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般公司通過股權質押進行融資時,質押的價格為當時股價的百分之幾
一般是按前20日或者前60日股票均價為基準計算,具體質押的價格要看是流通股還是限售股,是主板、中小板還是創業板,從30%到50%不等。主板流通股的質押率最高。
股權質押(Pledge of Stock Rights)又稱股權質權,是指出質人以其所擁有的股權作為質押標的物而設立的質押。按照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有關擔保的法律制度的規定,質押以其標的物為標准,可分為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股權質押就屬於權利質押的一種。因設立股權質押而使債權人取得對質押股權的擔保物權,為股權質押。
❷ 暴風集團黯然退市,公司股票10日摘牌,退市後股民的錢該怎麼辦
2019年7月起,暴風集團經歷了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被深交所公開譴責等一系列事件,員工持續流失。2019年12月,公司僅剩10餘人,除馮鑫外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已全部辭職。
從創始人馮鑫因行賄罪入獄、企業發不出年報、公司凈資產無法轉正,到業務停滯、公司無法正常運作。但歸根結底,核心點還是企業戰略本身的問題。
❸ 一代「妖股」覆滅記
每股1.48元、總市值4.88億元——7月1日,暴風集團(下簡稱「暴風」,300431.SZ)停牌,它的股價、市值就此凝固在這兩個數字上。
7月8日,深交所決定讓其暫停上市。按照相關規定,暴風還有機會留在A股,只要它在1個月內披露2019年年報。不過這件事,暴風可能辦不到了。這家公司目前既沒有首席財務官,也沒有證券事務代表,直到停牌前它都聘請不到審計機構。
一年前,暴風創始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帶走,許多高管陸續辭職,公司陷入債務還不起、工資發不出的窘境。
樓起樓塌,短短數年。
2015年3月24日,暴風在創業板上市,之後的40個交易日中,暴風創造了36個漲停板。它的股價更是一度達到327.01元,巔峰市值超過400億元,被股民稱作「妖股」。同行的優酷、土豆市值加起來也遠低於暴風,當時有人戲稱暴風可以買下優酷和土豆。
曾經的暴風是一個標志,它的成功上市加速和推動了中概股的集體迴流。可惜,暴風自己卻沒能藉此實現躍升,只是如流星一般劃過。應了馮鑫最初的那句話,「時刻准備好什麼都沒有。」
對於暴風的失敗,馮鑫認為主要是自己的「無能」。說這話的時候,不知道馮鑫有沒有想起雷軍對他的評價:你找的方向不夠大;你得找個人幫你;你對錢的認識不深刻。
個人的能力和命運永遠隨著時代車輪滾動,或許,是那個時代的底色,加速了暴風逐漸走向末路。
如果一早預見到會如此收場,馮鑫還會不會選擇上市?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暴風一直都在籌劃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因中概股赴美上市遇冷,果斷調整股權架構,把外資股東替換成人民幣投資人,改道創業板。「這個過程痛苦得像蛻皮。」
國內上市也並不一帆風順。按照最初設想,暴風想在2012年底實現上市。不巧的是,從2012年11月之後的近14個月,A股開展了號稱史上最嚴的IPO財務大檢查,新股上市實質上處於暫停狀態。在未知終點的等待中,暴風決定與阿里合作談判。
2014年重啟IPO之前,暴風和阿里的合作已經談了好幾輪。那個階段,阿里正積極布局影音資產,而暴風是「國民軟體」「裝機必備」。阿里承諾分幾年投入9億美元,還會和暴風互換資源。
如果當時接受了阿里「招安」,馮鑫的生活也許與現在完全兩樣。「下班後去吃個螺螄粉,到哪裡吃個西瓜,劃劃船,有個新電影一定去看看,然後開個讀書會什麼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馮鑫為人所知的形象,是打坐、讀《道德經》和《約翰·克利斯朵夫》、一個搖滾青年。
可他卻選擇了繼續上市。另一邊,阿里則轉投了優酷土豆。
和很多創業者一樣,馮鑫是個有英雄情結的浪漫主義者。他回憶20多歲在金山工作時,最興奮的場景就是「大家每天都在想怎麼樣做得更好,哪個人能成為英雄」。40多歲在一次金山老同事的飯局上,雷軍透露小米剛完成了新一輪融資,「估值是100億美元」。這極大刺激了馮鑫,回去之後他就一直在反思:到底哪裡不如人?相比被阿里收購,上市給了馮鑫縱身一躍、抓到夢想的機會。
上市後不久,馮鑫就提出,未來暴風要成為100億美元公司中的一員。
A股的熱情,讓上市這個決定,看起來無比正確。
2015年3月暴風上市,以每股7.14元的價格公開發行3000萬股。也就是說,暴風最初的計劃,只想從股市拿走2個多億。考慮到一直到上市前,暴風都是個「小」公司,這樣的打算才更理性。
2014年全年,暴風的營收不到4個億,收入也很單一,主要靠廣告;凈利潤同比增長8%,還是因為前一年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
沒想到,市場卻癲狂了。股價由7.14元的發行價一路上漲到最高327.01元。
節節攀升的股價伴隨著層出不窮的質疑:暴風憑什麼撐起那麼高的股價?
