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etf分時圖怎麼看
etf分時圖看的方法如下:
1.粗橫線,其表示上一個交易日標的的收盤位置,它是當日標的上漲與下跌的分界線,其上方是標的的上漲區域,下方是標的的下跌區域。
2.白、粉曲線,白色曲線也叫分時價位線,表示標的實時成交的價格。粉色曲線也叫分時均價線,表示標的即時成交的平均價格,是從當日開盤到當時平均的交易價格畫成的曲線,其作用類似於移動平均線。
3.黃色柱線、綠色柱線,在黃白曲線的下方是黃色柱線和綠色柱線,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
4.成交價格、成交量顯示欄,右邊該欄中顯示最新價、均價、漲跌、漲幅、內外盤等信息,給投資者有益的提示。
B. ETF認購暴增意味著什麼
可能誰都不會想到,臨近年底, 當股市還在底部掙扎,ETF竟然會因為規模爆發成為資本市場熱詞頻頻登上頭條。 要知道,自從ETF基金誕生以來的幾次規模大增都是在牛市中,無論是2007年、2009年還是2014年,都是在股市大牛的氛圍中。
而這次ETF規模的爆發,背後的推手是誰?背後主導的因素又是什麼?僅僅是因為「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月究竟發生了什麼。
1、 發生了什麼?
ETF,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被大家熟稱為「被動指數基金」。也就是說,ETF指數基金自身融合了指數、股票和基金的部分特徵,可以在場內買入賣出來交易,也可以通過場內申購贖回來交易,具有更高的便利性。與普通公募基金類似,ETF也按照一定的比例為投資者提供一籃子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
股票型ETF按照跟蹤的指數類型來看主要分為五類: 典型寬基指數ETF、風格指數ETF、行業指數ETF、主題指數ETF、境外指數ETF。 跟蹤典型寬基指數的ETF佔比最多,行業指數ETF緊隨其後。各類股票型ETF中,寬基指數ETF數量最多。
由於ETF價格和凈值大部分時間非常接近,因此其一大優勢是可應用於多種套利策略,例如ETF與一、二級市場套利、股指期貨與ETF套利等。此外ETF還迎合了投資者對於低費率產品的偏好,所以近年來中美ETF的規模和數量均保持高速增長。
簡單來說,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但通常這類基金採用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以擬合某一指數為目標,基金經理並不進行主動管理,僅做好對應指數的標的配置即可。
按以往的規律,股票ETF基金的份額變動基本跟隨著資本市場的牛熊轉換節奏。按照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股票ETF基金增長最大的幾個年份分別是: 2007年(637.14%)、2009年(246.38%)、2014(58.28%),2015年上半年也增長了42%,這都與當時股市的火爆有密切的關系。
但是,2018年股市是個小年,從年初以來,上證指數下跌了19%,但是股票ETF卻出現了逆勢增長。今年1-9月,股票ETF資產增長26.81%,但份額規模卻增長了59.89%。10月份股票ETF更是出現爆炸性增長,數據顯示, 全十月凈申購金額約425億元,資金似乎根本不顧A股行情持續低迷。
此外,據數據顯示,今年來八成以上的資金流向了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以及創業板等寬基指數型產品。其次,規模大、流動性較好的頭部ETF吸金效應更為明顯。
截至11月13日,全市場164隻ETF份額較年初增長1314.23億份。 具體來看,無論是其份額還是規模的增長,90%以上都來自股票型ETF,這說明大量資金在借道ETF湧入股票市場。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近日公開表示,2018年股票型ETF規模預計將增長一倍。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創業板50ETF。 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是所有股票型ETF中份額變動最大的基金,這只創立於2016年6月30日的創業板成立之初基金規模僅5.5億元,在基金成立後創業板指數繼續下跌了近40%的背景下,基金規模一度萎縮至1.6億元左右,到2017年4季度也僅2億元規模,但是在2018年1季度一下子飆升至28.3億元規模,到3季度規模急升至75.3億元的規模,基金份額急速膨脹至216.2億份,增長了74倍。
另外,華夏上證50ETF(10050)份額自今年以來也增長了44%,基金規模突破400億元。
2、 誰在掃貨股票型ETF?
