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軟銀拋售阿里套現345億美元,背後的原因都有哪些
軟銀拋售阿里套現345億美元,背後的原因都有哪些首先是軟銀在做一些融資的活動,其次就是軟銀在不斷的償還一些債務,再者就是阿里巴巴的股票價格升到了一個巔峰時期,另外就是後續阿里巴巴股票會下降,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軟銀拋售阿里套現345億美元,背後的原因都有哪些。
一、軟銀在做一些融資的活動
首先就是軟銀在做一些融資的活動 ,對於軟銀而言之所以會做一些融資的活動就是他們需要更好滿足一些發展的需求,因為軟銀現在在加大投資的力度,並且對於一些科技企業額度投資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
軟銀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大對於一些科技企業的投資,目前的經濟市場的狀態對於科技企業的投資傾斜力度很大,並且很多的科技企業在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貳』 阿里巴巴港股股價大跌反彈,跌幅收窄至3%以內,哪些人會因此受到影響
阿里巴巴港股股價大跌反彈,跌幅收窄至3%以內,首先是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的股民會受到影響,其次是阿里巴巴公司的股東會收到影響,再者是投資阿里巴巴公司的人群會受到影響,還有就是想要購買阿里巴巴股票的人群會受到影響。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那些人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一、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的股民會受到影響
首先是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的股民會受到影響,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對於這些股民而言,因為阿里巴巴的股票價格雖然有所回升,但是總體還是下跌了,對於這個特殊的時刻部分的人群會選擇拋售掉一部分的股票,擔心繼續下跌。
股民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主動選擇在行情不好的時候拋售掉對應的股票。
『叄』 阿里二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9%,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
根據我的可靠了解,毋庸置疑,是行業之間的競爭太大導致。眾所周知,現在國內的發展越來越好,許多知名的企業,他們企業的發展,也變得更全面性,這一次,阿里的季度財務利潤下降,跟行業的影響,脫不了關系,只是我無法想像,為什麼一個企業的利潤可以做的這么大,這是我一直想像不到的,按照阿里的統計報告去分析,如果單純按利潤去計算,那麼阿里企業的整體利潤還是非常不錯的,如果要跟上一季度去比較,那麼,我想,現在國內許多企業,他們的利潤都不比前幾年那麼好,為什麼呢?新冠疫情的影響,我想很多人都深有體會,特別是那些自己開公司或者是公司股東,合夥人的,因為這兩年許多企業被新冠疫情的突如其來打破了穩定,這就是最根本,最實現的一個事實。
『肆』 未來幾年,阿里巴巴的營收會超越同樣高度發展的華為嗎
目前來看,華為是比阿里強太多了。可以說,未來幾年內,阿里巴巴是無法超過華為,甚至和華為站在同樣高度的。甚至,有一些方面,可能是阿里一輩子都無法超越華為的。
我們從幾點來深入分析一下:
第一、華為是100%的純中國企業,沒有上市,沒有一絲國外的資金占股。
而如今的阿里巴巴,網路,騰訊,這樣的三大巨頭,基本都是有外資投資的,而且都是上市公司,這一點,華為當之無愧,無人能及。
第二、華為在2018年營收達到721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5%!
相當於騰訊的2倍,騰訊在2018年營收達到3127億人民幣,雖然營收不足華為的一半!
約為阿里巴巴的3倍,2018年阿里營收達到250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8.1%!
第三、華為的強大有目共睹,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營收上華為比阿里和騰訊都強,但是從凈利潤上有差別。
華為的凈利潤僅有59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5.1%。
騰訊的利潤非常高,達到787億人民幣,比華為還要高。
而阿里的凈利潤達到640.93億人民幣,同樣比華為利潤更高!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1、華為研發投入高達1015億人民幣,投入佔比達到14.1%,排在歐盟2018年工業研發投資排行第五名,而且華為在最近10年,研發投入高到4800億人民幣。雖然營收很高,但是華為更注重研發。
而阿里巴巴的研發投入僅有287億人民幣,只有華為的1/4多一點。
2、華為在2018年這段時間,受到了美國的打壓,這是一個「小小的」企業,對抗世界第一霸主的較量。但是,結果卻是,華為的業績依然堅挺,並且毫不示弱。
3、華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任正非的股份佔比不到1.4%,其他98.6%的股份都是員工持有,都是骨幹持有,都是研發團隊的人才持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華為把大部分的利潤和分紅給了員工。這是阿里無法做到的。
總結
所以,綜合來看,華為的潛能真的太大了,甚至從做企業的角度,做中國100%企業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角度來看,阿里和華為還有一定的距離。
雖然,利潤上阿里比華為多了點,但是從目前整個市值、自身的實力、對於 社會 的貢獻,以及世界的影響力來看,華為當之無愧的是目前獨角獸企業霸主之一,阿里和華為還有一定的差距。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華為是一個明星企業 ,也是中國民企排名第一位的企業,其 科技 實力更是被認為是可以作為表率的一家企業,而阿里巴巴做為電商的領頭羊,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其發展速度比華為還要更快,那麼阿里巴巴未來是否會超越華為了?
