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汽車市場分析論文
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已經駛上了蓬勃發展的高速之路。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以來,中國汽車工業在世界汽車工業發展中發揮著重大作用,佔世界汽車產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汽車市場分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汽車市場分析論文 範文 一:國內汽車市場分析摘 要: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公路建設,重點工程建設,使我們國家汽車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由於我國汽車行業起步較晚,導致至今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行家規模小,汽車部件不能獨立生產等,影響著我國專用汽車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市場優勢;經營策略;營銷策略
1 我國市場競爭力的因素分析
一些列的優惠政策,促進了我國汽車發展影響國外市場,特別是現在的世界貿易中,我們一可靠性能高,價格便宜頗有競爭力,而且根據我的調查,在多年前,我們國企的汽車,都害怕能否在世界中生存,讓我們了解下我國市場競爭的能力。
⑴原材料費用。我國大部分原材料費用,輔助材料、原材料、外購件材料,除外購件材料,我國都可以自給自足,但外購件進口導致國內汽車市場比國外價格高,以至於我國只好運用人世後進口原材料降格降低,致使汽車成本的影響消弱。
⑵勞動力成本。我國成產方式與國外不同,是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的的企業,外企的生產力度上也大量使用工人,但外企勞動力成本比過期成本所佔比例頗多。
⑶技術費用。在技術含量較高處(公路管理、機場、高空坐夜車等),技術費用在製造成本中佔一定的比例。
⑷海關運輸費用與進口外企,除進口關稅外,運輸 保險 費用和海關費用等,而 其它 在國內企業沒有這比費用,這也是我們國企的優勢所在。
2 我國汽車市場的存在問題
2.1 生產企業過散過多
由於經濟建設和高速公路建設,致使諸多企業粉粉進入廂式車、罐式車、自卸車和專用半掛車等為主的,汽車低中價值產品專業車的存在。
2.2 產品介面失衡,發展不均勻
常用汽車貨車、客車專用化程度提高,促進運輸與作業質量的提高,我國雖然經過多年發展,雖有一部分生產規模,但汽車的重要部分,還是缺乏技術含量,需要轉向與中性化、專用功能強。技術含量高的方向發展。
2.3 科技含量高的產品缺乏自出開發能力
汽車是一種高技術產品,它從各領域的先進技術模塊化,從而實現一定的特定功能,國外專用車產品基本上都採用汽車領域的相關先進技術,而過我汽車在產量上雖然有一定規模,但多數是低技術含量產品。
2.4 專用汽車市場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隨著國內外各大廠家不斷採用新的生產技術,推出新的品種,我國專用汽車企業面臨著較大壓力。
產品品種和規模方面,我國專用車生產品種與國外差距很大,產業技術水平方面和管理方面。企業包袱沉重,售後服務方面 ,我國更缺乏先進的管理制度;由於我國加入WTO後,參與國內市場競爭的國外專用汽車生產企業,提高其售後服務水平。但國外企業建立售後服務網路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國專用汽車行業必須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建立自己的售後服務網路,完善管理制度。
3 我國汽車市場發展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使國內外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雖然國產汽車和外產汽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也應該看到國產車的優勢,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成本低廉,原材料也相對便宜,使得我國汽車成本比國外汽車成本價格更加優惠,國外汽車進入汽車市場還有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而我國佔中國銷售量80%以上的普通型汽車,適合中國的道路情況和消費水平。
3.1 建立專用車生產的新格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專用汽車企業必將經歷一場聯合重組的產業結構調整,重新合理配置我國專用車行業的內部人才、設備等資源,使過散過多的局面得以改善。
3.2 產品應向高技術、多品種方向發展
運用平台技術,可以大大縮短專用車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充分提高產品的性能價格比,同時也能極大地減小製造難度,縮短製造周期,減少設計開發及采購和製造成本,行業管理必須盡快與國際接軌。
3.3 專用車人才市場加強
在大力開展自營出口工作的同時,還要處理好自營與代理的關系,通過各種 渠道 打入國際市場,要注重培養一批懂得項目管理、能組織人員進行開發設計的項目開發管理人才。
3.4 專用汽車的定位
根據國民經濟的續修,製造特定專用車產品,生產一些新結果、價格地域而定,比較特別的車輛,多在專業汽車上下功夫。
3.5 專用汽車廠要與主機廠形成相互合作的關系
由於專用車行業是依附在底盤製造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專用車又表現為批量小、品種多、科技含量高的特點,與主機廠有著密切的關系。
4 總結
最後我們得出結論,我國專用汽車雖然存在很多主要問題,從價格、產品品種和規模、產業技術水平、生產及管理、售後服務等方面,但由於國家出台的相關政策,會有利推進國民汽車發展的道路,產品多樣化、重型化、大功率、多軸化;輕量化;廂式化和城市專用汽車的輕型化趨勢;高技術、高附加值發展趨勢;人性化、安全性和節能環保趨勢;合資合作、資產重組趨勢;區域化的產業集中趨勢。
汽車市場分析論文範文二:中國汽車市場走勢分析提要中國汽車市場在經歷兩年的高速發展之後,開始進入新一輪的回調期。本文研究表明,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汽車銷量增長率將逐步趨穩,我國汽車市場將度過政策周期的影響,進入平穩增長階段。
關鍵詞:汽車;需求;增長率
中圖分類號:F7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自加入WTO以來,中國汽車普及率迅速增長,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汽車生產市場和消費市場,2009年在全球市場一片低迷的情況下,更一舉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然而,在經歷了兩年的高速增長後,2011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前七個月中國汽車市場的回落與調整速度,大大超過市場此前的普遍預期。2011年1~7月份,中國汽車市場產銷分別完成1,046.24萬輛和1,060.1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33%和3.22%,銷量增長率不僅遠低於2009年的45.5%和2010年的32.4%,甚至低於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的2008年的6.7%。
按照發達國家 經驗 ,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後,汽車消費將出現快速增長期,但是中國汽車市場在出現快速發展的同時始終伴隨著“大起大落”的現象,對於這一現象,至今仍沒有較為系統的學術分析。王輝宇(2006)認為信息不完全導致的供需不平衡是汽車市場波動的根本原因,人們對市場需求概念模糊以及對內在因素相互轉化的原理缺乏了解產生的“需求假象”是導致2002年市場“井噴”和2004年市場相對低迷的根本原因。王福民(2009)引入“擴張系數K”(K=汽車產量增長率/GDP增長率)的概念研究汽車市場的波動規律,他認為在2010年前後中國汽車市場進入“第6次波動的擴張期”。錢振為(2009)研究了1998年經濟危機發生後5年內美國、日本、韓國、泰國、阿根廷、印尼6國汽車產量數據,發現經濟危機對不同成熟程度的市場影響不同,處於轎車消費高速增長階段的國家,經濟危機對汽車產業的打擊尤為嚴重。本文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著重研究政策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影響。
二、2008年以後的中國汽車市場
受次貸危機的影響,2007年下半年中國汽車銷量增長率開始出現小幅下滑,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時,銷量增長率開始出現急速下滑,從2008年8月份開始出現負增長,此輪下滑幅度較大、持續時間較短,並在2008年年底跌落至谷底,如圖1所示。(圖1)2009年初,在燃油稅改革、1.6L以下車輛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刺激下,市場出現“V”型反轉,並在2009年12月份達到反彈頂點,同比增長率超過90%。
2010年各項消費利好政策繼續執行,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政策繼續執行,1.6L以下車輛購置稅按7.5%徵收,有力地保障了市場的持續增長。雖然2009年較大的市場基數使得同比增長率有所下滑,但仍實現了32.4%的同比增長。此輪增長收獲最大的是自主品牌的發展,銷量的增長促就了車企的網路擴張速度,更多網點被布局到二、三線城市,而這些地區的汽車消費剛剛啟動。在二、三級市場的車市裡,自主品牌銷售占據了大多數,使得自主品牌銷量能夠占據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但是,密集的政策出台也打亂了汽車產業發展的正常規律,使得消費能力提前釋放,汽車保有量的急速增長使各方面缺乏必要的應對准備,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嚴重、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日趨嚴重。而自主品牌過去重視產能的擴張,相對忽視了質量、服務方面的品牌建設,隨著刺激政策的退出,被高速增長掩蓋的潛在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從2010年12月份開始,銷量增長率開始逐步下滑,2011年7月份銷量同比增長僅為2.18%。
三、汽車市場未來發展走勢分析
2009年開始實施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實施不到三年,原來的鼓勵政策已逐漸退出完畢,新的限制政策不斷出台,為解決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北京於2011年年初實施了購車搖號政策,對汽車市場的沖擊最大,這點在2011年上半年汽車銷量走勢中可以看出。從短期看,政策退出後,市場出現波動和下降是必然,長期的刺激政策不具有持續性;從長期看,2000年我國汽車銷量僅為208萬輛,2010年已經達到1,806萬輛,年平均增長率為24.1%,而我國人均GDP的快速增長才是推動汽車市場特別是轎車市場高速增長的根本原因。
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銷量增長率時間序列,通過ARIMA模型預測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銷量增長率走勢如圖2所示。(圖2)從圖2中可以看出,從2011年8月開始我國汽車市場將逐漸呈現回升態勢,並在2012年7月達到相對穩定的增長速度,我國汽車市場將渡過政策周期的影響,步入穩健增長期,2011年全年銷量增長率將維持在5%左右,2012年有望實現10%左右的增長。(圖2)
四、總結及建議
在後金融危機時代,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的大幅放緩,擁有龐大需求潛力的我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巨頭爭奪的焦點,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汽車工業若想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僅僅依靠低水平下的擴產增長是不夠的。從2011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的表現可以看出,當市場下滑時,品牌影響力較弱的自主車企最易受到沖擊,而過去兩年汽車行業的爆發式增長誤導很多企業的投資熱情,潛在的產能過剩將可能造成更大的影響。但是,自主品牌的發展依然擁有較大的發展機會,2010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龐大的汽車消費需求在較長的時間內仍將繼續存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自主品牌更需要採取積極有效的 措施 應對。
首先,加強品牌建設。自主品牌在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中,更多的將注意力集中在銷售層面,或多或少地忽視了售後服務的同步發展,在快速擴張的二、三級市場這一現象更加突出。維修保養資源匱乏、配件市場魚龍混雜、技工水平參差不齊將嚴重影響消費者的信心。
其次,加大新能源汽車投入。汽車消耗了我國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50%,龐大的能源需求日漸難以為繼,新能源汽車是今後汽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再次,加快汽車金融公司建設。汽車金融服務體系對於促進企業資金效率的提高,實現企業業務創新和增加利潤來源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對而言,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的發展水平還較低,還存在經營模式較為單一、高端人才缺乏、融資渠道單一等不足。隨著車主年輕化趨勢的發展,汽車金融作為新的消費方式,更容易得到青睞,為此需要得到自主品牌企業更多的關注。
主要參考文獻:
[1]王輝宇.中國汽車市場波動現象解析[J].山西 財經 大學學報,2006.4.
