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新高教集團的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孩子公司王股票代碼 2025-02-14 01:25:51
一家股票交易中心 2025-02-14 00:02:09

新高教集團的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3-01-14 21:01:59

1. 「高教概念股」持續下跌,中教控股兩日跌逾42%

去年7月「雙減政策」落地至今,高教股在一夜變天的教培市場面前瑟瑟發抖,股價紛紛跟跌,市場一片蕭條。

當市場上部分投資者認為高教概念股利空已逐步出盡,經不住行業高成長性和低估值的「誘惑」而建倉時,卻被近日的一條傳言潑了一盆冷水。

慘!一條條大陰線給高教股雪上加霜

本周開始,在港股市場上市的高教概念企業迎來了一波劇烈跌幅,無一企業能倖免。

作為業務規模最大的民辦高教企業,中教控股(00839.HK)成為「最受傷」的一家企業。1月25日-26日,中教控股股價突然放量暴跌,兩日累計跌逾42%,創下2018年初以來新低。相較於「雙減政策」前股價最高點20.8港元/股,中教控股26日收盤價低至6.46港元,蒸發掉300多億港元市值。

宇華教育(06169.HK)則遭連續三個交易日的大陰線沖擊,股價累計跌近3成,創下2017年3月以來新低。

而新高教集團(02001.HK)、希望教育(01765.HK)、民生教育(01569.HK)、東軟教育(09616.HK)和中國科培(01890.HK)等民辦高教企業亦連續幾個交易日大跌,曾經百億市值的多隻股票,目前市值只剩下20-40億港元。

券商:市場傳言真實性存疑

此次引發高教股集體大跌的傳聞是什麼?

近日,有傳聞稱,在上周末(1月22及23日),一封匿名郵件發到多家教育股相關投資方,稱監管部門約談美港股上市學校教育公司,並在三方面收緊監管。

根據傳聞,此郵件要求上市公司做到如下幾點並簽署會議紀要:

1、對於學校資產,VIE結構將不再合法;上市公司的報表中不能再有任何學校資產。

2、不能再以任何形式進行收購並購學校資產,也不能以任何形式擴大辦學規模。

3、不能隨意漲學費。

以上三點可簡單概括為:禁止各類民辦學校(包括高等和職業學校)的上市、收購、擴張和上調學費。 這一規定,不免讓人聯想到去年導致K12教育培訓市場一夜雪崩的場景,因為「雙減政策」對K12教育培訓市場的監管與此次高教行業傳聞的政策存在很大的相似之處。

近日的市場恐慌情緒之所以在高教板塊盛行,是因為不少投資者認為這或許是高教行業的另一個「雙減政策」,畢竟「雙減政策」和民促法剛生效不久,市場擔心高教行業不排除也會遇到同樣的黑天鵝事件。

財華社留意到,在去年「雙減政策」出台前一天(2021年7月23日),市場有消息稱「《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通知」將發布。雖然新東方(09901.HK)和好未來(TAL)等多家教育機構當時回應表示並未收到通知,但資本市場的情緒已跌落谷底,導致當日大部分中概在線教育股紛紛大跌,跌幅在20-40%之間。

由此看來,作為受政策影響非常大的行業,去年以來教育行業神經緊綳,一則負面傳聞就能擊穿投資者的心理防線,以至於市場的恐慌情緒蔓延到高教和職教等細分領域,這種情緒至今依然未消散。

對於此次高教市場的黑天鵝事件,有券商發表了看法。

1月26日,國元國際在晨報中稱,2021年以來受教育行業政策不確定性干擾(尤其K12階段),民辦高教行業估值下行,當前估值處於 歷史 低位。該券商認為,結合2021年落地的兩份職業教育重磅政策,以及近期教育部官網的各類公示文件,該傳言真實性存疑。

此外,安信證券旗下安信國際稱,經與希望教育、中教控股、東軟教育公司溝通後,多家上市公司管理層表示沒有見過官方文件,亦沒有參加官方會議或接到官方通知。

因此,安信國際認為傳言資訊是假消息,文件格式不對,內容誇張。同時,安信國際仍堅持認為職教、高教是受政策鼓勵,不會被打壓。相信國家會對職教有更明確的發展規劃,短期市場殺跌迎來布局良機。

