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響股價變動的基本因素
影響股價變動的基本因素
(一)公司經營狀況
股價公司的經營現狀和未來發展是股票價格的基石。
1.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層質量。
2.公司競爭力。
3.財務狀況。
4.公司改組、合並。
(二)行業與部門因素
1.行業分類。
2.行業分析因素。
(1)行業或產業競爭結構
(2)行業可持續性
(3)抗外部沖擊能力
(4)監管及稅收待遇——政府關系
(5)勞資關系
(6)財務與融資問題
(7)行業估值水平
3.行業生命周期。
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穩定期4個階段。
(三)宏觀經濟與政策因素
1.經濟增長。當一國或地區的經濟運行勢態良好時,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狀況也較良好,它們的股價會上升;反之股價會下降。
2.經濟周期循環。社會經濟運行經常表現為擴張與收縮的周期性交替,每個周期一般都要經過高漲、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股價的變動通常比實際經濟的繁榮或衰退領先一步。所以股價水平已成為經濟周期變動的靈敏信號或稱先導性指標。
3.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通常採用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等貨幣政策手段調控貨幣供應量,從而實現發展經濟、穩定貨幣等政策目標。
(1)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市場資金趨緊,股價下降;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加,市場資金趨松,股價上升。
(2)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提高再貼現率,收緊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減少,市場資金趨緊;再貼現率又是基準利率,它的提高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提高。
(3)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大量出售證券,收緊銀根,在收回中央銀行供應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的供應,使證券價格下降。
4.財政政策。財政政策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包括:
其一,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發展;或是通過增加財政盈餘或降低赤字,減少財政支出,抑制經濟增長,以此影響股價。
其二,通過調節稅率影響企業利潤和股息。
其三,干預資本市場各類交易適用的稅率,如利息稅、資本利得稅、印花稅等。
其四,國債發行量會改變證券市場的證券供應和資金需求,從而間接影響股價。
㈡ 影響股價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1.宏觀經濟與政策因素
宏觀經濟發展狀況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當一國或地區的經濟運行態勢良好時,大部分企業的經營狀況也較好,它們的股票價格也會跟著上漲;反之,股票價格就會下降。
經濟周期循環也會影響股價的變動。兩者的關系一般是:經濟復甦—股價回升;高漲階段—股價上漲;危機階段—股價下跌;蕭條階段—股價低迷。
政策和股價的變動也關系密切。以貨幣政策來說,當央行增加貨幣供應,資金面較為寬松,大量游資需要新的投資機會,股票成為理想的投資對象。一旦資金進入股市,引起對股票需求的增加,便會促使股價上升。反之,央行減少貨幣供應,資金普遍吃緊,流入股市資金減少,加上企業拋出持有的股票以獲取資金,使股票市場的需求減少,交易萎縮,股價下跌。
2.行業與部門因素
股票市場中,存在著某種行業性或產業性的共同影響因素,對這些因素的分析稱為行業/部門分析。常見的行業分析因素主要有:行業或產業競爭結構;行業可持續性;抗外部沖擊的能力;政府關系;勞資關系;財務和融資問題;行業估值水平。
根據行業周期理論,任何產業或行業通常都要經歷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穩定期四個階段。即使行業不同,處於相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其所屬股票價格通常也會呈現相似的特徵。
3.公司經營狀況
股份公司的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是股票價格的基石。從理論上講,公司經營狀況與股票價格正相關,公司經營狀況良好,股價就會上升;反之,股價會下降。
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可以從公司治理水平與管理層質量、公司競爭力、財務狀況等方面來分析。
