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摩根大通事件驅動etf的股票分析
擴展閱讀
迎豐科技股票代碼 2025-01-25 02:40:24
霍州煤電股票代碼 2025-01-25 02:40:17
中國最有潛力100股票 2025-01-25 02:22:34

摩根大通事件驅動etf的股票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9-17 15:48:40

㈠ 泰達荷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研團隊

泰達荷銀作為中國首批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注重共享荷銀投資全球統一的研究平台與深入了解國內資本市場相結合,投資和研究團隊成員主要來源於包括荷銀投資(亞洲)在內的海內外著名金融機構。泰達荷銀投研團隊始終堅持在對國內行業及企業的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秉持價值與成長相結合的投資理念,精確捕捉具有成長空間的優質上市公司投資機會。
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泰達荷銀行業精選基金經理:劉青山先生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史學學士和管理學碩士。
1997年就職於華夏證券基金部,參與籌建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從事投資研究工作。 2001年起參與籌建湘財合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達荷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身)並工作至今,期間歷任研究部負責人、基金經理、投資副總監,投資總監兼總經理助理。2006年11月起任泰達荷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
2004年7月管理荷銀精選基金以來,多次因為優秀的業績獲得專業獎項肯定。2007年荷銀精選基金獲得由《中國證券報》頒發的開放式股票型金牛基金獎以及由和訊網頒發的2006年度十大明星基金獎。
泰達宏利紅利先鋒基金經理、泰達宏利品質生活基金經理:梁輝先生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
2002年3月加入湘財荷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擔任公司研究部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研究部總監、金融工程部總經理,現擔任基金投資部總經理;
自2005年4月至2008年8月擔任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成長類行業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自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擔任泰達宏利效率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擔任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周期類行業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擔任泰達宏利首選企業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自2009年9月起擔任泰達宏利品質生活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自2009年12月起擔任泰達宏利紅利先鋒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8年基金從業經驗,具有證券從業資格、基金從業資格。
泰達宏利風險預算基金經理、泰達宏利集利債券基金經理、泰達宏利首選企業基金經理:許傑先生
MBA;特許金融分析師(CFA);
2002年3月加入湘財荷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部研究員;歷任研究部副總經理。
2004年1月起,兼任泰達宏利周期類行業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助理;
2005年4月起任泰達宏利風險預算基金經理助理;
2006年12月起任泰達宏利風險預算基金經理;
2008年9月起任泰達宏利集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2010年2月8日起擔當泰達宏利首選企業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8年基金從業經驗,具有基金從業資格。
泰達宏利貨幣市場基金經理:胡振倉 先生
金融學碩士;
2003年7月至2005年4月就職於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從事債券交易與研究工作,首席研究員;
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就職於國聯證券公司,從事債券交易工作,高級經理;
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就職於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中2006年7月至2006年11月任益民貨幣市場基金基金經理助理,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任益民貨幣市場基金基金經理;
2008年4月加盟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08年8月起至今擔任泰達宏利貨幣市場基金基金經理;
7年證券從業經驗,4年基金從業經驗,具有基金從業資格。
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周期類行業基金經理、泰達宏利市值優選基金經理:吳俊峰先生
經濟學碩士;
2005年5月至2005年8月期間就職於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任研究員;
2005年8月加盟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後擔任研究員、研究主管等職務;
2009年3月27日起至今擔任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周期類行業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2009年8月24日起擔任泰達宏利市值優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5年基金從業經驗,具有基金從業資格。
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穩定類行業基金、泰達宏利效率優選基金經理:胡濤先生
MBA;特許金融分析師(CFA);
1999年7月至2000年7月就職於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任投資銀行部經理;
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就職於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股票研究經理;
2003年7月至2004年4月就職於長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員;
2004年9月至2007年4月就職於友邦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基金經理助理;
2007年4月加盟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後擔任專戶投資部副總經理、研究部研究主管等職務;
2009年6月13日起擔任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穩定類行業基金基金經理;
2009年12月23日起擔任泰達宏利效率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7年基金從業經驗,9年證券投資管理經驗,具有基金從業資格。
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穩定類行業基金基金經理:焦雲女士
金融學碩士;
2004年8月至2007年4月就職於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員;
2007年4月加入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後擔任研究員、研究主管;
2009年12月23日起擔任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穩定類行業基金基金經理;
6年基金從業經驗,6年證券投資管理經驗,具有基金從業資格。
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成長類行業基金經理:李源女士
EMBA碩士;
1995年至1999年8月就職於中國研究公司任分析員;
1999年8月至2000年9月加入IDC國際數據公司,擔任市場高級分析員;
2000年10月至2009年7月加入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先後擔任研究部經理、高級經理、副總經理;
2009年8月加入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研究部副總監兼基金經理助理;
自2010年1月6日起擔任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成長類行業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10年證券投資研究管理經驗,具有基金從業資格。
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周期類行業基金基金經理:劉金玉先生
管理學碩士;
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就職於中國平安集團資產管理中心基金管理部任研究員;
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就職於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行業研究主管;
2009年12月加入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研究部副總監;
2010年3月5日起擔任泰達宏利價值優化型周期類行業基金基金經理;
6年基金從業經驗,7年證券投資管理經驗,具有基金從業資格。
泰達宏利中證財富大盤指數基金經理:王詠輝 先生
英國牛津大學工程和計算機專業,碩士學歷;
曾擔任倫敦摩根大通(JP Morgan)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分析員、高級分析師、匯豐投資基金管理公司(HSBC)高級分析師、巴克萊國際投資基金管理公司ETF亞洲部門經理、巴克萊資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部門經理;
2008年4月加入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金融工程部副總經理;
2010年4月起擔任泰達宏利中證財富大盤指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具備11年基金從業經驗,具有基金從業資格。
泰達荷銀首選企業基金經理:陳少平女士
廈門大學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
2003年加入泰達荷銀基金管理公司,歷任行業研究員,泰達荷銀行業精選基金經理助理,高級研究員;
現任研究部副總經理、泰達荷銀首選企業基金經理。

