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電網是如何劃分的
中國電網按地域劃分如下:
1、華北電網(北京)
北京市電力公司
天津市電力公司
河北省電力公司
山西省電力公司
山東省電力公司:邯鄲東-聊城二回線聯入華北主網
冀北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覆蓋環京津的唐山、張家口、秦皇島、承德、廊坊5個地市)
註:蒙西電網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所有。
2、東北電網(沈陽)
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
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
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
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覆蓋內蒙古東四盟),但分別是遼吉黑省網的一部分。
3、華東電網(上海)
上海市電力公司
江蘇省電力公司
安徽省電力公司
浙江省電力公司
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
4、華中電網(武漢)
河南省電力公司
湖北省電力公司
湖南省電力公司
江西省電力公司
5、西北電網(西安)
陝西省電力公司
甘肅省電力公司
寧夏電力公司
青海省電力公司
新疆電力公司
6、西南電網(成都)
四川省電力公司
重慶市電力公司
西藏電力有限公司
7、網際互聯
2001年5月10日華北電網與東北電網通過500千伏姜(家營變電站)綏(中電廠)一回線聯網調試運行,長166km,以60萬千瓦送電潮流,年交換電量30億千瓦時,最大送電能力80萬千瓦。2008年11月25日,東北-華北聯網高嶺背靠背正負125KV換流站投入商業運行,容量2X75萬千瓦。
2005年7月3日西北-華中靈寶背靠背換流站投產。
華北-華中通過邯鄲-新鄉1回線、2009年1月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
華中-川渝通過三峽電廠-萬州2回線
華東-福建通過金華-福州北2回線
國家電網公司成立於2002年12月29日,是經過中國國務院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主要建設和運營中國電網,供應全國電力。公司實行總經理負責制,總經理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16年,公司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2,近年開始在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名稱由「國家電網公司」變更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拓展資料
近年來,國網公司先後在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香港、義大利等國家和地區完成了多項海外並購。截至2014年6月,國網公司境外投資實際出資近30億美元,股權投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資產規模超過230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達13%。
2016年7月4日國家電網以每股25雷亞爾的代價,共斥資58.5億雷亞爾(約140億港元)收購巴西聖保羅工業集團 (Camargo Correa SA)持有的CPFL Energia SA23%股權。截至目前為止,國家電網已經成為巴西第三大輸電營運商,其在巴西營運的輸電線路總長度達7623公里,另有8000公里線路在建設中。
2017年1月24日,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卡瑪古集團、普瑞維基金、博內爾基金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完成股權交割,成功以141.9億雷亞爾(約合44.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巴西電力巨頭CPFL公司的54.64%股權。
⑵ 中國最好的股票
郎咸平這句話有點荒謬,萬科在過去十餘年裡復權價增長上幾百上千倍,張裕、茅台、招行……一大批優秀的公司。並且我國證券市場建立還不到20年,非常年輕,發展潛力很大。對於長期投資(集中投資),我會選擇以下公司。目前似乎有些股票價碼有吸引力了,別人絕望悲觀的時候或許是進場良機。我不會期望未來一兩個月能賺錢,也不想被市場噪音左右。繁榮和蕭條總會輪回出現,相信堅持持有最優秀的、最有前景的公司,一定能獲得最好回報!(以下僅供參考,理由三兩句難以說清也免了。對於怎麼對股票進行合理估值,怎麼去選擇,這個分歧比較大,至少你的會計水平和知識面要比較強!如果外圍的環境變化,公司的估值也會相應變化)。
優秀的公司:[我寫出了這些公司2008年的估值中樞,僅代表個人看法]
採掘業:601088中國神華 [23~27]
食品飲料:000869張裕A[50~60],600519貴州茅台 [100~130]
銀行:600016民生銀行[6~7],600036招商銀行[22~28]
地產:000002萬科A[7~8],000069華僑城A [9~10]
保險:601628中國人壽 [20~24]
建工:600583海油工程 [12~15]
醫葯:000538雲南白葯[24~28],600276恆瑞醫葯 [22~25]
化工:000792鹽湖鉀肥[35~50],600309煙台萬華 [16~19]
旅遊:600054黃山旅遊 [8~10]
有色:600111包鋼稀土 [8~12]
以上是我心中的核心股票,每個人對於不同行業的配置比例也不相同。我認為,未來金融(銀行、地產、保險)、醫葯、食品飲料能得到長足發展,也是我投資的重點。對於一些基礎行業,支出很大無特別的行業,或確定性不高概念性的行業並沒有選進,當然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投資不是短時間見效果的事,高拋低吸我也沒有把握,所以我只會堅持持有並在恰當的時候調整組合。優秀並且價格合理的公司是很少的,不要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另外,價格和價值是兩碼事,低價股不見得好,幾十上百元一股的股票卻很值得投資。別人恐慌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理智。祝你好運^_^.