財務狀況又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a.盈利性。公司盈利水平高低及未來發展趨勢是股東權益的基本決定因素,通常把盈利水平高的公司股票稱為「績優股」,把未來盈利增長趨勢強勁的公司股票稱為「高增長型股票」,它們在股票市場上通常會有較好的表現。衡量盈利性最常用的指標是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
b.安全性。公司的財務安全性主要是指公司償還債務從而避免破產的特性,通常用公司的負債與公司資產和資本金相聯系來刻畫公司的財務穩健性或安全性。
c.流動性。公司資金鏈狀況也是影響經營得重要因素,流動性強的公司抗風險能力較強,尤其在經濟低迷時期,這一類公司股票往往會有較好的表現;反之,流動性弱的公司,一旦資金鏈斷裂,很容易陷入技術性破產。
除了以上基本因素外,戰爭、政治更迭、領袖更替、自然災害、投資者心理、人為操縱等也是影響股價變動的重要因素
㈢ 巴菲特到底是怎麼計算價值的,如果用大智慧具體哪個數據怎麼計算。100分懸賞
很煩復制-粘貼。老巴的投資說簡單就簡單,說難也很難,要不然就不會只有老巴一個股神了!並不是樓主想像的那樣找一些數據來計算一下企業的價值就完事了,如果真這么簡單的話那遍地都是巴菲特了。老巴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從來不以短期股價漲跌來盈利,不熟悉的企業老巴從來不買,對於老巴研究企業的精神絕大多數人是學不會的,而這正是老巴投資的精髓。雖然老巴曾經說過企業的價值等於企業存續期間所產生的現金流的貼現值,但用自由現金流貼現法去給一個企業估值時會遇到很多麻煩,因為幾乎所有的數值都是一個假設值,雖然會得到一個絕對值,但這個值也許就是一個錯誤的絕對值,還不如一個模糊的近似值有用。而要得到一個模糊的近似值就必須對一個企業有充分的了解,企業未來的發展必須要有確定性,忽冷忽熱的公司就根本不能預測未來,也就根本不能相對准確地給它計算價值。說到這里樓主可能有些失望,但我們也有我們的方法,我想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具備老巴這種精神去耐心地研究一家企業。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尋找那些長期以來業績穩定增長,又很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在股價相對低點時買入並長期持有。對於股價的相對低點,可以用相對估值法確定,相對估值法網上介紹得太多了,自己去找。然後再用自由現金流貼現法計算一下,以便確定一個大概值。自由現金流貼現估值法相對比較復雜,而且對有些行業沒什麼用,但對於一個股民來說也是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有總比沒有的好。
㈣ 股票的價格是怎樣形成的
你好,股票發行價是承銷銀團和發行人根據經營業績和靜態市盈率上報,經證監會批准後向大眾發行的價格。新股發行價=每股稅後利潤*發行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市場價格與每股稅後利潤的比率,也是影響上市公司發行價格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發行企業業績好、行業前景好,其每股稅後利潤多,發行市盈率高,發行價格也高,反之亦然。
後面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因素:
一、公司經營狀況
股價公司的經營現狀和未來發展是股票價格的基石。
1.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層質量。
2.公司競爭力。
3.財務狀況。
4.公司改組、合並。
二、行業與部門因素
1.行業分類。
2.行業分析因素。
(1)行業或產業競爭結構
(2)行業可持續性
(3)抗外部沖擊能力
(4)監管及稅收待遇——政府關系
(5)勞資關系
(6)財務與融資問題
(7)行業估值水平
3.行業生命周期。
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穩定期4個階段。
三、宏觀經濟與政策因素
1.經濟增長。當一國或地區的經濟運行勢態良好時,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狀況也較良好,它們的股價會上升;反之股價會下降。
2.經濟周期循環。社會經濟運行經常表現為擴張與收縮的周期性交替,每個周期一般都要經過高漲、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股價的變動通常比實際經濟的繁榮或衰退領先一步。所以股價水平已成為經濟周期變動的靈敏信號或稱先導性指標。
3.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通常採用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等貨幣政策手段調控貨幣供應量,從而實現發展經濟、穩定貨幣等政策目標。
(1)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市場資金趨緊,股價下降;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增加,市場資金趨松,股價上升。
(2)中央銀行通過採取再貼現政策手段,提高再貼現率,收緊銀根、使商業銀行得到的中央銀行貸款減少,市場資金趨緊;再貼現率又是基準利率,它的提高必定使市場利率隨之提高。
