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施樂股票走勢分析
擴展閱讀
華為科技股龍頭股票 2025-02-04 19:55:29
佳雲科技股票要退市嗎 2025-02-04 18:20:01

施樂股票走勢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9-02 12:52:28

⑴ 富士施樂wc7120與施樂c2260是一個機子嗎

施樂是個美國公司。富士施樂是個日本公司。現在的公司,都是有錢人在賣來賣去,誰的股票多一點,就是誰的。施樂在亞洲還是哪裡本來有個分公司,不過由於經營不善被日本富士收購,變成富士施樂。在歐洲,還是美國施樂的。大概這樣吧,我也搞得不是很明白。不過清楚的是,中國施樂就是富士施樂...

⑵ 施樂與富士施樂有什麼區別啊,他們的關系如何

施樂是綠色標志,是正經店面,裡面的都還算人;富士施樂是紅色標志,裡面的除了漢奸坯子就是狗~

⑶ 市盈率高好還是低好多少合理

市盈率越低越好,因為這意味著成本回收時間越短,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同時,它通常用於評估股票的投資價值。低市盈率意味著其價值被低估,未來可能獲得更多利潤。也就是說,在同樣的條件下,市盈率低的股票對投資者而言會更有吸引力。

先來了解一下市盈率的概念。市盈率=當前股價/去年每股收益,代表收回成本所需的時間。

例如,如果一隻股票的價格是10元,去年每股收益是0.5元,那麼它的市盈率是20。這意味著,在不考慮回報和再投資的情況下,你可以在購買股票20年後賺回投資的10元錢,也就是說,總資產翻了一番,變成了20元。

再來看以下幾個例子:

1、施樂公司在1959年推出了第一台干墨復印機,其市盈率在1960年達到100倍。此後,施樂股價從5美元上漲至170美元,漲幅達3300%。

2、先達公司是第一家申請避孕葯專利的公司。1963年7月,其市盈率為45倍,此後股價上漲了400%。

3、2004年9月,谷歌的市盈率徘徊在50至60倍之間,而其股價在2006年1月初從115美元升至475美元。

為什麼這些公司的市盈率已經很高了,而股價還在上漲?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市盈率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期。

所以說,市盈率並不是月低越好,並不是高的市盈率就不賺錢了,而要分情況來看!如果一家公司的發展前景足夠好,高市盈率反而會助力該公司發展。

⑷ 今晚歐美股市大幅上揚是受什麼利好消息影響

受並購交易升溫刺激,美國股市周一結束「三連陰」...
美國股市周一收高,並結束了日K線的"三連陰",主要原因為科技和制葯行業的並購交易升溫提升了投資者信心。
合並和收購交易通常被視為股市的利好因素,因為其暗示公司對企業的前景更加樂觀。
施樂(Xerox)表示,將出價64億美元,以股票加現金的方式並購Affiliated Computer Service。施樂的股價暴挫14.5%,報7.68美元,後者則暴漲14%,報53.86美元。
雅培(ABBOTT)表示,將以6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蘇威(SOLVAY)醫葯業務,前者的股價攀升2.6%,報48.58美元,
強生(Johnson & Johnson)將以4.44億美元的價格購買荷蘭Crucell公司18%的股權,出人意料的是,被收購方Crucell大跌6.6%,報22.13美元,而收購方強生卻上揚1.1%,報61.27美元。
蘋果公司(Apple Inc)攀升2.1%,報186.15美元,是對納指貢獻最大的個股,之前中國聯通表示,將自10月起在中國銷售蘋果的暢銷產品iPhone,此外,法國電信下屬的Orange公司也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銷售該產品。
高通公司(Qualcomm Inc)大漲2.8%,報45.97美元,是對納指貢獻第二大的個股。
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 Inc)收高4.4%,報23.61美元,之前巴克萊資本(BarclaysCapital)提升了該股的評級。
陶氏化學(Dow Chemical Co)勁揚近5%,報26.39美元,之前美國反托拉斯機構批准了該公司向德國K+S AG公司出售Morton Salt的方案。
工業股中,波音公司(Boeing Co)上揚3%,報53.07美元,3M公司上漲1.6%,報75.01美元。
收盤方面,道指收高124.17點,或1.28%,報9,789.36點;標普500指數上漲18.60點,或1.78%,報1,062.98點;納指上揚39.82點,或1.9%,報2,130.74點。

