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經濟迅猛崛起 中國有哪些方面應該學習
2003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達8000多億美元,大致與當年GDP的60%相當。一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有了如此之深的相互滲透和融合,但一國輿論對世界經濟的了解,卻似乎遠沒有對
美妙時光產權酒店 紫光台式電腦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生意那樣深入──如此,也許才可以理解最近以來媒體上的那些有關「印度超越中國」的驚詫喧嘩。
國際輿論為2003年的印度經濟喝彩,並將它與中國經濟相比較,反映了全球經濟界人士的敏感。然而,某些中國人還沒有把全面了解兩國經濟當作把握世界經濟趨勢的一個方面。
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不久前做了一個世界經濟年度報告,除了編導對所講內容像經濟愛好者那般似是而非跟往年一樣外,世界輿論都在驚呼的印度崛起竟不在它所列的2003年十件大事里。一些含糊其辭的老調重彈──比如對鄰居韓國那點對世界經濟起不了多大影響的經濟居高臨下的述評等等──竟然比世界又有了一個可容納10億人的市場正日趨活躍這件事來得重要。
最近才被國人關注的問題是:幾乎與我們同樣大塊頭的鄰居印度,無疑也是中國經濟最有分量的競爭對手,它會不會成為我們潛在的替代者?
近期《參考消息》將一篇美國報紙評論印度的文章放在頭版頭條,卻將原文標題《日益崛起的印度要成為世界強國》改為「印度口氣大得很」,很能印證國人時下復雜而微妙的心態。
2003年的印度,與中國有了差不多的經濟增長率。更有報道說,據印度計委一位副主任預測,印度的經濟增長在2004年將會達到9%。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則引用印度一位副總理的話說,20世紀屬於西方,21世紀將屬於印度。
花旗銀行最近的一個調查報告對這兩個國家作了直接比較。結果是:印度的機會大於中國。幾乎所有國際大銀行都持同樣的觀點,理由也是相似的:與中國相比,印度有著更大的追趕潛力。
印度與中國的舞蹈,究竟誰會更對世界的胃口呢?潛心而公允的討論還不太多──回縈於許多人腦海的,常常還是40年前中國從軍事上擊敗印度的一幕──彷彿印度只配向中國學習。
印度:笑傲高級市場
世人對印度經濟的關注,除了它與中國一樣有著當今世界不多見的漂亮增長外,還跟一篇文章有關──自去年底以來,它便在中國的媒體上被炒得沸沸揚揚。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塔倫·凱納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黃亞聲發表在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的這篇文章,既有力地解釋了印度目前的增長,也有根據地預測了它將來的令人敬畏的增長潛力。
兩位教授的分析表明,初級市場遠不及中國繁榮的印度,在貨幣與資本的高級市場上卻比中國更有效率。
我以為他們判斷是有根據的。印度的銀行也許不是全球金融業的榜樣,但它們犯下的錯誤要遠遠小於中國的銀行。麥肯錫咨詢公司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直到2001年,印度的銀行資產中僅有大約10%屬於不良貸款。這個數字與印度願意承認的差不多。據2003年11月18日的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到當年的3月底,印度銀行系統總的不良資產減少超過200億盧比,占凈資產的4.4%。而在我記憶里的同類數字,中國銀行業願意承認的不良資產率至少在25%。
中國的資本市場與印度比,更是有著差距。過去兩年,中國物物交易市場的繁榮為世界嘆為觀止,但股票市場卻表演著駭人聽聞的欺詐和全球獨一無二的跳水。據統計,至少有8000億元市值化為烏有。而2003年印度股票市場的表現與它的經濟增長相互輝映,讓國內外投資者喜笑顏開。匯豐投資管理的印度基金經理山吉夫·杜伽指出,印度股市持續上升,已吸引了大批外國投資者,2003年11月的資金流入創歷史最高紀錄,12月的情況同樣樂觀。作為印度股市指針的孟買BSE指數,12月19日收報5541.3點,較2002年底的3374.9點,累計上升了64.19%,令所有印度基金大豐收。在香港可以投資的6隻印度基金,2003年回報率在73.76%-106.38%不等,而且升勢未停。
中印兩國高級市場景象迥異,說明中國市場運行有著更高的成本和費用,說明印度比中國能更有效地降低市場費用。在這方面,印度堪為中國的老師。
●中國人的許多儲蓄都被浪費了。據國外專家分析,中國過去十多年的增長率平均每年為7%,而印度增長率為6%。但中國儲蓄率高達40%,加上外資都被投入經濟發展;印度儲蓄率只有24%,外資也比較少。因此,實際上就是中國投入40美元每年只掙7美元,而印度投入24美元掙6美元。
●作為中印兩國經濟增長基礎的企業,質量出現較大差異。印度已成功地培育出一大批能夠與歐美最好的公司展開國際競爭的私營公司。這些公司許多是屬於最尖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行業。與此同時國外分析家又說,在過去20年裡,中國經濟已經騰飛,但中國的私營企業卻沒有隨之騰飛,中國迄今還沒有出現能夠與大型跨國公司一決高下的世界級私營公司。
富人是中國不能承受之重
評論有些苛刻,但下面幾項國際調查倒多少有些印證。
亞洲里昂證券公司2000年對全球25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所作的調查表明,印度在規范化管理方面排名第6,而中國僅名列第19位。
2002年,《福布斯》雜志對世界上最好的200家小公司進行年度排名,印度就有13家上榜,而中國僅有4家,而且都在香港。
在《遠東經濟評論》2003年對亞洲主要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印度的綜合得分高於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的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
那麼,印度降低高級市場的成本靠的是什麼呢?塔倫·凱納和黃亞聲指出:「印度的法律制度盡管存在實質性的缺陷,但與中國的相比仍要先進得多……在印度的股票和債券市場,歪曲真相的情況仍然相當普遍,但印度資本市場運轉的效率和透明度都高於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通常會讓有光明前途和可靠聲譽的公司獲得它們所需要的資金」。