[2]王福民.中國車市波動規律與第6次擴張期研究[J].上海汽車,2009.12.
[3]錢振為.汽車產業與經濟危機[J].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汽車市場分析論文相關 文章 :
1. 淺談汽車市場營銷論文
2. 2016年汽車市場分析
3. 汽車市場營銷論文
4. 2016汽車市場分析
5. 關於汽車市場營銷的論文
6. 微型車市場現狀及發展分析論文
7. 賓士汽車市場分析
❷ 證券投資論文 002009 股票分析 技術分析 1、 k線 2、切線 3、形態 4、指標 5、成交量 三 、投資建議
天奇股份主要為規模化生產的汽車、家電等行業提供自動化輸送及倉儲系統,是國內工業智能自動化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最大供應商。
目前動態市盈率37倍,市盈率3.16,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由於該公司具有風電新能源概念,適當高估屬合理范圍。
公司目前最大看點來源於新業務的拓展
公司目前正在積極布局新業務,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廢舊汽車精細拆解業務、商業物流業務和物聯網業務。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建設汽車製造物流裝備生產線項目、智能高效分揀與儲運項目、廢舊汽車精細拆解高效分揀自動化裝備項目。並通過與江蘇中科物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增資無錫天安智聯科技有限公司,進軍智能車載、智能交通、智能礦山等領域發展。
我們認為,隨著我國汽車產銷量的高速增長,汽車保有量也快速攀升,加上政府對廢舊
汽車報廢與拆解的進一步規范與鼓勵,我國的廢舊汽車報廢量將呈現井噴式增長,這勢必帶
動對相關精細拆解設備的需求,天奇股份正是看到了汽車產業鏈中這座尚未開發的「金礦」。
正在積極謀劃廢舊汽車精細拆解項目。目前,已經與德國ALBA 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國的環境保護和資源回收利用領域進行合作。據悉,ALBA 公司是全世界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環保服務及原材料貿易領域十大集團之一,是歐洲領先的資源回收與廢棄物管理企業,在廢棄物處理和回收方面,包括汽車回收,擁有40 多年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公司與其合作將在技術、運營管理、資金等方面得到支持,這將使公司在廢舊汽車拆解領域搶佔先機。
而商業物流業務將是公司另一個增長點,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路零售業以其便利、價格低、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等優點,呈現幾何級數增長。物流分揀配送系統市場需求急劇增長,未來五年,將是我國商業物流跨越式發展的時期,這必將帶動對智能高效分揀與儲運設備的需求,商業物流項目將逐步取得目前公司盈利能力較低的散料輸送機業務。
該股流通盤1.70億,屬於中盤股,股性較為活躍,技術面看,創出6.52元新低後反彈,反彈力度一般,資金吸納跡象不明顯。該股目前形態上看屬於下降三角形整理形態,均線系統粘合但下行,股價遠離年線,短期內比較難以走好。結合目前汽車家電等行業近一兩年業績處於周期的下滑階段的基本面,該股目前走勢尚屬正常。
投資建議:根據以上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研判,該股適合長期關注,7元以下可以陸續建倉,中長線持有。
❸ 比亞迪股票基本面及技術分析報告
最近比亞迪的股價創下900多個動態市盈率,漲勢特別好,有一半以上的朋友會覺得這個股價已經不算低的了,可比亞迪被中信建投評估比為1.5萬億目標市值,代表著上漲空間還剩70%。到底比亞迪的評估是怎麼的出來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來分析下國內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龍頭--比亞迪。
在還沒分析比亞迪股票之前,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領域龍頭股名單,點擊就可以領取成功:寶藏資料:新能源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紹:在中國毫不誇張地講,比亞迪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綜合實力第一的企業,業務橫跨汽車、電池、IT、半導體等多個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車核心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雙模技術和雙向逆變技術,實現汽車在動力性能、安全保護和能源消費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跑者之一。
比亞迪的亮點:
1、產品力持續向上,新能源車銷量表現強勁
公司處於產品與技術的集中兌現期,因為很多車型攜帶著比亞迪全新技術陸續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在提高,依然是電動車領域的領頭羊,引領著行業發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殺出重圍,快速飛升。
2、刀片電池出鞘安天下,進一步強化核心競爭力
比亞迪刀片電池具備超級安全、超級壽命、超級續航、超級強度、超級功率和超級低溫性能六大技術創新,跳過模組,相較於傳統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也明顯更有優勢。截止目前為止電池市場佔有率15%,就比CATL(寧德時代)低一名。這些離不開技術創新,比亞迪刀片電池在性能方面有優勢,在成本方面也有優勢,哪怕身處全球電動化的浪潮之中,比亞迪外供動力電池有望不停進步,攻克更多的市場份額,增強核心競爭力。
3、深度產業鏈布局,彰顯龍頭地位
比亞迪繼續加碼產業鏈布局,積極推動半導體分拆上市,先後入股華大北斗(高精度導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極材料)等產業鏈核心公司。可以認為,比亞迪依靠產品鏈進行精妙布局,對升高核心技術、供應鏈風險的把控能力有顯著促進作用,凸顯了領導地位。
二、從行業角度分析
截止到目前,在碳中和減排政策的推出,加上鋰電池成本的控制雙輪驅動下,在汽車電動化方面發展很快,到2027年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一半。這時,出現了汽車智能化革命,汽車駕駛由輔助駕駛逐步,向自動駕駛過渡,駕駛艙智能化,達成了交通出行工具情景向電腦化出行場景的改變,出行服務未來將占據汽車市場主導權,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70%。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改革,目前在重塑傳統汽車產業鏈格局,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階段即將來臨。
受文章篇幅的限制,許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相關的深度報告以及風險提示,在整理這篇研報的過程中,戳這里就可以看:【深度研報】比亞迪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是比亞迪,在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這么可觀的情形下,有望迎來蓬勃發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的,要是你們進一步認識到比亞迪股票未來行情,可點擊以下鏈接,有優秀的投顧幫你判斷,看下當前比亞迪股票的估值如何:【免費】測一測比亞迪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❹ 關於汽車市場發展前景的論文
這個你看看~~好的話加分哈~
有人對世界汽車巨頭瓜分中國市場提出了自己的憂慮,認為中國汽車若不能獨立發展,而只是企圖以市場換技術,最後只能淪為世界汽車巨頭的加工廠,永遠不可能在世界市場上與其並駕齊驅。更嚴重的是,以低廉的勞動力換來的投資必將不會長久,一旦出現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市場,跨國巨頭馬上就會進行產業轉移,那時,中國汽車業就會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未來,這種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
一、中國汽車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入世」對汽車生產與消費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六年裡,中國本土的汽車工業並沒有迅速成長壯大。盡管入世後中國汽車市場空前活躍,汽車行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躍式發展,中國汽車業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一)數字背後的隱憂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汽車產量在5年內增長3倍,世界排名從第8位躍至前3位。中國國內汽車貿易出口額自2001年起每年增長15%,2005年達200億元。2005年,中國汽車進口貿易額超過180億美元。目前,中國的汽車和零部件合資合作企業已有800多家,累計資本約960億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國進口汽車關稅從28%降低至25%,我國加入世貿時有關汽車及其零部件降稅的承諾已經全部兌現,並成為世界汽車工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汽車企業有充分理由對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2006年前三個季度,雖然自主品牌的國產車銷售量近兩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轎車仍只佔市場的兩成左右;加上產品都是中低檔轎車,銷售額占市場不到一成;我國汽車進口量遠遠大於出口量,可出口額只有進口額的1/10。目前國際汽車巨頭依然佔領了3/4的中國市場,這些喜人的數字背後依然存在著不足,繁榮景象背後暗藏憂患:盡管汽車產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日本,中國仍不是一個汽車強國。
(二)自主創新成發展短板
入世後,我國汽車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繁榮的市場,但在5年間,用市場換技術並未讓中國汽車得到更多的實惠,中國汽車產業仍不能自立。我國汽車企業技術創新和品牌主要體現在載貨汽車上,而轎車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競爭力。自主創新的匱乏,依然是目前我國汽車的短板。
中國汽車製造業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提升自主產品開發能力,必須逐步積累完善產品開發流程。當前,國內生產和銷售的轎車大部分是依靠技術引進和合資開發的國外品牌,實質上只是世界汽車巨頭的「組裝車間」。