⑸ 施樂D125代碼093-311代拿是怎麼回事

施樂D125代碼093-311在維修模式裡面 nvm讀取寫入查看762 059看值是不是0,不是就更改為0,要是無法讀取該數值,那就nvm初始化就可以解決該問題了。
施樂是個美國公司。富士施樂是個日本公司。現在的公司,都是有錢人在賣來賣去,誰的股票多一點,就是誰的。施樂在亞洲還是哪裡本來有個分公司,不過由於經營不善被日本富士收購,變成富士施樂。在歐洲,還是美國施樂的。大概這樣吧,我也搞得不是很明白。不過清楚的是,中國施樂就是富士施樂,雖然大部分管理都是中國人,不過可以拍板事情的都是日本人。

⑹ 富士施樂與施樂有什麼區別

施樂是個美國公司。
富士施樂是個日本公司。
現在的公司,都是有錢人在賣來賣去,誰的股票多一點,就是誰的。
施樂在亞洲還是哪裡本來有個分公司,不過由於經營不善被日本富士收購,變成富士施樂。在歐洲,還是美國施樂的。
大概這樣吧,我也搞得不是很明白。不過清楚的是,中國施樂就是富士施樂,雖然大部分管理都是中國人,不過可以拍板事情的都是日本人。

⑺ 小女現在寫論文 急需會計高手提供兩方面的內容

呵呵 只能說小女你很懶啦,搜索一下有很多這種文章的,我這里幫你粘貼出一篇來,其它的自己參考這弄咯~~:)

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假直接關繫到企業誠信和聲譽。本章列舉國內外的財務信息欺詐案例,目的之一是讓學生了解做假者的伎倆和手段,以便工作後有效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具備識別財務信息的火眼金睛,扮演好經濟警察的時代角色。

案例1 安然事件對我國財務管理的啟示

就在我們為中國資本市場系列造假案憂心忡忡的時候,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也「不甘寂寞」地爆出了當量巨大的假賬丑聞。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的安然公司(Enron)曾被《財富》雜志評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該公司2001年的股價最高達每股90美元,市值約700億美元。但在安然公司前任財務主管因涉嫌做假賬,受到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調查的消息公布後,公司的盈利大幅下調,股價急劇下跌至26美分。安然公司被迫根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的規定,向紐約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以資產總額498億美元創下了美國歷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產案記錄。

一、做假手段

(一) 隱瞞巨額債務

安然公司未將兩個特殊目的實體(Special Purpose Entity,SPE)的資產負債納入合並會計報表進行合並處理,但卻將其利潤包括在公司的業績之內。其中一個SPE應於1997年納入合並報表,另一個SPE應於1999年納入合並報表,該事項對安然公司累計影響為高估利潤5.91億美元,低計負債25.85億元。SPE是一種金融工具,企業可以通過它在不增加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負債的情況下融入資金。華爾街通過該方式為企業籌集了巨額資金。對於SPE,美國會計法規規定,只要非關聯方持有權益價值不低於SPE資產公允價值的3%,企業就可以不將其資產和負債納入合並報表。但是根據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只要企業對SPE有實質的控制權和承擔相應風險,就應將其納入合並范圍。從事後安然公司自願追溯調整有關SPE的會計處理看,安然公司顯然鑽了一般公認會計准則(GAAP)的空子。

(二)安然公司利用擔保合同上的某種安排,虛列應收票據和股東權益12億美元。

(三)將未來期間不確定的收益計入本期收益,未充分披露其不確定性

安然公司所從事的業務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通過與能源和寬頻有關的合約及其它衍生工具獲取收益,而這些收益取決於對諸多不確定因素的預期。在IT業及通訊業持續不振的情況下,安然在1999年至少通過關聯企業從互換協議中「受益」5億美元,2001年「受益」4.5億美元。安然只將合約對自己有利的部分計入財務報表——這其實是數字游戲。盡管按照美國現有的會計規定,對於預計未來期間能夠實現的收益可以作為本期收益入賬,但安然公司缺少對未來不確定因素的合理預期,也未對相關假設予以充分披露。

