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汽新能源員工有買車折扣嗎
北汽新能源員工有買車折扣。
北汽新能源EX5綜合優惠最高45000元。其中包括現金優惠20000元、貸款貼息最高13000元和價值2000元的2年車載系統流量(2G/月),若使用2017年及以前上牌的EV/EC/EUU/EX車型還可享最高10000元的置換補貼。
北汽新能源EU5綜合優惠最高24000元。其中包括貸款貼息最高13000元、價值1000元的1年車載系統流量(2G/月)以及與EX5政策相同的最高10000元的置換補貼。
買車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1、確認購買能力:
確定購買能力,買車後不影響家庭整體的生活質量,一般根據的家庭的近三年的平均的收入情況,一般情況拿出三年家庭的20%,但是不超過家庭固定資產值的10%。
2、關注點:
對於家庭用車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經濟適用,因為汽車的安全承載著一家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
3、現場確認:
根據以上兩步基本確定要買的幾款車型,親自去4s店現場確認,包括試駕、詢價、貸款情況、維修保養等相關情況。
2. 新能源汽車股票有哪些好股
一、寧德時代(300750):新能源車龍頭股。2月11日消息,寧德時代今年來漲幅下跌-16.1%,最新報489.99元,跌5.43%,成交額119.95億元。
為提升北汽新能源車型產品的市場綜合競爭力,寧德時代與北汽新能源成立聯合研發團隊,在新型動力電池包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二、比亞迪(002594):新能源車龍頭股。2月11日收盤消息,比亞迪收盤於230.19元,跌4.14%。今年來漲幅下跌-17.73%,總市值為6701.16億元。
新能源車行業絕對龍頭,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第一。
三、長安汽車:近5個交易日股價下跌0.85%,最高價為13.45元,總市值下跌了8.4億。
四、一汽解放:回顧近5個交易日,一汽解放有4天上漲。期間整體上漲2.06%,最高價為9.87元,最低價為9.42元,總成交量2969.15萬手。
五、中鼎股份:近5日中鼎股份股價下跌4.49%,總市值下跌了9.93億,當前市值為221.44億元。2022年股價下跌-12.04%。
【拓展資料】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券商研報內容摘要如下:2022 年是電池結構創新實現全面應用元年。
1.2021 年以來各車企多款車型改版或新上CTP 電池包,憑借降本增效發揮對應車型價格優勢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2.國內電池企業引領全球CTP 技術開發:2019 年以來寧德時代、比亞迪和蜂巢能源陸續公布了最近方案,將電芯直接集成至電池包,省去模組環節,有效將電池包空間利用率和能量密度提升20%~30%,同時儲備更加集成化的CTC 技術實現全球領先。
3.3.CTP技術通過降本增效對沖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延續電池包平價趨勢。CTP 技術下電池包內模組結構件材料件顯著減少,直接降低電池包成本100 元/kwh。4.車企連續加快導入,滲透率放量拐點明顯:2021 年中國地區搭載CTP 技術電池包的滲透率為12.13%。從目前市場簽署的合作車型可以預計未來CTP 滲透率有望實現持續提升。
3. 新能源龍頭股票有哪些
1.新能源龍頭股有:1、隆基股份:新能源龍頭股。產業覆蓋隆基單晶硅、隆基樂葉光伏、隆基新能源、隆基清潔能源光伏全產業鏈。2、天齊鋰業:新能源龍頭股。全球領先的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供應商,世界第二大以及亞洲最大的鋰生產商;旗下泰利森擁有世界上正開採的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主營硬岩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18年鋰礦收入22.02億元,鋰化合物及衍生品收入40.41億元,合計佔比99.97%。3、寧德時代:新能源龍頭股。通過短途用電,長途用油的運行模式,秦不僅滿足了續航里程的需求,同時也擺脫了對燃油的依賴,並被國家界定為一款新能源汽車。4、比亞迪:新能源龍頭股。在戰略合作期間內,基於一定的商務條件前提下,北汽新能源盡全力給予寧德時代和普萊德一定比例的采購份額。
2.新能源概念股其他的還有: 裕興股份、可立克、意華股份、運達股份等。
3.新能源概念股是: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是一種存在於概念中的股票。中國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資深專家、科技部部長萬鋼提出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為:到2012年,國內有10%新生產的汽車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按屆時汽車年產輛為1000萬輛算,我國新能源汽車要達到年產100萬輛的規模。
拓展資料:
1.新能源的股票和概念股的區別:
新能源部股票的意思就是直接以新能源為主業的股票。而新能源概念股則主要強調一個概念,即和新能源沾邊,或是上下游產業鏈方面的,或者有轉產新能源的傾向之類的股票。
2股市中題材股和概念股的區別是什麼?