股票型ETF基金規模激增背後,是誰在瘋狂掃貨?
九月起,媒體大肆的報道險資、證金、匯金等隊跑步進場抄底,這種報道在ETF基金持倉人變動上也得到了驗證。
拿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來說,從2017年年報來看,前十大持有人幾乎都是自然人,第一名持有600萬份即持有了該基金的2%。而到2018年半年報,前十大持有人清一色變成了機構,前十大持有人門檻也提高到了7000萬份。
證金、證金資管、匯金等在三季度也採用了這種方式入市,匯金、社保等申購了上證50、滬深300、中證100、創業板等多隻ETF。 除此以外,不少境外資金通過香港市場的交易型指數基金(ETF)投向A股。四季度以來,香港市場上申購量最大的10隻ETF中,有半數為A股ETF;資金的主要標的選擇的是富時A50和滬深300等投向大盤藍籌的產品。
事實上,自下半年以來,不少ETF產品的規模份額延續上半年態勢,繼續創出新高,單日交易量也再破紀錄。數據顯示,截至11月4日,在全市場169隻ETF(非貨幣)產品中,下半年以來有120隻規模出現上升,佔比超過70%。其中,有5隻產品規模較上半年末增長超過100%。
3、 機構為何搶購ETF?
ETF的特點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金對後市的看法,這也成為了不少資金配置資本市場所看重的優勢。
拿創業板50指數來說,從2014年6月30日以來,市盈率普遍在40倍以上,而隨著市場走低,今年最低已經跌破30倍,最低創出27倍的歷史低點,這在跟蹤中小市值的指數中也是相當罕見的,堪比雙十一打折「越跌越買越劃算」的ETF指數基金,吸引機構資金湧入抄底就不足為奇了。
而ETF交易靈活的特性,為這些偏好波段操作的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中短期交易指數的工具,同時具備短期資金配置和長期價值投資兩種投資方式。
此外,盡管市場整體走勢震盪調整依舊,股票型ETF受到資金大力追捧,還得益於A股近來政府不斷的出台重磅措施鞏固「政策底」。這也提振了機構資金入場的信心。
當然,A股市場集體低迷背後是民營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集中暴露,配置ETF指數基金,也規避了配置個股可能踩雷的風險。
4、 對於投資者,有何啟示?
機構、尤其是具有隊背景的機構資金動向,往往成為A股的風向標,市場也熱衷挖掘機構持倉變動帶來的機會,從10月中旬A股見底以來,創業板指數漲了16%,創業板50指數漲了18%,證券行業指數(申萬Ⅲ)漲了26%,而通過統計數據顯示,這些也是相對應的ETF指數基金份額變動較大的,機構搶購ETF基金的方向,也可以作為投資布局重要的參考質指標。
數據顯示,除了創業板,環保、券商、銀行、傳媒、醫葯、軍工等行業ETF指數基金也受到資金的熱捧。
(文章來源:格隆匯)
C. ETF基金有哪些優點
ETF基金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一種開放式基金。
優點:
1、分散投資並降低投資風險
2、兼具股票和指數基金的特色
3、結合了封閉式與開放式基金的優點
4、交易成本低廉
5、投資者可以當天套利
6、高透明性
7、增加市場避險工具
拓展資料:
根據投資方法的不同:ETF可以分為指數基金和積極管理型基金,國外絕大多數ETF是指數基金。目前國內推出的ETF也是指數基金。ETF指數基金代表一籃子股票的所有權,是指像股票一樣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指數基金,其交易價格、基金份額凈值走勢與所跟蹤的指數基本一致。
因此,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通常採用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以擬合某一指數為目標,兼具股票和指數基金的特色。
參考資料:
網路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D. 外資為什麼抄底etf一文弄懂
外資是一種聰明的資金,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而流入、流出,前一段時間,因a股市場持續下跌,外資瘋狂的流出a股,幾個交易日,外資卻大量的流入a股抄底etf這又是為什麼呢?1、市場行情的影響
