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畢業論文股票型基金分析
擴展閱讀
河北海運股票代碼 2025-01-23 09:53:45
喬治白股票代碼 2025-01-23 08:22:04
中國人如何看美股股票 2025-01-23 08:01:24

畢業論文股票型基金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9-19 22:24:54

『壹』 求一篇證券投資分析的論文,2000字~~有重賞~~~

證券投資分析論文 論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 摘要:發展證券投資基金對於規范證券市場具有重要意義,但封閉武證券投資基金在運作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日前我國開放武證券投資基金即將推出,本文從對封閉式基金存在問題進行探討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開放武證券投資基金的優勢,提出了正確認識我國開放武基金在發行規模、投資風險、投資理念、市場運作等方面的局限性;並就完善基金立法、建立規范的基金監管體系、制定正確的開放武基金發展步驟、加強理論研究和基金人才培養以及完善證券市場創造基金發展的良好環境等方面提出了基本構想。 關鍵詞: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基本構想 一、在我國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的意義 從根本上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對於增加證券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擴大證券市場資金來源渠道,無疑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發展大型證券投資基金對股市而言,是一種長遠的利好。因為證券投資基金在建立之後都要投資人市,從最終結果上看,必然會增加市場的資金供給。同時隨著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其經營運作也必然會逐步規范化,而基金的規范化,對股市走勢將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如此.隨著證券投資基金的規范化發展,也將對股市的健康發展提供根本的保證。目前我國股市暴漲暴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場內缺乏規范的機構投資者,而發展證券投資基金,是培育場內機構投資者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美國股市只有25% 是個人投資者,而日本股市幾乎很少有個人投資者,絕太多數的個人.均採取加入投資基金的方式進行證券投資。在發達國家的股市中,投資基金已成為投資的主體,而且由於投資基金的規模較大,其行為必然傾向於投資,而不傾向於投機。這對於股市的穩定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1998年推出第一隻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有基金管理公司l4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34個,200o年末基金凈值為847億元,基金從業人員344人。 二、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存在過度投機的證券市場中,發展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直接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保證基金投資者的安全和收益?從歷史上看,我國證券市場中的基金,在熊市時效益是較差的。特別是老基金,由於在投資方向上缺乏內部約束.造成投資混亂的局面,搞實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證券投資均被套牢,絕大部分基金都出現虧損。只有在1996年後,股市出現大幅上場行情,一些基金才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從總體上看,以證券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即:在牛市中獲利,在熊市中虧損,如果我國的證券市場出現持續低迷的狀況.那麼基金投資者的收益是沒有保障的。 2.證券投資基金的收益主要應從哪裡獲得?在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是唯一的財富創造者和提供者,在發達國家的股市中,支撐股市發展和為股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利潤的是上市公司的業績及其成長性。大量基金人市通過操作獲取收益,最主要的目的是與上市公司一起分享其經營發展的成果。因此,基金運作是以獲取投資收益為主。但是我國股市中的上市公司效益低下,無能力支撐高啟的股價,也無法為股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利潤。基金也好.其他的證券機構也好,無法賺上市公司的錢,只好採取各種手段賺取股民的錢。當基金獲利時,並不是依靠上市公司源源不斷提供的利潤,而是依靠新股民源源不斷地人市及其源源不斷地「前仆後繼」,這種情況有可能使證券投資基金在發展中誤人歧途。 3.如何保證證券投資基金本身不過度投機?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的業績處於逐年滑坡的狀態,使得股市缺乏上揚的堅實基礎,證券市場只能是一個高風險的投機市場,這也會助長證券投資基金的投機行為。與此同時,如何保證證券投資基金本身不被作為炒作的投機對象?在我國缺乏上市公司業績支撐的證券市場中,許多已掛牌上市的老基金,都曾是莊家控制的炒作工具,其投機的程度超過了股票,暴漲暴跌的幅度也遠遠大於一般的股票。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在市場中。也難以保證不淪為機構投機的工具,成為炒作的投機對象。4.如何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從理論上講,與基金有關的三種當事人,即投資人、管理人及託管人應當相互獨立,互相制約,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基金的合規運作。但是在現實中,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人只能在市場中買賣基金單位,難以形成對基金管理人的直接制約關系,特別是在信用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基金投資人很難約束基金管理人的行為。此外,目前的基金託管人大多是由商業銀行來擔任,商業銀行在股市中並無太大的利益關系.其有關人員也不是股市的專家.託管人只負責有關資金的託管,很難形成對基金管理人的有效監督。而基金管理公司的發超人與大股東一般是證券公司等在股市中有利益關系的機構。因此,對於基金管理公司來說.在缺乏必要監督的條件下,有可能出現大股東操縱、私幕交易的問題。

『貳』 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和混合型相比,正常情況下哪一種收益大

其中股票型基金風險最大,收益也最大,指數型基金完全復制標的指數,收益次之,混合型基金收益最小風險最小。股票和混合型基金屬於主動投資,對基金管理團隊水平要求很高,才能有好的收成,同樣管理費也比較高,指數型基金屬於被動型投資,完全復制指數,所以管理費比較低,而且像ETF買賣還比較方便。但這三樣都逃不開系統風險,大盤好的時候,偏股型和指數型基金收益最高,混合型次之,大盤不好的時候,這三種基金都有虧錢的可能,而混合型基金因為配置的固定收益類證券比率比較高所以虧得比較少。祝你投資愉快!

『叄』 本人要寫關於股票的畢業論文,求對一隻股票的具體分析謝謝

具體指出是哪一隻,分析的時間周期,基礎分析還是技術分析。

『肆』 開放式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研究

金融這個面我比較感興趣,隨便說幾句,作為本科的畢業論文來講,你的提綱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不過我認為如果你真的想做一篇非常好的畢業論文的話,你可以選擇一個比較窄的方面去進行分析,比如,你就分析股票型基金的流動性風險,深入了解他們的規模,資金運作的方式,如果在風險控制上採取必要的措施。
你應該對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刨析,寫出你自己的觀點,要有創新,這才是一篇好的論文,沒准還有機會發表呢,這對你的將來是很有意義的。
比如,你可以寫一下目前投資股票型基金的規模問題,他們的規模上限如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和現象,我覺得這都是很好的素材。
當然,我只是拋磚引玉,希望那個你能寫出一篇好的論文,這是你進入社會前的最後一次磨練,要珍惜。

『伍』 如何進行股票型基金收益的歸因分析

偏股型基金的收益表現可以歸因於什麼?擇股,擇時,還是風格?重倉於某個行業板塊?這些都是歸因分析試圖去回答的問題。可以利用統計學手段,根據每天的凈值,進行大致測算。
歸因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基金收益中有多少比例是來源於市場大盤和投資風格。這么說來有點復雜,題主自己去探索吧,現在工作比較忙,我都懶得研究,直接投資流量礦石炒礦了。