㈡ 股票能長期持有嗎

如果上市公司出現上交所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情形,交易所是有權決定暫停上市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上市公司有以下情形的,由證券交易所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交易:(一)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二)公司不按照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可能誤導投資者;(三)公司有重大違法行為;(四)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五)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規定的其他情形。第五十六條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一)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在證券交易所規定的期限內仍不能達到上市條件;(二)公司不按照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且拒絕糾正;(三)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在其後一個年度內未能恢復盈利;(四)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產;(五)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規定的其他情形。
退市後,投資者無法在二級市場交易該只股票。可能會被重組後重新恢復上市,可能會退到老三板,可能會破產。
如果股票沒有被退市或者暫停上市,是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的。您可以根據這只股票的價值進行判斷持有時間。

㈢ 什麼樣的股票,比較適合個人長期持有

在選股票以前最先弄清楚自身的實際操作方法,是快放快出,追求完美短期內經濟效益,或是股票波段操作,低吸高拋,不急功近利。同一隻股票,針對一種實際操作方法可能是股票牛股,針對另一種實際操作方法可能是垃圾股。

期待能夠協助到您,祝項目投資開心!

㈣ 什麼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所有國家世界指數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dex,MSCI指數),在考慮指數的組成部分時,MSCI將以流通股市值為依據,納入各行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中國共有71家企業成為MSCI中國指數成員。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作為投資基準最為廣泛應用的指數,目前有2000多家國際機構投資者採用MSCI指數作為基準。另外這些指數亦衍生出一般投資者可參與交易的投資工具,如MSCI指數期貨以及上市交易基金(ETF)等。
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MSCI)指數雖然沒有像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那樣得到新聞界的廣泛認同,但是它卻是國際投資者使用最多的基準指數之一,在全球大約有3萬億美元是以MSCI指數為基準。MSCI指數涵蓋23個發達國家市場和27個新興市場,對不同國家編制了國家指數、價值指數和成長指數、小市值指數和擴展指數,以及中國指數系列。

㈤ 台積電股權結構是什麼

台積電創立初期台灣「國家開發基金」占股48.3%,是第一大股東,荷蘭飛利浦占股27.5%,台塑等7家台灣企業占股24.2%。台積電上市後,台灣「國家開發基金」逐步退出,到2001年持股12.1%,成為第二大股東。目前台積電共計有280.5億股股份,其中包括259.3億股已上市股份,和21.2億股未發行股份。
在台積電年報中公布的主要股東名單中,排在第一位的花旗託管台積電存托憑證專戶,持股比例為20.54%。其次是台灣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持股6.38%;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受託保管新加坡政府投資專戶,持股2.93%;大通託管先進星光先進綜合國際股票指數,持股1.50%;花旗台灣商業銀行受託保管挪威中央銀行投資專戶,持股1.41%;新制勞工退休基金,持股0.92%;美商摩根大通銀行台北分行受託保管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投資專戶,持股0.88%;渣打託管ishares新興市場ETF,持股0.84%;美商摩根大通銀行台北分行受託保管歐洲太平洋成長基金-受託人大衛費雪等十四人投資專戶,持股0.83%;美商摩根大通銀行台北分行受託保管景順歐本漢瑪開發中市場基金投資專戶,持股0.80%。
主要股東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台灣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和新制勞工退休基金,都是台灣的政府基金,持股數量總和為7.3%。其他都是託管在這其中。
第二類是新加坡政府投資,持股2.93%,和挪威中央銀行投資,持股1.41%。
第三類是託管在台灣各外資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渣打銀行、大通銀行的投資基金賬戶,投資基金基本都是財務投資者。最後一類後面會專門分析,也就是託管在花旗銀行的花旗託管台積電存托憑證專戶。