看過這篇文章的中國人都認識到了,在一套相對較好的法律制度約束下的印度高級市場,顯然形成了比中國強大得多的支持和保護真正市場化企業的基礎設施。這樣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制度,不僅讓具備潛在企業家才能的人易於獲得資源,還醞釀社會共識;既使像穆爾蒂(信息系統公司的創始人,被比作印度的比爾·蓋茨)這樣一些企業巨頭得以產生,社會還把他們當作民間英雄。
中國人不可理喻的卻是自身:我們為何仍然缺乏足夠的法治制度和意識,來恰當地對待私人財富和特定條件下發達起來的、似乎「臟兮兮」的富人和企業家?富人犯法與窮人同罪,但絕不意味著富人重罪;富人有罪無罪與窮人同一裁決標准,但絕不因為他是富人就應從嚴獲罪。但富人目前恐怕還是中國不能承受之重,你很可能還遠沒有發達到比爾·蓋茨的程度就精神崩潰了。
何況,印度還有一塊迄今尚未利用的增長儲備。如果印度不再把海外約2000萬的同胞稱為「並非必需的印度人」(Not Required Indians),而且從自己海外僑民那裡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也與中國一樣達到50%,而不是現在的10%,那麼,印度就有可能成為全球性科技強國──就像中國在海外華人的幫助下,已經成功地成為「世界工廠」。
中國的領先之處
增長率:近10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約為8%,而印度只有6%。
基礎設施:中國擁有高水平的公路、港口、電力部門和工業園區。
外國投資:中國一年大約能吸引500多億美元外資,而印度引資數僅為40億美元。
出口:2002年中國的出口總額為2660億美元,大約是印度的4倍。
印度的優勢所在
語言:英語的普及使印度在信息技術服務和後台工作方面具有領先優勢。
資本市場:私營公司的融資渠道比較通暢,而中國則較鍾愛國有企業。
司法體系:與中國相比,印度的合同法和版權保護體系要更加完善。
人口:印度總人口中25歲以下的人大約佔35%,在中國這個比例為45%。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
問題在於人口──尤其是億萬農民
然而,要是說印度高效率的經濟增長更加充分地利用了資源,並已選擇了一條有可能比中國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因此可能超越中國,我認為塔倫·凱納和黃亞聲的研究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約束條件。
事情正如二人宣稱的那樣:「真正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不是中國和印度當前處於何種位置。問題在於它們未來將處於何種位置?印度追求的經濟發展道路優於中國嗎?」
的確,僅憑中國現在遠遠大於印度的多個經濟總量,不能說中國的未來比印度更有潛力;同樣,也不能僅僅根據印度高級市場和技術密集市場比中國更有效率,就預言印度的增長更有持續性。效率高而費用低的高級市場,肯定是有助於經濟增長的;但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在於這個市場與該國最緊要的問題有多大相關性。
與中國一樣,同是發展中國家和人口大國的印度,經濟增長不可能不受農村剩餘勞動的約束。發達國家的學者和政治家對此往往缺乏切膚感受,難得將它作為一種價格或成本約束來認真對待。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有著龐大的剩餘勞動和處在市場邊緣的數億農民。印度的高級市場,以及初級市場里的軟體信息產業、制葯和生物技術產業,其實容納不了多少勞動,尤其是密集勞動。過剩勞動力如何就業是印度的大問題,但印度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市場與此的相關程度並不高。事實上,印度迄今為止並沒有創造出一個能大規模匹配和容納密集勞動的產業。
中國在初級市場方面,卻較成功地讓製造業與密集勞動融合在了一起,顯然容納了比印度多得多的密集勞動。同樣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初級市場的發達與自己面臨的最大問題高度相關。有一個可容納越來越多密集勞動的市場,使億萬人民在其中獲得收入並增加購買,是中印這類擁有眾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欲要持續穩定增長的基本平台。這個平台的獲得並不容易,它是風雲際會的結果。
還好,中國不拒絕可口可樂
但仍有一些中國經濟學家是鄙薄初級市場的,而且直言苦勞於斯對外資是有害的。顯然,他們對人類生活有著更神聖的期許。他們向中國推薦印度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反抗。前不久,學者李少君就有文章說,他前不久與知名學者王紹光去過印度,就認為中國知識分子遠不如印度的知識分子,中國應向印度學習。
李少君說,他和王紹光都深深「敬佩」印度的民族主義。他說,陪同他們的印度教授從來只用國產貨。他們餓了,買餅干吃,印度教授不吃,他只吃印度人自己做的薄餅;見他們逛街渴了要喝可口可樂或礦泉水,便委婉地建議他們喝椰子水。印度的教授們不僅以身作則,而且還努力影響更多的人。教授正和他的學生們發起一個「不喝可口可樂」全國性運動。他們的口號是:「不喝可口可樂,喝椰子水;不吃和路雪,吃井水;如果買車,只買國產車。」據李少君說,印度基本上沒有外國車。
李少君為中國汗顏了:「麥當勞與肯德基進入印度多年,絞盡腦汁,卻毫無進展。肯德基甚至被迫於去年徹底退出印度市場,麥當勞到目前為止也才開了20多家分店。而在中國,麥當勞與肯德基長驅直入,毫無阻攔,短短幾年就席捲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同行的王紹光教授感嘆說:『與印度教授比起來,中國可以說沒有一個真正的民族主義者。』」
我認為,如果把印度知識分子道德上的優點看成是他們在經濟增長方面的一個優勢,可能就要害人害國。
印度的勞動力中有70%是農民,與中國一樣,有著浩大的剩餘勞動隊伍需要國際國內更大的市場來容納和消化。國內企業一時開拓不出這么大容積的市場,利用外資又有什麼錯呢?2003年,中國出口的4000億美元中有近60%是外商投資企業創造的,也就是說僅在國際市場就做了近兩萬億元人民幣的出口生意──這意味著有多少人就業、多少人因就業而有了收入、多少人因收入而有了購買,有多少經濟增長因購買而產生?