(四)安然公司在1997年未將注冊會計師提請調整的事項入賬,該事項影響當期利潤0.5億美元(1997年的稅後利潤為1.05億美元,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對此採取了默示同意的方式)。

(五)利用金字塔構架下的合夥制網路組織,自我交易,虛增利潤13億元

(六)財務信息披露涉嫌故意遺漏和誤導性陳述

二、對我們的啟示

(一) 從財務會計角度

傳統財務報告披露模式捉襟見肘。以歷史成本和每股盈餘為重心的財務報告模式很難適應當今的商務模式、復雜的財務結構和與此相關聯的經營風險。盡管安然在2000年年報中提供了其8頁紙的管理當局的討論與分析以及16頁紙的會計報表附註,但仍然將一些資深的分析師和基金經理人搞糊塗了。在他們看來,安然披露了大量的信息垃圾。

現行財務報告系統產生於工業時代的上個世紀30年代。那時的資產是有形的,投資者是成熟的和數量不多的。既沒有資產負債表表外融資,也沒有即時股票報價或信託基金,更沒有首次投資項目的價值重估。

投資者不能長期忍耐資本市場上的財務報告又反映大量復雜的「過去時」信息,他們更需要正在發生和未來將要發生的相關信息。因此,財會界必須謹慎而迅速地完成向「現在時」報告模式的轉變,以提供連續性而不僅是期間性、多維核心業績指標而不僅是單一每股收益以及易於理解的商務模式、經營風險、財務結構和經營業績的信息。

關聯交易舞弊或欺詐游刃有餘。為推動二級市場股價,安然公司開始通過關聯交易做手腳。最為著名的關聯交易發生在2001年第2季度,安然把北美的3個燃氣電站賣給了關聯企業Allegheny能源公司,成交價格為10.5億美元。市場估計此項交易比公允價值高出3億至5億美元,該差額被加入能源公司業務利潤中。就在這個季度結束的前一天,安然將它的一家生產石油添加劑的工廠賣給了名為EOTT公司的關聯企業。外界懷疑由於安然無法提供令華爾街滿意的盈利數字而強迫EOTT在季報的最後一天完成了交易。實際上,早在1999年底該石油添加劑工廠已被安然列為「損毀資產(Impaired Asset),沖銷全額達4.4億美元。而18個月後又以1.2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間充滿蹊蹺。

反觀我國的關聯交易同樣五花八門。如企業向內部管理人員貸款,讓後者買進公司股票,或借現金給關聯公司,讓後者購買自己的產品;或通過購並、置換、託管等手段與關聯公司製造計價不平等條件下的「泡沫利潤。雖然財政部出台了抑制關聯交易業績幻覺的規定(即將超過公允價值的部分計入資本公積),但鑒於關聯交易計價與披露的專業性與復雜性,該領域依然是熱衷於操縱利潤者的樂土。

合並報表范圍別有玄機。考察美國的一般公認會計准則和我國的准則、制度就會發現,擁有實質控制權是納入合並范圍的標尺。這便產生兩個問題,一是必須依賴財會人士的高度專業判斷,因為擁有子公司的股權雖不及51%但可能「實質控制」,而安然公司恰恰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下,未合並眾多未擁有50%股權但「實質控制」的子公司;二是客觀上鼓勵管理當局建立復雜的公司體系,拉長控制鏈條,將債務留在子公司賬上,將利潤顯示在母公司的賬上。安然公司利用該等技巧,創建子公司和合夥公司數量超過3000個,以自上而下「傳遞風險,自下而上「傳遞」報酬。

聯想到我國的許多公司任意改變合並報表范圍,並盈不並虧的情形層出不窮,看來壓縮合並報表的利潤操控空間在當前復雜的商業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

