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1920年百事可樂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擅自炒作別人股票賬戶 2025-02-02 09:33:58
銀河表計股票代碼 2025-02-02 09:29:16
中國股市一直漲的股票 2025-02-02 08:39:22

1920年百事可樂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3-03-08 08:54:42

㈠ 我想知道當初百事可樂怎麼樣和先入為主的可口可樂競爭的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樂於1886年誕生於美國,距今已有113年的歷史。這種神奇的飲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成為「世界飲料之王」,甚至享有「飲料日不落帝國」的贊譽。但是,就在可口可樂如日中天之時,竟然有另外一家同樣高舉「可樂」大旗,敢於向其挑戰的企業,它宣稱要成為「全世界顧客最喜歡的公司」,並且在與可口可樂的交鋒中越戰越強,最終形成分庭抗禮之勢,這就是百事可樂公司。

新可樂挑戰老可樂

世界上第一瓶百事可樂同樣誕生於美國,那是在1898年,比可口可樂的問世晚了12年,去年是它100歲誕辰。它的味道同配方絕密的可口可樂相近,於是便借可口可樂之勢取名為百事可樂。

由於可口可樂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大力開拓市場,到這時早已聲名遠揚,控制了絕大部分碳酸飲料市場,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了定勢,一提起可樂,就非可口可樂莫屬,百事可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一直不見起色,曾兩度處於破產邊緣,飲料市場仍然是可口可樂一統天下。盡管1929年開始的大危機和二戰期間,百事可樂為了生存,不惜將價格降至5美分/鎊,是可口可樂價格的一半,以致於差不多每個美國人都知道「5分鎳幣可以多買1倍的百事可樂」的口頭禪,百事可樂仍然未能擺脫困境。

在飲料行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一個是市場領導者,一個是市場追隨者(挑戰者)。作為市場追隨者,有兩種戰略可供選擇:向市場領導者發起攻擊以奪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或者是參與競爭,但不讓市場份額發生重大改變。顯然,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實踐,百事可樂公司發現,後一種選擇連公司的生存都不能保障,是行不通的。於是,百事可樂開始採取前一種戰略,向可口可樂發出強有力的挑戰,這正是二戰以後斯蒂爾、肯特、卡拉維等「百事英才」所做的。

百事可樂的一代

這時有一個對百事可樂的發展非常有利的環境。二戰後,美國誕生了一大批年輕人,他們沒有經過大危機和戰爭洗禮,自信樂觀,與他們的前輩們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小傢伙正在成長,逐步會成為美國的主要力量,他們對一切事務的胃口既大且新,這為百事可樂針對「新一代」的營銷活動提供了基礎。

但是,這一切都是在1960年百事可樂把它的廣告業務交給BBDO(巴騰-巴頓-德斯廷和奧斯本)廣告公司以後才明白過來的。當時,可口可樂以5∶1的絕對優勢壓倒百事可樂。BBDO公司分析了消費者構成和消費心理的變化,將火力對准了可口可樂「傳統」的形象,做出種種努力來把百事可樂描繪成年輕人的飲料。經過4年的醞釀,「百事可樂新一代」的口號正式面市,並一直沿用了20多年。10年後,可口可樂試圖對百事可樂俘獲下一代的廣告做出反應時,它對百事可樂的優勢已經減至2∶1了。而此時,BBDO又協助百事可樂制定了進一步的戰略,向可口可樂發起全面進攻,被世人稱為「百事可樂的挑戰」。其中兩仗打得十分出色。

第一個漂亮仗是品嘗實驗和其後的宣傳活動。1975年,百事可樂在達拉斯進行了品嘗實驗,將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都去掉商標,分別以字母M和Q做上暗記,結果表明,百事可樂比可口可樂更受歡迎。隨後,BBDO公司對此大肆宣揚,在廣告中表現的是,可口可樂的忠實主顧選擇標有字母M的百事可樂,而標有字母Q的可口可樂卻無人問津。廣告宣傳完全達到了百事可樂和BBDO公司所預期的目的:讓消費者重新考慮他們對「老」可樂的忠誠,並把它與「新」可樂相比較。可口可樂對此束手無策,除了指責這種比較不道德,並且吹毛求疵地認為人們對字母M有天生的偏愛之外,毫無辦法。結果,百事可樂的銷售量猛增,與可口可樂的差距縮小為2∶3。