數家企業緊急發公告,難挽股價頹勢

沒有哪家上市企業願意看到股價無休止大跌,往往會緊急向市場披露澄清公告。

股價經歷了連日重挫後,中教控股、希望教育和中國科培終於安耐不住了,接連發布了相關公告。

1月26日午間,中教控股在公告中表示,「集團遵守法律法規,業務運營正常」。同時,中教控股還提到國家多項對民辦職業教育的鼓勵政策,意在指出近日市場傳聞不可信。

中國科培和希望教育也分別在在1月25日及26日發布了公告,大意也是「公司尊法守法,業務運營正常,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然而,上述三家公司的公告也「撲不了火」。中教控股公告披露後的午盤,其股價依然持續走低,最終收跌33.4%;希望教育26日午間發布的公告亦未能支撐股價企穩回升,在午盤期間維持弱勢震盪行情;中國科培亦是如此,26日股價大跌6.2%。

券商的「辟謠」和上市公司的「澄清」,都不能扭轉高教股1月26日糟糕的走勢。在教育行業風聲鶴唳的今天,資本市場的投資情緒一直都非常低迷,至今依然在擔心潛在的政策風險。

本文源自財華網

2. 湖北恩施學院是哪個集團的

新高教集團的。新高教集團旗下四所本科院校中的兩所——雲南工商學院與湖北恩施學院,因此是新高教集團的。湖北恩施學院位於湖北省恩施市,原名湖北民族大學科技學院,是2003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國家教育部於2004年正式審批確認的獨立學院。

3. 六大券商周四看好的六大板塊

教育行業:教育部教培監管司成立 高教集團新學年招生學額持續較快增長

類別:行業 機構:華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唐爽爽/何富麗 日期:2021-06-23

報告摘要:

本周觀點

6 月15 日,教育部召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啟動會。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主要職責包括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相關標准和制度並監督執行,指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 社會 競賽等活動等。會議強調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近期我們主要推薦三條主線:(1)疫情後恢復、且受政策影響較小的素質教育、職業教育:推薦中公教育、盛通股份、東方 時尚 ,受益標的:美吉姆;(2)受益於民促法落地、估值存在修復空間:推薦中教控股、新高教集團、宇華教育、中匯集團;(3)Q2 有望迎來拐點:佳發教育。

截至目前,2021 年部分高教集團旗下學校學額情況:(1)中教控股招生學額達5.92 萬人、增長+58%,其中內生增長貢獻+27%,並購的海經院增長貢獻+31%;(2)希望教育招生計劃9.5 萬人、增長11%,其中專科增加21%、本科因轉設原因減少4%,預計總在校生人數增長6%。(3)宇華教育集團旗下山東英才本科學額2700 人(+290)、專升本1600 人(+700)、專科維持6000 不變;湖南涉外學校專升本學額2400,本科和專科持平。(4)中國科培旗下廣東理工學院本科招生指標合計10601、增長15%,專科招生指標3912;哈爾濱學校本科招生指標合計2790、增長7%;淮北學校本年轉設後首次招生本科招生指標合計2600、增長100%;預計集團本科總在校生人數增長約18%以上。(5)華立大學集團華立學院本科招生指標合計為4562 人、增長5%。

行情回顧:跑輸上證指數4.73PCT

本周中信教育指數下跌6.5%,上證指數下跌1.8%,跑輸大盤4.73pct。2021 年全年,中信教育指數下跌18.68%,上證指數上漲1.50%,跑輸大盤20.18pct。

行業新聞:

近日,武漢、長沙、鄭州等地校外培訓機構相繼發出「致家長的一封信」,包括學而思、大山教育、傑豹教育(原武漢巨人學校)在內的多家校外培訓機構均提到,在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 健康 「五項管理」的背景下,各校區將規范課後作業、授課時間等事宜。其內容主要包括:不再布置和發放任何課外作業;保障學生課間休息時間;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教室聽課;面授課程在20:30 前結束,在線課程在21:00 前結束;課程內容不超出相應的國家學科課程標准,不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和加快教學進度等。

同時,根據2015-2020 啟德留學客戶服務數據顯示,本科留學商科申請佔比始終排在首位,穩定保持20%以上,其次為理工科與 社會 科學。

風險提示

疫情影響的不確定性、教育行業政策變動風險、招生人數不達預期風險等。

紡織服裝行業:「618」精彩落幕 本土運動品牌增長尤為亮眼

類別:行業 機構: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丁詩潔 日期:2021-06-23

事項:

