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蘇泊爾股票財務報表分析
擴展閱讀
股票代碼券商股 2024-11-24 08:29:26
能在網上開股票賬戶 2024-11-24 08:08:16

蘇泊爾股票財務報表分析

發布時間: 2023-02-22 12:38:04

⑴ 一看嚇一跳,中國到底有多少企業被外資控制

網頁鏈接

我的圖書館 留言交流 搜文章 找館友 分享 更多 一看嚇一跳,中國到底有多少企業被外資控制。 2016-05-22 趙金成0 閱 24728 轉 82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中國人醒醒吧】外資控制中國企業知多少?你所不知道的經濟安全威脅!! 據「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一年前(2006年7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玻璃行業、電梯生產廠家,已經由外商控股;18家國家級定點家電企業中,11家與外商合資;化妝品行業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20%的醫葯企業在外資手中。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電腦操作系統、軟包裝產品、感光材料、子午線輪胎、手機等行業,外資均佔有絕對壟斷地位。而在輕工、化工、醫葯、機械、電子等行業,外資公司的產品已佔據1/3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還僅是一年前的情況,現在外資兼並又有了新的惡性發展。 凡外國資本對我國企的兼並,其結果無一不是在廉價佔有我優質資產和龐大市場份額而大發橫財後將我企業品牌和技術統統壟斷扼殺,並將所有債務、失業、金融風險、窮困及堆積如山的嚴重社會矛盾全部留給我。這方面私募基金(PE)與專業跨國公司並無實質性區別,但私募基金、投資銀行的兼並卻多了一個二道販子剝層皮。 在金融業方面,2004年新橋資本(也是PE)最終控股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現已被美國花旗銀行持股36%,其餘各大國有銀行及金融機構外資持股均已達25%(其中PE占相當大比例)。 造紙行業 我國造紙企業約3600家,產量5600萬噸(2005),近10年來,生產和消費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長,產能佔世界10%,消費佔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多數企業資金短缺、技術裝備和原料均嚴重依賴國外,低檔產能過剩,高檔紙供不應求。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國際紙業巨頭如芬歐匯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團等,紛紛以合資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如2005年,國際紙業和太陽紙業在兗州共建合資公司,投資1.6億美元上30萬噸液體包裝紙生產線,華泰集團2006年與芬蘭斯道拉恩索在山東東營合資建設年產20萬噸的高級超壓紙項目等。 CVC並購晨鳴案:晨鳴紙業集團為中國紙業龍頭企業,原為壽光造紙廠,產能0.6萬噸,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現總資產112億元,擁有山東、武漢、江西、吉林、海拉爾等十幾處生產基地,2005年紙產量210萬噸,銷售收入170億元,連續11年保持全國第一,為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紙業50強。2006年5月,美國CVC(花旗集團與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資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億美元)與晨鳴簽署了戰略投資意向書,向CVC非公開發行10億A股,募集50億元,CVC將持有晨鳴42%股份,超過壽光國資局成為第一大股東。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國家開發銀行牽頭組成銀團申請60億元長期項目貸款。 日化行業 洗滌品: 全國四大年產8萬噸以上的洗衣粉企業,3家被外資收購。 美國寶潔利用其品牌優勢和稅收優惠,基本上擠垮了國內洗滌品企業,國內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僅飄柔、海飛絲、潘婷、沙宣四個品牌,就佔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壟斷線。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在日化行業的合資中,外資通常利用中國企業原有的生產線和營銷渠道,為外資品牌打工,同時冷落中方企業原有品牌。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外方口頭承諾自己的「潔諾」牌和「中華」牌的投入比是4:6,但並未兌現,中華牙膏多年為聯合利華貢獻8億到9億的銷售額。 中國著名商標美加凈: 該品牌原佔有國內市場近20%,1990年,上海家化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跨國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資,實際上是將「美加凈」逐出市場,為自己的品牌開路。上海家化的銷售額從3億元驟降至600萬元。上海家化於1994年出5億元收回美加凈商標,但失去了寶貴時機。 化妝品: 法國歐萊雅正在快速佔領中國市場。2003年該公司收購小護士,2004年收購羽西。在彩妝領域排名第一,在護膚領域完成兩次並購後名列第二。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已形成外資主導的局面。 跨國公司占據國內高端市場後,正在向中低端品牌發展,沖擊本土企業。如聯合利華從2005年加強二三級城市的布點分銷。寶潔將飄柔、汰漬等產品大幅度降價、大力在全國推銷玉蘭油。歐萊雅收購小護士之後正尋找合作夥伴開拓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美國雅芳和日本資生堂等也蠢蠢欲動。 2007年2月,作為全國護膚品行業第一的北京大寶,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全部股權(北京三露廠國有股83.42%,職工持股會16.58%),3月與美國強生簽訂了轉讓全部股權的合同。2005年,大寶銷售額為7.8億元(佔全國市場1%),在國內護膚品企業中排名第一,這樣,強生就擁有了大寶遍布全國的二、三線營銷網路。 化妝品企業淘汰率很高,兩年前全國有5000多家,現只剩3300家,2005年外資化妝品企業有130多家,佔有國內40%的銷售額和80%以上的利潤(外資企業銷售利潤率為10%以上,內資企業僅2-3%)。目前活躍於市場的本土品牌還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餘種,隨著外資企業瞄準三、四線城市,國內品牌的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制葯: 華葯集團:國內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2004年銷售收入78億元,居全行業第二。2005年落到行業第四,虧損2千萬元。公司陷入債務困境。2004年進行股權改革。將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華北制葯」4.07億股國有股折10億元,另5820萬國有股以2億元賣給荷蘭DSM(歐洲最大的原料葯生產企業),一並抵償所欠「華北制葯」債務。 DSM 遂獲得華北制葯7.4%股權。2007年2月DSM再用3500萬美元購得華北制葯25%股權;另出資1.06 億美元與華葯集團的青黴素和維生素業務合作成立新公司,佔49%股權。DSM成為華北制葯第二大股東。 哈葯集團:2005年,香港中信資本、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聯合投資獲得控股權(?)。 蓋天力: 2006.10,拜耳醫葯保健(BHC)與我東盛科技之啟東蓋天力制葯公司簽署協議,以10.72億元收購後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漿、「信力」止咳糖漿等業務和相關資產,收購金額10.72億元(1.08億歐元),東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葯OTC業務。此為醫葯領域最大外資並購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和住友商事(中國)有限公司分別購買河南天方葯業集團16%和4%股權。天方葯業由此從國有股份企業變為中外合資企業。 (目前國內大部分醫葯企業都是外資控制的合資企業?) 小五金電器 法國SEB並購國內壓力鍋老大蘇泊爾: 蘇泊爾品牌銷售額占壓力鍋市場40%。2005年全國炊具行業銷售額50億元, 2006年上半年蘇泊爾主營業務收入達5.7億。蘇泊爾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稱號,評估品牌價值16.248億元。 2006年8月,法國SEB(世界小家電的頭號品牌)以2.4億歐元,購得蘇泊爾52.74-61%的股權(蘇泊爾及相關公司以18元/股賣給SEB共2.5億股14.38%股權;以同等價格向SEB增發4000萬A股、要約收購蘇泊爾4860-6645萬股),控股蘇泊爾。 中國五金製品協會烹飪炊具分會的8家副理事單位中的6家,如愛仕達、沈陽雙喜等,2006年8月發布聲明,反對蘇泊爾並購案。他們指出:蘇泊爾在炊具行業銷售額已過20%,根據《外國投資者並購中國境內企業規定》:並購方在中國市場營業額超過15億的和市場佔有率達20%的,並購導致一方市場佔有率達到25%或者一年內連續並購10家企業的,都必須向商務部和工商總局報告。蘇泊爾的並購觸及四條「紅線」中的三條;一旦這種壟斷式的並購成為事實,行業良性競爭格局將變為以價格戰、廣告戰等先導的惡性競爭,國內許多企業破產倒閉,將造成大量員工失業。僅在廣東彩塘鎮一地,炊具五金小企業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務部對此案進行了反壟斷調查後,於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SEB與上海電熨斗總廠合資的教訓: 上海電熨斗總廠的「紅心牌」電熨斗曾佔有47.4%的國內市場份額,1993年品牌評估價值達1.3億元。 1996年4月,SEB與該廠共出資1650萬元(SEB出資60%)組建上海賽博電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會5人,法方佔3個名額。法方利用控股權,把紅心變成加工車間,高進低出,轉移利潤;利用中方多年積累的銷售隊伍和人脈資源,使SEB的特福、好運達品牌低成本打入內地數百個商場,並實行專櫃分割,貶低紅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在高端。由於推廣力度存在明顯歧視,使「紅心」的市場佔有率銳減到20%。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進或開發新產品或被法方拒絕,處處掣肘,董事會議沖突不斷,合資公司三年累計虧損3千萬,財務報表年年獲通過。最後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並將合資公司改為獨資公司,留給中方一屁股爛賬。 中方總經理(前上海電熨斗總廠副廠長)告誡那些正與外資談合作的國內企業:不可輕易讓外資控股。 雙喜炊具銷售總經理馬德桃:並購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並購品牌的渠道等優勢資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後就雪藏國內品牌,利用國際品牌的溢價能力,通過品牌錯位,實現從高端市場到低端市場的上下通吃。通過壟斷並購、品牌絞殺,外資用錢把國內企業固化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上。 南孚電池: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電池廠,最初注冊資本不到200萬元,生產過糊式電池。1990年代中期,電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發展。21世紀初,總銷量超過7億只,產值7.6億元,利潤2億元以上,在全國有300多個銷售點,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1988年,南平電池廠以28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40%股權)與福建興業銀行(投90萬元,15%)、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地福建,20%)、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資組建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據《商業銀行法》,興業銀行退出,將其所持15%股份賣給南孚全體職工出資組建的大豐電器。 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產權改革」、「靚女先嫁」,與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掛鉤。該公司下屬鼎暉公司聯合荷蘭國家投行投100多萬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00萬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1000萬美元,與中方各股東在香港組建「中國電池」,四家外資股東共佔49%股份,中方股東將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佔中國電池51%股份。「中國電池」遂對南孚絕對控股。 1999年,華潤百孚炒金巨虧,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的8.25%股份出讓,並將另外20%股份轉讓給基地總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該子公司將此20%股份以7800萬轉讓給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萬美元轉讓給摩根士丹利。

