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星帥爾股票杜邦分析
擴展閱讀
怎看股票機構交易量 2025-02-05 05:00:59
數字中國有什麼股票代碼 2025-02-05 04:43:14
股票交易所的會員資格 2025-02-05 04:18:29

星帥爾股票杜邦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9-01 23:02:10

『壹』 寧波板塊股票有哪些

1.食品飲料:一鳴食品(605179)、花園生物(300401)、祖名股份(003030)、華統股份(002840)、香飄飄(603711)、熊貓乳品(300898)、華康股份(605077)、聖達生物(603079)、李子園(605337)、金字火腿(002515)、貝因美(002570)
2.通用設備:泰福泵業(300992)、震裕科技(300953)、五洲新春(603667)、銀都股份(603277)、海天精工(601882)、金沃股份(300984)、寧波精達(603088)、大元泵業(603757)、永和智控(002795)、申科股份(002633)、張小泉(301055)、德馬科技(688360)、恆鋒工具(300488)、雙飛股份(300817)、巨星科技(002444)、聯德股份(605060)、新柴股份(301032)、華光新材(688379)、東睦股份(600114)、綠田機械(605259)、寶鼎科技(002552)、浙海德曼(688577)、晉億實業(601002)、春暉智控(300943)、億利達(002686)、開山股份(300257)、鮑斯股份(300441)、杭齒前進(601177)、百達精工(603331)、ST天馬(002122)、申昊科技(300853)、思進智能(003025)、中大力德(002896)、中金環境(300145)、日發精機(002520)、鋒龍股份(002931)、君禾股份(603617)、寧波東力(002164)
3.生物製品:我武生物(300357)
4.採掘行業:金石資源(603505)、仁智股份(002629)
5.水泥建材:寧波富達(600724)、杭蕭鋼構(600477)、尖峰集團(600668)
6.有色金屬:博威合金(601137)、寧波富邦(600768)、金田銅業(601609)、海亮股份(002203)、福達合金(603045)、屹通新材(300930)、天山鋁業(002532)
7.家電行業:德業股份(605117)、陽光照明(600261)、富佳股份(603219)、朗迪集團(603726)、盾安環境(002011)、*ST聖萊(002473)、德昌股份(605555)、金海高科(603311)、公牛集團(603195)、老闆電器(002508)、火星人(300894)、春光科技(603657)、蘇 泊 爾(002032)、比依股份(603215)、得邦照明(603303)、帥豐電器(605336)、奇精機械(603677)、三花智控(002050)、三星新材(603578)、億田智能(300911)、奧普家居(603551)、康盛股份(002418)、宏昌科技(301008)、愛仕達(002403)、浙江美大(002677)、星帥爾(002860)
8.文化傳媒:浙文影業(601599)、華媒控股(000607)、祥源文化(600576)、華數傳媒(000156)、果麥文化(301052)、浙版傳媒(601921)、壹網壹創(300792)、*ST米奧(300795)、華策影視(300133)、慈文傳媒(002343)、唐德影視(300426)、東望時代(600052)、美盛文化(002699)、思美傳媒(002712)、華誼兄弟(300027)、橫店影視(603103)、浙文互聯(600986)
9.通信服務:賓士信息(300571)、三維通信(002115)、華星創業(300025)、縱橫通信(603602)

『貳』 星帥爾還能維持多久

3年。星帥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地處秀麗的富春江畔,擁有資產3.8億元,廠房面積近4萬平方米,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現有員工220餘人,具備年生產各類繼電器一億多隻的能力,是一家專業生產各類繼電器的股份制企業,根據星帥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最近的發展處於下降狀態,照此趨勢繼續下降,3年後就會倒閉。

『叄』 跳水是什麼意思 股票

是說股票價格與前幾日或前幾分鍾對比大幅度下跌,而跳水可以具體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股價走勢很好,突然由紅盤變為平盤、綠盤,第二種是股價低開之後大幅度下跌,第三種是個股突然遭遇特大利空消息。