國信觀點:1)618 全網戰報:全網銷售額繼續高增長,服飾鞋包行業表現突出; 2)紡服重點品牌天貓旗艦店618 戰況:本土運動公司增長亮眼,國際大牌受新疆棉沖擊仍未完全恢復;3)紡服行業天貓618 銷售排行榜:重點品牌在各自品類榜單前十;4)風險提示:行業庫存去化慢於預期,品牌惡性競爭;市場系統性風險。6)投資建議:重點公司618表現亮眼,看好消費旺季和國貨熱潮助推業績增長。多數重點公司在618 消費旺季表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國貨熱情下本土頭部運動品牌增長尤為亮眼。短期我們看好基本面加速增長的品牌交出亮眼的中期業績,長期持續看好品牌力、產品力領先,經營效率與 健康 度領先的優質企業。品牌端我們重點推薦安踏 體育 、李寧、特步國際、波司登、森馬服飾、穩健醫療,上下游我們看好運動賽道優質龍頭申洲國際、滔搏。

投資建議:重點公司618 表現亮眼,看好消費旺季和國貨熱潮助推業績增長多數重點公司在618 消費旺季表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國貨熱情下本土頭部運動品牌增長尤為亮眼。短期我們看好基本面加速增長的品牌交出亮眼的中期業績,長期持續看好品牌力、產品力領先,經營效率與 健康 度領先的優質企業。品牌端我們重點推薦安踏 體育 、李寧、特步國際、波司登、森馬服飾、穩健醫療,上下游我們看好運動賽道優質龍頭申洲國際、滔搏。

1、 行業庫存去化慢於預期;2、品牌惡性競爭;3、市場系統性風險。

化工新材料行業:合盛硅業石河子裝置停車檢修 有機硅市場仍處高位運行

類別:行業 機構:德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李驥 日期:2021-06-23

上周行情回顧。上周,Wind 新材料指數收報4018.05 點,同比上漲1.51%。其中漲幅前五的公司有東岳硅材(+17.37%)、建龍微納(+16.36%)、華特氣體(+15.70%)、安集 科技 (+15.52%)、上海新陽(+15.16%);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別為奧克股份(-8.02%)、確成股份(-6.94%)、博遷新材(-6.23%)、國瓷材料(-5.86%)、皖維高新(-5.78%)。六個子行業中,申萬三級行業半導體材料指數收報7610.42 點,同比上漲9.21%;申萬三級行業顯示器件指數收報1493.20 點,同比上漲3.12%;中信三級行業有機硅指數收報7725.99 點,同比上漲5.54%;中信三級行業碳纖維指數收報3818.99 點,同比上漲7.60%;中信三級行業鋰電指數收報4265.49 點,同比上漲0.94%;Wind 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數收報2031.35點,同比下跌0.92%。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產品價格波動風險,新產能釋放不及預期等。

農林牧漁行業:萌貓當道 國產頭部寵糧品牌618數據亮眼

類別:行業 機構: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陳雪麗 日期:2021-06-23

618 引燃寵糧市場,頭部國產品牌數據亮眼

2021 年「618 購物節」結束,各家電商紛紛升級玩法,成交額再創新高。聚焦寵物食品賽道,銷售數據同樣表現亮眼,並呈現出三大特徵:(1)寵物食品賽道行業集中度提升;(2)貓主糧及零食銷售規模增幅較大;(3)頭部品牌價盤較穩,頭部國產品牌優勢拉大。根據魔鏡市場情報的統計數據 ,2021 年天貓平台銷售額前50 的品牌,狗主糧銷售額2.94 億元,同比增長0.1%;貓主糧銷售額4.57億元,同比增長43.8%;貓零食銷售額1.57 億元,同比增長34.6%;狗零食及貓狗保健品銷售額分別為0.58 億元及0.95 億元,較2020 年銷售額有所下降,降幅分別為10.2%及8.9%。

寵糧行業集中度抬升,國產品牌認可度提升

細分來看,銷售額排名15 的品牌中,國產品牌狗主糧佔10 席,貓主糧佔8 席,狗零食佔11 席,貓零食佔10 席位,貓狗保健品佔11 席,國產品牌認可度不斷提升。從銷售額增量角度看,雖然不斷有新興品牌在各個細分賽道涌現,但全品類品牌銷售額增量更大,我國寵物食品及保健品行業市場集中度呈現提升趨勢。