2000年我國汽車工業的研發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達到最高,為1.9%,2001年下降為1.38%,之後幾年變化不大。面對如此低的自主研發經費比例,有專家認為,入世後汽車零部件的價格更便宜,企業可以實行全球化采購,並且通過與跨國公司開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獲取先進的技術,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但若不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裡。
(三)品牌未能形成競爭力
汽車銷量在經歷了5年的「井噴」之後,中國將迎來第一次的換車高潮。面對日益繁榮的市場,中國汽車的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依舊沒有形成,品牌忠誠度已成為國產車的現實之憂。
「在車市井噴的2002年,汽車廠家降價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後60餘次的降價涉及了國產車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進口車也大幅降價;如今降價的頻次早就超出了消費者的預期。」汽車市場專家且小剛說。
降價的幅度不斷的加大,消費者無疑嘗到了不少甜頭。同時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卻削弱了。「降價太頻繁,不注重培養品牌忠誠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暫時的銷量。對於汽車企業來說提高客戶的忠誠度,這意味著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風險。」且小剛說。
(四)出口規模亟待翻番
入世後,中國汽車出口也迎來了機遇。從2006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情況來看,經過5年的蓬勃發展,我國汽車出口正在改變以國有企業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在汽車出口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
據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國有企業汽車出口金額和出口數量佔比分別為56.8%和47.7%;2005年為59.5%和59.4%。民營企業名列出口金額佔比12.7%,出口數量佔比12.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國外一些研究機構也認為,盡管目前中國汽車還不能和歐洲、美國汽車形成競爭,但這種競爭的形成只是個時間問題,中國汽車批量進入歐洲市場,將不會超過5年的時間。
同時有專家認為,在看到汽車出口市場興旺的同時,也要看到存在的危機。目前,亞洲、非洲仍然是中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市場,產品質量和檔次都還比較低,價格仍然是最有力的競爭武器。目前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也僅佔世界汽車貿易總額的0.7%,還要面對國際間技術性貿易壁壘、抑制惡性競爭等問題和挑戰。
商務部2006年制定了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中國汽車出口佔世界汽車貿易總額10%的目標,即實現1200億美元的出口規模。為了促進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的出口,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首批44家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企業名單,這些掛牌企業已經開始著手制定汽車出口的計劃。
中國汽車出口的起始階段面臨困難與挑戰在所難免,但這不會真正阻擋中國汽車的出口之路,良性出口有從量的增長向質的增長遞進,才能完成飛躍。
二、中國汽車產業路在何方
(一)中國汽車需要自主創新
1、自主創新是一種體系化的能力。(1)自主品牌的核心是對品牌的定位、發展,後續一系列的規劃是否有自主權,而非名稱的中式或西式。因為現在很多國外品牌的車也用中文的名字,而一些中國的品牌恰恰使用洋文的名字。(2)自主研發即技術創新,對汽車的底盤、動力等等是否能夠掌握核心技術,這是最關鍵的部分,也是現在討論最多的也是最遺憾的方面,正是在這方面的差距導致中國的汽車製造業相對來說還比較落後。(3)完整的自主生產或自主創造體系顯得非常重要,沒有好的配件體系、質量控制過程、製造工藝、員工素質,就無法生產出好的產品。(4)自主論證,若不能掌握、實現標准,甚至都不知道這個標準的體系是什麼,那麼自主能力的提升將受到相當大的限制。一些發達國家常常用所謂先進的標准體系來限制中國的自主企業發展。所以中國汽車需要實現從比較的競爭優勢到核心競爭力的轉變,即通過自主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力。
2、從「中國自造」到「中國製造」再到「中國智造」。(1)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學習型創新——「三聯合」。對自主汽車製造業來說,必須考慮研發鏈和產業鏈(可以統稱為創新鏈),必須有整體謀略。汽車製造領域的技術研發涉及多領域、多學科,需要有效組織分散於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的各類人才,實現人才的優勢互補,通過建立高效的組織體系,尋求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上海華普汽車通過獨特的「三聯合」戰略增強自身科技研發實力,「三聯合」戰略即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國外工程技術公司、聯合知名供應商。通過這種創新模式,上海華普汽車保持了產品良好的科研優勢。(2)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走充分競爭的產學研合作之路。在「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轉變的過程中有很多途徑,上海華普探索的是產、學、研聯盟的這么一條路。他們和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緊密聯盟,將高校和科研機構前沿技術的研究通過生產平台轉化為一個有效的產品,開發適合國人的低成本混合動力環保車型、100%甲醇燃料汽車、柴油發動機車型以及高新車用電器技術,真正做到了技術領先和成本優勢的平衡。同時在研究的過程中注重分析用戶需求的分析和市場動向,將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各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可能有助於中國製造業的優勢的形成。
(二)對汽車產業結構調整
1、打破「近親配套」體系。汽車製造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產品規模和水平的競爭,零部件質量和技術直接關繫到汽車的品牌和銷售。目前,廣東省零部件企業規模偏小、技術水平不高,處於只具備加工生產能力的層次,單家企業參與整車產品同步開發能力低。盡管汽車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購戰略是大勢所趨,但大部分名牌外資汽車企業的配套體系「近親化」十分明顯,例如廣州本田在國內的一級配套企業,全部是日本本田原配套企業在廣州的合資、獨資企業。由於日資整車廠原有配套網路中涉及復雜的股權控制和利益關系,一級配套企業又控制著二、三級上游企業,所以即使產品質量過關,國內一些零部件企業,仍然很難進入一級配套體系。業內人士提出,要在短期內壯大國內零部件產業,就應該以「移植嫁接」為主要途徑,採用產業招商、品牌招商等方式,引入整車廠原配套的國外企業,但引進外資不是壯大本國汽車產業的根本出路。廣東省汽車行業協會理事長李賜勛表示,堅決反對外商獨資企業進入中國,中國的零部件產業發展應通過合資、合作消化和吸收國外技術,不斷壯大本國自主研發力量,以促進本國零部件產業的升級。
2、自主研發能力是關鍵。中國的汽車產業要可持續發展,就要從合作、合資開始,培養一批擁有自主創新、管理、品牌和生產能力的零部件生產企業。據了解,廣州東凌集團與本田核心配套商日本旭株式會社、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戴卡旭鋁合金輪轂有限公司,首期生產輪轂規模達150萬只/年,整個項目投資完成後,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輪轂生產研發和銷售基地。廣州最大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廣州汽車集團零部件有限公司與世界知名零部件企業合資組建了十多家企業,其中與日本最大的零部件公司日本電裝中國投資公司合資的廣州電裝有限公司,建成了廣州本田轎車空調系統生產線,年產24萬台套,新增產值7.3億元。在國家一系列鼓勵政策的基礎上,廣東省政府還將集中力量鼓勵一些有資金積累的企業進行關鍵零部件技術的研發,由龍頭企業牽頭、主要零部件企業參與成立技術攻關聯合體,或設立多企業參股的技術開發中心。據報道,首期投資3.3億元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乘用車公司研發中心於200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該中心不僅是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研發基地,也是華南地區第一個真正具有現代競爭意義的汽車研發中心,同時還將是日產公司全球汽車研發體系的重要研發中心。此外,廣州汽車工業集團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首期投資7000多萬元,共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目前也已經進入驗收階段。廣州市經貿委透露,廣州約有五成零部件企業建立企業研發中心,其中華南橡膠輪胎有限公司已擁有省級研發中心。有關專家指出,對於開發難度較大、投資風險較高的汽車電子產品,盡量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引進國際知名企業,消化吸收先進技術,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從根本上提高汽車電子行業的競爭力。
(三)中國汽車業應借鑒德國經驗
世界上汽車品牌主要集中在德國。據德國一位參加展會的業內人士介紹,2005年德國前20位最有價值的品牌中,戴姆勒-克萊斯勒、賓士、寶馬、大眾、奧迪等汽車品牌都榜上有名。德國的一家研究所從十幾年前開始對汽車品牌進行專門評估。主要評估依據是市場佔有率、產品形象和企業經營狀況等。作為全球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德國各大汽車廠商十分重視品牌價值,使得德國汽車在競爭激烈的全球高檔車市場中占據7/10的份額。
同樣,德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也有自己的品牌,如博世、大陸、ZF、蒂森·克虜伯、西門子VDO、巴斯夫等。在過去六年裡,德國汽配工業的銷售增幅均超過整車工業,但市場主要被少數大型汽配企業占據。
(四)開啟農村汽車市場的大門