⑵ 蘇泊爾股票08年大跌咋回事

市場的投機風格發生轉換而已。
並不是因為不夠便宜,並不是它們業績不好,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們不是當下的市場熱點,因此它們被很多散戶和機構拋棄,所以它們不斷創出股價新低,這就是當下市場的狀況-投機之風盛行。

⑶ 是什麼問題 導致蘇泊爾股權激勵計劃頻流產

不過隨著大股東法國SEB集團逐步加強控制權,被激勵對象卻顯得「毫不領情」,三年的時間內,有十位被激勵對象相繼離職。金手銬失色讓業內頗為震驚,究竟是蘇泊爾發展遭遇問題,還是另有其他隱情?
多名高管離職 4次作廢股票期權
日前,蘇泊爾在深交所公告稱,今年5 月8 日完成了對部分獲授的股票期權作廢及限制性股票回購注銷的工作。公司本次作廢股票期權共計 2142624 份,並以每股0 元回購注銷限制性股票共計 978252 股。
實際上,這並非第一次作廢股票期權,蘇泊爾先後在2012年和2013年先後發布兩次股權激勵計劃。

公司2012年4月推出股權激勵計劃,股權激勵為期5年,以每個年度的內銷收入和營業利潤為考核標准,其中2012年內銷收入、內銷營業利潤預設最小值分別為48.75億元、3.72億元。2012年公司炊具內銷收入40.54億元,同比下降3.65%。
當時民生證券有分析認為,國內外需求萎靡是造成公司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2012年之前小家電行業增速較高,保有量已明顯提升,目前主要需求來自於更新需求。然而小家電行業需求改善不明顯,景氣度較低。
因 2012 年度股權激勵考核指標未能達成,且有兩名激勵對象因離職已不符合激勵條件,公司作廢股票期權共計 1088736 份,並以每股 0 元回購注銷限制性股票共計 473088 股。
2014 年 3 月,蘇泊爾公告稱 2012 年股權激勵計劃第二個行權期 20%的股票期權及限制性股票由於未達成設定的業績指標,根據 2012年股權激勵計劃的規定對上述 20%的股票期權及限制性股票予以作廢及回購注銷。同時,鑒於3名激勵對象因個人原因發生離職,公司須對其尚未達成行權條件的股票期權進行作廢(占其獲授的股票期權總量的 70%),尚未達成解鎖條件的限制性股票以 0 元回購注銷(占其獲授的限制性股票總量的 70%)。
2013年蘇泊爾再次推出了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激勵對象范圍包括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公司董事會認為需要進行激勵的相關員工共計114人。以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當日蘇泊爾股票收市價14元計算,該部分股票的價值共計為812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蘇泊爾不僅以0元價格向激勵對象送股,此外解鎖條件也頗為寬松。2013~2016年間,蘇泊爾不設凈利潤的考核指標,主要考核凈資產收益率。在此考核期內,公司每個考核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3%。
相關資料顯示,蘇泊爾2010~2012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7.58%、18.38%、16.24%,2013年上半年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為8.77%,年化凈資產收益率為17.54%。也就是說,近四年該公司的平均收益率為17.44%。與解鎖的考核標准13%相比,公司的考核標准比實際業績打了7.5折。
2014年 8月,公司有4名激勵對象離職。由於不符合激勵條件,公司擬作廢股票期權共計 221760 份,並擬以 0 元回購注銷限制性股票共計 36960 股。
今年3月,蘇泊爾再度宣布,因 2014 年度股權激勵考核指標未滿足相應要求,且有一 名激勵對象因離職已不符合激勵條件,公司擬作廢股票期權共計 1920864 份,並擬以 0 元回購注銷限制性股票共計 761292 股。
《中國經營報》記者查閱資料顯示,2013年和2014年,蘇泊爾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8.54%和19.63%,完全超過了當初設定的13%的限定目標。而蘇泊爾方面證實,2013 年期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全部達成了預先設置的各項業績指標。
高管離職或與SEB去蘇運動有關
2007年4月,曾引發商務部反壟斷調查的法國SEB並購蘇泊爾事宜已正式獲得國家商務部的批准。
2011年,蘇泊爾集團和蘇增福分別將持有的12.17%、7.83%股權,轉讓給法國賽博集團。2011年12月,作為賽博集團全資控股子公司,SEB 國際對蘇泊爾的持股比例由51.31%變為71.31%,成為蘇泊爾絕對控股人,而創始人蘇增福不再持有蘇泊爾的任何股份,全身而退。目前蘇增福之子蘇顯澤在公司內部股份僅為0.48%。
2015年1月,蘇泊爾公告稱公司接到公司控股股東SEB 國際的通知,基於對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自2014年12月31日起,SEB計劃未來六個月內,擬以不超過17.5元/股的價格,受讓第二大股東蘇泊爾集團有限公司1000萬股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58%。
SEB持有公司股份45283.2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71.44%,為公司的控股股東。SEB同時承諾,在增持期間及法定期間,不減持公司的股票。
分析人士認為,蘇泊爾大股東的此次股權增持,應該是出於理順現有股東之間產權關系的需要,否則增持可以在二級市場上直接完成,而無需定向受讓二股東的股權。
