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餓了么是大廠嗎
是。餓了么是大廠。是大公司。並且現在還是上市公司。餓了么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不但外賣很便宜。時不時還發放一些免單外賣。而且餓了么的股票非常穩定。是一個挺不錯的大公司。
Ⅱ 外賣界第三勢力崛起:成立6年估值300億,或將挑戰餓了么美團地位
即時配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無論是送貨、文件,還是購買新鮮蔬菜、蛋糕和鮮花,它都能做到。 它可以幫助我們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 據統計,國內使用即時配送服務的用戶數量已達3.58億,這一數字仍在增長和擴大。
即時快遞和傳統快遞服務屬於同一條線,所以很多快遞巨頭也想分到一塊蛋糕,快遞公司在即時快遞方面有著固有的優勢。 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我相信很多人都習慣了比如餓了么和美團的自有配送服務。 可以說,到了中午點餐時間,我可以第一時間想到這兩個應用程序。 其實還有另外一家公司,雖然不如前兩家知名,但這並不能阻止它成為行業的大黑馬——達達-京東到家。
據了解,達達-京東到家主要定位於同城快遞,速遞及無邊新零售即時消費平台。 根據胡潤大中華獨角獸2018年數據,公司股票市場規模為300億元。 目前,達達-京東到家已覆蓋全國450多個大城市,服務企業超過120萬家,個人用戶超過7000萬戶,日均峰值量1000萬。 自成立以來,達達在五年內獲得了13億美元以上的資金。
達達創始人蒯佳祺畢業於同濟大學,之後出國留學,服務於麥肯錫,甲骨文等知名公司。 回國後,蒯佳祺和他的同學創辦了電子媒體,並把它賣給了阿里巴巴。後來,蒯佳祺,又成為安居客合夥人,負責除銷售外的所有業務。 在2014年,蒯佳祺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創業。 這一次,他看到了物流和配送行業的發展前景,"達達"誕生了。
達達早期的模式有點像滴滴。 總之,是利用空閑時間接單,賺錢。 一方面,它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成本;另一方面,企業和消費者也可以享受到便利,這可以說是三方共贏的結果。 這一模式很快被市場認可,並與餓了么達成了合作關系。
之後,隨著各大外賣平台的興起,達達利用這一優勢加速發展,逐漸成為020市場上最大的第三方配送平台。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達達的價值超過10億美元。 隨著外賣領域"百團大戰"的結束,許多知名企業在滾滾的 歷史 和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同時,美團,餓了么等巨頭也逐漸在行業站穩腳跟,開始獨立開展物流業務。
這無疑對達達有很大的影響。 沒有外賣平台的流量支持,達達的發展處於瓶頸期,這使得達達意識到平台需要更多的使用場景。 在2016年,達達和京東到家合並。 在雙方資源互補的情況下,達達-京東到家已與多家大型零售企業合作,包括270多家沃爾瑪超市、700多家永輝超市、1000多家華潤萬家等。
隨著達達的成功,蒯佳祺與大疆創始人王濤,滴滴創始人程維等一起,於2019年入選40歲以下商業精英名單。 達達自成立以來,只有六年的時間,但它已經發展成為業界最大的黑馬,我們不得不驚嘆它的快速發展。
在此之前,還有媒體報道稱,達達-京東到家正在與一些投資銀行談判,並計劃於2020年5月在美國上市。 達達-京東到家的相關人士拒絕對此消息置評。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其創始人蒯佳祺的功勞。 達達-京東到家未來將創造什麼樣的奇跡? 在美國上市的計劃能否實現?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Ⅲ 阿里巴巴是做什麼的公司
阿里巴巴旗下產業如下。
Ⅳ 三個華人創立美國版「餓了么」,連虧7年估值250億美元
文 楊泥娃
編輯 斯問
「歡迎你來做DoorDash騎手,即便你沒有 汽車 ,用自行車、滑板車也可以注冊……」
郵箱里頻頻收到騎手注冊的邀請,讓還在美國讀大四的杜飛,一度想畢業之後先做個外賣小哥的工作。
疫情下的北美經濟受挫,就業壓力驟增,卻成全了不少外賣公司。規模大增的背後,一邊是緊鑼密鼓招募騎手維持高增長,另一邊是叩開IPO的大門走向資本台前。
11月13日,由幾個華人創立的外賣平台DoorDash披露了招股書,疫情帶來了明顯的超快速增長,也讓它在此期間成了美國最大的外賣平台。
但成長了7年的時間,DoorDash還停留在虧損換增長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美國市場的外賣爭霸賽才剛剛開始。去年,DoorDash花了約4.1億美元完成對競爭對手Caviar的收購。今年6月,歐洲最大外賣公司Just Eat Takeaway收購了昔日美國外賣標桿GrubHub;7月,Uber又以26.5億美金收購了美國一家外賣平台Postmates,各方合縱連橫之下,DoorDash能真正成為美國版「餓了么」嗎?