⑶ 據說巴西公司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1.8倍,怎麼這么低請高手分析一下原因
呵呵 市盈率低說明股票價值被低估了 至於為什麼被低估 可能有很多種情況 比如說牛市還沒有來臨之類的 中國股票處於熊市的時候市盈率也挺低的呀 我再此奉勸一句 外國的國情和國內差別極其大的 呵呵......
【市盈率】
Price-earnings ratio
市盈率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資者通常利用該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資價值,或者用該指標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間進行比較。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然而,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質地時,並非總是准確的。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然而,當一家公司增長迅速以及未來的業績增長非常看好時,股票目前的高市盈率可能恰好准確地估量了該公司的價值。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市盈率比較不同股票的投資價值時,這些股票必須屬於同一個行業,因為此時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較接近,相互比較才有效。
截止到2007年7月3日滬深兩市A股市盈率為85.19。
【計算方法】
每股盈利的計算方法,是該企業在過去12個月的凈收入除以總發行已售出股數。市盈率越低,代表投資者能夠以較低價格購入股票以取得回報。
假設某股票的市價為24元,而過去12個月的每股盈利為3元,則市盈率為24/3=8。該股票被視為有8倍的市盈率,即每付出8元可分享1元的盈利。
投資者計算市盈率,主要用來比較不同股票的價值。理論上,股票的市盈率愈低,愈值得投資。比較不同行業、不同國家、不同時段的市盈率是不大可靠的。比較同類股票的市盈率較有實用價值。
【決定股價的因素】
股價取決於市場需求,即變相取決於投資者對以下各項的期望:
(1)企業的最近表現和未來發展前景
(2)新推出的產品或服務
(3)該行業的前景
其餘影響股價的因素還包括市場氣氛、新興行業熱潮等。
市盈率把股價和利潤連系起來,反映了企業的近期表現。如果股價上升,但利潤沒有變化,甚至下降,則市盈率將會上升。
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為:
0-13:即價值被低估
14-20:即正常水平
21-28:即價值被高估
28+: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
【股市的市盈率】
股息收益率
上市公司通常會把部份盈利派發給股東作為股息。上一年度的每股股息除以股票現價,是為現行股息收益率。如果股價為50元,去年股息為每股5元,則股息收益率為10%,此數字一般來說屬於偏高,反映市盈率偏低,股票價值被低估。
一般來說,市盈率極高(如大於100倍)的股票,其股息收益率為零。因為當市盈率大於100倍,表示投資者要超過100年的時間才能回本,股票價值被高估,沒有股息派發。
平均市盈率
美國股票的市盈率平均為14倍,表示回本期為14年。14倍PE摺合平均年回報率為7%(1/14)。
如果某股票有較高市盈率,代表:
(1)市場預測未來的盈利增長速度快。
(2)該企業一向錄得可觀盈利,但在前一個年度出現一次過的特殊支出,降低了盈利。
(3)出現泡沫,該股被追捧。
(4)該企業有特殊的優勢,保證能在低風險情況下持久錄得盈利。
(5)市場上可選擇的股票有限,在供求定律下,股價將上升。這令跨時間的市盈率比較變得意義不大。
計算方法
利用不同的數據計出的市盈率,有不同的意義。現行市盈率利用過去四個季度的每股盈利計算,而預測市盈率可以用過去四個季度的盈利計算,也可以根據上兩個季度的實際盈利以及未來兩個季度的預測盈利的總和計算。
相關概念
市盈率的計算只包括普通股,不包含優先股。
從市盈率可引申出市盈增長率,此指標加入了盈利增長率的因素,多數用於高增長行業和新企業上。
【 不同市場市盈率橫向比較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市盈率是一個非常粗略的指標,考慮到可比性,對同一指數不同階段的市盈率進行比較較有意義,而對不同市場的市盈率進行橫向比較時應特別小心。
★(1)綜合指數的市盈率與綜合指數的市盈率比,成份指數的市盈率與成份指數的市盈率比。綜合指數的樣本股包括了市場上的所有股票(滬深市場上PT股除外),市盈率一般比較高,而成份指數的樣本股是精挑細選的,通常平均股本較大、平均業績較好,所以其市盈率比較低一些。而我們經常看到的國外股票時常的市盈率大多是成份指數的市盈率,如果將它們與我們綜合指數的市盈率相比較,則犯了概念性錯誤。
★(2)市盈率應與基準利率掛鉤。基準利率是人們投資收益率的參照系數,也反映了整個社會資金成本的高低。一般來說,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基準利率的倒數與股市平均市盈率存在正向關系。如果基本利率低,合理的市盈率可以高一點,如果基準利率很高,合理的市盈率就應該低一些。目前我國央行再貼現率為2.97%,一年期儲蓄存款收益率為1.80%,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1.75%,美聯儲再貼出率為1.25%,中美基準利率差別不大,但縱向看,中國目前的基準利率是很低的。另據權威部門研究顯示,根據我國目前物價水平及國家未來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貨幣政策取向,中國存在再次調低利率的可能。
