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了解宏觀經濟運轉嗎 對應美林時鍾的經濟走勢,分別分析各類金融資產的表現
摘要 個人覺得現在美國在衰退和恢復之間搖擺。公司債(LQD/HYG)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2. 買股票一般都看哪些指數呀
總體來講:MACD看中線趨勢,KDJ,RSI看短線波動,BOLL看壓力支撐。下面分別說明:
一、一般看K線,均線,MACD和KDJ。
MACD指標簡單詳解:
1.當DIF由下向上突破DEA,形成黃金交叉,既白色的DIF上穿黃色的DEA形成的交叉。或者BAR(綠柱線)縮短,為買入信號。
2.當DIF由上向下突破DEA,形成死亡交叉,既白色的DIF下穿黃色的DEA形成的交叉。或者BAR(紅柱線)縮短,為賣出信號。
3.頂背離:當股價指數逐波升高,而DIF及DEA不是同步上升,而是逐波下降,與股價走勢形成頂背離。預示股價即將下跌。如果此時出現DIF兩次由上向下穿過DEA,形成兩次死亡交叉,則股價將大幅下跌。4.底背離:當股價指數逐波下行,而DIF及DEA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與股價走勢形成底背離,預示著股價即將上漲。如果此時出現DIF兩次由下向上穿過DEA,形成兩次黃金交叉,則股價即將大幅度上漲。
KDJ指標簡單詳解:
1、一般而言, D線由下轉上為買入信號,由上轉下為賣出信號。
2、KD都在0~100的區間內波動, 50為多空均衡線。如果處在多方市場, 50是回檔的支持線;如果處在空方市場, 50是反彈的壓力線。
3、K線在低位上穿D線為買入信號,K線在高位下穿D線為賣出信號。
4、K線進入90以上為超買區, 10以下為超賣區; D線進入80以上為超買區, 20以下為超賣區。宜注意把握買賣時機。
5、高檔區D線的M形走向是常見的頂部形態,第二頭部出現時及K線二次下穿D線時是賣出信號。低檔區D線的W形走向是常見的底部形態,第二底部出現時及K線二次上穿D線時是買入信號。M形或W形的第二部出現時,若與價格走向發生背離,分別稱為"頂背馳"和"底背馳",買賣信號可信度極高。
6、J值可以大於100或小於0.J指標為依據KD買賣信號是否可以採取行動提供可信判斷。通常,當J值大於100或小於10時被視為採取買賣行動的時機。
7、KDJ本質上是一個隨機性的波動指標,故計算式中的N值通常取值較小,以5至14為宜,可以根據市場或商品的特點選用。不過,將KDJ應用於周線圖或月線圖上,也可以作為中長期預測的工具。
二、成交量說明買盤和賣盤的總和。
內盤與外盤是股票成交量的兩個方面。股票成交量等於內盤與外盤之和。
三、換手率:
換手率代表這只票的活躍度,換手率越高說明這只票買賣越頻繁。
四、市盈率:如何看市盈率
五、分時線高低點
六、SAR指標
SAR指標又叫拋物線指標,是一種簡單易學、比較准確的中短期技術分析工具。
3. ETF基金:我為什麼總能跑贏大盤
當熟悉股票和債券的投資者在金融報刊上讀到這樣的內容時,並不奇怪他們有可能會認為華爾街上正在進行一些怪異的動物展覽。而當像iShares和PowerShares這些名詞在文章和廣告中頻頻出現時,投資者也許會認為這些都是由一般的公司股票突變而來的更強勢、更好的股票。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這種想法是對的。 雖然它們英文的首字母縮寫都是ETF,但能讓人興奮不已的只有一種。是的,它就是交易所交易基金,它的英文名為Exchange Traded Fund,簡稱ETF。簡單的理解,它就是一種新型的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共同基金。 與汽車、洗滌用品行業一樣,為了吸引它的客戶投資者,華爾街也需要創新,不斷推出新的、改進的投資產品。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新產品都代表著進步,比如可口可樂在20世紀80年代推出的改變傳統配方的新品,就是一次重大的失敗。但ETF絕對是華爾街上具有進步意義的新型共同基金,它甚至被譽為21世紀的共同基金。 ETF是具有共同基金特徵的可交易股票,新的、改進版絕不是浪得虛名。比起一般的共同基金,ETF具有以下6個優勢: 1.靈活性更強; 2.費率更低; 3.稅收效率更高; 4.透明度更高; 5.資源配置更精準; 6.可以投資其他資產類別。
4. 股票都有哪些指數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我是證券從業人員,欲知詳情請加我的QQ:35553915
5. 白銀ETF是什麼全稱是不是ETF ishares silver trust的持倉量增減表示什麼
指的是做白銀的基金。他們不是交易平台,是專門做白銀的投資機構。他們的持有的資金量很大,他們的買進賣出操作會直接影響到白銀的價格波動。
ETF持倉量代表的是這些機構客戶的持有的白銀的數量。
白銀ETF通俗點理解就是小莊家了。
6. 為何全球最大白銀ETF-iShares Silver Trust不斷增倉而期銀不斷下跌
