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B股股票公司沒有A股
滬深上市公司純B股一覽表 1 證券代碼 股票名稱 主營行業 地域 2 900957 凌雲B股 建材 上海市 3 900956 東貝B股 機械製造 湖北省 4 900953 凱馬B股 汽車製造 上海市 5 900951 大化B股 其他化工 遼寧省 6 900950 新城B股 機械製造 江蘇省 7 900949 東電B股 電力 浙江省 8 900948 伊泰B股 煤炭開采 內蒙古 9 900939 匯麗B股 建材 上海市 10 900935 陽晨B股 機械製造 上海市 11 900929 錦旅B股 旅行社 上海市 12 200992 ST中魯B 漁業 山東省 13 200986 粵華包B 造紙 廣東省 14 200771 杭汽輪B 機械製造 浙江省 15 200770 武鍋B 機械製造 湖北省 16 200706 瓦軸B 機械製造 遼寧省 17 200512 閩燦坤B 小家電 福建省 18 200468 寧通信B 通信 江蘇省 19 200168 雷伊B 外貿 廣東省 20 200160 帝賢B 服裝 河北省 21 200152 山航B 空運 山東省 22 200057 *ST大洋 貨運 深圳 23 200054 建摩B 摩托車 深圳 24 200053 深基地B 港口 深圳
② 山航B能否繼續持有
請把穿越火線和穿越火線的文件包全部刪除,在重下一遍,問題可能就解決了!
③ 公司股權收購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一、做好盡職調查工作
股權收購實際上是收購一家存續了很久的公司,遠比建立一家新公司復雜得多。為了減少公司收購風險,需要聘請具有知名度的中介機構和精乾的團隊進行盡職調查工作。
作為中介機構,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把關:律師從法律方面把關。律師團隊對公司近3年來已經執行的合同和未執行完畢的合同以及將要簽署的合同的合法性、公平性進行審查,防止出現臨時修改、更換合同等惡意串通事故的發生。
會計師從財務方面把關。會計師團隊可以對近3年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執行審計,出具審計報告,確定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對或有事項、不良資產、關聯交易等事項進行揭示和披露,特別是會計師和律師合作,對一些重大交易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收購風險。
評估師從公司價值方面提供參考依據。精乾的評估師團隊,能夠合理地確認被收購單位的實際價值,作為確認收購成本的重要參考。
重視中介機構提出的各類問題顯示的收購風險。律師、會計師以及評估師會在盡職調查過程中間,就企業的異常交易、資產質量、產權所屬等事項提出他們的看法,擬收購方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並就其影響與被收購方進行討論,最終取得一致意見。
二、對擬收購行業要有所了解
國有企業在收購某一企業時,要對該企業以及該企業所在的行業的供應、銷售和生產以及內部管理方面有所了解。在進行盡職調查前,收購企業應該針對被收購企業的供應、銷售和生產及內部管理方面成立專門的機構。這個機構由負責供應、銷售和生產以及內部管理、合同談判專家方面的人員組成。他們最好能和盡職調查的中介機構一起進駐被收購企業,同步了解相關情況。這樣就會做到心中有數,更加有利於收購工作,降低收購風險。
三、留心被收購企業未履行完畢合同
在對被收購企業進行盡職調查過程中,被收購企業未履行完畢的合同要認真審查,很多收購糾紛都是由這些合同引起的,這些合同要引起收購企業的高度重視。
為了避免未完合同形成的收購風險,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審核:首先要審核合同原件的內容。確認合同內容是否完整,責、權、利是否公平,若發現異常情況,需要及時與被收購企業相關部門溝通,及時採取措施。
對國家有強制規定合同文本的合同,要確認是否違反國家的有關規定。對違反國家強制規定的合同或者條款,一定要由被收購單位就相關的權利義務進行重新約定。
對補充合同,重新簽署的合同要重點關注。被收購企業出於種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會在收購企業談判有一定的可能性時,採取各種手段,簽署一些新的或者是補充合同,並以此進行賬務處理,形成事實後,由收購企業進行盡職調查。所以,在盡職調查時,要特別注意這類合同的簽署、執行情況。
對合同的簽署情況進行外部調查。就是到合同簽署的另外一方進行了解,掌握合同的簽署情況和執行情況,有些合同需要到政府部門備案的,則一定要到政府備案部門,就備案合同與原合同進行核對,確認合同內容合法、合理、公平無誤。