『肆』 道瓊斯指數的指數

平時所說的道瓊斯指數就是指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這是一種代表性強,應用范圍廣,作用突出的股價指數,是目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最有權威性的一種股票價格指數。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於1896年5月26日問世。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目前由《華爾街日報》編輯部維護,其成份股的選擇標准包括成份股公司持續發展,規模較大、聲譽卓著,具有行業代表性,並且為大多數投資者所追捧。目前,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30種成份股是美國藍籌股的代表。這個神秘的指數的細微變化,帶給億萬人驚恐或狂喜,它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財務指標,而是世界金融文化的代號。
原因之一是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所選用的股票都是有代表性,這些股票的發行公司都是本行業具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公司,其股票行情為世界股票市場所矚目,各國投資者都極為重視。為了保持這一特點,道瓊斯公司對其編制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所選用的股票經常予以調整,用具有活力的更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替代那些失去代表性的公司股票。自1928年以來,僅用於計算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的30種工商業公司股票,已有30次更換,幾乎每兩年就要有一個新公司的股票代替老公司的股票。
原因之二是,公佈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的新聞載體--《華爾街日報》是世界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報紙。該報每天詳盡報道其每個小時計算的采樣股票平均指數、百分比變動率、每種采樣股票的成交數額等,並注意對股票分股後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進行校正。在紐約證券交易營業時間里,每隔半小時公布一次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原因之三是,這一股票價格平均指數自編制以來從未間斷,可以用來比較不同時期的股票行情和經濟發展情況,成為反映美國股市行情變化最敏感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之一,是觀察市場動態和從事股票投資的主要參考。
但是由於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是一種成分股指數,它包括的公司僅占目前2500多家上市公司的極少部分,而且多是熱門股,且未將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服務性行業和金融業的公司包括在內,所以它的代表性也一直受到人們的質疑和批評。 從1996年5月25開始,還針對我國的股票市場編制了道瓊斯中國股票指數。截至1998年4月1日,滬深兩市共有88支股票作為其成分股入選,故稱為道瓊斯中國88股票指數。 道瓊工業指數首次在1896年5月26日公布,它象徵著美國工業中最重要的12種股票的平均數。至今為止,在這12種成份股中,只有通用電氣仍然留在指數中。其餘11種為(以下按公司英文名順序排列):
美國棉花油製造公司,Bestfoods的前身,現為聯合利華的一部份
美國糖類公司,現為Amstar Holdings
美國煙草公司,在1911年因違反反托拉斯法被迫分割
芝加哥燃氣公司,在1897年被Peoples Gas Light & Coke Co.收購(現為人民能源公司)
Distilling & Cattle Feeding Company,現為Millennium Chemicals
Laclede Gas Light Company,仍以The Laclede Group之名運作
National Lead Company,現為NL Instries
北美公司,在1940年代破產
田納西煤、鐵與鐵路公司,在1907年被美國鋼鐵收購
美國皮草公司,1952年解散
美國橡膠公司,1967年改名為Uniroyal(台譯:優耐陸),1990年被米其林收購。