全球股市在幾個交易日出現反彈的跡象,a股下跌到前期的低點,也開啟反彈,隨著市場的回暖,吸引外資流入進行抄底操作。
2、etf基金的特點
etf基金是根據其模擬的指數,按指數編制的規則、比例、成份標的,百分之百的進行配置,以達到完全復制、最小誤差,其走勢與對應的指數走勢整體一致。
etf基金是對整個行業的分析,節省了投資者去眾多的股票中,挑選個股的時間,同時,投資者通過購買etf基金比購買單獨的股票來說,其風險性相對要低一些。
etf基金存在兩個交易市場,即一級交易市場和二級交易市場,投資者可以利用它們進行套利。
當凈值小於市價時,投資者可以先在二級市場買入該etf所對應的一籃子股票,然後向基金公司申購etf份額,獲得etf份額後在二級市場上賣出,賺取差價。
當果凈值大於市價時,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買入etf,然後在場外市場贖回etf份額得到一籃子股票,再在二級市場賣出這一籃子股票,賺差價。
根據相關炒股軟體的統計,這次外資抄底etf的資金主要流向5getf、晶元etf等科技類etf。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E. 阿爾法套利的常用策略
能夠產生阿爾法收益大致有兩種產品:一種是諸如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依靠自身產品設計就能夠獲得阿爾法,另一種是通過產品組合獲取阿爾法,各類機構往往通過股票、基金、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等不同的資產類別構成的組合。第一種方法較為簡單,一般投資者都可以實現;第二種方法則要求投資者具有較高的研究分析能力,在國外市場普遍應用於對沖基金之中。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金融自由化的擴展、石油危機和債務危機的爆發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風險急劇增加。為了規避、轉移和分散風險,金融創新層出不窮,期貨期權被市場廣泛認可,各類衍生金融工具應運而生,場外交易蓬勃發展。對沖基金在信用保證金制度提供的杠桿下,遊走於場內和場外市場,藉助於商品和金融市場提供的豐富產品和交易手段,實現了傳統的股票和債券所不具有的多樣化和超額收益。
就獲取第二種阿爾法收益的具體策略而言,主要涵蓋:
1、多/空策略,就是將基金部分資產買入股票,部分資產賣空股票或者股指期貨。對沖基金經理可以通過調整多空資產比例,自由地調整基金面臨的市場風險,往往是規避其不能把握的市場風險,盡可能降低風險,獲取較穩定的收益。
2、套利策略,就是對兩類相關資產同時進行買入、賣出的反向交易以獲取價差,在交易中一些風險因素被對沖掉,留下的風險因素則是基金超額收益的來源。由於採用產品不一,因此套利策略又可以分為:股指套利、封閉式基金套利、統計套利等。
3、事件驅動型策略,就是投資於發生特殊情形或是重大重組的公司,例如發生分拆、收購、合並、破產重組、財務重組、資產重組或是股票回購等行為的公司。事件驅動策略主要有不良證券投資和並購套利,其他策略常與這兩種策略一並使用。
4、趨勢策略,通過判斷證券或市場的走勢來獲利而不再是將市場風險對沖掉後依靠選擇證券的能力來獲利,而且有時還大量採用杠桿交易以增加盈利。類型上可以分為:全球宏觀基金、新興市場對沖基金、純粹賣空基金、交易基金及衍生品基金。 阿爾法套利是股指期貨所特有的套利機制,其原理是將資產收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因承受系統性風險所享有的貝塔收益,另一部分是因承受非系統性風險所享有的阿爾法收益。阿爾法套利就是尋求具有超額收益阿爾法的證券,並利用股指期貨將這些證券的貝塔即系統性風險抵消掉,從而獲得超額的阿爾法收益。