SEB去蘇運動持續。2014年9月,蘇顯澤卸任蘇泊爾董事長職務,留任董事和戰略委員會主席。接替其董事長職位的為來自法國的Frédéric VERWAERDE。之後,蘇泊爾發布公告稱已於9月22日完成了相關工商變更手續。至此,蘇泊爾法定代表人也由蘇顯澤變更為Frédéric VERWAERDE。目前蘇泊爾的董事名單中,16名董事,中方員工8位(1位已經離職,目前任職7位),外籍員工8位。
與大股東不斷增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被收購後蘇增福父子陸續在二級市場減持套現。2010年蘇顯澤因在半年內頻繁減持11次,有媒體調侃其為「年度最忙套現董事長」。
對於減持,蘇增福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7年。「那我肯定要在快要達到頂峰時賣掉。」 炊具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蘇泊爾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蘇增福判斷蘇泊爾潛在的危機也越來越大,如果他不把快到危機期的企業賣掉,到期後企業的價值就會急轉直下。「有了法國人的入股,蘇泊爾的前景也會更好一些。我賣掉以後,拿著這些錢,可以投資一個更有前景的企業。」
盡管如此,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和SEB的做事風格有關。財大氣粗的SEB集團向來傾向於持有子公司大部分股權,收購多為全資,1997 年收購巴西小家電龍頭Arno 時,先收購了44%股權,次年即增持至98%。
對於為何業績達標,高管仍然放棄股權激勵計劃,公告仍然稱「股權激勵考核指標未滿足相應要求。」有證券分析師認為,除非外部給予這些高管更加優厚的待遇。但蘇泊爾相當於免費送股的優厚方案可遇不可求,高管在重金股權之下尚能離職,可能生存環境不佳或受到排擠。蘇泊爾方面回應稱,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有效保留企業的核心管理團隊;本公司 2013 年期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涉及 100 多位激勵對象,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部分激勵對象由於個人原因發生離職,目前公司核心管理團隊非常穩定。
蘇泊爾或淪為SEB代工廠
除了股權和人事上,SEB逐步深入。蘇泊爾在公告中提到,報告期內,SEB融合項目順利推進,雙方協同效應進一步增強。
隨著SEB訂單的持續轉移,蘇泊爾在研發、設計、製造等方面的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規模效應逐漸顯現,幫助蘇泊爾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此前有媒體報道稱,SEB集團近年一直擔綱蘇泊爾的第一大客戶和部分原材料采購商。2014年業績報顯示,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額為23.8億元,占整體銷售額的24.99%,但並未提及客戶名稱。
蘇泊爾的SEB業務的依賴也逐年加深。2014年,蘇泊爾於同一控股股東的旗下16家企業進行關聯交易。在應收賬款中,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余額前5名的應收賬款情況,第一名就是SEB ASIA LTD,賬面余額為6.63億元,計提壞賬3315.9萬元。
以上數據顯示了,蘇泊爾公司對SEB業務的依賴。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洪道認為,自SEB入主公司以來,SEB訂單轉移是公司的一大看點,但受全球經濟創造不景氣的影響,公司國外銷售不及預期,數據顯示,外銷下滑。蘇泊爾方面回應稱,蘇泊爾與大股東 SEB 之間的關聯交易嚴格遵守了上市公司關於關聯交易的公司治理審批流程,合法合規,並未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騰達。2014 年,公司近 96 億元的銷售額中關聯交易額僅占不到三成,國內銷售佔比七成,蘇泊爾品牌及相應產品在中國及東南亞部分市場發展勢頭良好。
但從蘇泊爾和SEB集團的業務往來看,蘇泊爾顯然存在一定的依賴性。SEB的訂單轉移放緩,將對蘇泊爾產生很大的影響。有財務專家告訴記者,關聯交易是柄雙刃劍,如果大股東提供擔保、資金或大股東以其他方式佔用公司的資金,均會給公司帶來潛在的財務風險;如果和大股東及關聯人員進行不等價交易,會迅速降低公司的利潤;且過多的關聯交易會降低公司的競爭能力和獨立性空間,使公司過分依賴關聯方,尤其是大股東。
下沉渠道有難度
實際上,為了擺脫對外銷業務的依賴,增加內銷規模。蘇泊爾在2014年報中提到要不斷下沉渠道到三四級市場。
近年來,隨著一二線城市市場不斷飽和,三四線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不過對於蘇泊爾而言,難度並不小。蘇泊爾主要業務分為兩塊,一是小家電業務,二是鍋具業務。北京高盛吉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首席顧問馬俊穎認為,目前美的等大型家電產業集團,憑借無處不在的專賣店系統,已經在農村市場圈地畫牢。在小家電市場,蘇泊爾品牌影響美的等綜合性品牌。而在三四級市場主營的鍋具眾多業務消費者對炊具品牌敏感度低、對價格敏感度高的現實也讓蘇泊爾產品面臨滲透力不強的尷尬境地。
此外,蘇泊爾還不得不面對虎視眈眈的愛仕達。2014年年底,渤海證券研報數據顯示,從國內的情況來看,蘇泊爾和愛仕達合計佔比10%上下,其中蘇泊爾市場份額7%左右,愛仕達約是蘇泊爾的一半,市場佔有率約有3.5%。記者觀察發現,不論在實體賣場還是電商渠道,兩家企業針對性競爭激勵。幾乎蘇泊爾的每款產品,愛仕達品牌都可找到相似款,價格還略比蘇泊爾低。