概念不同: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種特別內涵的股票,與業績股相對而言的。題材股是有炒作題材的股票。
特徵不同:題材股通常是由於一些突發事件、重大事件或特有現象而使部分個股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題材),這些題材可供炒作者借題發揮,可以引起市場大眾跟風。概念股是依靠某一種題材比如資產重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撐價格。
炒作不同:題材股和概念股一般是缺乏實質業績,受消息或政策的驅動炒作,通常時間不會太長,題材通常是炒作某個政策消息,概念通常屬於公司產品屬於某種類型進行炒作。
4. 兩個公告,事關比亞迪和北汽藍谷
比亞迪:關於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存續期即將屆滿的提示性公告
從北汽藍谷11月產銷數據來看,11月北汽新能源產量1792輛,同比下滑39.11%。1-11月,北汽新能源產量12457輛,同比下滑54.69%;11月銷量1754輛,同比下滑74.96%;1-11月總銷量24877輛,同比下滑78.18%。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北汽藍谷股票有潛力嗎
1、北汽藍谷股票有潛力,北汽藍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於2018年11月05日成立。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計算機系統集成;軟體開發;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數據處理;零售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電子產品、通訊設備;互聯網信息服務;經營電信業務等。北京藍谷極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匯汽車服務集團股份公司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圍繞ARCFOX極狐汽車銷售及售後服務等,共同為ARCFOX極狐汽車用戶提供高效和優質的銷售及售後服務體驗。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10萬輛的純電動車企,連續第五年位居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名。
2、在特斯拉的帶動下,汽車圈內的新能源整車製造商、鋰電池供應商等沾上「新能源」三個字的上市企業在2020年幾乎都度過了一段股價瘋漲的日子,但在2021年以後,新能源概念雖仍有熱度,但卻遠沒有去年的影響力。不過,從近期汽車板塊的表現來看,智能網聯概念似乎有意接替新能源概念,成為汽車板塊股價上升的新推手。華為已經與北汽、廣汽、長安三家車企進行了深度合作,用「Huawei Inside」的方式與車企打造子品牌。
3、4月16日,長安汽車、廣汽集團股價均漲幅較大,其中,長安汽車漲停,股價上漲10.02%,報收15.81元;廣汽集團滬深股價上漲6.57%,報收11.19元。作為對比,蔚來、比亞迪等部分新能源車企股價在當日並未出現增長。綜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該股作為華為的合作方,是有潛力的,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持續關注一下該公司。
北汽藍谷股票現在值得入手嗎?
1、近期的平均成本為13.40元,股價在成本下方運行。多頭行情中,上漲趨勢有所減緩,可適量做高拋低吸。該股資金方面呈流出狀態,投資者請謹慎投資。該公司運營狀況不佳,暫時未獲得多數機構的顯著認同,長期投資價值一般。
2、入手北汽藍谷股票的,今年4月以來北汽藍谷股價不斷飄紅,但是受北汽新能源(北汽藍穀子公司)發展的影響,北汽藍谷很難在股價上有進一步的質的變化。
6. 新能源板塊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1、隆基股份:新能源龍頭。公司擬在泰州市新能源產業園區內新設控股子公司作為投資主體實施該項目,主要負責實施凈化裝修和機電安裝工程、設備的購置和安裝,項目公司投資約24億元。
2、天齊鋰業:新能源龍頭。全球領先的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供應商,世界第二大以及亞洲最大的鋰生產商;旗下泰利森擁有世界上正開採的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主營硬岩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18年鋰礦收入22.02億元,鋰化合物及衍生品收入40.41億元,合計佔比99.97%。
3、寧德時代:新能源龍頭。騰勢新能源系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和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專注於國內高端電動車的合資公司。
4、比亞迪:新能源龍頭。
5、為提升北汽新能源車型產品的市場綜合競爭力,寧德時代與北汽新能源成立聯合研發團隊,在新型動力電池包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6、璞泰來股票603659,最新股價150.67元,總市值1046.31億元,近一年漲幅103.61%。2017年11月30日晚間公告,公司擬通過向山東興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資10,200萬元,取得興豐新能源51%的股權。興豐新能源主要從事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業務,在石墨化加工工藝技術領域優勢突出,獲得國內外鋰離子電池及負極材料客戶的普遍認可,其全資子公司內蒙古興豐擬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卓資縣建設生產基地,目前尚處於前期規劃階段。公司本次對外投資是公司完善負極材料生產加工製造工藝環節的產業鏈布局,獲得石墨化加工環節的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39.23億元,凈利潤77486.99萬元,同比增長293.93%。
7、中國核電股票601985,最新股價5.89元,總市值1028.16億元,近一年漲幅30.89%。--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297.73億元,凈利潤447410.18萬元,同比增長46.23%。
8、晶盛機電股票300316,最新股價74.11元,總市值952.73億元,近一年漲幅175.35%。公司是國內技術領先的晶體硅生長設備供應商,自設立以來專注於擁有自主品牌的晶體硅生長設備及其控制系統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全自動單晶硅生長爐、多晶硅鑄錠爐及單晶硅生長爐控制系統。其中,全自動單晶硅生長爐和多晶硅鑄錠爐主要用於生產太陽能光伏電池所需的單晶硅棒、多晶硅錠;單晶硅生長爐控制系統作為單晶硅生長爐的核心部件之一,由公司全資子公司慧翔電液研發製造,包括半自動、准全自動、全自動三類,其中,單獨對外銷售的主要為半自動控制系統和准全自動控制系統,以滿足部分客戶單晶硅生長爐升級需要。2013年6月,公司與天津環歐聯手成功拉制出多顆高效太陽能用晶體。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22.88億元,凈利潤60031.51萬元,同比增長117.23%。