當它首次被公布時,指數是40.94點。它被當作平均指數來計算,首先加上所有成份股的價格,再除以股票的數目。1916年,道瓊工業指數中的股票數目增加到20種,最後在1928年增加到30種。到了1972年11月14日,平均指數首次超過1000點(1003.16點)。
1980年代後,特別是1990年代,可以看到平均指數出現非常迅速的增長。1995年11月21日,它首次超過5000點(5023.55點)。到1999年3月29日,道瓊工業指數收盤達到了10,006.78點,首次超過了10,000點大關。僅僅一個月後的5月3日,它收盤時達到11014.70點,首次超過11,000點。但到2002年中期,它回到1998年的8000點水平。在2002年10月9日,道瓊工業指數掉到7286.27點的低點,它是自從1997年10月以來的收盤最低點。但是,在2003年底,道瓊工業指數回到了10,000點水平。在2006年10月19日,即黑色星期一19周年的日子,道瓊工業指數突破12,000點,隨後在2007年4月25日首破13,000點,當日收市點數為13,089.89點,最高曾見13,107.45點。
2007年7月19日,道瓊工業指數首次突破14,000點,當日收市點數為14,000.41點,最高曾見14,015.85點,由4月25日的13,089.89點,升至7月19日的14,000.41點,只是僅僅三個月的事。之後雖一度下跌,但在10月初時再破前高,達到14198.1的歷史新高。
因美國次級房貸等影響,2007年11月開始下跌,到2008年10月6日,再次跌破10000點。此後,急劇下挫。到10月9日,跌破9000點。道瓊工業指數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發生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當時平均指數下跌了22.6%。最大單日點數跌幅發生在2008年9月29日,當時道瓊工業指數下跌777.68點,收10,365.45點.
但隨後因為連串因應次級房貸的財經政策推陳出新,在2008年10月13日又創下單日最大漲點記錄。當天道瓊工業指數勁揚936.42點,收9,387.61點。
2011年8月4日,受美國債務危機預期影響,到紐約股市收盤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比前一個交易日跌512.76點,收於11383.68點,跌幅為4.31%。 道瓊工業指數的個體成份偶爾由於市場環境的理由而改變,它們由《華爾街日報》的編輯所選擇。當其中的公司被取代,將調整個體比重,使平均指數不受公司更換的直接影響。
1999年11月1日,雪佛龍、固特異輪胎和橡膠公司、西爾斯公司和美國聯合碳化物從道瓊工業指數中剔除,加入英特爾、微軟、家得寶和西南貝爾公司。英特爾和微軟成為首兩間從納斯達克調換到道瓊工業指數的公司。
2004年4月8日,國際紙業、AT&T和伊士曼柯達公司被輝瑞制葯、Verizon和美國國際集團代替。2005年12月1日,AT&T重返道瓊工業平均指數。2008年2月19日,阿爾特里亞集團(Altria Group)和霍尼韋爾國際公司(Honeywell)被剔除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加入美國銀行和雪佛龍。
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6月1日早上,通用汽車公司正式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據悉,美國政府將向重組後的通用提供總計達到300億美元的援助。據悉,根據新聞集團(NewsCorp.)設立的標准,通用汽車申請破產保護後,該公司將退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由思科取而代之,將於2009年6月8日正式成為成份股。 公司 行業 股票代號 耐克 服裝 NKE 卡夫公司 食品 KFT 美國運通公司 金融服務 AXP 波音公司 航空航天 BA 花旗集團 金融服務 C 卡特彼勒公司 重型機械 CAT 杜邦公司 化工 DD 迪士尼 娛樂業 DIS 通用電氣公司 電子、金融服務 GE 思科 電子 CSCO 家得寶公司 零售、家居改善 HD 雪佛龍 石油 CVX 維信公司 信用卡 V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硬體、軟體和服務 IBM 英特爾 微處理器 INTC 強生制葯有限公司 制葯 JNJ 摩根大通公司 金融服務 JPM 可口可樂公司 飲料 KO 麥當勞 快餐、特許經營 MCD 3M公司 原料、電子 MMM 高盛 銀行 GS 默克制葯公司 制葯 MRK 微軟 軟體 MSFT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制葯 PFE 寶潔公司 家庭用品、制葯 PG 蘋果公司 消費電子產品 AAPL 聯合科技公司 航空、防禦 UTX Verizon 電訊 VZ 沃爾瑪 零售業 WMT 埃克森美孚公司 石油 XOM