『陸』 請問《我國封閉式樣基金折價的分析》畢業論文應該怎麼寫

封閉式基金折價解析

盡管我國基金業起步較晚,但也出現了封閉式基金折價問題,引起了市場人士的廣泛關注。本文旨在通過詳細考察影響基金折價的各種因素,定量分析其主要原因,以為我國今後基金相關政策的制訂提供實證依據。
文獻回顧
(一)國外研究
自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被發現以來,經濟金融學家們就一直試圖為它找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早期的各種研究欲以代表基金基本層面的因素為出發點,來解釋折價的存在。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均認為封閉式基金折價是由基金所持有的投資組合的某些特徵引起的。具有代表性的這些傳統解釋有:代理成本、資產流動性、基金業績、資本利得稅。
代理成本論認為基金收取的管理費用是導致折價的主因,包德魯克斯(Boudreaux,1973)指出如果管理費用高出合理水平,或者投資者預期未來管理能力會變差,則代理成本(管理費用)問題便會導致封閉式基金出現折價。資產流動性論(馬爾基爾Malkiel,1977)認為封閉式基金的資產凈值是用基金持有的股份的市場價格來計算的,通常一隻基金持有的某一股票的份額很大,售出時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股價下跌,因而使得套現後的收益比當前賬面的數額少。基金績效論(馬爾基爾,1977)認為折價之所以存在乃因為市場對基金的未來盈利能力評價不高。資本利得稅這一解釋認為出售已升值的封閉式基金股份必須繳納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 tax),此損失應該在基金凈值中扣除,故以折扣的形式反映在價格上了。
馬爾基爾(1997)的研究被視為早期研究的經典之作,他檢驗了關於美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各種傳統解釋,被檢驗的因素包括:(1)尚未實現的資本升值,(2)紅利分發政策,(3)資產的流動性,(4)代理費用(管理費用),(5)持有的國外股票,(6)基金業績,(7)基金投資組合的轉換。馬爾基爾以橫截面和時間序列回歸方法來測度上述因素是否可以解釋折價問題,結果發現基金折價與尚未實現的升值(在基金未實現的升值期間)、資本收益的分配政策、資產的流動性以及國外股票的持有情況有一定的相關性。然而,馬爾基爾指出這些因素的解釋力有限,只解釋了問題的一小部分,便推測市場心理對折價的形成和變動可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鑒於傳統研究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解釋,新的研究便另闢蹊徑。大部分研究以投資者情緒為中心,全面考慮了封閉式基金的兩個風險:一是其持有的投資組合所帶來的風險,它決定了基金股份的基本價值;二是由於市場中投資者情緒波動形成的風險,它使得基金股份的市場價格偏離其基本價值,從而演變成折價。
李等人(lee et.al,1991)認為傳統研究不僅無法較滿意地解釋狹義的折價之謎的成因,而且也根本無法解釋廣義的折價之謎的四大動態特徵。他們認為應考慮投資者情緒這一重要因素,因其對解開折價之謎的四個特徵有決定性的幫助。然而,投資者情緒很難被定量測度,因此無法直接驗證這一新猜想,只能通過間接驗證。具體需要驗證如下關系:(1)不同基金的折價變動的同步性,(2)新基金上市的時間選擇,(3)小公司的收益率變動和基金折價之間的關系。
結果發現每一個問題均與投資者情緒息息相關,間接說明了這一因素的重要性。首先,基金的折價都高度相關。盡管基金的投資組合不太相同,但由於散戶是基金的主要投資者,因此他們的情緒變化會直拉影響各基金的折價,使得其走勢大致趨同。其次,根據投資者情緒假說,新的封閉式基金會擇時上市,即選擇在投資者情緒看好整個封閉式基金業之時上市。實證結果發現情況確是如此,許多新封閉式基金在現有封閉式基金的折價變小時才上市。最後,投資者情緒假說認為封閉式基金的折價應該與小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呈反方向變動,原因是當投資者對基金未來的收益持樂觀態度時,基金的折價就變低,而與此同時這種樂觀情緒則表現在對小公司股票的強烈需求上,結果使得其收益率明顯提高。李等人對規模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封閉式基金折價和市場指數收益率作了回歸分析,發現當封閉式基金折價縮小時規模小的股票表現較好。
(二)國內研究
在我國,對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據我們所知,迄今為止有三篇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分別是顧娟(2001)、汪光成(2001)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報告(2002)。
顧娟(2001)對基金折價和基金未來業績、基金風險、基金所持投資組合集中度之間的關系做了分析,並檢驗了各個基金折價之間的相關性。她得出的結果部分地顯示了基金折價與基金基本面因素似乎關系不大,但是並沒有進一步深入考察投資者情緒的解釋作用。
汪光成(2001)對封閉式基金折價問題的相關文獻做了一個非常全面的回顧,並簡單地分析了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統計特徵,最後提出了這一問題與基金市場的投資理念、投資者的「共同知識」、「投資者類型、基金披露信息和制度安排缺陷有關。然而,由於沒有進行深入的定量分析來檢驗上述關系,因此它僅隸屬一種推測而無法確定影響基金折價的真正因素。
上交所研究報告(2002)先使用橫截面回歸分析了各因素與基金折價率之間的關系,之後又使用E-GARCH方法分析了基金折價與流動性之間的關系。該研究所強調的是各個解釋變數和基金折扣之間的相關關系,而並非每個變數的解釋力的大小。從其橫截面回歸結果看,回歸的決定系數僅為0.5,說明這些因素並不能完全解釋基金折價。另外,E-GARCH分析也只是揭示了基金變現能力與折價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顯而易見,若想徹底解開我國封閉式基金折扣之謎,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還需進行更深入的實證研究。
三、基金折價的動態特徵
為了便於分析和討論,本節簡單總結和闡述我國基金折價的幾個動態特徵。
(一)數據和方法
本研究的數據來自深圳國泰安公司(GTA)的中國共同基金資料庫。原始數據來源於封閉式基金發放的每周公報,然後由GTA資料庫收集、計算。對每隻基金的紅利和除權已做出適當調整。
封閉式基金折價(DISCit)的計算以周進行,方法如下:
附圖
其中,NAVit=在t期末的基金i的每股NAV,SPit=在t期末的基金i的股票價格
我們構建了一個折價指數來代表整個樣本封閉式基金折價的狀態,它是10隻在1998年6月以前上市的封閉式基金折價的算術平均數。這樣選擇的目的是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序列觀察值。樣本期是自1998年10月開始的首次周公報至2000年最後一次周公報。具體計算公式為:
附圖
(二)證據
圖一是折價指數變化的動態曲徑。此外,表一給出了折價指數變動的摘要統計數字,包括均值、中位數和標准差。
附圖
圖1 折價指數變動情況(1999年10月-2000年12月)
表1 折價指數摘要統計(1999年10月-2000年12月)
均值(%) 5.668956859
中位數(%) 7.368
標准差(%) 15.30079834
樣本方差(%) 234.1144299
峰度 -0.624772872
偏斜度 -0.659983747
極差(%) 54.58366667
最小值(%) -30.47666667
最大值(%) 24.107

如前所述,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不僅意味著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存在,而且也包括四個特徵:基金股份先以高於資產凈值的溢價交易,然後很快變成折價,並且大幅度波動,最後當封閉式基金清算或轉為開放式時便縮小。圖一和表一顯示了封閉式基金折價在我國也存在,且動態特徵與美國的極為相似:折價指數開始有30%的溢價,然後幾乎單調上升到20%的折價。此外,折價指數的波動很大,其均值和中位數分別是5.67%和7.37%。折價的幅度和波動均顯著高於美國的數值,說明折價現象在我國相當嚴重。(註: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在中國沒有封閉式基金清算和轉化為開放式基金的先例,我們不能檢驗第四個特徵。)
為了深入了解上述動態變化,我們進一步觀察了每隻基金的折價變動情況。表二展示了10隻樣本封閉式基金的下列數據:(1)上市的日期,(2)上市第一個月的溢價,(3)首次公布折價出現日期。如表所示,在10隻封閉式基金中,除了上市較晚的景宏基金之外,其餘9隻基金都先以高於資產凈值的溢價交易,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成折價。另外,溢價與上市時間的早晚關系極大,上市越晚,起始的溢價就越低,變為折價所花的時間就越短。
表2 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動態特徵
基金 首次交易日期 首月溢價(%) 首次折價公告日
開元 04/07/98 95.43% 05/24/99
金泰 04/07/98 100.99% 06/07/99
興華 05/04/98 23.73% 05/04/99
安信 06/22/98 50% 05/07/99
裕陽 07/30/98 27.14% 05/04/99
普惠 01/27/99 6.67% 05/10/99
同益 04/21/99 2.23% 05/17/99
泰和 04/20/99 1.01% 08/16/99
景宏 05/18/99 -0.33% 05/18/99
漢盛 05/18/99 0.53% 05/07/99