1、「新農村建設」契機。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的實施,「十一五」期間乃至更長時間將是我國農村汽車市場的黃金發展期。這些年我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但農村現有交通工具仍是載貨汽車、農用運輸車、拖拉機、摩托車、畜力車、人力車並存,相對比較落後。新農村建設將促進農村汽車需求的增長和汽車市場的形成,為我國汽車工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一是國家投資重點將轉向農村。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國家每年用於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將達到數千億元。二是農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將逐年提高。三是農村公路進一步改善。四是農村機動車開始升級換型,汽車逐漸成為首選。五是新農村建設對運輸工具的需求旺盛。目前,我國農村低速汽車和拖拉機的保有量約為2000萬輛,摩托車保有量近4000萬輛,遠高於城市汽車的保有量,且基本為農民個人擁有,僅保有量更新和升級換型的市場就相當可觀。
2、生產適合農民的汽車。我國擁有13億人口,農村人口有7.7億,另有2萬多個小城鎮,人口約為1.8億,這些地域蘊藏著巨大的汽車產品消費潛力。但到目前為止,沒有真正意義上適合農村、農民使用的汽車。在目前的農村地區,農用車和輕卡有比較明晰的分工:農用車適應農村復雜路況,主要承擔從田間地頭到公路邊界的短途運輸任務;而輕卡不受相關道路交通法規的限制,因此可以負責相對長途的跨區域運輸工作。顯然,農用車、輕卡兩者都不可能單獨滿足農村生產運輸的充分需求。因此,專家提示,對於農村用車市場的開發,應從我國國情出發,做出特色。從目前看,農村用車需要既能載貨又能拉人、經濟實用,裝飾不用很講究,有些功能不必具備。同時,汽車廠商在開發適合農村使用的車型時應注意不同地域的特點,地理、道路的差別也造成了地區要求的差異。此外,生產廠商還要改變以往品種過於單調的狀況,給農民一個選擇的空間。不可否認,受經濟條件影響,價格仍然是農民買車時最關注的部分。而所有這些因素,汽車製造商在開發產品時都應該事先考慮到,以便開發出適銷對路的農村用車。
3、期待政府的具體措施。顯然,目前,單純依靠農用車和汽車生產企業的熱情和對未來市場的期待去開拓農村汽車市場有一定的難度。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和相關專家也期待政府出台更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此促進農村汽車市場的發展。而對於農用車及小排量汽車生產企業,國家在政策上應給予一定的傾斜與扶植。現在單單依靠行政命令是不夠的,企業都在向市場要效益。對生產農村用車的企業減免一定的稅收,給予一定的優惠,可以提高生產企業對新產品開發生產的積極性。同時,對於農民用車不能與城市用車一視同仁,要適當減免購置稅和使用環節的收費。2005年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減免了三輪農用車的養路費和購置稅,而有關專家也正在積極建議相關管理部門在第三者責任險等保險內容上對農民實施一定的優惠政策。在國家大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下,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有更多的惠農政策出台,而國家對於農村汽車市場的引導性政策也值得我們期待。
(五)汽車業需要政府援手
中國汽車產業經過50多年的成長,2005年產銷量已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三,成為世界公認的汽車工業大國。但由於自主創新能力薄弱,至今並未成為汽車工業強國。
產業政策引導不力和支持不夠是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採取鼓勵合資合作的政策,但該政策早已不適應今天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卻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整和修正。鼓勵性的政策支持不完善,措施不配套。企業在自主創新上獲得的具體政策支持少,自主創新能力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沒有形成系統競爭能力。政策協調,政出多門,缺乏協調和延續性,往往使企業不知所措,影響企業技術發展方向。一個政策出台前,沒有對企業現有基礎技術水平對政策實施的支撐能力、政策實施需要的准備時間和技術來源進行充分的評估、論證,特別是在整車企業自主開發能力不足和零部件企業技術支撐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導致企業一次次把滿足新政策規定和新法規要求的希望寄託於跨國公司,依靠不斷的合資、引進或直接購買國外相關的零部件來確保其市場地位。
因此,在2007年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諸多汽車界代表呼籲「國家對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的產品給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他們的焦點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希望內外公平稅負、政府采購不能忽視自主品牌、支持企業成為研發主體。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目前,汽車的自主創新主體是企業,但為企業創新提供環境和條件主要在於政府。因為很多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上,包括政策資源、人力資源以及工業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其他資源。」
科技部部長徐冠華指出,自主創新是新的國家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也已經成為汽車行業在「十一五」發展規劃中的核心詞彙。作為基礎工業和支柱產業,汽車業的自主創新對整個工業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據他介紹,國家正抓緊研究激勵創新的政策措施。
綜上所述,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參考文獻:
1、藍朝暉.中國汽車入世後得到跳躍式發展 仍面臨諸多挑戰[N].北京商報,2006-12-12.
2、跨國巨頭完成布陣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報,2003-04-21.
3、中國汽車業應借鑒德國經驗[N].經濟參考報,2006-09-22.
4、開啟農村汽車市場的大門[N].機電商報,2006-03-31.
5、徐剛.中國汽車如何面對自主創新[N].中國經濟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車產業結構調整路在何方?[N].中國工業報,2005-06-01
❺ 汽車類股票行業優勢與劣勢分析
優勢:這個行業屬於壟斷競爭行業,比較有政策等條件優勢
同時新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汽車類股票的含金量
劣勢:與國際上大型的汽車公司來比國內的汽車公司還缺乏很多專利技術
❻ 緊急高分求助!汽車市場分析論文
從2002年我國加入WTO以來,汽車市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和調整式增長兩個階段。2002~2003年汽車總需求年均增長40%左右,2004年乘用車市場率先進入調整階段,2005年商用車市場進入調整階段。但是,2005年的汽車市場在成因、特徵等方面與2004年有很大的不同。 一、2005年汽車市場形勢分析與評價 2005年我國宏觀調控上實施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經濟發展由快速上升期轉入穩定增長期,商用車市場因此受到了明顯影響,但我國汽車市場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積極的變化。 (一)汽車總體市場在激烈競爭中保持了適度快速增長,中國汽車市場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到新高度 2005年1~11月份我國國產汽車銷量達到513.76萬輛,同比增長12.07%;汽車整車進口量達到123,914輛,同比增長0.43%;汽車總銷量達到526.15萬輛,同比增長11.76%(見圖1)。 2005年全年汽車總需求達到575萬輛左右,中國已成為與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見表1)。 我國汽車市場的連續快速增長和總規模的不斷擴大,使我國汽車市場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我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市場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汽車銷量佔全球汽車總銷量的比例,已經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4年的8.1%,2005年進一步提升到8.7%。全球每年汽車銷量的增量中我國佔25%左右,我國已經成為推動全球汽車市場增長的主要力量。我國汽車市場不僅成為大眾、通用、本田、現代等在中國已經具有重大影響的跨國公司的戰略市場(見表2),而且還將成為豐田、日產、標致雪鐵龍、福特等跨國公司決戰全球的戰略支點。即使賓士、寶馬這樣生產高檔車的廠商對中國市場,也給予了足夠重視。 現代汽車公司已將中國作為其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到2010年乘用車在華產能達到100萬輛,使中國成為其四大海外工廠中僅次於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工廠;同時,以汽車生產銷售為中心,通過製造、服務、金融等汽車相關產業的擴大,來達到2010年200億美元的銷售目標;此外,現代還計劃進軍中國的商用車市場,有可能與江淮攜手建立商用車生產基地,計劃在2010年前形成年產五萬台小型商用車發動機、一萬輛客車和九萬輛貨車的生產能力。 福特汽車公司未來在中國將不斷加強投入與合作力度,爭取取得轎車市場10%的佔有率,生產能力將實現從原有的四萬輛達到40萬輛的巨大轉變,並實現大部分車輛生產本地化。 豐田汽車公司全球生產布局顯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區(特別是美國)和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是豐田在海外投資最大的地區。美國和中國已經成為豐田在海外主要的生產基地,豐田公司的總體市場目標是到2010~2012年在中國擁有10%的市場份額。 本田汽車公司計劃未來獲得中國10%的市場份額,並計劃將生產能力由現在的27萬輛擴大到2006年下半年的53萬輛(含出口5萬輛)。 (二)汽車市場的成長由雙動力轉變為單動力,導致汽車總體需求增長速度繼續下降 從2000年以來我國國產乘用車和商用車歷年的銷量可以看出(見表3),2001年以來商用車和乘用車的銷量每年都在增長,即兩個增長動力。而2005年商用車的銷量卻出現下降。因此,雖然乘用車銷量增長速度比2004年明顯回升,但汽車總銷量的增長率,卻比2004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 深入分析可以發現,2005年商用車銷量的下降,主要是重型貨車下降過快所致(見圖2),其他六種商用車中有三種保持增長,2005年1~10月份重型貨車、商用車銷量合計比2004年同期增長了7.2%。 (三)二、三級區域市場開始啟動,標志著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北京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私家車發展最早、最快的地區,也是最近幾年我國汽車市場發展的主要動力區。但是,從2005年開始江蘇、浙江、山東等二級市場和河北、福建、四川、河南等部分三級市場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銷量也提到較高水平。這些省份正在接續北京、廣東等成為我國汽車市場新的推動力。