1983年底,BBDO廣告公司又以500萬美元的代價,聘請邁克爾•傑克遜拍攝了兩部廣告片,並組織傑克遜兄弟進行廣告旅行。這位紅極一時的搖滾樂歌星為百事可樂贏得了年輕一代狂熱的心,廣告播出才一個月,百事可樂的銷量就直線上升。據百事可樂公司自己統計,在廣告播出的一年中,大約97%的美國人收看過,每人達12次。

幾乎與此同時,百事可樂利用可口可樂和包裝商們的利益紛爭,以及聯邦貿易委員會對飲料行業特許包裝體制的反對,爭取過來數家包裝商,並且讓可口可樂公司遭受了一次非常公開的挫折。1984年5月,負責官方飲料供應的快餐聯號伯格•金公司因不滿可口可樂轉向其競爭對手麥當勞公司,於是交給百事可樂一紙合同,讓它為全美2300家伯格•金快餐店提供3000萬升飲料,僅此一項每年為百事可樂增加3000萬美元的收入。伯格•金的「倒戈」,令百事可樂獲益匪淺。

百事可樂只有30多歲的經理約翰•斯卡利堅信:「基於口味和銷售兩個原因,百事可樂終將戰勝可口可樂」。這一預言現在終於變成了現實。在百事可樂發起挑戰之後不到3年,美國《商業周刊》就開始懷疑可口可樂是否有足夠的防衛技巧和銷售手段來抵禦百事可樂的猛烈進攻。1978年6月12日,《商業周刊》的封面赫然印著「百事可樂榮膺冠軍」。A•C•尼爾森關於商店裡飲料銷售情況的每月調查報告也表明:百事可樂第一次奪走了可口可樂的領先地位。

色彩:紅與藍

實際上,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商標設計可能最能反映二者的特色和定位。

可口可樂選用的是紅色,在鮮紅的底色上印著白色的斯賓塞體草書「Coca-Cola」字樣,白字在紅底的襯托下,有一種悠然的跳動之態,草書則給人以連貫、流線和飄逸之感。紅白相間,用色傳統,顯得古樸、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百事可樂則選擇了藍色,在純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國行書的藍色字體「PepsiCola」,藍字在白底的襯托下十分醒目,呈活躍、進取之態。眾所周知,藍色是精緻、創新和年輕的標志,高科技行業的排頭兵IBM公司就選用藍色為公司的主色調,被稱為「藍色巨人」,百事可樂的顏色與它的公司形象和定位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從真空地帶著手

百事可樂不僅在美國國內市場上向可口可樂發起了最有力的挑戰,還在世界各國市場上向可口可樂挑戰。

與國內市場完全一樣,百事可樂因為可口可樂的先人優勢已經沒有多少空間。百事可樂的戰略就是進入可口可樂公司尚未進入或進入失敗的「真空地帶」,當時公司的董事長唐納德•肯特經過深入考察調研,發現前蘇聯、中國以及亞洲、非洲還有大片空白地區可以有所作為。

肯特的至交,美國總統尼克松幫了大忙。1959年,美國展覽會在莫斯科召開,肯特利用他與當時的美國副總統尼克松之間的特殊關系,要求尼克松「想辦法讓蘇聯領導人喝一杯百事可樂」。尼克松顯然同赫魯曉夫通過氣,於是在各國記者的鏡頭前,赫魯曉夫手舉百事可樂,露出一臉心滿意足的表情。這是最特殊的廣告,百事可樂從此在前蘇聯站穩了腳跟,這對百事可樂打入前蘇聯國家和地區也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百事可樂雖然進入了前蘇聯市場,卻未能實現在前蘇聯建立工廠,壟斷可樂在前蘇聯銷售的計劃。於是,1975年,百事可樂公司以幫助前蘇聯銷售伏特加酒為條件,取得了在前蘇聯建立生產工廠並壟斷其銷售的權力,成為美國闖進前蘇聯市場的第一家民間企業。這一事件立即在美國引起轟動,各家主要報刊均以頭條報道了這條消息。

在以色列,可口可樂搶佔了先機,先行設立了分廠。但是,此舉引起了阿拉伯各國的聯合抵制。百事可樂見有機可乘,立即放棄本來得不到好處的以色列,一舉取得中東其他市場,佔領了阿拉伯海周圍的每一個角落,使百事可樂成了阿拉伯語中的日常詞彙。