1、華為的營收情況
2018年華為的營收是7212億元 ,同比增長19.5%,在這種體量之下還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實在是難能可貴。華為的營收也並非都是增長如此迅猛,在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間,就出現過「低迷期」,營收增速才10%左右,但是從2014年 開始華為的營收增速就上了一個台階,每年保持20%,甚至30%的增長,在這一增長速度下,華為的營收也很快從哪2000多億站上了3000億、4000億、5000億、6000億、7000億的門檻,甚至在2019年都有可能突破8000億的門檻。
華為的營收大幅增長,一方面有賴於4G網路的鋪設 ,帶來的巨額投資,另一方面也有賴於華為在移動終端取得的巨大成功,從手機市場的一個小玩家,變成行業老大。
2013年的時候,華為的消費者業務貢獻的營收是570億人民幣 ,占總營收的比例是24%。
但是到了5年之後的2018年 ,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增 長到了3489億元,占營收比例達到了48%。華為消費者業務貢獻的營收同比上年增長了45%,相比2013年的570億的營收,更是增長了510%;而在同期,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從1601億元增長到了2940億元,5年時間增長了84%,而且在2018年還出現了負增長,運營商業務貢獻的營收萎縮了1.3%。
另一個就是中國對華為營收的貢獻更加突出 ,在2013年的時候,中國地區貢獻的營收佔比為35%。
而到了2018年,中國地區貢獻的營收達到了51.6% ,貢獻的營收比例相比2013年的35%大幅上升。
華為未來還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增速嗎?上半年外部環境不容樂觀 ,外界都擔心華為的業務增長,但是2019年上半年業績出來後,實現了4013億人民幣的營收,增長23.2%,似乎是越戰越勇的態勢,任正非後來在采訪中也講到,華為面臨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上半年業績仍然保持大幅增長的原因是國內客戶的大力支持,以及銷售的慣性作用導致。所以未來華為是否能夠保持15%、或者20%的增速是非常存疑的。
愛2019年上半年華為保持業績的增長是有賴於消費者業務的增長 ,消費者業務貢獻營收的比例,從2018年的48%增長到了2019年上半年的55%,半年之間又提高了7個百分點。
2、阿里巴巴的營收情況
2019年的年報顯示阿里巴巴的營收為3768億元(2019年年報的時間是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 所以大體上可以把阿里的2019年的年報看作是自然年2018年的營收。下面我為了方便做比較,就用自然年度來代替,我說的2018年的營收,其實指的是阿里2019年年報的營收(也就是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間的營收),其他年度的營收也是以此類推。
2018年阿里巴巴的營收是3768億元人民幣 ,同比 增長50.5% ,而2019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實現營收1149億元,同比增長 42% 。如果按照這個增速,2019年阿里的營收將會達到5000億。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阿里巴巴過往的營收情況, 2011年的時候,阿里巴巴的營收只有200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增長到3768億元,增長了18倍。
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速不可謂不快 ,復合增速達到了52%,而華為同期的復合增速是20%。
3、阿里巴巴有沒有可能追上華為的營收?
有可能的,過去7年的時間,阿里巴巴的復合增速是52% ,而華為的復合增速是20%,增速的不同造就了兩者成長速度的差異,7年時間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長了18倍,而華為的營收增長了2.5倍。
2017年阿里巴巴的營收是2503億元 ,比華為2013年2390億元高出了113億元,但是2018年阿里巴巴的營收已經是相當於華為2015年的營收規模了,兩者的營收分別是3768億元和3950億元。
如果2019年阿里巴巴保持首季度的增速42% ,那麼2019年的營收將達到5035億元,相當於華為2016年5216億元的規模。
如果我們假設未來幾年阿里巴巴保持40%的增速 ,而華為保持20%的增速,那麼幾年後阿里能夠追上華為呢?