萌貓當道,全品類覆蓋品牌優勢顯現

麥富迪銷售規模繼續保持領先,貓狗主糧、零食合計實現銷售收入9650.3 萬元,同比增長19.5%,超越皇家的6426.7 萬元。中寵股份旗下品牌合計實現銷售收入3161.8 萬元,同比增長19.1%。細分品類來看,中寵貓、狗主糧增幅較大,增幅分別為288.8%、100.6%;狗零食銷售收入小幅下降,降幅為12.0%;中寵貓零食優勢依然明顯,同比增長12.4%。

寵糧頭部品牌價盤較穩,銷售均價同比增長

價盤角度看,2021 年「618 購物節」寵物食品及保健品頭部品牌銷售均價同比提升,其中貓零食銷售均價提升最為明顯,頭部品牌貓狗主糧、貓狗保健品、狗零食銷售均價亦有明顯提升,幅度約在10%以上。銷售均價方面,國產品牌較進口品牌有明顯價差,國產品牌產品仍更多集中於中低端價位產品。中寵藉助子品牌實現差異化產品定價,相比來看,產品策略具有一定優勢。

風險提示:數據樣本僅取自天貓平台,在樣本空間及時間上具有局限性。

環保行業:碳排放權交易事項發布 三大交易方式並存

類別:行業 機構: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牛波 日期:2021-06-23

事件

6 月22 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關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旨在規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保護各方交易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交易市場秩序。

評論

職責劃分:據公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負責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根據生態環境部的相關規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主要內容:我們提煉了公告中的內容,主要有:1)交易方式。通過交易系統可採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其他符合規定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2)掛牌協議交易。最大申報數量應小於1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價格優先的原則,在對手方實時最優五個價位內以對手方價格為成交價依次選擇,提交申報完成交易。掛牌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 10%之間確定;3)大宗協議交易。大宗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小申報數量應當不小於1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交易雙方就交易價格與交易數量等要素協商一致後確認成交,價格為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的 30%之間確定;4)單向競價。根據市場發展情況,交易系統目前提供單向競買功能。交易主體向交易機構提出賣出申請,交易機構發布競價公告,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按照規定報價,在約定時間內通過交易系統成交。交易機構根據主管部門要求,組織開展配額有償發放,適用單向競價相關業務規定;5)交易時段。除法定節假日及交易機構公告的休市日外,採取掛牌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 至15:00,採取大宗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 至15:00。採取單向競價方式的交易時段由交易機構另行公告;6)其他事項。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信息由交易機構進行發布和監督。交易機構按照規定提取風險准備金,當風險准備金余額達到交易機構注冊資本時可不再提取。交易主體可以通過交易系統查詢相關交易記錄,根據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的相關規定及時核對結算結果。

後續進展及意義。目前,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明確了八個高耗能行業將逐步納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民航。在啟動初期,將電力行業(純發電和熱電聯產、燃氣發電機組)2200 家企業作為突破口,納入第一次交易主體,後面會按照「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的原則納入其他行業。而發電行業覆蓋的碳排放量近40 億噸,預計將會成為全球覆蓋規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從碳交易正式上線到今年年底,2200 多家電力企業要完成碳配合的分配、交易、履約清繳等全流程工作。我們認為,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既是通過碳市場機制下的碳定價,逐步對 社會 、產業、企業在能源投資生產決策中產生影響的深層次供給側改革,也是落實國家「雙碳」目標願景的重要抓手。

投資建議

碳中和政策推進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林業碳匯的可逆性風險等

房地產行業:重點城市新房成交轉弱

類別:行業 機構: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陳智旭 日期:2021-06-23

地產板塊下跌2.04%,時隔幾周跑輸大盤後本周表現略有好轉:本周大盤繼續下跌2.34%,電子、軍工、通信漲幅靠前,地產板塊下跌2.04%,時隔幾周跑輸大盤後本周表現略有好轉,在28 個行業中位列第15 位。板塊估值方面,本周板塊PE 估值繼續回落至9.71X,PB 估值回落至1.02X,創 歷史 新低,PE 及PB 估值相對全部A 股折價幅度分別為52%及46%,若剔除銀行股折價分別為67%及60%,折價幅度近期有所擴大。個股方面,本周板塊漲幅前五為萬業企業、長春經開、卧龍地產等,萬業企業受益集成電路概念,順發恆業擬收購多個風電資產,跌幅前五為中體產業、萊茵 體育 、粵宏遠A 等,中體產業上周受益賽馬概念漲幅較大,萊茵 體育 中止收購成都文旅。本周主要公司中僅世聯行上漲,漲幅5.11%,恆大、泰禾、世茂跌幅靠前,分別下跌10.2%、9.8%及7.9%。