『伍』 羅斯柴爾德家族和杜邦家族相比 誰牛13

羅斯柴爾德家族
概述
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個隱藏在這個世界陰暗面的控制者,一個控制了這個星球近兩個世紀經濟命脈的強大家族!或許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它是陌生的,因為在大眾傳媒時代,人們的目光或許只會關注到類似「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這些聲明顯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紀二戰前的美國,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形容當時美國的情況「民主黨是屬於摩根家族的,而共和黨是屬於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實在這句話後面還應該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經是屬於羅斯柴爾德的!」
簡介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A·鮑爾(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鼎盛時期,他們翻雲覆雨的力量使歐洲的王公貴族也甘拜下風。時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羅斯柴爾德,是世界著名的銀行家,他的經歷與家族的命運一起跌宕起伏。 梅耶?羅斯柴爾德原名邁爾?阿姆謝爾?鮑爾(Mayer Amschel Bauer),後將姓改為羅特席爾德(德語意為紅色盾牌)。 他的五個兒子分別是: 阿姆斯洛 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1773~1855年) —— 法蘭克福 所羅門 Salomon Mayer Rothschild (1774~1855年) ——維也納 內森 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1836年) —— 倫敦 卡爾 Calmann Mayer Rothschild (1788~1855年) —— 那不勒斯 詹姆斯 James Mayer Rothschild (1792~1868年) —— 巴黎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戛然而止。」「只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要堅持家族的和諧。」 在19世紀的歐洲羅斯柴爾德幾乎成了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這個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國影響了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
梅耶·羅斯柴爾德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蘭克福城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兩個多世紀,直到18世紀才開始發跡。使這個古老的家庭開始興旺發達的,是梅耶·羅斯柴爾德(1744~1812年)。 梅耶自小就很聰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猶太宗教學校學習,希望他長大後當一名拉比。但梅耶對此沒有多大興趣,當他父母去世後,他便棄學經商,走進了生意場。當時,他20歲,開始做買賣古董和古錢幣的生意,同時也兼兌換錢幣。由於他的精明能幹,並依靠當地有權勢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興旺。後來,他不僅經營棉製品、煙酒,並開始從事銀行業,20多年之後便成為法蘭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在法蘭克福經營,其影響僅限於德國。然而,目光遠大的梅耶·羅斯柴爾德讓他的5個兒子走出法蘭克福,走出德國,分散到歐洲各地。 羅斯柴爾德家族最早向國外發展的是梅耶的三兒子內森。他於1804年隻身來到英國倫敦,開始時做一些棉布生意。當時歐洲正值拿破崙戰爭,一些德國貴族流亡到了英國,其中包括法蘭克福的威廉伯爵。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威廉伯爵委託內森購買了大批英國的債券,內森便借機自己也做起了債券和股票生意。內森憑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幹,不久便發了財,成為倫敦金融證券界的巨頭。後來,他又不失時機向英國政府提供巨額軍費,與倫敦軍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內森在英國的成功,鼓勵了老羅斯柴爾德。為了方便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金融和貿易往來,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兒子詹姆斯派到法國,在巴黎站穩了腳跟。幾年後,老二所羅門、老四卡爾又分別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和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分行。