二、三類地區具有人口多、經濟總量大的特點(見表4),而且人均GDP是分層次的(見表5),這種特徵導致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不會出現斷層現象,可以保持長時間的持續發展。 (四)經過多年積累,自主品牌競爭優勢全面提升,預示著汽車工業將以兩種方式推動經濟發展(推動GDP增長和推動出口產品結構升級) 我國多數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開始於2000年前後,總體發展比較順利,尤其是我國加入WTO的前兩年,增長更為迅速,為自主品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是由於宏觀調控的影響,2004年5月份起乘用車總體市場出現滑坡,自主品牌受影響更大(見表6)。然而,經過自主品牌企業自身的艱苦努力和國家相關政策支持,自主品牌的競爭優勢在2005年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奇瑞為代表的自主品牌銷量大幅度增長(見表7)。 由於自主品牌的發展,我國汽車工業的出口能力顯著增強,多年來汽車進口大於出口的局面在2005年首次得到扭轉(見圖3)。 2005年l~10月份汽車工業累計出口162.6億美元,同比增長55.67%,汽車業累計進口120.8億美元,同比下降5.52%,出口大於進口42億美元。2005年1~11月份汽車累計出口量達到13萬輛,累計進口量為12.8萬輛,出口數量首次大於進口數量。幾個自主品牌,如奇瑞、吉利等都有較大量的出口。 二、2006年汽車市場形勢判斷與預測 (一)汽車價格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近幾年,尤其是加入WTO以來我國汽車價格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乘用車價格已經連續四年以較大幅度下降。2006年影響價格的因素將繼續發生變化,不同種類汽車的價格必將繼續有所調整。 1.進口轎車價格將在平穩中出現小幅度下降。 首先,2006年進口轎車關稅將從2005年的30%,分兩次下調到25%(見圖4)。根據理論測算,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關稅每下降1個百分點,轎車價格下降0.3~0.4個百分點,據此測算,關稅因素將導致進口轎車價格2006年下降1.5~2.0個百分點。 其次,人民幣升值壓力將有利於進口車價的下調。2005年7月份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次性升值2%,之後的半年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又升值了0.44%,而且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繼續存在。如果2006年人民幣繼續小幅度升值,將直接促成進口車成本的下降。 再次,2006年也存在一系列導致進口車價格上升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落地征稅政策的全面實施,由此加大了經銷商的經營成本。總體來講,2006年促進進口車價格下降和導致進口車價格上升因素的力度都比較弱。但比較而言,促成價格下降的因素略大於價格上升的因素,而且價格下降是大趨勢。由此判斷,2006年進口車價格將以小幅度下降為主要特徵。 2.國產轎車價格仍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沒有人民幣的大幅度升值,進口轎車價格下降對國產轎車的價格壓力已經很小,2006年引起國產轎車價格下降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國內廠商之間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產能過剩導致的供過於求。但是產能過剩並不一定直接帶來價格下降,如美國、日本等國家汽車工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而這些國家的轎車價格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在逐年緩慢上漲。之所以判斷2006年國產轎車價格將繼續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主要是目前我國轎車市場運行中既有價格下降的必要性,又存在價格下降的現實可能性。 從2002年我國加入WTO以來,汽車市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和調整式增長兩個階段。2002~2003年汽車總需求年均增長40%左右,2004年乘用車市場率先進入調整階段,2005年商用車市場進入調整階段。但是,2005年的汽車市場在成因、特徵等方面與2004年有很大的不同。 一、2005年汽車市場形勢分析與評價 2005年我國宏觀調控上實施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經濟發展由快速上升期轉入穩定增長期,商用車市場因此受到了明顯影響,但我國汽車市場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積極的變化。 (一)汽車總體市場在激烈競爭中保持了適度快速增長,中國汽車市場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到新高度 2005年1~11月份我國國產汽車銷量達到513.76萬輛,同比增長12.07%;汽車整車進口量達到123,914輛,同比增長0.43%;汽車總銷量達到526.15萬輛,同比增長11.76%(見圖1)。 2005年全年汽車總需求達到575萬輛左右,中國已成為與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見表1)。 我國汽車市場的連續快速增長和總規模的不斷擴大,使我國汽車市場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我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市場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汽車銷量佔全球汽車總銷量的比例,已經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4年的8.1%,2005年進一步提升到8.7%。全球每年汽車銷量的增量中我國佔25%左右,我國已經成為推動全球汽車市場增長的主要力量。我國汽車市場不僅成為大眾、通用、本田、現代等在中國已經具有重大影響的跨國公司的戰略市場(見表2),而且還將成為豐田、日產、標致雪鐵龍、福特等跨國公司決戰全球的戰略支點。即使賓士、寶馬這樣生產高檔車的廠商對中國市場,也給予了足夠重視。 現代汽車公司已將中國作為其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到2010年乘用車在華產能達到100萬輛,使中國成為其四大海外工廠中僅次於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工廠;同時,以汽車生產銷售為中心,通過製造、服務、金融等汽車相關產業的擴大,來達到2010年200億美元的銷售目標;此外,現代還計劃進軍中國的商用車市場,有可能與江淮攜手建立商用車生產基地,計劃在2010年前形成年產五萬台小型商用車發動機、一萬輛客車和九萬輛貨車的生產能力。 福特汽車公司未來在中國將不斷加強投入與合作力度,爭取取得轎車市場10%的佔有率,生產能力將實現從原有的四萬輛達到40萬輛的巨大轉變,並實現大部分車輛生產本地化。 豐田汽車公司全球生產布局顯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區(特別是美國)和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是豐田在海外投資最大的地區。美國和中國已經成為豐田在海外主要的生產基地,豐田公司的總體市場目標是到2010~2012年在中國擁有10%的市場份額。 本田汽車公司計劃未來獲得中國10%的市場份額,並計劃將生產能力由現在的27萬輛擴大到2006年下半年的53萬輛(含出口5萬輛)。 (二)汽車市場的成長由雙動力轉變為單動力,導致汽車總體需求增長速度繼續下降 從2000年以來我國國產乘用車和商用車歷年的銷量可以看出(見表3),2001年以來商用車和乘用車的銷量每年都在增長,即兩個增長動力。而2005年商用車的銷量卻出現下降。因此,雖然乘用車銷量增長速度比2004年明顯回升,但汽車總銷量的增長率,卻比2004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 深入分析可以發現,2005年商用車銷量的下降,主要是重型貨車下降過快所致(見圖2),其他六種商用車中有三種保持增長,2005年1~10月份重型貨車、商用車銷量合計比2004年同期增長了7.2%。 (三)二、三級區域市場開始啟動,標志著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北京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私家車發展最早、最快的地區,也是最近幾年我國汽車市場發展的主要動力區。但是,從2005年開始江蘇、浙江、山東等二級市場和河北、福建、四川、河南等部分三級市場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銷量也提到較高水平。這些省份正在接續北京、廣東等成為我國汽車市場新的推動力。二、三類地區具有人口多、經濟總量大的特點(見表4),而且人均GDP是分層次的(見表5),這種特徵導致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不會出現斷層現象,可以保持長時間的持續發展。 (四)經過多年積累,自主品牌競爭優勢全面提升,預示著汽車工業將以兩種方式推動經濟發展(推動GDP增長和推動出口產品結構升級) 我國多數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開始於2000年前後,總體發展比較順利,尤其是我國加入WTO的前兩年,增長更為迅速,為自主品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是由於宏觀調控的影響,2004年5月份起乘用車總體市場出現滑坡,自主品牌受影響更大(見表6)。然而,經過自主品牌企業自身的艱苦努力和國家相關政策支持,自主品牌的競爭優勢在2005年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奇瑞為代表的自主品牌銷量大幅度增長(見表7)。 由於自主品牌的發展,我國汽車工業的出口能力顯著增強,多年來汽車進口大於出口的局面在2005年首次得到扭轉(見圖3)。 2005年l~10月份汽車工業累計出口162.6億美元,同比增長55.67%,汽車業累計進口120.8億美元,同比下降5.52%,出口大於進口42億美元。2005年1~11月份汽車累計出口量達到13萬輛,累計進口量為12.8萬輛,出口數量首次大於進口數量。幾個自主品牌,如奇瑞、吉利等都有較大量的出口。 二、2006年汽車市場形勢判斷與預測 (一)汽車價格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近幾年,尤其是加入WTO以來我國汽車價格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乘用車價格已經連續四年以較大幅度下降。2006年影響價格的因素將繼續發生變化,不同種類汽車的價格必將繼續有所調整。 1.進口轎車價格將在平穩中出現小幅度下降。 首先,2006年進口轎車關稅將從2005年的30%,分兩次下調到25%(見圖4)。根據理論測算,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關稅每下降1個百分點,轎車價格下降0.3~0.4個百分點,據此測算,關稅因素將導致進口轎車價格2006年下降1.5~2.0個百分點。 其次,人民幣升值壓力將有利於進口車價的下調。