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港股便宜為什麼沒人買
香港股票具有市盈率相對更低,股票價格相對更低,市場估值體系更為完善。市場以投資為主,市場投機情況較少。而且,因為市場中大部分的垃圾股是不會受到投資者所關注,而且香港市場是屬於注冊制市場,沒有「借殼」「炒殼」現象,導致基本上沒人買這些垃圾股。
所以,使港股價格跌到幾分錢,這是屬於香港市場中的正常情況。但是,香港市場並不是所有的股票都是低價股,也有很多有價值的股票,股票單價也是較高的。 港股市場相對於A股市場而言,港股市場是全流通市場,不受大小非解禁的風險。
並且,港股市場交易品種多,有做空機制、T+0操作機制、無漲跌幅限制。而且港股是港幣交易,港幣與美元掛鉤,有著匯率優勢明顯。香港交易市場監管也較為成熟規范,質地良好的公司較多。
拓展資料
一、 港股退市股民會血本無歸嗎
港股退市有兩種情況。一是不再滿足交易所規定的上市條件正常退市,二是因為違規、內幕交易、財務造假引發的退市,這兩者對應的損失不同
如果是正常退市。退市時持有股票的話,這時候基本上就是血本無歸了。港股退市前一般會發布公告提醒投資者即將退市,這時候投資者仍可通過平倉來縮小損失,但此時平倉的投資者很多,賣不賣的出去就要看運氣了
如果是因為違規。內幕交易、財務造假引發的退市,這時候投資者可以要求企業進行賠償,可以挽回一部分損失。
二、 港股停牌及退市規則
對主板公司而言,若上市公司已持續停牌一段很長時間,但並無採取足夠行動爭取復牌,則可能會導致除牌。交易所會根據主板《上市規則》第17項應用指引所載的程序將在上述情況iii下長期停牌的主板公司除牌。若上市公司的證券已停牌6個月或以上而又未能符合有關的主板《上市規則》的規定,交易所會決定該公司是否需要進入除牌程序的第二階段。
進入除牌程序第二階段的上市公司將有6個月的時間向交易所提交可行的復牌建議。若上市公司未能在限期內提交可行的復牌建議,將會進入第三階段除牌程序。進入第三階段除牌程序後,上市公司將有最後6個月向交易所提交可行的復牌建議。若發行人在第三階段屆滿時仍未能提交可行的復牌建議,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將會被取消。
『貳』 我們能不能買香港上市的股票
現在能,象上面一位老弟說的一樣,國家新開了政策.只不過在大多數地方還是不能的,主要看你是那的.另外,受我國的法律保護方面有欠缺,須謹慎.總的來說,上面幾位說的很全面了.我只是給你捧捧場.給我分吧!!!!!!!!#@
『叄』 香港股票是不是可以買跌
可以,香港證券市場也允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香港交易所具有一些不同於內地交易所的交易規則。比如,香港交易所沒有漲跌停板限制而內地市場有,香港市場允許賣空交易而內地市場不允許等。
香港交易所的股票交易採取T+0制度,即買人股票的當天可以賣出該股票。在香港交易所主板和創業板進行交易的符合資格證券的結算及交收由香港結算所負責。
香港市場採取T+2日交收制度,即買賣日加兩個交易日交收,交易所參與者(即證券商)通過自動對盤系統配對或申報的交易,必須於每個交易日(T日)後第二個交易日下午3時45分前與中央結算系統完成交收。
(3)香港的股票買不買得擴展閱讀
交易所交易規則
在交易所進行證券交易,須遵守《交易所規則》的有關規定。較重要的規則如下:
1、價位
每個在交易所交易的證券是以指定"價位"來進行交易,它代表價格可增減的最小幅度,並與該證券所處的價格區間有關。目前,交易所的價位表規定了從每股市價在0.01-0.25港幣(價位為0.001港幣)到每股市價在1000-9995港幣(價位為2.50港幣)的股票價位。當某股票的價格上升或下跌至另一價格區間時,其價位也會隨著變動。
2、開市報價
《交易所規則》規定"開市報價"應按程序進行,以確保相鄰兩個交易日間價格的連續性,並防止開市時出現劇烈的市場波動:每個交易日第一個輸入交易系統的買盤或賣盤都受開市報價規則所監管。第一買賣盤的價格不能超過上日收市價上下4個價位。
『肆』 買大陸的股票好還是買香港的股票好呢聽說香港的股票上漲沒有限制,大陸的有限制是嗎!