9、國軒高科股票002074,最新股價56.11元,總市值718.51億元,近一年漲幅133.69%。東源電器2015年6月1日晚間公告,擬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南通東源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據介紹,東源新能源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公司以自有資金根據實際需求分期到位,占注冊資本的100%。東源新能源公司主要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包括先進動力電池管理系統、車載充電機、大功率充電樁、風電光伏大容量儲能電源等產品。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35.51億元,凈利潤4817.15萬元,同比增長33.30%。
10、東方電氣股票600875,最新股價16.10元,總市值484.36億元,近一年漲幅58.46%。公司初步形成了[水、火、核、氣、風]五電並舉的產品結構,公司擁有成套的30-80萬千瓦級水電機組、30-100萬千瓦級火電機組,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1至5兆瓦級風電機組、重型燃氣機組等設備的設計、製造專有技術等;2017年3月7日晚間公告,公司擬發行股份收購控股股東東方電氣集團購買其持有的東方財務100%股權、國合公司100%股權、東方自控100%股權、東方日立41.24%股權、物資公司100%股權、大件物流100%股權、清能科技100%股權、智能科技100%股權和東方電氣集團擁有的設備類資產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交易標的預估值總計約69.09億元。本次交易後,上市公司的業務范圍將得到拓展,新增電力電子與控制、金融、物流、貿易、新能源、工業智能裝備等業務。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222.13億元,凈利潤134825.26萬元,同比增長41.27%。
7. 北汽新能源受益股有哪些
A股中北汽集團旗下福田汽車(600166),首鋼股份(000959)作為北汽鋼鐵材料供應商,後期值得關注。
資料拓展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環保乘用車為主要經營范圍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主要產品包括EU5、EX360[8]、EC200、EC180、EU260、EX260、EV160、EH300、物流車等。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世界500強企業北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公司,是國內純電動乘用車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市場銷量最大、用戶覆蓋面最廣、品牌影響力最大的企業。
公司現已形成立足我國、輻射全球的產業布局,是國內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首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首批踐行國有控股企業員工持股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成為了製造型企業轉型升級與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的典範。
北汽新能源不僅僅是一家汽車製造和銷售企業,更是一個涵蓋充電、運營、置換、服務、分時租賃在內的綠色出行完整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致力於推動新能源及純電動汽車的普及與發展。
2018年3月1日,由北汽新能源作為建設主體單位牽頭組建的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成立,將在北京市政府統籌協調和組織推動下,協同相關新能源企業,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創新、前沿技術研發提供支撐和保障。
經營內容:裝配新能源汽車動力模塊(具體包括動力模塊電機系統裝配、動力模塊電池系統裝配以及動力模塊電控系統裝配);籌備新能源汽車整車、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生產項目;銷售新能源汽車動力模塊系統零部件;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
北汽新能源_網路
8. 為什麼北汽一直吹新能源,但是北汽藍谷一直跌
北汽新能源汽車作為電動的汽車是非常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的,現在人們隨著人們對環保的關注,由於各種政策的下發以及現行政策的實施,更多的人傾向於去購買新能源的汽車,北京汽車也是抓住了這個發展的機會,所以說一直鼓吹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希望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但是北京汽車新推出來的藍谷一直在下跌,這就是因為北汽藍谷並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但是這並不能否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
可是雖然說市場對於北汽新能源汽車比較認可,但並不意味著資本市場對北汽新能源汽車也是比較認可的,就比如舉一個最直觀的例子來說,北汽藍谷的股價一直在下跌,這就是因為新能源汽車雖然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是並沒沒有得到資本的認可,所以說藍谷的股價才會一直下跌
9. 北汽新能源如何跌落谷底:從獨角獸、第一股,再到追趕者
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要全面停售燃油車,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停售燃油車。
——前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
本文字數8609字
閱讀時間22分鍾
在2018年北汽集團召開的一場 「北汽集團再度晉級世界500強新聞發布會」 ,會上時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先生提出,
「北汽就是走新能源化創新之路,燃油車不玩了,北汽沒戲,或者戲也不大」。 與 此同時徐和誼先生還公開表示,「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要全面停售燃油車,到了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停售燃油車。
如此有自知之明,又如此的自信,他比楊笠口中的那個男人還要優秀
但是徐董事長一定預料不到,他的夙願並沒有成真。2020年的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如果不是靠著燃油、新能源並網銷售,可能在大本營北京都要出讓大半市場。北汽新能源在短短兩三年時間里都經歷了什麼呢?
