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太空梭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太空梭的未來發展
1986年,就在「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故發生數周之後,美國總統里根宣布了開發新型航天器的計劃。這種被稱為「新東方快車」(Nnew Orient Express)的飛行器將在大氣層邊緣處飛行,它從美國華盛頓飛到日本東京將只需要2個小時。
這種航天飛行器的官方名稱為「國家太空梭」(National Aerospace Plane),它的飛行速度將是聲速的25倍,能夠十分輕易地進入或離開飛行軌道。它不需要以前太空梭所攜帶的龐大的外部燃料箱和助推器。但是,如同太空梭出現20多年以來科學家們提出的許多概念型運載工具一樣,它也同樣遇到了非常巨大的技術障礙。在1994年,這項計劃被取消了,由此撤銷了約3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就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前不久,NASA宣布了新的航天器發展計劃。相比以前,這項計劃收斂了不少的鋒芒。2002年9月,在NASA歷時5年、預算耗資約50億美元的新型空間運載技術開發計劃過半之時,布希政府宣布了一項取代太空梭的雙頭並進的計劃。其一是在10年之內開發出一種「軌道太空飛機」(Orbital Space Plane),與里根的「東方快車」計劃不同的是,它將使用常規的運載技術。其二是一項對先進概念式設計的開放式研究,它沒有對何時研製出一套新系統設定嚴格的期限。
在「哥倫比亞」號失事之後,這些計劃可能再一次發生變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不會出現任何形式類似「國家太空梭」這樣的飛行器。從理想角度講,太空飛行器將更像是常規的飛機。它們使用單級助推器實現從起飛、入軌一直到著陸的全過程,只需在兩次飛行之間補充燃料即可。燃料將全部裝在內部燃料箱中,這樣飛行器在大氣層內外都能夠很靈活地進行操縱,並且在重新進人大氣層時能夠耐受所產生的高溫。但事實證明,到目前為止要想同時滿足所有這些要求,還是超出當今世界頂尖級航空專家能力范圍的。
② 太空梭能自己飛行,為什麼還用大飛機背到空中然後再放飛
航天航空事業是每個大國都在積極研發參與的,在太空中的作用最大的就是太空梭,除了基本的飛行任務之外,很多監測觀察等等都是在上面完成的。不過太空梭建成之後,會用大飛機來將它進行運輸,那麼為什麼太空梭還要用大飛機來背到空中再進行放飛呢?大家知道嗎?
飛機進入到太空中的時候,是由火箭來帶著進入太空的,而回來地球時主要是靠滑翔。所以在太空飛機上只安裝了幾個小型的發動機,幫助太空梭矯正它的方向,所以當太空梭需要發送的時候,也常常是依靠大飛機來幫助運輸的。
③ 美國有多少太空梭
曾經有過5架,現在全部退役了。
美國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STS Columbia OV-102)1981年初,經過十年的研製開發,哥倫比亞號終於建造成功,它是第一架用於在太空和地面之間往返運送宇航員和設備的太空梭。它第一次飛行的任務只是測試它的軌道飛行和著陸能力。在太空飛行54小時,環繞地球飛行36周之後太空梭安全著陸。「哥倫比亞」號是以18世紀初第一艘環繞地球航行的美國輪船的名字命名的,在下一架太空梭,挑戰者號建成之前,「哥倫比亞」號又進行了四次飛行。2003年返回地球時失事。
美國第二架太空梭:挑戰者號(STS Challenger C)1982年,挑戰者號成為美國宇航局的第二架太空梭。由於它悲慘的結局,挑戰者號這個名字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可能比其他太空梭都要大。「挑戰者」號進行了10次飛行,第一次是1983年4月,最後一次(飛機失事)是在1986年。
美國第三架太空梭:發現號(STS Discovery OV-103)發現號太空梭軌道飛行器是以18世紀美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的小船的名字命名的。他駕駛著這艘小船在南太平洋航行,成為第一個踏上夏威夷群島的非土著居民。「發現」號太空梭的第一次飛行是在1984年8月,總計飛行了21次,比任何其它太空梭飛行次數都多。
美國第四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STS Atlantis OV-104)1985年,亞特蘭蒂斯號成為美國宇航局的第四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是以美國第一艘遠洋船舶的名字命名的,這艘輪船從1930年到1966年在馬薩諸塞州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被用來進行研究。「亞特蘭蒂斯」號它在1985年10月和1996年3月之間進行了16次飛行。2011年7月8日,亞特蘭蒂斯號進行最後一次飛行。
美國第五架太空梭:奮進號(STS Endeavour OV-105)奮進號是美國宇航局最新建造的一家太空梭軌道飛行器。它是由美國宇航局於1991年建造,用來替代1986年在爆炸中被毀壞的「挑戰者」號。「奮進」號是以18世紀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的考察船的名字命名的。「奮進」號高36.6米,寬23.4米,重71噸,造價超過20億美元。