上市或許只是第一步。
在矽谷有兩種孵化器,一種叫做Y Combinator(YC精英班),一種叫做其他。
從YC精英班走出了許多「獨角獸」企業,比如Airbnb、Dropbox等等,DoorDash也是其中一員。
從誕生之初拿到YC的 12萬美元投資開始,DoorDas一直頭頂明星光環。截止目前,DoorDash已累計完成超過25億美元的A至H輪融資,其中不乏軟銀、紅杉等明星股東。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DoorDash的IPO估值或將達到250億美元。
DoorDash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業務發展到了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一家外賣快送服務提供商,主要為用戶提供外賣預定、快送到家的服務。
從商業模式上看,DoorDash和中國的美團外賣、餓了么一樣,消費者線上下單,商戶製作餐品,通過演算法由就近騎手接單完成配送,成為一個穩定的生態圈。不同的是,DoorDash沒有自建物流團隊,也沒有合作的第三方機構,而是以眾包的形式完成配送。
就像文章開頭說的一樣,只要有任何一種交通工具都可以到平台注冊成為騎手,工作時間也有很大的自由度。
以國內的視角來看,這樣完全眾包的模式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從效率到客戶滿意度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但即便如此,這樣的商業模式已經幫助DoorDash實現了「逆襲」。
2014年,一家叫Gubhub的外賣公司登上紐交所,坐穩當時外賣市場的龍頭。但這家公司只是把原來餐廳的電話配送業務搬到網上,實際配送還是由餐廳自己完成。並且很多入駐平台的餐廳並不具備配送的能力。這不僅導致用戶對平台信任感缺失,也讓平台失去了護城河和價值。DoorDash的眾包模式一招命中了對手這個弱點,解決了配送的難題,輕松拿下了市場份額。
招股書顯示,目前Dashers(DoorDash的騎手)數量達到100萬,通過DoorDash平台賺得超過70億美元。
而讓DoorDash走上快速發展軌道的,還是來自疫情的推動。
DoorDash在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2.91億美元、8.85億美元;而在2020年前9個月營收已經漲至19.16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營收5.87億美元,翻了3倍。其市場訂單總額(GOV)也在今年前9個月飆升至165億美元,2019年全年GOV僅為80億美元。
除了今年二季度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之外,DoorDash仍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和2019年的凈虧損分別為2.04億美元和6.67億美元。2020年前三季度1.49億美元的凈虧損則較2019年同期的5.33億美元大幅收窄。
但DoorDash還有著繼續擴張市場的底氣,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DoorDash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有價證券為16.11億美元,資金儲備相對充裕。
對於未來的核心競爭力,DoorDash在其招股書中概括為3點:從送外賣餐飲到「萬物皆可送」、為商家提供商業服務、會員體系的建設。
其實從這3個方面來看,很符合國內外賣企業的發展邏輯:不斷擴充配送產品的種類,為商家在後端提供全鏈路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同時擴充消費者端的會員體系以增加用戶對平台的粘性。
Copy from China。從這一層面看,DoorDash是國內外賣平台的「學徒」,而且這家公司本身流淌的就是華人血液。
創始人徐迅,是一位出生在南京的80後青年。他把自己父母在美國打拚的經歷寫在了招股書的開篇,表達自己創辦DoorDash的初衷正是為了幫助像他母親一樣的人。
他的母親是一名醫生,但中國的醫生執照並不能在美國行醫。因此他的母親在連續12年的時間里,每天打三份工才攢夠了接受醫師培訓的費用,其中有一家中國餐館他自己也曾在那裡洗過碗。他的母親後來重新拿到執照後開了一間診所,運營至今已有20年時間。
在許多投資者論壇中,很多人表示招股書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創始人母親的經歷。這樣真情實感的表述,無疑是打動資本市場的好故事。
而另外兩位合夥人,是他在斯坦福認識的兩位中國華裔Stanley Tang和Andy Fang,目前徐迅擔任公司CEO,另兩位創始人擔任董事。