四、折價的傳統解釋
為了解析上節中呈現的我國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現象,在本節中,我們先試圖用傳統理論來定量解釋,主要考慮三大因素:代理成本、資本流動性和基金業績。
(一)代理成本
表三給出了10隻樣本基金的管理費用占總凈資產的比例。數據來自基金的年度資產負債表。在大多數情況下,管理費大約占凈資產市值的0.2%,最高亦僅達0.31%,而折價指數的均值為5.6%,波動范圍為-30%到24%。很明顯,與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相比,管理費用則要小得多,而且,對一個基金來說,它的管理費用在一年內是一個相對固定的數額,而折價則變動很大。
表3 管理費用占總資產比例(%)
附圖
表4 2000年樣本基金折價幅度、代理成本、資產流動性和業績表現
附圖
如果管理費用可以解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話,那麼在基金的管理開支和基金的折價間有就會存在正相關關系,即較高的管理費用將導致較大的折價。因此,我們用spearman排序相關關系作一個簡單的測試。表四列出各基金的折價幅度、代理成本、資產流動性和業績表現的統計數據,而表五則是相應的spearman排序相關關系檢驗結果。在表五中,10月樣本基金的2000年每周折價的算術平均和其年管理費用占凈資產比例之間的spearman排序相關系數是-0.267,對零相關的原假設的雙尾檢驗P值是0.456,意味著管理費用和封閉式基金折價的正相關關系並不存在。因此,我們認為代理成本(管理費用)並不是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一個合理解釋。
表5 2000年樣本基金折價幅度、代理成本、資產流動性和業績表現之間的Spearman排序相關系數
附圖
(二)資產流動性
根據流動性解釋,我們預期基金的折價和可流動的程度呈負相關關系。我們也用spearman排序相關來檢驗此關系。基金的流動性是用它們投資組合的集中程度來代表,即在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具最大資產凈值的10隻股票的資產凈值之和與基金的總資產凈值的比例,使用的數據是2000年度的基金每周集中度的算術均值。從表五中可以看出,其spearman排序相關系數是-0.467,而零相關的原假設的雙尾檢驗P值則是0.17。這一結果同上小節的結果一樣令人驚訝,基金折價和投資組合的集中度之間的相關關系為負數,與理論預期相反。然而,這個負相關關系在統計上並不顯著。可見,用流動性這個概念無法解釋封閉式基金為什麼在上市初期的價格超過它的資產凈值。因此,資產流動性也不能對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給予合理的解釋。
(三)基金業績
從邏輯上講,封閉式基金的業績與其折價應該呈負相關關系。如果投資者認為基金管理者能夠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利潤的話,他便會樂意以高於資產凈值的價格買基金股份,反之亦然。在表五中,我們計算了10隻樣本基金的折價和基金績效之間的相關系數。這一基金績效是以一個雙因素模型(包括風險和規模兩個因素)為基準計算得出的。令人驚訝的是,spearman排序相關系數僅為0.152,零相關的原假設的雙尾檢驗P值也只有0.676,意味著這兩個變數間的相關關系為正,但在統計上並不顯著。因而,基金業績同樣不能解釋我國的封閉式基金折價。
至於稅收的解釋,因為我國並沒有直接徵收資本利得稅,所以無法進行實證檢驗。頗為有趣的是,管理費用和10隻基金的集中程度之間的spearman排序相關系數為0.615,零相關的原假設的雙尾檢驗P值為0.058,說明此正相關關系在10%的置信水平上統計顯著。另外,管理費用和基金業績顯示了極強的正相關關系,spearman排序相關關系是0.69,對應的零相關的原假設的雙尾檢驗P值是0.0027。這一結果給我們提供了基金為何收取高額管理費用的直接證據。
最後,我們將三個因素放在一起,用橫截面回歸方法進行分析,結果收錄在表六中。縱觀表六,回歸結果一目瞭然,三個因素的回歸系數無一在統計上顯著,說明它們均不能解釋基金折價現象。
表6 傳統解釋的橫截面回歸檢驗結果(註:本橫截面回歸樣本為18隻基金(開元、安信、裕陽、新華、普惠、同益、景宏、泰和、漢盛、裕隆、安順、天元、景博、景陽、裕元、同盛、金鑫)。回歸因變數為各基金2000年內周折價率算術平均數;回歸自變數分別是各基金2000年(1)持股集中度、(2)基金績效、(3)管理費用占總資產比重、(4)基金總資產。)
附圖
五、投資者情緒假說
前面的討論說明傳統理論無法解釋中國的封閉式基金折價。回顧傳統解釋,其基石為封閉式基金的風險乃由一些基金的基本因素所導致。然而,眾多有關市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都指出,僅考慮基本因素還遠遠不夠,因為它忽略了也許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投資者情緒,此乃行為金融學研究的中心所在。對基金來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投資者的情緒非同小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導致了折價。
為找到支持投資者情緒假設的間接證據,我們將檢驗:(1)不同基金折價變動的同步性,(2)新基金上市時間的選擇,(3)封閉式基金折價和不同規模的股票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一)不同封閉式基金折價變動的同步性
一般來講,封閉式基金相互的投資風險不同,這樣他們持有的投資組合的組成便不同,因此相應地封閉式基金相互間基本層面不同。由於傳統解釋認為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由投資組合的風險帶來,那麼如果不存在投資者情緒對基金折價的影響的話,其變動應該不同。相反,如果不同的基金的折價變動呈正相關的話,那麼便可以說明投資者情緒是基金折價的主要推動力。
表七給出了組成折價指數的10隻樣本基金之間以及指數本身的Pearson相關系數。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各只基金的折價之間是高度相關的,且所有的相關系數都為正數,其算術平均數高達0.92,連最低的相關系數亦有0.68,其相關系數標准差為0.07。所有的零相關的雙尾檢驗的P值都是零,說明正相關關系統計十分顯著。
表7 折價指數與基金(為指數組成基金)折價間Pearson相關系數(1999年10月—2000年12月)
附圖
a此表顯示的是1999年10月到2000年12月間折價指數和構成此指數的十隻基金的折價之間的相關系數,對所有相關系數顯著性的雙尾檢驗的P值都為0(未列於表中),表明所有相關系數都顯著不等於0。
進一步尋找證據,我們計算了折價指數於1999年下半年之後上市的10家封閉式基金之間的相關系數,檢驗的時期從1999年12月到2000年12月。表八列出了這10家基金的折價和折價指數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在基金和折價指數間的相關系數仍然很大,所有的零相關的雙尾檢驗的P值都是零。相關系數的均值是0.945,而最低的相關系數是0.87,標准差是0.03。