★(3) 市盈率應與股本掛鉤。平均市盈率與總股本和流通股本都有關,總股本和流通股本越小,平均市盈率就會越高(思騰思特管理咨詢中國公司,2001),反之,就會越低,中西莫不如此。據統計,2001年10月16日中國滬深市場770隻樣本股(剔除了PT股、ST股、虧損股和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低於0.05元股票)算術平均市盈率為29.43倍,其中,總股本最小的100家上市公司算術平均市盈率為42.74倍,而總股本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算術平均市盈率只有19.82倍,前者是後者的2.16倍。在美國,小盤股的平均市盈率也高於大盤股平均市盈率的好幾倍,NASDAQ市場市盈率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市盈率,部分地與股本因素有關。
因此,看一個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還應考慮到這個市場的上市公司結構,如果是以小股本公司為主的市場,它的合理市盈率就應高一些。如果不考慮股票市場上市公司的股本構成,就不能解釋為什麼即使原有上市公司價格水平不變,只要上一個中石化,若再上中石油、中移動、中海油,就會把平均市盈率降下十幾倍,就會把市盈率降到所謂的「合理區域」。事實上,2001年12月 31日上證A股指數市盈率降為37.59倍,如果中石化尚未上市,這一數字將戲劇性地升為43.31倍。
★(4)市盈率應與股本結構掛鉤。市盈率跟股本結構也有關系。如果股份是全流通的,市盈率就會低一些,如果股份不是全流通的,那麼流通股的市盈率就會高一些。原因在於,如果上市公司的總價值不變,股份分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資產的流動性會增加資產的價值(流動性溢價),從一般意義上說,流通股的每股價格自然要高於非流通股的價格,非流通股的價格越低,流通股的價格就越高,其結果就必然是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高於非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流通股在中股本中所佔的比例越小,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價格差異越大,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就越高。
目前的中國市場,非流通股佔到總股本的三分之二,在它們沒有流通的情況下,流通股的市盈率較高,也是正常的。
★(5)市盈率應與成長性掛鉤。同樣是20倍市盈率,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潤增長7%的市場就要遠比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利潤增長3%的市場有投資價值。根據經典的股票內在價值評估模型,如式(1)所示。其中V為股票內在價值,D。為在未來無限時期支付的每股股利,k為到期收益率,g為股利每期固定的增長率。從式(1)可以看出,假定其他因素不變,成長性對股票的內在價值,從而對市場價格和平均市盈率影響巨大。
V= D。(l+g)
K – g (1)
舉個簡化的例子,假設上市公司凈利潤與經濟同步增長,中國年均 經濟增長率7%,,美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3%,那麼中國股票的平均內在價值就是美國的2.42倍,中國股市的合理市盈率也是美國的2.42倍。從成長性這個角度看,NASDAQ指數的市盈率比較高,新興市場國家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比較高,都是有道理的。
★(6)市盈率與一些制度性因素有關,居民投資方式的可選擇性、投資理念、一國制度(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外匯管制等制度性因素,都與平均市盈率水平有關。
★(7)中國股票市場的平均市盈率還應考慮發行價因素。1997年以前,參照當時中國的利率水平,管理層對股票初次發行定價控製得比較嚴,一般初次發行市盈率不得超過15倍,為了照顧邊遠地區,像西藏金珠這樣的股票才發到20倍左右的市盈率。後來為了推進證券市場的市場化改革,對發行定價的控制漸漸放鬆了,閩東電力2000年發行時達到了88倍的市盈率,一般股票的平均發行市盈率也維持在四五十倍的水平。發行市盈率四五十倍都可以,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四五十倍怎能說不正常?從理論上說,發行市盈率越高,籌集的資金越多,上市公司潛在的發展、盈利能力就越強,上市公司帳面資產的含金量也就越高,而這一點從靜態的市盈率指標中是看不出來的。既然靜態市盈率指標中沒有充分反映近年來發行市盈率較高的影響,那麼目前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比以前年份稍高一些也是正常的。