有人懷疑是馮鑫自己在炒作股價、從中牟利,更多人認為暴風就是「運氣好」。暴風的一位早期投資人說,如果不是那個階段、那樣的市場情況,很難會發生那樣的事情。而這種小概率事件,正好就砸在了馮鑫和暴風頭上。
如果放到現在,這樣一家公司很難在A股掀起如此風浪,可2015年不同。彼時的暴風頭頂著「互聯網」概念上市時,整個市場上只有樂視一家所謂的互聯網公司,對A股來說,暴風的故事新鮮且稀缺。
硬幣的另一面,是積蓄已久的市場需求。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非常渴望投資新經濟公司。「大家都希望能分享互聯網以及代表未來趨勢的新經濟紅利。」一家國際投資機構的負責人說,暴風上市後的股價暴漲,反映出來的恰恰是相關題材的稀缺。
就像馮鑫說的,「人有時候就是完全憑運氣。」暴風上市之初,也趕上了中國股市的一輪上漲。暴風股價登頂的前後,股市也登上了那一輪上漲的最高峰。僅2015年上半年,滬指漲幅超過60%,而創業板指數漲幅則達到了166%。數據背後,是潮水般入場的資金。
水漲,自然船高,暴風一下子被高高託了起來。
好運氣總會用完。
暴風的股價在沖頂之後,即開始高位回落。2015年7月中旬,暴風股價在五個交易日中跌去了四成,從超過300元滑落到181.61元,在那之後下滑趨勢持續了近3個月。
在暴風股價動盪時,整個市場的熱情也在退潮。市場行情在當年的6月開始反轉,6月15日當天股指的斷崖式下跌,令很多人記憶深刻。此後,上證指數在四個星期內下跌近35%,期間上市公司股價大面積腰斬。整個2015年對股市投資人而言,上半年在天堂,下半年則是地獄。
理性來看,股價起伏是一種價值回歸,但前期暴風連創新高的神話,讓馮鑫膨脹了,他認為,暴風就該值那麼多錢。
2015年7月,在股價還在200元左右時,暴風就開始向市場喊話,認為自己被市場低估了。為了穩住股價,暴風開始倡議員工增持,由馮鑫兜底。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承諾,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2股。強刺激之下,暴風開啟了第二輪的股價上漲,當年9月從39元的最低點再次回升到百元之上。
同時,暴風開始造夢。2015年,暴風制定了「全球DT大 娛樂 」的戰略,以暴風魔鏡(VR)、暴風 體育 、暴風影業和暴風TV為業務中心,夢想著成為「新 娛樂 平台的領導者」,不僅布局中國市場,還要放眼國際。暴風的戰略目標是,到2025年,平台將每年鏈接數億人,有最新、最全的 娛樂 內容和服務,用數據鏈接不同的終端和場景。
為此,暴風快速跑馬圈地,僅2016年投資和孵化的項目就有十幾個,試圖借力資本構建一個既做平台、又生產硬體和內容的 娛樂 王國。
2018年9月,在一份公開的內部談話中,馮鑫也承認當時「心態膨脹了」,還沒有學會懂得恐懼。
「有100塊錢做50塊錢的事是一種狀態,有100塊錢干200塊錢的事是另一種狀態。」他不僅錯判了自身獲取資源的能力,也錯判了團隊的整體能力。於是各處都出問題、各處都要救火。最直接的結果,是暴風陷入虧損的泥潭無法自拔。
2018年,暴風巨虧,凈利潤虧損高達10.9億元,同比下降2077.65%。審計機構還認為財報關於商譽計提的部分有問題,因此出具了保留意見。
從當時來看,暴風已經走上樂視的老路,人們也開始擔憂,它會最後退市了事。暴風和馮鑫,亦很早就被看作是樂視和賈躍亭的「門徒」,無論是求大求全的產業布局還是操控財報風波,都有樂視的影子。
不過,馮鑫從不承認「學習」過樂視,他的朋友們也不認為馮鑫是第二個賈躍亭,因為他「沒有出國」「手裡的暴風股票大多沒有變現」。
馮鑫也不承認自己有道德問題,「如果我個人真的有問題,最多是我個人能力的問題」。
一家小公司夢想著能跑步變成大公司,結果是戰略、團隊管理、執行上都出現偏差。而馮鑫本人對資本市場不夠了解,對資本缺乏控制,正是導致結果偏差的一大原因。
暴風上市後,不僅股市追捧,也聚集了眾多的資金和項目。那些年,和暴風聯合發起私募基金、投資暴風旗下資產的,不僅有東山精密、寧波航辰、華誼兄弟等上市公司,還有眾多的明星基金,包括松禾資本、IDG、中信資本、高榕資本等等。