這也是機構組織,做的是中長線,保障中長線的利潤
7. 指數基金跟蹤誤差的形成原因
指數基金(Index Fund),顧名思義就是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的基金,即通過購買一部分或全部的某指數所包含的股票,來構建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目的就是使這個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該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指數大致相同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而指數基金跟蹤誤差,指的是指數化跟蹤投資組合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與目標指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之間的偏差。
跟蹤誤差越小,表明指數基金的運作狀況也越理想,更能體現其跟蹤標的指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水平的能力。除了合同既定的費率因素之外,指數基金跟蹤誤差的產生主要有兩點原因。
1、復制誤差
首先是由於指數基金無法完全復制標的指數配置結構帶來的結構性偏離。當指數基金的某些成分股因流動性不足而難以以公允的價格買到時,指數基金將只能採用抽樣復製法,增加交易活躍股票的權重,減少流動性差的股票權重。在這個過程中,指數基金的管理團隊需要通過建立一系列的數量模型來控制、修正跟蹤誤差。對復制誤差的修正是非常考驗管理者能力的。
2、現金留存
另一個誤差產生的因素則是基金組合中的現金留存。這一點ETF基金則佔有一定的優勢。由於ETF是採取實物申贖的方式進行一級市場的交易,因此組合中的現金存量一般會非常低,基準指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與現金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不一致而導致的跟蹤偏離會更小。
3、管理費及其它各項費用
管理費是運營ETFs、復制基準指數的成本,也是基金管理人付出勞動所應得到的報酬。管理費一般占基金凈值的一定比例,如美國ETFs的年度管理費率一般占基金凈值的不等。管理費一般是逐日計算、逐月計提。從表1管理費的計算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管理費是如何減少基金單位凈值從而加大ETFs跟蹤誤差的。
很顯然,管理費越高,ETFs組合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就會越低,從而跟蹤誤差就會越大,因為基準指數是「不收任何管理費」的。因此,管理費是影響ETFs組合不能很好地復制基準指數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其他包括印花稅、扣繳稅(WithholdingTaxes)、經紀傭金、買賣報價價差、市場沖擊成本、股利拖累成本、外匯波動成本、注冊登記費、指數使用費和其他交易成本等各項費用成本,在ETFs復制基準指數時,也都會造成凈值跟蹤誤差。因為基準指數作為一組股票的構成,其反映的是這組股票的市值,它並不真正擁有一個股票組合,因而也就不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稅費。
4、收入及再投資差別
首先,ETFs與基準指數在成份股的股利分配數量和登記分配時間上存在著差別。採用抽樣法復制基準指數的ETFs所獲得的股利收入與基準指數所獲得的股利收入數量不一致,因為ETFs持有成份股的只數與所持股數與基準指數是不同的。同時,ETFs與基準指數在登記股利分配的時間上也不相同(股利分配一般經歷宣布日、除權日、登記日和支付日,此處指登記日)。比如MSCIiShares系列ETFs是在股票除權當日登記股利收入的,而MSCI指數則是將股利收入按12個月進行分攤後再作登記的(自2001年以後MSCI指數也採用了股票除權當日登記股利收入的做法)。此外,有些ETFs的收入來源除了股利外,還包括融出證券所獲得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而基準指數卻只有股利一個收入來源。有些ETFs還沒有股利收入,比如科技板塊的ETFs就是如此,因為成份股不分配股利。再者,美國ETFs對非美國投資者還要徵收收入扣繳稅,並且實行浮動稅率。可見,ETFs的收入總額受諸多因素影響。由於二者在上述幾個方面存在著差別,跟蹤誤差就不可避免。