不久前,一個世界性的反全球化大會在印度召開。我想,中國是不太會同意這種大會在自己國土上召開,而向國外投資者發出一種含混信號的。我看見電視上那些在印度街頭遊行的各國人士,就覺得印度這個國家很麻煩。
李少君還向中國推薦了印度知識分子的宗教情懷,稱贊印度知識分子如何紮根農村,用各種方法幫助農民,組織農民反抗全球化。曾看過一位印度高官的預測,說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趕上中國需要10年。我查了資料: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2003年是570億美元,印度尚不及中國的零頭。
看到上述消息我深感慶幸,中國那些崇尚民族主義的專家學者沒有主宰政策。否則,印度肯定超越中國。作為反面教材,中國不妨向印度「學習」。
快馬加鞭,一騎絕塵
如果說,對外商直接投資的開放,尤其是對三來一補等看似卑賤的加工製造業的開放,使中國獲得了能容納越來越多密集勞動的國際國內市場,是中國的獨門絕技的話,印度這個市場則還面臨著民族主義和宗教的巨大交易費用和成本無人買單。而且在內需方面,印度顯然還像若干年前的中國,外商直接投資並不指望在你這里賣多少東西,更多是利用你有競爭力的勞動所生產的東西往外賣;而中國已在超越這個階段。大致的情形是,與中國在勞動密集型市場競爭,印度有著它難以克服的成本,自然也難吸引世界相應的資源。
實際上,印度還有著一個幾乎無法克服的成本。它地處南亞,近幾年的夏季常有50攝氏度的高溫。英國大學者湯因比在其煌煌巨著《歷史研究》中就描述過遠古時氣候成本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我前些年看過國外的一份研究,解釋為什麼發達國家大都分布在北緯多少度以上,大抵談的就是氣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從成本的角度看,幾乎是無法消除的。
我個人的推測是,只要中國堅定這樣的共識,即在相當長時間內堅持所謂市場經濟建設就是擴展容納密集勞動的市場,同時繼快融入全球化進程,中國經濟就依然一騎絕塵。
香港的張五常在一篇論及人民幣如何下錨的隨筆里曾說,中國不要眼睛光盯著發達國家,還要經常看看身後或身邊的競爭者,比如印度就很厲害。但印度究竟會有多厲害呢?
印度公眾眼中的中國
■文/唐璐
印度是一個特別善於表達自我的民族,對於中國,有多少印度人就會有多少種觀點
如同中國對印度林林總總的看法一樣,印度人對中國的感情也呈現出多姿多彩:懷疑、同情、震驚、敵對、友好、好奇、害怕、憤怒、敬畏、尊敬、不知所措……
「中國人並不冷酷」
施瑞德哈來自泰米爾納德邦,他在邦立大學教授國際政治和中印關系課程。在尼泊爾的一個研討班上,我與他成為了合作夥伴。值得指出的是,我是他有生以來第一個接觸的中國人。
當研討班即將結束時,施瑞德哈悄悄告訴我,回國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訴他的學生「中國人並不冷酷」──因為以前他在給學生上課談到中印關系時,總是給他們講「中國人非常冷酷」。但他現在覺得,中國人其實非常熱情、友好和坦誠。
說實話,第一次聽施瑞德哈說「中國人冷酷」時我感到特別不可思議。漸漸地我明白了可能是中印之間的文化差異產生了這種認知隔閡。所以我不斷地向施瑞德哈講述一個觀念,即中國人的感情總體來說比較含蓄,對於任何他所喜歡的人或者事物都不會像印度人或者西方人那樣情緒激動。這或許是中國人被認為冷酷的直接原因。
其實,在與印度人接觸中,我也發現了他們身上有許多與中國人不同的行為方式。例如,印度人喜歡某種東西會表現出很強的傾向性,甚至會直接向對方索要,而這在中國人看來卻是不可思議的,因此印度人被許多中國人指責為貪婪。
其實,無論是「中國人冷酷」還是「印度人貪婪」,恐怕都是不同民族依據自身的文化取向作出的判斷,這其中並不一定帶有多大的合理成分,然而日積月累,卻可能會對人民的溝通產生負面影響。
「昆明簡直就是東京」
拉納是來自印度阿薩姆邦的一位電視工作者。1999年我曾經陪他到通往緬甸的史迪威公路實地考察。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們返回昆明的那天正好是晚上。那年,昆明剛好成功舉辦了世界園藝博覽會,夜幕籠罩下的昆明被一些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裝扮得異常漂亮。當我們的車隊緩緩駛入城區後,拉納向我驚叫著:「啊,昆明真漂亮,簡直就像是到了東京!」
我笑了,「昆明僅僅是中國的一個中等城市,如果昆明是東京,那麼假如你到了北京或者上海,你又能說什麼呢?」
其實,我在印度網站上也經常看到那些到中國公幹後的印度人撰寫的中國見聞,他們一方面驚訝中國現代化程度之高,另一方面則抱怨印度媒體對中國成就的報道太少。也難怪,盡管我的朋友約瑟夫每天都特別勤懇地埋頭寫稿,可是全印度目前只有他一人作為印度報業托拉斯派出的記者在華工作。
正因為如此,2003年,當隨同瓦傑帕伊訪華的六七十名記者(許多是首次來華)把他們對當代中國的風土人情認識介紹給印度人時,在印度掀起了一股強烈的中國沖擊波:高速公路、摩天大樓、購物中心、霓虹燈光……印度人明白了:在通往富裕的道路上,中國已經把印度甩在後面了!