2005年7月份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次性升值2%,之後的半年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又升值了0.44%,而且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繼續存在。如果2006年人民幣繼續小幅度升值,將直接促成進口車成本的下降。 再次,2006年也存在一系列導致進口車價格上升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落地征稅政策的全面實施,由此加大了經銷商的經營成本。總體來講,2006年促進進口車價格下降和導致進口車價格上升因素的力度都比較弱。但比較而言,促成價格下降的因素略大於價格上升的因素,而且價格下降是大趨勢。由此判斷,2006年進口車價格將以小幅度下降為主要特徵。 2.國產轎車價格仍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沒有人民幣的大幅度升值,進口轎車價格下降對國產轎車的價格壓力已經很小,2006年引起國產轎車價格下降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國內廠商之間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產能過剩導致的供過於求。但是產能過剩並不一定直接帶來價格下降,如美國、日本等國家汽車工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而這些國家的轎車價格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在逐年緩慢上漲。之所以判斷2006年國產轎車價格將繼續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主要是目前我國轎車市場運行中既有價格下降的必要性,又存在價格下降的現實可能性。 從必要性來看,主要有四個直接誘因: 一是國產轎車價格體系出現了新的不平衡,市場份額也由此發生了大的變化。以A級車為例,2005年5月份奇瑞公司較大幅度調低了旗雲和風雲的價格,帶來了市場份額同步大幅度提升的明顯效果。而寶來、伊蘭特等車型的廠家指導價還是2004年下半年確定的,一直沒有調整,因此2005年開始尤其是下半年市場份額逐步下滑。 二是部分市場影響力大的車型其市場成交價不僅大大低於廠家指導價,甚至已經低於廠家給予經銷商的批發價。如伊蘭特1.6GL手動擋,2005年12月份的廠家指導價為11.28萬元,而市場成交價已經降到9.78萬元。捷達CIF自動擋舒適型車的廠家指導價為11.98萬元,而市場成交價已經降到10.78萬元。可以肯定,廠家指導價與市場成交價之間的差已經遠遠大於廠商給經銷商的毛利。換句話說,經銷商在賠錢銷售,這種狀況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 三是後進入中國市場的大跨國公司急於追趕與擴張,在價格上尋求競爭力。福特公司作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廠商,目前在中國的發展狀況與其地位很不相稱,從2005年開始明顯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運作力度,福克斯的最低價為12.8萬元,作為一款歐美車型很有競爭力,銷量增長迅速。豐田汽車公司也適當改變了做法,在穩步推進的主旋律中加快了步伐。2005年年初花冠、威馳降價只是起步,有競爭力的新產品還將不斷推出,價格也更具競爭力。 四是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上市,而且慣例是以有殺傷力的價格切入市場。本田將於2006年推出「思域」,本田在產品戰略上一貫堅持「產品定價要一步到位」的策略,雅閣、飛度、CRV等車型的上市均採取了這樣的策略,有理由相信本田將以有競爭力的價格推出「思域」。另外馬自達的新M3將於2006年上市,而且是由福特公司統一運作。福特公司從2005年開始明顯是在運用價格手段來獲取競爭力以盡快擴大市場份額。 從可能性來看,也有四個主要的直接誘因: 一是汽車零部件平均關稅下降和人民幣升值壓力。2005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平均關稅為13%,2006年將降到10%(見圖5),下降了3個百分點,這對合資企業降低成本有一定的作用。同時,2006年人民幣仍將面臨升值的壓力。據了解,2005年幾大合資公司都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得了或多或少的利益。 二是汽車廠商對成本的重視程度和控制力增強。大眾公司提出南北大眾2005減少成本41億元。「奧林匹克計劃」中明確宣布,大眾將在2008年前停止產面的投資,並力求將成本降低40%。2005年6月2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中驗室成立,該實驗室的投入使用將大大簡化並加快南北大眾生產的產品採用本土材料的認證流程。據估計,在中國設立中心試驗室,檢驗成本至少降低一半。通用汽車公司2005年8月將其全球的研發軟體安裝至中國市場200多位供應商那裡,這將大大縮短通用產品本土化的研發流程,即通用研發一款適應中國市場的新車型所需時間將縮短到一年。 三是國產化程度提高。大眾、福特等汽車公司紛紛加速在中國國產化步伐。2005年一汽大眾發動機(大連)有限公司成立。據了解,一汽大眾發動機公司原材料主要是在中國采購,最終國產化率將達到90%,批量投產在2007年年初,最終達到年產能30萬台,且可能首次把2.0L以上大排量發動機引入國內生產,從而使產品線覆蓋大眾在華投產車型所需的所有發動機,並藉此提高大排量車型的國產化率,降低整車成本。長安、福特、馬自達發動機合資公司也已經成立。世界各汽車零配件行業巨頭,也紛紛做出了增資中國的計劃,美國固特異輪胎橡膠有限公司將其亞太總部遷至上海,博世也要在中國追加投資。 四是合資公司外方母公司對合資公司的控制政策有所松動。2005年10月,大眾公司公布了全新的中國市場發展策略——「奧林匹克計劃」,首次明確表態,積極支持合資企業生產中國自有品牌產品。 3.商用車價格調整將以下降為主調,但有些車種價格有上升的可能。由於市場競爭的激化,各廠家將繼續通過價格手段來獲取競爭力,但由於能源與資源價格的上漲、商用車價格已經低於國際市場的現實,可降價的空間已經有限,下降幅度不會很大。有些車型如具有一定壟斷地位的商用車企業,所生產的主流輕型貨車的價格已經降到了無利可圖的地步,價格有可能出現上升。 (二)汽車總需求增長速度將繼續下降,但仍將保持較快速度,需求總量將達到新的高度 1.商用車市場將由2005年的負增長轉變為2006年的正增長。商用車市場的變化取決於四個因素,即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結構的變化、行業政策和環境。從2006年的情況看,其他三個方面都不會出現較大影響的變化,商用車市場的變化將主要取決於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據國際國內主要權威機構預測,預計2006年經濟發展速度雖然仍比較高,但與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按照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06年GDP增長率為8.8%,比2005年下降0.6個百分點,其他機構的預測值也大體相當(見表8)。 從商用車需求與GDP增長率的關系來看有這樣的規律:當經濟處於景氣上升期時,商用車需求增長率遠遠高於GDP增長率;而當經濟處於景氣下降期時,商用車需求增長率的下降幅度遠遠大於GDP增長率的下降幅度。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一輪經濟周期中,經濟增長升降幅度越大,商用車需求增長率的變化幅度也就越大,而且在景氣下降期商用車的需求往往會出現負增長(見圖6)。 在我國這一輪經濟周期中,GDP增長率未出現大起,當然也難以出現大落,因此商用車在2006年不會出現大落。但是由於GDP增長率會出現0.6個百分點的落差,所以從經濟增長速度的角度看,2006年商用車需求的增長率將低於2005年。當然這一判斷主要適用於重型貨車以外的其他6種商用車合計,這6種商用車2005年增長速度比2004年下降了13.3個百分點,下降到7.2%,預計2006年將繼續下降。而2006年的重型貨車市場可能並不遵循上述趨勢,因為重型貨車市場在2004年的大起和2005年的大落,主要是治理超限超載政策導致的,而不是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重型貨車經過大起和大落後,其2005年的需求量已經略低於2003年的水平,預計2006年仍是調整年,需求可能略有增長(見圖7)。 由於重型貨車市場止跌回升或保持穩定,所以,盡管其他六種商用車需求合計的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商用車的總體需求水平將由2005年的負增長轉變為正增長,預計增長速度在4%左右。 2.乘用車需求增長速度將比2005年有所下降,但仍將保持15%左右的增長。2006年乘用車市場發展態勢可以從長期趨勢和短期因素兩個方面來考察。從長期發展大趨勢看,在未來15年內我國轎車市場將長期處於快速增長區間,轎車需求增長速度應大體相當於GDP增長率的1.5~2倍。這個結論主要來自於R值(車價/人均GDP)規律。 首先,轎車先導國的發展經驗表明,當R值達到2~3時轎車開始大規模進入家庭,轎車普及率迅速提高,轎車市場開始進入成長期,日本和韓國基本具有同樣的發展曲線。進一步研究表明:任何社會制度的國家,R值的變化與轎車市場的發展,都有明顯的上述對應關系。到目前為止只有新加坡和香港這樣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型國家或地區例外。 其次,我國轎車消費先導地區市場的發展,也同樣遵從了R值規律。我國轎車率先進入家庭的地區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這些地區基本在2000年前後開始進入家庭大量購買轎車的階段,而這時正是其R值達到3左右的時點(見圖8) 註:轎車平均車價源於53個城市私車家庭調查。 我國的人口密度、國土面積都不是新加坡、香港的特徵,我國政府在私家車消費上不可能也不應該採取那樣嚴格控制的政策,可以肯定,R值規律在我國同樣適用。 未來我國R值將不斷地向靠近3的時點轉化,從而為轎車大量進入家庭提供了保證。從R值的公式知道,R值的變化是由價格和人均GDP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未來價格仍有下降的空間與壓力,人均GDP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因此, R值將繼續快速降低,初步預計我國的R值將在2009年前後達到3左右(見圖9)。國際經驗表明,在R值達到3以前的幾年,轎車需求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當R值低於3以後,千人保有量將快速提升,意味著每年的增量將是很大的,持續快速增長的整個過程在15~20年。據此判斷,我國乘用車市場至少還將保持15年左右的快速成長。 從短期的發展趨勢看,2005年的乘用車市場已經擺脫了2004年的頹勢,正在處於上升趨勢(見圖10)。 從長期趨勢和短期因素兩方面看,我國乘用車市場2006年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但是增速比2005年將有所減緩。這一判斷主要基於三個原因:一是2006年GDP增長速度比2005年將減慢0.6個百分點。二是降價車型向A級及以上車型轉移,而2005年A00級即入門級車降價幅度較大,降價對促進需求增長的效果不如2005年大。三是不再存在2005年這樣的一個大約相當於8萬輛車的等待人群。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2006年國產汽車總需求在633萬輛左右,其中乘用車需求為360萬輛,其他各細分車型國產車銷量預測結果(見表9)。 預計2006年汽車進口量為12萬輛,汽車總需求(國產加進口)將達到645萬輛,比2005年增長11%左右,其中乘用車總需求為370萬輛左右,比2005年增長約15%。 2005~2006年汽車市場分析與預測 徐長明
❼ 求一篇汽車行業的管理論文。最好有案列,有詳細的分析!謝謝了!