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由老梅耶·羅斯柴爾德與大兒子阿姆歇爾坐鎮老家法蘭克福,其他幾個兒子分布在倫敦、巴黎、維也納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業帝國。 羅斯柴爾德兄弟經營技巧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利用他們分布在歐洲各國的分支獲取政治、經濟情報,迅速互相溝通。這樣,他們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經濟動向,推選採取行動,出奇制勝。 例如,當1814年拿破崙與歐洲聯軍對抗時,戰局變化無常,英國的證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氣。後來,戰事發生逆轉,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倫敦的內森在英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之前便預先得到情報。他乘倫敦債券價格尚未上漲之際,大批吃進,結果大大地賺了一筆。一個世紀之後,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又比日本駐英國的使館早兩天獲得日本海軍全殲俄國艦隊的消息。由於羅氏家庭消息靈通,被人們稱為「無所不知的羅斯柴爾德」。 為了保密,他們有自己專門的信使,彼此用密碼進行聯系。例如,老羅斯柴爾德的代號是「阿諾迪」,稱威廉伯爵為「戈德斯坦」,把在英國的投資稱為「鱈魚干」。數年之後,當羅斯柴爾德家族擴展到美洲後,他們仍用這種方法保持歐美之間的聯系。當美國內戰即將結束時,倫敦的列昂內爾(內森之子,1808~1879年)收到他的代理人從美洲發來的一份電報,內稱:「夏勒姆先生將至」。夏勒姆(Sholem)是意第緒語「和平」的譯音。羅斯柴爾德家族內部的信息傳遞系統迅速又可靠,以至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有時也寧願用羅家的信使來傳遞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國的外交郵袋。 到19世紀中葉,一個龐大的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在歐洲形成。每當有戰爭,他們便向各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戰後又為戰敗國提供賠款。他們在各地開辦銀行,從事證券,股票交易和保險業務投資工商業、鐵路和通訊業,後又發展到鋼鐵、煤炭、石油等行業,其影響滲透到歐美及殖民地經濟生活的各個角落。 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歐洲歷史的影響,從它幫助英國政府購買蘇伊士運河一事中便可見一斑。1875年一個星期天的晚上,列昂內爾在他倫敦的宅邸中宴請英國首相狄斯累利(他也是猶太人出身)。席間,列昂內爾突然收到一份來自法國羅斯柴爾德分行的電報,說埃及國王因缺少資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萬股蘇伊士運河股票買給法國政府,但對法國提出的價格不滿意,表示願以40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其他國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開內閣會議,大家一致同意英國買下這批股票。然而,當時由於國會休會,無法籌集這筆資金。於是,列昂內爾果斷地作出決定,由羅斯柴爾德銀行倫敦分行向英國政府提供400萬英鎊,搶先買下了這批股票。此舉使英國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帶來了巨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列昂內爾·羅斯柴爾德也因此一夜之間成為舉國上下敬仰的英雄。 盡管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巨大的財富,並躋身歐美上流社會,但他們始終堅持著猶太人的傳統、維護猶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賺錢更重要。羅氏家庭大多數人堅持族內通婚,這個家族下屬的公司企業都按猶太教安息日的規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內森宣布不同任何一個拒絕給猶太人公民權的德國城市做生意。1850年,當卡爾借錢給羅馬教皇時,向梵蒂岡提出要求拆除羅馬的猶太隔都。19世紀倫敦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宣布不向俄國沙皇貸款,因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國猶太人。 列昂內爾1858年成為英國下議院議員。他不願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猶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來聖經》,頭上戴猶太帽子舉行宣誓。上議院的貴族開始表示反對,但後來同意了,這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實在是不同尋常的,是長期受歧視的猶太人的一個勝利。27年後,列昂內爾的兒子內森尼爾成為英國第一位猶裔貴族和上議院議員,他同樣也是用他父親的猶太方式宣誓的。 羅氏家庭還積極參加猶太人的各種活動,向猶太社團捐助了多筆慈善金。這個家族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也有不解之緣。