【 市盈率指標評判股票市場投資價值的缺陷 】
市盈率指標用來衡量股市平均價格是否合理具有一些內在的不足:
★(1)計算方法本身的缺陷。成份股指數樣本股的選擇具有隨意性。各國各市場計算的平均市盈率與其選取的樣本股有關,樣本調整一下,平均市盈率也跟著變動。即使是綜合指數,也存在虧損股與微利股對市盈率的影響不連續的問題。舉個例子,2001年12月31日上證A股的市盈率是37.59倍,如果中石化2000年度不是盈利161.54億元,而是0.01元,上證A股的市盈率將升為48.53倍。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中石化虧損,它將在計算市盈率時被剔除出去,上證A股的市盈率反而降為43.31倍,真所謂「越是虧損市盈率越低」。
★(2)市盈率指標很不穩定。隨著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會大起大落,這樣算出的平均市盈率也大起大落,以此來調控股市,必然會帶來股市的動盪。1932年美國股市最低迷的時候,市盈率卻高達100多倍,如果據此來擠股市泡沫,那是非常荒唐和危險的,事實上當年是美國歷史上百年難遇的最佳入市時機。
★(3)每股收益只是股票投資價值的一個影響因素。投資者選擇股票,不一定要看市盈率,你很難根據市盈率進行套利,也很難根據市盈率說某某股票有投資價值或沒有投資價值。令人費解的是,市盈率對個股價值的解釋力如此之差,卻被用作衡量股票市場是否有投資價值的最主要的依據。實際上股票的價值或價格是由眾多因素決定的,用市盈率一個指標來評判股票價格過高或過低是很不科學的。
【正確看待市盈率】
在股票市場中,當人們完全套用市盈率指標去衡量股票價格的時候,會發現市場變得無法理喻:股票的市盈率相差懸殊,並沒有向銀行利率看齊;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其市場表現越好。是市盈率沒有實際應用意義嗎?其實不然,這只是投資者沒能正確把握對市盈率的理解和應用而已。
1.市盈率指標對市場具有整體性的指導意義
2.衡量市盈率指標要考慮股票市場的特性
3.以動態眼光看待市盈率
市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增長潛力的認同,不僅在中國股市如此,在歐美、香港成熟的投票市場上同樣如此。從這個角度去看,投資者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高科技板塊的股票市盈率接近或超過100倍,而摩托車製造、鋼鐵行業的股票市盈率只有20倍了。當然,這並不是說股票的市盈率越高就越好,我國股市尚處於初級階段,莊家肆意拉抬股價,造成市盈率奇高,市場風險巨大的現象時有發生,投資者應該從公司背景、基本素質等方面多加分析,對市盈率水平進行合理判斷。
【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
除了市盈率外,衡量一個股市整體是否存在泡沫或是具有投資價值,還有如下指標。
(1)紅利支撐股價水平。
(2)平均股價。
(3)平均市銷率。
(4)平均市凈率
(5)市場成本。
動態市盈率、靜態市盈率
動態市盈率,其計算公式是以靜態市盈率為基數,乘以動態系數,該系數為1/(1+i)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比如說,上市公司目前股價為20元,每股收益為0.38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為0.28元,成長性為35%,即i=35%,該企業未來保持該增長速度的時間可持續5年,即n=5,則動態系數為1/(1+35%)5=22%。相應地,動態市盈率為11.6倍
⑷ 關於包鋼股份
包鋼股份投資價值分析
鋼鐵行業:並購重估價值
1、城市化與工業化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內在動力,預計"十一五"期間,特別是在經歷此輪調整之後,中國鋼鐵行業發展更加健康。
2、2006年鋼鐵行業投資機會的外部推動力在於:1)鋼鐵行業基本面惡化局面得到扭轉;2)周期性風險與公司盈利能力的權衡將重新得到市場反思;3)外資購並的熱情將提升國內鋼鐵企業的市場價值。
3、包鋼股份產品結構多樣,重軌、無縫鋼管、薄板等產品具有抗風險能力強的特點。
4、在未來幾年內,公司能夠保持穩定的盈利。隨著冷軋項目和大型材項目的投產,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公司大股東的強有力背景為公司發展提供了發展想像空間。
5、公司改革方案,10送1.6股和認購、認沽權證各4.5份或10送3.3股。其送股比例和送達率在全部股改上市公司與鋼鐵行業中都處於領先水平。
鋼鐵行業:調整中發展
2005年4月份以來,鋼材價格的持續走低,鋼鐵工業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呼聲日盛。研判鋼鐵工業未來發展走勢將成為鋼鐵投資決策中的首要問題。我們認為,目前鋼鐵工業的發展是長期增長中的調整,機遇與風險並存。
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力量