表8 折價指數與基金(非指數組成基金)折價間Pearson相關系數α(1999年12月—2000年12月)
附圖
a此表顯示的是1999年12月到2000年12月間折價指數和此指數之外的十隻基金的折價之間的相關系數,對所有相關系數顯著性的雙尾檢驗的P值都為0(未列於表中),表明所有相關系數都顯著不等於0。
概而論之,表七和表八都顯示不同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同方向變動,支持了不同基金的折價是由相同的投資者情緒所驅動的假設。此外,各只基金的折價的高度相關顯示折價指數的變動並非由一些局外點所決定,這也說明我們構建的折價指數足已代表整個封閉式基金業的折價幅度。
(二)新基金上市的時間選擇
根據投資者情緒模型,封閉式基金折價並非由單個基金的基本因素所致,而是由投資者針對封閉式基金的情緒所致。此外,前面的實證發現表明各只基金的折價高度正相關,因此,現有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可以反映市場對整個封閉式基金業的態度。由此,我們可以預見新的基金將會選擇在投資者看好現有的封閉式基金的時候上市,即在這些基金以溢價或以較低的折價交易時上市。
我們通過考察從1999年6月到2000年12月間的新基金上市數目和同期折價指數變動之間的關系,從另一方面來檢驗投資者情緒假說的合理性。每月的折價指數變動用月內的每周折價的算術平均來衡量,但由於封閉式基金的上市需要較長的申請時間,在計劃的上市日期和實際的上市日期之間會有一個時間差,其間的市場情況很可能會劇烈變動。因此,這一檢驗的結論並不十分准確,只可以作為參考。在圖二里,柱狀表示新基金每月上市的數目,而線狀則表示現有基金折價的變動。
我們看到多數基金的上市選擇在折價變得相對較低時期。1999年6月、10月,2000年4月、7月,折價指數有較大幅度下降。在此期間,總共23個封閉式基金中有16個上市。在1999年8月和2000年3月間,當折價指數大幅上升時,沒有新的基金上市
(三)折價變化和不同市值股票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投資者情緒模型認為既然封閉式基金折價的變動是由個人投資者的情緒所引起,而小市值股票也主要被個人投資者持有,那麼基金折價和小市值股票的收益率之間應該存在聯系。研究發現當折價指數變小時,小市值股票收益率就變高,反之亦然。
附圖
圖2 折價指數變動和新基金上市關系
對於我國市場,雖然至今尚無各類投資者的持股狀況的研究,但我們認為仍可間接考察封閉式基金折價和不同市值股票收益率之間的關系。我們使用的二元回歸模型為:
附圖
其中R[,it]是一個規模投資組合(size portfolio)的周收益率,其具體的構造方式如下:在1998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我們根據當日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排序,再將所有公司按照順序平均分為8個組別;在1999年內,保持每個投資組合的組成不變,再計算出組內所有股票的每周收益率的算術平均數,以此作為每個投資組合的周收益率。到1999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再如上述方法對滬深兩市所有股票排序,組成8個投資組合,分別計算其在2000年內的周收益率。△disct是折價指數變化率,即t期折價水平與t-1期折價水平之差除以t-1期折價水平絕對值:
附圖
最後,mkt[,t]是滬深兩市所有股票的平均(以流通市值加權)收益。
回歸結果列在表九。可以看到,折價指數變動率的回歸系數隨投資組合市值上升而單調下降。具體而言,折價指數的變動率的系數從0.0036(最小規模的投資組合)單調下降到-0.0013(最大規模的投資組合),並且只有在對最大規模組合進行回歸時的系數為負。這意味著當大市值股票表現好時,折價便減少;而當小市值股票表現好時,折價則擴大。除了組合G之外,折價指數的回歸系數在統計上都很顯著,表明了很強的相關關系。
表9 模型R[,it]=α[,0]+α[,1]△disc[,t]+α[,2]mkt[,t]+ε[,t]回歸結果
附圖
上述結論說明,我國基金折價變化和不同市值股票收益率之間的關系與美國的情形恰恰相反。為給這一現象一個合理的解釋,有必要對我國市場各類投資者以及封閉式基金的投資組合組成做進一步的研究。在缺少這方面資料和證據的情況下,我們只好先做兩個猜測。第一個猜測是,既然我們知道共同基金出於流動性的考慮都傾向持有大市值股票,這樣當大市值股票表現好時投資者便看好封閉式基金,將抬高基金股份的價格,與之相應的封閉式基金的折價便縮小。第二個猜測是,封閉式基金和小市值股票對某類投資者來說是替代品。當此類投資者衷情小股票時,他們就提高小股票持有的比重,相應降低他們投資組合中封閉式基金的比例,結果封閉式基金價格的降低便導致折價加大。
六、結束語
在本文中,我們檢驗了中國股市的封閉式基金折價現象。在詳細闡述了這一現象後,我們檢驗了各種可能的解釋。我們發現,傳統因素不能完全解釋折價現象及各種特徵,但若考慮到投資者情緒,謎底便迅速被揭開。具體而言,我們得出如下三大結論:(1)不同封閉式基金的折價變動呈現高度正相關;(2)新的封閉式基拿選擇在現有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小時上市;(3)基金折價變動和不同市值股票的收益率變動之間的關系密切;當小市值股票收益率上升時,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就增加;相反,當大市值股票收益率上升時,基金折價便縮小。前兩個結論與美國的情況相同,而第三個結論則相反。
目前社會上對基金業運作的看法頗為負面,認為它們並非完全依靠專業化的管理而是憑本身的資金實力和享受的特殊待遇來獲取收益,把基金聯合鎖倉、拉抬重倉股等一系列不當甚至違法行為歸咎於兩個方面的問題;基金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夠和監管制度安排有缺陷。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提高透明度和加強監管無疑對我國基金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利,但並不能解決封閉式基金折價這一問題,它與證券市場的宏觀環境和投資者的情緒息息相關。國外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基金折價甚具普遍性和長期性,不可能通過完善制度在短期內消除。
我們的定量分析還顯示,我國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在幅度上比國外嚴重,因此我們對開放式基金的繼續生存持懷疑態度。我們建議,出於對我國基金業的健康發展和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的考慮,應暫時停止批准新開放式基金的上市,等封閉式基金折價降低到一個穩定的、吸引的水平後再考慮放鬆限制。