招股書顯示,DoorDash將提供三類具有不同投票權的股票。A類普通股將授予所有者每股一票的投票權。B類股票將附帶每股20票,C類股票將沒有投票權。提供多種股票已成為矽谷的常見做法,尤其當CEO同時也是公司創始人的時候。
但在DoorDash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到,Tony Xu(徐迅)和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Andy Fang和Stanley Tang預計將簽署一份投票協議,協議將賦予Xu對聯合創始人持有的B類股票行使「指導投票和投票」的權力,這也就意味著徐迅擁有該公司的全部控制權。
但在消費者層面,DoorDash背後的故事並不重要,在美國遍地的外賣平台,用戶對平台的忠誠度並不高。尤其是對很多華人來說,普遍體驗感不如國內,所以大家更多看平台補貼多與少。
「這邊的送餐軟體太多了,uber eats、seamless、熊貓外賣……體驗上沒有太大差異,總體不如國內。」住在紐約的曾歡對「電商在線」說。
雖然沒有在用戶端建立足夠強大的口碑,但從數據來看,DoorDash的確撐起了北美外賣市場的半邊天。
轉折點發生在2019年,DoorDash斥資約4.1億美元完成對Caviar的收購。按2020年10月的總銷售額計算,DoorDash與Caviar累計占據50%的市場份額,領先26%的UberEats、16%的GrubHub、7%的Postmates等其他玩家。
「下沉市場」成為它的重要陣地,DoorDash在招股書中稱更傾向於在郊區市場和較小的都市地區發力,其在郊區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已達58%。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商家數量超過39萬,總的用戶數超過1800萬。商家在DoorDash平台上的銷售總額已超過190億美元,其中2019年平台上每一商家的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59%。
DoorDash也公布了自己的會員數量。每月充值9.99美元的DashPass,就可以享受免平台外送費的服務。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擁有超過500萬名會員。
如果回到國內市場來看,隨便一個數字拎出來都足以碾壓DoorDash。以美團2020第二季度財報來看,營收247.2億元,餐飲外賣日均交易筆數2.4億筆,活躍用戶數4.5億,商家數有600萬。
一方面在於中國5年前就已掀起的外賣之戰,市場教育和用戶培養早已完成;另一方面則是兩個市場根本上的不同。
B站up主「我是郭傑瑞」曾做過一篇關於中、美外賣的視頻內容,有100多萬次觀看。視頻中他在美國完成了一次線上點單,不僅可選商家有限,並且配送費很貴,還要等45分鍾。
他總結出了兩點很重要:一是美國的餐廳很多都接受電話點餐,並不願意接入線上平台,因為平台會收取傭金,所以那些生意好的餐館不會掛上網;二是國外的外賣平台配送費一般在3美元以上,同時還要給騎手支付小費,算下來價格很高。
所以線上外賣平台要想吸引到餐廳的合作,就要給餐廳帶來更多新客戶,而不僅僅是把老用戶的消費習慣從門店點餐改為平台點餐。
有資料顯示,中國外賣行業的滲透率為6.1%,線上化率為74%。對比之下,美國外賣滲透率非常高,為12.5%,但線上化率僅為6%。也就是說,中國的外賣市場是被線上教育起來的,而美國的外賣市場在線下市場就已經成熟。
但疫情給了美國外賣市場一次重新改變的機會,線上外賣配送需求暴增,平台大規模招聘新員工,也推動了當地食品店、餐館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店鋪的生意。
今年「互聯網女王」瑪麗·米克提交的報告中,也對線上外賣平台有了著重描述:「我們認為按需和送貨上門服務通過一個非常時期永久性地擴大了他們的市場份額。這些按需平台給消費者帶來的便利不言而喻,我們繼續判斷,按需平台在美國提供靈活就業崗位的重要性被低估了。在全世界許多地區,尤其是亞洲,按需服務要比美國更加普及和更先進。」
作為按需經濟的重要部分,線上外賣平台成了在存量市場帶來新增量的「好生意」,而當下的美國市場也發生了中國5年前的景象,割據戰正在外賣市場興起。
今年6月,歐洲最大外賣公司Just Eat Takeaway收購了GrubHub。今年7月,Uber以26.5億美金收購了外賣平台Postmates。至此,美國市場基本確立了「三強」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外賣業務給Uber帶來的收入來源已經超過打車業務。最近Uber發布財報。報告顯示,Uber在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為31.29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38.13億美元相比下降18%。