統計局發布5 月行業數據、上海完成首輪集中土拍、湖北落戶再放開等:

1)統計局發布1~5 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1~5 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4318 億元,同比增長18.3%,商品房銷售面積66383 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3%。(詳見外發報告《竣工回暖,銷售保持亮眼_國家統計局前5 月房地產行業數據點評》)2)6 月18 日,上海市土地集中出讓第一日總計出讓38 幅地塊,成交總價達482.7 億元。其中,13 幅涉宅用地合計出讓面積約91 萬 ,成交總價近400 億元,僅3 幅地塊出現溢價成交,其餘10 幅均為底價競得。其餘25 幅為徵收安置房用地或租賃住房用地。從房企今日拿地金額來看,保利毫無懸念站穩頭名,所得大寧地塊總價破百億;緊隨其後的是卓越京東聯合體,以99.1 億元總價拿下上海西站商住辦地塊;第三名是豫園股份旗下復地產發,以51.7 億元總價競得徐匯濱江商住辦地塊。該三幅地塊,也正是今日出現溢價的地塊。

3)湖北省發改委網站發布湖北省《2021 年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工作要點》,其中指出,深度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取消除武漢市外全省其他地區落戶限制,進一步降低武漢市落戶門檻,實行省內戶口遷移一地辦結機制。

重點城市新房成交同比年內首次轉負:成交上,本周重點27 城新房成交量時隔5 周後再度低於周均水平,同比年內首度轉負,年初至今累計升58.1%,升幅快速回落。本周重點一二三線中僅二線成交同比上升,一三線成交均位於周均水平以下, 年初至今累計同比分別為79.7%/65.4%/44.5%,累計升幅繼續回落。供給上,本周重點10 城新增供給同比連續兩周為負後轉正,年初至今累計升24.2%,升幅延續收窄。截至本周末狹義去化周期9.35 個月,去化周期回升。本周重點三線新增供給同比繼續下降,二線轉升,累計同比分別為34.1%/14.2%/27.0%,二線升幅擴大。截止本周末一二三線去化周期6.47/6.00/13.57 個月,去化周期均有回升,重點一三線連升兩周。

維持「強於大市」評級:基本面,統計局公布5 月行業數據,5 月銷售保持強勁,今年以來均為 歷史 同期最好水平,開發商加速回款動力足,資金面在銷售拉動下依然維持高增速。開竣工方面,5 月竣工同比由負轉正有所回暖,總體來看在施工及投資單價拉動下地產投資增速依然偏強。而從我們跟蹤的高頻數據來看,本周重點城市新房成交同比年內首度轉負,銷售有轉弱的跡象。政策面多地繼續收緊地產調控,強調「房住不炒」及「三穩」,另一方面,湖北再度放鬆落戶條件,都市圈發展繼續推進。總體來看,考慮到1)地產板塊估值處 歷史 底部區域,而疫情後基本面表現出強勁韌性,屢超預期,2)從中長期來看,房住不炒、三條紅線等有利於行業平穩發展,龍頭公司優勢更為明顯,我們維持當前時點可積極配置的判斷,板塊估值修復機會可期。個股上推薦三條主線1)財務相對穩健、運營能力領先的優質房企,萬科及保利,2)二線優質標的世茂集團(合規要求部分公司無法覆蓋),3)快速發展的物業相關公司永升生活服務、招商積余(未覆蓋)等。

風險提示:疫情發展超出預期、調控及信貸政策超出預期、房產稅出台超出預期、銷售回暖不及預期。

4. 新高教集團靠譜嗎

新高教集團靠譜嗎對的是靠譜的目前的話還是信用和信譽方面都是很不錯的一個新高教育集團的話叫集團的話還是可以的根據大家的一個反饋目前很靠譜

5. 2021年6月9日港股教育股(新高教和希望教育等)走低原因

股票走低一般的原因有:1、個股集團/公司/股東等有新聞,或者變動;2、市場環境早就;3、政策出台。
而今年5月-6月對於教育機構的監管趨嚴,加上疫情過後經濟復甦,網課,線下等環境影響,教育機構的股票一直處於告訴上漲階段,是時候回調也是正常的