⑷ 002032蘇泊爾這個股怎麼樣

近兩周內缺乏資金關照;從一天盤面來看,明日可能上漲。最近幾天股價短線正在下跌,不宜搶反彈;該股近期的主力成本為18.09元,股價呈強勢特徵;本周多空分水嶺21.44元,股價如運行之下,需警惕;

蘇泊爾(002032)成長防禦兼備 未來仍有提升空間
蘇泊爾(002032)最近5個交易日股價呈現大幅上揚態勢,漲幅接近15%。今天逆勢上漲2.16%,換手率2.92%。公司是國內強勢崛起的炊具及小家電龍頭,具備明確而穩定的成長性以及較好的防禦性。今日投資《在線分析師》顯示:公司2010-2012年綜合每股盈利預測值分別為0.76、0.95、1.18元,對應的動態市盈率為26、21、17倍;當前共有9位分析師跟蹤,3位分析師建議「強力買入」,6位分析師建議「買入」,綜合評級系數1.67。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公司產品結構逐漸涵蓋了炊具、小家電和廚房大家電三大領域,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三的炊具研發製造商。06年公司引入SEB集團作為戰略合作者,在技術和產品上實現了無縫對接,已經融入到其全球區域品牌戰略中。
消費升級及產能轉移拓寬行業發展空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炊具和小家電市場顯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但行業競爭日益加劇,公司逐漸占據炊具中高端品牌的領先地位。此外,國際產能加速轉移,我國憑借著成本優勢和完善的產業鏈受益其中,經濟好轉也使得出口訂單回升。
延續著八年以來的增長態勢。公司收入和利潤連續8年實現增長,體現出突出的成長能力。分業務及產品看,電器的業績貢獻逐年上升,四大傳統產品的增速明顯放緩,電壓力鍋、電水壺和廚房大家電有望成為明日之星。
SE訂單轉移加速是驅動引擎。03年之後,SEB業績增速放緩,亞太、南美地區逐漸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公司作為其在東南亞的唯一平台,戰略意義重大。07年收購完成後,雙方在營銷網路、品牌管理、新品開發和技術等多方面的協作效果已經充分顯現,未來在訂單、產品和技術上的轉移空間仍然潛力巨大。除此之外,非SEB客戶保有量穩定,訂單顯著回升,公司在東南亞地區的自主品牌拓展順利。
產能布局意在長遠,「三年再造」漸行漸近。目前公司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輻射全國、貼近主要外貿口岸的生產布局,圍繞浙江的發展規劃意在長遠。雖然國內炊具及小家電需求增長,SEB訂單轉移加速使公司前期的產能出現瓶頸,但武漢、紹興基地建設的推進為公司未來幾年的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三年再造蘇泊爾「遠景目標指日可待。
渠道拓展堅實成長基礎。公司在一、二級市場的渠道相對完善,因此正在加大對三、四級市場的投入,加快渠道下沉,預計今年炊具和小家電終端分別新增1200家和2000家。此外,生活館數量也升至532家,今年還將新增300家,銷售佔比將逐步提升至7%-10%,為內銷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創意+新標+品質+技術」帶來市場飛躍。公司自創立起就以新鮮的營銷理念引導市場消費潮流,塑造貼近消費者的品牌形象。09年公司又啟用新標和新的廣告創意平台,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預計今年蘊含SEB技術的系列產品市場表現更會突出,更多高性價比產品上市也將擴大消費群體。此外,公司在各細分市場的競爭力明顯提升,有足夠的實力把握市場機遇,穩固其在小家電市場的地位,不斷縮小與龍頭美的的差距。
成本控制能力突出,經營持續穩健。公司主要通過與客戶聯合鎖價、集中采購和套期保值等方式防範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今年毛利率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較小。與國內同行相比,公司盈利能力穩定性高,未來仍有提升的空間。
鑒於公司具備明確而穩定的成長性以及較好的防禦性,建議逢低買入。