答案是4年時間,也就是2022年!
時間好像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快很多,但是商業就是如此, 你能想到阿里巴巴在2011年的時候營收只有200億元嗎?而當時華為的營收已經是2039億元了,阿里巴巴只有華為的10%。而到了2018年,阿里巴巴的營收已經達到了華為的52%,商業上的事情就是如此, 速度決定了規模,天下商業唯快不破 。華為要追趕三星、蘋果等巨無霸企業,依靠的也是速度,蘋果已經是負增長了,這是 華為趕超的機會,當 前華為的營收只有蘋果的40% 。
總結:其實未來華為的增速要保持20%是非常困難的 ,保持10%-15%已經是不錯了,盡管手機業務在迅速增長,但是行業已經是負增長了,只能在萎縮的存量中進行競爭,這會非常激烈,目前還存貨的手機品牌都不是那麼容易就敗的。華為要搶占他們的份額也不容易,尤其是當前手機並沒有什麼重大技術的突破帶來換機潮,至於所謂的5G,每家手機品牌都是平等機會,都可以同時推出5G手機,並非是某一家手機獨享的技術。
當然了,未來幾年阿里巴巴要保持40%的增速也很困難 ,因為互聯網的紅利正在衰退,阿里巴巴保持30%的增速已經是成功。
無論以哪種方法計算,未來四五年內 ,阿里巴巴的營收趕上華為的營收是非常有可能的。
當然了,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華為都是非常優秀的企 業,在各自的領域里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創造了巨大的 社會 價值,本文的比較只是單純的從營收規模做比較,並非是比價兩家企業的優劣,這兩個企業都是筆者非常喜歡的企業,兩位創始人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企業家。
不會超過華為
不排除有這個可能,阿里巴巴這幾年的營收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2019財年阿里巴巴營收為人民幣3768.44億元,同比增長50.58%。不久前阿里巴巴公布的2020財年一季度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營收為1149.2億元,同比增長42%,速度雖有所放緩,但仍然保持高速增長。
我們再來看看華為,華為是我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其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7212億元,幾乎是阿里巴巴的2倍,領先幅度不小。近年來華為的營收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但增速不及阿里巴巴的一半。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為40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
其實如果兩者繼續保持這個速度增長,未來幾年阿里巴巴的營收是不可能超過華為的,但大家都知道,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受到不公平打壓,這對華為的發展肯定會有影響,上半年華為之所以能夠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主要是從今年5月份開始華為才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對上半年的業績影響比較小。華為總裁任正非早前就曾表示,華為重新恢復振興需要三至五年。以阿里目前的增長勢頭,不出三年它的營收就可以翻一翻,當然,阿里巴巴未來幾年能否保持超高速增長也是未知的,存在很大變數。
總之,不管未來幾年阿里巴巴的營收能否超過華為,阿里和華為都是我國優秀的 科技 公司,誰的營收高也無所謂。
阿里巴巴的營收肯定在四年內超過華為!阿里巴巴國際站,1688.速賣通,菜鳥,阿里雲,螞蟻 科技 ,餓了么,盒馬鮮生,釘釘,菜贊達,哈啰出行,淘寶直播,淘寶特價版等都在快速發展壯大!是中國唯一可以在未來十年內成為全球第一企業的領軍者!