激進的財務管理猶如「火中取票」。安然公司獎勵業績的辦法,頗讓人費解。經理人員完成一筆交易的時候,公司不是按照項目給公司帶來的實際收入而是按預測的業績來執行。就是說,如果簽署協議的時候預計項目可以為公司帶來30%的回報,那麼就按照這一數字給負責人發獎金。此外,安然公司管理層對財務報告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關切與積極。一位西方著名的會計學家說,如果公司的文化是為了既定的目標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那便是麻煩的開始。

反觀我國的一些企業,也常常為了激進的盈利指標,實施扭曲的激勵舉措,而一旦事與願違,又寄希望於會計製造利潤,如此,即陷入了「目標激進——扭曲激勵——數字游戲」的惡性循環怪圈。

避險的財務創新或許成為製造風險的罪魁禍首。衍生金融工具最原始的功能就是為了「避險」,安然公司一方面用期貨、期權市場和衍生金融合同將能源商品「金融化」一方面將一系列不動產打包抵押,藉助信託基金或資產管理公司對外發行股票和債券。安然公司的初衷是把本來不流動或流動性很差的資產或能源商品「流通」起來,沒想到卻成為破產的主因。

盡管我國的企業引入衍生金融工具還不普遍,但仍需未雨綢繆,因為在駕馭金融品種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片面追求財務創新很可能適得其反。

(二) 從獨立審計角度

業務多元化是福是禍?美國20世紀90年代是歷史上少有的瘋狂繁榮階段之一,因為公司利潤和股票價格前所未有地增長。在得意之後的膨脹中,許多規則和界限都發生了松動。安達信自20世紀80年代一直是安然的外部審計師,但從90年代中期起,它開始提供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和咨詢服務,這意味著,它的一隻手忙於安然的會計和控制系統,另一隻手來驗證所產生數字的公正性。美國《經濟學家》評論說,「會計公司放棄了傳統的外部懷疑者角色而成為一個內部的商業合夥人,他們也放棄了披露信息的職責,而成了掩藏財務兔子的魔術師。」而另外引起質疑的是,大會計公司從90年代展開的龐大的「專家」咨詢服務,從信息技術系統到法律援助,從納稅計劃到人力資源招聘方案,拓展咨詢業務的趨勢非常明顯。1993年,全行業31%收入來源於咨詢,而1999年咨詢占業務收入的比例高達51%。

2000年安達信從安然公司獲得了約5200萬美元的服務費用,其中2500萬美元是審計費用,約2700萬美元是咨詢和其他服務費用,這使得安達信在出具審計報告時樂得「放一馬」,因為一旦得罪了安然公司,巨額咨詢費用恐將不保。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前主席利維特曾力主拆分咨詢業務,但包括安達信在內的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卻一直以阻礙注冊會計師業務發展等理由加以拖延,安然事件的爆發使得這種拆分變得迫切,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品種的重新「洗牌」已成定論。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正憑借擴大業務規模、開展增值性服務,以期形成業務多元化格局。在這一轉化過程中,審計與咨詢導致的獨立性沖突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警醒,當咨詢業務收入占業務總收入的比例超過50%時,就要及時考慮將咨詢機構分立。

單一客戶收費高企是喜是憂?像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擁有安然公司這樣的大客戶,不由自主地會產生財務依賴。如果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同一客戶,或某單一客戶的付費與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相比不匹配,注冊會計師很可能因利益誘惑而弱化應有的獨立性。對此,一些獨立審計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制定了相應的規范,如香港會計師公會規定會計師事務所從同一客戶取得的收入不能超過會計師事務所總收入的15%。業務收入的集中度風險是導致審計失敗的誘因,我國的職業道德規范體系應盡快彌補這一空白。