「印度窮人更多」
庫馬爾在尼赫魯大學社會學系讀研究生,他的父親因為做生意經常在新德里和上海之間往返,庫馬爾的中國知識幾乎都是父親灌輸的。他向我傾訴了一段心聲:
「印度很強大,但是我們的生活水平遠比中國低。我們仍有很多的窮人。現在西方國家都承認中國正在成為發達國家,可惜印度還不是,最可怕的是印度對中國的先進的漠視,中國的現實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同。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比我們要高。雖然印度的富人生活更好,但是印度窮人更多。」
印度一直夢想著要成為一個大國。1998年,印度核試驗震驚了世界,現在,印度也正在逐漸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中國經濟的崛起使印度領導人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個受國際社會尊敬的大國,僅有核彈遠遠不夠,必須要有強大的經濟力量支撐。
所以,我們看到,印度領導人最近幾年總是在各種場合叨念著「印度的根本國策是追求人民的高質量生活」,「印度發誓在2020年將成為發達國家」。
「中印聯合,未來將屬於亞洲」
賈婭納絲是居住在印度南部城市普那的一位相當活躍的自由撰稿人,主要撰寫涉及中國和印度經濟問題的稿件,曾跟隨在美國公司工作的丈夫多次訪華。
她認真而坦率地向我談了她對中國及中國前景的看法:「對於印度來說,中國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對手和潛在的朋友。從政治層面看,中國是印度不放棄民主原則和不犧牲國家安全就可以效仿的榜樣;從商業角度看,繁榮的經濟將使中國成為進入製造業並與印度產品交易的一個機遇之窗。」
她說,許多印度人都夢想著中國和印度能夠結盟。只有這樣,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聯合才能夠抗衡發達的西方世界。當然,目前惟一的問題是如何解決歷史遺留下的中印邊界爭端。
同其他印度人相比,賈婭納斯的觀點可能屬於比較務實的一類。在印度,持這種務實觀點的人越來越多。由此,記者想起另一位朋友,印度地緣政治學家、被譽為「亞洲版北約之父」的納拉帕特。用納拉帕特的話說,中印如果聯合,未來將屬於亞洲;如果中印分開,美國將會得逞,亞洲的未來就將屬於美國。
值得慶幸的是,印度的年輕一代對中印關系的態度也在日趨冷靜。越來越多的年輕印度人主張,印度應該同中國改善關系,因為美國人希望印度同中國對抗,而印度就是印度,對於印度來說,中國可以成為印度的朋友,只有這樣印度對美國才能有較大的選擇權利。印度目前不應該在軍事上震懾中國,而應該在經濟領域同中國競爭和學習。
根據我對印度的認識,印度是一個民族性非常強的國家,它不會輕易與任何國家結盟,因此我不贊成那種印度人會與美國結盟反對中國的看法,同時我也並不認為中印有一天會走到結盟的地步,兩國之間的利益格局,決定了中印之間將只能是競爭與合作關系。
在現階段,印度更希望成為一個經濟大國。而要做到這點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保持與中國的良好關系對於印度是非常必要的。關於這一點,印度外長辛哈說得很明白:「目前中印都把未來20年看成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戰略機遇期,如果中印在雙邊關繫上取得質的飛躍,克服無端的不信任,兩國將能成為一對具有建設性視野的合作夥伴。」
『貳』 印度和越南基金哪個好
印度。
從總體來看,孟買Sensex30的指數一直在上升,雖然中間也挖過坑,但時間都不長,幅度也不會太大。孟買Sensex30的指數在2007年到2008年下跌過,但此時全球都在下跌,到2010年就已經回到了之前的高位。雖然後面幾次略有回撤,但都達到了新的高位。
其中有一個比較深的坑是去年三月份,跟隨著美國的四次熔斷有一個大幅度的下跌,但幾個月後就回來了。之後一直在上漲。在今年疫情比較兇猛的時候,也只是略微停留又繼續向上。所以,總體來說印度市場是不錯的,比較適合把錢投進去。
『叄』 一年漲30%的印度基金,能投資嗎
你這屬於風險投資,不過不知道你所說的這只基金的具體運行模式,投入到底需要多少,是否承諾30%的年化收益率,所以個人認為風險很大
『肆』 怎麼看印度的股票 怎麼炒它啊
短期可以說是風險和收益成正比例的。如果你技術好。你不會問這個問題。勸你還是找個績優股練技術吧。要業績好的。股性活的。是階段性的熱點。並且在大盤階段性風險釋放以後介入/。並且一定要記得。不做不錯。新手和老手的區別就在於/。老股民。。技術高的人。會空倉。新手和技術不好的。老是滿倉。有的時候一個高手判斷錯了。會空一個波段的倉。也不願意去冒險追高。因為錯過一 個波段的行情。比套住強。
『伍』 新興市場下半年終有喘息機會 印尼印度後市看好
不知不覺中,2018年已經過去了一半。這半年間,全球市場從開局一片靚麗到如今處處「深綠」,只有美股「一枝獨秀」,走勢十分刺激。當此緊要關頭,我們做一番梳理,回望動盪源頭,展望下半年趨勢,或許能帶來一些希望和啟示。
僅僅半年時間,全球市場氛圍就從「屢創新高」變為「何處是底」,是哪些因素打亂了市場的腳步?這些因素會否在下半年繼續影響全球市場?
