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產股還能買么
我認為地產股到現在不能買了。由於銀保監會給銀行設置了兩道紅線,如果房地產公司的負債率很高,那麼就不允許銀行向這些地產公司貸款,而如果房地產公司缺乏了流動資金,那麼離倒閉就不遠了。而由於最近幾年政府一直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導致房地產公司度日如年,已經出現很多公司爆雷的情況,所以千萬不要去購買地產股。
現在國內經濟發展持續下滑,股票市場也顯得不景氣,不僅僅是地產股在持續跌落,其他的股票行情也並不樂觀,不僅僅不能買地產股,而且也不要隨意的去投資房產,市民在生活中最好還是要有一定的積蓄,這樣以便不時之需,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發展的主題,而到現在房地產市場已經不是政府大力發展的方向,推動新能源,發展新科技才是時代的主題。
② 港股概念受益股有哪些
I. 大市 Beta 股
大市爆發行情,與大市行情及交投相關的股份自然受惠,包括交易所、券商、基金管理公司等,而這些股份普遍也是 Beta 股,即波幅較大市為高。
選股:港交所(388)、海通國際(665)、惠理集團(806)
II. 新增港股通標的 -- 恆生綜合小型指數成分股及深圳 A+H
目前港股通標的為恆生綜合大型及中型指數(撇除深圳 A+H)及上海A+H,預期因應深港通的推出,可投資標的范圍將擴大,覆蓋將包括恆生綜合小型指數及深圳 A+H 股份,甚至一些創業板股份,這些新標的更為符合國內投資者胃納,預期國內資金將熱烈追捧。
選股:天能動力(819)、海昌海洋公園(2255)、特步(1368)、環球醫療(2666)、福壽園(1448)、中國軟體國際(354)、和諧汽車(3836)、和美醫療(1509)
III. 優質大中型股份(已在滬股通名單內)
除了小型股,優質大中型股份也能受惠行情升溫,尤其大中型股份乃外資的主要吸納對象。去年 4-6 月的港股大好行情,外資參與度並不比中資遜色,從港匯走強迫使金管局入市沽港元可見一斑。我們預期,未來國內保險企業及大型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會增加海外投資的比例,它們追求穩定合理回報,選股以大中型股份為主。
選股:騰訊(700)、科通芯城(400)、舜宇光學(2382)、吉利汽車(175)、信義光能(968)
IV. 題材性或高增低估的小型股
去年二季度的港股牛市,港股通標的表現理想,但很多非港股通而具有題材的中小股表現更強,它們備受國內個人或私募資金追捧,短時間股價翻倍比比皆是。隨著中港股市加大互通,我們相信內地投資者將更關注港股。經過去年下半年的股災,國內投資者對估值的警惕性大幅提升,而相比 A 股,港股估值明顯較為理性與合理。
選股:皓天財經(1260)、雲南水務(6839)、楓葉教育(1317)、A8(800)
③ 墓地類的有股票嗎
福壽園香港上市 成「內地殯葬第一股」
備受業界關注的福壽園上市一事終於塵埃落定。2013年12月19日,福壽園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1448.HK,下稱「福壽園」)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內地殯葬第一股。公司自12月9日在港公開招股以來,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678倍,凍資1140億港元,吸引超過7.7萬散戶參與認購,成為港股今年以來認購人數最多的新股。
四大事實告訴你殯葬行業「錢」景廣闊
近幾年,隨著港股殯葬概念上市公司不斷湧入,具備暴利概念的公墓市場漸揭神秘面紗。不過,縱觀A股20餘年歷史,墓企卻始終是一張白紙。本文從人口老齡化、產品包裝潛力、毛利率和盈利模式四大角度為你一一分析,究竟殯葬行業「錢」景有多麼廣闊。
老齡化產業受關注 殯葬業低調吸金
人都有「生、老、病、死」,這四個字當中,就有三個字涉及人的暮年。社保、醫療、喪葬,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殯葬業這個古老且特殊的行業,就是為人生的最後一程而存在。如今,老齡化趨勢不可阻擋,殯葬業的發展潛力顯而易見。據國信證券2011年發布的研報,估計中國市場殯葬業規模為630億,平均次均消費水平約為7000元。
港股「殯葬股」尷尬:毛利豐厚 股價疲軟
港股多隻殯葬股股價長期低於1港元;福壽園是否值得長期擁有引投資者爭論。「熱炒福壽園的時候,大家別忘了中國生命集團!」12月19日,福壽園上市當天,內地投資者論壇上,有投資者發出了這樣的提醒。而早在福壽園上市之前,港股中已有多隻殯葬行業的股票——中國生命集團、安賢園、香港生命科學等,如今這幾只「殯葬概念股」的價格長期處於1港元以下,業績也屢屢出現虧損。
④ 現在的股市中,有哪些A股值得購買
我個人認為所有的銀行股都值得購買。對許多人而言,這兩年無疑是一個非常無奈且痛苦的兩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許多不可控的現象頻繁出現,最近,現在的股市中,有哪些A股值得購買,這個消息引起了許多朋友的關注,甚至使許多人感到有些驚訝,了解到這種消息之後,有很多小夥伴都做出了猜測,除了以上的解釋,是否還有其他的解釋?