旋轉門是停是開?很多安達信的職員辭職後徑自加入了安然公司,與原來的同事繼續著「親密」的關系。這形成了一種「旋轉門效應」,使執行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先入為主地形成客戶內部控制良好的印象。讓旋轉門停下來,防止與客戶關系過於緊密,提升審計獨立性,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同業互查是強是弱?在美國的自律管理體系中,每三年一次,由事務所之間相互檢查。同業互查被認為是注冊會計師自律機制的最佳模式。耐人尋味的是,安然事件前的同業互查未能發現安達信的審計漏洞,而事後由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專項檢查同樣「OK」,人們不免覺得同業互查差不多成了「同業包庇」或「同業吹捧」的代名詞。在我國准備引入這一監管形式時,應當審慎考慮:同業互查對質量控制的促進程度,各事務所之間的制衡力度以及開展檢查時的測試深度,流於形式和淺嘗輒止的同業互查只會造成審計資源的浪費。協會監管職能是松是緊?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一直扮演雙重角色:既是注冊會計師的「胡蘿卜」(權益的守護神),又是注冊會計師的「大棒「(執業的監管者)。安然事件引發的人們對協會角色的置疑,直接導致了協會所屬「公共監督委員會」(POB)的解體。應當承認,行業協會角色的模糊制約了其監管職能的發揮。可行的做法是,讓角色分立,要麼是注冊會計師的「代言人」,要麼是注冊會計師的「監管者」。 外部環境是冷是熱?經濟低迷、價值觀淪喪、心理預期、盈餘標桿、指標考核等都可能成為管理當局舞弊的刺激因素。自從美國的新經濟泡沫溢出後,經濟發展放緩,包括安然在內的上市公司面臨著沉重的財務壓力,由此產生了強烈的造假內驅力。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規范化進程加快,企業競爭空前激烈,面對股東的期許、主管部門的要求和監管部門的督察,公司管理當局(特別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慾望異常迫切。應該說,外部環境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著審計的成敗,換言之,經濟的繁榮容易遮蓋財務數據的「水分」,即使審計出現過失也不易暴露。盡管我們不應根據外部環境的優劣考慮審計的性質、時間和范圍,但在外部環境較「冷」的條件下,恪守應有的謹慎與合理的懷疑,是防範審計失敗的應有考慮。

專業品質是高是低?關聯交易審計向來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重點和難點,如果再加上表外融資、衍生金融工具等事項,更是對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形成巨大考驗。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准備開發一個關聯交易審計「工具箱」(包括與關聯方交易有關的所有現行的財務報告和審計規則,並為注冊會計師提供在目前審計期間應予考慮的若干建議),並就舞弊問題發布詳細的執業指南,這意味著職業界開始重點解決審計失敗的困擾。需要提請同仁注意的是:第一,考慮如何轉變已給外界造成的注冊會計師「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的印象;第二,避免在特定領域出現「外行審計內行」的情形,尤其是涉及財務創新時;第三,充分關注復雜或特殊的交易和事項所帶來的經濟後果。類似像安然公司發生的關聯交易(安然前首席財務官為關鍵關聯人),事實上成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邏輯炸彈」,只有審時度勢,辨析交易和事項背後的風險所在,針對性地採用追加的程序,才不至於落入預設陷講。(黃世忠,《財務與會計》2003年第3期)

案例5.2 施樂公司財務違規剖析

美國國會審計總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2002年10月公布了一份題為《財務報表重述:趨勢、市場影響、制度對策和存在的挑戰》的報告。

報告稱美國上市公司中由於會計違規而引起財務報告重新編制的次數從1997年的92次上升到2001年的225次。根據這一趨勢,GAO預計2002年財務報告重述的公司將比1997年增加170%以上。報告顯示,大規模公司由於利潤操縱而引起財務報告重述次數增長尤為迅速,其中包括著名的施樂公司、安然公司及世通公司等等。在眾多會計違規處理中,由操縱收入和成本費用的確認金額和時間而引起的財務報告重述次數仍然占總數的50%以上。下面以施樂公司為例,分析其會計利潤的操縱手段和動機,並討論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現狀:

一、施樂公司的兩次財務報告重述

施樂公司創建於1906年,總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是一家歷史悠久的以經營辦公設備為主的跨國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現代化辦公設備製造商及復印機的發明者。施樂公司於2001年和2000年兩次重新編報以前年度的財務報告,大幅下調收入和利潤。

(一)第一次財務報告重述

2000年6月16日,施樂公司墨西哥地區分部設立的異常准備金(unexpected provisions)被公開披露。由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開始對施樂公司墨西哥地區業務的會計處理問題進行調查。

