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貝瑞和康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基金和股票賬戶 2025-02-08 04:43:59

貝瑞和康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3-02-09 17:09:14

『壹』 近三年北京貝瑞和康有限公司的是盈利還是虧損

近三年北京貝瑞和康有限公司的是虧損。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以基因檢測為主業、同時因新冠疫情「開辟」出核酸檢測業務的貝瑞基因(000710),年內股價暴跌近四成。這家在2017年通過資產並購重組「借殼」上市的基因檢測公司,在2020年迎來業績大滑坡,直至2021年出現億元虧損,目前仍處於虧損中。而隨著業績的大滑坡,前十大股東們也紛紛舉起了「減持利刃」,其中前十股東宏瓴思齊(珠海)並購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夥)剛宣布減持不超2127.63萬股,而作為實控人的高揚及其一致行動人侯穎一個多月前剛減持了393萬股。

『貳』 成都市貝瑞和康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電話是多少

成都市貝瑞和康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系方式:公司電話028-84613725,公司郵箱[email protected],該公司在愛企查共有7條聯系方式,其中有電話號碼3條。

公司介紹:
成都市貝瑞和康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04-14在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成立的責任有限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四川省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泉驛區)成都汽車城大道333號。

成都市貝瑞和康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高揚,注冊資本35,460.5865萬(元),目前處於開業狀態。

通過愛企查查看成都市貝瑞和康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更多經營信息和資訊。

『叄』 醫美上市公司龍頭股有哪些

醫美上市公司龍頭股:1、長江健康002435:鄭州東方女子醫院含有醫療美容科,開展皮膚護理相關服務。 2、奧園美谷000615:收購醫美機構浙江連天美55%股權,連天美兩年承諾凈利潤累計不低於1.57億,公司兩年凈利潤一致預期為1.23、2.20億元,累計約占公司凈利潤的45%。3、朗姿股份002612:醫美行業龍頭,控股「米蘭柏羽」、「晶膚醫美」和「高一生醫美」三大國內醫美品牌,戰略投資韓國著名醫療美容服務集團DMG;在成都、西安兩大西部核心城市初步形成了一家大型整形醫院加多家小型連鎖門診/診所的醫療美容機構體系;18年醫療美容收入4.79億元,營收佔比18.01%。4、哈三聯002900:公司生產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用於創面癒合與皮膚修復。5、新華錦600735:子公司青島利百健涉及整形美容領域。 6、貝泰妮300957:子公司昆明薇諾娜主要從事醫療美容服務,具體包括激光、微針等美容服務。
三、拓展資料:
醫美行業上市公司有:1、貝泰妮: 2020年凈利潤5.44億,同比增長31.94%。子公司昆明薇諾娜主要從事醫療美容服務,具體包括激光、微針等美容服務。 2、光莆股份: 2020年凈利潤1.35億,同比增長-21.84%。2018年,收購重慶軍美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踏出布局醫美產業的第一步;軍美醫院是重慶市衛生局批準的一級整形美容專科醫院,具備開展三級及三級以下整形手術資質,在當地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力,現設有整形外科、皮膚美容科、微整形科、口腔科等科室。 3、愛美客: 2020年凈利潤4.4億,同比增長43.93%。公司下遊客戶主要為醫院、醫美機構及經銷商。 4、新華錦: 2020年凈利潤4473萬,同比增長-38.48%。子公司青島利百健涉及整形美容領域。

『肆』 估值150億IPO這家公司為何與騰訊、華為並稱「深圳三寶」

【被譽為「國內基因測序龍頭」、「基因測序界的騰訊」的華大基因,今日正式過會,並有望在在一個月內登錄A股。】

備受投資界熱捧的華大基因要叩開二級市場的大門了。《21CBR》記者獲得證實,證監會將在今晚發布創業板發審委會議公告,華大基因已於今日下午正式過會。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遞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擬在深交所創業板發行不低於4000萬股,籌資17.32億元,所募資金將用於精準醫學服務平台升級項目等5個項目建設。按照目前的發審節奏來看,華大基因有望在一個月內登陸A股。

華大基因的上市歷程頗有些一波三折。15-16年間,華大基因首次遞交IPO以中止審查告終,證監會顯示中止情形為: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

今年3月,華大基因再度沖擊IPO。公開信息顯示,華大基因的排隊序號一度在短時間內從第65位躍升至第27位。3月14日,證監會網站披露了華大基因更新後的招股書。

然而,當晚證監會下發的「59問」《反饋意見》引來外界議論紛紛。意見顯示,證監會就公司獨立性、同業競爭及多次重組等共計59個規范性和信息披露問題向華大基因作出詢問,上市進程因此再度擱置。


深圳國家基因庫

然而,前沿科研成果如何轉化為臨床可應用的基因檢測技術,並真正落地惠及民生,是基因產業在起跑階段的一大難題。以應用最為普及的產前基因檢測為例,目前國內單次檢測費用普遍仍在3000-5000元之間,且大多不在地方醫保體系內,價格仍是眾多中國普通家庭被拒之門外的現實理由。

前沿技術的快速奔跑需要極高的計算力支持,對後端的技術支撐也提出了要求。2015年10月,華大基因與阿里雲、英特爾聯合成立精準醫療開放雲平台,旨在加快基因測序的診斷和治療時間。高性能的計算平台和人工智慧底層技術加快了精準醫療的行業發展,但現階段長達數周的檢測和診斷時間並不能滿足行業以及後市場的需求。

對華大及其衍生出的眾多「華小」而言,未來能跑的多快並非單由自身決定,仍要依賴政策傾斜、相關行業協同推進以及受眾的廣泛接納。此番上市成功或將加大中國在基因測序產業鏈的話語權,但華大與「華小」們的前路依舊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