㈥ 摩根大通巨額虧損:為什麼銀行仍沒有吸取教訓

摩根大通數周之前對外宣布,該銀行遭受了二十億的交易損失。一些分析家表示:「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即使現在虧損的金額已經增至30億美元,並從某些賬目上看這一數字有可能飆升到50億美元或更多,但這些錢對這個健康運轉、正在盈利的大型銀行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即使是造成巨虧的交易,這次交易的總體表現也是盈利的。難道盈虧不都是生意中的常事么?能被其他交易的盈利所抵消的虧損,有必要對它大驚小怪么?沃頓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教授斯科特·E.哈林頓(Scott E. Harrington)表示,問題在於摩根大通的這次虧損出現的時機太敏感了。 「對這二十億美元沒有必要這樣小題大做,這是我的第一反應,」他說。但仔細觀察後發現,此次的虧損暴露了嚴重的銀行風險承擔問題。「當前機制是鼓勵銀行去承擔風險的,」他說道,並堅持認為在金融危機襲來後的第四年,過度風險的問題仍然存在。 「就這一損失而言,摩根大通是很容易就將其消化掉的。但這次虧損發生的時間實在是不巧,正好攤上監管部門正在推行『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克里斯塔·施瓦茨(Krista Schwarz)表示。他所說的「沃爾克規則」指的是一項尚未最終定案的監管措施,其目的在於限制銀行利用手頭的錢進行投機的權利。 立法者仍在為如何抑制那些「太大而不能倒」的企業造成的系統風險而爭論不休,危機之後這些頂級銀行反而變得更為龐大開了。監督機構還在依照《2010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10)的規定編寫相關法規。同時,今年又恰逢大選年,兩黨候選人自然也會圍繞著刺激發展、避免危機出現等方面進行角力。「我認為是政治背景導致這次事件超出了原有意義,從而使其變得新聞化了,」哈林頓說道。
摩根大通此次的虧損被很多人視為一種危險信號:盡管有著金融危機的教訓,大型金融機構的做法仍沒有得到改善。如果銀行能虧損二十億的話,那麼它會不會虧損兩百億亦或是兩千億呢?如果同時多家銀行都出了大問題呢?而漣漪效應會不會正像幾年前的那樣,把那些運行良好的銀行也拖下水呢? 「我認為這次(從摩根大通身上學到的)最主要的教訓在於,我們都認識到了風險控制的難度有多大。」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富蘭克林·艾倫(Franklin Allen)說道。「此外,盡管這次的損失摩根大通很容易就能消化掉,人們仍不禁會問這種虧損最大能大到什麼程度。舉例來說,它會不會大到讓一個大型機構倒閉的程度呢?」 沃爾克規則何去何從 大規模高風險的投機行為在金融危機里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像多德-弗蘭克法案這樣的改革其目的就在於限制這些投機行為。摩根大通聲稱造,造成此次虧損的交易行為來自於一項對沖戰略,而降低風險正是該戰略的目的所在。此次事件表明,即使是對沖戰略也有可能出錯。摩根大通並沒有詳細披露其戰略細節。 對沖的目的在於抑制風險,而不在於盈利。最簡單的對沖形式是這樣的,持有一百股股票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購買「出售期權」,這就使得股票持有人可以在某段時間內以特定的一個價格將股票售出,從而避免股票價格下跌所帶來的損失。 又比如,銀行在向企業放貸時可以購買該企業股票的出售期權,或是簽訂信用違約掉期合約(這是一種用於避免特定債務違約風險的保障措施)。一旦企業破產或是違約,出售期權或是信用違約掉期合約就會產生利潤以抵消損失。「這是對沖的一種簡單理解形式,」沃頓商學院教授伊泰�6�1古德斯等(Itay Goldstein)說道。 沃爾克規則原打算允許這種對沖形式的存在,並將其運用於期權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中,以方便價值跟蹤。在金融危機中,許多金融市場參與者使用了很多個性化的金融衍生品,這些衍生品往往既難以理解又難以估價。 但沃爾克規則尚未生效,其核心規定將於六月出台。大型金融機構,尤其是摩根大通和它的主席以及執行總裁傑米�6�1迪蒙(Jamie Dimon),一直在努力游說沃爾克規則放寬對對沖的限制,稱嚴格的限制會導致成本增加,從而會降低美國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妨礙銀行提供必要的產品和服務。「傑米�6�1迪蒙在游說國會削弱沃爾克規則方面是最為積極的,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到摩根大通的股權收益。」施瓦茨說道。 此次摩根大通的損失就包括了迪蒙想要獲許通過的對沖形式,即針對資產組合進行對沖,而不是為其中的每一項都進行對沖。"有時候,如果你的資產的走勢相同(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將其與某些復雜的證券或是指數對沖起來就比較容易,而這正是摩根大通的做法。" 有人辯稱,組合對沖能讓銀行將注意力集中在組合投資的整體表現這個真正有意義的地方上。但組合投資包含的風險很多,因為市場條件會對不同的股票產生不同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在某資產升值的情況下另一個會貶值。這樣的話這兩種資產就互為對沖了。因而,就沒有必要為這兩個不同的資產做單獨的對沖。 但是,當投資組合包含了大量不同的股票,債券,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時候,就很難預測該組合的整體走向了。