一、重新定義金融板塊每個人對投資的概念跟理念都是不同的,要投資先了解風險,如果沒有了解風險,就去投資,最後的結果無疑跟賭博沒有任何區別,我們在購買潛力股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這支股票,是不是政策所支持的,因為如果是政府所支持的,那麼他存在無限的力度,那麼必然這個板塊肯定會上漲的,板塊其實是根據政策方向所調整的,沒人能預測。
以上的問題,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各位還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在下方評論或者討論。
⑤ 炒股行業說的陵園是誰呀
是600965新五豐,這家公司是目前唯一有「死人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
⑥ 2019殯葬行業龍頭上市公司
2019殯葬相關股票有:福成股份(股票代碼:600965)、永安林業(股票代碼:000663)、光明乳業(股票代碼:600597)、尖峰集團(股票代碼:600668)等。
溫馨提示:
①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相關產品由對應平台或公司發行與管理,我行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等責任;
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0-08-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⑦ 銀行類股票能不能買,收入穩定嗎,合理嗎
A股白酒、房地產、家電、大金融等是股票最好、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其中銀行是大金融端最賺錢的行業,四大銀行之一的宇宙銀行現在市值2萬億元,18年收入7700多億元,利潤近3000億元,相當於每天賺8億息率4.5%左右,但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然而,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銀行是一個高杠桿行業,遇到金融危機會破產,即使不死也會終身殘疾,
股息前上漲一波股息,股息後直接下跌,不再填補,事實上,提前干預,上漲反映了股息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股息下跌正常,不能再上漲,很快填補,短時間內幾倍股息收入或不多。因此,在分紅前持續上漲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干預點。許多散戶投資者希望分紅。如果幹預位置錯誤,貼現權的損失也就不足為奇了。行情填權。許多銀行股的走勢都有這樣的特點,分紅幾年,成本股價不高,估值也很低。之後經過一波大市場,很多朋友中途下車,然後繼續上漲。他們想等跌了再買。結果發現自己跌不到原價。這就是大市場的填充。這也是銀行股長期處於底部上漲的原因。
⑧ 王思聰上市公司股票代碼
王思聰投出的上市公司
雲游控股[00484]
福壽園[01448]
天鴿互動[01980]
創夢天地[DSKY]
2015年5月在創業板掛牌上市,代碼贊無
⑨ 機構投資者抱團的三重境界探尋抱團股的秘密
文/愛知君
「機構抱團」是最近的一個熱詞,在我們資本市場特有的文化里,吃瓜群眾一直都盼著抱團瓦解,作鳥獸散,順便舔嗜一下「帶血的饅頭」,但這類股票往往只是一個假動作,讓無辜群眾一再被打臉,反而鞏固了抱團上漲的預期。最近愛知君也在思考這個大問題: 為什麼有的股票抱團抱得緊,以年為單位,數年如一日;有的以季度為單位,跟定期報告的頻率一致,抱個一年半載就差不多了,最後往往以閃崩收場;還有的抱團是以月累計,跟熱戀時荷爾蒙的迭代速度差不多 ,屬於只是「耍朋友不領證」那種;再往下可能就不叫抱團了,「短期博傻」,「For one night」,你叫神馬都行,考驗的是零和博弈廝殺的功力,這點愛知君確實不太擅長。