盡管從感情傾向上講,相信大多數國人都希望自主創新的華為一直領先,但以目前阿里集團的瘋狂膨脹態勢,營收超越只是遲早的事,我個人認為五年左右阿里營收會超過華為。
從商業模式,阿里是標準的互聯網公司,無邊際效應,輕資產,病毒式擴展幾何數增長,而華為還是傳統的技術研發類公司,增長發展方式比較穩定。因此單純從商業模式講阿里絕對占優。
近日,由美國全球投資資料庫CBinsights發起的全球商業聯賽,阿里巴巴一路過關斬將,接連擊敗美國的諾華制葯、迪士尼、特斯拉、SpaceX、蘋果、亞馬遜,登頂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投資者心目中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
說明,在國際上不光華爾街等投行包括全球投資者都認可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
而且產品和布局上,阿里豐富多元更突出。
阿里旗下都是重殺器:螞蟻金服(估值6000億)、菜鳥物流、阿里雲(增長迅猛,全球第二,僅次於亞馬遜),電商平台:淘寶、天貓、1688國內站、alibaba.com國際站、Aliexpress 全球速賣通。
從國際化來說,目前阿里走在前面。阿里的支付寶已經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阿里巴巴的跨境電商也是影響世界范圍。
華為則主業突出,作為專注通迅的國際化技術企業,華為在5G時代在世界領先,然而由於涉及到基礎通訊網路的國家戰略,在某些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受到排斥和抵制,影響了它的快速拓展和營收的大幅提高。
再看營收:2018財年阿里巴巴營收為人民幣3768.44億元,而2018年的華為營業收入為7212億元,幾乎是阿里巴巴的2倍,領先幅度不小。
但阿里巴巴這幾年的營收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近年來華為的營收保持20%左右的增長,增速不及阿里巴巴的一半。因此,按此增長速度,阿里營收不用太久就能追上華為。
但營收只是企業成功的一個方面,並不代表誰更偉大,對 社會 的貢獻更大。個人認為華為是更偉大更值得尊敬的企業。
對中國來說,華為很重要,在世界范圍,阿里可以算是偉大的公司。不接受反駁
要看一個企業的 科技 含量,看他實際的貢獻,以及有多少核心技術。
如果光看營收,中國工商銀行以及中國煙草公司早就世界領先了,可是有什麼用啊?最近茅台都開始評院子了,可是解決不了中國卡脖子的問題啊,王者榮耀每年賺錢幾百億,能代表國家 科技 水平高嗎?
荷蘭ASML公司生產光刻機,每年就賣幾十台,營收也只有幾十個億美金,可是這是卡脖子的技術和產品,世界上只此一家生產,這才是最牛逼的。
華為為什麼厲害?是因為華為的 科技 含量很高,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時更關鍵的是有自己的核心專利,是世界通訊領域在主要玩家裡這才是華為厲害的地方。
不管阿里巴巴還是騰訊未來產生多少營收,或者他們的營收比華為高多少,都無法取代華為在中國以及世界上的位置,所以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
多思考多學習,多增加知識儲備!
任正非,馬雲兩個牛人創造了倆家牛逼的公司華為和阿里。算是中國的驕傲,一家偏向底層技術研發,掌握最先進的5g通信標准技術,連起未來世界萬物互聯的鎖匙,前景不可限量,他是屬於自己可以創造增量的,所以規模只會越來越大,能夠達到多大規模不好預測。阿里移動互聯網電商平台風生水起,中國數一,但是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國際市場也開始發力就現在效果比較不顯。阿里一般資本投資控股比較多,方方面面,阿里雲成長快速市佔第一。阿裡面廣,布局很深,如果這些項目就現在合並起來規模是不輸華為的。營收跟華為相比差距不大。阿里總體偏向營銷,投資收購,技術剛剛開始重視。可以說是存量跟別人競爭。最後總結華為的前景更好。阿里的成長壓力越來越大。
營收要超越,只要合並報表就行了,合並大潤發、聯華、銀泰商業、三江購物等等,把這些報表一加,超過華為不成問題。
2018年世界五百強第一是沃爾瑪,我們的國家電網都只能排第二,沃爾瑪營收5003億美元。沃爾瑪是零售,而阿里巴巴早已入股了眾多的零售集團,只是股份比例不高,所以還不能合並報表。如果阿里巴巴願意合並報表的話,超越華為都是分分鍾的事。
阿里巴巴的定位是互聯網公司,而華為是硬體公司,所以兩者比營收是不公平的。而且就像我上面說的,營收上去很容易,利潤要上去才是難點。
『伍』 阿里巴巴的股票一度漲到12%,與哪些因素有關