四、簽署縝密的股權收購合同
在盡職調查完成和談判價格確定之後,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簽署收購合同和辦理資產產權移交手續了,這個環節非常關鍵。在簽署股權收購合同時,對於盡職調查過程中間無法解決的屬於被收購企業存在的問題,一定要在合同中註明責任和權利,避免馬虎簽署,形成收購風險。在股權收購合同中,要對移交內容和事項做出詳細約定,以便移交時雙方遵照執行。
五、辦理嚴格的資產、產權移交手續
在接受被收購企業時,收購企業要嚴格按照收購合同約定的內容辦理資產、產權移交手續。由於股權收購業務的復雜性,從盡職調查完畢到實際辦理資產產權移交手續,往往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在這個期間,被收購企業仍然經營和管理企業。為了防範收購風險,確保被收購企業資產完整的移交給收購企業,收購企業要對此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情況進行審計,然後在此基礎上,按照收購合同的約定,辦理資產產權移交手續。
國有企業收購民營企業股權時,如果能夠做到上述幾點,就能夠大大降低收購風險,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④ 三大航開始復甦,但仍未擺脫虧損
三大航開始復甦,但仍未擺脫虧損
三大航開始復甦,但仍未擺脫虧損,2021年三大航營業收入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上漲。2021年中國民航客運量大約恢復至疫情前的67%,三大航開始復甦,但仍未擺脫虧損。
三大航開始復甦,但仍未擺脫虧損1
3月30日晚間,三大航陸續發布2021年年報,報告期內合計實現營收2433億元,且各自營收同比2020年均有所增長,增幅在7%-15%之間;共錄得虧損額410億元,相比2020年多虧損近39億元。
其中,國航(601111.SH)虧損依然最為慘重,凈虧損額166.42億元,且凈虧損增加最多,相比2020年增長22.33億元;南航(600029.SH)虧損額相對較少,為121.03億元;東航(600115.SH)凈虧損122.14億元,相比2020年增加3.79億元,虧損增幅最小。
機票價格回升,拉高客運收入
根據三家航空公司披露的客座率數據,國航2021年客座率為68.63%,東航和南航客座率分別為67.71%和71.25%,與2020年相比均有所下滑,反映出三大航過去一年產能利用率並不樂觀。
不過,航空公司客運收益不僅要看客座率,更要考慮運價水平的起伏波動。
客公里收益是航空公司一定時期內客運收入與旅客周轉量之比,表示航空公司運輸每名旅客每公里帶來的收入,是判斷機票價格高低的重要指標。
國航財報披露,2021年每客公里收益0.5574元,相比2020年的0.5074元增長9.85%,雖然單位數值變化看起來微小,但反映到機票價格及客運收益上卻有顯著拉動作用。
2021年,國航實現客運收入583.17億元,同比增加25.90億元。其中,因運力投入減少而減少收入12.91億元,因客座率下降而減少收入13.52億元,但是因收益水平上升,卻增加客運收入52.33億元。
反映到現金流上,2021年,國航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凈額為128.88億元,而2020年僅為14.08億元,同比暴增815.21%,主要由於銷售收入同比上升以及退票量下降的影響。
東航客運公里收益由2021年的0.492元上漲至0.531元,漲幅為7.93%;南航客公里收益平均為0.49元,2020年為0.46元,同比增加6.52%。
從客運總收益來看,報告期內,東航客運收入為541.05億元,同比增長10.13%,占公司航空運輸收入的83.84%;南航客運收入為753.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58億元,同比增加6.89%,占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76.52%。
南航2021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33.7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0.49億元增加47.76%,主要是報告期內經營情況有所改善所致。
挖掘高端旅客價值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三大航客運收益提升的背後,還離不開各家航空公司對高端旅客價值的持續挖掘。
國航年報中稱,截至報告期末,常旅客貢獻收入占公司客運收入的56.8%,貢獻收入比重同比增加4.5個百分點;國航APP注冊用戶突破1420萬人,且平穩快速增長,2021年新開發大客戶407家,有效大客戶數量達到3861家。