70年代末,印度政府宣布,只有可口可樂公布其配方,它才能在印度經銷,結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可口可樂撤出了印度。百事可樂的配方沒有什麼秘密,因此它乘機以建立糧食加工廠、增加農產品出口等作為交換條件,打入了這個重要的市場。

百事可樂在拓展國際市場時,一直將尼克松視為它的秘密武器。60年代尼克松競選慘敗後,百事仍然積極對其給予支持,肯特先生以年薪10萬美金的報酬,聘請尼克松為百事公司的顧問和律師。尼克松則利用自己的關系周遊列國,兜售百事可樂,並且在競選美國總統成功後,任命肯特為總統經濟政策顧問,使其有機會影響經濟政策,藉以創造百事可樂在世界市場與可口可樂競爭的有利地位。

在與可口可樂角逐國際市場時,百事可樂很善於依靠政界,抓住特殊機會,利用獨特的手段從可口可樂手中搶奪市場。

另一種多元化

由於飲料行業的激烈競爭,為了規避風險,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多元化經營。但是,多元化為兩家公司帶來的收益大相徑庭,百事可樂在這場特殊的角逐中再次戰勝了可口可樂。

自7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公司大舉進軍與飲料無關的其他行業,在水凈化、葡萄酒釀造、養蝦、水果生產、影視等行業大量投資,並購和新建這些行業的企業,其中包括1982年1月,公司斥資7.5億美元收購哥倫比亞製片廠的巨額交易。但是,這些投資給公司股東的回報少得可憐,其資本收益率僅1%。直到80年代中期,可口可樂公司才集中精力於主營業務,結果利潤出現直線上升。

百事可樂就幸運多了。它從60年代起就試圖打破單一的業務種類,迅速發展其他行業,使公司成為多角化企業。從1977年開始,百事可樂進軍快餐業,它先後將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勝客(Pizza-hut)義大利比薩餅和特柯貝爾(TacoBell)墨西哥餐廳收歸麾下。百事可樂這次的對手是快餐大王麥當勞公司。肯德基、必勝客和特柯貝爾在被百事可樂兼並前,都只是一些忽冷忽熱的餐館,僅僅在自己狹小的市場內略有優勢。百事可樂兼並它們之後,立即提出:目標和對手「不應再是城裡另一家炸雞店、餡餅店,而應是偉大的麥當勞!」於是,百事可樂又在快餐業向強手發起了挑戰。

當時正是美國通貨膨脹不斷高漲的年代,麥當勞的食品價格也隨著物價不斷上漲,百事可樂看準時機,以此為突破口,開始了它的攻勢。公司不斷設法降低成本,制定了「簡化、簡化、再簡化」的原則(這不是指食品的製作和質量,而是指盡量減少非食品經營支出)。如預先做好部分食品,在店外燒烤牛肉,盡量減少廚房用地,降低人工成本;修改菜單,將製作快的菜放在前面,以加快流通速度等。結果銷售額很快達到以前的兩倍,而員工只有以前的一半。由於收入迅速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利潤猛增,已經能夠與麥當勞抗衡,並且帶動了百事可樂飲料的銷售。

百事可樂還首創快餐業「送貨上門」的新型營銷方式。當時百事可樂公司的總裁韋恩•卡拉維說:「如果只等著忙碌的人們到餐廳來,我們是繁榮不起來的。我們要使炸雞、餡餅的供應像看時間那樣方便。」

百事可樂質優、價廉的食品,高效、多樣的服務贏得了顧客的青睞,銷售額年年創記錄,很快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餐飲公司。許多老牌快餐公司在百事可樂咄咄逼人的攻勢下敗下陣來,甚至麥當勞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70年代末80年代初,麥當勞公司的年利潤率為8%,而百事快餐公司的年利潤率卻高達20%。

百事可樂終於在它誕生92周年的時候趕上了競爭對手。1990年,兩種可樂平分市場,在零售方面百事可樂甚至超出了1億多美元。該年度A•C•尼爾森公司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的9000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排出了世界上最有影響的10大名牌,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均獲此殊榮,分列第6和第8位。百事可樂已經實現了成為全世界顧客最喜歡的公司的夢想。1997年,百事可樂公司全球銷售額為292.92億美元,位列《財富》98世界500強第92位,榮登飲料行業企業世界冠軍,可口可樂只能屈居亞軍,銷售額只有188.68億美元,排名在201位。