滬深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是兩個不同的市場,交易制度也是不同的。 如果你不是香港居民,或者持有香港護照是不能夠買入香港市場股票的。 中國股市經過20多年的成長,已經由新興市場逐步過渡到成熟市場,形成了比較適於國內居民的交易制度,漲跌停板限制也是為了防止惡意操作。只要有投資理念和正確的操作策略,在大陸股市也是可以賺大錢的。
『伍』 外資為什麼不買港股
港股,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市場?在港股市場中,散戶就是唐僧肉,任由莊家大戶戲弄,散戶不應該炒港股。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港股有太多的對散戶不利的地方:
一、賭味很濃
港股市場中,主要是外資機構為主導地位。這些機構都很壞,都在引誘散戶進行賭博。他們就是做莊家,電視,或是財經頻道也在賣廣告位。引散戶買期貨,牛熊證,認股證之類的。這些東西,都是建立在香港的莊家大戶所操控的股票之上,買方輕則輸時間價值,重則輸身家。每天的成交額當中,竟然有20%的比例是屬於這種賭博性質的交易。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當然,他們並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設計那些衍生品來賣,他們賣衍生品的股票都必須是價格由它們控制的股票。散戶買升,它們就聯合起來把價格壓下去,散戶買跌,它們就聯合起來把價格抬上去,這樣一來,時間一長了,散戶的錢就自然而然地滾到他們的帳戶中。
二、參與者少,成交少,股價很容易被操控。
港股的定價權,大數股票的定價權都屬於外資投行之類的人。而依我看,每個股票都有莊家,並且港股的莊家比大陸的都要狠,垃圾股可以炒上天,傳統的價值股也可以壓到地板價。價格很亂,根本就是亂得讓人無所適從。每年都會發現一堆突然間閃崩港股股票,為何閃崩?無非就是造假之類的。股票太容易被人操控,究竟股票會不會漲,完全可以脫離,只由莊家說了算。漲的時候可以上天,跌的時候也可以下地。在香港很容易地看到一些常年都是3-5倍PE的股票,也可以看到0.2倍PB的股票,也有一些1000倍PE,幾十倍PB的股票,總之,他們都認為「合理」,有人看完那些「指導價」會說「2倍PE的估值,是認為它2年之後會倒閉嗎?」,其實,他們就是利用媒體來操控股價而已。這一種現象在香港很普遍,美國股票由於參與者多,還不太明顯。但香港的股票的參與者太少,這一種現象就太明顯了。因此,10多年前,我就感嘆,那個30元的江西銅業,為何能夠跌到3.5元?然後又從3.5元漲到近30元呢?這些,根本上就是操控。並且是由極少數人進行的操控。
三、港股存在濫發的現象
港股是注冊制,很多垃圾企業都以高價發行。以前還好一些,最近十年以來,更加是越來越濫發了。什麼虧損企業也上市,負資產也上市,不同投票權也上市。總之,就是越來越多的騙錢的,連盈利都困難的公司都來上市。以前的上市公司是靜靜地騙股東的錢,現在是上市公司就是明擺著搶錢。3000個左右的港股,每年都有股票提出「私有化退市」,然後每年都新上市一大批,私有化退市的肯定是股價跌得很慘才退市,例如10元發行,漲到100元,然後跌到1元。私有化退市後,將來,還有可能又重新發行來上市。
還有很多港股的公司,喜歡分拆上市,同一個大股東,分拆其中一個業務出來,就成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重新圈錢來用。因此可以看到3000個港股股票,有很多個關聯起來的,他們發行完一個新的上市公司,過N年之後就會繼續發行一家新的,如此循環下去,發行了個新的公司之後,舊的那個上市公司就會越來越破舊,越來越少人買賣,價格會一降再降,淪為一個殼。
除了拆分之後,就是不斷地發新股融資,定向增發之類的。總之,就是有一些財團,不斷地發新股來融資。只融資,不分紅。
四、香港的交易費用貴
香港有雙向0.13%的印花稅,傭金也很高,連銀行轉進轉出都有可能收入,分紅也收費,不僅分紅也收費,除權之後還有45天左右才能收到現金。港股通甚至是扣稅20%-28%,離譜。總之,香港的交易費用很貴,每天政府和銀行都從裡面剋扣不少企業的利潤,因此,這些費用都會拖累股票的實際回報。
五、港股的管理方
港股的管理方,越來越爛,像是恆生指數的編型,就專門把一些泡沫股納進去,推高PE,後來想,這些管理方之所以這樣做,我猜他們是存在利益輸送,納入指數之類的是會有對應的基金來接盤的,而在此之前,部分莊家大戶把股價推高,此時納入指數,指數基金接盤,他們就賣出撤退,完美。有時覺得,他們就是根本性的亂來,根本就不會理會盈利,PE之類的,就是市場上熱炒什麼,他們就把什麼弄進指數。因此,最近十年的香港的指數漲幅是遠遠低於很多年前的漲幅。
六、港股要求的信披對上市公司有利,對投資者不利。
港股,是沒有要求發布季報的,只要求半年報和年報。這很讓人郁悶,A股和美股都是按季發布信息,美股更是按季發業績和分紅。反觀港股,似乎很多交易規則,都是有利於上市公司,而不利於投資者,因此讓人覺得,這比A股還黑。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現象讓人覺得,對投資者來說,很不公平。
七、對手是誰?