徐董提出的新能源取代燃油
是否夜郎自大?
北汽新能源是2009年時就成立的國內最早涉足新能源的車企之一,同時北汽還是首個獲得新能源 汽車 生產資質、首家獨立運營、首家進行混改所有制改革和首批試點國有企業員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 汽車 企業。
新能源領域資深企業,北汽發展新能源領域的自信不只是來自「全球500強企業」的底氣,更是因為有多年行業積累的經驗。
憑借著地處北京的出色戰略眼光, 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成功借殼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業, 不僅自家的EC和EU系列新能源車型常年霸榜新能源銷售榜,同時 北汽新能源從2014-2019年連續7年銷量全國第一。
「什麼叫做「站在風口,豬也會飛」」
北汽新能源完美詮釋了這一句話,作為最早站上風口的新能源企業,北汽新能源在市場、政策兩邊的收獲可謂盆滿缽滿。 2019年12月,單月銷量都能突破1.9萬輛!
要知道那年受補貼退坡以及大市場環境的影響,國內新能源市場的體量不增反降4.0%,全年僅銷售了120.6萬輛。
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2020年這股風小了,入局的狼多了,北汽新能源這只大肥豬就處於虎視眈眈之中。
傳統 汽車 領域比亞迪、廣汽新能源開始全力沖刺,新勢力品牌蔚來、小鵬、理想們正舉起銷量大刀三英戰特斯拉。新能源市場進入了一個火熱的時期,作為曾經的王者,北汽新能源毫無徵兆就被市場拋棄。
北汽新能源2020年全年累計實現銷量2.59萬輛,累計同比暴跌82.79%! 從2019年依然站在巔峰,到2020年瞬間跌入谷底,北汽新能源雄風挺立的周期這么短暫嗎?和2019年單月1.9萬輛的銷量相比,2020年簡直成了笑話。
也許在明眼人看來,北汽新能源的衰退是必然的,但衰退速度如此之快,衰退結果如此慘烈還是給吃瓜群眾增添了不少意外之喜。為了揭露 北汽新能源衰退背後的秘密, 筆者決定做回事後諸葛來尋根溯源。
北汽或許是國內最復雜的車企,畢竟難有人說得清楚「北汽」究竟包含了什麼。
在北汽集團的大框架下,有 北汽製造、北京 汽車 、北汽新能源、極狐 汽車 、北京賓士、北京現代、北汽福田等等超過10家 汽車 品牌, 甚至包括北京通航這樣的航空公司都有,還有北汽鵬龍、華夏出行等等出行相關行業品牌。
可以說北汽集團覆蓋的交通出行產品陣列之廣,是國內大部分 汽車 集團無法企及的。 集團下的眾多品牌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北京 汽車 處於怎樣的地位呢? 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又是什麼關系? 對於錯綜復雜的北汽,我們有必要抽絲剝繭的來解讀。
北京 汽車 成立於2010年9月,是北京 汽車 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汽集團)乘用車整車資源聚合和業務發展的平台。 這就意味著北汽集團從2010年開始不直接涉足整車業務,並將相關業務下放給北京 汽車 這一子公司。
也就是說,我們熟悉的一些北汽合資公司,例如 北京賓士、北京現代等等,他們的合資對象都是北京 汽車 。 雖然是子公司,但不同於一汽轎車在一汽集團中的地位,北京 汽車 在集團內部的地位可以改用獨攬乘用車板塊大權來形容。
在與合資公司的基礎之外,北汽還有自主品牌的業務,而這正是北京 汽車 復雜的地方。
例如我們現在在道路上看到的 北汽自主品牌 ,有懸掛「北字」標、「北字」藍標、「北京」標、「BEIJING」標等等眾多logo的車型 ,甚至有些車同款不同標。他們究竟是同屬一家,還是各自獨立呢?