馮鑫對待它們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對錢的認識確實不深刻。馮鑫後來反思說,「別人給了你一筆錢,一定在某個時候是要回報的。」當年和暴風打得火熱的機構們,看中的是暴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有通暢的融資和投資渠道,和暴風聯合投資的項目有朝一日能被上市平台並購。
但直到2018年9月,暴風都沒能完成一次融資和並購。在一些沒有成功的嘗試中,馮鑫「手底太松、對錢不敏感」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2016年6月,暴風提出要定增募集30億元,用於收購稻草熊影業、立動 科技 、甘普 科技 三家公司。證監會否決了這個計劃,稻草熊影業半年後也轉投阿里。但阿里給稻草熊的估值是1173萬元,僅是暴風收購對價的1/14。
出手闊綽的暴風,其實一直缺錢,從2015年上市起,馮鑫就一直在反復質押手裡的暴風股權,其中2016年、2017年分別質押了10次和13次。除了很少一部分,質押來的錢都用到了公司。
因為最初的設想遲遲走不通,圍繞在暴風周邊的機構們,慢慢失去了耐心。其中一個案例就是,中信資本要求提前退出暴風魔鏡項目,但暴風當時已經沒錢還清投資款了。因此,中信資本要求法院凍結馮鑫手裡的部分暴風股權。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股市投資人身上。在2017年的投資者業績說明會上,就有人提問:暴風已經上市兩年了,什麼時候能夠讓投資者體會到真正的價值?
暴風當時的回答是:大概會在2020年。
馮鑫似乎沒想過,如果承諾不能兌現怎麼辦,他似乎也沒有想好,在發生商業糾紛時,怎樣最大程度地去維護上市公司的利益。
2015年,暴風聯合光大證券收購英國 體育 版權公司MPS,成了暴風走向衰敗的加速器。這筆交易的總金額高達52億元,招行等金主都出了錢。但出人意料的是,暴風竟然沒有和MPS管理層簽競業禁止協議,於是人家轉頭就另起門戶,把意甲、法甲的賽事版權和合約騰挪到了自己的新公司。失去了這些核心資產,MPS的業績快速變臉,被暴風收購不到兩年就宣告破產了。
這起失敗的並購,很可能也是讓馮鑫失去自由的最主要原因。2019年7月,馮鑫被公安機關帶走。9月,馮鑫「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佔罪被批捕」的消息落地。在那之前,招行把光大證券告了,要求光大證券還錢;光大證券又覺得是暴風的錯,也把暴風告上了法庭。
至此,暴風的路,已經走到盡頭。如果時光倒流回2015年暴風初上市時,它會保持清醒還是再次迷失?也許,馮鑫自己都難以回答。
❹ 獨家 | 馮鑫涉嫌刑事犯罪被指有關MPS項目破產,光大方面否認報案
編輯 / 宋瑋
該人士表示, 光大與暴風的經濟訴訟正在進行中,馮鑫是被公安機關直接帶走,是涉嫌刑事犯罪的行為。而MPS踩雷一事,主要因為暴風沒有履行回購協議,才導致了後續的一系列違約。
據多家媒體報道,暴風多個項目存在暴雷,這可能反映了這家曾經的明星公司正在面臨此起彼伏的金融風險,其公司運營業績上半年也持續下跌並有千萬級虧損。
2016年2月,光大浸輝(光大證券旗下公司)聯合暴風集團等設立了浸鑫基金,以2.6億元撬動52億資金,在5月完成了對全球 體育 賽事版權公司 MP &Silva Holding S.A.(簡稱MPS) 65%的股權收購。這一收購案被當作明星項目宣傳。但兩年後,MPS三大創始人相繼套現走人,公司也因經營陷入困境並破產。
隨後的事實表明, 這筆收購給參與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且有多家國資背景的資金也部分參與其中。 根據天眼查信息,除了暴風投資、光大資本、光大浸輝之外,浸鑫基金還涉及到11家LP,背後的出資方招商銀行、華瑞銀行、東方資產、鉅派投資及雲南、貴州省國資均有踩雷。