根據迪蒙所言,摩根大通交易員「草率地」建立起的對沖模型與實際風險相去甚遠。 組合對沖越復雜,對沖工具與資產的對應性就越難保證,哈林頓說道,"對沖就更難以生效了。" "我認為這次的虧損並不是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在於它展現出來了這么一個事實:即使是摩根大通這樣一流的銀行,在危機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問題。"艾倫說道。「從系統上似乎無法做好風險控制的工作。雖然我們手頭的信息不夠充分,但這看起來不像是對沖行為,而更像是一次投機。摩根大通本可以在事情惡化前就出手進行阻止,但它並沒有這么做。」 組合對沖因為復雜所以很難讓人理解,因而可以被用來作為投機行為的一種掩飾,施瓦茨說道。「組合對沖代表了沃爾克規則中的一個漏洞,這個漏洞將默許商業銀行繼續進行投機貿易活動,」她解釋道,「它們總能在眾多選擇中找出那些帶有組合對沖特點的期權。但它畢竟不是一種對沖。」 如果交易者自己不能完全預測對沖行為的走向,監管者又怎麼會知道呢?「問題就在於我們仍不知道這里到底發生了什麼,」艾倫說,「畢竟,組合對沖太復雜了。」 個人因素是存在問題的另一方面。《紐約時報》的一篇故事詳盡描繪了摩根大通紐約和倫敦的交易員之間在小組領導生病不在時的一場激烈交鋒。即使是最好的風險管理機制也會因為人為的失誤而失去作用。 摩根大通的問題也讓我們注意到了這么一種情況:對於一些規模大影響力強的機構,為避免他們出現問題後可能會導致的巨大損失,政府不得不用納稅人的錢來為其提供緊急救助。金融危機時就是這樣,而現在,這些大機構因為危機後的兼並活動而變得更為龐大了。「某種意義上來說,(摩根大通)表明了金融危機之後事情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古德斯等說道。 有緊急救助做後盾的企業會傾向於承擔風險,這就是專業術語中的「道德風險」。多德-弗蘭克法案目的是抑制系統中的風險,但因為強調了政府應該採取的措施而實際上神化了緊急救助程序,哈林頓補充道。這甚至延展到了其他機構類型中被認為「在系統上非常重要的」 機構中來。金融危機中大型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情況就屬此列。 「如果認為多德-弗蘭克法案已經解決了『太大而不能倒』的問題的話,這就未免太過於天真了,」哈林頓說道,「事實上,我認為多德-弗蘭克法案,正如所寫的那樣,將會讓這一問題變得更為嚴重。」 「這確實看起來是在提醒我們監管的必要性,」施瓦茨說道,「摩根大通明確的得到了(美聯儲)的支持,所有人都明白他們是不會讓摩根大通倒閉的。」 「這就給了他們冒尾部風險的動力,因為他們可以從上行中獲利,而下行帶來的風險則是有限的。」她補充道,「這次的損失是處於可控制范圍內的,但是下一次就不一定了……企業建立的風險模型在尾部處從來都做得不好,因為這些事情一般很罕見,而危機之間又從不完全相同。摩根大通在風險管理方面確實做得不錯,但這次事件再次提醒了我們,這些模型往往會在最需要發揮作用的地方失去作用。」 盡管不可能保證金融危機永不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減少它出現的頻率,並降低其危害,施瓦茨補充道。「嚴格執行沃爾克規則是非常有好處的,」她說,「這可能會降低大型商業銀行的利潤率,但這些損失的收益會變成其他金融機構的利潤。同時這也有助於建立起一個更為穩定的金融體系。摩根大通出現的這次虧損對我們來說很幸運,因為它會引導監督者選擇制定一個嚴格版本的沃爾克規則。」 建立在風險之上的產業 在金融危機之前,隨處可見交易員、信貸員和風險管理人員在各種誘因的驅動之下承擔過度風險。摩根大通的例子表明了當前仍存在誘因的問題,古德斯等表示。「問題是他們有沒有從市場那裡獲得教訓,」他說。「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可不太確定。」 那些無視過度風險從而引發金融危機的人中很少有需要承擔嚴重後果的,古德斯等指出。沒有高管會因此進了監獄,而很多風投者盡管財富上蒙受損失,但仍都健健康康地活著。「當一天結束後,他們很多人仍保持著良好的狀態……他們中很多人並沒有像我們預想的那樣得到教訓。這可能就是問題的一部分。」艾倫說。 「要讓更多股東的錢去承擔風險,」哈林頓補充道,並堅稱對資本要求要比當前國際上Basel III proposals要求的「多得多」才行。 此外,古德斯等說,可以要求企業在補償合同中採用嚴格的加稅補償條款,這樣關鍵人物在自己的決定導致不良後果後就可能會不得不放棄個人薪水。 據哈靈頓所言,另一種選擇就是重回《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的懷抱,該法案從1933年到1999年規定將進行風投業務的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進行嚴格分離,後者因相對安全而有著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這樣的政府保障。 隨著多德-弗蘭克法案的進一步完善和實施,圍繞著摩根大通的損失問題仍會出現大量的爭論,尤其是該筆交易的更多細節已經開始被披露來了。但是大銀行仍有著許多的支持者,他們認為過度監管會阻礙發展並削弱這些銀行的競爭力。 據艾倫所言,金融產業已經嘗試著改變激勵政策以達到阻止過度風險的目的。但是這是一個艱難的平衡行為,因為風險是生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否則的話就不會有借貸的出現了。「現在已經有所努力了,」他說,「我並不認為這一點已經完全取得了成功,我也並不能保證以後一定會能成功。你可能會認為這些機構能夠建立起一種機制,從而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㈦ 急求這次美國的金融危機的全過程。起因經過挽救措施的敘述,謝謝大家