⑸ 急!!給個企業並購案例分析!!謝謝@#¥%……&*拜託各位了 3Q

2007年4月11日,對於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天,因為他們在這天收到了中國商務部就法國seb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並購蘇泊爾的原則性同意批復文件。這份官方的認定,表明了這個歷時一年的「全流通下外資在中國實施部分要約收購第一單」,也同時是「反壟斷審查聽證第一案」在歷經波折後終可破冰而行。可這封官方的認可,並沒有給seb並購蘇泊爾帶來柳暗花明的晴朗局面,幾個月來公司不斷上漲的股價,正讓蘇泊爾和seb騎虎難下。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蘇泊爾的並購被其股價綁架呢? 原來在2006年8月seb收購蘇泊爾股權的方案中,包括了seb向流通股股東部分要約收購6645萬股股票的條款。當初設計的要約收購方案,就是期望吸引更多的流通股股東把股票賣給seb。 可是由於競爭對手的聯合抵制,國家商務部展開反壟斷調查等原因,seb收購蘇泊爾控股權的審批一拖再拖,恰好在大牛市的背景下,加上有外資並購的消息刺激,導致蘇泊爾股票價格不斷飆升。在整個審批期間,股價從15元整整翻了一倍多,大大超過了7個月前收購方協議約定的18元的要約收購價格。4月12日蘇泊爾公告披露後,股價再度漲停,以33.53元報收。 此時,股價已經成為妨礙要約收購完成的最大敵人。並且,蘇泊爾的股價未來還有很大的上漲可能,一些證券機構在仔細研究了公司2006年年報後,紛紛調高了對蘇泊爾2007年和2008年的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隨後,蘇泊爾的股價也越來越高,流通股股東以原定價格參與要約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 為什麼說流通股股東以原定價格參與要約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會有可能導致並購無法完成呢?那麼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份《要約收購協議》。 根據協議,seb收購蘇泊爾控股權計劃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seb協議受讓蘇泊爾集團持有的蘇泊爾股份1710.33萬股,蘇增福(蘇泊爾總裁之子)持有的蘇泊爾股份746.68萬股,蘇先澤(蘇泊爾總裁)持有的蘇泊爾股份75萬股,合計約2532萬股,占蘇泊爾現在總股本的14.38%。 第二步,蘇泊爾向seb全資子公司定向增發4000萬股股份,增發後蘇泊爾的總股本增加到21602萬股,而seb將持有蘇泊爾股份6532萬股,占增發後蘇泊爾股本的30.24%。 第三步,觸發要約收購義務,seb將向蘇泊爾所有股東發出收購所持有的部分股份的要約,部分要約收購數量為6645萬股股份;如部分要約收購全部完成,seb屆時將持有蘇泊爾13177萬股,占蘇泊爾總股本的61%,成為蘇泊爾的控股股東。 並且收購人,蘇泊爾集團,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蘇增福,蘇先澤特別約定承諾,在獲得相關批準的前提下,蘇泊爾集團持有的53556048股蘇泊爾股票將不可撤銷地用於預受要約。而這次收購的協議轉讓價、定向增發價和部分要約收購價,都是每股18元,這個價格比2006年8月16日蘇泊爾的收盤價格16.98元高了1.2元,是公司每股凈資產的4倍多。按照這個價格計算,第一步股權收購完成後,蘇氏父子可直接套現約1.5億元,蘇泊爾集團套現3億多元,向seb定向增發4000萬股,上市公司可獲得7.2億元資金注入;而第三步的要約收購將使流通股股東有機會以18元的高價出售部分流通股,表面看來該協議可謂皆大歡喜。 可實際上,如此大手筆的要約收購不僅手續繁瑣而且成本也很高,如果單純的想要控股,而蘇氏父子又想賣個好價格同時也為上市公司融到資金,協議轉讓及定向增發就可以達到目的,為什麼要設計這樣復雜的程序呢? 其實我們通過仔細解讀協議,便可發現,這份協議是為了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不得已而為之的設計。 Seb第一步收購2532萬股、第二步定向增發4000萬股,這兩個數據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計算的。而蘇泊爾集團持有的5355.6萬股蘇泊爾股票將不可撤銷地用於預受要約,其目的就是要達到30%持股比例,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也就是說,引發第三步。但是,既然是「不可撤銷的用於預受要約」,那麼為什麼不在第一步中就完成此項呢?這裡面有兩個更深層次的意思。 第一、根據當時的設計思路,如果股價在18元以下,流通股的股東會踴躍參與預受要約,實際上,這5300萬股參與要約收購可以攤薄參與要約收購的公眾股股東的成交比例。 第二、Seb收購蘇泊爾的主要目的是想佔有中國市場的份額,利用蘇泊爾的營銷網路,將自己的小家電等產品通過蘇泊爾進入中國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另外把蘇泊爾作為自己的代工生廠商,降低整個seb集團的生產成本。如果這5355.6萬股在第一步實現會使蘇泊爾集團不再持有蘇泊爾的股權,蘇氏父子的持股比例只剩11.5%,這樣的話,seb的管理成本就會上升。而對於蘇氏父子的激勵動能也會大為消弱,這樣顯然不利於一個控股股份制公司的發展。 而對蘇泊爾集團而言,獲取了足夠數量的現金後,更願意保留較多的蘇泊爾公司的股權,以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價值增長;而seb收購蘇泊爾,不僅是希望拿到控制權,更需要的是能夠擁有原有的管理團隊。收購完成後,讓管理團隊保留更多的股份,可起到更好的激勵效果,創造更多企業價值。所以,seb更願意向流通股股東要約收購一部分股權,而讓蘇泊爾集團保留一部分。這也是原方案的設計初衷。正是基於以上的兩點,才使得整個過程由協議轉讓;增發;進而觸發要約收購。 可事到如今,雖然商務部的審批放行,但公司股價已遠遠超過當初協議規定的要約收購價格,如果不提高要約收購價,就不可能吸引公眾流通股東把股份賣給seb。而根據當初的協議,如果流通股股東不參加要約收購,蘇泊爾集團勢必將持有的蘇泊爾全部股權賣給seb。而蘇泊爾在股改方案中做出承諾,承諾在2010年8月8日之前持有蘇泊爾股份占現有總股本比例不低於30%,顯然,蘇泊爾「協議轉讓+定向增發+部分要約」的整個安排陷入遵守承諾就無法實施並購方案,實施並購方案即要違背股改承諾的兩難的境地,並且,轉讓股權也被高漲的股價所挾持,這顯然不是蘇泊爾想看到的結果。 