當你重倉一個長期抱團票,你可能覺得買到了一個假股票,比如茅台、五糧液、愛爾眼科、恆力液壓等,躺贏就行,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別人說什麼股市八卦你都突然聽不懂了,好像買到了一個每年分紅30%的AAA級債券一樣,就理解了麥道夫基金所承諾的「如時鍾一樣精準」。
以上是一段抱團凡爾賽,下面進入正題。
首先,愛知君在這里定義一下什麼叫做「抱團」,這個是我自己的定義,非喜勿噴。「抱團」是指在一個股票的走勢中,眾多機構投資者長期控盤,不懼指數長短期調整,走勢獨立,穩步向上,絕大部分股票與之相比都相形見絀。這里機構投資者包括但不限於社保基金、公募私募基金、保險、QFII、北向資金、純外資、山寨外資、牛散(牛散不算散戶)等。但這些股票對於散戶來說充其量只是一頓流動的盛宴而已,但對於機構那就是真吃飯的碗了。在抱團股裡面是所謂流水的散戶,鐵打的機構。
所以研究抱團,本質上是站在高階上研究機構的決策行為,如果愛知君開門課就叫機構的決策行為學(如何坐好庄),那麼機構如何決策呢?愛知君這里只說核心,就三個字—— 確定性,業績增長的確定性,業績長期穩定增長的確定性 。如果一個在機構干過的投資者沒有把這三個字掛在嘴邊,刻在心頭,印在腦中,那麼他基本連投資的門都沒有觸碰過。
接下來就說確定性,機構眼中的確定性是怎麼樣的呢? 第一重境界是報表的確定性,或者說是報表上數字的確定性 。報表上的數字就是個Number,數字是會騙人的,在我大A股摸石頭過河的初期,有些上市公司,你投資人想看什麼數字,我就披露什麼數字,審計師,那就是來簽個字的,當然老外也這樣干過,前面說的麥道夫簡直要成了一個可以名垂造假史的專有名詞了。不過隨著現在審計的規范,會好一點,但如果年報的數字精準增長而業務又是你以高考水平絞盡腦汁也弄不明白的,就得小心一點了。
舉個栗子,曾經的創業板抱團第一股,三聚環保知道伐,過來了解一下。這個曾經的創業板市值龍頭,一度風光無兩,從2011年的一塊多漲到2018年的近三十塊, 抱團時間之長,走勢之穩,也可以算是曾經的業界良心之最了,傳說中的公募一哥也曾是它的鐵粉(鎖倉), 雖然不乏看空資金和報告,但在這漫長的七八年中這些看空人只剩下懷疑人生。愛知君有熟悉內幕的朋友,一發工資就買,當定期存款一樣,零存整取,最後不知道取出來沒有。
這個公司的靈魂人物劉雷,愛知君也曾觥籌交錯過,每次都要講一遍它的化工原理,好像愛知君是化工專業的一樣,什麼懸浮床加氫之類術語,你聽不懂就對了,最終它還是倒下了,但為毛抱團時間能這么長呢?其實就是增長邏輯的確定性,我們暫不談技術靠不靠譜,當年這是個地方政府的參股公司,依靠國資引薦其他地方政府,提供低成本資金和場地, 讓地方政府參股,不斷復制其節能環保產線,依靠自己的保理等供應鏈公司做出營收閉環,讓每一次業績都better,劃出美麗的業績增長曲線,向機構投喂確定性,慢慢飼養,最後穩穩坐莊。還真有點像to B的「銀廣夏」了。 最終由於融資成本攀升,技術不過硬,也是轟然崩盤,從18年開始一年多時間回到了起漲點,十年一夢方覺醒。所以落在報表紙面的確定性是最容易被證偽的,且不談財務造假,其背後業務及產業的變化,甚至貨幣政策的風吹草動都會對數字產生很大影響,因此這種抱團一般堅持個一年就不錯了,三聚環保這種也實屬罕見。
然後再說一個所謂正面的例子,愛爾眼科,其實很多愛爾粉可能都不知道,愛爾眼科在上市公司的體系之外還有一個愛爾眼科,甚至比愛爾眼科上市體系內的診所還多。對於表外孵化的這些醫院,引用一些pe或保險的資金來投資,盈利成熟後一家一家裝到上市公司體系內,所以可以看到上市公司這么多年都有非常穩定的增長, 同樣劃出一條美麗的業績增長曲線,讓各種機構,特別是外資機構競折腰。所以愛爾的信仰一直不倒,只要下跌就有接盤俠,背後是基於以上業績增長的確定性。 當然與三聚環保相比,底層的原因還是一個業務躺著賺錢,一個業務不那麼賺錢,你想想屏幕面前過度用眼的你,就是在為愛爾創造潛在的需求。
第二層境界是產業和政策的確定性。投資有句的老話叫精確的錯誤不如模糊的正確,模糊的正確用現在流行的術語說就是押對了賽道。要押對賽道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產業和政策的風向標,做一頭在風口都會飛的豬。 愛知君鐵粉都知道,年初我一直在強調龍頭越來越集中,採用龍頭戰法,這個就是產業趨勢。吃透這一條的,那麼你選擇龍頭股就不會錯,神馬醫葯的愛爾眼科,通策醫療,造紙的博匯紙業,機械中的恆力液壓,茅台等高端白酒,連新上市的金龍魚,農夫山泉不也就是這個邏輯嗎?