天眼查顯示,招商財富(LP),出資28億元;愛建信託(LP),出資4億元;鷹潭浪淘沙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LP),出資3.15億元;暴風集團(LP),出資2億元;光大資本(LP),出資6000萬元;光大浸輝(GP),出資100萬元;暴風投資(GP),出資100萬元等。
而這一切,按照之前的協議規定,光大資本需要成為最終兜底方,承擔幾十億元資金損失。於是,爆發了連環訴訟案。招商財富作為浸鑫基金最大出資人,出資了28億元。2019年6月,招商銀行起訴光大資本,要求後者履行相關差額補足義務,索賠34.89億元。5 月8,光大起訴暴風,索賠7.5億元。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機構的海外項目通常很難做到充分監管,光大證券對海外項目也可能存在監管不足的問題,且馮鑫在海外投資方面實際上缺乏經驗,具體操作又比較冒進魯莽,因此不排除在諸如錢的來源,或者資金使用等過程中存在違規甚至涉嫌違法的地方。更多真相尚待司法機構進一步調查披露,但初步的教訓和硬傷已經可以看到。
上述律師稱,追究刑責某種時候也是施壓的手段,馮鑫承諾給光大兜底但項目虧空後卻沒有履行,交易金額很大又短時間崩潰,相關機構或因受賄、挪用資金等常用罪名帶走馮鑫。
「如果沒有32個漲停,可能還不至於這樣」
同時,馮鑫的微信名不知何時已經從馮鑫改為了馮新。一位接近馮鑫的人士稱,馮鑫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離開北京去「閉關清修」,有人曾批鑫字不吉,類似凶,不知是否是改名原因。
一位資深媒體人士評論,「暴風回A股,如果沒有32個漲停,可能還不至於這樣。「馮鑫說過,自己被暴風綁架了,或許是他真實的表達。
自2015年3月24日上市以來,暴風集團創造了32個漲停的A股神話,市值一度突破400億,馮鑫本人賬面身家也超過百億元,集團內部一夜之間誕生了10個億萬富翁、31個千萬富翁和66個百萬富翁。
在暴風集團暴富的神話里,先後伴隨VR、 體育 、影業甚至區塊鏈等故事,馮鑫的戰略規劃里,想把暴風打造成新 娛樂 平台的領導者,但這些故事多數都沒有了下文。
一位熟悉馮鑫的人士評價,「(馮鑫)一心想做大,但賭錯風口,這是創業者最大的悲劇。」暴風和賈躍亭的資本擴張模式類似,上市主營業務賠錢,孵化出來的暴風TV、暴風 體育 ,都需要錢。」
2015年股災後,暴風又錯失了進行股票增發融資的好時機。缺錢,是暴風面臨的最大問題。
從2015年底開始,暴風參與到了數支產業基金中,包括與歌斐資產合作成立了規模5億元的產業基金「暴風鑫源」;與中信資本、平安信託等機構合作成立的上海雋晟並購基金,基金總規模6.84億元,馮鑫為該基金整體做了最低收益擔保(年化11%的收益)。
這些基金中,馮鑫為其的投資收益承擔連帶回購責任。股權質押是馮鑫最重要的資金來源,而 目前馮鑫本人名下的暴風集團股票,已經全部被質押或凍結。 7月25日,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發布的兩份執行裁定書顯示,暴風集團旗下已經沒有可供執行財產,法院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 財經 》也就此向歌斐方面求證,歌斐否認報案。據歌斐介紹,他們和馮鑫有關的項目與之前的承興項目彼此隔離,是不同的項目。
截至7月26日,暴風每股凈資產僅為0.02元。暴風股價跌至6.30元,市值僅20.76億元。
馮鑫還在2018年一次內部講話中說,「暴風上市到現在,我沒有兌現任何股份,股份質押的錢也只有極少部分是貼補家用的,其他都是用於業務發展,而且承擔了很多公司業務的擔保壓力。」
「一個可憐的、被機會壓垮的人。」熟悉馮鑫的一位人士說。
❺ 明星企業家馮鑫被捕,暴風市值從400億崩到20億,他為什麼無法力挽狂瀾
任何事情的發展都不是偶然的,相信大家都聽過或者用過暴風影音,暴風在最輝煌的時候下載量可以媲美現在的微信,幾乎是電腦的必裝軟體,暴風影音是如何落到現在這個質押股權融資的地步的呢?