這其中,Uber第三季度網約車業務營收為13.6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8.95億美元下降53%;快遞業務(主要是送餐)營收為14.5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6.45億美元增長125%;
對於Uber來說,外賣是它必須爭奪的重要陣地。
和中國市場的走向一樣,其實接下來外賣戰場將走向「下沉市場」。但美國的下沉市場恐怕會比中國的下沉市場更加難啃,因為在大中型城市容易形成規模效應,但再向其它中小城市的滲透成本和運營難度很大,尤其美國的外賣行業還面臨相對高額的人工費。
因此「燒錢」不能停,去年年底至今,包括「三強」以及其他一些垂直品類外賣平台在內,美國外賣行業共發生了超過7起融資事件,共吸金超過4.6億美元。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DoorDash上市,美國外賣格局的排位戰才剛剛拉開。
Ⅳ 餓了么p7有期權嗎
沒有。
股票期權一般是指經理股票期權(EmployeeStockOwner,ESO),即企業在與經理人簽訂合同時,授予經理人未來以簽訂合同時約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公司普通股的選擇權,經理人有權在一定時期後出售這些股票,獲得股票市價和行權價之間的差價,但在合同期內,期權不可轉讓,也不能得到股息。在這種情況下,經理人的個人利益就同公司股價表現緊密地聯系起來。股票期權制度是上市公司的股東以股票期權方式來激勵公司經理人員實現預定經營目標的一套制度。
Ⅵ 美團16日午後突然跳水暴跌10%,市值蒸發1000億港元,發生了什麼
因為騰訊公司向外界出售了持有美團的所有股份,因此才會造成美團的市值暴跌。
公司在股票市場上市是非常正常的,公司上市能夠帶來很多的好處。一方面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加公司的投資力度。可以通過賣股票的方式,向公眾吸納投資資金。為公司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但是股票價格也並不是會一成不變的,也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美團突然跳水暴跌10%,市值蒸發1000億港元。
美團作為國內外賣行業的龍頭企業,一起來都與餓了么展開爭奪。而在美團所有投資商當中,騰訊公司占據了大部分的投資總額。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將美團看成騰訊扶持的子公司而已。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團公司在香港股票市場的價格卻突然暴跌百分之十。直接帶來的經濟損失達到了一千億港元。
Ⅶ 現在能否購買阿里巴巴股票,如何購買
可以購買。具體方法如下:
一、開通美股賬戶直接購買首先要選擇一家有資質的券商,之後按照流程填寫資料並提交身份證、戶口本、駕照或護照等掃描件,最快2-3天就能搞定。在向賬戶打入至少500美元後,整個准備工作就算完成了。根據阿里最新招股書,IPO發行價區間為66美元至68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最低也要約400元每股。 據業內人士介紹,美股最小成交單位與A股一樣,為100股,也就是說,如果國內投資者要買阿里巴巴的股票,最小投資額也需660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4萬元。
二、投資基金定製的阿里巴巴相關產品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國內基金公司定製的海外產品參與阿里IPO投資。此類產品一般通過換匯結算業務將境內人民幣兌換為美元並轉入境外美元賬戶,再轉入專項基金參與阿里巴巴IPO的配售。
三、走「熟人關系」路線購買據悉,阿里巴巴將拿出6%的股票用於「親友股計劃」,大約12億美元左右。公司在上市前將一部分股票的認購權以IPO價格指定給公司員工及其親朋好友,被視為一種拓展股東基礎以及獎勵內部人員的手段。如今阿里巴巴遠走美國更把國內市場弊端暴露無遺。而優質本土上市資源的流失,已然成為中國股市難以言說的「痛」。目前阿里巴巴單股價格較高,而美國股市單日交易不限制10%漲停或者跌停。阿里巴巴這樣強勢的公司,上市後股票也難免會出現無法預料的波動。 所以,一旦出現股價連跌,散戶可能無法承受。若真想投資阿里巴巴,國內股民必須做好承受准備。