其次,關於股利等收入再投資。ETFs的股利等收入再投資除了受到ETFs結構影響外,比如上面談到單位投資信託結構的ETFs不能在除權後支付日立即進行再投資外,還受經紀人是否提供「股利分配自動再投資」業務的限制。比如美國ETFs的經紀人有的提供此項業務,有的則不提供,而持有人通常不能夠用數額較少的股利去購買非整數單位的ETFs,只有經過經紀人的特殊處理後才能實現再投資。這樣,ETFs在股利等收入再投資方面或多或少都會與其基準指數不同步,往往形成現金拖累。結果,在上漲行情中,ETFs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可能會微低於基準指數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而在下跌行情中,則會微高於基準指數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從而形成跟蹤誤差。
再次,關於ETFs本身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分配,很多ETFs每個季度向股東支付一次股利,就像股票股利分配一樣。在除權日,ETFs的價格會受到股利分配數量的消極影響。因此,在該季度內,ETFs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可能會超過其基準指數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體現為資本增值,形成二者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偏差。但當股利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被正確地計入恰當的投資期內時,二者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偏差就會立刻消失。同樣,資本利得的分配也會導致類似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偏差。顯然,這種偏差不屬於真實的跟蹤誤差。
5、估值效應
估值效應是指,因採用不同的估值模型對基準指數中交易不活躍的成份股估值有差別從而導致的跟蹤誤差。也就是說,當基準指數中含有交易不活躍的成份股時,若ETFs的基金經理採用不同於基準指數組合的估值模型的話,就會導致對同一隻成份股形成兩個估值,從而導致凈值跟蹤誤差。
介紹:
指數基金入門詳解及購買指南
8. 指數基金的分類
1、按復制方式
完全復制型指數基金:力求按照基準指數的成分和權重進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減小跟蹤誤差為目標。
增強型指數基金:在將大部分資產按照基準指數權重配置的基礎上,也用一部分資產進行積極的投資。其目標為在緊密跟蹤基準指數的同時獲得高於基準指數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2、按交易機制劃
封閉式指數基金: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但是不能申購和贖回。
開放式指數基金:它不能在二級市場交易,但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
指數型ETF: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也可以申購、贖回,但申購、贖回必須採用組合證券的形式。
指數型LOF:既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也可以申購、贖回。
3、根據指數基金本身的投資操作方式
根據指數基金本身的投資操作方式可以把指數基金分為完全被動跟蹤指數的指數基金與增強型的指數基金兩類。前者是完全意義上的指數基金,後者跟蹤指數的同時加入了積極投資的成分以期戰勝市場,在提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預期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風險與成本。
4、按照所跟蹤指數對應的資產類型不同或投資區域的不同
指數基金可以按照所跟蹤指數對應的資產類型不同或投資區域的不同進行細分。比如說在美國根據所跟蹤指數涉及的資產類別不同可以將指數基金分成股票指數基金、債券指數基金、不動產指數基金等;又如股票指數基金可以根據投資區域的不同進行劃分,如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基金、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基金、日本日經指數基金等等。
5、根據基金所跟蹤的股價指數的特點
的指數基金以股票基金為主,根據基金所跟蹤的股價指數的特點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綜合型的指數基金、(2)按照板塊分類的局部型指數基金、(3)行業指數基金、(4)混合型指數基金。
介紹:
指數基金入門詳解及購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