汽車零部件行業人力資源解決方案
原創:合易人力資源管理咨詢
一、項目背景——行業機遇和挑戰
近年來,隨著整車企業的發展和汽車行業的國產化進程,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一個持續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從2004至2007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每年以31%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2007年達到7%的行業平均凈利潤率,而中國汽車製造業企業的行業平均利潤率僅為4.5%。根據汽車零部件行業「十一五」計劃,到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2萬億元人民幣(約1544億美元),其中原配件市場佔6300億元人民幣,國內汽車修理用零部件收入佔1700億元人民幣,出口佔4000億元人民幣。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與世界強國之間還存有很大差距,尚未擺脫低端混戰的格局,尤其是在創新能力、企業規模、資本運作以及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行業競爭力弱
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普遍生產能力巨大但不平衡,受整車企業的影響和控制比較大,在產業鏈上處於弱勢地位。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中前100強企業的市場份額只佔整個行業的50%,行業集中度遠低於整車行業;平均單廠銷售額僅相當於整車企業的2-3%,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零部件製造企業通常缺乏議價能力。
2、缺乏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的缺失無疑是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一塊最大的「軟肋」,零部件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與材料密集型產品,專業化水平低,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的電子類產品比例較低。
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普遍不足,目前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大量運用合資和購買技術許可的途徑來獲得新技術,而絕大部分以技術出資的中外合資企業實質上是由外資控制,致使技術無法被中國本地的競爭對手獲得。
高素質人才缺乏。在絕大多數中小零部件企業,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很難引進,或者雖然引進了人才但由於待遇、環境、管理不善等諸多條件的不對稱而跳槽。因此,致力於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並建立能激勵人才、充分發揮其能力的內部管理體系異常重要。
研發經費不足。國外零部件供應商的研發費用普遍占銷售收入5%至7%以上,而國內企業大多缺乏產品開發能力,研發費用一般僅占銷售收入1%到2%。由於自主研發能力欠缺,導致國內零部件企業產品重復、技術落後、更新換代慢、質量不穩定,企業沒有市場話語權,易受整車企業左右。零部件企業只有形成自主開發體系和自主開發能力,形成自主開發隊伍,才能最終形成競爭力。
3、基礎管理薄弱,標准化程度低,產品質量不穩定。
國內零部件企業普遍缺乏大規模批量生產管理的經驗,對如何構建和優化質量管理體系也不甚了解,產品質量不太穩定,因此而造成了大量的維修費用和成本損失。基礎管理的薄弱已經嚴重限制了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步伐,成為企業不得不補的一課。
4、供應鏈管理弱,未能與供應商建立和諧共贏的「生態圈」。
國內零部件企業的供應商通常還處於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產能不穩定、質量偏低、供貨不及時是它們的重要特點。因此如何完善對供應商的管理,正確選擇、管理和評估供應商,提升其及時、優質的供貨能力,降低企業總的獲得成本,與上游供應商建立合作共贏的協同作戰關系,也是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需重點關注與提高的領域。
5、成本優勢正在喪失,利潤率出現下降。
零部件企業受整車廠和原材料企業雙重擠壓,既要滿足整車廠不斷降價的要求,又要應付原材料、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很多零部件企業因資金運轉困難而無法在研發、采購、生產和營銷等方面進一步拓展。
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提高了65%。面對國內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以及新的外部競爭引起的利潤沖擊,零部件企業如果無法將成本壓力轉嫁給供應商和客戶,就只能向管理要效益,以求降低成本,否則利潤率下降是顯而易見的。而中國本地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凈利潤率和合資企業相比差整整2%這一現實也說明:規范管理、挖潛增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綜上分析,除了外部成本上漲的壓力之外,汽車零部件行業普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可以歸結為以下兩點:
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
缺乏運作規范的內部管理體系。
二、解決方案——合易助您提升核心競爭優勢
因此,面對行業即將整合的嚴峻形勢和全球化采購浪潮帶來的機遇,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優勢,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改善在產業鏈的地位和形象,成為汽車零部件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問題。競爭優勢無法從外界獲得,也不可能靠引進技術和資金解決,唯有眼睛向內找問題,苦練內功,聚焦於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尋發展,才是該行業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
合易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一直致力於助力企業從A到A+,幫助為企業構建人力資源管理平台,規范內部管理,打造核心競爭力。在人力資源平台導入過程中,我們將重點在以下幾個關鍵點進行針對性設計:
1、推行模塊化、標准化管理。針對汽配產品更新周期短、頻、快特點,產品又多為小批量、多品種,在方案設計時,合易注重輔助企業推行模塊化、標准化管理。
標准化的過程就是不斷提高質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的過程,也就是塑造企業靈魂的過程,一個不斷優化、不斷完善對象和自身的過程,也是一個可以使企業持續發展的過程。只有夯實管理基礎,推行標准化管理,才能將成功模式進行復制,才能為企業規模的擴張奠定基礎。
2、實行大項目管理制。針對零配件企業內部資源、采購、庫存、外協件等經常出現與生產周期不協調、不均衡,因而嚴重影響對客戶的交貨承諾的現象,合易顧問建議實行大項目管理制,完善項目管理制度,對項目成員實行日常績效考核及項目節點考核兩種方式,以加大對大項目的管理力度,提升項目質量、成本、交期整體管理水平,提升客戶滿意度。
3、建立並完善業績評估體系。合易將幫助企業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績效評估體系,設立如產品交付及時率、產品PPM值等關鍵KPI指標,並根據各層級、各崗位的職責和與企業績效關聯緊密程度將指標層層分解,分別與每位幹部員工當期績效掛鉤,使全體員工積極關注企業的短板。
4、加強對研發\銷售人員的激勵。對研發、銷售等關鍵崗位實行技術等級管理,為研發、銷售人員建立廣闊的職業通道,以利於公司關鍵領域人才的培養、知識沉澱,為提升企業價值鏈整體運作能力奠定基礎。
5、加強供應商的開發與管理。針對該行業供應商生產管理能力低、交付不及時、質量不穩定等特點,在方案設計時,合易顧問將加強企業采購系統設計,設置專門的供應商管理與開發崗位;並豐富企業采購部門職能,強化對供應商的開發與淘汰力度,以提高對供應商監督與管理水平。幫助企業改善原材料和外協件的采購質量、交付期,為企業的生產運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還將通過建立對采購價格的嚴格控制幫助企業合理控製成本,爭取更多的利潤空間。
6、關注企業物流系統設計。輔導建立企業內外部物流管理系統,提升企業的產品交付及時率,同時降低企業整體物流費用,以提高企業利潤率及客戶滿意度。
誰能在風雲變幻、滄海橫流中橫刀立馬?誰能牢牢把握零部件行業百年難得的機遇?誰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合易咨詢願和汽車零部件行業中的佼佼者攜手並肩,幫助企業贏得輝煌的未來!■
❽ 比亞迪分析報告,002594分析報告
近來比亞迪股價漲勢十分迅猛,動態市盈率已經高於900了,有一半以上的朋友會覺得這個股價已經不算低的了,可在中信建投看來比亞迪市值目標是1.5萬億,意味著還有70%的上漲空間。到底比亞迪的評估可不可靠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來分析下國內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龍頭——比亞迪。
在開始分析比亞迪股票前,給大家看一下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領域龍頭股名單,點一下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新能源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紹:比亞迪說得上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綜合實力第一的企業,業務橫跨汽車、電池、IT、半導體等多個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車核心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雙模技術和雙向逆變技術,實現汽車在動力性能、安全保護和能源消費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跑者之一。
比亞迪的亮點:
1、產品力持續向上,新能源車銷量表現強勁
公司當前到了產品與技術的集中兌現期,由於配備了比亞迪最新技術的車型漸漸進入市場,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一直都在提高,在電動車領域,仍然在引領行業發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頻頻出彩,進步十分明顯。
2、刀片電池出鞘安天下,進一步強化核心競爭力
比亞迪刀片電池具備超級安全、超級壽命、超級續航、超級強度、超級功率和超級低溫性能六大技術創新,跳過模組,相較於傳統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的優勢更加突出。當下電池市場佔有率15%,僅被CATL(寧德時代)壓一頭。仰仗技術創新,比亞迪刀片電池性能好的同時成本也不會很高,就算在全球電動化為主的今天,比亞迪外供動力電池有望不斷突破,爭取到更多的市場佔有率,深化核心競爭力。
3、深度產業鏈布局,彰顯龍頭地位
比亞迪的產業鏈布局被不停退進,全力推動半導體分拆上市,先後入股華大北斗(高精度導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極材料)等產業鏈核心公司。可以認為,比亞迪依仗產業鏈進行深度規劃,對升高核心技術、供應鏈風險的掌控能力有明顯加強作用,表現出了領頭羊的地位。
二、從行業角度分析
到目前為止,在碳中和減排政策的推出,結合鋰電池成本的控制雙輪驅動下,汽車電動化發展進程不斷加速,到2027年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一半。同時還有一個相關的革命,就是汽車智能化革命,汽車駕駛由輔助駕駛逐步進入到自動駕駛,駕駛艙電腦化,實現交通工具情景向電腦出行場景的變化,出行服務未來將占據汽車市場主導權,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70%。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改革,目前在重塑傳統汽車產業鏈格局,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階段也將會到來。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和新能源汽車行業有關的深度報告、風險提示,我在做這篇研報的時候,點擊一下就能看到:【深度研報】比亞迪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三、總結