2001年4月3日,施樂公司向公眾透露將延遲向SEC提交2000年度財務報告。原因是施樂公司的審計委員會和其外部獨立審計師畢馬威會計事務所將分別對財務報告進行復核。

2001年5月31日,施樂向SEC提交了復核後的2000年度財務報告,其中1998和1999年的比較合並財務報表被調整。1998年度凈利潤下調12200萬美元,比原來減少30.9%;1999年度凈利潤下調8500萬美元,比原來減少6%。在兩年的時間內,施樂公司累計虛增利潤達20700萬美元。顯然,利潤的下調和會計處理的更正是公司審計委員會和畢馬威會計事務所分別進行的兩項調查所導致的。

對施樂公司的調查,主要集中於墨西哥地區的業務及公司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調查結果表明,在某些業務的會計處理方面,施樂公司有違背美國公認會計准則(GAAP)的違規行為。調查結果還揭露了在此之前的幾年時間里,墨西哥地區的某些高級經理合謀違反公司的會計政策和管理程序。會計處理方面的違規主要有: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的壞賬准備、低估租用特許權的負債、設立非法准備金等。

(二)第二次財務報告重述

2002年4月1日,施樂公司再一次提出重新編報1997年至2000年的財務報告,並將對剛剛公布的2002年財務報告做相應調整。這次更正使得公司調低1997年至2000年的凈利潤,四年累計14.2億美元,是其在經過第一次調整後的四年凈利潤總和的52.3%。相關會計數字見表5.1所示。

這次財務報告重新編報的主要原因是施樂公司在費用和收入確認方面違反了GAAP的會計處理規定。

二、主要會計操縱手段

根據SEC的調查結果,1997年至2000年間,施樂公司利用違規會計處理隱瞞和歪曲了真實的經營狀況,使其會計利潤達到並超過華爾街的盈利預測。這一系列的會計操縱是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一手導演的。調查結果表明:施樂公司的主要會計違規方式有:

(一)提前確認租賃收入

施樂公司不斷改變其租賃收入的會計處理方法,卻不披露相關會計收益的增加僅僅是來自會計處理的變更。除了不進行相關披露外,施樂公司多數會計處理是明顯違反GAAP的。例如,在提高收取出租設備的租賃費時,施樂公司在當期確認了由於提高收費帶來的收入的增加。而根據GAAP的規定,這些收入在提高收費當期是沒有實現的,要遞延到剩餘出租期才能進行確認。

(二)任意提高出租設備余值

施樂公司在租賃期開始後,任意調整出租設備的余值(即在出租期結束後,通過調高設備余值來減少相應的成本項目,從而使季度報告的盈利水平達到公司內部和資本市場的盈利預期。

(三)提前確認出租資產組合收益合約的收入

施樂公司將各項出租資產進行組合,將來自於這些資產組合的未來租賃收入賣給投資者,這在實質上是一種遠期合約。GAAP規定,這類收入必須在租賃收入真正取得時才能確認相應的合約收入,而施樂公司在簽定合約的當期就確認了所有收入並且沒有披露相關內容。

(四)操縱各項准備金

施樂公司通過減少原先為了其他目的設立的准備金余額來增加當期利潤,這明顯違反了GAAP的規定。另外,在1995和1996兩年內,施樂公司由於在與美國國稅局(InternalRevenue Service,IRS)的法律糾紛中勝訴而獲得一筆利得。根據GAAP的規定,公司應該在1995年和1996年確認相關法律費用時就全部確認這筆利得。而施樂公司將這項利得遞延到1997年至2000年之間進行確認,這種違背GAAP規定會計處理的目的是為了隨意操縱各年利潤,以達到盈利預測。

(五)未披露應收賬款貼現業務

證券分析師預測施樂公司1999年的流動性會提高,並且年末現金賬戶有大量余額。為了達到這一預測,公司管理層讓其最大的業務部門與當地銀行進行了大量的應收賬款貼現。這些交易對施樂公司1999年的經營現金流有重大影響,但公司卻沒有在財務報告中做出相關披露。有些貼現業務是有回購協議的,即施樂公司要在1999年末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再買回該應收賬款。公司不僅將其作為應收賬款出售進行會計處理,而且第二年也不做應收賬款回購時的會計處理。