此外,國航鳳凰知音會員已超過7206.56 萬人,為在疫情常態化下穩定高端會員隊伍,適時推出分階段的適應性保級方案。
東航2021年通過加密高收益航線、優化低收益航線穩定收益水平;強化銷售激勵機制,國內市場兩艙旅客人數和收入分別同比上升19.2%和30.1%。
此外,充分利用國內航線客票運價改革政策,全年上調158條航線的經濟艙公布運價;積極擴展與境內外航司合作,新增與川航、吉祥、廈航等航司超過1100個代號共享合作航班,加強與法荷航、達美航空等境外航司合作互售,促進收益提升。
南航未披露會員數量或者兩艙收益情況,但是年報中提到,本集團緊盯疫情變化,全力提升經營效益,堅持積極靈活的經營策略,突出「兩匹配兩加強」,即運力與市場匹配,運量與運價匹配,加強收益管理,加強客戶基礎。
員工薪酬逐漸恢復,飛機引進數量增加
三大航營收回升的同時持續虧損,主要是由於成本上升。
航油成本向來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成本支出項,三大航去年三季報就曾指出,由於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同時航空運輸量增加、用油量增加,導致成本負擔陡增。
國航此次發布的年報顯示,受航油價格及用油量上漲的綜合影響,國航2021年航空油料成本207.03億元,同比增加58.86億元,比2020年航油成本多出近40%。
東航2021年飛機燃油成本為205.93億元,同比增長48.79%,主要是由於平均油價同比增長34.38%,增加航油成本54.17億元;加油量同比增長13.84%,增加航油成本19.16億元。同時,東航通過航油套期保值交易,減少航油成本5.80億元。
南航2021年航油成本同比增長幅度也接近40%,為255.05億元,航油成本支出相比2020年多出67.08億元。
航油成本之外,員工薪酬也是佔比較高的成本構成項目,2020年不少航司員工到手薪酬大打折扣,進入2021年,隨著航空運輸量增加、工作時長向正常年份靠攏,航空公司員工薪酬水平也在逐步回歸正常。
國航財報中提到,本期員工薪酬成本同比增加19.14億元,為189.67億元,上漲比例11.22%,主要受生產運行投入增加以及上年社保減半徵收政策調整的影響。
東航職工薪酬支出相比2020年增長2.83%,薪酬支出金額為168.78億元;南航2021年職工薪酬費用202.67億元,同比2020年增加9.21%。
此外,作為航空公司重要的生產資料,每年航空公司都會引進一定數量的新飛機。受疫情影響,2020年不少公司放緩飛機引進速度,進入2021年,該情況明顯緩解。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國航2020年引進飛機只有14架,2021年增加至43架,這一引進數量已與疫情前的2019年基本持平。與此同時,由於機隊規模擴大,國航2021年折舊金額也同比增加7.48億元。
2021年,東航圍繞新型主力機型共引進飛機合計33架,退出飛機6架,該引進數量與2019年的44架相差不遠,而2020年東航圍繞主力機型引進飛機數量僅為13架,退出飛機11架。
東航提及飛行事故影響、南航證實A380退役計劃
三大航在年報中還披露了2022年至今公司備受關注的事項。
3月21日,東方航空雲南有限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機在執行昆明—廣州航班任務時失事,機上人員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機組9人,全部不幸遇難,即「3·21」 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
東航在年報中回應了此事故對集團業績的影響。「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中表明,「3·21」飛行事故發生後,公司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全力開展救援及善後工作。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調查,集團將密切跟進調查的後續進展,評估其對集團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的影響。
南航則在年報中側面證實了機隊中A380退役的計劃。2月中旬,界面新聞報道提到,據知情人士透露,南航5架A380中的兩架,即注冊號為B-6136和B-6137的A380於今年2月24日退出,剩餘的三架,即注冊號分別為B-6138/6139/6140的.三架A380,將在2022年內陸續退出。
南航年報中「本集團飛機交付和退出計劃「部分提到,截至2021年末,南航擁有A380系列飛機5架,2022年計劃退出5架,到2022年末該系列飛機數量為0。