筆者將北汽自主根據近些年 歷史 發展分別為「北汽紳寶」、「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以及「BEIJING」四個部分。
「首先說說「北汽越野」」
相比於「井岡山」牌轎車, 1966年國內首款越野車「北京212」風靡全國讓北京 汽車 製造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此越野車部門在北汽集團中一直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 而在北汽成立北京 汽車 自主部門的時候,自然而然將越野車劃撥到過來了。
但北汽越野與北京 汽車 放在一起的話,兩者品牌地位還是不對等的。畢竟前者可是有BJ90這種售價過百萬的頂級越野車,而北京 汽車 主打的是20萬元以內的入門車,兩者這么放在並不會成為彼此的助益。 2018年11月,北汽集團將其現有最後一張 汽車 生產牌照讓渡給了北汽越野。
到了2019年1月2日,北汽集團在北汽越野生產基地舉行召開了北汽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成立大會, 正式將其剝離北京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北汽越野成為了一家集研發、采購、製造、營銷等為一體的獨立運作公司。
如果以前買BJ40的話,是車頭掛「北京」標,而方向盤上依然是「北字」標,而現在買BJ40則是完完全全的「北京」標了。
「那麼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車 的關系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北汽新能源官網上的介紹描述,
北京新能源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新能源,證券名稱:北汽藍谷,證券代碼:600733)是一家新時代下的國有控股高 科技 上市公司和綠色智慧出行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注釋:「北汽藍谷」是北汽新能源證券名稱,在涉及財報等方面資訊時 大多會啟用該正式名稱,北汽藍谷包含了北汽新能源、極狐 汽車 、Lite等多個品牌,本文著重探討北汽新能源主品牌。
也就是說,北汽新能源是相對獨立的一家主打新能源領域的企業,並在2019年成功上市,所以它其實是獨立運作的。而且要算成立時間的話, 北汽新能源成立於2009年,比北京 汽車 還早。
但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車 的關系可非兩家獨立公司這么簡單,在後面我們還會重點解讀它們的關系。
「還剩下的「北字」標和「BEIJING」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截止2018年的時候,北汽自主品牌業務有 北汽 汽車 (紳寶品牌)、北汽越野、北汽新能源(包含ARCFOX和Lite倆品牌)、昌河和威旺品牌。
而北汽紳寶正是那個懸掛「北字」標的自主品牌核心產品(因為設計造型原因,坊間喜歡給這個logo冠以「豬鼻標」之稱)。而「BEIJING」標是將北汽紳寶與北汽新能源並網後重新設計的品牌logo。
2019年10月15日,北汽紳寶和北汽新能源正式確認合並,啟用新品牌logo「BEIJING」,並發布新品牌首款量產純電動車EU7以及全新概念車。 隨著北汽資源的整合,2009年北汽以2億美元收購的薩博核心知識產權而開發的「紳寶」系列也就走入了 歷史 。
為什麼要合並呢?這點其實從財報之中就能夠看出原因。
根據北京 汽車 財報顯示, 北汽紳寶2016年累計銷量22.45萬輛,而到了2017年則是腰斬式下滑到了10.83萬輛,2018年北汽紳寶銷量11.44萬輛,同比有所回暖。 而2018年北京 汽車 的銷量是15.79萬輛,2019年為16.7萬輛。雖然總體有所增長,但基本還是和北汽新能源持平。
注釋1:在2018年下半年,北汽紳寶先後推出了全新產品智道和智行兩款轎車和SUV,但並沒有如預期般帶來銷量的爆發;
注釋2:北京 汽車 主要由北汽紳寶和北汽越野兩部分組成,其中北汽紳寶占絕大多數銷量;
另一邊北汽新能源的情況如何呢? 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15.8萬輛,2019年銷量15.1萬輛, 這市場體量和北京 汽車 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營收方面,北京 汽車 品牌2019年營收196.07億元,同比增長17.87%,毛利為-47.2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4.47%。北汽藍谷方面2019年營收235.89億元,歸母凈利潤0.92億元,同比增長25.54%。
前者巨虧,後者巨賺,形成了巨大的差異
在銷售網路方面,截止2018年,北汽新能源共有經銷商503家,僅2018年就新增了223家;北京 汽車 截止2017年擁有一級經銷商420家,2018年並無明顯增長數據;
數據是直觀的,不論在市場影響力,還是營業能力來說,在重組之前北汽新能源都是不遜色北京 汽車 的存在,整合資源也就順理成章。
關於北汽這一年之間發生的一拆一合一停看似簡單,可涉及的業務變更可不少。例如經銷商網路如何分配?