1.次貸危機的概念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2.次貸危機的產生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2.1.產生原理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 :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2.2.通俗解答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貸款者,如果貸款者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但是由於房價突然走低,貸款者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
一個兩個貸款者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貸款者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貸款者。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債危機。

3.次貸危機的爆發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准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2007年春季,一場金融風暴在華爾街醞釀。美歐媒體開始頻繁出現一個大眾比較陌生的詞語--"次級房貸"。而在接下來一年多時間里,由之引發的金融危機,不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場,更使得一批"明星"級金融巨頭瀕臨破產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貸供應商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告破產。當年春天,美國次貸行業崩潰,超過20家次貸供應商宣布破產、遭受巨額損失或尋求被收購。由此,廣為世人所知的美國次貸危機漸顯崢嶸。
所謂次貸,是指美國房貸機構針對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群專門設計出的一種特別的房貸。相對於風險較低的"優質"貸款而言,這類貸款人的還貸違約風險較大,因此被稱為"次貸"。
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房市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這也刺激了抵押貸款機構超常規發展的慾望。受利益的驅動,一些銀行等放貸機構紛紛降低貸款標准,使得大量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加入了貸款購房者的大潮,成為所謂"次貸購房者"。
美聯儲前貨幣事務局局長文森特·萊因哈特認為,危機的一個重要根源,"是許多(美國)家庭基本沒有通過資產積累創造財富的公開途徑,只有一個例外:大量資源可以幫助人們對住宅進行杠桿式投資,政府也對此提供各種各樣的激勵手段,如抵押貸款還款利息的稅收減免等。"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忽視風險的結果,為危機日後全面爆發埋下了隱患。
2005年8月份,美國房價達到歷史最高點,此後美國不少地區房價開始回落。到2006年,房價上漲勢頭停滯,房市開始大幅降溫。房價下跌使購房者也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
與此同時,美聯儲為抑制通貨膨脹持續加息,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兩年時間里,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利率先後提升了4.25個百分點。
由此,出現了大批"次貸購房者"無力按期償還貸款的局面,次貸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愈演愈烈:濫用創新工具導致金融風暴"火"速蔓延
在經歷了2007年前幾個月的發酵後,美國次貸危機開始蔓延到購買了次貸支持證券的投資者。
2007年6月7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只基金停止贖回。驚恐、疑惑的投資者很快發現,這兩只基金持有大量與次貸有關的證券。
在美國,個人向銀行等放貸機構申請住房抵押貸款,放貸機構再將住房抵押貸款作為一種資產"賣給"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機構。後者將各種住房抵押貸款打包成"資產支持證券"(ABS),經由標准普爾等評級公司評級,然後再出售給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等投資者。這個過程被稱為"資產證券化"。
在美國住房市場繁榮時期,上述過程運轉流暢,購房者、放貸機構、負責打包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銀行和購買這部分證券的投資者,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但這場在美國住房市場泡沫中形成的投機盛宴註定不能長久。隨著越來越多的次貸購房者無力償還貸款,損失開始彌漫,最終波及到持有次貸的各類投資者。
但當此時,華爾街對即將到來的風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點大關。
到2007年8月份,隨著大量次貸形成壞賬,基於這些次貸的證券也大幅貶值,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由於金融創新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從美國花旗銀行到德國德意志銀行,從英國匯豐銀行到瑞士瑞銀集團,全球各地的投資銀行、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均發現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貸支持證券。由於這部分證券缺乏流動性,其價值和風險均難以判斷。不少金融機構為滿足有關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控制方面的要求,開始拋售資產,停止發放貸款和儲備資金。一時間,銀行系統惜貸氣氛濃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短缺,這種現象又被稱為"信貸緊縮"和"信貸危機"。
2007年8月6日,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公司宣布破產。8月16日,美國第一大商業抵押貸款供應商全國金融公司瀕臨破產邊緣,此後該公司從銀行集團獲得110億美元緊急貸款後逃脫一劫。9月14日,英國諾森北克銀行發生儲戶擠兌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貸危機中眾多金融機構境遇的一個簡單寫照。在此期間,隨著美國房價下跌,房貸違約率上升,房貸支持的證券價值縮水,眾多金融機構宣布遭受巨額損失,有的宣布破產或被收購。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認,美國房市存在泡沫,並警告說美國房價有可能超出大多數人預料,出現兩位數的降幅。