作為收購方的seb是何方神聖,是什麼讓蘇泊爾大有非它「不嫁」的決心?而為什麼它也執意要並購蘇泊爾,蘇泊爾又有什麼優勢被它選中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蘇泊爾」。 「蘇泊爾」是一家以炊具製造為主、集研究開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股份制民營企業。其成立於1994年,於2004年8月17日登陸中小盤,成為了一家中小板板塊上市公司。短短20年,蘇泊爾就在蘇氏父子的辛勤努力下,從一個配件小加工廠成為全國最大的炊具生產基地,並且為了突破期炊具行業的發展的局限性,蘇泊爾自身也在不斷努力走上向多元化外向發展的路徑;一方面進入小家電領域,另一方面以貼牌方式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因此,無論從蘇泊爾是國內炊具市場的老大地位還是其多元化發展的路徑來看,蘇泊爾都無疑是塊誘人的「蛋糕」。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seb集團」。 「seb集團」成立於1857年,1975年正式在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型家用電器和炊具生產商,2005年的銷售收入達到了24.63億歐元。Seb集團在不粘鍋、廚房用電器、電熨斗等家用電器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和知名產品,業務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眾多世界知名電器和炊具品牌,除了自身創立的一些品牌外,很多都是通過收購獲得的。 我想通過上面的簡單介紹,我們已初步了解,該並購案的雙方都頗具實力。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英雄惺惺相惜」呢? 對於seb來說,雖然其擁有眾多的品牌,並且在全球小型家電和炊具市場上佔有較大的份額,但由於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上升,seb集團在歐洲的經營已顯露困境。2006年,seb集團在法國的業務增長只有0.6%,在其全球業務增長中處於最低水平。而且,seb集團預計,在法國這樣糟糕的銷售情況還會繼續2-3年。因此,必須拓展發展中國家市場維持公司業務增長,才能提升其全球競爭地位。 為了尋找出路,seb集團在2007年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歐洲維持現有的產能水平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全球小型廚具主要是在中國生產製造,同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只有法國1/50,因此,seb集團想通過收購中國企業,將產能、銷售中心「外遷」至中國,同時借機打入中國市場,是不二的戰略選擇。 而對於蘇泊爾來說,雖然其在國內炊具市場有著「老大」地位且正在嘗試多元化發展的路徑。但是由於國內的小家電領域要面對美的、格蘭仕等巨頭的競爭,而海外市場又對產品質量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這兩條腿的戰略對企業的技術要求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兩點正是蘇泊爾拙形見肘的地方。在炊具行業,雖然蘇泊爾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但隨著「愛仕達」、「沈陽雙喜」等企業的逐漸發展壯大,也讓蘇泊爾的市場份額或多或少受到了不少影響,且2004年的「不粘鍋危機」也讓蘇泊爾感到老大交椅坐得頗為艱辛。 一方面seb集團想通過收購中國企業,將產能、銷售中心「外遷」至中國,同時借機打入中國市場,同時對於seb集團來說,要想在中國發展,只有三種方法:收購蘇泊爾,收購蘇泊爾的競爭對手,獨資經營。如果收購蘇泊爾的競爭對手,面對的將是眾多的品牌,多宗並購,其成本無法有效控制和估量;如果獨資經營,以以往的外資資本在中國的發展實踐經驗來說,是無法得到足夠的發展的。 另一方面,蘇泊爾希望找到一個能幫助自己彌補其在技術要求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幫助其保持公司業務的增長性的合作夥伴。而seb的技術和管理優勢可以說是蘇泊爾一直仰慕的,蘇泊爾總裁蘇先澤曾說過:「雖然seb的勞動力成本是蘇泊爾的10倍,但其產品利潤率是蘇泊爾的3倍多,無論是產品的研發、製造以及流程管理無不是蘇泊爾的老師」。正是彼此的各有所需,且彼此能各滿其需,促成了這次的「聯姻」。 因為勢在必行,也因為無路可退,所以可以說seb在設計此次並購方案的時候確立了兩大原則:第一,seb要獲得控股權;第二,蘇泊爾要保持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只有保持了上市地位,公司便可獲得生產基地建設所需要的資金。正是為了達成上述兩個目標,seb必須同時向蘇泊爾集團、流通股東收購部分股權,並定向增發。但是,向流通股收購部分股權,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要約收購價格必須高於流通股市場價格。可是現在,股價已經達到了33.53元,且這個價格還有可能攀升,機構投資者根本不可能再以原來的協議價格將股票賣給seb,除非提高要約收購價格,如果不提高,蘇泊爾就必須賣掉5536萬股,這樣對蘇泊爾公司而言,就完全喪失了對公司的控制權,公司成長帶來價值增長的激勵就沒有了意義,不利於蘇泊爾團隊的穩定;而seb也無法穩定一個強有力的本土管理班子,這對雙方都將得不償失,何況還與股改承諾相違背。 那麼seb會不會高溢價完成收購呢?如果高溢價收購,就意味著seb可能需要按照38.5元的價格來實施收購,那樣seb原來所設計的較低成本的並購方案預算將大幅提高。 而seb也似乎沒有更多的退路可以選擇。據了解,seb已經將其在歐洲的兩條生產線搬遷至中國,並解僱了當地的工人,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果seb不提高要約收購價格,只購買了蘇泊爾持有的5356萬股,可能性很小。因為在seb眼裡,蘇泊爾比我們眼裡更值錢。 2007年11月20日,由於中國證券市場的火爆和蘇泊爾股價的持續走高,雖然seb最終只能以高於協議價格29元/股的價格實施了要約收購,完成了此次並購方案。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從此次並購方案的設計和成本分析以及行業選擇來說都無疑是成功的。