僅僅半年時間,全球市場氛圍就從「屢創新高」變為「何處是底」。回想一月份,全球股市紛紛走出了靚麗行情,美國標普500指數上漲7.5%,為1987年以來最佳年度開局,上證綜指上漲7.6%,香港恆指更是上漲了11%,德國DAX和法國CAC30指數則分別上漲了3.3%和4.4%。
而放眼當下的市場,幾乎一片深綠,大家都想知道「何處是底」。美國股市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的回報為1.9%,歐洲為-2.5%,日本為-4.6%,中國A股為-17.7%,香港恆指為-3.2%,新興市場為-7.7%。
「全球市場2017年的低波動性可以說是歷史少見,過去十年間,波動性最低的交易日75%來自2017年,但大家都在等待盛宴什麼時候出現轉變。2018年市場的確發生了風格的轉變,1月份仍在盛宴中,但在2、3月份開始調整,2018年上半年全球市場已經經歷了三波調整。」花旗銀行個人金融銀行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部主管吳晶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利率上行、貿易摩擦升級上半年美元資產「一枝獨秀」
那麼是哪些因素打亂了市場的腳步?
今年第一波調整發生在一月底二月初,當時美股行情突然「變臉」,連續多個交易日下跌,更進一步蔓延至外圍市場,背後的導火索是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快速攀升——該收益率一月份攀升了30個基點,並於二月份突破2.9%。收益率攀升反映了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調整,美國經濟數據保持扎實態勢,油價今年以來大幅上漲,推高了通脹預期,而市場發現此前對加息的預期不足。10年期美債收益率於4月24日突破3%,為2014年以來首次。
吳晶晶指出:「大家可以看到,油價是今年迄今唯一大漲的全球資產,布倫特原油價格上半年(截至6月30日)上漲了17.6%,再度引發市場對於全球通脹升溫的擔心,這是投資者擔心的點和為什麼整體市場有大波動的原因之一。」
除了油價,上半年另一個「贏家」是美元。自4月中以來,美元指數一路高歌猛進,由89.516的低谷節節攀升,並在5月21日突破了94關口,期間漲幅達5.4%。
進入6月後,美元指數多次上探95的關鍵水平。6月13日,如市場預期,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並預測2018年加息次數會增至4次,暗示加息步伐會加快。緊接著,歐洲央行同一周公布了最新的利率決議,因表態偏鴿派,歐元走軟,從而進一步對美元形成支撐。
美元的快速走強,也開始對新興市場展現出驚人的「殺傷力」,原因是新興市場高度依賴外部融資,強美元將增加其融資成本和外債負擔,土耳其、阿根廷等「三高」(高赤字、外資債市參與度高、短期到期債務高)遭遇強美元「暴擊」,紛紛陷入貨幣匯率暴跌和資本外流的惡性循環。
隨著美國和世界其他經濟體之間貨幣政策和利率水平的分化不斷擴大,不論是美國和非美發達市場之間,還是美國和新興市場之間,利差水平都利好美元,形成了資金持續迴流美元資產的循環。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之下,全球資金流向近期發生了轉變。國際金融協會(IIF)6月2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股債近期吸引了資金的大幅流入。自4月以來,美國股票基金吸引了400億美元的流入,債券基金吸引了80億美元,目前全球股債基金配置中美元資產達到58%,為2016年以來最高。
與此同時,資金從非美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加速流出。據IIF統計,今年5月-6月期間,歐洲股票基金的贖回達170億美元,債券基金遭遇了80億美元的贖回。自4月以來,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遭遇了100億美元的流出,為2016年美國大選以來最快的流出速度,同期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遭遇了90億美元的贖回。
下半年美元或暫結快速走高勢頭減輕非美貨幣壓力
那麼這些因素下半年會否繼續影響市場呢?
高盛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18年下半年投資者可能「日子也不太好過」,預計市場將繼續受到利率上行和貿易摩擦的困擾。
「利率水平上行和貿易摩擦升級引發了2018年的股市波動率上行,今年10年期美債的收益率已上漲44基點,我們預計年底將進一步上行至3.25%。」高盛美國首席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在報告中指出。
不過,也有觀點稱,下半年美元可能無法維持上半年走強的態勢,從而減輕非美貨幣所承受的壓力。
「下半年的波動性肯定還是很大,所以盡量要用多元化配置來規避這方面的風險。未來12-18個月內,還不是『現金為王』的時候,因為全球經濟依然處於增長之中,總體還是超配環球股票,一些增長較快的地區,包括新興市場和亞洲股票,還是我們的配置重點,接著就要以固定收益資產去做一些對沖。另外我們認為,美元可能會在下半年開始疲軟,這將給一些新興市場資產創造機會。」吳晶晶說。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預計美元的強勢年末會有所緩和,一來美國中期選舉到時已結束,二來隨著歐央行政策收緊的臨近,市場對歐元的看法年底可能出現改變。
在吳晶晶看來,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過後或者到相對後期,全球貿易摩擦存在和緩的可能性。另外,油價的漲勢也預計有限,那麼通脹上行仍處於可控范圍內。
「下半年美元可能無法維持快速走高的趨勢,只要歐洲政治風險有所緩和,美元可能會稍微疲弱。」 美盛環球資產管理西方資產管理投資組合分析師傅雲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興市場因此可能會迎來轉折,中期比較看好亞洲的印尼和印度的債券。「目前10年期印度國債的收益率有7%-8%,那麼還有5%左右的利差。」他說,吸引力不單單是這一點,我們認為其貨幣未來有反彈空間,那麼未來的總體回報還是較有吸引力的。
『陸』 為什麼說印度可能趕超中國