6. 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職問與新高教集團舉行的「明星就業學員打造」項目嗎

職問與新高教集團舉行的「明星就業學員打造」主要通過評選優秀人才的方式,打造就業、教學、招生等多環節,塑造出一批高薪就業的職場新星。

7. 利潤率堪比茅台!民辦高校的頭部軍團,在瘋狂擴張

文/ 方文宇 編輯/ 陳曉平


教育圈內,最熱的莫過於K12在線教育,卻大多巨虧,然而,有一個細分賽道,大家都掙得盆滿缽滿。


截至5月,香港上市的三家頭部民辦高教集團——中教控股、希望教育和新高教,已紛紛亮出業績。


截至2月的上半財年,三家公司營收和利潤增速均在30%以上,收益也好得嚇人,中教控股半年的凈利潤8.31億,凈利潤率居然高達45.58%!須知,茅台2020年的凈利潤率也才49.2%。



更緊要的是,他們登陸上市後,過往三年,其學校網路和招生規模在急速擴張。如今,三家合計的在校學生總數,已逼近60萬人,且正四處出擊,在海內外不停歇地收購大學院校!



高昂的學費



做大學生的生意這么賺錢?財報顯示,學費和住宿費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中教控股集團的業務版圖最為廣泛,現在,學校網路包括國內的11所本專科院校,澳大利亞和英國另各設一所,在校生超25萬名,規模最大。


其中,新收購的海口經濟學院,一個單體學院的在校學生人數約為46000名。



創始人深陷代孕風波的希望教育集團,現擁有本專科、技師學院共計19所,覆蓋四川、南昌、貴州、山西等地,並有與英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際合作項目。報告期內,其新招生人數達72830人,入讀學生總數近20萬。


創立於1999年的新高教集團,在全國7個省份投資創辦了8所大學,今年4月份中標鄭州城市學院,並表後將新增1.2萬名學生,目前在校生約13.8萬人。



三家之中,中教控股收入最高,2020/2021學年的上半年(2020年9月-2021年2月),實現營收18.23億元,同比增長38.6%,凈利潤8.31億元,同比增長67.1%。


希望教育和新高教集團的營收,分別為11.83億元和9.25億元,同比增長35.9%、34.1%;凈利潤分別為4.78億元和3.05億元,同比增長43.2%、35.6%。


中教控股不僅生源多, 且學費遠高於其他高教公司。


該公司明確表示,每年都會依據不同學科,將學費上調0%-30%,江西 科技 學院藝術本科的學費從2017年的22000一路上漲至2020年的29000,四人間住宿費也相應從2000漲到2700。


海口經濟學院學費更是高得令人咋舌, 一學年要交23900-99900元不等。




其餘兩家的學費略顯「人性化」,仍有學生吐槽學費貴。


以希望教育為例, 本地教育及國際教育學費總計9.84億元,占總收入的83.2%;寄宿費用為7453萬元,佔6.3%。



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7540元,增長3.8%。由此估算,父母二人合力供一子女讀書,學費和生活費將占據一個三口之家支出的相當大部分,只是確如大部分學生所說,「成績只高出二本線十幾分,家裡有條件的話,還是選擇上一個本科」。



擴張密碼



最驚人的是,這三家代表性高教公司急速的擴張步伐。


2017年上市時,中教控股僅為3所學校76200在校生,4年的時間,在校生超25萬名,增長了228%!