拓展資料: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003年5月,馬雲投資一億元人民幣建立個人網上貿易市場平台——淘寶網。2004年10月,阿里巴巴投資成立支付寶公司,面向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推出基於中介的安全交易服務。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2017年11月11日全天,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總交易額(GMV)達到1682億元人民幣。
11月20日,阿里巴巴與歐尚零售、潤泰集團宣布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2018年2月1日,阿里巴巴獲得螞蟻金服33%的股權。2月5日,阿里巴巴出資46.8億元收購萬達集團持有的萬達電影7.66%的股份。4月,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4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全資收購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5月3日,阿里巴巴宣布全資收購北京先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5月10日,網路香港持有的餓了么股權轉讓給阿里巴巴,總金額為4.88億美元。
Ⅷ 快遞外賣爭投智能櫃,美團餓了么均入場;推特CEO:生前將捐全部財富
盡管豐巢「超時付費」事件以「免費保管時長延至18小時」宣布告一段落,但現實的風波卻並未過去。據《IT時報》報道,目前,已有不少快遞公司正計劃籌建自家的智能快遞櫃,除此之外,外賣企業也開始布局投放智能櫃。
報道稱,目前美團外賣在全國分批投放1000台外賣智能取餐櫃。而餓了么也宣布投放3000台智能取餐櫃,其中上海1000台。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其所在的快遞櫃公司會優先選擇平均每天快遞量在200-300件的小區,根據推算,如果一個小區每天快遞量在150件以上,就有裝快遞櫃的必要。
5月21日晚間消息,針對路透報道的網路為提高估值考慮從納斯達克退市的消息,網路向新浪 科技 回應稱,相關說法系謠言。
5月19日,網路宣布,董事會已經批准推出新的股票回購計劃,將在2021年7月1日之前回購至多10億美元的網路股票。通常情況,當一家公司管理層認為公司價值被投資者低估時,往往會進行股票回購的操作。數據顯示,目前,網易、美團、拼多多的市值均已超過網路。
此外,據21 財經 援引業內人士分析,一旦網路選擇私有化退市,所需的資金量極大。據了解,私有化要約價格溢價一般為30%-50%,目前網路公司流通股佔比為79.11%,最新市值為375億美元,意味著流通盤為296億美元。如果按照40%的溢價計算,其私有化退市所需資金量約為415.33億美元。因此在該人士看來,這一消息可信度偏低。
針對媒體報道滴滴在京成立自動駕駛公司一事,滴滴回應北京日報稱,確實注冊了公司,將進一步在北京開展自動駕駛測試。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北京沃芽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TO韋峻青,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技術開發、 汽車 租賃、銷售日用品等。
該公司由上海滴滴沃芽 科技 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後者最大股東為程維,持股90%,第二大股東為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持股10%。
關於在朋友圈刷屏的微信「個人影響度報告」,微信對此表示,其鏈接並非來自微信官方,而屬於互聯網黑灰產行為,這種鏈接利用用戶好奇心理,編造敏感數據 ,謊稱為官方大數據分析結果,通過誘騙用戶關注及轉發,來起到導流、變現目的。
微信稱,如果用戶碰到這種誘導方式的惡意鏈接,可以通過頁面右上角功能按鈕進行舉報,微信也會盡快處理,及時封禁。另據新京報報道,微信一名相關負責人稱,該微信「個人影響度報告」雖不會導致用戶的微信數據泄露,但仍存在騙取其他個人隱私信息的可能。
據悉,所謂「影響度報告」中包括當月的好友訪問量、星標好友設置情況、好友設置不看個人動態等內容。此外,照片動態被好友查看次數、一位異性「查看次數」等內容,亦在該份「報告」中顯示。
5月22日凌晨消息,瑞幸咖啡復牌第二日,收盤股價再次大跌28.72%,報2.01美元。連續兩天大跌,瑞幸復牌後累計下跌54.21%。
瑞幸咖啡此前公告稱,已在5月15日收到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公司計劃要求舉行聽證會,在聽證會召開前,將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
此外,瑞幸咖啡關店、裁員的信息流入市場。瑞幸咖啡就此回應稱,目前對個別效益不好或客戶覆蓋重合的門店進行「關停並轉」,裁員是個別部門涉及人員的轉崗和優化。