目前市場上只有關注於找尋具有超額收益的單個股票或幾個股票,缺乏可交易的板塊產品,而在ETF市場上,一般都是單純的跟蹤指數,利用其和指數之間良好的擬合性,進行股指的期現套利。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將會形成越來越多的人為市場板塊,這些板塊之間具有較低的關聯性,交易這些板塊而不僅僅是其中的某一品種,就成為投資者的自然選擇。未來會出現更多的板塊ETF,而不同的板塊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阿爾法收益,因此,未來尋找具有超額收益的板塊ETF,為股指的阿爾法套利又提供了一種可能。 阿爾法套利中的阿爾法а是指股票相對指數的超額收益,當а為正時,表明股票走勢能夠強於指數。而所謂а套利,是指尋找到獲得較高а正值的股票構建一個組合,買入該組合的股票,同時賣出等值的股指期貨合約,在建立套利頭寸後,股票組合如果表現強於指數,若價格是下跌,則指數下跌幅度高於а股票組合,指數期貨空頭收益高於а股票組合損失,套利組合獲得收益;若價格上漲,則а股票組合上漲收益多於期貨空頭損失,套利亦獲得收益。
比如在股指期貨上市時,因市場不確定因素較多,而且地產調控政策出台,可預計一些防禦性板塊會獲得相對指數的強勢表現,因此可以買入如下三隻股票構建一個а組合:雲南白葯,伊利股份和北大荒。股指期貨上市以來,該組合價值出現下跌,但下跌幅度遠小於指數,取得正向а值。
阿爾法套利
在股指期貨剛上市時,可以買入該組合,同時賣空等值的股指期貨合約,經過一輪暴跌以後,期貨空頭取得收益,並且該收益超過а組合價值的縮水,套利頭寸取得正向收益,如下圖所示。
а套利在實際操作中主要面臨的難點包括:選取能夠獲得階段性超額收益的股票;其次判斷價差點位,選擇在組合與指數價差較窄時建立套利頭寸;當價差擴大獲得套利收益後,根據市場狀況擇機平掉套利頭寸獲取收益。
F. seeking alpha 看眾人如何大放異彩
Seeking Alpha—看眾人智慧如何大放異彩
未央研究 | 未央網 2015-03-19
Seeking Alpha是一家2004年在美國成立的基於眾人智慧的投資研究平台,主要為投資者提供關於股票、各種資產類別、ETF的研究文章和投資戰略。所謂基於眾人智慧(Wisdom of Crowds),即Seeking Alpha上的所有分析、研究性文章都來源於大眾投稿,沒有特約的撰稿者;而大眾讀者通過與平台其他用戶討論交流後驗證投資觀點、得出投資策略,是一家取之於大眾、服務於大眾的平台。截止到2014年6月底,Seeking Alpha共有9000位撰稿者,350萬名注冊用戶;平均每月刊登5000篇文章,有12萬評論,對7327隻股票做出過投資分析,可以說是美國最大的投資研究平台。
3 第1張
一、 Seeking Alpha--打破常規的新模式
Seeking Alpha由David Jackson在2004年創立,在此之前他在摩根士丹利擔任技術研究分析師5年,關於平台的創立他曾說過,"在幾年前,一些嚴謹的投資者不知道該如何管理手中的股票,因為他們不知道其他聰明人是怎麼看待這只股票的,Seeking Alpha的出現讓這種情況變為可能。"的確,Seeking Alpha的出現挑戰了傳統的投資研究市場,首次讓投資者們發布研究文章、自由探討,是打破常規的行業新模式。
1. 傳統的投資研究
傳統的投資研究文章通常出於各大機構分析師之手,華爾街證券分析師是其中的代表,他們通過對公司的各種情況作分析從而判斷公司價值給出買賣建議。證券分析行業歷史悠久,本傑明·格雷厄姆於1934年出版的《證券分析》一書奠定了行業的基礎,使證券分析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4 第2張
分析師在投資市場上也稱為賣方(sell side),主要為投行的研究所和一些獨立機構的研究所工作,是研究應該如何買賣股票的,他們只是給出研究文章,並不實際操作,不對買賣結果負責。有賣方相對的就有買方 (buy side), 通常是共同基金、對沖基金、保險公司、養老金基金等機構,買方實際買賣股票,對自己的資金負責。
2. 新型的Seeking Alpha
Seeking Alpha基於眾人智慧的投資研究模式被譽為"股票研究的未來"(The Future of Equity Research),對原有股票分析師的工作產生了挑戰,兩者雖然都提供研究文章,但Seeking Alpha的研究文章由不固定撰稿者提供,投資觀點也由大眾提供;而股票分析師的文章多是一家之言。華爾街證券分析師們的研究文章雖然質量好,提供金融模型場景、公司管理層的信息,但是他們缺少優秀的投資觀點,這由很多原因引起:首先,賣方分析師的工作不是為客戶賺錢,是做研究,這樣,他們就沒有那麼大的動力去思考做正確的決定;其次,分析師提供公司管理層信息的能力取決於他們和公司的關系,所以這也會影響他們的公正性。相比之下,Seeking Alpha撰稿人買方居多,一般都是投資者或行業專業投資人士,在為自己和客戶尋找盈利機會。有些撰稿人管理數百萬美元或者上億美元的資產投資,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做投資和投資研究,如果撰寫股票文章的人自己也在買賣股票,那他們的文章通常可能對其他投資者而言會更具有參考價值。