2017/2018學年,希望教育的在校人數為86498,已經猛增至196747人;同期,新高教集團也從58036人增至13.8萬人,均增長120%以上。


並購是這些公司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自2018年起,中教控股即通過資金優勢,快速收購擴張:於2018年3月和9月,完成收購鄭州城軌學校、西安鐵道學院,及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廣州松田職業學院;2019年,分別收購濟南大學泉城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和澳大利亞悉尼國王學院;2020年3月與倫敦里士滿大學訂立合作協議。


2020年9月,中教控股斥資13.56億元,收購海南賽伯樂教育集團60%的股權,賽伯樂為海口經濟學院及海口經濟學院附屬藝術學校唯一創辦者。這宗收購也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國民辦高效並購項目」。


中教控股的負債率, 也從2017年的15.48%一路飆升至2020年的50.45% ,但多數投行對其持續保有信心,高盛認為其資產負債表能力充裕,並購資源豐富,將其目標市值上調至500億港幣。



希望教育在2019年完成4所院校的收購,當年還啟動多所學校自建工作, 上市後的3年間,辦學規模從9所擴充到16所,幾乎翻了個倍。


從2021年開始,這家公司公告三項新的收購,其中有位於南京的金肯職業技術學院位、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以及泰國曼谷附近的西那瓦國際大學,三所學校的總投資約6億元,並提出年內進行六項潛在收購的指引。


新高教2019年下半年完成收購華中學校,2020年5月完成收購河南學校,7月進一步收購廣西學校39%股權,並公告擬收購雲南職業學校。


2021年4月,集團又以6.73億成功競標了鄭州學校100%的舉辦權,因河南省生源全國第一,歷年高考人數全國第一,相信其區位和生源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



持續走高的營收和不斷擴大的版圖,是否意味著民辦高教進入高速增長期?


數據顯示,2019年,民辦高等學校757所(含獨立學院257所,成人高校1所),比上年增加7所;在校生708.83萬人,比上年增加59.23萬人,增長9.12%。


顯然,這三大集團遠遠跑贏了大盤。




「漂亮」的報告



「公司最喜歡對外講的是自己並購能力和招生能力多麼強,學校收購前後利潤變化多麼大。誠然,這可能是資本市場最喜歡聽的故事。」有人感慨說。


三家高教公司的業績報告無一例外, 簡單又漂亮。


撇開營收能力不談,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和就業率究竟如何?


以中教控股為例,其在報告中稱,集團通過保持完善的管理制度、優化質量控制的管理過程、定期開展教學質量會議來保證持續而優質的教學質量。


在采訪了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雲南工商學院及江西 科技 學院的部分在讀和已畢業的學生後,他們普遍反映, 相比公立高校,民辦高校普遍會多出一些干擾學習的因素。



另外,網上有其他的吐槽:二、四人間的住宿環境還算差強人意,六人以上的房間「廁所沒有門只有一個簾子」;半強制性要求在學校報雅思考試、駕校、國際聯合培養項目等;師資儲備和教學水平被學生詬病……有人直懟民辦高校就是「想方設法賺錢」。


2020年3月, 新高教承認旗下雲南學校(雲南工商學院)、貴州學校(貴州工商職業學院)生師比連續五年不達標。


「平台不一樣學習氛圍也會有很大的差別,」雲南工商學院的一位大一學生這樣說。不過,也不妨礙優秀的同學成功考研或是應聘滿意的工作。


再看畢業生就業率。


新高教在業績報告中稱, 2020年平均就業率攀升至98%,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希望教育也表示,西南交通大學希望教育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8.11%。



截至2019年10月,官方公布的2019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6.01%。 民辦高校真有如此神通廣大?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加快獨立院校轉設,將增加可收購的標的;同年11月,教育部提出鼓勵民辦教學給予稅收優惠,以及增加辦學及學費自主性。


熊丙奇則認為,隨著獨立院校轉設的進一步推進,頭部的民辦高校集團將獲益,拉大與非頭部機構的差距。


中教控股們的好日子,還遠未結束。

8. 雲南工商學院ESB創新創業導師訓練營圓滿結業

11月17-18日,ESB創新創業導師訓練營在雲南工商學院舉行,本次培訓的目的是幫助教師破解雙創教學中的實際難題、上好創新創業課程,提高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能力和項目指導水平。雲南工商學院副校長童建出席培訓開營儀式並講話。新未來在線教育集團董事長、ESB中國區管理中心主任黃貴洲教授為參訓教師做了題為《專創融合:賦能中國大學生創就業能力提升》的講座。

開營儀式現場

童建副校長表示,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我校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希望通過本次培訓,我校能夠打造一支具備創新創業精神,兼具理論與實踐能力的雙創教師隊伍,助力學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

雲南工商學院副校長童建

黃貴洲教授在講座中,以國家創新創業政策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當前形勢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痛點和不足,強調專創融合是雙創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必要途徑,只有通過專創融合才能將創新創業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出符合 社會 需求的雙創型人才。講座為參訓教師拓寬了教學思路,加深了教師們對雙創教育的理解。