可樂在中國

由於可口可樂是最早進入中國的美國企業,具有百事可樂不可比擬的先人優勢,百事可樂在中國同樣處於挑戰者的位置。

百事可樂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戰略主要是:

1.以年輕人和愛好體育的人士為目標市場。1999年3月,中國足球協會宣布,中國足協與國際管理集團經過友好協商,正式簽訂協議,由百事可樂公司買斷今後5年中國足球甲A聯賽冠名權,從1999年開始到2003年,甲A聯賽將冠名為百事可樂全國足球甲A聯賽,同時,合同規定,禁止其他飲料企業進入甲A聯賽俱樂部和球隊,一舉獨佔了中國最大體育運動市場的宣傳權。百事可樂還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中國體育,擴大在體育愛好者中的影響。另外,百事可樂的廣告也全部以時尚、新潮、青年或運動人士為訴求重點。

2.集中開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現在百事可樂產品已在國內12家合資的灌瓶廠製造,包括北京、深圳、廣州、福州、上海、南昌、桂林、成都、重慶及長春等地,除了北京和長春外,全是南方城市,其中上海、福州、成都、重慶被認為是百事可樂最重要的領地。

3.並購國內飲料企業。1993年,百事可樂在廣州成立百事亞洲飲料有限公司,設立了兩家濃縮液生產廠:一家負責生產百事飲品,而另一家則負責生產當地品牌。1994年,百事可樂又同天府可樂和北冰洋飲料公司達成協議,成立了重慶百事天府飲料有限公司和北京百事北冰洋飲料有限公司。

4.多樣化經營。百事公司旗下的飲料和餐飲業務均已在中國展開。目前,百事可樂飲料在國內的產品包括百事可樂、七喜、美年達及激浪、北冰洋等,百事可樂餐飲在中國主要是肯德基炸雞和必勝客比薩餅。

自1993年百事可樂與中國國家輕工總會簽訂共同合作發展備忘錄至今,公司已在國內相同項目上進行了7億美元的投資,擁有12家合資灌瓶廠及3家濃縮液生產廠。百事可樂國際集團還計劃於未來5年在中國設立9家新廠,聯同本地的合夥人,公司將會轉移先進科技及器材,同時引入現代的管理及市場系統。

百事公司積極擴展的成績十分顯著,僅1994年,該公司在中國的銷量就增加了50%。但是,在中國可樂市場,可口可樂仍然處於絕對優勢。1998年的中國碳酸飲料市場上,前5名中有4名是可口可樂公司的品牌。1999年2月1日—28日,可口可樂公司在位於上海市人民廣場的中國民生銀行大廈上,掛起了四幅總面積近9000平方米的可口可樂巨型廣告,公然在百事可樂的家門口向百事可樂挑戰,可見其氣勢之盛。

1999年2月2日,推出非常可樂的娃哈哈集團通過《中國經營報》,對全國的消費者進行了「為非常可樂打分」的問卷調查。北京市統計局計算中心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了統計,結果在參加調查的消費者中,63%的人在購買可樂時首選品牌是可口可樂,34%的人首選非常可樂,而百事可樂僅為3%。據分析,中國人有兩種心態:崇尚外國生活和對國貨潛藏在心的愛護。可口可樂以純正的美國口味成為「可樂」的同義詞,得到了前一種心態的一致喜愛;而非常可樂則爭取了後一部分人;百事可樂面向年輕人的定位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同,所以位居末席。連初出茅廬的非常可樂都競爭不過,看來百事可樂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以百事可樂勇於向強手挑戰的精神、傑出的經營銷售經驗,以及人才雲集優勢,百事可樂公司絕不會甘居人後,好戲還在後頭。

點評

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之間的雙雄戰早已打得不可開交,百事可樂在其中令人稱道的是它勇於挑戰的勇氣和它的市場競爭手段。最終,百事可樂取得了一席之地。

當我們的眼光投向世界,尤其是以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大型跨國公司的時候,我們深切地感到:中國的企業與它們相比是何等的渺小。但是,競爭是不可迴避的,中國企業必須學習百事可樂的精神,勇於面對世界級強手。實際上,並不是一點機會沒有。與新興的小企業相比,規模巨大、歷史悠久的企業也存在致命的弱點,百事可樂就抓住可口可樂管理機構調整和人事糾葛帶來的良機,向可口可樂發起有力的沖擊,並取得了赫赫戰果。