『柒』 對XXXX股票的投資策略分析的論文

上海建工(600170):機構扎堆增發 兩月浮虧4800萬元
6月3日,上海建工(600170)公布非公開增發股票結果,同時公布的還有發行後的前十大流通股東的情況。
此次上海建工資產重組,公司以14.52元向其控股股東上海建工集團增發3.228億股股份,資產重組交易完成後,建工集團對公司的持股比例將從發行前的56.41%上升至69.91%。
建工集團向上海建工注入了包括房地產、水泥深加工業務在內的12家公司的股權。資產主要為建工集團所擁有的與建築承包施工、房地產、預拌混凝土及預制構件和建築機械等核心業務相關的公司股權。按照業務性質可以分為建築承包施工、建築工業和房地產開發等三個業務板塊。
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李志銳認為,重組完成後,上海建工主業將覆蓋建工業務的上下游產業鏈,而建築+地產的模式亦有利於公司不同業務之間的整合,業務結構更趨合理。
但上海建工資產重組方案叫好卻不叫座。截至6月7日收盤,上海建工收報10.60元,按上海建工3月31日14.16元的收盤價計算,兩個月左右股價跌幅已達25%。
在節節下挫的股價面前,包括諾德價值優勢在內的押註上海建工重組的一眾機構最終不幸失手。截至6月7日收盤,僅最近兩個月以來,其浮虧已超過4800萬元。
機構浮虧逾4800萬元
與上海建工2010年一季報相比,在公司資產重組的示範效應下,機構在二級市場大舉進行了增持。
據非公開增發股票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6月1日,基金累計持股高達1348.77萬股。在4-5月短短兩個月中,基金累計增持達618.41萬股。而截至6月7日收盤,僅最近兩個月以來,其浮虧已超過4800萬元。
此前,在上海建工一季報中,諾德價值優勢還未見蹤影。但此次公布的股東名單上,已經成為上海建工的第二大股東,持有308.51萬股。
一季報中排名第四的南方盛元紅利則加倉139.51萬股,排名升至第三。華夏滬深300雖然增持32萬股,但排名從第三下滑至第五。基金天元也大舉買入107.73萬股,成為第六大流通股東。匯添富上證綜指及易方達滬深300分別增持27.65萬股和6.21萬股排名第九和第十位。
此外,嘉實滬深300和博時裕富滬深300盡管小幅減持,但仍居流通股東第四和第七位。
不過,2010年一季報還現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第五位、持股105.21萬股的全國社保基金六零二組合卻選擇了全身而退。
李志銳表示,機構看好上海建工或與其未來兩年業績增長確定性大不無關系。重組前上海建工絕大部分利潤均來自於建築施工業務,本次建工集團注入的資產中包括兩家生產預拌混凝土和預制構件的公司,權益凈利潤達1.4億元;而房地產公司的凈利潤也達1.59億,分別占上海建工重組後2009年凈利潤的19%和21%。
上海建工2009年的凈資產和凈利潤分別為44.76億和3.59億,重組後備考凈資產和凈利潤將分別增加73.2%和105.8%。
李志銳稱,公司2009年新簽合同金額531億元,為董事會確定的年度目標的115%,較上年增長18%,而2010年公司計劃新簽合同530億元。
李志銳稱,公司過去兩年受世博會的拉動,營業收入實現快速增長,今後幾年可能難以維持之前的較快增速。但考慮到目前上海建工在手訂單約700億,為2009年營業收入的1.75倍,未來兩年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
業績增厚不明顯
不過,在天相投顧分析師王冬看來,公司股價在重組方案公布後市場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或在於,與房地產業務一同進入上市公司的其他資產盈利能力不佳,且佔比較大。其基礎公司和機械公司等資產盈利能力均差於重組前的上海建工,因而造成重組對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幅度以及對每股收益的增厚作用均不明顯。
"按照收入規模測算,重組後的上海建工將擁有集團公司約96.8%的業務,已缺乏進一步整合的想像空間。"王冬認為。
此外,王冬稱,當前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以及世博會召開均會影響公司2010年的營業收入。
上海建工表示,上海市政府規定在世博會期間,上海城區將分層次對於在建工程實施停止施工或限製作業,預計公司2010年營業收入較2009年下降91297萬元,降幅約為6%。
其中,公司建築施工業務2008年毛利為87206萬元,2009年、2010年預計毛利為98146萬元和100323萬元,分別較2008年增長12.55%和15.04%。
上海建工稱,公司房地產開發業務2008年毛利為64562萬元,2009年、2010年預計毛利為39186萬元和48187萬元,分別較2008年下降39.30%和25.36%,但預測毛利率分別較2008年毛利率增長16和25個百分點。
公司表示,2010年的房產開發收入預計與2009年持平。主要原因為2009年度及2010年度,建工房產無新樓盤推出計劃,均以2008年度尾盤銷售為主。
至於建築工業業務,上海建工預測2010年度建築工業業務收入比2008年增加10325萬,增幅為2.04%,較2009年度下降68476萬元,降幅約為11.69%,主要是世博工程及新開工程減少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建築行業准入門檻低,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同時勞務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公司盈利能力持續下降。
王冬表示,公司綜合毛利率自2002年以來連續走低,只是在原材料價格暴跌的2008年有短暫的小幅回升,目前公司凈利潤率已不足1%。
"考慮到行業競爭激烈的格局短期內難有明顯的改觀,公司建築業務毛利率回升空間將非常有限.

『捌』 股票型基金有哪些特點有什麼交易技巧和方法

股票型基金的特點就是風險高收益也高,購買的技巧其實就是低買高賣。股票型基金顧名思義就是由股票組成的基金,在這些基金的持倉情況中基本上都是以股票為主的,比如說很多行業基金就是這樣,他所持倉的股票都是以這個行業的企業股票為主。那麼這個時候所存在的問題就是風險與收益都是非常高的,一般來說這種基金它的漲跌幅情況是會超過5%。

所以股票型基金的特點就是風險高的同時收益也很高,購買的技巧就是在低點的時候買入高點的時候賣出,這個是需要根據實際的市場行情以及基金的未來發展前景來判斷的。

『玖』 急需一篇任意的股票分析論文,2000字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給決策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上市公司信息質量失真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時。

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總體情況
自1720年在英國發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就成為了投資人和債權人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雖然在過去的二百多年裡,由此催生的現代審計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世界各國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財務會計准則,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並未如投資人和債權人所希望的那樣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案件還時有發生。在中國,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據有關資料披露,財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國有企業會計報表時,有81家虛列資產37.61億元,89家虛列利潤27.47億元;在2000年度在會計信息質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業中,資產不實的有147戶。這147戶共虛增資產18.48億元,虛減資產24.75億元;虛增利潤14.72億元,虛減利潤19.43億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經注冊會計師審計,深滬兩市上市的1000餘家公司共被審計出應調減虛增利潤189億元,擠掉利潤水分達15.9%。其中,審計調減利潤317億元,審計調增利潤128億元,調增調減利潤總額445億元;審計調減資產903億元,調增資產842億元,總體調減資產61億元,調增調減資產總額1745億元。特別是有6家上市公司資產調減幅度超過50%。同時在上市公司中也發生了如紅光股份欺詐上市案,瓊民源、銀廣廈、麥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東方電子、藍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案件。這些舞弊案件的頻繁發生不僅使會計的誠信基礎受到了嚴重挑戰,而且也嚴重損害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驅動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響,同時還存在道德層面的問題。我國處在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在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外部監督機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復雜性。綜合考察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我認為,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
我國的資本市場是在市場經濟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發展起來的,存在著市場機制缺失、市場結構單一與市場行政化等方面的問題。由於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低,企業融資渠道少,具有「殼資源」屬性的上市資格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依據現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會計盈利能力作為標尺,為了滿足上市或配股的條件或避免退市,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從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餘管理或會計造假活動。同時,以國有企業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權結構方面人為分割,流通阻滯,「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加之國有股一股獨大,小股東所持股權較少,較少關心企業經營實際,投機風氣嚴重,很容易引發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侵佔上市公司資產,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如「鄭百文」在自身虧損嚴重的情況下,為獲得上市募集資金的目的,虛構財務贏余以獲得上市資格;「銀廣夏」為維持和重獲配股資格,虛構交易、誇大利潤以哄抬本公司股價;「藍田股份」採取多計存貨價值、多計固定資產、虛增銷售收入、虛減銷售成本等手段虛增利潤套取銀行貸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國家頒布《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之後,以錦州港、大慶聯誼為發端,掀起了一股證券民事賠償的高潮。這些事件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具有較強的政策拉動的特徵。

(二)企業產權中各行為主體的利益沖突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
經濟學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個個體都在他所依存的體制所允許的有限的范圍內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於個體利益的不同,在組織中將產生不同的利益主體。
一般而言,企業產權中有政府、債權人、所有者、經營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個體等幾大主體。政府最關心稅收的征繳;債權人最關注其債權是否能按時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關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資產能否保值和增值;經營者關心業績的增加是否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關心股票的價值和公司的業績。由於他們具有不同的行為目標和經濟特徵,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驅動,不可避免地出現利益沖突。而經營者的地位與其他利益主體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即經營者直接管理著企業,他對企業的經營、動作負直接責任,因而他有著得天獨厚的信息優勢。然而,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慮,經營者只會提供滿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時,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經營者「偷賴」動機會帶來「道德風險」問題,即經營者有動機操縱會計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虛假信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於各自的利益目標不同,對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樣,有些信息使用者確實需要真實、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而有些則不然。有時由於個人、部門和地區的利益驅動,出於某種特殊目的如粉飾政績或隱瞞事實等的需要,他們可能並不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如果這些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的目的不利的話。從債權人角度分析,它們關注債權是否能按期收回,也應要求真實的會計信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盡早採取對策。目前企業最大的債權人是銀行,是否所有銀行真的都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呢?恐怕未必。這里同樣涉及到銀行的利益問題。目前我國的銀行大部分是國有銀行,接受貸款的企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如果說在貸款發放之前銀行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還有所要求的話(實際上連這一點都存在疑問),那麼貸款發放之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銀行和信貸人員自身業績考核的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對他們不見得有好處,二是就算他們知道借款企業的真實情況(當然是財務狀況不好的情況),他們也無法做些什麼。剩下股東,應該說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是最需要真實的會計信息的,因為他們與企業的產權關系最明晰,其利益相關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而論,投資與投機並存,後者占的比重較大,以賺取短期差價為目的的「股民」甚眾,而真正願意以「股東」身份出現的長期投資者卻為數甚少,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對廣大股民來說並不重要,他們所關心的是會計信息是否會令股價上升,因為這才是他們的利益之所在。有時,不同的產權主體為了達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標,可能相互串通,合謀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雖然這不僅可能損害其他產權主體的利益,而且可能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