希望採納

⑹ 蘇泊爾股票值得長期持有嗎

蘇泊爾(002032)作為A股市場上的一股清流,給投資者的感覺就是他永遠不會低下他那高傲的頭顱,彷彿股價頻繁創新高才是上帝給予他的使命。

⑺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的目錄

第二版序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范疇
第一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含義
第二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發展
第三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對象
第四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標
第五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作用
第六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理論
第一節 信息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理論概述
第三節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體系
第二篇 分析視角
第三章 財務報表的分析視角
第一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報表原數視角
第二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結構重構視角
第三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結構分析視角
第四節 財務報表分析的比率分析視角
第四章 財務比率
第一節 流動性比率
第二節 資本結構比率
第三節 經營效率比率
第四節 收益比率
第五節 普通股比率
第六節 現金流量表相關比率
第七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相關比率
第八節 成長能力比率
第九節 財務比率分析視角的其他相關問題
第三篇 定性分析方法
第五章 財務報表比較分析法
第一節 財務報表比較分析法概述
第二節 財務報表比較分析的基準
第三節 行業比較基準的若干問題
第六章 財務報表指標分解方法
第一節 財務報表指標分解方法概述
第二節 杜邦分解方法
第四篇 擬定量分析方法
第七章 綜合評分法
第一節 綜合評分法概述
第二節 相加評分法的應用
第三節 加權相加評分法及其應用
第五篇定量分析方法
第八章 財務報表指標測度分析法
第一節 指標測度分析方法概述
第二節 財務報表結構變動指數的分析方法
第三節 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及其應用
第四節 企業財務失敗預測的Z記分方法
第九章 因子分析與主成分分析
第一節 因子分析
第二節 主成分分析
第十章 財務報表因素分析法
第一節 財務報表因素分析法概述
第二節 連鎖替代法:理論與應用
第三節 現金流量表差量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的應用
第四節 杜邦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的應用
第十一章 財務報表趨勢分析方法
第一節 財務報表趨勢分析概述
第二節 趨勢報表分析方法
第三節 財務報表時間序列預測方法
第四節 預測財務報表及其敏感性分析方法
結語
附錄一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表
附錄二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表
附錄三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表
主要參考文獻