對於阿里巴巴的股票市值漲到了12%,我相信很多網民對此事非常關注的,因為阿里巴巴在我國內是一個非常大的上市企業,很多股民都買了阿里巴巴的股票,無論是阿里巴巴的股票是上漲或者下跌都牽動著廣大股民的心情。而對於這次阿里巴巴的股票上漲的因素個人分析覺得有2點。對於阿里巴巴的市值股票上漲的這種分析只是我個人的愚見,不過在這里還是提醒廣大網友炒股需謹慎,投資有風險。不是所有的股票都會一漲再漲,你要根據阿里巴巴的經濟走向和國際態勢來選擇購買股票,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股票市場中處於不敗之地。
『陸』 阿里二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9%,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阿里巴巴集團擁有著非常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公司旗下的多款軟體得到了網友的好評,並且,相關的購物軟體已經成為人們購物的首選軟體之一。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公布了公司在二季度的營收額和利潤額。
根據官方公布的具體數據,阿里巴巴公司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入超過2000億元,利潤卻只有28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9%。如果我們分析阿里巴巴公司收益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同行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第二個原因是阿里巴巴公司需要將部分資金投入到其他項目中。
總的來說,行業競爭使得多個平檯面臨著不同的挑戰,這使得我們可以享受到更為優質的購物環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感受到購物平台的競爭力非常強,自然會進行有選擇的使用購物平台。
『柒』 阿里巴巴股票K線方法分析
K線理論發源於日本,是最古老的技術分析方法,1750年日本人就開始利用陰陽燭來分析大米期貨。K線具有東方人所擅長的形象思維特點,沒有西方用演繹法得出的技術指標那樣定量,因此運用上還是主觀意識占上風。面對形形色色的K線組合,初學者不禁有些為難,其實濃縮就是精華,就如李小龍把招式從復雜化為簡單反能一招制敵,筆者也把浩瀚的K線大法歸納為簡單的三招,即一看陰陽,二看實體大小,三看影線長短。
一、看陰陽
陰陽代表趨勢方向,陽線表示將繼續上漲,陰線表示將繼續下跌。以陽線為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多空拼搏,收盤高於開盤表明多頭占據上風,根據牛頓力學定理,在沒有外力作用下價格仍將按原有方向與速度運行,因此陽線預示下一階段仍將繼續上漲,最起碼能保證下一階段初期能慣性上沖。故陽線往往預示著繼續上漲,這一點也極為符合技術分析中三大假設之一股價沿趨勢波動,而這種順勢而為也是技術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同理可得陰線繼續下跌。
二、看實體大小
實體大小代表內在動力,實體越大,上漲或下跌的趨勢越是明顯,反之趨勢則不明顯。以陽線為例,其實體就是收盤高於開盤的那部分,陽線實體越大說明了上漲的動力越足,就如質量越大與速度越快的物體,其慣性沖力也越大的物理學原理,陽線實體越大代表其內在上漲動力也越大,其上漲的動力將大於實體小的陽線。同理可得陰線實體越大,下跌動力也越足。
三、看影線長短
影線代表轉折信號,向一個方向的影線越長,越不利於股價向這個方向變動,即上影線越長,越不利於股價上漲,下影線越長,越不利於股價下跌。以上影線為例,在經過一段時間多空斗爭之後,多頭終於晚節不保敗下陣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論K線是陰還是陽,上影線部分已構成下一階段的上檔阻力,股價向下調整的概率居大。同理可得下影線預示著股價向上攻擊的概率居大。完整圖文教程:https://www.youxiagushi.com/main/viewthread.php?tid=27099&fromuid=69176
『捌』 未來幾年,阿里巴巴的營收會超越同樣高度發展的華為嗎
目前來看,華為是比阿里強太多了。可以說,未來幾年內,阿里巴巴是無法超過華為,甚至和華為站在同樣高度的。甚至,有一些方面,可能是阿里一輩子都無法超越華為的。
我們從幾點來深入分析一下:
第一、華為是100%的純中國企業,沒有上市,沒有一絲國外的資金占股。
而如今的阿里巴巴,網路,騰訊,這樣的三大巨頭,基本都是有外資投資的,而且都是上市公司,這一點,華為當之無愧,無人能及。
第二、華為在2018年營收達到721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9.5%!
相當於騰訊的2倍,騰訊在2018年營收達到3127億人民幣,雖然營收不足華為的一半!
約為阿里巴巴的3倍,2018年阿里營收達到250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8.1%!