在合並之前,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都有獨立經銷商網路,前者產品包含紳寶和越野,後者主打新能源系列產品。 而現在存在的北京 汽車 經銷商分為「BEIJING」、「北汽新能源」、「北京」三個品牌, 至於銷售產品類目,則看各自網路的授權許可權。
「北汽集團自業務整合後,在營銷團隊和渠道方面都獲得了加強和提升,並優化了超過700家經銷商」, 這是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李一秀先生在2019年合並後透露的信息。
「我有一個朋友系列」
筆者一位朋友,從2016年加盟至2020年的經銷商總經理告訴筆者, 業務重組並沒有官方表述的那麼理想。 原來過去基於集團戰略發展的原因,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的經銷商大多毗鄰,守望相助。
而在品牌合並後,針對經銷商網點是只要更換全新「BEIJING」品牌logo即可無條件同時銷售燃油與新能源產品,加上北汽越野還沒完全獨立,產品目錄還是相當豐富的。一時間不少銷售網紛紛變更新logo。
這就導致了全國不少 汽車 城的街道上會出現兩家臨近的「BEIJING」品牌4S店,再加上合並後2020年北京 汽車 的銷量並不理想,因此 惡性競爭讓不少經銷商打退堂鼓。
根據筆者在相關網站上查閱的信息顯示, 截止發稿前,北京 汽車 在全國的4S門店數量為222家, 囊括了「北汽新能源」、「BEIJING」和「北京」三個品牌的門店。大規模的退網對一個 汽車 品牌的打擊毫無疑問是致命性的,對此北京 汽車 做了什麼呢?
根據筆者朋友的描述,為了即使止住退網趨勢,北京 汽車 內部出台了針對4S店經營的政策,只要經銷商維持經營,部分經營成本,例如員工工資,將由北京 汽車 給予補貼,補貼比例高達50%!
政策是給力的,但奈何市場體量難以為繼,朋友還是在2020年選擇了退網
掌握中國新能源 汽車 發展政策發展風向的北汽新能源本應成為北京 汽車 的救命稻草。
根據中國 汽車 工業協會數據顯示, 2020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銷量達到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 而北汽藍谷的產銷快報顯示, 2020年北汽新能源的累計銷量為2.59萬輛,同比下滑高達82.79%。 要知道2019年北汽新能源可是創造了1.9萬輛的的單月。
2018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計銷量15.8萬輛,2019年銷量15.1萬輛,並連續第7年問鼎中國新能源市場銷量桂冠。 而到了2020年,各大榜單上已經見不到北汽新能源的名字,銷量就彷彿雪崩一般的暴跌了。
2021年7月算是北汽新能源值得開心的一個月份了, 這一月北汽新能源的銷量達到了3491輛,同比增長73.77%,環比大漲120.3%, 這是今年目前為止最好的一個月。
今年1-6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6595輛,也就是平均1100輛/月的表現。
8月27日,北汽藍谷披露公司半年報,報告顯示,北汽藍谷的經營面持續惡化並未得到改善。 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24.37億元,同比減少21.69%;凈利潤為虧損18.13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8.63億元,同比縮窄2.68%!
讓悲慘銷量雪上加霜的是
自家龐大產業規模的赤裸對比
目前 北汽新能源在河北、青島、江蘇以及北京擁有四大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約25萬輛,而如今的銷量僅為產能的10%, 如此之低的產能利用率,也許要不了多久北汽新能源會資產拋售以補貼營收?