每當想到,作為一個散戶,參與港股,你的對手不是其他散戶,而是那些擁有發聲權利的大機構,他們不僅擁有資金實力,而且非常不要臉,也不用靠股市的漲幅來賺錢。他們就是拿著別人的錢,以資金和媒體優勢,來操控股價。無論信或不信,都肯定有散戶被他們收割,他們不要臉的地方,是可以操控一些股票,讓它幾年的時候內處於泡沫狀態而不爆;也可以操控一些股票,以5倍以下的PE維護數年的時間之久。長久讓去,會讓一個正常人失去理性。例如5倍PE的股票,它可以一年之後,壓低到4倍PE,再之後壓低到3倍PE,再壓低到2倍PE……直到把散戶都磨死,全部投降之後,它才讓股價上漲。反正他們也不等錢用,至於要磨多少個月,多少年把散戶磨死,就是未知之數了。因此,在它們的存在,港股中會有很多僵屍股票,這些股票沒有人理,沒有人提,沒有人炒,都是莊家控制在手上的遙控骰子。
一想到,參與港股,對手就是這些莊家,贏面實在是太低了。曾經持有過一個港股整整5年,最後以大幅虧損離場,而在我持有的第4年開始,該公司的同行已經開始大幅上漲了,就是偏偏這個股票不漲還倒跌,後來經過不斷的推敲,猜測就是這個公司的散戶較多,莊家無意拉升。後來,就在我賣出之後,它在3個月內漲了1倍多,然後再之後的幾個月,再漲1倍。
再後來,我持有中海油883,也遇到過同樣的情況,其他石油股都漲,就它不漲,歸根到底,還是那一句話,就是人人都認為中海油比中石油的盈利能力強,散戶都喜歡買中海油而不買中石油,最後,散戶太多,莊家也認為中海油好控制過中石油,所以石油股中,就偏偏發行中海油的衍生品,而不發行中石油的衍生品,散戶都認購這些中海油的衍生品,99.95%的散戶認為會漲,莊家就偏偏把股價控制住,就不讓它漲,這樣一來,所有的散戶都認為中海油低估,覺得它會漲,甚至是買它的衍生品來看漲,就是這樣,莊家把價格控得死死的,它就是不漲,最後融資買入中海油的人,通過衍生品來看漲中海油的人,死了一遍又一遍,中海油還是沒有上漲,這些莊家大戶又贏了,散戶又輸了。
因此,我覺得,要在港股中盈利,實在是太難了,還是不要炒港股好了, 無論這些公司看上去有多便宜,或是有多貴,技術圖形都多完美,都不應該買港股,這些對方都實在太狡猾了,我們根本沒辦法與之對抗。在盈利機制上看,港股的機構和散戶就不是處於對等面。
……就寫這么多。港股,真的不是人炒的。
將來A股可能會發展成港股那個樣子,就是優質,賺錢的公司都上市了,錢也圈了,他們的任務完成,剩下來上市的都是垃圾公司一大堆。要麼就是要讓原來的上市公司虧錢讓利給新公司盈利,要麼就是讓虧損的新公司繼續虧損……總之,錢就那麼多,不搞到部分公司破產,那其他公司怎麼能活得好?
因此,可以想像得出,將來A股,就是現在港股的樣子,邊緣化股票會被操控,龍頭企業未必會漲,因為國內企業都是不長大會虧死,長大了會被搞死。一批批上,一批批倒,如此循環下去。不會產生可口可樂之類的壟斷龍頭。龍頭企業的利潤會有天花板,其他公司都難盈利,最後繼續不死不活。唯一獲利的是發行方,券商,政府。散戶難以獲利。
看下面幾個港股中的妖股。為何它們漲10倍又跌90%,又漲幾倍?炒完一個殼,又換一個殼來炒?炒完一個題材又換一個題材來炒?炒完之後一地雞毛?