第三、華為的強大有目共睹,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營收上華為比阿里和騰訊都強,但是從凈利潤上有差別。
華為的凈利潤僅有59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5.1%。
騰訊的利潤非常高,達到787億人民幣,比華為還要高。
而阿里的凈利潤達到640.93億人民幣,同樣比華為利潤更高!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1、華為研發投入高達1015億人民幣,投入佔比達到14.1%,排在歐盟2018年工業研發投資排行第五名,而且華為在最近10年,研發投入高到4800億人民幣。雖然營收很高,但是華為更注重研發。
而阿里巴巴的研發投入僅有287億人民幣,只有華為的1/4多一點。
2、華為在2018年這段時間,受到了美國的打壓,這是一個「小小的」企業,對抗世界第一霸主的較量。但是,結果卻是,華為的業績依然堅挺,並且毫不示弱。
3、華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任正非的股份佔比不到1.4%,其他98.6%的股份都是員工持有,都是骨幹持有,都是研發團隊的人才持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華為把大部分的利潤和分紅給了員工。這是阿里無法做到的。
總結
所以,綜合來看,華為的潛能真的太大了,甚至從做企業的角度,做中國100%企業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角度來看,阿里和華為還有一定的距離。
雖然,利潤上阿里比華為多了點,但是從目前整個市值、自身的實力、對於 社會 的貢獻,以及世界的影響力來看,華為當之無愧的是目前獨角獸企業霸主之一,阿里和華為還有一定的差距。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華為是一個明星企業 ,也是中國民企排名第一位的企業,其 科技 實力更是被認為是可以作為表率的一家企業,而阿里巴巴做為電商的領頭羊,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其發展速度比華為還要更快,那麼阿里巴巴未來是否會超越華為了?
1、華為的營收情況
2018年華為的營收是7212億元 ,同比增長19.5%,在這種體量之下還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實在是難能可貴。華為的營收也並非都是增長如此迅猛,在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間,就出現過「低迷期」,營收增速才10%左右,但是從2014年 開始華為的營收增速就上了一個台階,每年保持20%,甚至30%的增長,在這一增長速度下,華為的營收也很快從哪2000多億站上了3000億、4000億、5000億、6000億、7000億的門檻,甚至在2019年都有可能突破8000億的門檻。
華為的營收大幅增長,一方面有賴於4G網路的鋪設 ,帶來的巨額投資,另一方面也有賴於華為在移動終端取得的巨大成功,從手機市場的一個小玩家,變成行業老大。
2013年的時候,華為的消費者業務貢獻的營收是570億人民幣 ,占總營收的比例是24%。
但是到了5年之後的2018年 ,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增 長到了3489億元,占營收比例達到了48%。華為消費者業務貢獻的營收同比上年增長了45%,相比2013年的570億的營收,更是增長了510%;而在同期,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從1601億元增長到了2940億元,5年時間增長了84%,而且在2018年還出現了負增長,運營商業務貢獻的營收萎縮了1.3%。
另一個就是中國對華為營收的貢獻更加突出 ,在2013年的時候,中國地區貢獻的營收佔比為35%。
而到了2018年,中國地區貢獻的營收達到了51.6% ,貢獻的營收比例相比2013年的35%大幅上升。
華為未來還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增速嗎?上半年外部環境不容樂觀 ,外界都擔心華為的業務增長,但是2019年上半年業績出來後,實現了4013億人民幣的營收,增長23.2%,似乎是越戰越勇的態勢,任正非後來在采訪中也講到,華為面臨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上半年業績仍然保持大幅增長的原因是國內客戶的大力支持,以及銷售的慣性作用導致。所以未來華為是否能夠保持15%、或者20%的增速是非常存疑的。
愛2019年上半年華為保持業績的增長是有賴於消費者業務的增長 ,消費者業務貢獻營收的比例,從2018年的48%增長到了2019年上半年的55%,半年之間又提高了7個百分點。
2、阿里巴巴的營收情況
2019年的年報顯示阿里巴巴的營收為3768億元(2019年年報的時間是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 所以大體上可以把阿里的2019年的年報看作是自然年2018年的營收。下面我為了方便做比較,就用自然年度來代替,我說的2018年的營收,其實指的是阿里2019年年報的營收(也就是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間的營收),其他年度的營收也是以此類推。
2018年阿里巴巴的營收是3768億元人民幣 ,同比 增長50.5% ,而2019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實現營收1149億元,同比增長 42% 。如果按照這個增速,2019年阿里的營收將會達到5000億。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阿里巴巴過往的營收情況, 2011年的時候,阿里巴巴的營收只有200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增長到3768億元,增長了18倍。
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速不可謂不快 ,復合增速達到了52%,而華為同期的復合增速是20%。
3、阿里巴巴有沒有可能追上華為的營收?