為應對金融動盪,美聯儲等西方央行開始採取聯手行動,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增強投資者信心。
從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聯儲連續7次降息,將基準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聯儲還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業貸款的貼現率,並通過向投資銀行開放貼現窗口、拍賣貸款等方式,持續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
盡管如此,次貸危機開始向美國經濟基本面擴散:失業上升、消費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國經濟下降了0.2%,為2001年三季度以來最糟糕表現。 雙"高危期:華爾街五大投行巨頭"慘遭"歷史巨變
全球金融市場在動盪中迎來了2008年,這註定又將是華爾街的一個"多事之秋"。從年初到現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盪大致經歷了兩個高危期。
在第一個高危期中,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陷入困境,最終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
3月14日,美聯儲宣布,對陷入困境的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貸款。但貝爾斯登最終沒能"挺"下去。兩天後,即3月16日,在美聯儲極力撮合下,貝爾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樓價"將自己賣給了摩根大通銀行。美聯儲則為這筆並購案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擔保。
對於這起並購案,許多媒體均以"槍口下的婚姻"來形容,意指貝爾斯登雖萬般無奈,但飽受資金短缺之苦最後只能委身於摩根大通。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財長保爾森事後說,之所以對貝爾斯登採取斷然措施,並提供政府擔保,主要當時市場對貝爾斯登破產沒有任何精神准備,而貝爾斯登與其他金融機構有千絲萬縷聯系,其一旦破產,將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無法預料的打擊。
盡管從救助貝爾斯登開始,美國輿論對用納稅人的錢救助華爾街投行提出了質疑。但從效果來看,美聯儲的舉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的憂慮。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次貸危機一度緩和,紐約股市也出現回穩跡象。4月份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漲4.5%,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上漲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5.9%。當月美國花旗銀行、高盛和德國德意志銀行的負責人均表示,美國次貸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不過,接下來事態的發展明顯超出了外界的預料,也證明西方主要金融機構負責人對當時金融形勢的判斷過於樂觀。
進入2008年7月份,美國金融市場再度緊張起來:投資者開始擔心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兩房"是私有企業,但又作為"政府授權企業"享有各種優惠。次貸危機爆發後,有政府擔保背景的"兩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時,為謀求更大市場,"兩房"也大舉擴張,發放了更具風險性的貸款種類,這導致虧損不斷擴大並形成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危機。
在過去一年中,"兩房"虧損達到了140億美元。"兩房"股價也暴跌了約90%。9月7日,美國政府再度出手,出資2000億美元接管"兩房"。
保爾森的解釋是,考慮到"兩房"的龐大規模和對金融體系的重要性,"兩房"中任何一家企業垮台,"都會使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動盪",因此,接管兩公司是當前保護市場和納稅人的"最佳手段"。
但"兩房"問題只是第二個高危期的一個序曲,隨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美國多家重量級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局勢演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銀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9月17日,美國政府被迫對陷入困境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高達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9月20日,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了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21日,美聯儲宣布批准美國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實施業務轉型,轉為銀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業銀行。25日,美國監管機構接手美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將其部分業務出售給摩根大通銀行。

㈧ 什麼樣的股票可以長期持有

價值投資在股票市場是一個被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多,公認的價值投資第一人應該是美國的巴菲特,他可以持有一支股票長達幾十年之久,然而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樣卻很難做到,中國A股市場的散戶,絕大多數不具備巴菲特那般的遠見與智慧,因此熱衷於短線操作,吃了幾波盈利後就賣出股票,而大部分玩短線的散戶,時間一長,就成了被割的韭菜,那麼不玩短線專注價值投資,普通人可以做到么,什麼樣的股票值得長期持有呢?