它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1845~ 1934年)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倫敦的沃爾特(1868~1937年)曾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正是他,與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積極活動,終於使英國政府以外交大臣貝爾福致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勛爵一封信的形式,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最後導致了以色列國的建立。 總之,羅氏家庭是一個典型的猶太家族周圍。利奧波德·列昂內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這個家族所有成員的思想:「我有兩大榮譽:第一,我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員;第二,我是一個猶太人」。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國際舞台上活躍了二百多年,對歐洲和世界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個家族的名聲之大,大概只有20世紀美國的肯尼迪家族能夠與之相比。人們對這個家族的成功活動也有種種評說,有人把它看作是猶太人智慧、財富、影響以及慈善事業的象徵,也有人把它作為猶太人企業用金錢征服世界的一個活樣板。 羅斯柴爾德家族靠做古錢幣生意和發戰爭財而暴發,後主要投資於金融行業。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五個兒子,分別控制了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法蘭克福、紐約和柏林,他們成為歐洲金融市場呼風喚雨和左右政局的最大力量。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在1833年不列顛帝國廢除奴隸制以後,曾拿出2000萬英鎊用以補償奴隸主的損失;1854年,他們還為英國在克里米亞同俄國的戰爭提供了1600萬英鎊的貸款;1871年,他們又拿出了一億英鎊為法國向普魯士支付普法戰爭的賠款;他們還控制了整個歐洲的鐵路,所有法國給俄國的貸款,都是由該家族提供的;在美國內戰期間,他們已成為聯邦財政的主要財源。 他們以獨特的猶太行為處世方式,在異國的大地上大放光彩,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興起,充分體現了猶太人的營財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輝煌歷程中,家族始終保持著不竭的創造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其家族雖然支脈龐大,但卻一直保持著一種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力量。 在反猶浪潮滔滔洶涌的環境之下,他們運用智慧,沉著迎戰,化險為夷;特別是在同希特勒的較量中,他們更是憑借財富和非凡的談判智慧,令納粹頭子也算盤盡失,無可奈何。他們一方面以拒絕向反猶國家貸款來抵制反猶國家,另一方面給猶太人的慈善事業甚至猶太復國主義事業以巨大的幫助。被全世界猶太人贊頌為「真正的大憲章」的《貝爾福宣言》,是以英國外交部致羅斯柴爾德家族英國支脈的納撤尼爾·邁耶·羅斯柴爾德勛爵的形式發表的。 羅斯柴爾德家族不但是經濟世界中的金融舵手,而且在猶太民族的整體生活中,也是當之無愧的「紅盾牌」(羅斯柴爾德乃德語「Rothschild」,意為「紅色之盾」)。
羅斯柴爾德家族史大事件
1780s:梅耶·羅斯柴爾德(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成為威廉王子的金融代理人,奠定了家族財產的基礎。 1800s:梅耶·羅斯柴爾德的兒子們憑著出色的金融敏銳性,在歐洲范圍內成功建立了金融機構,期間羅斯柴爾德的資金幫助打敗了法國皇帝拿破崙。 1820s:拿破崙戰爭結束後,作為許多歐洲政府的債權人,羅斯柴爾德的權力不斷擴大。 1850s:羅斯柴爾德的第三代繼續管理著家族財富,同時也成為礦業上的一個巨頭。 1940s:維也納公司被納粹黨人所接管。然而,這個家族還是保留了大部分財產和權力。 1980s:由於法國的社會主義政府國有化了它們的巴黎公司並進行了重新命名,這個家族遭受了一個很大的衰退。但是大衛·羅斯柴爾德決定以三名員工,一百萬美元在法國東山再起。
梅耶:「紅盾」家族開創者
羅斯柴爾德家族紅盾如遇到了諸如貴族、領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潛在利益的人物,他就甘願做出巨大犧牲與之打交道。等雙方建立起無法動搖的深厚關系後,再從這類強權者身上獲得更大的利益。 這個家族從16世紀起定居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區。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蘭克福城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兩個多世紀,直到18世紀才開始發跡。使這個古老的家庭開始興旺發達的,是梅爾·羅斯柴爾德。 梅爾生於1743年,長大後前往漢諾威銀行學習金融實務。20歲時,他返回法蘭克福,從事古董買賣。不知出於何種目的,梅爾總是在自己的店門口放置一個紅色的盾牌,於是,周圍人漸漸就稱這個家族為「紅盾」。「紅盾」翻譯成德文就是:羅斯柴爾德。 當時,歐洲各國的王公貴族們普遍雅好收藏古錢幣。