根據乘聯會批發數據顯示, 2021年1-7月極狐阿爾法T累計批發銷量1,191輛,極狐阿爾法S累計批發銷量604輛, 這樣的數據在眾多新勢力品牌中,就是處於邊緣化的狀態。
從曾經的7冠王,到如今的舉步維艱。對北汽新能源的境遇筆者不免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風口上的豬」,政策扶持下的好日子
「如何快速拿到新能源政策補貼?那是油改電工程的輝煌歲月。」
早在前面的內容筆者就說過北汽新能源其實是一隻「站在風口上的豬」,產品基本沒經過多少研發投入就將其推向市場了。 北汽新能源主打的EU/EC/EX/EV系列電動車中大部分就是拿北汽紳寶燃油車做了簡單的電路改造,就成了一台可以合法上路的電動車。
這批車在網路上被戲稱為「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記住,這並不是一種褒義。
換而言之,北汽新能源雖然有較長的發展 歷史 ,但其產品力一直是上不來檯面的。那麼 北汽新能源靠什麼做到連續7年摘奪銷量桂冠的?很簡單,政策。
作為一家坐標北京的車企,北汽對於政策的把控與解讀一直是行業領先的。在提倡發展新能源之初,國家對敢於先行試點新能源的企業給予了非常豐厚的補貼。
2017年北汽新能源應收國家補貼資金 27.71億元 ,應收地方補貼 21.88億元 ,
合計高達 49.59億元 !!!
2017年全年北汽新能源營收 114億元 ,
補貼佔比,也就接近一半而已。
於此同時,2017年北汽新能源在研發上的投入僅為1500萬元
相較於豐厚營收來說,真可謂是鳳毛麟角。有個諷刺的對比,即使是經營不善的海馬 汽車 ,同年研發費用都有2.54億元。所以對於此時北汽新能源的描述,沒有比「站在風口上的豬」更合適的了。
一直到了2019年,北汽新能源在研發上的投資才比較像樣:
2019年,北汽新能源研發投入了15.06億元,在營收中佔比6.55%(年營收235.89億元),這一年北汽新能源投資20.51億元的試驗中心正式啟用。
試驗中心的88個實驗室覆蓋了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整車應用六大關鍵核心領域。這樣看來,北汽新能源總算有「中國新能源領軍企業」該有的樣子了。
沒對比就沒傷害,我們再看看國內其他企業的研發投入狀況:
「2017年,廣汽集團斥資30億元在國內率先開發出純電專屬平台,
並投資45億元建成中國第一個純電專屬工廠。」
並投資45億元建成中國第一個純電專屬工廠。
新勢力方面:
「蔚來 汽車 2019年研發投入44億元,2020年研發投入24.88億元;
小鵬 汽車 2019年研發投入20.7億元,2020年研發投入17.26億元;
理想 汽車 2020年研發投入10.2億元;」
上述幾家企業,即使到了2020年市場規模、公司體量也沒法和北汽新能源相比較。但即便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不是北汽新能源能比的。也就是說 北汽新能源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遠遠達不到主流新能源品牌該有的表現, 最多和理想 汽車 這種非正統新能源車廠比高低。
按前面所說,北汽新能源是吃了政策補貼新能源的福利,才能創造這么好的營收。但對於北汽新能源這么一隻大豬來說,只有這一個政策風口還不足以讓它起飛。畢竟補貼政策是要你把車賣出去之後才會支持你, 如果沒產量,沒銷量,政策憑什麼支持?
善於解讀政策北汽新能源就借著另一個風口的風勢順利讓產品有了銷路, 共享出行。
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新能源 汽車 的時候,就明確提出了 汽車 新「四化」, 「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 ,而「共享化」,就為北汽新能源帶來了銷路的靈感。
「共享出行對於計程車市場頗有建樹的北汽新能源來說,這個操作成本並不高」
在2018年底,北汽新能源低價出售旗下呂狗租車,接著又與滴滴出行合作將EU5打造成網約車專屬,還推出新的共享 汽車 平台「輕享出行」。
而作為網約車的主推車型,EU5也貢獻了北汽新能源的絕大多數銷路。 這款車在2019年時銷量超過了9萬輛,佔全年品牌銷售比例59.8%(全年銷量15.06萬輛) 。也就是說,在不直面銷售市場的前提下,北汽新能源通過「to B」的渠道就完成了大半的銷售目標。
在一次北汽新能源的推介會上,總經理助理卜紅升就公開透露, 公司產品私人購買與單位購買、租賃的比例為 3:7!