世人對印度經濟的關注,除了它與中國一樣有著當今世界不多見的漂亮增長外,還跟一篇文章有關——自去年底以來,它便在中國的媒體上被炒得沸沸揚揚。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塔倫·凱納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黃亞聲發表在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的這篇文章,既有力地解釋了印度目前的增長,也有根據地預測了它將來的令人敬畏的增長潛力。
兩位教授的分析表明,初級市場遠不及中國繁榮的印度,在貨幣與資本的高級市場上卻比中國更有效率。
我以為他們判斷是有根據的。印度的銀行也許不是全球金融業的榜樣,但它們犯下的錯誤要遠遠小於中國的銀行。麥肯錫咨詢公司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直到2001年,印度的銀行資產中僅有大約10%屬於不良貸款。這個數字與印度願意承認的差不多。據2003年11月18日的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到當年的3月底,印度銀行系統總的不良資產減少超過200億盧比,占凈資產的4.4%。而在我記憶里的同類數字,中國銀行業願意承認的不良資產率至少在25%。
中國的資本市場與印度比,更是有著差距。過去兩年,中國物物交易市場的繁榮為世界嘆為觀止,但股票市場卻表演著駭人聽聞的欺詐和全球獨一無二的跳水。據統計,至少有8000億元市值化為烏有。而2003年印度股票市場的表現與它的經濟增長相互輝映,讓國內外投資者喜笑顏開。匯豐投資管理的印度基金經理山吉夫·杜伽指出,印度股市持續上升,已吸引了大批外國投資者,2003年11月的資金流入創歷史最高紀錄,12月的情況同樣樂觀。作為印度股市指針的孟買BSE指數,12月19日收報5541.3點,較2002年底的3374.9點,累計上升了64.19%,令所有印度基金大豐收。在香港可以投資的6隻印度基金,2003年回報率在3.76%-106.38%不等,而且升勢未停。
中印兩國高級市場景象迥異,說明中國市場運行有著更高的成本和費用,說明印度比中國能更有效地降低市場費用。在這方面,印度堪為中國的老師。
中國人的許多儲蓄都被浪費了。據國外專家分析,中國過去十多年的增長率平均每年為7%,而印度增長率為6%。但中國儲蓄率高達40%,加上外資都被投入經濟發展;印度儲蓄率只有24%,外資也比較少。因此,實際上就是中國投入40美元每年只掙7美元,而印度投入24美元掙6美元。
作為中印兩國經濟增長基礎的企業,質量出現較大差異。印度已成功地培育出一大批能夠與歐美最好的公司展開國際競爭的私營公司。這些公司許多是屬於最尖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行業。與此同時國外分析家又說,在過去20年裡,中國經濟已經騰飛,但中國的私營企業卻沒有隨之騰飛,中國迄今還沒有出現能夠與大型跨國公司一決高下的世界級私營公司。
富人是中國不能承受之重
評論有些苛刻,但下面幾項國際調查倒多少有些印證。
亞洲里昂證券公司2000年對全球25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所作的調查表明,印度在規范化管理方面排名第6,而中國僅名列第19位。
2002年,《福布斯》雜志對世界上最好的200家小公司進行年度排名,印度就有13家上榜,而中國僅有4家,而且都在香港。
在《遠東經濟評論》2003年對亞洲主要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印度的綜合得分高於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的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
那麼,印度降低高級市場的成本靠的是什麼呢?塔倫·凱納和黃亞聲指出:「印度的法律制度盡管存在實質性的缺陷,但與中國的相比仍要先進得多……在印度的股票和債券市場,歪曲真相的情況仍然相當普遍,但印度資本市場運轉的效率和透明度都高於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通常會讓有光明前途和可靠聲譽的公司獲得它們所需要的資金」。
看過這篇文章的中國人都認識到了,在一套相對較好的法律制度約束下的印度高級市場,顯然形成了比中國強大得多的支持和保護真正市場化企業的基礎設施。這樣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制度,不僅讓具備潛在企業家才能的人易於獲得資源,還醞釀社會共識;既使像穆爾蒂(信息系統公司的創始人,被比作印度的比爾·蓋茨)這樣一些企業巨頭得以產生,社會還把他們當作民間英雄。
中國人不可理喻的卻是自身:我們為何仍然缺乏足夠的法治制度和意識,來恰當地對待私人財富和特定條件下發達起來的、似乎「臟兮兮」的富人和企業家?富人犯法與窮人同罪,但絕不意味著富人重罪;富人有罪無罪與窮人同一裁決標准,但絕不因為他是富人就應從嚴獲罪。但富人目前恐怕還是中國不能承受之重,你很可能還遠沒有發達到比爾·蓋茨的程度就精神崩潰了。
何況,印度還有一塊迄今尚未利用的增長儲備。如果印度不再把海外約2000萬的同胞稱為「並非必需的印度人」(Not Required Indians),而且從自己海外僑民那裡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也與中國一樣達到50%,而不是現在的10%,那麼,印度就有可能成為全球性科技強國——就像中國在海外華人的幫助下,已經成功地成為「世界工廠」。
中國的領先之處
增長率:近10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約為8%,而印度只有6%。
基礎設施:中國擁有高水平的公路、港口、電力部門和工業園區。
外國投資:中國一年大約能吸引500多億美元外資,而印度引資數僅為40億美元。
出口:2002年中國的出口總額為2660億美元,大約是印度的4倍。
印度的優勢所在
語言:英語的普及使印度在信息技術服務和後台工作方面具有領先優勢。
資本市場:私營公司的融資渠道比較通暢,而中國則較鍾愛國有企業。
司法體系:與中國相比,印度的合同法和版權保護體系要更加完善。
人口:印度總人口中25歲以下的人大約佔35%,在中國這個比例為45%。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
問題在於人口——尤其是億萬農民