有可能的,過去7年的時間,阿里巴巴的復合增速是52% ,而華為的復合增速是20%,增速的不同造就了兩者成長速度的差異,7年時間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長了18倍,而華為的營收增長了2.5倍。
2017年阿里巴巴的營收是2503億元 ,比華為2013年2390億元高出了113億元,但是2018年阿里巴巴的營收已經是相當於華為2015年的營收規模了,兩者的營收分別是3768億元和3950億元。
如果2019年阿里巴巴保持首季度的增速42% ,那麼2019年的營收將達到5035億元,相當於華為2016年5216億元的規模。
如果我們假設未來幾年阿里巴巴保持40%的增速 ,而華為保持20%的增速,那麼幾年後阿里能夠追上華為呢?
答案是4年時間,也就是2022年!
時間好像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快很多,但是商業就是如此, 你能想到阿里巴巴在2011年的時候營收只有200億元嗎?而當時華為的營收已經是2039億元了,阿里巴巴只有華為的10%。而到了2018年,阿里巴巴的營收已經達到了華為的52%,商業上的事情就是如此, 速度決定了規模,天下商業唯快不破 。華為要追趕三星、蘋果等巨無霸企業,依靠的也是速度,蘋果已經是負增長了,這是 華為趕超的機會,當 前華為的營收只有蘋果的40% 。
總結:其實未來華為的增速要保持20%是非常困難的 ,保持10%-15%已經是不錯了,盡管手機業務在迅速增長,但是行業已經是負增長了,只能在萎縮的存量中進行競爭,這會非常激烈,目前還存貨的手機品牌都不是那麼容易就敗的。華為要搶占他們的份額也不容易,尤其是當前手機並沒有什麼重大技術的突破帶來換機潮,至於所謂的5G,每家手機品牌都是平等機會,都可以同時推出5G手機,並非是某一家手機獨享的技術。
當然了,未來幾年阿里巴巴要保持40%的增速也很困難 ,因為互聯網的紅利正在衰退,阿里巴巴保持30%的增速已經是成功。
無論以哪種方法計算,未來四五年內 ,阿里巴巴的營收趕上華為的營收是非常有可能的。
當然了,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華為都是非常優秀的企 業,在各自的領域里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創造了巨大的 社會 價值,本文的比較只是單純的從營收規模做比較,並非是比價兩家企業的優劣,這兩個企業都是筆者非常喜歡的企業,兩位創始人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企業家。
不會超過華為
不排除有這個可能,阿里巴巴這幾年的營收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2019財年阿里巴巴營收為人民幣3768.44億元,同比增長50.58%。不久前阿里巴巴公布的2020財年一季度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營收為1149.2億元,同比增長42%,速度雖有所放緩,但仍然保持高速增長。
我們再來看看華為,華為是我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其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7212億元,幾乎是阿里巴巴的2倍,領先幅度不小。近年來華為的營收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但增速不及阿里巴巴的一半。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為40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
其實如果兩者繼續保持這個速度增長,未來幾年阿里巴巴的營收是不可能超過華為的,但大家都知道,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受到不公平打壓,這對華為的發展肯定會有影響,上半年華為之所以能夠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主要是從今年5月份開始華為才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對上半年的業績影響比較小。華為總裁任正非早前就曾表示,華為重新恢復振興需要三至五年。以阿里目前的增長勢頭,不出三年它的營收就可以翻一翻,當然,阿里巴巴未來幾年能否保持超高速增長也是未知的,存在很大變數。
總之,不管未來幾年阿里巴巴的營收能否超過華為,阿里和華為都是我國優秀的 科技 公司,誰的營收高也無所謂。
阿里巴巴的營收肯定在四年內超過華為!阿里巴巴國際站,1688.速賣通,菜鳥,阿里雲,螞蟻 科技 ,餓了么,盒馬鮮生,釘釘,菜贊達,哈啰出行,淘寶直播,淘寶特價版等都在快速發展壯大!是中國唯一可以在未來十年內成為全球第一企業的領軍者!
