲特炒股;
所以肯定有人在跟
❺ 巴菲特買了哪些中國a股
有兩支如下:
1. 中國石油
巴菲特於2003年4月開始分批吸納中石油股份,累計買入23.84億股,金融危機前成功出逃。巴菲特於2004年買入中石油23.39億股,斥資約38億港元。
巴菲特說,「當年入股中石油的價格為20美元,出售價介於160至200美元,總共獲利35.5億美元(約277億港元),相當可觀。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去年金融風暴發生前出脫中石油股票,報酬率高達700%。
2. 比亞迪
2008年9月,巴菲特斥資18億港元認購了2.25億股比亞迪股份。一年間賬面獲利13億美元,成為他投資中國的第二個代表作。
比亞迪首次進入巴菲特持股前十大名單,是因為2020年比亞迪股價暴漲帶來極高回報,比亞迪買入成本2.32億美元,2020年底市值58.97億美元,回報率高達24.4倍。
巴菲特能成為股神就是因為他的投資理念,他有自己的選股邏輯、方法和經驗,投資者想在股市賺錢要有合理投資經驗和投資方法,不要盲目的跟風,不然很難成功。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股票是股份制企業(上市和非上市)所有者(即股東)擁有公司資產和權益的憑證。上市的股票稱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級市場)自由買賣。非上市的股票沒有進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買賣,稱非上市流通股。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標准、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❻ 解讀《巴菲特之道》:巴菲特的股神進階之路和投資方法
在投資人心中,巴菲特是神一樣的存在,和他吃一頓飯要花300多萬美元,而飯本身只值100美元。
為什麼巴菲特投資這么厲害呢?他有什麼秘訣嗎?
為了解開巴菲特投資之謎,國內外出版了數百本書籍。其中,這本《巴菲特之道》被公認為總結巴菲特投資思想最好的書。
本書認為,普通人使用巴菲特的方法,或許不一定能成為億萬富翁,但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成為更好的投資者。
先講第一個重點,股神之路。
巴菲特是怎麼成為股神的?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巴菲特,主要因為3個人:格雷厄姆、費雪、芒格。
巴菲特11歲就開始買股票,他看了很多關於股票的書,也畫過股票K線圖,但幾年下來,水平跟普通小股民還是差不多,依然賺不到錢,直到他遇見了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老師,也是證券分析行業的開山祖師。他寫了兩本書,《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巴菲特看完這兩本書深受啟發,於是巴菲特就申請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投身格雷厄姆門下系統學習投資理論。
格雷厄姆主要教會了巴菲特什麼呢?主要有三點:一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二是安全邊際,就是打折買股票;三是正確看待股價波動。
第一點,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年輕時的巴菲特跟大部分股民一樣,認為股票不過就是一張有價格的交易紙片。這種認知讓巴菲特追漲殺跌,不但搞得自己身心疲憊還被股市割了韭菜。遇到格雷厄姆之後,他開始認識到,股票的背後是實實在在的公司。不論是買入100%的股票,還是只買入1股,代表的都是公司相應的份額。每股都對應著公司相應的凈資產、利潤和分紅的權利等。於是巴菲特從買股票只看價格進化到了買股票主要看公司的財務情況。
第二點,安全邊際,打折買股票。格雷厄姆買股票的時候會先計算出股票的內在價值,主要是每股凈資產,然後打個7折去買。比如通過計算發現一家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是10元,當價格低於7元的時候,格雷厄姆就會買入。這樣做的好處是就算看錯了,也不容易虧損,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第三點,正確看待股價的波動。格雷厄姆創造了一個寓言人物,叫市場先生。市場先生每天都會來到投資者門口,給股票報個價格。可他情緒很不穩定,有時樂觀,有時悲觀,所以報價時高時低。可股票代表的企業,真實價值並不會大起大落。投資者要做的就是始終保持理性,無視或者利用市場先生的報價。當市場先生的報價大幅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時,買入;當市場先生的報價高於內在價值時,賣出。不符合這兩個條件時,無視價格波動。