然而,要是說印度高效率的經濟增長更加充分地利用了資源,並已選擇了一條有可能比中國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因此可能超越中國,我認為塔倫·凱納和黃亞聲的研究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約束條件。
事情正如二人宣稱的那樣:「真正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不是中國和印度當前處於何種位置。問題在於它們未來將處於何種位置?印度追求的經濟發展道路優於中國嗎?」
的確,僅憑中國現在遠遠大於印度的多個經濟總量,不能說中國的未來比印度更有潛力;同樣,也不能僅僅根據印度高級市場和技術密集市場比中國更有效率,就預言印度的增長更有持續性。效率高而費用低的高級市場,肯定是有助於經濟增長的;但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在於這個市場與該國最緊要的問題有多大相關性。
與中國一樣,同是發展中國家和人口大國的印度,經濟增長不可能不受農村剩餘勞動的約束。發達國家的學者和政治家對此往往缺乏切膚感受,難得將它作為一種價格或成本約束來認真對待。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有著龐大的剩餘勞動和處在市場邊緣的數億農民。印度的高級市場,以及初級市場里的軟體信息產業、制葯和生物技術產業,其實容納不了多少勞動,尤其是密集勞動。過剩勞動力如何就業是印度的大問題,但印度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市場與此的相關程度並不高。事實上,印度迄今為止並沒有創造出一個能大規模匹配和容納密集勞動的產業。
中國在初級市場方面,卻較成功地讓製造業與密集勞動融合在了一起,顯然容納了比印度多得多的密集勞動。同樣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初級市場的發達與自己面臨的最大問題高度相關。有一個可容納越來越多密集勞動的市場,使億萬人民在其中獲得收入並增加購買,是中印這類擁有眾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欲要持續穩定增長的基本平台。這個平台的獲得並不容易,它是風雲際會的結果。
還好,中國不拒絕可口可樂
但仍有一些中國經濟學家是鄙薄初級市場的,而且直言苦勞於斯對外資是有害的。顯然,他們對人類生活有著更神聖的期許。他們向中國推薦印度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反抗。前不久,學者李少君就有文章說,他前不久與知名學者王紹光去過印度,就認為中國知識分子遠不如印度的知識分子,中國應向印度學習。
李少君說,他和王紹光都深深「敬佩」印度的民族主義。他說,陪同他們的印度教授從來只用國產貨。他們餓了,買餅干吃,印度教授不吃,他只吃印度人自己做的薄餅;見他們逛街渴了要喝可口可樂或礦泉水,便委婉地建議他們喝椰子水。印度的教授們不僅以身作則,而且還努力影響更多的人。教授正和他的學生們發起一個「不喝可口可樂」全國性運動。他們的口號是:「不喝可口可樂,喝椰子水;不吃和路雪,吃井水;如果買車,只買國產車。」據李少君說,印度基本上沒有外國車。
李少君為中國汗顏了:「麥當勞與肯德基進入印度多年,絞盡腦汁,卻毫無進展。肯德基甚至被迫於去年徹底退出印度市場,麥當勞到目前為止也才開了20多家分店。而在中國,麥當勞與肯德基長驅直入,毫無阻攔,短短幾年就席捲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同行的王紹光教授感嘆說:『與印度教授比起來,中國可以說沒有一個真正的民族主義者。』」
我認為,如果把印度知識分子道德上的優點看成是他們在經濟增長方面的一個優勢,可能就要害人害國。
印度的勞動力中有70%是農民,與中國一樣,有著浩大的剩餘勞動隊伍需要國際國內更大的市場來容納和消化。國內企業一時開拓不出這么大容積的市場,利用外資又有什麼錯呢?2003年,中國出口的4000億美元中有近60%是外商投資企業創造的,也就是說僅在國際市場就做了近兩萬億元人民幣的出口生意——這意味著有多少人就業、多少人因就業而有了收入、多少人因收入而有了購買,有多少經濟增長因購買而產生?
不久前,一個世界性的反全球化大會在印度召開。我想,中國是不太會同意這種大會在自己國土上召開,而向國外投資者發出一種含混信號的。我看見電視上那些在印度街頭遊行的各國人士,就覺得印度這個國家很麻煩。
李少君還向中國推薦了印度知識分子的宗教情懷,稱贊印度知識分子如何紮根農村,用各種方法幫助農民,組織農民反抗全球化。曾看過一位印度高官的預測,說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趕上中國需要10年。我查了資料: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2003年是570億美元,印度尚不及中國的零頭。
看到上述消息我深感慶幸,中國那些崇尚民族主義的專家學者沒有主宰政策。否則,印度肯定超越中國。作為反面教材,中國不妨向印度「學習」。
快馬加鞭,一騎絕塵
如果說,對外商直接投資的開放,尤其是對三來一補等看似卑賤的加工製造業的開放,使中國獲得了能容納越來越多密集勞動的國際國內市場,是中國的獨門絕技的話,印度這個市場則還面臨著民族主義和宗教的巨大交易費用和成本無人買單。而且在內需方面,印度顯然還像若干年前的中國,外商直接投資並不指望在你這里賣多少東西,更多是利用你有競爭力的勞動所生產的東西往外賣;而中國已在超越這個階段。大致的情形是,與中國在勞動密集型市場競爭,印度有著它難以克服的成本,自然也難吸引世界相應的資源。
實際上,印度還有著一個幾乎無法克服的成本。它地處南亞,近幾年的夏季常有50攝氏度的高溫。英國大學者湯因比在其煌煌巨著《歷史研究》中就描述過遠古時氣候成本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我前些年看過國外的一份研究,解釋為什麼發達國家大都分布在北緯多少度以上,大抵談的就是氣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從成本的角度看,幾乎是無法消除的。
我個人的推測是,只要中國堅定這樣的共識,即在相當長時間內堅持所謂市場經濟建設就是擴展容納密集勞動的市場,同時盡快融入全球化進程,中國經濟就依然一騎絕塵。
香港的張五常在一篇論及人民幣如何下錨的隨筆里曾說,中國不要眼睛光盯著發達國家,還要經常看看身後或身邊的競爭者,比如印度就很厲害。但印度究竟會有多厲害呢?