第四,在合適的估值投資,前三條選出來的是好公司,但價值投資並不是買入並持有好公司就能賺錢,還要有好價格,而估值就是一個標尺。將估值與行業均值對比,與自身歷史估值對比,處於中值以下可以投資,中值以上不投資。

如果能按照這四點去踐行價值投資,大概率是能賺錢的。特別是在A股更容易賺錢,因為相信價值投資的人很少,而投機的人很多;用投資企業的角度對待投資的很少,而用「賭大小」的想法投資的很多。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市場長期處於價格發現的低效率狀態,使得不少優秀的公司因不受待見而出現低估,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機會。

綜上所述:股票是可以長期持有的,但需要限定條件,不是所有股票都適合長期持有,只有一部分優秀的公司適合長期持有,需要依循特定的原則,才能真正踐行價值投資。

㈨ 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對沖基金公司傳奇的本書目錄

第1章 對沖基金綜述 1
1.1 什麼是對沖基金 1
1.2 對沖基金投資者 3
1.2.1 養老基金 4
1.2.2 高凈值人群與家族辦公室 4
1.2.3 銀行 6
1.2.4 捐贈基金 6
1.2.5 主權財富基金 7
第2章 布里奇沃特 9
2.1 Bridgewater簡介 9
2.1.1 公司員工 11
2.1.2 公司文化 12
2.2 公司管理准則 12
2.2.1 營造理想的公司文化 13
2.2.2 尋找並培養優秀的人才 13
2.2.3 有效處理問題 14
2.2.4 做出有效的決定 15
2.3 公司投資策略和投資理念 15
2.3.1 投資策略 15
2.3.2 投資理念 16
2.4 公司產品 20
2.4.1 絕對阿爾法(Pure Alpha)對沖基金 20
2.4.2 全天候對沖基金(All Weather Fund) 25
2.4.3 絕對阿爾法主要市場(Pure Alpha Major Markets) 31
2.4.4 「日常觀察」調研報告(Daily Observations) 31
2.5 公司競爭地位分析 32
2.5.1 資產管理規模比較 32
2.5.2 收益水平比較 35
2.5.3 投資者綜合評分 37
第3章 摩根大通 43
3.1 公司輪廓 43
3.1.1 J.P.摩根公司 46
3.1.2 美國大通銀行(Chase Manhattan Bank) 47
3.1.3 美國化學銀行(Chemical Banking Corporation) 48
3.1.4 芝加哥第一銀行(Bank One Corporation) 48
3.1.5 貝爾斯登(Bear Stearns) 49
3.1.6 華盛頓互惠(Washington Mutual) 49
3.1.7 高橋資本管理(Highbridge Capital Management) 49
3.2 J.P.摩根資產管理的優勢 51
3.3 高橋資本 54
3.3.1 高橋資本創始人 54
3.3.2 投資策略 57
3.4 典型投資策略——股票市場中性策略 58
3.4.1 股票市場中性策略介紹 60
3.4.2 股票市場中性策略的種類 60
3.5 基金代表——高橋統計市場中性基金 66
第4章 奧奇-齊夫資本 69
4.1 公司介紹 69
4.1.1 基金公司實力及基本現狀 70
4.1.2 公司管理理念 71
4.2 投研團隊 72
4.3 投資理念和策略 74
4.3.1 可轉債套利 74
4.3.2 股票多空倉策略 75
4.3.3 事件驅動套利 76
4.3.4 逆向投資 77
4.3.5 結構性信貸 78
4.3.6 私人投資 78
4.4 投資收益 78
4.4.1 OZ 母基金 80
4.4.2 OZ 亞洲母基金 83
4.4.3 OZ 歐洲母基金 83
4.4.4 OZ 全球專項母基金 84
4.5 投資策略在國內的應用 85
4.5.1 股票多空倉 86
4.5.2 事件驅動套利 87
4.5.3 逆向投資 87
第5章 貝萊德 89
5.1 貝萊德集團的發展史 90
5.2 貝萊德經營哲學 93
5.3 貝萊德的業務區域 93
5.3.1 美洲 93
5.3.2 歐洲、中東、非洲(EMEA 地區) 95
5.3.3 亞太(ASIA-PACIFIC) 96
5.3.4 貝萊德的服務對象 96
5.4 貝萊德投資資產類別 99
5.4.1 股票和固定收益 100
5.4.2 多元資產 101
5.4.3 貝萊德另類投資產品 102
5.4.4 現金管理和證券貸出 114
5.5 貝萊德的投資風格 114
5.5.1 積極策略 115
5.5.2 機構指數 116
5.5.3 Ishares基金/交易所交易產品(ETP) 117
5.5.4 貝萊德方案和咨詢 117
5.6 貝萊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19
第6章 鮑波斯特 121
6.1 Baupost Group公司簡介 121
6.2 公司總體投資風格 122
6.3 公司投資理念 123
6.3.1 自下而上的價值投資 123
6.3.2 絕對表現導向 124
6.3.3 風險規避投資 124
6.4 公司企業評估藝術 125
6.4.1 凈現值分析 126
6.4.2 清算價值分析 126
6.4.3 股票市場價值分析 127
6.5 公司投資策略分析 128
6.5.1 投資公司清算 129
6.5.2 投資復雜證券 130
6.5.3 投資企業配股 131