(3)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大量出售證券,收緊銀根,在收回中央銀行供應的基礎貨幣的同時又增加證券的供應,使證券價格下降。
4.財政政策。財政政策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包括:
其一,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發行國債籌集資金,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發展;或是通過增加財政盈餘或降低赤字,減少財政支出,抑制經濟增長,以此影響股價。
其二,通過調節稅率影響企業利潤和股息。
其三,干預資本市場各類交易適用的稅率,如利息稅、資本利得稅、印花稅等。
其四,國債發行量會改變證券市場的證券供應和資金需求,從而間接影響股價。
㈤ 巴菲特關於伯克希爾的15條原則
1983年,巴菲特總計了15條與所有者相關的企業原則,以幫助伯克希爾的新股東了解他的管理思路。我們一起來學習。
1.以合夥人的態度來行事。
伯克希爾不同於一般的私募基金,從組織形式上,是一家公司制企業,但巴菲特和芒格仍以合夥人的態度來行事。也就是說,作為公司的股東,不需要支付管理費,也不需要支付收益分成,就能享受到巴菲特和芒格的高超投資業績。
2.吃自己做的飯。
很多公司的管理者其實並不擁有公司的股份,只是幫股東打工而已,換言之,幫別人做飯,但自己不吃,但伯克希爾不同,巴菲特和芒格的絕大部分財富都集中存放在伯克希爾的股份上,歡顏著,他們做飯,跟大夥一塊吃,虧了一起虧。
3.長期目標是伯克希爾公司每股內在價值的平均年回報率最大化。
很多管理者以公司市值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市值越高說明自己經營得越好,美其名曰「市值管理」,但巴菲特完全不一樣,不關心市值變化,而是專注在公司的內在價值,內在價值的增長至少要超過美國大型企業的平均增長率。
4.第一選擇是直接持有一系列多元化的企業,獲取穩定的現金流和高資本回報,次選是通過保險公司,持有一些股票。
從這個角度考慮,巴菲特更加期待一個低迷的股市,這樣才能以低的價格買入好公司股票,伯克希爾從下跌的股市中獲益,就像我們從下跌的物價中獲益一樣,所以,作為投資者,我們不應該害怕熊市,而是充滿期待。
5.不同於傳統會計報表,向股東報告所控制企業所產生的收益和其它重要數字。
伯克希爾是一家投資公司,不同於實體企業,僅從其會計報表上,是很難衡量它的真正價值的,所以巴菲特和芒格會告訴股東那些真正重要的數字,以了解伯克希爾的真正價值,而非簡單的報表數字。
6.在收購時忽略賬面資產,專注未來可帶來收益的資產。
賬面的結果不會影響到巴菲特的運作和資本分配的決策,寧可購買那些未在賬面體現,但實際可以到來2美元盈利的資產,而不願購買可以在賬面體現,但僅能獲得1美元盈利的資產。未來現金流才是關鍵。
7.非常謹慎地使用債務。
當進行借款時,盡量將長期利率固定下來,寧願拒絕一些誘人的機會,也不願過分負債,保守的策略雖然會影響收益,但必須為投資者負責,這樣才安心。
所以,謹慎使用杠桿,別因為失去一些機會就寢食難安,機會常有,但本金喪失了就失去一切。如巴菲特所說,不會用家人、朋友所擁有和所需要的東西去冒險,為了得到他們原來沒有和不需要的東西。
巴菲特實際使用的債務,即保險浮存金,幾乎無成本,而是期限很長,而我們大多數人的杠桿,成本很高,期限很短,非常危險。
8.管理層的願景不會讓股東花冤枉錢。
很多公司的管理層,出於自身利益考量,不顧長期的經濟結果,花高價格收購以追求多元化,規模化,太高自身的地位和權力。巴菲特和芒格使用股東的錢就像用自己的錢一樣,會權衡收購後得到的價值,只關心能否增加伯克希爾的內在價值。
9.定期根據結果反思決策。
會考察留存在公司的利益,長期而言,每留存1美元的利潤,至少創造不少於1美元的市值。巴菲特會衡量這1美元到底是留在伯克希爾更有價值還是分給股東更有價值,伯克希爾長期不分紅,就是說明這1美元還是留在伯克希爾更有價值。
10.只有在物有所值的情況下才會以發行新股的方式收購。
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因為伯克希爾的股票太值錢了,如果以發行新股的方式進行收購,會損傷伯克希爾股東的利益,不如直接現金收購來得更劃算。除非伯克希爾的股票嚴重高估。
11.不太有興趣賣掉伯克希爾擁有的優質資產,哪怕價格比較高了。
即使對於那些表現不盡如人意的企業,只要它們還能產生哪怕微薄的現金流,只要管理層和勞資關系還不錯,巴菲特和芒格鬥不會賣掉。不輕易放棄,這也是巴菲特的風格吧,所以才造就了原來的平庸的紡織企業,如今偉大的伯克希爾。
12.會坦誠、如實地匯報好與不好的地方。
巴菲特會換位思考,如果處在對方的位置,希望了解哪些內容。在信息披露上,不會雙重標准,確保每個股東都能知曉所有其它人知道的內容。
伯克希爾和巴菲特總是這么另類,我一直奇怪,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只有這么一個唯一的伯克希爾。
13.只在法規監管的范圍內討論證券市場行為。
既然是上市公司,自然要遵守規則,同時,巴菲特顯然也不會討論具體的投資活動,甚至那些已經出售的投資,畢竟,有些人人盡皆知就沒辦法玩了。
14.希望股東在持有期間能獲得與公司每股內在價值損益同步的收益。
巴菲特既不希望股票價格漲幅超過內在價值,也不希望低於內在價值,保持同步,最好,這樣對新老股東最有力。
15.希望長期超越大盤指數
即標普500指數,如果超不了,就失去幫股東打理投資的意義了,不如大家都去買指數。巴菲特確實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