馮鑫是一個比較淡定的人,一直沒有將暴風上市提上議程,最終也是在看到華誼兄弟上市後的身價暴漲才准備放手一試。2011年,馮鑫宣布暴風影音將在當年上市,但不幸的是,暴風沒有趕上一個好時機,因為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國內A股上市的審批窗口驟然緊縮。2011年到2013年,中國證監會也停止對A股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審核,於是暴風的上市計劃只能暫時作罷。
這就可以看出並不是只有馮鑫一個人就能過挺過這一關,經過多年的挫折,暴風終於垮了。
❻ 因2筆債務落下神壇,800億資產還不起30億債務,多年奮斗一朝輸盡
富不過三代原本只是一句戲語,但是在現實的版本是,不少富一代連他們這一代也撐不過不過。
去年到今年不少富豪很糟心,不斷下跌的股市,讓質押在機構和券商中的股票爆了倉,其中一部分人更是成了「老賴」,不僅坐不了飛機,而且也做不了動車,動輒幾千公里的出差,要麼只能坐個綠皮車,要麼就只能不辭勞苦自己開車去。
近期,賈躍亭宣布卸任法拉第未來的CEO。不僅如此,FF還宣布全球招募董事長。被問及原因時,賈躍亭稱:「我只想把FF做成,然後盡快還清債務」。
在此之前,FF官方曾發布消息稱賈躍亭已經還了30億美元(約合214億人民幣)的國內債務。如果還債屬實,那麼這筆資金可能會比在樂視網套現的200億還要多。
馬雲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如果說FF真的下線,那麼賈躍亭還債的夢想可能就能實現。當然還有很多和賈躍亭類似的商人,比如龐青年,前一段時間還火熱的水氫車,現在就嚷嚷著要破產,並且他本人也是第三次被列入「老賴」的名單。
對比這些人,突然發現老賈還是有一定擔當的。不過,也不排除這是對巨虧百億樂視的一個交代。
一年前還是浙江女首富的周曉光,因為兩筆債務違約跌落「神壇」。也許她也從未登上過神壇,所謂的神壇和女首富也只是外界強加給她的「枷鎖」。
30億的債務將這個號稱800億資產的女首富徹底暴露在了陽光之下。像她這樣的,最近半年並不少見,比如東方園林的何巧女女士。
由貧到富難,由富到貧易。往往幾十年的積累,一朝就可能萬劫不復。前幾年還頂著妖股的光環,准備斥巨資收購吳奇隆和劉詩詩的稻草熊影業的暴風集團,最終也倒在了暴風之下。其董事長馮鑫也鋃鐺入獄。
實業難,做實業起家的商人更難。1962年生的周曉光走到今天這一步,也很難。
從1978年涉足商海到1986年,將近9年的時間,周曉光吃盡了苦頭。從最初的沿街叫賣刺綉,到最後流動在全國的大中城市。作為家中的長女,她早早地承擔起來照顧1個弟弟和5個妹妹的重任。
1985年這一年,周曉光嫁給了同樣來自浙江刺綉製品小商人虞雲新。第二年他們結束了漂泊的生活,創立了新光飾品公司,並將其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人造首飾和 時尚 飾品製造商。
資本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三五年上幾個台階,用不好可能身敗名裂。
習慣了賺快錢,原本實業那種最慢的資本積累方式可能會被嗤之以鼻。能安全地走過十幾年不容易,更何況從苦日子過來的人。可能這也是人性最脆弱的一面,越白手起家的人,就越要通過做大來證明自己,很顯然周曉光就是這樣的人。
成為全球最大的人造首飾製造商之後,周曉光顯然不滿足於當下,於是她不斷的跨界、不斷的擴張。截止目前,新光集團涉足的產業有飾品、製造、地產、金融、互聯網、投資等多個行業。
盲目跨界的背後是催命的杠桿。上市就成了解決資金短缺的最佳方式。
在借殼方圓支承之前,新光集團曾嘗試過借殼*ST金路,可是重組方案公布後,*ST金路董事長、董秘、保代等卻因違法被帶走,新光集團的第一次資本之路夭折。
第二次,周曉光則借殼方圓支承,為了成功上市,她使出了渾身解數。她以旗下地產借殼成功,募集資金32億,並且承諾三年40億的凈利。
為了完成業績目標,她和她的家人曾經自己買了自己旗下的房子。不過,顯然這並不能完成這么大業績目標。她也曾經想過其他辦法,比如耗資百億收購H股上市公司中國傳動,但人算不如天算,這筆收購最終流產。