6.5.4 投資風險套利 132
6.5.5 投資企業分拆 133
6.5.6 投資困境或者破產證券 134
6.6 公司投資分析 136
6.6.1 公司持股分析 136
6.6.2 公司投資事件舉例 137
6.6.3 公司投資收益分析 139
6.7 競爭分析 141
6.7.1 資產規模分析 141
6.7.2 阿爾法收益能力 143
6.7.3 預期收益的一致性 144
6.7.4 獨立監督性 145
第7章 保爾森 146
7.1 公司概覽 146
7.2 公司歷史 147
7.2.1 第一階段(1994年—2002年):並購套利策略 147
7.2.2 第二階段(2003年—2010年):金融危機獲利者 147
7.2.3 第三階段(2011年至今):遭遇滑鐵盧 148
7.3 公司創始人 149
7.3.1 個人經歷 150
7.3.2 投資信條 150
7.4 公司投資理念和策略 152
7.4.1 並購套利策略(Merger Arbitrage) 152
7.4.2 困境證券策略(Distressed Securities) 154
7.4.3 全球宏觀策略(Global Marco) 156
7.5 公司基金分析 158
7.5.1 The Paulson Advantage Funds 158
7.5.2 The Paulson Merger Funds 162
7.5.3 The 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Fund 166
7.5.4 The Paulson Recovery Funds 169
7.5.5 The Paulson Gold Funds 171
7.6 公司競爭地位分析 172
7.6.1 資產管理規模(AUM) 172
7.6.2 收益水平比較 172
7.6.3 公司現狀 173
第8章 安祖高頓 175
8.1 Angelo Gordon公司概況 175
8.1.1 業務與客戶群體 176
8.1.2 創始人 177
8.1.3 股權結構 178
8.1.4 收益狀況分析 178
8.1.5 綜合評價 180
8.2 投資團隊 182
8.2.1 投資團隊概況 182
8.2.2 復合策略投資組合——Michael Gordon 182
8.2.3 可轉換證券套利投資組合——Gary Wolf 183
8.2.4 信貸套利投資組合——Bruce Martin 183
8.2.5 困境證券投資組合——Thomas Fuller 183
8.2.6 私募股權投資組合——David Roberts 184
8.2.7 房地產投資組合——Adam Schwartz 184
8.2.8 固定收益證券投資組合——Jonathan Lieberman 185
8.3 投資理念與策略 185
8.3.1 投資理念 185
8.3.2 投資策略 187
8.4 公司投資案例 193
8.4.1 投資於困境報紙公司 193
8.4.2 投資於房地產 194
8.4.3 私募股權 195
8.5 行業現狀及競爭分析 195
8.5.1 市場行情 195
8.5.2 困境證券收益趨勢分析 196
8.5.3 競爭分析 197
8.5.4 主要競爭對手 197
8.5.5 SWOT分析 199
第9章 文藝復興科技 201
9.1 公司概況 201
9.1.1 公司發展史 201
9.1.2 基金公司實力及基本現狀 202
9.2 投研團隊 202
9.2.1 Jim Simons 202
9.2.2 Henry Laufer 203
9.2.3 George Zweig 203
9.3 投資理念和策略 203
9.3.1 投資策略 203
9.3.2 量化投資技術 206
9.4 投資基金分析 212
9.4.1 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 212
9.4.2 復興機構股權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 213
9.5 投資收益分析 215
9.6 國內的量化投資基金 218
第10章 埃利奧特 222
10.1 公司發展概況 222
10.2 創始人Paul Singer 223
10.3 投資收益分析 223
10.4 Elliott的投資理念 227
10.5 公司投資策略——事件驅動策略 228
10.5.1 事件驅動策略簡述 228
10.5.2 事件驅動子策略:並購套利(Merger Arbitrage) 228
10.5.3 事件驅動子策略:困境債券投資(Distressed Debt) 235
10.6 公司投資案例與收益 240
10.6.1 投資於被收購公司——P&G收購Wella AG 240
10.6.2 投資於主權債務——秘魯主權債 242
10.7 行業現狀及競爭者分析 244
10.7.1 市場行情 244
10.7.2 收益趨勢分析 245
10.7.3 破產法律 245
10.7.4 Elliott競爭者分析 246
第11章 法拉龍 247
11.1 法拉龍簡介 247
11.2 創始人托馬斯·斯泰爾 247
11.3 法拉龍的成長 250
11.4 法拉龍公司文化 251
11.5 法拉龍的投資策略——事件驅動 252
11.6 投資案例 254
11.6.1 德崇證券事件 254
11.6.2 買下印尼最大的銀行 255
11.6.3 投資優酷 256
附錄A 對沖網「基於策略分類的對沖基金指數與評級體系」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