梅爾於是親自編輯《古錢手冊》,並附上詳細的解說,然後郵寄給各地的王公貴族們。目的很簡單,希望自己的店能夠成為皇家指定店,這樣生意就能獲得暴利。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爾的投寄行動依然不停。終於,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 一直等候這一機會的梅爾,以近乎贈送的價格,不惜血本地向黑森公爵賣出了他收藏的珍貴古代徽章和錢幣。同時,梅爾還極力幫助公爵收集古幣,並經常為他介紹一些能夠使其獲得數倍利潤的顧客,不遺餘力地幫公爵賺錢。 這種把金錢、心血和精力徹底投注於某特定人物的做法,日後便成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種基本戰略。如若遇到了諸如貴族、領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潛在利益的人物,他們就甘願做出巨大的犧牲與之打交道,為之提供情報,獻上熱忱的服務,等雙方建立起無法動搖的深厚關系之後,再從這類強權者身上獲得更大的利益。 黑森公爵是當時歐洲的巨富之一,擁有2億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販賣軍隊。黑森最大的顧客就是英國,因為當時英國需要大量的軍隊去控制北美的殖民 地。當黑森公爵為逃避拿破崙的攻擊,不得不離開法蘭克福前往丹麥的時候,留下300萬英鎊交給梅爾保存,這筆錢本來是英國政府支付給黑森部隊的錢,卻被黑森私自截流了並轉給了梅爾。就是這筆巨款,令「紅盾」家族一躍成為當時歐洲第一個國際銀行家。 拿破崙在第一次失敗後,梅爾早已將那300萬英鎊,連同利息以及利息的利息統統交還給了黑森公爵。這無疑給當時已經聲名顯赫的「紅盾」家族,又做了一次效果極佳的品牌廣告宣傳——我們的家族是多麼有信譽呀! 更令人稱奇的是,梅爾經過不懈努力,逐漸建立起了一個橫跨全歐洲、而且只屬於本家族專用的情報傳遞網。正是這個高效率的情報通訊網,造就了「紅盾」二代傳人在滑鐵盧戰役期間,充分利用信息優勢而大發橫財的傳奇故事。 為了保密,他們有自己專門的信使,彼此用密碼進行聯系。例如,梅爾的代號是「阿諾迪」,稱黑森伯爵為「戈德斯坦」,把在英國的投資稱為「鱈魚干」。數年之後,當羅斯柴爾德家族將勢力擴展到美洲後,他們仍用這種方法保持歐美之間的聯系。當美國內戰即將結束時,倫敦的列昂內爾收到他的代理人從美洲發來的一份電報,內稱:「夏勒姆先生將至」。夏勒姆的意思是「和平」。 羅斯柴爾德家族內部的信息傳遞系統迅速又可靠,以至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有時也寧願用羅家的信使來傳遞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國的外交郵袋。
納坦:虎父無犬子
如果一般人聽到消息後,肯定會大量買進國債,別人也會跟著買,大家都能賺錢。納坦卻充分利用幾個鍾頭的時間差和別人對他的依附心理,先拋後買,幾乎使所有人都上了當,只讓自己賺得大錢。 梅耶有5個兒子,他們幾乎全部繼承了自己父親諸多優秀的品質,五兄弟分散在歐洲的主要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奧地利。而且,五兄弟之間還保持著頻繁的聯絡,這也成為維系羅斯柴爾德家族繁榮和安定的命脈所在。 五兄弟中最頂尖的高手要屬三兄弟納坦,他的勢力范圍在英國。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和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進行決戰,這場戰役的結果,在當時還無人能做出准確的預測。誰如果事先知道了這個結果,誰就能用他的情報賺上一大筆錢。因為誰要是知道英國國王依然有支付能力,那麼,英國國債的行情就會猛漲。更為重要的是,當時英國國債的價格已經被壓得很低。原因是:投機家們普遍估計,英國國家銀行有可能面臨破產的危險。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情報組織中有人率先知道了法國戰敗的消息,他們立即從荷蘭的鹿特丹港乘坐快船,渡過多弗爾海峽到達英國,立刻將消息交到納坦手中。納坦接到消息後只瞄了一眼標題,就立刻登上馬車趕往倫敦。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國政府還早了幾個小時。這位年輕的銀行家,在倫敦交易所中有自己固定的席位,他在以前的股票買賣中,經常依著一根柱子,人們就把這根柱子叫做「羅斯柴爾德之柱」,而納坦的臉色就是當時股市交易的晴雨表。 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人們更加關注納坦的臉色和他的一舉一動。因為前一天的滑鐵盧戰役最終結果,不僅影響著英法兩國的命運,還決定著兩國股市價格的漲跌—如果英國獲勝,英國的國債將會暴漲;如果法國獲勝,英國的國債必定下跌。人們都在等著這場戰役最終結果的消息,誰的消息靈通,誰就可以先於別人做出行動—買或者賣,從而獲得暴利。 正當人們焦急萬分等待消息的時候,納坦坐在自己固定的那個席位上,開始拋售債券。這一舉動,立刻傳遍了整個倫敦交易所,人們都在竊竊私語:納坦拋了,英國人肯定戰敗了,我們也開始拋吧!於是,人們都在跟風納坦拚命拋售手裡的英國債券,甚至已經顧不上考慮拋售價格的高低了。這種恐慌性的大拋盤,致使英國債券價格進一步暴跌。 直到英國債券價格跌到谷底時,納坦悄悄給自己的幾個代理人使了一個眼色,代理人馬上紛紛買進已經跌入谷底的債券,跟風拋售的人們此刻全部傻了眼,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就在這時,傳來了英軍大獲全勝的捷報,英國的國債價格也開始直線上漲。納坦就在這幾個小時之內,獲利幾百萬英鎊。這是一個多麼大的數字——當時,10萬英鎊就可以修築一條鐵路了。
列昂內爾:「第三代」續寫輝煌