銷量有了,補貼自然輕松到手
那你知道為什麼北汽新能源的車被稱作「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嗎?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2017年-2018年,中國新能源市場A00/A0級車型的累計銷量比分別為75.44%和65.11%。 也就是說入門級純電動車是新能源市場的絕對助理, 以2018年為例,北汽EC3就成了銷量最大的電動車型, 累計年銷量9.06萬輛。
這是一款車長僅3,684mm,軸距不過2,360mm的A00級小車。搭載一塊30.66kWh的三元鋰電池,可實現NEDC工況下261km的續航。該車市場指導價12.19萬元,補貼完售價6.58萬元。在大部分消費者眼中,這就和一輛老年代步車無異了。
新能源補貼政策到了2019年迎來了一次較大的變動
1.2019年純電動 汽車 國家補貼降幅大於50%;
2.插電混動車型國補從2.2萬元降至1萬元(純電續航大於50km);
3.取消地方補貼;
政策的變動是為了激勵各大車企去提升自家新能源的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對於續航里程、電池密度等核心技術指標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嚴格。到了2019年,不少入門級電動車的補貼要麼被取消,要麼大幅減少。
根據2019年政策指示,NEDC續航低於250km的電動車將不再列入補貼名錄, 還好北汽EC3跨過了這個門檻,依然能拿到補貼。但是2018年時這車還能拿到3.4萬元的國家補貼,到了2019年只能拿到1.8萬元補貼。
到了2020年,新能源 汽車 推廣補貼方案及產品技術要求中則要求純電乘用車工況法續駛里程不低於300km。而北汽EC3並不符合2020年政策的要求,也就拿不到補貼。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時依然能保證較大的銷量規模,而到了2020年之後,立馬呈現腰斬式下滑。
成也政策,敗也政策
北汽新能源的沒落之路,可以看作是一段新能源發展 歷史 的縮影。那對於如今四面楚歌的北汽新能源來說,還有機會嗎?
東邊不亮西邊亮,口風轉向服務
從車企的角度來說,北汽新能源以及北京 汽車 是挺失敗的。但對於政策的解讀與更新,讓它在行業之中一直保持著話語權。
2020年5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將換電站的建設作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鼓勵成立獨立運營的充換電企業。 這份報告等於為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又開辟了一條新賽道。而這次的風口,恰巧又被北汽新能源碰上了。
相比於共享出行,北汽新能源換電服務開展的時間還要更早。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前,北汽新能源已經在全國19個城市投放了1.8萬輛換電計程車,累計配套換電站超過200座。
到了2020年年底,BEIJING 汽車 4.0版換電站正式推出,這個版本的換電站的特點如下:
1、換電效率大幅提升,單次換電時間30秒,換電全程由3分鍾縮減到1.5分鍾;
2、4.0換電站儲備有60塊電池,與3.0版本的28塊相比,增加了一倍多的電池儲備;
3、配套更完善,例如毗鄰公共衛生間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更全面出行服務平台;
不論從換電效率還是服務能力來看,BEIJING 汽車 4.0版換電站都遠遠優於時下風頭正盛的蔚來換電站。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截止2020年結束,全國共有換電站555座,其中北汽新能源在全國19座城市建設的換電站接近250座。 這就意味著全國接近一半的換電站都掌握在北汽新能源手中,不得不說這是個巨大的話語權。
但北汽新能源發展一直以來都有個很大的問題,缺乏個人用戶
也許共享出行領域能幫助品牌前期積累用戶與市場,但後期持續 健康 的增量必定來自個人用戶市場。而在換電站方面北汽新能源同樣面對這樣的困境,計程車和網約車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要想發展只能立足個人用戶。
2021年過半,北汽新能源在4.0版本換電站的更新以及普及方面幾乎沒有進展。
反觀另一個大力發展換電站的車企蔚來 汽車 ,在2021年9月之前,已經在全國建成400座換電站,過去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新增了100座新站。 而根據蔚來規劃,在2025年時要在全球落成4000座換電站。
在新能源全行業發展方面,北汽新能源已經狠狠被蔚來這些後生仔甩在身後了。如果不出意外,換電站這個風口過後北汽新能源可能再也等不到下一個風口了!
不得不說,北汽新能源太聰明了,同時也太自信了。不論身處北京,還是行業積累,都讓它有驕傲的資本。但同時,它也忽略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性。
不進則退,當你把小聰明放在如何鑽政策空子的時候,
壯大的只是自己累贅的肚腩,而非讓你自行高遠的健足。
*如有不同觀點,歡迎探討;如發現錯誤內容,感謝指證
審閱:張建忠
撰稿:林映輝
整理:陳燕楠
10. 北汽新能源擬轉讓綠狗租車60%股權轉讓底價7800萬元
我們獲悉,BAIC新能源近日在北京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北京於恆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60%股權。據悉,本次轉讓底價為7800萬元,較9個月前1.05億元的掛牌價格低2700萬元。據了解,於恆新能源是分時租賃品牌綠狗租車的運營商。2014年,BAIC新能源與富士康集團共同投資成立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公司於恆新能源,首期投資1億元。其中,BAIC新能源出資6000萬元,富士康通過子公司上海展鵬投資有限公司出資4000萬元,持股比例分別為60%和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