二、 Seeking Alpha如何運作
Seeking Alpha集眾人智慧的這一模式看似簡單,其實卻面對許多挑戰:平台如何審稿?怎樣激發大眾投稿的積極性?能否在依靠投稿的情況下向用戶提供最全面的金融資訊?這都是需要思考的,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樣一家平台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1. Seeking Alpha如何審稿?
如前文所提,Seeking Alpha平台上所有的文章稿件均來源自大眾投稿,為保證平台質量不可能每篇投稿都發布,那麼如何審稿就是非常重要的問題。Seeking Alpha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來審核稿件,該團隊首先審核文章,如果文章通過的話,則對其進行一定修改然後發布在平台上。撰稿者的文章按照質量分為兩種:精品文章、普通文章。
精品文章:是獨家授權給Seeking Alpha的文章,必須通過平台的編輯部審批才能刊登。精品文章是付費給作者的,按每1000瀏覽量10美元來付費。文章標題將會出現在yahoo!finance和其他合作網站上。
普通文章:不需要獨家授權給Seeking Alpha,但是必須通過平台的編輯部審批才能刊登。不付費。
審稿的要求一般如下:
對特定股票的分析文章要1)對投資者買賣股票的投資決定產生幫助;2)對於公司的競爭力、管理水準、產品、發展策略、潛在盈利點或者公司財務報表提供有意義的信息或是分析;3)一般來說不鼓勵純的股票或期貨交易的"技術分析"。
對宏觀方向分析的文章來說要1)對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有幫助;2)出發點、分析的宏觀方向有意義;3)關注於政策、經濟、營銷市場等投資相關方面。
據官方數據統計,平台每天有400篇左右的文章通過審核,任務量之大和平台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2. Seeking Alpha都提供何種資訊?
Seeking Alpha有五大版塊,分別是:
1. 頭條新聞和爆炸性新聞:這兩部分的新聞由平台自行編輯發布,都是簡短意賅的新聞消息;
2. 熱門文章、觀點:這部分文章大多數都是大眾投稿,也有一些Seeking Alpha自行整理的財報電話會議記錄(Earnings Call transcripts)。多數的美國上市公司會每季度召開電話會議向投資者發布自己的財務狀況,內容一般包括公司季度表現、所處經濟環境、產品和市場等情況,Seeking Alpha每季度發布4500家上市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記錄,並會在電話會議召開後的6個小時之內將內容整理成文字發布到網站上並保證內容的99.5%正確性,對平台用戶來說是非常及時與寶貴的資料。
3. 用戶的投資組合:用戶可以在平台上創建自己的投資組合,相關股票的重要新聞、股價、走勢、平台提供的相關投資分析建議等所有Seeking Alpha平台上有的資源都會展現在欄目中。
4. 關注的人:Seeking Alpha允許用戶像使用微博一樣關注感興趣的人,主要這個人有新發布的文章或觀點就會在欄目中展現出來。
5. 分類文章:這里有細分的4類文章,分別關於宏觀動向、股息分紅、投資建議、ETF與其他資產組合策略。文章也均來自大眾投稿。
綜上,這五大版塊令Seeking Alpha上的信息具有極高的時效性和全面性。以前只有專業金融人士能接觸到的市場預測分析觀點,現在可以在Seeking Alpha被所有人免費的接收到。讀者用戶不需要在各種搜索引擎上一次次搜索關注公司的信息,通過Seeking Alpha基本上就可以了解公司的所有事情。
3. 用戶如何參與到Seeking Alpha中?