三大航開始復甦,但仍未擺脫虧損2
受疫情重創航空業持續低迷,2021年三大航整體虧損幅度擴大。
3月30日晚三大航陸續發布2021年年報。其中,中國國航(601111.SH)虧損166.42億元、南方航空(600029.SH)虧損121.03億元、中國東航(600115.SH)虧損122.14億元。
三大航2021年合計虧損409.59億元,而2020年合計虧損金額為371億元,呈現出營業收入增長,但虧損幅度加大的趨勢。
客運量、貨運量均回暖,但虧損增加
2021年三大航營業收入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中國東航營收增長幅度最高,為14.48%;中國國航營收增長幅度最低,為7.23%。從營收來看,南方航空營收仍遠超另外兩家航空公司。
從經營層面來看,航空業全年呈現出旅客運輸量恢復緩慢、貨運需求增長強勁的態勢。
2021年中國民航完成運輸總周轉量857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4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32萬噸,同比2020年提高7.3%、5.5%、8.2%,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66.3%、66.8%、97.2%。
也就是說,2021年中國民航客運量大約恢復至疫情前的67%,而貨運量接近完全恢復。受疫情影響,貨運需求尤其是國際貨運需求旺盛,三家航空公司均有在「客改貨」方面做出努力。
年報顯示,2021年南方航空貨運收入為198.98億元,為三大航之首;中國東航貨收入增幅為69.74%,為三大航最高。
盡管「客改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航空公司的業績,但對整體營收貢獻終究有限。報告期內中國國航、南方航空、中國東航貨運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5%、20%、13%。至於未來航空業能否扭虧,仍要關注出行需求對客運量的影響。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旅遊經濟運行分析與2022年發展預測》認為,2022年全年旅遊經濟預期下調為謹慎樂觀,預計2022年國內旅遊人數39.80億人次,同比增長16%,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預計出入境旅遊人數同比增長達2成,恢復至2019年的2-3成。
國際航協也稱,預計全球航空業2022年仍將維持虧損狀態,形勢依然嚴峻,但鑒於旅客的積極出行意願,行業有望持續復甦。
航油漲價、匯率變動令三大航運營成本增加
航油成本、匯率變動兩大因素直接影響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
南方航空在今年年報中表示,假定燃油的消耗量不變,若報告期內平均燃油價格每上升或下降10%,將導致營運成本上升或下降25.51億元。2021年全年油價持續上漲,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大幅增加。
南方航空大部分航油消耗須以中國現貨巿場價格在國內購買,因此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變動可反映出航油成本的變動。iFind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震盪上行。
圖:2018年至今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格變動 圖源:iFind
落到對航空公司的影響,2021年三大航的航油成本上漲均在40%左右。南方航空期內航油成本為255.05億元,同比增加35.69%;中國國航期內航油成本為207.04億元,同比增長39.73%;中國東航期內航油成本為205.93億元,同比增長48.79%。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初至今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仍在上漲,近期已達2018年12月以來的新高。若航油成本持續上漲,今年航空公司成本或將進一步增加。
匯率方面,2021年匯率波動仍為三大航產生正收益,但金額較2020年大幅下降。
航空公司對匯率變動十分敏感。航空公司擁有大量外幣金融負債和外幣金融資產,在匯率波動情況下,折算產生的匯兌損益金額較大;同時匯率波動還將影響公司飛機、航材、航油等源於境外的采購成本及境外機場起降費等成本的變動。