從世界鋼鐵發展史中可以發現,世界鋼鐵工業是在調整中發展。工業化與城市化是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2000年以來,世界鋼鐵工業一改前30年停滯不前的發展局面,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0~2005年鋼鐵產品表觀消費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7.8%。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之後,鋼鐵的消費增長並沒有萎縮,而是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消費水平,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人均鋼材消費量在400~500公斤;進入工業化階段的中國、印度、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的鋼鐵消費快速增長,為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工業化是任何國家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將使世界鋼鐵工業至少繁榮10~15年。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的交替前進,將推動世界鋼鐵工業的持續發展。
建設和諧社會助推中國鋼鐵工業發展
中央召開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勾繪了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藍圖,也為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這比中央以前提出的十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要求更高了一些。同時提出要實現和諧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這些政策的實施都有利於擴大消費,加快經濟增長。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要始終把握好的重大原則。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發展。因此,工業化、城鎮化和國際化的大局為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建立了很好的外部環境,為中國鋼鐵工業消費提供了更廣闊的需求空間。
"十一五"期間,經濟增長年均7.5%的目標比"十五"期間8.8%年均增長速度有所降低,同時要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些都可能降低鋼材的消費彈性。近幾年鋼材消費彈性系數一直較高,2002年為2.51,2003年為2.76,2004年為1.03,據此推算,"十一五"期間鋼材消費增長有望保持10%。
鋼材消費的變化與固定資產投資變化密切相關。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成為必然。近10年來分析認為固定資產增速在16~20%之間比較適中,與近幾年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25%相比,明顯回落。但對於一個固定資產投資超過8萬億的投資總量來說,其鋼材消費的絕對量仍然是十分巨大的。
外資並購促進國內整合
2005年跨國鋼鐵巨頭搶灘中國進程明顯加快。但是,2005年7月20日國家出台的《鋼鐵產業政策》規定,鋼鐵公司原則上不允許外資控股。
繼世界鋼鐵巨頭米塔爾斥資28億元人民幣,購得華菱管線(000932)36.67%的股權後,世界第二大鋼鐵巨頭阿賽洛鋼鐵集團計劃收購萊鋼。2月底萊蕪鋼鐵集團擬將所持公司3.5億股國有法人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8.41%)轉讓給阿賽洛中國控股(盧森堡)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等值於人民幣20.86億元。
國際上,米塔爾公司於1月27日在倫敦提出要以186億歐元(摺合230億美元)收購其競爭對手阿賽洛公司(歐洲最大的鋼鐵集團),以便進一步鞏固其全球最大鋼鐵企業的地位。1月29日,阿賽洛董事會拒絕米塔爾發出的收購要約,並稱此為"惡意"收購。
阿賽洛公司是由法國、盧森堡和西班牙三國組成的聯合企業,總部設在盧森堡。在歐洲當地生產的汽車用鋼板主要由阿賽洛公司提供,該公司的業務集中在歐洲及拉丁美洲,企業以生產高端的鋼鐵產品聞名。
如果米塔爾與阿賽洛兩家公司合並後將成為全球最強大的鋼鐵企業。初步測算新公司的年銷售額將達到690億美元,員工總數將超過25萬,鋼產量將超過1億噸,佔全球鋼鐵市場12%的份額。
這是國際鋼鐵業金額最大的收購案,超過了米塔爾2004年以158億美元買下LNM控股公司一案。
消息剛傳出後,阿塞洛股價在巴黎股市就隨即暴漲7.43歐元,報29.65歐元,漲幅高達33%。目前阿塞洛股價達到31歐元/股。
中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拉動將鋼材消費增長,未來中國鋼材消費量的長期增長趨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近期中國鋼鐵的產能過剩,是生產能力與需求的相對過剩,又是結構性過剩。高附加價值鋼材仍然需要進口,2005年鋼材進口總量超過2500萬噸。吸引外資,能夠提高中國企業技術水平。隨著外資的進入,會對鋼鐵行業的技術水平以及結構調整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