當然,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是百事可樂如何向強手挑戰。百事可樂在美國挑戰可口可樂的主要方式,是其卓然超群的市場定位和對銷售渠道的控制。在可口可樂一統天下的年代,針對青少年對碳酸飲料的強大需求及未來的購買潛力,百事可樂將自身定位於「創新、年輕並富有活力」,這對於60年代的美國年輕人極具號召力,並且控制了銷售渠道中的包裝公司,因此能夠異軍突起。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鏖戰可樂市場的時候,七喜將自己定位為非可樂,也迅速打開了銷路。

在國際市場上,百事可樂的競爭策略也很獨特,它看準時機,佔領了可口可樂的「真空地帶」,不僅避免了後入劣勢和兩敗俱傷的局面,還在大片地區形成了壟斷。百事可樂對麥當勞等快餐公司的挑戰主要是有針對性地「提供質優、價低的產品,高效、多樣的服務,並不斷創新」。都是眼光獨到、精準,策略切中要害,深合顧客心理和需求,因此能夠行之有效。

最近,非常可樂、汾湟可樂、中華可樂紛紛出台,掀起中國的可樂大戰。在向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強手挑戰中,應當學習當年百事可樂的精神,特別是要學習百事可樂的競爭手段,找準定位,做好市場營銷。

但是,這三種可樂除了強調自己是國貨外,似乎沒有其他創意。以汾湟可樂為例,現在電視上播得比較多的是汾湟可樂的兩則廣告——《打抱不平篇》和《龍舟篇》。前者的內容是:手中的汾湟可樂被搶走後,小男孩無可奈何,這時成龍見義勇為,搶回可樂,小男孩對成龍的功夫佩服得五體投地,又將手中的汾湟可樂拋出,要求再來一次。後者的內容是:大家扛起龍骨下水,人們揮汗如雨,這時一罐汾湟可樂出現了,成龍打開它,仰頭痛飲,然後來了一句話,「汾湟可樂,大家齊歡樂」。專家評論說,前一則廣告似乎是在為成龍的功夫而非汾湟可樂做廣告,將可樂換成玩具一點不影響其完整性;後一則也無非是這樣一種訴求:汾湟可樂能解渴,特別是大汗淋漓時,與其他可樂並沒有兩樣。這兩則廣告的問題都在於:定位不準、不深,沒有特色。

其實,這正是汾湟可樂對自己產品定位把握不定的表現,其他兩種可樂也是一樣。在洋可樂橫行的時代,宣揚「中國人自己的可樂」當然能夠贏得部分顧客,因而非常可樂首先以此為訴求,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消費者關心的不僅僅是國貨,而是它們與洋可樂比,有什麼新穎獨特的地方,能否接受並喜歡,顯然,這就不單是「國貨」二字能達到的。如果非常可樂營銷得法,能夠充分利用「娃哈哈」對兒童的影響,培養未來「娃哈哈的一代」也並非無稽之談。現在,在台灣,占軟飲料市場60%以上市場份額的不是可口可樂,也不是百事可樂,而是一家當地飲料企業,它的訣竅就是獨特的市場定位和對銷售渠道的牢牢控制。

這正是我們需要向百事可樂學習的。

㈡ 百事可樂是上市公司么

百事可樂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PEP。

百事可樂(Pepsi-Cola),誕生於19世紀90年代,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葯劑師Caleb Bradham製造,以碳酸水、糖、香草、生油、胃蛋白酶(pepsin)及可樂果製成。該葯物最初是用於治理胃部疾病,後來被命名為「Pepsi」,並於1903年6月16日將之注冊為商標。

㈢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哪個更好哪個市值高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從品味、銷量、公司來說,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會有不同的情況。

如果從市值而言,可口可樂公司是高於百事可樂公司的。

如在今天(2019.05.23),根據英為財情數據,

可口可樂的市值是2118.1億美元

百事可樂的市值是1823.3億美元

㈣ 100分急求…………

可口可樂公司發展史
http://my.so-net.net.tw/max6782/new_page_62.htm
http://www.hhmba.com/information/showinfo.php?frmID=6&TID=2753&Disp=7&infoTID=0&pID=32