『柒』 2022年3月15日基金怎麼樣
3月15日,主要的寬基指數基金的表現為,上證50指數基金收益為-5.12%,創業50指數基金收益為-2.16%,科創50指數基金收益為-2.67%,滬深300指數基金收益為-3.55%,中證500指數基金收益為-5.45%。主要的寬基指數基金的平均收益為-3.79%,可以看出今日資本市場整體也處於大幅下跌,兩天共計下跌超過7%,想想疫情來臨時的情景,歷史總是那樣驚人的相似。
再來看看具體的基金收益情況。
今日,收益最高的基金是:純債基金,收益率為0.87%。純債基金是債券類基金的一種,現在國內的資本市場除了少數的債券基金外,幾乎全部的基金都處於大幅下跌狀態。
第二是印度基金,收益率為0.62%。印度基金和國內資本市場相關性較低,國內資本市場最近一段時間都在暴跌,印度基金卻不受影響,一直在小幅上漲。
第三是國債基金,收益率為0.2%。國債基金的特點是穩定,可以對沖風險。現在的資本市場連續暴跌,恐慌情緒蔓延,國債基金可以作為投資避險的一個重要方向。
第四是德國基金,收益率為0.1%。德國基金和印度基金類似,與國內資本市場關聯度較低,在國內資本市場大幅下跌的情況下,表現比較穩定。
今日,下跌幅度最大的基金是:恆生互聯網基金,收益率為-9.61%。恆生互聯網基金現在都不能用暴跌來形容,感覺馬上就要崩盤。資本市場就是這樣,漲起來瘋狂的難以置信,跌起來深淵無底。恆生互聯網基金的變化可以很好的反映人性的恐懼到底有多大,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資本市場確實風雨飄搖。
第二是房地產基金,收益率為-8.62%。房地產基金近一年下跌超過20%,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產基金很難有大的漲幅。房地產基金今日的大跌和資本市場的大環境相關,房地產基金比大盤下跌的更多。
第三是煤炭基金,收益率為-8.33%。煤炭基金近期仍處於高位,今日大幅下跌,與前期上漲過多有關。同時,資本市場整體在大幅下跌,煤炭基金也不能列外。
第四是鋼鐵基金,收益率為-7.52%。鋼鐵基金近期下跌幅度較大,可能與鋼鐵市場的景氣度有關。現在的宏觀經濟整體下行壓力較大,整個行業的發展都不理想。同時,資本市場整體處於大幅下跌,鋼鐵基金也包含其中。
第五是金銀珠寶基金,收益率為-7.08%。金銀珠寶基金近期處於相對高位,由於俄烏沖突導致黃金價格上漲,金銀珠寶基金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漲。但是,現在資本市場整體處於大幅下跌,金銀珠寶基金也很難獨善其身。
可以看出今日的基金收益情況,國外基金和債券類基金小幅上漲,恆生互聯網基金和行業類基金大幅下跌。最近一段時間國內資本市場開啟暴跌模式,可能原因是俄烏沖突和國內疫情反復造成恐慌情緒蔓延。不管是疫情還是俄烏沖突都是不能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未來的基金投資要非常謹慎。
『捌』 怎樣投資印度股市
印度股市的參與憑證制度
所謂參與憑證,是指通過注冊投資印度股市的外國機構投資者,在購買印度股票後,據此向其客戶發行的、表明客戶對標的股票擁有所有權的一種衍生品。
近年來,印度股票市場不斷向更開放的領域邁進,政府允許並鼓勵境外投資銀行參與股市。作為外資最直接的投資渠道,股票型基金可以直接進入印度股市,「參與憑證」則容許海外投資者以買賣衍生品的方式投資印度股市,這種交易行為是外資法人機構最賺錢的途徑之一。獲得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認可的外資機構有權向海外投資者發行「參與憑證」,這樣他們就可以避開印度證交會繁瑣的登記注冊程序,以匿名的方式讓國際對沖基金等在投資印度股市時不至暴露身份,其價值隨相關聯的正股價格波動,進而更快捷、更方便地投資印度股市;同時,這種交易方式的費率也較低。因此,外國投資者對「參與憑證」自然情有獨鍾,外資在印度股市上有一半以上的投資便是通過「參與憑證」進行的。
參與憑證的設立帶來外資大規模湧入印度。
2007年10月16日,印度證交會向外國投資者發布了一份徵求意見稿,准備採取措施限制海外投資者投資印度股市的比例。印度證交會將限制外資購買參與憑證,並且外資機構投資者及分賬機構不能再發行或更新他們已發行的參與憑證,並將外國機構投資者發行參與憑證的規模嚴格限制在其監管資產的40%以下。投資「參與憑證」的投資者將被要求在監管當局注冊、登記,同時必須在18個月內終止現有的參與憑證。
『玖』 現在投資印度尼西亞指數基金合適嗎
印度尼西亞的指數基金,這個你還是去系統的到銀行咨詢一下,正經的理財師,讓他們給你做一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