這層境界中更高階的是政策的確定性 ,這一點大家今年深有體會吧,比如光伏,這一點愛知君今年也是特別強調過吧,隆基、上機數控有木有搞,為什麼選光伏呢?還不是政策和產業拐點疊加啊,我們承諾的碳中和作業要不要交,下面幹活的要不要玩命,平價上網拐點美不美,對這些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對於機構決策更加重要。另外還有新能源 汽車 ,這里就不說了,可以寫篇論文了,比亞迪那個call的准不準?最後再舉個熟悉的抱團例子,博匯紙業,薅過這個羊毛的有不少人吧,其實投這個也要看政策,一是限塑令對於塑料製品的替代要求,二是紙業並購反壟斷的放行,君不知在博匯反壟斷通過後,多少機構連夜加倉,而且那還是從低點漲了幾倍的位置,照樣眼睛一閉買買買,為什麼?還是因為不確定性被打消了嘛。這和高瓴高位加倉隆基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第三層境界是人性的確定性。抱團最核心的底層邏輯就在這第三層境界中。投資最核心的確定性是滿足人類底層需求,這類公司基業長青,具有奠基性和穩定性,它們是真正的時間的朋友,一般會活的比你長。 巴老爺子作業中最有名的可口可樂就是它們中的翹楚,可口可樂其實前生可是治療精神疾病的葯物(毒品),其中的咖啡因和糖直達神經中樞,讓人產生莫名的愉悅。同樣最近長得好的酒類、食品飲料等也都是這個邏輯,所以贏得了機構的寵幸。此外愛之君還瞅了瞅其他幾個滿足人類底層需求公司的情況,如澳門的博彩業 銀河 娛樂 ,永利澳門 在疫情前也是常年抱團走高。滿足人們另一個世界需求的 福壽園 也是上市後股價一路抱團走高,只是機構一般都不大想去現場調研。但另外澳洲的一家叫Daily Planet(自行搜索)的公司相信大家都想去現場調研,上市後確實表現如其名,日進斗金。愛知君相信如果教會上市,一定是全世界最大的抱團股,因為它解決了西方大部分人對於生存意義的需求。可惜一度聽說要上市的普陀山還沒有消息,要不愛知君也一定會長期持有。
再說說愛知君最近去看的永輝超市,且不談業績,就說說一般分析師壓根不會想到的底層人性。去超市購物一定不能忽略人性中選擇權的因素, 人類天生就是需要通過挑選獲得滿足,生鮮要挑最好的,把不好的留下,俗點說就是佔便宜,這三個一萬年不會變 。社區團購且不說政策影響,就它完全剝奪了人的選擇權,能長久嗎?你想想在超市挑到不好的番茄,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團購送十個不好的西紅柿,就要罵的狗血淋頭,所以研究生意, 研究抱團,最根本的是要研究人性本身,要在有復利效應的關乎人性的生意上下功夫。
除了研究上市公司產品消費者的人性,也要看看經營管理者的人性,激勵是不是到位,中低層員工有沒有股權激勵,生意是不是像茅台一樣無需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一樣能夠躺贏。這些也是需要全面考慮的人性的一部分,只有兩端都兼顧那才是完美的確定性抱團標的。
當然這三層境界的確定性在一家股票上的往往是交織體現的,有的確定性靠短期的財務報表支撐,有的靠投資者的想像力支撐, 一 般來說產業和政策的確定性不如人性底層的確定性那麼硬氣,我們在投資中就是要找到直插人性底層的好公司,把籌碼更有效率的投向人類基因的最深處。
團的研究市面上太多浮於表面,最後反而被結果打臉,最後愛知君還要提一本書《科學革命的結構》,作者庫恩可能是最早系統研究機構抱團的哲學家了,但他研究的機構是科學共同體,研究科學家怎麼抱團產生新的知識,形成新的範式,這點讓我深受啟發。庫恩認為:「 科學是科學共同體的 社會 實踐活動,而不是像波普爾認為的純粹的邏輯理性的認知活動,科學總會受到科學家的信仰、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及心理特點及文化 社會 因素的影響,科學在本質上是一種人文事業。」這里把「科學活動」成「投資研究」,把「科學共同體「換成」機構投資者「同樣適用,吃透了機構投資的範式,投資就毫不費力的打開了一個更高的維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