2021年,中國國航匯兌收益為12.35億元,同比減少23.68億元;南方航空匯兌收益為15.75億元,同比減少19.10億元;中國東航匯兌收益為16.19億元,同比減少8.75億元。
兩家航空公司盈利,但主業依舊虧損
在民航持續低迷的2021年,有兩家航空公司實現扭虧,分別是廉價航空的代表春秋航空(601021.SH),以及剛剛完成重整的*ST海航(600221.SH)。
春秋航空靠財政補貼實現盈利,其主業仍在虧損。其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1年實現凈利潤最高5200萬元,同比扭虧;但扣非凈利潤為-1.3億元至-7000萬元,續虧。公司也表示,2021年非經常性損益主要為收到財政補貼等。
*ST海航則是靠重整實現盈利,主業虧損幅度有所收窄。其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1年實現凈利潤最高62億元,但扣非凈利潤為-88億元至-105億元。公司直言,業績扭虧主要是重整所致,影響金額為160億元-176億元。
其餘的航空公司,華夏航空(002928.SZ)預計最高虧損1.05億元,吉祥航空(603885.SH)預計最高虧損4.2億元。
航空業的不景氣同樣帶崩了機場板塊。2021年,上海機場(600009.SH)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14億元,虧損幅度增大;白雲機場(600004.SH)預計虧損4.65億元-3.81億元,虧損幅度同樣增大;深圳機場(000089.SZ)預計虧損2550萬元-5080萬元,由盈轉虧。
三大航開始復甦,但仍未擺脫虧損3
過去一年,國內主要航司仍未走出巨額虧損的陰影,疫情對民航業影響的深度和持續性超出預期。
3月30日晚間,國有三大航司中國國航、南方航空、中國東航相繼披露年報。2021年,三大航司均出現百億規模虧損,且虧損金額較上年同期進一步擴大。整體來看,三大航合計虧損金額達409.5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東航在年報中表示,2022年3月21日,公司下屬東航雲南一架波音737客機在執行昆明-廣州航班任務時失事。飛機失事後,公司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全力開展救援及善後工作。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調查。公司將密切跟進調查的後續進展,評估其對本集團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的影響。
2021年,東航雲南實現營業收入65.95億元,同比增長9.04%,虧損10.21億元,去年同期虧損7.61億元;旅客運輸周轉量為12382.58百萬客公里,同比增長3.66%,承運旅客986.36萬人次,同比增長3.22%。截至2021年末,東航雲南共運營B787-9和B737系列機型飛機合計82架。
三大航去年合計虧逾400億
三大航的年報顯示,中國國航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745.32億元,同比增長7.23%;凈虧損166.4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44.1億元。實現客運收入583.17億元,同比增加25.90億元。
其中,因運力投入減少而減少收入12.91億元,因客座率下降而減少收入13.52億元,因收益水平上升而增加收入52.33億元。主要經營指標顯示,公司2021年每客公里收益由2020年的0.5074元上升至2021年的0.5574元,同比增加9.85個百分點。
南方航空去年業績亦再度下滑。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016.44億元,同比增長9.81%;凈虧損121.03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08.42億元。
同樣受疫情、國際油價上漲等因素影響,中國東航2021年凈虧損達122.14億元,同比增虧3.8億元。從盈利水平看,中國國航在三大航中排名墊底,並再度刷新公司歷史上的最差業績。由於中國國航在我國航司中的國際航線佔比最高,其所受沖擊也更為直接。
此外,中國國航持股的山航B也於3月30日晚間發布年報,2021年公司凈利潤虧損18.14億元。盡管該數字較2020年的虧損額(23.82億元)有所減少,但連續兩年的虧損已使山航陷入資不抵債。截至2021年末,山航B凈資產為-9.18億元。
同日,山航B還發布了公司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暨停復牌公告。該股將自3月31日開市起停牌一天,並於4月1日起復牌,並自當日開市起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 由「山航B」變更為「*ST山航B」