債務危機的大山很快撲面而來,新光圓成被大股東新光集團違規擔保,佔用資金超過9億。周曉光最引以為傲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新光圓成被ST,在暴雷之前這家市值180億的公司,如今只有36億。
4月,新光控股旗下三家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走到這一步這個商場叱吒了幾十年的周曉光似乎放棄了最後的掙扎。
事實上,假若有一點機會她肯定會救上市公司。申請破產重整之後,新光圓成(現ST新光)的控制權可能會發生變更。到時候,周曉光再想翻身可就是難上加難了,況且周曉光也質押了其所持有幾乎全部ST新光的股份。
對於違規擔保和債務問題,不少股東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問的時候,董秘的回答永遠是正在努力解決,但是資產處置需要時間。
去年9月,周曉光及其新光集團被最高法院列入「被執行人」名單,也就是常說的「老賴」。賈躍亭沒做過首富,但他想積極還債,早點回來一家人團聚。周曉光也想還債,去年其家人還買了旗下公司一千多萬的房產。
一路走來高光了幾十年,有人說富不過三代,現在看來這是一句大實話。
❼ 股票質押價格和購回的交易價格怎麼計算
你好!質押價格一般是根據交易前2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作為基準,打3-5折算初始交易價格,股價高的話對融資方(股東)就可以融的更多。但是回購金額已經確定了,不管回購的時候股價是漲是跌,但是證券公司會有維持擔保比例進行風險監控,如果股價下跌,導致維持擔保比例跌破預警線就會要求融資方追加擔保品。希望能幫助你!祝投資順利!
❽ 股權質押價格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股權質押價格的計算判斷有:
1、按照工商注冊登記時的出資額確定;
2、按照目標公司的凈資產數額確定;
3、按照目標公司的凈利潤數額確定;
4、按照目標公司的盈利能力或者收益率確定;
5、按照審計、評估機構作出的價格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三條
以基金份額、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基金份額、股權出質後,不得轉讓,但是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基金份額、股權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
❾ 暴風集團會和樂視一樣下場嗎股價下跌了那麼多還有救嗎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何況是變化無窮的A股市場。公司上市雖然有很多好處,但是,存在弊端。投資者可以看到企業的運營狀況,企業出現問題,瞬間就可能處於風口浪尖。如今,又一家公司身陷輿論的風口,它就是暴風集團。
截止1月25日,暴風集團的股票大跌,市值是26.4億,凈資產是5.52億,凈利潤是負的2.28億。無數的股民朋友,可能要直面損失。暴風集團的股價,一直表現的比較良好,2015年,暴風集團的極盛時期,股價最高達到327元。往事只能懷念,如今的股價,徘徊在9元左右。
其次,樂視的股價大跌,已經成為常態,幾百億的爛攤子,想要通過融資解決,還是比較困難的。而暴風集團的債權融資,總共還不到4億。相差這么多倍,暴風的燒錢,根本就不算什麼,就算暴風影音失敗了,不會資不抵債,頂多是小打小鬧,並不會成為下一個樂視。
最為重要的是暴風並沒有退市,還在搞重大重組,股票的漲漲跌跌很正常的。大跌的確令人質疑,但是,換個角度想,蘋果開完發布會,市值蒸發了552億人民幣,一晚上跌掉了8個暴風集團,照樣屹立於市場,沒有人說它衰敗。現在覺得暴風集團隕落,還有點為時過早。你覺得暴風集團會就此一蹶不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