結構調整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面對鋼材價格下跌,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鋼鐵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出現了供大於求,但是我們認為不能誇大產能過剩。
鋼鐵需求存在剛性基礎,目前的狀況是需求增速仍然很快,主要問題是生產的增長快於需求的增長。
對供大於求分析,不僅看到數量,還要看到數量背後的結構內涵。
用在建產能和擬建產能之和大大超過需求這樣的判斷來描述供大於求是不準確的,因為這意味著產業政策管不住落後設備的淘汰,全保留;產業政策設定的門檻管不住擬建項目,全建成。受鋼材價格下跌影響,一些在建和擬建項目停產或緩建。
鋼鐵生產由爐料、煉鐵、煉鋼軋材等生產工藝環節組成,如果任何一個環節的生產能力不配套,生產能力不能釋放,就屬於無效產能。因此在分析市場供給狀況時,需要剔除無效產能,才能把握新增有效產能的真實情況。
為解決鋼鐵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國家發改委發出了《鋼鐵工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後,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此後國務院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下達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鋼鐵業限制類內容14個,淘汰類內容30個,並提出了具體淘汰時間表。其中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鋼的生產能力力爭控制在4億噸左右,淘汰1億噸落後煉鐵生產能力、5500萬噸落後煉鋼能力。
從國際經驗來看,鋼鐵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0%是一個正常值,而中國的鋼鐵產能利用率不僅100%的利用,而且各企業在產品短缺情況下,超產成為各企業追求的共同目標。
隨著鋼材市場從火爆到蕭條,各鋼鐵企業戰略重點將從產量最大化轉變為價值最大化,為此將採取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等措施,鋼鐵工業產量增長率將逐漸下降。
同時從固定資產投資來源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增長的動力也不足。我們預計鋼鐵行業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將下降20%。
公司競爭優勢:資源獨特
1、成本優勢
公司原料產地白雲鄂博已探明的鐵礦工業總儲量為12.55億噸,為本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鐵礦保證;內蒙古西部的各種煤炭資源總儲量近3000億噸,而且運輸條件較好,近年又發現了儲量極為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同時毗鄰煤炭大省山西;蒙西電網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430萬千瓦,電力供應充足。
其中白雲鄂博鐵礦資源儲量大、開采成本低、而且副產品稀土是十分重要的戰略資源。
公司作為集團礦山的主要消費者,集團礦山為公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矗目前集團公司正配合擴產計劃,加大了礦山投資。近期,已經與蒙古國簽訂了合作開發礦山的框架協議。
公司臨近原料和能源供應地,有助於公司控制原料運輸成本,確保穩定的原料供應。
公司獨特的資源優勢,通過公司的管理,將不斷轉化為公司的競爭優勢。
2、品種優勢
公司近年來積極採取淘汰落後設備,實施多渠道融資,陸續投資新建或改建了一些技術較為先進的項目,如"薄板坯連鑄連軋"、"無縫管改造"、"軌梁改造"和"冷軋薄板"項目等,這些項目完成後,將為公司工藝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換代,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奠定了基矗目前公司在重軌、大型材、無縫鋼管、熱軋薄板和冷軋薄板的競爭力突出,公司主要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保持相對穩定。在鐵路用鋼材方面公司的競爭對手有鞍鋼和攀鋼,公司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30%;在無縫鋼管產品方面公司的競爭對手有寶鋼、鞍鋼、攀鋼等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為25%;在工槽鋼產品方面公司的競爭對手有武鋼、鞍鋼、攀鋼等企業,國內市場的佔有率為24%。在熱薄板和冷軋薄板等方面的國內市場佔有率相對穩定。