總體而言,2021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第二年,國內民航業仍面對境內疫情局部聚集和多點散發、境外疫情蔓延擴散的嚴峻復雜形勢。其中,國際航線投入持續受限,國內客運市場流量大幅波動,頭部航司的經營效益改善難度日益加大。疊加油價攀升,匯率波動等因素,航司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難度。
從頭部航司近期發布的2月經營數據來看,國內民航業2月供需同比改善,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在旅客運輸量、客運運力投入、客座率、旅客周轉量等主要指標上均較去年同期出現增長。
中國東航在年報中表示,經營數據的改善也使業內期待航空板塊困境反轉的機會,不過,由於全球疫情仍在持續,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航空業的發展仍面臨著多重不確定性。短期疫情反復會對服務消費乃至國內經濟造成一定沖擊,市場或呈現「慢復甦」的態勢。
此外,根據國際航協預計,全球航空業2022年仍將維持虧損狀態,形勢依然嚴峻,但鑒於旅客的積極出行意願,行業有望持續復甦。
東航飛行事故遇難者家屬目前已獲賠1485萬元
「3.21」東航MU5735航空飛行器事故後,中國銀保監會黨委高度重視,立即行動,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統籌指導。事發次日,銀保監會印發《關於做好東航客機墜毀事故保險理賠服務工作的通知》,部署行業主動排查承保客戶信息,充分尊重家屬意願,建立理賠綠色通道,同時嚴禁借機炒作。
該事故的保險理賠工作已迎來進展。銀保監會於3月30日公告,3月22日,銀保監會指導飛機機身主要承保公司人保財險做好預付賠款相關工作。3月23日,人保財險先行向東方航空公司預付保險賠款5000萬元。目前,相關保險公司都已做好賠付准備工作,在合同責任范圍內,應賠盡賠快賠。
截至3月29日,財產保險方面,承保飛機機身的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平安財險、國壽財險合計向東方航空公司預付保險賠款1.16億元。人身保險方面,相關保險公司根據客戶報案情況,積極開展保險理賠工作,目前已有11家公司向遇難人員家屬支付14筆賠款,金額合計1485萬元。
據披露,下一步,銀保監會作為「3.21」東航MU5735航空飛行器事故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善後處置工作組成員,將在指揮部統一領導下,統籌協調保險行業進一步細化理賠方案,優化理賠流程、把握關鍵環節、注重方式方法,妥善做好後續保險理賠服務工作。
⑤ 航空股票有哪些
航天通信(600677):公司在軍工上市公司中具有3個唯一: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國防科工委體制改革唯一試點單位,是導彈武器系統總裝唯一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唯一具有保軍能力的企業。
航天長峰(600855):公司是我國首家經國防科工委批准軍工資產上市的企業,也是國內惟一能生產第三代紅外成像設備的企業,該設備是國內石油、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急需的產品,同時還是國家武器裝備現代化急需的裝備。
航天晨光(600501):公司是國家定點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企業,長期以來,一直從事航天發射地面設備和車載機動特種裝備的研製和生產。
航天信息(600271):公司主業是防偽稅控系統,是一項政府工程,國務院和國家稅務總局對公司所生產的防偽稅控系統實行有計劃地強制性推廣。
哈飛股份(600038):公司主要產品是直升機和支線飛機,是中國直升機和通用飛機科研生產基地,代表了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最新水平。
西飛國際(000768):公司確立了軍機、民機、航空服務和國際合作等四大支柱產業,完成了由飛機零部件製造商向整機製造商的轉變。
成飛集成(002190):公司是中國汽車覆蓋件模具重點骨幹企業,是行業內四大汽車覆蓋件模具企業之一,是四川省確立重大工藝裝備國產化基地。
貴航股份(600523):貴航集團是中國航空行業中綜合配套能力最大、最全的集團公司,擁有飛機、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等專業化產品,飛機自配率73%以上;