2011年,美國所有的太空梭宣布退役,新的替代計劃正在研發之中,所以現在美國沒有太空梭。
④ 太空飛機是什麼它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和飛船相似嗎
關於現在我們人類生活的發展一直都是非常快速的,其中的一種要歸功於人們偉大的能力,把想像變成現實這樣龐大的動手能力,因為我們人類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具有潛力的生物,而這種潛力是其他生物所不具備的,也正是如此,我們的內才和其他動物有著本質上的差別,我們的意識也在這當中才能誕生。那麼關於現在我們人類製造了很多的科學產品,其中的太空飛機就是這樣。太空飛機是什麼,它是如何製造出來和太空飛船相似?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三、這樣的一個飛行器,我們現在使用的范圍並不大。最後一點就是關於這樣的飛行器,現在我們所使用的范圍並不大,因為我們現在很多國家並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去支持製造這樣的飛機,大約只有美國一些歐美國家才能製造吧。
⑤ X37B是什麼
X-37B空天飛機尺寸大約只有美國現役太空梭的四分之一,長約8.8米,翼展約4.6米,起飛重量超過5噸。專家分析稱,X-37B空天飛機是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爆炸之後最值得期待的太空發射之一,在近20年的研製中,美國政府共投入數億美元資金。雖然X-37B它僅是一種小型航天飛行器,但卻是美軍最高等軍事機密之一。 美國X-37B空天戰機 外界對X-37B所知不多,只知是NASA和波音公司1999年研發的一種成本較低的太空梭、可重復使用的太空戰機,但計劃在2004年因經費問題而擱置,改由美國空軍接手,自此變成絕密軍事項目。 太空飛機的動力裝置其實並不是很復雜,就是利用火箭推動飛機,升到一定高度後火箭脫落,太空飛機自行工作。但他的秘密就在於,速度能夠快得雷達都無法捕捉。 中國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未來太空戰機所能擔負的軍事領域的任務有這么幾個方面: 一是偵察,二是空中打擊,再就是反衛星、反導彈這一類的太空作戰。因為它飛得太快了,其他國家別說攔截它,就是看都看不清,這樣最快應該能飛到25倍音速,有軍事專家評估在6~8馬赫以上(目前最快的人駕飛機僅2馬赫),這樣才能夠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飛到大氣層以外、地球軌道上去。這么快的速度,現有的雷達探測技術,基本上是很難捕獲到它的。 X-37B空天飛機 太空戰機可在太空巡航,又能進入大氣層執行攻擊任務,一旦研製成功,將令美國建成一個「24小時全球打擊圈」,可以在單一行動中摧毀敵軍衛星和來襲導彈,並在戰區上空進行偵查,大大增強了美軍的威懾能力。
採納哦
⑥ 戰斗機真的能飛到太空嗎
不能。
你所看到的那架戰斗機內拍攝的景象,其實,你可以試著找找協和——著名的超音速客機上拍攝的景象,是很相似的。那個高度估計在3萬到4萬米左右,不過對飛機來說已經非常高了。然而,宇宙空間最基礎的定義是海平面以上100千米,用4萬米比起來,那也差得太遠了。
到達宇宙,你首先要用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由於需要吸入空氣才能提供動力,是不可能完全通過自己的動力進入太空的;並且,太空中你是不可能使用空氣動力學操控飛機的,換句話說,如果那米格25真在太空,它是不可能轉彎的。也許,你也可以試試那高達10倍音速的X-43驗證機,它也許能通過自己的動能(或者說慣性)沖進太空,接著它就不可能回來了……
從地面直接起飛到達太空的飛機(也許該叫太空船了),只有「太空船1號」。(至於那美國的空天飛機,聽說和太空梭的升天一樣,是一大個火箭送上去的)其由「白色騎士1號」搭載送至約一萬米高空被投放後,它用自身的火箭動力把自己送到太空(100km高度)呆了兩分鍾。這就是維珍宇航公司(Virgin Space)的前期工程,以後你就可以乘坐這個公司的「太空船2號」真正意義上做飛機到太空耍一把了,只是聽說票價可能將在20萬元人民幣以上。
⑦ x37b無人飛行器是一種美國軍方正在研製的什麼飛機
X-37B空天戰斗機[1] 是由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無人且可重復使用的太空飛機,由火箭發射進入太空,是第一架既能在地球衛星軌道上飛行、又能進入大氣層的航空器,同時結束任務後還能自動返回地面,被認為是未來太空戰斗機的雛形。其最高速度能達到音速的25倍以上,常規軍用雷達技術無法捕捉。其中X-37B(OTV-3)已於2014年10月17日完成連續飛行超過674天。
項目發展至今,X-37B的存在價值一直備受爭議,而且美國軍方一直甚少透露它的任務與行蹤,令外界一直對它有諸多猜測,其中不乏認為X-37實質是一個太空戰斗機的意見。然而,美國空軍副助理部長佩頓(Gary Payton)則解釋,X-37B只是太空梭的升級版,否認是一種太空戰斗機。
⑧ 簡介一下美國五架太空梭
順序同 老瓢蟲的~`我給詳細點的資料~~
1.