靠著這三點,巴菲特早期的投資生涯非常順利,他的私募基金發展得非常快。30出頭巴菲特就成了千萬富翁。從購買力來看,巴菲特30多歲時的身價就有現在的10多億人民幣了。
但是隨著資金的增長,巴菲特發現了格雷厄姆方法帶來的問題。通過格雷厄姆方法打折買到的公司基本都是爛公司,這些爛公司常常搞的巴菲特焦頭爛額。巴菲特雖然投資爛公司賺到了很多錢,但是賺得很累,甚至還差點壞了自己的名聲。
費雪跟格雷厄姆的投資風格完全不一樣,格雷厄姆喜歡好價格,費雪喜歡好公司。格雷厄姆願意用好價格買爛公司,而費費願意用合適的價格買好公司。
打個比方,格雷厄姆是用五毛錢去買現在值一塊錢的東西,而費雪則是花一塊錢去買幾年後值十塊錢的東西。
費雪的好公司有兩個要點:一是好生意,二是好的管理層。
費雪特別看重一個企業的競爭壁壘,後來巴菲特把這個競爭壁壘發展成了「護城河」。
巴菲特很早就接觸並認同了費雪的理論,但在投資風格上完全是格雷厄姆風,因為格雷厄姆的方法在早期讓巴菲特賺了很多錢。每個人都有成功的路徑依賴問題,巴菲特也不例外,真正讓巴菲特在投資行為上做出改變的人是芒格。
芒格認為: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支付合理的價格,勝過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價格。
在芒格的推動下,巴菲特走出了格雷厄姆理論框架的束縛。1971年,芒格說服巴菲特買入了喜詩糖果,出價是凈資產的2.5倍。要是以前,高於凈資產1倍的價格,巴菲特打死都不會買,這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第一次為品質買單。喜詩糖果後來成為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資案例之一,他至今還持有這家公司。
下面講第二個重點:投資方法。
巴菲特是怎麼選股票的呢?巴菲特雖然綽號「股神」,但其實他並不會炒股,而是投資公司。他進行投資決策時,分析的是企業,而不去分析市場、宏觀經濟和股票。
巴菲特挑選「好公司」有3大標准:一是好生意,二是好高管,三是好價格。
好生意,也就是商業模式要好。
好生意有三個特點:一是生意模式簡單,一看就懂;二是經營 歷史 持續穩定;三是長期前景清晰可見。好生意需要有寬廣的「護城河」。
比如說可口可樂,過去一百年它在賣可樂,未來一百年大概率還是在賣可樂。只要未來全世界的人依然還喝可樂,可口可樂的利潤率依然會比較高。這樣的生意就是好生意。
好高管,也就是核心管理人員要好。
巴菲特曾說過,他喜歡買那種傻子都能經營的生意,但他從來沒有買過傻子經營的生意。傻子都能經營的生意說明商業模式好,但是如果由好的管理人員來經營,就可能創造奇跡。
那怎麼才算是好高管呢?巴菲特認為,最好的高管應站在公司主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動,最大化股東的利益。巴菲特認為好高管有3個特點:理性、坦誠、獨立思考。
理性就是能高效配置資源,坦誠就是不僅能報喜也能報憂、承認錯誤和失敗,獨立思考就是能不從眾、不跟風。
那如何判斷高管到底做得好不好呢?
巴菲特提供了一些小竅門:你可以翻翻這家公司過去幾年的年報,尤其是仔細閱讀管理層所說的未來策略,對照現實看看有沒有說到做到。除此之外,就是去查看財務數據。
財務數據是評判「好公司」的關鍵要素,從財務上看,對股東的回報好不好?
看財務數據,主要看什麼呢?先看公司賺不賺錢。
再看公司賺了錢是不是回報給投資者了。
公司管理層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賺了錢怎麼分。不管是給員工加工資,還是用於研發或是投資,你沒有發給股東的那部分利潤,留在公司是要增值的,否則就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
選出了符合好生意、好高管的公司,還要看看是不是好價格?好價格,也就是股價是不是大幅低於內在價值。
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的時候,市值約150億美元,而它的真實價值在200億到480億之間,以最保守的估計,巴菲特買可口可樂的股票,也只是用了七折的價格。後來可口可樂10年漲了10倍,成了巴菲特投資案例中的經典。
選出來了好公司以後,巴菲特如何買賣呢?