1886年:葯劑師約翰·彭伯頓發明Coca-Cola。
188年:亞特蘭大葯劑師艾薩坎德勒收購可口可樂股份
1893年:可口可樂公司成立。
1904年:可口可樂公司產品銷售首度超過100萬加侖。
1908年:可口可樂產品到達亞洲,在菲律賓開始銷售。
1923年:羅伯特·伍德夫成為可口可樂公司領導人。
1927年: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天津及上海設立裝罐廠。
1928年:可口可樂公司支持奧運會。
1930年:可口可樂公司開始贊助世界盃。
1933年:上海可口可樂廠成為美國之外最大的裝瓶廠。
1935年:可口可樂海外部成立。
1948年:中國成為美國本土之外第一個年銷售量突破100萬箱的市場。
1955年:第一罐罐裝可口可樂問世。
1960年:可口可樂公司曲形瓶的設計獲得美國專利注冊商標,同年可口可樂公司將芬達果味汽水推向全球。
1961年:可口可樂在美國推出雪碧類檸檬飲料。
1978年:中美兩國宣布建交的當天,可口可樂宣布為首家重返中國的國際消費品公司。
1981年:可口可樂在北京建立第一家裝罐廠。
1992年:可口可樂銷售量超過100億標准箱。
2000年:杜達夫先生擔任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

百事:
http://www.cfeph.cn/cfeph/bookstore.nsf//?OpenDocument

http://www.ce.cn/ztpd/hqmt/gnmt/cjj/more/200504/12/t20050412_3585341.shtml

第一篇 百事可樂發展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義無反顧;奔騰而來,又毫不停留地一往直前。時光留給人們的是過去、今天和未來;帶給人們的是回憶、實踐和憧憬。
1898年8月28日,是百事可樂「Pepsi-Cola攠誕生的日子。這是每一個關愛百事可樂的人們都引以為驕傲且不會忘卻的日子。
一百多年來,百事可樂在喧囂、紛亂、競爭的氛圍中,隨著時代的步伐,與美國和世界一起成長、壯大。如同一個「哇、哇」墜落於人世的幼小生命,百事可樂在經歷了無數次與命運、病痛、磨難、災難的抗爭,甚至跌倒在死亡線上的掙扎之後,昂首挺胸地步入了人生最為絢麗的青春年華,迎來了生機昂然的春天。在廣闊的全球飲料市場上,百事可樂後來居上,終於與先於其12年問世的可口可樂並駕齊驅、鼎分天下。
今天,當人們一頁一頁地翻開百事可樂的發展歷史,一步一步地沿著她的成長腳印,去傾聽那些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故事時,我們的心依然能夠感受到生命的頑強和力量,體味到物競天擇的魅力,品嘗到失敗的淚水和勝利的喜悅,從而,為百事可樂在其百年發展史中所邁出的每一步興奮不已、驚嘆不止。百事可樂的崛起是商業史上的一個奇跡。在欣賞百事可樂成功的光環之餘,人們將帶著「奇跡是怎樣發生的?」這一疑問,深深地陷入對於市場、機遇、競爭、營銷、乃至人文理念的思索與探尋之中。

從多元到專業化

百事的發展經歷了從擴張到收縮,從多元化到專業化的路徑。從20世紀6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期,百事公司秉承多元發展策略,不僅擁有軟飲料、快餐、餐館三大主營業務,還擁有一家長途搬運公司。

1977年開始,百事可樂進軍快餐業,它先後將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勝客(Pizza-hut)義大利比薩餅和特柯貝爾(Taco Bell)墨西哥餐廳收歸麾下。百事可樂這次的對手是快餐大王麥當勞公司。肯德基、必勝客和特柯貝爾在被百事可樂兼並前,都只是一些忽冷忽熱的餐館,僅僅在自己狹小的市場內略有優勢。百事可樂兼並它們之後,立即提出:目標和對手「不應再是城裡另一家炸雞店、餡餅店,而應是偉大的麥當勞!」於是,百事可樂又在快餐業向強手發起了挑戰。

當時正是美國通貨膨脹不斷高漲的年代,麥當勞的食品價格也隨著物價不斷上漲,百事可樂看準時機,以此為突破口,開始了它的攻勢。公司不斷設法降低成本,制定了「簡化、簡化、再簡化」的原則(這不是指食品的製作和質量,而是指盡量減少非食品經營支出)。如預先做好部分食品,在店外燒烤牛肉,盡量減少廚房用地,降低人工成本;修改菜單,將製作快的菜放在前面,以加快流通速度等。結果銷售額很快達到以前的兩倍,而員工只有以前的一半。由於收入迅速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利潤猛增,已經能夠與麥當勞抗衡,並且帶動了百事可樂飲料的銷售。