544 第3張
4. Seeking Alpha如何付稿費?如何盈利?
Seeking Alpha怎麼付稿費?有兩種支付方法,分別是按瀏覽量付費和按文章質量付費。如果研究文章針對熱門股票,則按照瀏覽量付費,基礎支付是10美元/1000瀏覽量;對於針對小盤股的高質量分析型文章,則按照質量付費,每篇最低支付150美元,如果有非常吸引人的風險或回報率分析,則支付500美元。為何會有兩種不同的付稿費方法呢?其實在2011年之前,Seeking Alpha只以瀏覽量支持稿費,但平台發現這種付費方式令作者只寫熱門股票,大公司文章。但投資機會(unusual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α)通常發生在不太熱門的股票上,這違背了Seeking Alpha的原意,因此平台添加一種新的支付模式,稿費取決於文章的質量而非熱度、受歡迎程度。據Seeking Alpha 副總裁介紹,Seeking Alpha每月付稿費27萬美元,其中15萬美元是瀏覽量付費,12萬美元是保證文章質量付費。
三、 眾人智慧在Seeking Alpha大放光彩
1. 聚光燈下的Seeking Alpha和他聚集的智慧
以眾人智慧為基礎的Seeking Alpha在今年的3、4月份備受關注,因為《華爾街日報》和彭博資訊(Bloomberg)都發表了相關的報道,內容是Seeking Alpha眾人智慧打敗華爾街分析師,一時間引起激烈討論。這種說法從何而來呢?其根源是一篇發表在金融學頂級期刊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的文章,該文章由香港城市大學、普渡大學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4位學者合作完成,論文題目《眾人的智慧:股票投資觀點通過社交媒體傳播的意義》(wisdom of crowds: the value of stock opinions transmitted through social media)。該文章分析社交媒體表達出的眾人智慧是否有用,是否准確,並以Seeking Alpha為研究對象,分析了2005年到2012年間平台上的97,070篇文章,459,679條相關評論。論文作者收集Seeking Alpha上某一天關於某一支特定股票的文章和觀點中的消極詞彙,然後跟蹤這只股票過幾天的表現,發現會比類似的股票表現差。作者說,他不能斷定Seeking Alpha上對於某隻股票的觀點會影響這只股票的未來走向,但是起碼會預測他的表現與同類股票相比如何。作者之後得出結論即:Seeking Alpha的文章和評論能預言股票價格走勢,而且,比華爾街分析師預測的要准確。
雖然這個總結略顯武斷且引起多數分析師的不屑,但就論文的整體方向而言,其結果與以往的文章結果類似,那就是:眾人的智慧做出決策的正確性不低於專家。就像另一篇論文所討論出的結果:維基網路的准確度並不低於大英網路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 眾人智慧確實可信
眾人的智慧確實可信嗎?我們溯本求源來了解一下。其實早在1906年就有關於眾人智慧的實驗,當時統計學家邀請800人參與一個實驗,猜一頭牛的屍體有多重,最終平均數為1207磅,離牛的真實體重1198僅1%的差距。這個實驗雖然簡單卻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眾人智慧的可靠性。近年來,由於網路、媒體可以簡單快速地聚集眾人的意見和聲音,因此眾人的智慧又成為學者們探討的話題。