(三)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於發現、防止和糾正錯誤與舞弊。一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起碼應該達到以下目的:保證業務活動按照適當的授權來進行;保證所有交易和事項以正確的金額,在恰當的會計期間及時的記錄於適當的帳戶,從而使會計報表的編制符合會計准則的相關要求;保證對資產和記錄的接觸、處理均經過適當的授權;保證帳面資產與實存資產定期核對相符等。所以從理論上講,一切的錯誤和舞弊是能夠被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的。但是,如果一個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著缺乏,則很容易發生發生會計舞弊。同時,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控制環境的好壞也直接地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發揮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過會計系統最終形成財務報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已極不正常,這才使得會計舞弊行為有機可乘。

(四)外部監管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
在我國,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是財政部。財政部負責制定會計制度及監督實施。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按理說,我們的監管應該是有效的,能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泛濫。但是,實際上監督乏力、監管手段缺乏的現象依然存在。證券監管、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都有權監管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是,各個監管部門缺乏配合,各自進行監管,沒有達到各家齊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補充的監管機制。就拿受到監管比較多的上市公司來講,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業上市後,經營不善的,就採取各種手段,虛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獲得增資配股的資格,進一步套取廣大投資者的資金。有的上市公司還配合莊家,違規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虧損得無法維持下去的時候,就進行債務、資產重組,出賣手中的殼資源。這已經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的一道風景線。鄭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鄭百文公司在實際虧損1.5億元的情況下,採用虛提返利、費用跨期入賬等手段編制虛假財務報表,年報中向社會公眾披露盈利8560萬元,並在1998年通過配股籌集資金1.5億元。鄭百文公司巨額虧空和造假事件於2000年披露後,證監會才介入調查。由於證監會監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難及時發現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其他部門也未起到相應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資金和市場。上市公司向公開市場提供的會計報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業企業經營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上市公司公布其會計報告後,企業會計報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東、債權人、潛在投資者和其它社會公眾,都會根據這些報表所反映的信息(資產—負債狀況、經營情況等)來做出自己的決策。如果企業向公開市場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是不真實的,投資者就會感覺上當受騙了。而如果資本市場上的投資人感覺到上市公司在利用這些虛假的會計信息向他騙錢,他就不會向上市公司投資;同樣地,如果銀行知道公司提供的報表是假的,他們就不會再借錢給企業。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資,則企業就會象無水之魚,遲早會陷入難以為繼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它不但會嚴重銷弱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危害了廣大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使社會公眾對會計誠信基礎產生懷疑,也會從根本上動搖了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削弱和扭曲了證券資本市場的資金籌集和資源調配功能,危害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會計信息失真也助長了腐敗行為,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五、 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議
治理上司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要提高上司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主要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權結構,明確市場機制
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政府行政監管為主導的會計監管體系反應太慢,當發現問題時,通常後果已無法挽回。以市場為主的會計監管機制主要依*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發現和揭示問題,發現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這一機制需要調動投資者挖掘上市公司會計問題的積極性,需要以股東多元化、股權微觀分散化與宏觀集中化的股權結構為前提。因此,降低國有股比重,構造多元化股權結構,依*市場機制增加股權流動性,是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首要任務。

(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1、明晰產權,發揮產權對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規范和界定功能
產權是企業取得市場法人資格的基本條件,只有產權明晰的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企業本質上是一個合同,該合同廣義地規定了哪項任務應當由企業中的哪些成員來完成,在這里,基本權力(收益索取權、使用權、讓渡權)實際被分割給了不同的利益團體。在產權不明晰的企業里,權力的讓渡不足,使得企業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市場,未能按市場的規律實施企業行為,從而造成會計信息並未按市場的需要提供。
只有產權的明晰界定,才會使市場主體根據會計行為規范開展會計管理交易活動。這是因為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經濟上的契約關系。在這兩個條件之下,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率:經營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時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場而非所有者的旨意來實施經濟行為。同時,會計主體可以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選擇會計規范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范的激勵、約束、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獨立董事制度
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確定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應當有三分之一以上為獨立董事,其中應當至少包括1名會計專業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會下設薪酬、審計、提名等委員會的,獨立董事應當佔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獨立董事的主要職責是對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履行誠信與勤勉義務,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尤其是關注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獨立董事將在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中體現「獨立」的價值。獨立董事具有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單獨聘請外部審計機構或咨詢機構等特別職權,並就上市公司重大關聯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項發表意見。推行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於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舞弊行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發布內部控制標准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強化內部會計監管,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為了盡快推動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財政部應制定和發布統一的單位內部控制標准,供所有單位執行或參考。一般地,單位內部控制標准應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標准應包括內部控制制度的各個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二是將共性的內容制定詳細具體的標准,對復雜和特殊的內容制定原則性的標准;三是對於關系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會計控制內容和單位履行法規制度的控制內容,應制定規范性標准,對於僅涉及單位內部管理控制的內容可制定示範性標准。
2、組織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傳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其次, 切實履行財政部門的法定職責,通過定期監督檢查,督促各單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第三,通過經驗交流會等方式,指導、幫助各單位搞好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同時利用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力量,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貫徹實施提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強企業外部監管機制的建設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處罰力度
要充分發揮《會計法》在發揚正氣和打擊歪風方面的威懾作用。進一步完善會計核算制度體系,繼續完善《企業會計制度》。針對各個行業的特殊業務,抓緊研究制定分行業的專業會計核算辦法。強化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透明化,減少交易雙方信息差異,並完善包括司法調查、證券監管、違規預警、行業自律、媒體監督等在內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監管體系。並在立法方面,加大對虛假披露的懲戒力度,從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違規違法行為的成本。
2、完善獨立評審制度
注冊會計師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起步晚,相關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專職注冊會計師人數不多,職齡內人數不足,缺少必要的風險基金;有的事務所單純追求收入,忽視執業質量,甚至出具虛假報告;由於組織機構部門化,審計業務行政化,介紹業務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繳,成為主管部門搞福利、發獎金的重要經濟來源,因而嚴重損害社會中介組織的形象和與社會各界的關系,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的地位等等。黨的十五大確定了我國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培育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目標,把培育和發展市場中介組織提到了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的高度。因此,我們應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通過脫鉤和改制兩步走推進事務所體制改革,盡快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及一批會計師事務所,並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監督,使社會會計監督機構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警察」。要進一步明確社會會計監督機制對會計審查的結論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充分發揮其作用,維護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嚴肅性。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名稱: 淺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學 院: 會計學院
專 業: 會計學(國際會計方向)
學 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08 年 10 月

一、論文選題的動因(背景或意義)
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企業集團作為若干企業組成的經濟聯合體,最重要的聯結紐帶是資金。在企業集團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理財目標的情況下,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具有較為充分的理論依據與實踐依據。由於企業各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都可以綜合地反映在資金運動中,有效合理地組織資金活動,對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只有加強資金管理,合理組織資金供應、降低資金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優化資金控制和監督機制,才能促進企業現金流的良性循環和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方面選擇適當的資金管理模式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現實問題。