百事可樂還首創快餐業「送貨上門」的新型營銷方式。當時百事可樂公司的總裁韋恩。卡拉維說:「如果只等著忙碌的人們到餐廳來,我們是繁榮不起來的。我們要使炸雞、餡餅的供應像看時間那樣方便。」

百事可樂質優、價廉的食品,高效、多樣的服務贏得了顧客的青睞,銷售額年年創記錄,很快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餐飲公司。許多老牌快餐公司在百事可樂咄咄逼人的攻勢下敗下陣來,甚至麥當勞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70年代末80年代初,麥當勞公司的年利潤率為8%,而百事快餐公司的年利潤率卻高達20%。

但隨著時間的延續,過長的戰線導致百事經營難以為繼。1996年,新的百事全球首席執行官認識到了多元化經營中的弊端,為了更好地發揮產品結構優勢,做出重大戰略調整。1997年,將肯德基、必勝客、Tacobell餐飲業務分離出去,使之成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百勝全球公司,集中力量開發軟飲料,1999年,百事公司又將旗下的灌裝集團分拆上市,集中精力進行品牌建設和品牌營銷。

隨著專業化優勢的顯現,百事在飲料行業又開始了新一輪並購行動。2001年8月,百事公司以13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世界著名的桂格公司(Quaker Oats),這是百事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行動。通過此次收購,佔有美國運動飲料市場絕對份額、被稱為「美國生活的一部分」的佳得樂(Gatorade)品牌歸入百事帳下。百事公司將如願以償地成為全球非碳酸飲料行業的龍頭老大。占據了非碳酸飲料25%的市場份額,是可口可樂同領域的1.5倍。

微軟:
微軟大事記:

1975年4月4日 微軟成立
1979年1月1日 微軟從新墨西哥州的Albuquerque遷至華盛頓州的Bellevue
1981年6月25日 微軟組成公司
1981年8月12日 IBM推出帶有微軟16位操作系統MS-DOS 1.0的個人計算機
1986年2月26日 微軟將總部遷至華盛頓州的Redmond
1986年3月13日 微軟股票上市
1990年5月22日 微軟推出Windows 3.0
1995年8月24日 微軟推出Windows 95
1995年12月7日 比爾·蓋茨宣布微軟將全力支持和發展互聯網
1998年6月25日 微軟推出Windows 98
2000年2月17日 微軟推出Windows 2000
2000年6月22日 微軟推出Microsoft.NET戰略
2001年10月25日 微軟推出 Windows XP
2002年1月15日 比爾·蓋茨提出「可信賴計算」概念,
強調軟體產品安全性是重中之重
2002年1月15日 微軟宣布.NET進入第二階段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mscorp/museum/mustimeline.asp