盡管從感情傾向上講,相信大多數國人都希望自主創新的華為一直領先,但以目前阿里集團的瘋狂膨脹態勢,營收超越只是遲早的事,我個人認為五年左右阿里營收會超過華為。
從商業模式,阿里是標準的互聯網公司,無邊際效應,輕資產,病毒式擴展幾何數增長,而華為還是傳統的技術研發類公司,增長發展方式比較穩定。因此單純從商業模式講阿里絕對占優。
近日,由美國全球投資資料庫CBinsights發起的全球商業聯賽,阿里巴巴一路過關斬將,接連擊敗美國的諾華制葯、迪士尼、特斯拉、SpaceX、蘋果、亞馬遜,登頂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投資者心目中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
說明,在國際上不光華爾街等投行包括全球投資者都認可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
而且產品和布局上,阿里豐富多元更突出。
阿里旗下都是重殺器:螞蟻金服(估值6000億)、菜鳥物流、阿里雲(增長迅猛,全球第二,僅次於亞馬遜),電商平台:淘寶、天貓、1688國內站、alibaba.com國際站、Aliexpress 全球速賣通。
從國際化來說,目前阿里走在前面。阿里的支付寶已經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阿里巴巴的跨境電商也是影響世界范圍。
華為則主業突出,作為專注通迅的國際化技術企業,華為在5G時代在世界領先,然而由於涉及到基礎通訊網路的國家戰略,在某些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受到排斥和抵制,影響了它的快速拓展和營收的大幅提高。
再看營收:2018財年阿里巴巴營收為人民幣3768.44億元,而2018年的華為營業收入為7212億元,幾乎是阿里巴巴的2倍,領先幅度不小。
但阿里巴巴這幾年的營收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近年來華為的營收保持20%左右的增長,增速不及阿里巴巴的一半。因此,按此增長速度,阿里營收不用太久就能追上華為。
但營收只是企業成功的一個方面,並不代表誰更偉大,對 社會 的貢獻更大。個人認為華為是更偉大更值得尊敬的企業。
對中國來說,華為很重要,在世界范圍,阿里可以算是偉大的公司。不接受反駁
任正非,馬雲兩個牛人創造了倆家牛逼的公司華為和阿里。算是中國的驕傲,一家偏向底層技術研發,掌握最先進的5g通信標准技術,連起未來世界萬物互聯的鎖匙,前景不可限量,他是屬於自己可以創造增量的,所以規模只會越來越大,能夠達到多大規模不好預測。阿里移動互聯網電商平台風生水起,中國數一,但是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國際市場也開始發力就現在效果比較不顯。阿里一般資本投資控股比較多,方方面面,阿里雲成長快速市佔第一。阿裡面廣,布局很深,如果這些項目就現在合並起來規模是不輸華為的。營收跟華為相比差距不大。阿里總體偏向營銷,投資收購,技術剛剛開始重視。可以說是存量跟別人競爭。最後總結華為的前景更好。阿里的成長壓力越來越大。
營收要超越,只要合並報表就行了,合並大潤發、聯華、銀泰商業、三江購物等等,把這些報表一加,超過華為不成問題。
2018年世界五百強第一是沃爾瑪,我們的國家電網都只能排第二,沃爾瑪營收5003億美元。沃爾瑪是零售,而阿里巴巴早已入股了眾多的零售集團,只是股份比例不高,所以還不能合並報表。如果阿里巴巴願意合並報表的話,超越華為都是分分鍾的事。
阿里巴巴的定位是互聯網公司,而華為是硬體公司,所以兩者比營收是不公平的。而且就像我上面說的,營收上去很容易,利潤要上去才是難點。
但是本人還是比較看好華為在未來的收入增長,華為如果不是美國連續三輪極限施壓制裁,華為極有可能在今年營業收入突破10,000億人民幣。但也正是美國的制裁,迫使華為開展了和擴展了更多方向的產品開發,華為已經明顯開始加快部署整個鴻蒙系統生態,對於物聯網時代特點的操作系統,華為在部署的速度上明顯快過競爭對手谷歌。而且華為已經開始和眾手機廠商,包括中國各大智能 汽車 公司,展開了在操作系統上的廣泛合作。另外華為雖然在智能家居方面暫時落後於競爭對手小米,但是由於華為在產品的開發設計和顛覆性技術開發上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這些硬體開發優勢,再加上華為系統軟體的優勢未來整個智能家居產業鏈,華為必然會超過小米,華為應該早已開始了晶元生產線的研發或者相關替代技術的研發,華為你完成對整個通信產業的布局只差一步。未來華為的產品開發將包括整個智能生活,家居產業鏈,手機通信手錶,平板筆記本等產品線,再加上智能 汽車 !華為未來的成長潛力將是接近100,000億級的!
因此短時間內,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會超過阿里巴巴,但是10年20年華為的營業增長或前景將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