二、論文擬闡明的主要問題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探索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問題與模式,以提高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論文的構思建立在現代企業理論和財務管理理論的理解基礎上,論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討企業資金管理的內容和作用,指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著重分析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多種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並對它們的適用性和現實中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試圖提出作者自己對於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建議。
本論文主要採用規范研究的邏輯方法,同時結合案例分析、數據分析、圖表分析進行了論證。本文的基本觀點是選擇合適的資金管理模式有利於企業集團的資金配置效率,有利於解決企業集團在資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三、論文提綱
一、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概述
1.企業集團的概念與特徵;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內容;
3.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目標;
4.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原則。
二、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於圖表
1.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常見模式
2.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模式優劣分析
三、企業集團資金管理所面臨的常見問題分析——基於案例和數據分析
1.資金散亂,使用效率低下;
2.監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嚴格監督;
3.信息失真,難以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四、解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問題的對策
1.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現金池先進管理技術介紹
2.探索多種監督方式,確保資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手段,健全財務規章制度,減少人為因
素,實現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序號 論文各階段內容 時間節點
1 2008.9.10 選題
2 2008.10.5 確定論文題目
3 2008.10.10 開始寫開題報告
4 2008.11.1 開始寫論文初稿
5 2009.2.28 完成論文初稿
6 2009.3.30 論文定稿
7 2009.5.15 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相關資料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國企業集團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會計之友》,2000年第9期.
[4]馬學然.樹立資金管理的三個理念.[M],《經濟師》,2006年第1期.
[5]趙東方.集團結算中心結算系統的構建.[J],《財會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財務結算中心:集團公司集中管理內部資金的有效方式.[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4年第13期.
[7]於增彪、梁文濤.現代公司預算編制起點.[J],《會計研究》,2002年第8期.
[8]張芳.論企業集團的未來財務管理模式.[J],《上海會計》,2001年第4期.
[9]陸正飛.論企業集團化與財務管理集中化.[J],《財會通訊》,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undem.William O.Stratton. Intro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導教師意見
是否同意學生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指導教師(簽名):
20 年 月

『拾』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樣寫範文!

******大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
專業: ***** 指導老師:
學院:***** 學號:********
班級:******** 姓名:****

一、課題任務與目的
題目:***********
論文目的及主要任務:1998年3月27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我國首次設立兩只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拉開了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的序幕。當時封閉式基金因為其積極管理、分散風險以及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特點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經歷了1999年到2001年的快速發展之後,隨著2001年9月我國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的誕生,封閉式基金逐漸失去市場青睞。2002年在第54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銀豐」設立之後,近4年的時間沒有再發行新的封閉式基金,封閉式基金目前的總數為35隻,其中「封轉開」的數量為25隻;而2004年、2005年就分別成立了第51隻和第57隻開放式基金。至2006年6月30日我國市場上共有212隻開放式基金正式運作,開放式基金目前的總數為284隻。市場上出現了追捧開放式基金、冷落封閉式基金的現象。封閉式基金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出現大幅折價現象,很多投資者不願意再投資封閉式基金,認為其沒有投資價值。一些人甚至採取了揚此抑彼的絕對化、片面化的做法,即在無限拔高開放式基金的同時,有意無意地貶低封閉式基金的作用。
與中國基金市場上冰火兩重天的現象不同,在基金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盡管開放式基金成為主流,但封閉式基金仍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資產規模也在迅速增長。從2000年到2004年,封閉式基金數量分別為517隻、528隻、562隻、586隻和620隻。基金資產規模在2004年底為2544.4億美元,是1990年524億美元的5倍;僅在2004年第4季度,新發行的封閉式基金總值為48.9億美元。而且,在美國百多年基金發展史中,一直是封閉式基金獨占鰲頭,直到八十年代後才讓位於開放式基金。至於新興市場,如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仍維持以封閉式基金為主的格局。
我國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相比真的沒有投資價值嗎?兩種基金業績到底孰優孰劣,差距又有多大?形成這一差距的原因有哪些?作為兩種在本質上並無區別的投資類型,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各有所長,也各有缺陷。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對我國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的區別進行客觀的評價,分析導致在同一時期兩種基金績效有所差異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得出研究結論,並為廣大投資者提出相應的投資建議。
為完成上述目的,設定如下主要任務:
1 選取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各十隻。選取依據為基本募集資金都是20億左右,二十隻基金均來自主流基金管理公司,且買的多是大盤藍籌和熱點板塊。調查了解兩類基金在收益率、風險上的差異。
2 從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的契約結構、運作機制以及風險性三方面的理論角度進行比較分析。
3 運用凈值收益率、時間加權收益率和貝塔系數分別比較兩類基金在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的表現,基於此績效做出客觀的評價,分析兩種基金投資價值。
4 根據上述分析,對我國基金模式的選擇問題做出相應對策分析,得出相關結論。

二、調研資料情況
我國全部35隻封閉式基金都是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則具有指數型、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股票行開放式基金約占開放式基金數量一半左右。由於開放式基金起步晚於封閉式基金三年,直到2003年12月31日。共設立56隻各類型開放式基金,此時開放式基金個數趕超了封閉式基金個數。其中,股票型基金也僅為29隻。受限於樣本數據,對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績效進行比較的文獻,以理論研究和定性研究為多,著重從制度設計方面論證二者各自的優劣,相關的實證研究還很少。
國外關於基金組織形式的研究集中於公司治理結構和委託代理問題:
Fama and Jensen(1983,a.b) [2][3],在他們對於基金組織形式的討論中提出,開放式基金提供了「分散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因為基金投資者能夠通過贖回他們的份額影響基金的收購或清算,這種收購或清算的權利可以被每個投資者獨立使用,無須經歷代理人爭奪、收購戰等耗費大量成本的過程。因此開放式基金的贖回權對管理人的控制相對資本市場上的收購對公眾公司的控制而言,更為有效、直接。而對於基金經理而言,投資於封閉式基金中則不存在這種約束力。但他們同時說明了,當基金資產的流動性很差或是觀測資產價格較困難的時候,可贖回權是沒有效率的,它成了控制委託代理問題的一個高成本的機制。由於開放式基金的贖回控制不是沒有成本的,為了滿足這種投資者的贖回要求,開放式基金通常必須使資產保持一定的流動性,這種流動性帶來了一定的機會成本,消除開放式基金的流動性成本則構成封閉式基金的優勢。而這種優勢大小取決於外部市場環境條件:投資對象的流動性和投資定價的難易程度。
Deli and Verma(2002) [1] 對1997年美國基金市場的實證分析,證明了Fama andJensen的推斷是正確的,即持有流動性較差、價格缺乏透明度的證券的基金有比較大的可能是封閉式基金。他們研究出組織形式選擇與投資的資產投資組合的構成有關。他們通過美國市場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投資外國市場的基金比投資與國內市場的基金更可能是封閉式,證券基金比股票基金更可易於為封閉式基金,投資於流動性差的股票基金比其他股票基金更易於為封閉式,長期債券基金比短期債券基金更可能為封閉式。
而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卻相對欠缺,大部分研究思路幾乎都是國外成熟經驗的引進,都認為開放式優於封閉式,應該由封閉式轉開放式。如:
巴蜀松、華中煒(2004)[4]則認為雖然我國證券市場尚屬於發展初期,但也應該順應世界發展趨勢的搞「封轉開」。但是他們也認同封閉式轉開放式的成本將很高,特別在我國這樣證券市場不完善的情況下,搞不好就會出現大量的贖回,使長期投資者的利益受損,極端的會出現基金的消失。他們也認同封閉式基金在發展完善的市場的長期存在也證明其是有自身存在的市場基礎的。所以他們認為應該先以中小規模基金搞試點,並大力發展像LOFs這樣漸進融合的投資形式。
崔瑋、湯偉(2005)[5]選取2004年1月16日到5月28日共81天的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的數據,運用平均收益率,夏普指數和特雷納指數分析,結果表明兩種基金在總體上均沒有顯示出高於市場的盈利能力,封閉式基金要略好於開放式基金。用詹森指數和TM模型對二者的擇股與擇時能力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在盈利能力、選股能力、擇時能力上差別並不顯著。
康海媛、吳可(2004)[6]則認為開放式基金缺乏法律保障、營銷渠道尚未健全,基金管理公司又面臨流動性風險、管理理念存在偏誤、收益低而成本高,基金投資人又有對投資基金認識不足及投機心態等問題,所以我們要健全和完善基金制度和法規,規范證券市場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等方面入手,基金的穩定發展要走的路還很長。
李森(2003)[7]也認為封閉式基金轉開放雖然從投資者角度可以節約大筆交易成本,但是對基金管理公司而言,由此引起的交易費用問題、贖回風險問題及交易風格的改變問題都可能是其對封轉開望而卻步,所以我們只有在技術條件上進一步斟酌,在「銀企合作」上進一步加強,在轉換路徑上遵循市場化和循序漸進的規則才可以。
劉薇(2004)[8]考察了我國2002年度和2003年度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的業績,評價指標為兩種基金整體平均凈值增長率,實證結果為:2002年54隻封閉式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10.95%,同期13隻開放式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5.03%;2003年54隻封閉式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20.64%。而同期27隻開放式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12.64%。根據實證數據,劉薇認為開放式基金業績高於封閉式基金的說法不成立。市場上一度出現的追捧開放式基金的現象是缺乏依據的。
楊曉蘭、滿臻(2006)[9]選取了10加基金管理公司,每家公司各選一隻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從收益率、風險調整後的績效和擇時能力三個方面比較了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期間開放式基金於封閉式基金的業績,但未通過統計檢驗,二者不存在顯著的差異。
晏艷陽、席紅輝(2003)[10]以20001年12月28日至2002年12月27日為評價期間,對9隻封閉式基金與3隻開放式基金從基金的總體績效、市場時機選擇能力與證券選擇能力三方面進行比較。結論表明:開放式基金在總體上能超越市場基準,並且其業績表現優於封閉式基金。
汪莉(2006)[11]選擇54隻封閉式基金和17隻2002年度以前成立的開放式基金為樣本,以其在2004年度獲取的凈值增長率作為被解釋變數,把開放式和封閉式的選擇作為虛擬的解釋變數引入建立回歸方程,取值為1時代表該基金是開放式基金,回歸結果顯示組織形式的虛擬變數為正且通過了1%置信水平的假設檢驗。數據表明2004年開放式基金這種組織形式是優於封閉式基金這種組織形式的。