根據高德公司(一家從事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的公司)2010年的調查,不再依靠專家的意見,消費者在挑選產品的時候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他消費者的建議,而且社交媒體的出現使這種情況趨勢越來越明顯,比如說,82%的美國互聯網消費者表示在購買產品時會受到其他買家評論的影響。同時,根據Datamonitor公司(一家提供市場調查、數據分析的公司)2010年的文章,在Yelp和Amazon等網站,眾人建議的影響在逐漸擴大,而傳統建議比如《米其林指南》(法國出版的旅遊餐飲住宿指南,已有百年歷史)的影響在逐漸減弱。
不止在餐飲購物方面,眾人的智慧也在影響金融市場,根據Brunswick(博然思維)2014年投資業內調查顯示,七成人士認為以Seeking Alpha為代表的數字媒體將在未來投資決策中發揮更大作用。企業自身信息雖然是投資者和分析師做投資的最重要依據,但數字媒體的影響力日益上升,有四分之一人士表示他們有根據網站做投資決定的經歷。
3. 影響力日漸強大的Seeking Alpha
如今,Seeking Alpha的影響力日漸強大,其CEO曾說,在他一次去外地出差的旅途中,他接觸到的金融界人士幾乎都使用Seeking Alpha。來看下面一組數據:
Seeking alpha共有54萬條微博,1.1萬篇私人博客,50萬篇研究文章和480萬條評論;擁有注冊用戶350萬名,用戶有13.9%的金融專家,9.2%是互聯網金融產品購買者,超過50%的用戶會在文章下面進行評論及互動,86.5%的用戶有過買賣股票的經歷,有17.6%的用戶是企業高級管理者, 77.2%的用戶是本科以上學歷,44.2%的用戶是碩士,高於其他平台。
由此可見,Seeking Alpha使用量大,其用戶大多有投資經驗且存在不少的金融行業專業人員,已經慢慢成為金融行業從事者不可不使用的網站之一。
四、 Seeking Alpha爭議與思考
雖然Seeking Alpha眾人的智慧為平台帶來相當良好的發展,但新模式也令平台存在諸多隱患,關於平台的討論與爭議一直未曾停止:
1)惡意引導?
如果有人惡意想操控市場或是市場的某隻股票,是否會利用平台發布一些虛假的但十分具有引導性的信息,比如惡意引導人們購買某隻股票、虛張聲勢。平台雖有編輯部控制文章質量,但是否能真的分辨出消息真假和其中的惡意引導性,平台又如何控制水軍的入侵都是需要考慮和關注的問題。
2)保證隱私問題?
這個問題由Seeking Alpha的一起官司引出,在2014年2月,平台作者發布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表示他已賣出NanoViricides(NNVC)的股票,這造成NNVC公司的不滿,認為作者在毀壞NNVC的名聲故意擾亂公司股票價格並將Seeking Alpha連同作者告上法庭。同樣的,前段時間也有類似的案情出現因為平台的撰稿者無意中透露有一家大型投資公司准備收購一家小公司,消息的透露造成各方面全力關注而導致收購失敗。雖然Seeking Alpha贏了這兩起官司,但其中涉及公司隱私及公平性問題卻值得人們考慮,平台如何在匯聚眾人聲音的同時又保證眾人的隱私,文章審核寬松度到底該如何控制是關鍵。
不論Seeking Alpha到底有多少不安因素和爭論,平台將大眾智慧用於金融投資始終是行業的一大創新,在新舊的交替和不斷的摸索中,Seeking Alpha的團隊將越來越有經驗和能力處理新模式下產生的各種問題,我們希望也終將會看到社交與金融的完美結合。