1981年初,經過十年的研製開發,「哥倫比亞」號終於建造成功,它是第一架用於在太空和地面之間往返運送宇航員和設備的太空梭。它第一次飛行的任務只是測試它的軌道飛行和著陸能力。在太空飛行54小時,環繞地球飛行36周之後太空梭安全著陸。「哥倫比亞」號是以18世紀初第一艘環繞地球航行的美國輪船的名字命名的,在下一架太空梭,「挑戰者」號建成之前,「哥倫比亞」號又進行了四次飛行。
「哥倫比亞」號最出名的幾次飛行
在過去的15年中,「哥倫比亞」號完成了多項任務。在1983年進行了第六次飛行過程中,它運載著歐洲建造的太空實驗室進行了10天的研究。在1986年第七次飛行中,機組人員中有富蘭克林·張迪亞斯(張福林)(第一位西班牙裔美國宇航員)和比爾·尼爾森(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國會議員)。「哥倫比亞」號取得的成就還包括:將許多顆民用和軍用衛星送入太空,回收了需要修理的衛星,進行了進一步的空間實驗室實驗。到1996年4月止,「哥倫比亞」號已經進行了19次飛行。
2005年美國當地時間2月1日,載有七名宇航員的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結束了為期16天的太空任務之後,返回地球,但在著陸前發生意外,太空梭解體墜毀。
2.
挑戰者號
1982年,「挑戰者」號成為美國宇航局的第二架太空梭。太空梭(正式名稱為空間運輸系統)由軌道飛行器、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器和外燃燒箱共同構成。軌道飛行器是一種用來在太空和地面之間往返運送宇航員和設備的帶有機翼的太空飛機。由於它悲慘的結局,「挑戰者」號這個名字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可能比其他太空梭都要大。「挑戰者」號進行了9次飛行,第一次是1983年4月,最後一次(飛機失事)是在1986年。
在第一次飛行過程中,「挑戰者」號將一顆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送入太空。兩個月之後,「挑戰者」號又進行了一次飛行。機組人員中有薩麗·賴德,她是第一次進入太空的美國女宇航員。「挑戰者」號第三次飛行的機組人員中包括蓋伊·布魯福德,他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非洲裔美國人。在它各次飛行行動期間,「挑戰者」號將歐洲的太空實驗室以及數顆軍事和科學衛星送入軌道。
3.:發現號
「發現」號太空梭軌道飛行器是以18世紀美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的小船的名字命名的。他駕駛著這艘小船在南太平洋航行,成為第一個踏上夏威夷群島的非土著居民。「發現」號太空梭是美國建造的第三架太空梭,前兩架是「哥倫比亞」號和「挑戰者」號。「發現」號太空梭的第一次飛行是在1984年8月,總計飛行了21次,比任何其它太空梭飛行次數都多。
引人注目的成就
在「發現」號太空梭完成的各項任務中,部署哈勃空間望遠鏡可能是最出名的一項。1995年,「發現」號又一次成為了頭條新聞。它在第一位女太空梭駕駛員——M·柯林斯的操縱下飛過了「和平」號空間站。「發現」號還部署了幾顆軍事和研究衛星(包括其它國家的衛星)。修理了出現故障的衛星並首次把一位美國參議院——猶他州的傑·迦納送入太空。
4.:「亞特蘭蒂斯」號
1985年,「亞特蘭蒂斯」號成為美國宇航局的第四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是以美國第一艘遠洋船舶的名字命名的,這艘輪船從1930年到1966年在馬薩諸塞州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被用來進行研究。「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重77.7噸,它在1985年10月和1996年3月之間進行了16次飛行。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第一次飛行是美國空軍的一次機密行動,它把兩顆國防通信衛星送入太空。這架太空梭一些更加引人注目的飛行行動包括1989年將「伽利略」號和「麥哲倫」號行星探測器送入太空和1991年將康普頓伽馬射線觀測台送入太空。1996年,「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美國宇航員莎朗·露西德送到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露西德在空間站上停留了6個月,打破了太空停留時間的記錄,之後「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又把她接回了地面。
5.:「奮進」號
「奮進」號是美國宇航局最新建造的一家太空梭軌道飛行器。它是由美國宇航局於1991年建造,用來替代1986年在爆炸中被毀壞的「挑戰者」號。「奮進」號是以18世紀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的考察船的名字命名的。「奮進」號高36.6米,寬23.4米,重71噸,造價超過20億美元。它是美國宇航局建造的四架太空梭之一,也是還在使用當中的太空梭之一。其它兩架分別是「發現」號和「亞特蘭蒂斯」號。
與前幾架太空梭的不同之處
「奮進」號太空梭除了電子設備有所改進之外,在尾部還增加了一個減速傘,可以縮小著陸後在跑道上滑行的距離。 奮進號也是所有現役太空梭中最先進,造價也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