三、利潤操縱的動機分析

(一)市場預期

從上述施樂公司會計操縱手段來看,有通過改變會計處理方法來調節賬面利潤的,有違規提前或延後確認利潤的,有為了提高流動性而進行交易安排的。這些手段的一個直接目的就是要達到或超過證券分析師的盈利預測以及公司內部制定的盈利目標。這些會計操縱手段虛增和平滑了公司的盈餘數字,達到並超過了市場的預期,使得公司股價一直保持較好走勢。

(二)經理人報酬

美國眾多上市公司,包括施樂公司在內,為何要利用會計操縱手段來使公司業績達到公司內部和市場的預期呢?因為這關繫到公司管理層的切身利益,包括報酬和職位。

SEC指稱,1997年至2000年間,施樂高級管理人士領取了500多萬美元的業績補貼,並通過出售所持股票獲取了3000多萬美元的利潤。可見,正是依賴於公司經營業績的酬金以及與股價直接相關的股票收入,促使公司管理層不惜使用違法的會計處理來謀取高額的回報。除了報酬之外,職位的保全也是動機之一。因為市場競爭使得沒有創造出色業績的管理層面臨被辭退的風險,而會計利潤又是評價管理層業績的重要指標,管理層有動機為了保全職位去操縱會計利潤。

四、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現狀的分析

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也存在會計數字虛假的狀況,證監會已對部分公司作出相應處罰並要求公司重新編制財務報告。這類公司利用多種手段製造虛假失實的會計報表,以達到其上市、配股和避免成為ST公司或退市等目的。而這些公司會計操縱的手段還是以利潤和費用的確認為主。部分因財務報告虛假失實而被公開處罰的上市公司有:

ST黎明的1999年度會計報告虛增資產8996萬元;虛增負債1956萬元;虛增所有者權益7413萬元;虛增主營業務收入15277萬元;虛增利潤總額8679萬元。

ST冰熊2000年年報顯示,由於費用掛賬、會計處理不當等會計差錯,該公司2000年期初未分配利潤調減5545萬元,表明該公司以前年度信息披露存在重大不實行為。

鄭百文上市前採取虛提返利、少計費用、費用跨期入賬等手段,虛增利潤1908萬元,並據此製作了虛假上市申報材料;上市後三年中採取虛提返利、費用掛賬、無依據沖減成本及費用、費用跨期入賬等手段,累計虛增利潤14390萬元。

東北制葯在編制1996年財務報表時,把應作為費用處理的2128萬元出口稅金轉入產成品成本,留待下年處理,致使公司當年財務報表失實。

以上提及的是公開揭露的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虛假失實的一部分公司,其違規行為都涉及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問題。可見,在我國上市公司會計違規行為中,收入和費用的會計操縱也占相當比重。

五、結論

安然公司曾通過構造復雜的金融產品和交易,繞過GAAP的會計處理規定,編制晦澀難懂的財務報告。人們部分地將其歸咎於會計准則的制定不能跟上經濟業務的發展而造成的會計數字失真。然而,施樂公司的案例以及我國上市公司的現狀表明,會計操縱的重要項目還是在於收入和費用的會計處理上。相對而言,常規業務的收入和費用的會計准則是比較完善和成熟的。上市公司中,明顯違反公認會計准則的收入和費用的會計處理仍然是其虛構會計利潤的主要手段。所以,有效減少虛假會計信息主要不是會計制度制定的問題,而是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問題。

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一方面涉及到公司內部治理問題,另一方面涉及外部多方的監督和管理。在美國,這些外部力量包括獨立審計師、證券分析人員、信用評級機構、各證券交易所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由於我國資本市場建立時間較短,公司內部治理法規和外部監督力量都比較薄弱。所以,在提高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的道路上,新會計制度的制定是一方面,同時還要加強公司內部治理和外部力量的監督和管理。

⑻ 富士施樂股票名稱代碼

富士施樂公司還沒有上市,沒有股票名稱及代碼。

股票公式專家團為你解答,希望能幫到你,祝投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