5月22日消息,音頻第一股荔枝公布了該公司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報,這是自該公司IPO(首次公開招股)上市以來公布的首份財報。
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凈營收為3.703億元,同比增長42%,上一季度的凈營收為3.653億元;凈虧損為4820萬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凈虧損1140萬元同比擴大,上一季度凈虧損為2900萬元。
運營數據方面,荔枝2019年第四季度平台月活躍用戶數量突破5千萬,達到5190萬,較2018年同期增長約34%;2019年第四季度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53分鍾,同比增長7分鍾。
據TechWeb援引外媒報道,手機供應鏈的消息人士稱,蘋果三家供應商(LG Innotek、夏普和歐菲光)將分享iPhone 12系列攝像頭模組訂單。
據悉LG Innotek已經拿到了6.1英寸和6.7英寸iPhone的攝像頭模組訂單,預計出貨量今年達3500萬至4000萬塊。夏普和歐菲光將瓜分5.4英寸和6.1英寸iPhone的攝像頭模組訂單,合計出貨量預計達5000萬至5500萬塊,其中夏普佔60%至70%。
此前消息稱,iPhone 12將使用三星、京東方和樂金顯示(LG Display)的OLED面板。另外,iPhone 12或延遲到10月份才會發布。
5月22日,據新浪 財經 援引外媒消息,推特CEO傑克·多爾西周四表示,他准備生前就捐出自己的全部財富。據福布斯估計,多爾西目前身價49億美元。
多爾西表示:「我想確保我在有生之年盡我所能,通過我公司的工作,通過我自己的個人捐贈來幫助他們。」而在上個月,多爾西剛剛承諾捐出價值10億美元的Square股份,用於新冠疫情救援工作,並在疫情結束後用於支持普遍基本收入以及女性 健康 和教育。這筆捐贈相當於他當時凈身價的28%。
多爾西稱,對於錢意味著什麼我沒有任何概念,直到我大概35歲時。2012年,35歲的多爾西首登福布斯富豪榜。
5月22日消息,小米集團公告,公司與Zifone訂立Zifone協議及與股東賣方訂立股東賣方協議,據此,公司有條件同意收購而Zifone及股東賣方均有條件同意出售占目標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共27.44%的銷售股份,總代價為約1.03億美元。
據悉,Zifone是一家集智能硬體、手機配件以及物聯網 科技 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目標集團旗下品牌ZMI,致力於高端智能手機配件以及智能硬體的研發與製造,包括移動電源、充電器、無線充、數據線、智能小家電等多款產品。
5月22日消息,據36氪從多個獨立信源處獲悉,每日優鮮已完成新一輪融資,投前估值超過30億美元。
知情人士消息透露,每日優鮮本輪融資有多個資方,其中包括中金資本。但每日優鮮就融資一事回應稱「不予置評」。
天眼查數據顯示,每日優鮮已累計完成七輪融資。最近一次融資是2018年9月6日,每日優鮮宣布完成4.5億美元D輪融資,高盛、騰訊等領投。
Ⅸ 餓了么又又又被罵上熱搜了,2020年度大型「翻車」現場!
近幾天的餓了么頻頻被網友罵上熱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快隨辣椒姐一同來看看!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
一文刷爆社交網路
9月8日,一篇爆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刷屏社交網路。
這篇文章文長兩萬多字,對外賣平台的系統做了詳細解讀,並通過一件件真實的案例揭示了用戶、騎手、外賣平台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引發了人們對演算法的思考。
該文章指出,在外賣系統的演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
文中還指出,系統有能力接連不斷地「吞掉」時間,而對於實踐「技術進步」的外賣員而言,這卻可能是「瘋狂」且「要命」的。
因為,在系統的設置中,配送時間是最重要的指標,而超時是不被允許的,一旦發生,便意味著差評、收入降低,甚至被淘汰。
由此,在外賣騎手聚集的網路貼吧中,也有騎手寫道,「送外賣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
爆文壓力之下,
兩大外賣平台做出回應
一時間,「外賣行業如何成為高危職業」話題備受網友熱議,有關話題閱讀量和討論激增。
話題之下,外賣員在系統演算法中的壓榨,似乎在生命安全和超速、闖紅燈、逆行、車禍……等危險名詞之間不可平衡!