新未來在線教育集團董事長、ESB中國區管理中心主任黃貴洲教授

講座結束後,在場教師積極參與互動,針對學生參賽積極性、創業如何帶動就業、教師自身發展、教學培養方案等問題向黃貴洲教授提問,黃貴洲教授一一作出解答,現場氣氛熱烈。

參訓教師參與互動

本次培訓課程設置,著力解決教師在雙創教學和項目輔導中面臨的實際難題,包括營銷管理、初創團隊管理、商業計劃書等。培訓課程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既有理論又含實踐,為教師的實際教學和項目指導提供幫助,受到教師的一致好評。

師資培訓現場

培訓結束後,參與培訓教師獲得「ESB創新創業導師訓練營結業證書」。主辦單位第一時間對參訓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參訓教師對本次培訓課程的滿意度達92.92%。

參訓教師合影留念

雲南工商學院副校長張雪占,雲南工商學院校長助理佘文達,新未來在線教育集團副總裁、ESB中國區管理中心秘書長陳勁松,新未來在線教育董事、總裁助理、ESB中國區管理中心執行主任林紅霞出席培訓活動。

培訓心得

張夢蕾,經濟與管理學院專業老師

本次培訓讓各學院、各專業的教師有機會在一起交流探討,打破了學院、學科之間的關於創新創業教育的溝通壁壘,同時,讓很多沒有創新創業教學經驗的教師對雙創教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徐剛,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老師

本次培訓,我們了解了國家最新的創新創業政策,加深了對雙創教育的認識,提高了在創新創業項目上的指導水平,能在未來工作中更好地輔導學生參賽。

延伸閱讀

2020年9月9日,ESB雙創國際認證簽約中國新高教集團,雙方在ESB創新創業國際認證、創新創業師資培訓、學分體系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新未來在線教育集團董事長、ESB中國區管理中心主任黃貴洲教授(右)與中國新高教集團副總裁秦宏康(左)簽署合作協議。

新未來在線教育集團

新未來在線教育集團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單位,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教育」智慧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山東瘦課網教育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旗下專注於創新創業教育的品牌公司,以培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通過引進企業導師資源和企業案例資源,為中國各類職業院校和本科高校打造創新創業教育一體化解決方案。

公司於2019年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教育集團——培生集團旗下VUE Certiport授權的ESB中國區管理中心。新未來在線教育將ESB先進的理念、課程、認證體系與國內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推出升級版的創新創業教育服務。截至目前,新未來在線教育已合作院校76所,遍布全國18個省份,覆蓋學生66萬人,培訓ESB認證教師2200餘人。

中國新高教集團

新高教集團是中國領先的民辦高等學歷教育集團,專注於提供高等學歷教育,擁有21年教育行業經驗。集團致力於幫助每一位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獲得人生出彩的機會。集團辦學網路已覆蓋全國7個省區,包括:雲南、貴州、湖北、黑龍江、河南、廣西及甘肅。

集團提供各領域的高質量應用型高等教育,堅持以可持續高質量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內涵驅動發展,持續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集團旗下院校先後榮獲「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50強」「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等榮譽稱號。

雲南工商學院

雲南工商學院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嵩明職教基地,是中國新高教集團旗下院校之一,下設10個二級學院,34個本科專業,涵蓋了工學、管理學、經濟學、醫學、教育學、藝術學、文學等7個學科門類。

學校秉承「以父母之心育人,幫助學生成就夢想」的辦學宗旨,奉行「立德樹人,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恪守「自強、卓越、報國」的校訓,立足雲南,面向西南,輻射南亞、東南亞,堅持「應用型、地方性、區域化、國際化」的辦學道路。

展望未來,學校繼續堅持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地方區域經濟 社會 發展,走地方性、應用型、區域化、國際化的辦學道路,發揚「紮根地方、甘於奉獻」的基石精神,把學校建成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大學,成為雲南及區域經濟 社會 發展的文化傳承引領、應用人才支撐、 科技 創新帶動和 社會 服務支持的智力源和主陣地。

9. 新高教集團靠譜嗎

不靠譜。新高教集團不僅在財務上欺騙投資者,其學校招生、管理均涉嫌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