在具體買賣股票的時候,巴菲特堅守兩個基本原則:能力圈原則和集中投資原則。
能力圈原則是指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做投資。能力圈以外的公司,再好也不買。
其實巴菲特也買過能力圈以外的公司,比如他在2018年割肉清倉了IBM這只股票,並且在多個場合親口認錯。這恰恰反證,即使是股神走出能力圈,也會失敗。
集中投資原則指抓住好機會下重注。好公司不多,好公司的好價格更少。輕易不要買股票,但是一旦有絕佳機會出現就要盡量多買。借用巴菲特的比喻就是,本來該用大盆接錢,就別去用一個小勺子。
在2018年,巴菲特控制的資金多達近2000億美元,而其中三分之二,都集中在五隻股票上。
到這里,這本書的精華我們就分享完了。我們再來總結一下。
第一點是巴菲特的股神之路。巴菲特主要受到三個人的影響,分別是:格雷厄姆、費雪、芒格。他從格雷厄姆那裡學到了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思想,從費雪那裡學到了投資好公司的重要性,並在芒格的推動下開始買進好公司;第二點是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巴菲特選擇好公司的3個標准:好生意,好高管,好價格。買賣股票的兩個原則:能力圈原則和集中投資原則。
❼ 巴菲特買股票原則
1、巴菲特說投資的原則其實很簡單,第一條,不許失敗;第二條,永遠記住第一條。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則很難回到起點。點評:很多新股民不了解這輪牛市背後上漲的邏輯,那麼在下輪熊市來臨時,很可能會賠得一干二凈,如何在牛市中盈利,熊市中不虧損是一個嚴肅的命題。
2、找出傑出的公司,即一個經營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賴的公司,它的內在價值有業績支撐的個股。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而對於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點評:牛市來了,有多少上市公司玩10送10類似的游戲,就連中國不少價值投資者追捧的中國平安的都不能倖免。選一個好公司,踏實的睡覺。
❽ 巴菲特既然那麼厲害 那他買啥 我們也跟著買不就得了
這么說也沒錯
你看巴老兄買了比亞迪的消息一見報,第二天BYD就立馬狂漲,一年內漲了七八倍.跟著他買好像就OK了.
而且您看他2007年賣中石油的時候,他一邊賣中石油還一路漲.也就是說, 不但跟著他買,就算是跟著他賣,也還有時間空間讓您去賣.不會跑不掉.
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概也就是這么回事吧.
如果全心全力釘牢他,或許這也是一條路.
所謂法無定法,成功並不是只有一條路.
❾ 巴菲特買什麼股票
關於中國市場,巴菲特談論過很多,其中有兩句話最為重要:
1、中國市場的估值比美國低,股票更便宜!
2、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會有很多人參與到股市,人們會更加投機。
巴菲特依然表示,現在還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但要做好長期應對疫情的准備,可能買了還會跌。「我們依然願意做一些非常大的事情,比如300億-500億美元的交易。
巴菲特 :買入股票,和好的公司一起成長
在巴菲特的理念中,買入股票盡可能長時間的持有一直是巴菲特所信奉的投資真理。比如在投資可口可樂這件事情上,從1988年開始巴菲特就開始買入,並且一直持有到現在,在投資可口可樂這幾十年間,其股票已經給巴菲特帶來了豐厚的價值。
按照巴菲特的邏輯,第一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第二要持有的足夠久。
選股要牢記這3點: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
第一,行業前景夠不夠大公司行業前景夠大,公司才能不斷做大市場份額。如果行業非常小眾,就算是市場份額達到了90%以上,也很難再做大,那麼這些上市公司業績無法繼續增長。
第二,公司有沒有競爭力任何行業都會遵循叢林法則,優秀劣汰是常態,我們投資上市公司,實際上就是去尋求擇優的結果。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經營情況越來越差,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業績不斷虧損,價值就會不斷下降,就很難有投資回報。
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能在行業中將其他公司甩開,也就是價值投資經常說到的「護城河」,比如說有技術專利、獨家配方,或者有先進的組織架構和創新機制等等,能夠為公司在行業中競爭形成壁壘,鞏固龍頭地位,提升市場佔有率,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持續創造新增價值,帶給投資者回報。
第三,是否有合理的價格投資一家公司,能不能有回報,不但取決於公司能否成長,有沒有競爭力,還取決於我們購買的價格,也就是投資的成本。比如說一家公司當前市值為500億,而凈利潤只有2千萬,市值與利潤比即市盈率達到2500倍,如果按照這個業績水平保持不變,需要2500年才能回本。
假設公司在未來五年高速增長,凈利潤增加9倍至2億,對應的市盈率依然高達250倍,依然是很高的估值水平。那麼很可能在現在買入,5年後業績大幅增長,很可能市值還不足500億,無法帶來回報,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原因就是買入的成本實在太高了,提前透支了業績,即便是上市公司業績持續五年增長,也無法追上估值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