具體的關於其開發的操作系統歷史:
http://www.chinaitlab.com/www/techspecial/microSoft/

㈤ 巴菲特買可口可樂,為什麼不買百事可樂

記得前幾年有一篇文章,說的是《巴菲特會買百事嗎?》。作者從四個方面分析百事可樂是否符合巴菲特的購買要求。作者認為:1、百事可樂的現金流狀況和盈利能力非常穩健;2、因為百事可樂比其最密切的競爭者可口可樂採用了更高的財務杠桿,從而創造了更高的股權回報率;3、因為因陀羅·努伊(Indra Nooyi)從2006年開始擔任百事可樂的CEO,此前他已經在百事工作了很長時間。4、百事可樂的軟飲料和零食不容易受技術變化的影響。結論是,「不管百事的股份是否真的會被巴菲特持有,我們已經了解到它確實具有許多巴菲特投資時會看重的特性:持續盈利,可控債務范圍內的高股權回報率,以及一位經驗豐富的CEO。」 這位作者似乎說得有理,我不想逐一評論。他或許忽略了以下這些重要的事實。根據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家公司發展的情形。到目前為止,可口可樂仍然是可口可樂,它只是一家飲料公司。而百事可樂卻不單單是百事可樂,除了世界上最大的休閑食品公司菲多利公司外,百事可樂還擁有全美七大連鎖快餐店中的三家:必勝客、塔可鍾和肯德基。除了這三家大型連鎖快餐店外,還有許多餐廳,其旗下的24000家餐廳一起構成了全球巨無霸的餐廳體系。所有這些餐廳消費的基本上都是百事公司的全系列飲料,比如,百事可樂、百事輕怡、中卡百事、斯萊斯、激浪、立頓茶、全動和七喜。 很顯然,百事可樂比可口可樂大多了。2011年,百事可樂收入達285億美元,而可口可樂的收入為162億美元。然而比較其股票市值卻讓人吃驚。當年度,較大百事可樂公司的市值440億美元,而較小的可口可樂公司的市值卻有930億美元。兩年以後至今日,其情形並未有多大的改觀。當前,百事可樂公司的股票市值為1197億美元,而可口可樂公司卻有1706億美元。如此懸殊必有緣故。管理學家艾·里斯先生為我們破解了其中的玄機。 百事可樂公司的問題在哪裡?就在於它沒有「聚焦」。百事可樂是一家不計成本追求增長的公司。它的CEO曾這樣說,我們絕不放棄15%的長期增長目標承諾。多年以來,百事可樂公司一直通過大量的收購以實現這個承諾。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可口可樂公司也曾經收購過電影公司和葡萄酒公司,但它後來都出售了,使之成為一家純粹的飲料公司。而百事可樂公司則似乎沉浸在沒完沒了的收購中樂此不彼。 現在來看看它旗下那些連鎖快餐店。要是與麥當勞相比,又遜色於它。也是2011年的數據。麥當勞大約有14000家餐廳,年收入74億美元,百事可樂公司有24000家餐廳,年收入94億美元。麥當勞的凈利潤是11億美元,銷售利潤率15%,而百事可樂公司的凈利率只有4億美元,銷售利潤率僅4%。麥當勞的股票市值為310億美元,必勝客、塔可鍾和肯德基是多少?根據里斯先生的計算僅100億美元(以其凈利潤占公司凈利潤的比例)。當前,麥當勞的股票市值973億美元,而百事可樂公司僅1197億美元。高度聚焦的麥當勞直追聚焦缺失的百事可樂公司,並且距離越來越近。 市值只代表投資者願意以某種價格買進或賣出股票的一個數字。如果投資者真正懂得聚集的力量,他們可能願意開出更高的價格。或許可口可樂公司就是這樣。里斯認為,百事可樂公司的連鎖快餐業務是雙重缺乏聚焦。第一重,百事可樂公司是連鎖快餐品牌是一堆互相競爭的品牌,而麥當勞則經營單一品牌。第二重,這些快餐品牌都聚集在一家飲料公司旗下,而麥當勞沒有這個問題。結果,百事可樂公司做連鎖快餐不如麥當勞。同時又由於聚焦缺失,做飲料又不如可口可樂公司。這就是存在的現實。 認為百事可樂的CEO在百事工作了很長時間,就能構成買入條件,這就更加不對了。百事可樂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管理的問題。公司需要一個飲料專家來經營飲料業務,也需要一個休閑食品專家來經營樂事公司,更需要一個快餐專家來經營連鎖快餐業務。CEO有可能是其中的一個領域的專家,卻可能不是另外兩個領域的專家。經營的力量在於「專才」。對於百事可樂公司而言,它的目標是做企業的總經理;而對於可口可樂公司而言,它的目標是做飲料業務的總經理;對於麥當勞而言,它的目標是做連鎖快餐業務的總經理。最終,誰能勝出?不辨自明。

㈥ 百事可樂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百事可樂股票代碼為PEP,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在2019年7月31日(美國時間)它的收盤價為127.81美元,總股本為13.98億。百事可樂誕生於19世紀90年代,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葯劑師CalebBradham製造。百事可樂的主要競爭對手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旗下主要知名品牌包括百事可樂、美年達、佳得樂、激浪、純果樂、純水樂、樂事等。

(6)1920年百事可樂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美國上市的股票和國內的股票在交易上有一定的差異,例如美國上市的股票在買賣時可以買一股,而國內上市的股票只能按手購買(除科創板),而且美股沒有漲跌幅度的限制,在國內股票的漲幅控制在10%(科創板2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道瓊斯指數、標准普爾指數是美國股票市場的三大指數。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權威的股票指數。它是以1928年10月1日為基期,這天道指的收盤價剛好是100美元=。

㈦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影響兩家公司股票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市場,產品質量,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