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市場為鐵路、石油、汽車、家電等行業,這些行業增長穩定,需求樂觀。
3、政策優勢
我國為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東西部經濟發展平衡,產業結構的整體升級和調整,政府部門制定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由此預計在"十一五"期間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基礎設施建設高潮仍將繼續,對我國西部地區實施更加有利的傾斜政策。在這種極為有利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公司作為位於中西部地區的鋼鐵生產商,將緊緊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擴大產品市場份額,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目前公司繼續享受所得稅按10%稅率徵收的優惠政策。
4、技術優勢
國內目前只有7家企業能夠採用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CSP)進行生產,而包鋼股份薄板坯連鑄連軋項目不僅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而且還創造了兩個世界之最。第一,公司達產速度史無前例,第二,公司的連澆爐數亦居世界之首。同時包鋼股份抓住鑄機這一生產組織的關鍵環節,使鑄機鑄坯厚度成功由67mm改為72mm,不僅使整條生產線的運作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使連鑄機的產量及作業率迅速提高。在熱軋薄板上公司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年產280萬噸的水平。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上的成熟與推廣,公司已經成為著名鋼鐵設備製造商德國西馬克公司在亞洲的培訓基地。
5、整體上市的潛力
公司在夯實現有產品的同時,積極延伸公司的產業鏈。集團公司所具有的鋼鐵上游資產,將是上市公司的收購目標。一旦實現公司整體上市,將有利於公司減少關聯交易,延長企業價值鏈,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公司已具備了300萬噸鋼、500萬噸鋼材的綜合生產能力,2005年集團公司將實現700萬噸鋼,集團公司正規劃向實現1000萬噸鋼邁進。
集團公司鋼鐵主業的發展與鐵礦石的發展將為包鋼股份公司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發展條件。
公司發展前景展望
冷軋項目是利潤增長點
公司上市之初,主要產品為型材、線材、無縫鋼管,通過薄板坯連軋項目和冷軋項目的建設,公司成功實現了產品結構的轉型,2005年板材收入佔比為53%,無縫鋼管收入佔比24%,重軌收入佔比為12%。
公司通過與集團之間資產置換,置出附加價值較低的線材和帶材,置入附加價值高的無縫鋼管項目。
冷軋項目介紹:
冷軋薄板工程項目屬於《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中的國內投資項目。該項目作為熱軋薄板深加工的重要工序配套項目,已列入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大開發結構調整工程的重點項目,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百項重點工業項目推進計劃的重點項目,該項目的建設對於促進內蒙古工業結構調整,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提高包鋼股份的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冷軋薄板項目總投資26.7億元(含外匯16,127萬美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5.6億元(含建設期利息17,782萬元),鋪底流動資金1.05億元。
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產140萬噸級優質冷軋、鍍鋅、彩塗板卷生產線,其中,商品冷軋板卷59.78萬噸,商品冷硬卷34.42萬噸、商品鍍鋅板卷30.15萬噸、商品彩塗卷15萬噸。
目前該項目已經投產,2006年冷軋薄板項目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預計2006年冷軋薄板項目將增產100萬噸冷軋薄板。
冷軋薄板的生產不僅能夠頂替進口,同時能夠增加公司產品的附加價值。2005年我國進口鋼材2500萬噸,其中薄板進口佔到近90%,進口冷軋薄板713萬噸,進口渡鍍層板557萬噸。進口量占同期國內消費總量的50%。
公司的冷軋板主要用於家電、建築、輕工等下遊行業,由於是自己生產的熱軋薄板的產品深加工,不但能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還能夠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使公司成為形成板、管、型、線的產品結構。
此外公司重軌和無縫鋼管的市場前景也十分樂觀。