⑻ 蘇泊爾股票代碼

廣州電飯煲廠生產三角牌電飯煲已有很多年歷史,經歷了3次更新換代。1965年,這個廠首創全國熱雙金屬片電磁線圈控溫式第一代電飯煲。但生產工藝復雜,控溫准確性差,電磁線圈容易損壞。1977年,在中山大學物理系等科研單位的協助下,這個廠研製成功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控溫磁鋼,生產出雙按鍵永磁控溫式第二代電飯煲。這種電飯煲,工藝簡化了,控溫准確性也高,磁鋼的壽命較長,但造型不夠新穎。1978年底,生產出單鍵永磁控溫式第三代電飯煲,工藝進一步簡化,鐵外煲從茶杯型變成腰鼓型,掣殼從雙鍵正方形變成單鍵長梯形,把銘牌、指示燈、按鍵和插座都集中在掣殼上,造型比較美觀大方。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為擁有150餘年歷史,在小型家用電器具和廚具行業占據全球領導地位的Groupe SEB集團。第二股東為蘇泊爾集團。

蘇泊爾是中國炊具行業首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2032)。蘇泊爾在全球(杭州、玉環、紹興、武漢和越南胡志明市)建立5大研發製造基地,擁有員工10,000多名。旗下產品行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6大品類(壓力鍋、炒鍋、煎鍋、蒸鍋、湯奶鍋、電燉鍋)市場佔有率第一、4大品類(電飯煲、電壓力鍋、電磁爐、電水壺、)市場佔有率第二。

⑼ 蘇泊爾和珀萊雅哪個好

蘇泊爾,被「北向資金」買成了A股第一!
北向資金在蘇泊爾的持股比例高達51%,位列全部A股第一!

談及家電,人們總是最先想起格力、美的和海爾三巨頭。

賣鍋起家的蘇泊爾,似乎很難得到股民們的厚愛。截至9月30日,蘇泊爾的股東戶數僅2萬戶,若是扣除北向資金和基金等機構股東,個人股東的數量似乎還要再打對折。

下面獵人就來說說北向資金偏愛蘇泊爾的故事!故事的起點在2017年。

2017年二季度,北向資金開啟了對蘇泊爾暴力加倉,持股比例從一季度的3%,提升至11%。此時股東戶數僅7560戶。
隨後,在三四季度又分別加倉6%和5%,自此,累計持股比例達22%。這一比例,比同期,家電一哥「美的集團」還要高出7個百分點。

即便經歷了2017年的大漲,似乎蘇泊爾還是沒能得到股民的「寵幸」,股東戶數僅小幅增加了3000戶。

2018年,北向資金持股比例繼續小幅增加,至25%。這一年,滬深300指數跌幅達25%,家電行業指數更是重挫29%,然而,蘇泊爾似乎成了例外,反向大漲33%。

也許蘇泊爾的異常表現,與北向資金的高比例鎖倉行為脫不了干係。

此時,蘇泊爾總市值不足400億,若扣除大股東持股市值,場內實際流通市值不足200億。

與北向資金加倉行為相反的是,股民選擇了離場,股東戶數一年下降4000戶,至6560戶。

2019至2020年,北向資金持股比例增至34%,然而,蘇泊爾的股價似乎再次出現了特立獨行的情形,只是這一次,是落後。
事後的財務報表顯示,2020年,蘇泊爾的凈利潤出現了小幅下滑,終究機構們是可以先知先覺的。

2021年,盡管蘇泊爾的股價最大回撤幅度達到50%,但是,北向資金卻逆勢加倉至45%,要說機構們總是能夠未卜先知,此話一點不假。同年,蘇泊爾錄得凈利潤19.41億,不僅超過了2020年,比2019年也要高出0.3億。

此時,蘇泊爾的股東戶數2.3萬戶,新增加的股民大多是2021年進場的。

那麼,問題來了,一邊是北向資金在加速進場,另一邊股民也開始發現蘇泊爾的價值,誰在賣?

明眼人一看便知,場內博弈的機構,還會有誰?基金!

根據基金的年報數據,2021年,基金在蘇泊爾的持股比例僅3%,是有史以來年度最低比例。

本來在2017年至2020年這四年,基金的持股比例平均在8%左右,2021年大幅減持了5個百分點,降至歷史冰點。

僅從持股比例的變化上看,似乎基金在蘇泊爾上,看見了北向資金沒有發現的東西?又或者是,基金只是單純地想進行風格切換?

獵人在主觀上,更偏向於後者!

畢竟,同樣是機構的投研團隊,誰也不比誰聰明。更何況,風格切換的故事,被基金已經不止演過一次,輕車熟路。

然而,北向資金可能更看重長遠的利益,不然對不起「聰明錢」的稱號!至於「長遠」是多遠,無人知曉!

進入2022年,北向資金仍然沒有停止加倉的步伐,截止12月16日,繼續加倉了6%,持股比例達到51%。

自此,蘇泊爾超越了珀萊雅,在全部A股之中,北向資金持股占自由流通股本比例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