『陸』 港股,大陸居民可以買嗎
第一,從法律上講,大陸居民不可以持有H股。這是H股的一個制度性弊病,造成其不能在大陸流通交易,而且很多優質H股公司的管理層也無法實行股權激勵。當然,法律限制是可以繞過去的,很多大陸人都在香港開戶買賣港股,包括香港當地上市公司、紅籌股和H股。
第二,在香港開戶比較容易,有你的護照就可以了。不需要什麼其他的證明。因為你去香港開戶是不符合大陸法律的,所以也不會有什麼有關部門給你開證明。在香港那邊,法律不限制香港以外的人在香港開立股票買賣賬戶,所以有你自己的證件就可以了。注意,港澳通行證的有效期短,不宜使用,而護照是長期有效的,最好用護照開戶。
第三,在香港買賣股票很容易。傳統的做法是通過你的經紀電話下單。但現在很多人都在網上操作,很方便。一般的證券公司和銀行都提供網上操作,例如匯豐銀行的網上操作就很便捷。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網上的股價信息因為是免費的,都有一個小時的延遲,短線炒作不適用,但如果是長線投資者,問題不大。
第四,少量資金可以匯過去或自帶後存入,大額資金比較麻煩,走黑市有風險,除非是熟悉的黑市老闆。人民幣升值期間,很多人需要人民幣,你在內地給他人民幣,他在香港就給你匯入港元,這樣交換很合算,只是操作上要小心一些。
最後說明,港股比A股理性,適合長線持有,短炒的意思不大。開戶的話,可以本人過去香港開戶,本人過去就是帶身份證,護照,再找一個香港的居民幫你作擔保。也可以找香港券商的國內辦事處開。請記住一點。開戶是不用錢的。不需交納任何費用。有的中介機構說幫開戶只收588元,實際開戶是一分錢也不用。我曾經本人過去香港開過戶,後來又找香港新鴻基證券公司上海辦事處再開了一個,因為他們服務很好。並且是全國各地都可以辦理。簽屬一些相關資料就可以開通好香港戶頭。挺方便的。錢可以從銀行轉過去(當然是指數額不是很大的)也可以走黑市。
滿意請採納。
『柒』 很多非常便宜的港股,為什麼沒人買
香港股票具有市盈率相對更低,股票價格相對更低,市場估值體系更為完善。市場以投資為主,市場投機情況較少。在未了解您的風險等級前,我們無法進一步解答。建議您可以在廣發證券開戶後,咨詢持牌投資顧問。
『捌』 許多港股特別便宜,為什麼很少有人買
中芯國際A股和H股每一股都代表公司很微小的一部分,且是完全相同的一部分,但價格卻相差69.59%。
也就是說,同樣是獲得公司1/770000的所有權,你可以選擇在A股市場花55.02萬元購買,或者在H股市場花19.86萬港元(摺合16.75萬元)獲得。
如果是作為真正投資公司的股票投資者,在港股市場買入才是合理的行為。
中芯國際的例子很生動,但並不完全。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一下,認識會更加深刻一些。
這里拿中信銀行舉例子。
中信銀行A股5.11元,H股摺合2.76元,也就是H股差不多隻有54%。簡直是正兒八經地半價拋售。
歷數上述優勢,同股同權不同價,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動輒打5-7折,股息率隨隨便便都翻倍,真是打著燈籠都找不著的好事兒。
不過,在有優勢的另一面,港股的劣勢同樣顯而易見。
首先是匯率上的弊端。
港股以港幣計價,而港幣同美元掛鉤。美元貶值,港幣也會折價。
即便港股便宜50%,如果極端情況下每年都因匯率因素跌價10%,這誰扛得住。
其次是股息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多。
港股分紅的股息會被收稅,稅率20%。名義上8%的股息率,實際到手只有6.4%。
如果持有A股股息率是4%的話,那麼持有H股的實際股息率是6.4%,差價只有2.4%。在匯率風險面前,很多人都會犯踟躕。更何況,持有港股的風險,並不止於匯率波動。
最後是市場的區別。
如果一個人付出自己的勞動,在不同的國家都可以掙3000元/月。
那麼在美國是3000美元,在中國是3000元人民幣。從實質上來講,在美國工作,在中國生活,應該是最完美的安排。然而很遺憾,中間有個太平洋,空間上的距離能把一切溢價抹殺。
空間的壁壘所帶來的時間和交通成本一目瞭然,但有時候近在咫尺的市場壁壘卻不太容易看清。
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只隔了一條深圳河,空間距離並不大,但兩個市場間同樣有著壁壘。
同樣的東西,在兩個市場間極大的溢價差,看似不正常,實則很合理。
港股市場面向全球,是一個展示的窗口,更是一個開放的口岸。
A股市場則更貼近於實際的消費場景,很多上市公司的商品或者鋪面與咱們的日常生活都緊密相連。單就市場而言,公司的上市和退市也會更加流暢,乃至以後大概率會像菜市場一樣隨意。
櫥窗的東西,更多用於展示,售賣時自然更易打折。同時,流通方面也會受到更大的制約。這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是,你買的時候是低價入手,賣的時候同樣是低價拋售,這是對外市場的天然缺陷。用一個專業的詞彙來總結,就是流動性缺陷。
當然,這些說法僅僅針對市場特性,並不止說港股就不適合投資。
我想,我是會買港股的,但更多可能會因為稀缺,而不是單單著眼於便宜,畢竟,便宜從來都有便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