根據鐵道部規劃,"十一五"期間將完成鐵路建設總投資12500億元,建設新線19800公里。其中2006年鐵路建設計劃投資1650億元。"十一五"期間新線建設里程,相當於"八五"、"九五"和"十五"總和的1.5倍。
鐵路建設的大投資直接拉動包鋼股份重軌的消費,目前,隨著鋼鐵成本上漲,鋼軌價格在國內出現上漲態勢。
在目前鋼材價格下滑的大背景下,公司年產100萬噸的重軌和大型材將成為公司增加盈利能力的重要來源。
隨著冷軋項目的投產,公司的高附加價值產品比例將超過80%。成為我國重要的薄板、重軌、無縫鋼管生產基地。
財務分析與盈利預測
公司上市以來盈利能力不斷提高,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我們預計包鋼股份2006年鋼材產量將超過500萬噸。隨著14.0萬噸冷軋項目的達產、100萬噸重軌生產線和軋管生產線改造完成,公司鋼鐵生產能力和產品附加價值將進一步提高。
隨著製造業向我國的轉移和國內消費結構的升級,不僅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由此也帶動了鋼材消費結構的升級。需求結構的升級將會擴展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
未來包鋼股份在規模擴張的同時,產品結構將不斷優化,產品附加值將進一步提高。包鋼股份獨特的產品結構能夠抵禦行業周期下降的風險,當前的行業調整為包鋼股份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公司估值與市場機會
鋼鐵行業2006年受鋼材價格回落的影響可能出現負增長,但市場已經對這種業績回落過度反映,鋼鐵上市公司的現在估值水平是基於2006年鋼鐵行業全行業虧損而給出的,而實際走勢將與之相反,鋼鐵行業利潤下滑,但是相當多鋼鐵公司不會出現虧損局面,未來股價應該對這種預期作出修正。
2006年4月份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將是影響鋼材價格和鋼鐵行業利潤的一個重要因素。進口鐵礦石價格的漲跌直接影響國內鋼鐵企業的盈利能力,因為我國一半的鐵礦石需求量需要進口來滿足。2005年初曾有人基於鐵礦石價格上漲71.5%而作出全行業虧損的論斷,事實證明是錯誤的。今天我們同樣認為鋼鐵行業2006年不會出現全行業虧損局面。
世界第一大鋼鐵公司米塔爾收購世界二大鋼鐵公司ARCELOR的舉動引爆國際鋼鐵股,ARCELOR大漲30%,世界主要鋼鐵公司股價都重回高位。國際鋼鐵股的走強將倒逼國內鋼鐵股走強。
有色金屬期貨價格的上漲,拉動有色金屬的上漲。其中有中國概念的因素,可能更多的是發展中國家新增消費能力的拉動。金屬產品替代效能與比價效應將使投資者重新思考周期概念和資源概念。而鋼鐵產品匯集資源和能源雙重性能,其內在價值將逐漸被國內投資者充分認識。
我們將包鋼股份與國際國內鋼鐵公司對比發現,包鋼股份目前市盈率市凈率等指標都低於國際水平。如果考慮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送股因素和公司的成長性,則公司價值被明顯低估。
⑸ 南方全球精選 和華夏復興兩只股票型基金將要上市了,大家評論一下投資那個比較好點!
這兩只都是新基金,我們不知道它的業績,無從考證。但個人看來,南方全球精選好點,因為它是開放的,申購和贖回都很方便,而華夏復興要先封閉一年,這一年不能贖回,有些缺陷。這些都是我個人意思,具體買哪個,還請樓主拿主意。
⑹ 002415海康威視股票的行情是多少
002415海康威視股票的行情是32.85。
近期,中國股市大幅調整,上證綜指從5170點調整到3100點,海康威視的股價從前期最高的56.48元下跌到現在的32.85元,調整基本到位,下跌空間不大,可以持股待漲,或逢低介入。
簡介:
海康威視是領先的安防產品及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於不斷提升視頻處理技術和視頻分析技術,面向全球提供領先的安防產品、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與優質的服務,為客戶持續創造更大價值。
海康威視擁有業內領先的自主核心技術和可持續研發能力,提供攝像機/智能球機、光端機、DVR/DVS/板卡、BSV液晶拼接屏、網路存儲、視頻綜合平台、中心管理軟體等安防產品,並針對金融、公安、電訊、交通、司法、教育、電力、水利、軍隊等眾多行業提供合適的細分產品與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這些產品和方案面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北京奧運會、大運會、亞運會、上海世博會、60年國慶大閱兵、青藏鐵路等重大安保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
公司的營銷及服務網路覆蓋全球,在中國大陸33個城市已設立分公司,在洛杉磯、香港、阿姆斯特丹、孟買、聖彼得堡和迪拜也已設立了全資或控股子公司,並將在南非、巴西等地設立分支機構。並在全國設立渠道代理商,持續快速發展的海康威視,已獲得了行業內外的普遍認可。
公司連續五年(2007-2011)以中國安防第一位的身份入選《A&S》"全球安防50強" ;2011年名列IMS全球視頻監控企業第4位,2012年名列IMS全球視頻監控企業第1位。DVR企業第1位;連年入選"國家重點軟體企業"、"中國軟體收入前百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