三、實施方案
本文主要採用實證分析、計量分析的研究分析方法,同時結合理論分析,基於翔實的數據資料,經過定量計算得出基金業績評價指標,運用數理統計分析方法對兩種業績指標進行比較研究,考察基金的投資價值,並根據實證研究的結果,就我國基金模式選擇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四、預期結果
論文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的簡要釋義。主要介紹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的定義、特點。
第二部分: 投資基金業發展歷程回顧。回顧了國內外基金發展歷程,對我國基金現狀作了詳細描述。
第三部分: 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制度差異。主要將兩種基金在契約結構、運作機制和風險三方面進行比較
第四部分: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投資價值分析。利用大量數據及舉例分析,結合收益率指標對我國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進行投資價值比較。
論文結構:
引言
1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簡要釋義
1.1封閉式基金概念及其特點
1.2開放式基金概念及其特點
2證券投資基金業發展歷程回顧
2.1國際基金業的發展歷史概述
2.2我國基金業發展歷史與現狀
3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的區別
3.1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契約結構不同
3.2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運作機制不同
3.2.1基金份額
3.2.2交易方式
3.2.3信息公布
3.2.4投資成本
3.3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風險不同
3.3.1封閉式基金風險
3.3.2開放式基金風險
3.3.2.1流動性風險
3.3.2.2申購、贖回價格未知的風險
3.3.2.3基金投資風險
4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投資價值比較實證分析
4.1樣本基金與樣本區間
4.2評價方法選取
4.2.1基金收益率的度量
4.2.1.1凈值收益率
4.2.1.2 時間加權收益率
4.2.2基金風險的度量——β系數
4.3實證結果
4.3.1 數據來源
4.3.2股市行情走勢
4.3.3實證結果
4.3.3.1基金收益水平
4.3.3.2基金風險水平
4.3.4實證分析
4.3.4.1基金收益水平分析
4.3.4.2基金風險水平分析
結論
預期結果及結果形式:畢業論文一篇,通過本文的研究,一是為投資基金的投資者們提供參考;二是從理論上和實踐兩個方面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由於我國基金業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受限於樣本容量、資料獲取等因素影響,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是階段性的成果,有待以後進一步深入。

五、進度計劃
畢業論文進度計劃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1、第七學期末之前聯系實習單位,進行前期調研,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參考資料,確定選題方向;
2、寒假期間繼續收集、閱讀相關文獻及參考資料,進行英文資料翻譯,撰寫開題報告;
3、第八學期第1周開始到企業實習,了解企業基本情況,撰寫實習周記,完成論文開題報告和英文資料翻譯;
4、第2周進行論文開題答辯;答辯後,根據答辯委員會和指導教師的意見修改開題報告;
5、第2-4周繼續在企業實習,深入了解企業實際情況,搜集並整理資料,完成論文的詳細提綱;指導教師同意後可開始撰寫論文初稿;
6、第5周,完成論文初稿撰寫,交指導教師審閱;
7、第6周,進行畢業論文中期檢查,填寫「畢業論文中期自檢表」;
8、第7—8周,根據指導教師意見修改初稿,完成二稿;
9、第9周,繼續對論文二稿進行修改,完成三稿;
10、第10周,完成論文並定稿;
11、第11周,嚴格按照學校要求修正論文格式並列印、裝訂。送交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進行審閱和評分。同時,准備畢業論文答辯;
12、第12周,參加畢業論文答辯。

六、參考文獻
[1] Deli,Daniel N.,and Raj Varma.《Closed-end versus open-end: the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2.Vol.8.1-27
[2] Fama,E.F.and Jensen,M.C..《agency problem and resial claim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1983a. Vol26.327-349
[3] Fama,E.F.and Jensen,M.C..《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1983b .Vol26.301-325
[4]巴曙松、華中煒.《「沉思」封轉開》[J].銀行家.2004-5.
[5]崔瑋、湯偉.《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對比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2005-3.
[6]康海媛、吳可.《我國開放式基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D]. 價值工程. 2004-2.
[7]李森、彭勝平.《封閉式基金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東北大學學報,2003-5.
[8]劉薇.《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的比較研究》[J].經濟問題研究. 2004-11.
[9]楊曉蘭、滿臻.《我國開放式基金業績平價的實證分析》[N].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06-5.
[10]晏艷陽、席紅輝.《我國封閉型基金與開放型基金業績比較研究》[J].財貿經濟.2003-12.
[11]汪莉.《我國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的比較與選擇》[D].華中科技大學. 2006.
[12]顧娟、呂新艷.《美國封閉式基金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N].證券市場導報.2003-10-29.
[13]黃福廣.《證券投資基金評級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12.
[14]沈維濤、黃興孿《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的實證研究與評價》[D].廈門大學管理學院.2005.
[15]杜秋娟.《「基金黑幕」與「聯合聲明」》[N].國際金融報.2000-10-29.
[16]李凌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與風險管理》[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2006-9.
[17]李建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的內部人控制行為探析》[J].新金融.2000-9.
[18]平湖.《關於基金行為的研究報告解析》[J].北京:財經.2000-10.
[19]唐欲靜.《證券投資基金評價體系:理論、方法、實證》[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11.
[20]王軍、李山.《基金投資直通車2008》[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1.
[21]吳功庭.《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J].中國機電工業. 2000-21.
[22]許連軍.《左手索羅斯右手巴菲特》[M].北京:農村讀物出版.2007-5.第1版.
[23]岳清唐.《論投資基金監管》[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