中航光電(002179) :公司擁有完整連接器研發、製造和檢測試驗體系,是國內規模最大軍用連接器製造企業,也是國內同行業中規模最大同時具備研製和生產光、電兩類連接器產品專業化企業,在國內光器件細分市場中居於領先地位。
中航動控(000738):定向增發及資產置換完成後,將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的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的研製、生產和試驗基地,主營業務定位為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的研製與生產,同時不同程度地從事公司產品維修業務。
中航精機(002013):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隸屬中航集團,是國內唯一從事火箭彈射救生系統研究、設計、製造、試驗的大型專業機構。
中航重機(600765) :持有安大航空鍛造公司100%股權,該公司在高溫合金環形鍛件的精化工藝研究上居國內領先地位,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環形鍛件製造中心。
⑥ 我國3大航累計虧400多億,除了疫情消散還有辦法拯救航空業嗎
我國3大航累計虧400多億,除了疫情消散還有辦法拯救航空業嗎?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復甦之途充斥著艱辛,這類窘境會維持多長時間,啥時候邁入暑光。現階段新冠疫情在中國仍散點暴發,防治局勢仍然不容樂觀,國際航線貨物運輸吞吐仍不斷受到限制。新冠疫情總是會以往,行業復甦仍是方向。據國際航協預估,全世界航運業2022年仍將保持虧本情況,局勢仍然不容樂觀,但由於遊客的積極主動交通出行意向,行業有希望不斷復甦。
⑦ 山航客服電話
0531-82085586。
公司名稱: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名稱:山航B
股票代碼:200152
證券類別:深圳證券交易所B股
成立日期:1999年12月13日
上市日期:2000年9月12日
主承銷商:南方證券有限公司
電話:0531-82085586
簡介。
根據山航「十二五」規劃,2015年末該公司機隊規模將增加到100架飛機,實現從中型航空公司到大型航空公司的新跨越。山航經營航線110餘條、每周1700多個航班飛往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並開通香港、台灣等地區航線和韓國、日本國際航線。
總部位於濟南,在青島、煙台、廈門、重慶、北京設有分公司,在海口、昆明、烏魯木齊、貴陽設有飛行基地,形成了「東西串連、南北貫通、覆蓋全國及周邊」的航線網路。公司已連續保持了十六年的安全飛行記錄。
⑧ B股也存在股權分置的現象嗎
股權分置是指中國股市因為特殊歷史原因和特殊的發展演變中,中國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內部普遍形成了「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會流通股),這兩類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價不同權」的市場制度與結構。
我國股市上存在的「股權分置」問題,被普遍認為是困擾股市發展的頭號難題。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權不能流通。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等「股權分置」存在的弊端,嚴重影響著股市的發展。
⑨ 濟南有哪些股票
濟鋼股份,法因數控,九陽股份,石油濟柴,勝利股份、浪潮信息、浪潮軟體,山航B、魯銀投資、ST輕騎、山東渤海、中魯B、山大華特、ST濟百、ST小鴨、ST金泰、st三聯,山東基建
⑩ 三大航司相繼披露年報,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三大航司相繼披露年報,哪些信息值得關注?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中國東航在年度報告中表明,運營數據信息的提升也使業界希望航空板塊窘境翻轉的機遇,但是,因為全球疫情仍在不斷,大宗商品價格低位起伏,航運業的發展趨勢仍遭遇著多種可變性。短期內新冠疫情不斷會對服務項目交易乃至中國經濟發展導致一定沖擊性,銷售市場或展現「慢恢復」的趨勢。
除此之外,依據國際航協預估,全世界航運業2022年仍將保持虧損情況,局勢仍然不容樂觀,但由於旅客的積極主動交通出行意向,領域有希望不斷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