GELP
G. 買etf和股票優缺點解析!投資者必知!
現在,金融市場上可以投資的產品越來越多。很多交易股民的投資者,也注意到了ETF。因為很多不清楚買etf和股票優缺點各是什麼,所以就在這里為大家做個細致地介紹,希望能對大家的投資決策有所幫助。從的情況來看,買etf和股票各自有優點,同時也各自有缺點。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買etf的優缺點,再來了解一下買股票優缺點。
買etf的優缺點
優點:etf也就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其交易價格、基金份額凈值走勢與所跟蹤的指數基本一致。因此,大家在分析的時候,只要分析etf所代表的行業就可以了,對投資者的投資分析能力要求比較低,風險也會比較低。另外,相對於買賣股票而言,買etf不收印花稅,費用較低。
缺點:因為etf是緊跟指數走勢的,所以波動會相對於個股更低。如果投資者分析能力較強,可以買到龍頭股,那麼選擇買etf就會錯失良機。
買股票優缺點
優點:個股波動比較大,容易受某些特殊因素的影響。因此,如果投資者可以在股價爆發前買入,那麼就會獲得很高的預期收益,這是買etf難以做到的。
缺點:買股票的風險比較大,對投資者的投資能力要求較高,一旦選股有誤,就會產生比較大的虧損。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H. etf持倉股票大漲會減持嗎
etf持倉股票大漲會減持嗎?不會。持倉股票的標的指數上漲, 那麼ETF也會上漲.
持倉股票的標的指數下跌, 那麼ETF也會下跌.
I. 股票的 阿爾法 貝塔 ,指的是什麼
阿爾法(α)和貝塔(β)是希臘字母中的首兩個字母。在股票投資的行話里阿爾法就是超額回報的意思。 貝塔的意思是解釋某個證券和市場相比較而言的風險程度。
在買股票的時候,估計很多朋友很少考慮買指數基金,因為ETF就是涵蓋了市場上某些領域所有的股票,比如滬深300指數反映的是流動性強和規模大的代表性股票的股價的綜合變動。 除了買ETF不能打新股外,大家還有一方面考慮就是想獲取更多的收益率,也就是超額回報。 假設你買了滬深300ETF , 這幾年收益率也翻倍了,看上去市場給你的回報率也不錯。 但是散戶想的是什麼,最好每年翻倍,甚至買進去1個月就翻倍,大家都是想來賺快錢的嘛, 所以對於阿爾法(α)要求值非常高 。
貝塔值的大小,取決於該證券和市場價格走勢的相關程度。
這個有什麼意義呢?
想想你買股票的時候,如果遇到行情不好,大盤大跌,你是不是會期望自己手裡的股票能夠少跌一點?
如果大盤漲,最好手裡的股票能多漲一點。
一句話概括就是手上的股票最好能特立獨行 而用金融專業的話語就是 如果其貝塔值高於1,其金融風險高於市場; 而如果貝塔值小於1的話,其金融風險小於市場。
大家期望的股票最好是這樣
有正的阿爾法,越高越好,說明投資回報率高
有低的貝塔,即該投資標的回報的波動性和市場幾乎不相關,大盤跌,手裡的股票最好跌的少,不跌,甚至小漲。
拓展資料
1、在A股市場中,股票顯示臨停就表示股票在盤中處於臨時停盤階段,也稱股票臨牌。這是為了遏制股票上市新股短線炒作、內幕交易、ST股炒作等現象的發生。如果股票價格出現異常情況證券交易所可以對股票實施盤中臨時停牌。
2、當股票在集中競價階段股票出現以下情況,交易所會根據市場需要會對股票實施盤中臨時停牌。
3、無價格漲跌幅限制的股票盤中交易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超過30%、累計上漲超過100%或累計下跌超過50%的;
4、到期日前兩個月內,市場價格明顯高於理論價格且前收盤價格在0.100元以上(含0.100元)的價外權證,盤中交易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超過20%、累計上漲超過50%的;
5、到期日前兩個月內,市場價格明顯高於理論價格且前收盤價格在0.100元以下(不含0.100元)的價外權證,盤中交易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超過50%、累計上漲超過80%的;
6、在競價交易中涉嫌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且可能對交易價格產生嚴重影響或者嚴重誤導其他投資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