另一方面,兩大外賣巨頭:餓了么和美團也在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
面對輿論壓力,餓了么選擇了第一時間回應,並在9月9日凌晨1點發文宣布平台將新增功能:一個 「我願意多等 5 分鍾 / 10 分鍾」的小按鈕。
不過,餓了么的這一番回應再度引發網友熱議,還被罵上了知乎熱搜!眾多網友們表示不服:
「同樣作為買家,我為什麼要點這個延長5分鍾」
「明明系統能解決的問題,為何要轉嫁給用戶」
......
而美團的回應,相對來說則誠懇多了。其表示會從「優化系統」「保障騎手安全」「改進騎手獎勵模式」等 5 個方面進行改善。
如此深得人心的回應,難免不讓人懷疑它肯定是參考了餓了么的答案,然後見機行事,機智且偷偷地改了答案!
本以為這起風波就此結束,誰知,吃了虧的餓了么試圖挽回尊嚴,還把負責人請了出來繼續回應。
也許不回應還好,這波負責人「發現需求臨時」、「只能把選擇權給用戶」的回應又被網友罵了!
「餓了么:希望把鍋甩給用戶」
」把不負責任說得清新脫俗」
截止目前為止,這起風波簡直越鬧越大,儼然演變成了一起嚴肅的公關事件,甚至有傳聞「餓了么股票因此跌 6% 的」消息。
「多等5分鍾」並不能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大家再仔細來看看餓了么最初回應的增加新功能「多等5分鍾」,它真的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其實不然,你想,假如平台規則不變,作為用戶的你按下了多等5分鍾的按鈕:
外賣小哥多了5分鍾,這時候他有多帶一單的機會,你覺得他會選擇錯過嗎?不會,他當然會為了多賺點錢選擇多帶一單,同時也會繼續違規騎行;
而你,被平台打上了「老好人」標簽,也許以後你的訂單都會被延遲,需要等上更久的時間;
到頭來,本質上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餓了么這次想借著「同情心理打感情牌」的策略可謂失策了!
而且,你再看看這個餓了么的回應,一點都不誠懇,怎麼可能說服人。發文中竟稱「系統是死的,人是活的」、「多給藍騎士一點點時間...你的善解人意...」
老實說,辣椒姐一開始看到這個回應,可真是替餓了么捏了一把汗,這波「公關」處理實在不給力。
就沖這不當的說辭,分分鍾能被網友懟得無話可說,確實也是該被罵!
要辣椒姐說,沒有人哪來的系統?系統不就是人開發出來的嗎?系統規則是死的,難道運營團隊還不能把它改得有人性化點,讓它「活」起來嗎?
而且,餓了么還敢明目張膽甩鍋給用戶,這簡直是餓了么的年度大型「翻車」現場啊!
負責人的回應,更是擺明了說,平台從沒關注過騎手安全問題;現在網友要求加,只能把選擇權交還給大家,但平台規則就是不改!
簡直是大寫的尷尬,確實該被網友「討伐」!
話說回來,大家把餓了么罵了這么多遍,最終能解決問題嗎?
其實很難!在這條利益關系鏈中,有騎手、消費者、平台三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但凡一方退讓,就意味著其利益會受損。
平台 :如果講人文關懷,就很難在市場的競爭中存活下來,比如早些年:網路外賣花錢送騎手回家過年遭美團的奇襲後,在市場上沒落。而正當平台不在了,騎手還怎麼謀生?
騎手 :從業者可謂0門檻即可進入到這個行業,正因為門檻低、時間自由、收入可觀等原因早已成為了一份搶手的職業!如果你不去做,依然會有很多人搶著去做。
消費者 :叫外賣也是生活所迫,在這個996時代,很多上班族加班加點,三餐都要靠外賣供給,自然需要外賣快速送達;而外賣行業也需要適應這個規則才能存活下來;
綜上所述,外賣員依然面臨著「困在平台系統里」的難題。
這也正如某官媒所言,餓了么單單一個「我願意」的功能並不能完全解決「騎手困在系統里」的難題。
而消費者手裡的這一按鈕更不能用來成為騎手和交通安全的問題的決定因素。
Ⅹ 浦發銀行餓了么為什麼只有60天了
已審核為准,可聯系app客服。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浦發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碼:600000)的國有控股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