綜上所述,比亞迪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巨頭,在這么可觀的行業發展前景情況下,有可能迎來蓬勃發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的,假如大家想進一步了解比亞迪股票未來行情,請戳下面鏈接,有專業的顧問幫你分析,看下當前比亞迪股票的估值是否正確:【免費】測一測比亞迪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❾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論文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進入21 世紀以來,中國汽車行業雖然仍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開發能力薄弱等問題,但整個行業高速發展,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及消費大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
中商情報網《2012-2013年中國汽車行業市場調查及前景咨詢報告》
2001 年中國汽車的產銷量僅為200餘萬輛,但在2006 年產銷量已雙雙突破700萬輛,全年生產728萬輛(其中乘用車523萬輛)、銷售722萬輛(其中乘用車518萬輛);2008 年在經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中國汽車工業仍保持了增長,全年汽車生產930 萬輛(其中乘用車674萬輛)、銷售938萬輛(其中乘用車643萬輛)。
2009 年,在全球汽車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我國汽車行業一枝獨秀,汽車產量為1,379萬輛,銷量為1,36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28%和45.42%。2009 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大國,同時中國汽車消費量佔全球總消費量比例已達12%。
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汽車產銷雙雙超過1800萬輛,蟬聯全球第一,分別達到1,826萬輛和1,806萬輛,同比增長32.41%和32.40%。其中,乘用車產銷1,382萬輛和 1,375萬輛,同比增長33.14%和33.11%。2011年,汽車產銷1,842萬輛和1,851萬輛,同比增長0.84%和2.45%。其中:乘用車產銷1,449萬輛和1,447萬輛,同比增長4.23%和5.19%。
❿ 求一篇股票分析的論文,2500-3000字,任選一隻股票,從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
股票投資分析----002310東方園林
東方園林是國內園林景觀行業的龍頭企業,業務涵蓋苗木種植、園林景觀設計、工程施工和後期養護等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公司是行業內同時具有城市園林景觀一級企業資質和甲級工程設計資質的10家企業之一,具有承接千萬級及以上景觀工程項目的能力。
相關人士認為東方園林代表了在細分行業內高成長的公司,公司實現了景觀設計和施工的一體化,業務覆蓋范圍更廣,是未來景觀工程在中國發展能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而目前在這個成長中龐大市場——景觀工程仍於起步階段,國內廣大的二、三線城市才是行業走向繁榮發展的真正市場,率先上市融資無疑使得東方園林具有較大的先發優勢。
園林景觀行業是一個具有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重效益的行業,其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程度息息相關。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優化,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國家對環境生態的日趨重視,園林景觀行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發展速度遠超過國民經濟總體增長速度。
東方園林以設計品牌轉動一體化產業鏈,公司兩個設計品牌經歷了時間的磨練與沉澱,與EDSA的合資品牌和自己的全資品牌東方利禾涵蓋了景觀工程設計的中高端市場,旗下有高爾夫、地產、公園景觀、濕地景觀四個設計分院,其中高爾夫和濕地設計是國內唯一的設計院。公司未來對於設計品牌的投入和建設還將不斷加大。
募集資金助推公司業務的擴張,鞏固一體化的業務格局。公司此次發行募集資金,擬投資設立3家分公司和8,495畝的綠化苗木基地,通過擴大園林景觀工程施工業務規模以及苗木培育規模的方式來加速公司業務的擴張和解決苗木資源瓶頸。
有消息稱預計公司未來三年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6.43%,72.50%和44.26%,經測算,公司2009-2011年各年將分別實現凈利潤0.87億元、1.50億元和2.16億元。2009-2011年每股收益(攤薄後)為1.73元、2.98元和4.31元。
綜合PE及PEG兩種估值方法,我們給予公司的二級市場的股價范圍為96.50~102.50元/股,公司所處行業空間巨大,公司有望將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和整合者,此次IPO將是公司成長的新起點,公司具有較好的中長期投資價值。
公司介紹
一、公司概述
公司是行業內同時具有城市園林景觀一級企業資質和甲級工程設計資質的10家企業之一,業務范圍覆蓋園林景觀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經營區域遍布華北、華東、西南和華南等地區,是一家綜合性、跨區域發展的園林景觀企業,也是國內市場第一家以園林景觀工程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
與普通的建築施工企業不同,園林景觀工程的成敗取決於藝術家對「美」的塑造,隨著社會大眾對環境鑒賞能力的提高,景觀工程項目對藝術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在政府大型園林景觀項目,往往被視為城市名片,對項目的藝術成就越來越重視,這也決定了大型的、復雜的景觀工程項目往往由專業的景觀工程公司承建,這也決定了項目較高的收益率。
東方園林是白手起家型企業,公司由何巧雲、唐凱(二人是夫妻關系)創辦,公司從最早的園林花卉種植業務起步,逐步發展出園林景觀工程一體化的業務模式,公司股權結構明晰,主業清楚。
此次IPO公司發行股份1,450萬股,發行價格58.60元/股,占發行完成後股本總額的28.95%。發行完成後,公司股本總額為5,008.13萬股。
二、主營業務
東方園林業務涵蓋苗木種植、園林景觀設計、工程施工和後期養護等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其中園林工程施工占據主營業務的較大份額。景觀工程不同於一般的建築施工企業,工程的質量優劣除了施工品質之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設計師的設計水平和審美品位,因此這種細分行業特殊的文化藝術屬性使其毛利率水平明顯高於一般施工企業。
三、財務狀況
2008年東方園林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6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0.59億元,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34.83%和44.96%。在同類上市公司中,像東方園林這樣能連續保持多年收入和利潤都高速增長的公司並不多。這除了公司所處細分行業的快速發展外,和公司本身在細分行業中較強的競爭力、品牌優勢以及較強的管理能力都分不開。
四、證券公司對公司的看法
他們認為東方園林代表了未來細分行業內的高成長公司,與之前上市的綠大地[28.80 -0.14%]主營苗木銷售不同,公司實現了景觀設計和施工的一體化,業務覆蓋范圍更廣,是未來景觀工程在中國發展能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而目前國內景觀工程——這個成長中龐大市場仍於起步階段,國內二、三線城市才是行業走向繁榮發展的真正市場,率先上市融資無疑使得東方園林具有了較大的先發優勢。
從行業上看,國內景觀行業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尤其在大型景觀工程的設計方面幾乎被國外壟斷,在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大型城市公園、綠地項目中,國內企業很難中標工程的主體設計。如今市場的發展已逐漸向內地輻射,眾多的二、三線城市開始營造自身的生態家園,從而啟動了一個更為龐大的市場,而此時通過與國外頂級設計院的交流、學習,國內優秀的設計企業設計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優秀的企業將在這個繁榮的市場中真正脫穎而出。
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的景觀工程公司規模普遍較小,據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調查,中國總資產超過2億元的園林公司僅5家,前82家園林公司的總資產平均僅為8800萬元,相當數量的園林公司脫胎於苗木種植公司,缺乏景觀設計、施工的能力,難以承接大型的景觀,而部分具有較強設計能力的設計院又缺乏施工能力,而東方園林是行業內同時具有城市園林景觀一級企業資質和甲級工程設計資質的10家企業之一,可以對項目進行一體化服務,這種業務模式無疑對內地二三線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東方園林已能夠向景觀規劃的較高階段發展,通過構建園林景觀設計、苗木培育、工程施工的一體化模式,擁有承接千萬元及以上級別大型園林景觀工程項目能力,以一體化模式帶動項目的整體盈利能力的提升。
從東方園林的目前業務構成看,雖然景觀設計占公司主營業務比例並不大,但對於公司的業務開展和品牌塑造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東方園林也不斷的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園林景觀設計能力。首先,1999年引入美國EDSA景觀設計公司成為為合作夥伴,合資成立北京易地斯埃東方環境景觀設計研究院(EDSA-ORIENT),將其打造為高端景觀設計品牌。作為全球規劃設計行業的領袖企業,EDSA是美國歷屆總統指定的唯一景觀顧問公司,也是美國旅遊規劃國家標準的起草人之一。通過與EDSA成立合資公司,東方園林在高檔度假酒店、別墅及大型綜合性園林項目大有斬獲,獲得北京2008奧運會奧林匹克公園、北京香山別墅等優質項目。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合資,東方園林得以近距離觀察和學習國際領先公司的操作手法。2001年,東方園林獨資成立定位於中小型景觀設計的東方利禾景觀設計公司,並獲得甲級園林工程設計資質,承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擴建工程、上海佘山高爾夫球場等景觀項目設計。
在我們的城市日益花團錦簇、綠樹成蔭的後面孕育的是一個大生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美「需求日益強烈,各級城市也越來越視城市景觀為政府的「臉面」,托起了欣欣向榮的市場,相關數據顯示,僅政府「十一五「規劃對城市綠化的目標,政府財政投資就將超過2000億元。
該股k線圖分析
一. 早晨之星
該圖是此股2010/12/01-----2010/12/07的k線圖走勢,可以清晰看出
1.在下降趨勢中某一天出現一根長陰實體。
2.第二天出現一根向下跳空低開的星形線,且最高價低於頭一天的最低價,與第一天的陰線之間產生一個缺口。
3.第三天出現一根長陽實體。早晨之星一般出現在下降趨勢的末端,是較強烈的趨勢反轉信號。
符合早晨之星特性,因此在七日出現了大幅的反彈。
二.kdj的頂背離
此處是該股2010年八月份的走勢圖,可以看出,股價已經創出新高,但是kdj指數卻沒有創出新高,因此股票在創出這個高點之後便出現了連續性的大幅下跌,這就是kdj的頂背離。
三。MACD的黃金交叉
此處是該股2010年三月至四月之間的macd圖,可以看出,在四月六日的時候,該股出現了macd的金叉,這個信號的出現,標志著股票的上升趨勢已經明顯,因此在四月中旬出現了大幅的連續性上漲。
以上是對該股之前走勢的一下技術性分析。
綜合上述最新指數以及k線圖,kdj,macd,asi等諸多因素,以及對大盤走勢的詳細分析,我認為近日上漲幾率大。近2日上漲勢頭減弱;該股近期的主力成本為116.73元,股價在成本區上方運行,可保持部分倉位;股價處於上漲趨勢,支撐位96.00元,中線持股為主;本股票大方向依然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