『陸』 股票怎麼選

1、查日前漲跌排行榜:分為日漲跌幅排行、即時漲跌排行、板塊分類漲跌排行、地區分類漲跌排行榜等。

2、走勢圖:走勢圖是以K線形式為主的參考圖譜,它反映了股指或股價的即時動向、歷史狀況、內在實質、升降數據等,是技術判斷派的重要參考依據。故無論短炒長做,最好是學會看圖定策略。尤其是月K圖,一般都會潛藏著個股的可能後勢,對炒股的進出決策會有很大的幫助。

3、判別大行情:這是散戶的一個重要技巧。判對了,可事半功倍,坐享行情帶來的升漲喜悅。判錯了,高位被套,那已不是心情的問題了,因為你在貶值的同時,還得受到虧割的打擊。

故大勢的判斷是很重要的,長線得判個股的質地,中、短線得判大盤的可能後勢。在一般的情況下,個股的大勢比大盤的大勢更為重要。

『柒』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怎麼構成的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DJIA,簡稱「道指」)是由華爾街日報和道瓊斯公司創建者查爾斯·道創造的幾種股票市場指數之一。他把這個指數作為測量美國股票市場上工業構成的發展。「道指」是最悠久的美國市場指數之一。

時至今日,平均指數包括美國30間最大和最知名的上市公司。名稱中的「工業」更多的是來自歷史,現在的30間構成企業里大部分與重工業無關。由於補償股票分割和其它的調整的效果,它當前只是加權平均數,並不代表成分股價值的平均數。

歷史
「道指」首次在1896年5月26日公布,它象徵著美國工業中最重要的12種股票的平均數。至今為止,在這12種成份股中,只有通用電氣仍然留在指數中。其餘11種為(以下按公司英文名順序排列):

美國棉花油製造公司,Bestfoods的前身,現為聯合利華的一部份
美國糖類公司,現為Amstar Holdings
美國煙草公司,在1911年破產
芝加哥燃氣公司,在1897年被Peoples Gas Light & Coke Co.收購(現為人民能源公司)
Distilling & Cattle Feeding Company,現為Millennium Chemicals
Laclede Gas Light Company,仍以The Laclede Group之名運作
National Lead Company,現為NL Instries
北美公司,在1940年代破產
田納西煤、鐵與鐵路公司,在1907年被美國鋼鐵收購
美國皮草公司,1952年解散
美國橡膠公司,1967年改名為Uniroyal,1990年被米其林收購
當它首次被公布時,指數是40.94點。它被當作平均指數來計算,首先加上所有成份股的價格,再除以股票的數目。1916年,道指中的股票數目增加到20種,最後在1928年增加到30種。到了1972年11月14日,平均指數首次超過1000點(1003.16點)。

1980年代後,特別是1990年代,可以看到平均指數出現非常迅速的增長。1995年11月21日,它首次超過5000點(5023.55點)。到1999年3月29日,「道指」收盤達到了10006.78點,首次超過了10000點大關。僅僅一個月後的5月3日,它收盤時達到11014.70點,首次超過11000點。「道指」在2000年1月14日達到11722,98點,創造了最高點的紀錄。但到2002年中期,它回到1998年的8000點水平。在2002年10月9日,道指掉到7286,27點的低點,它是自從1997年10月以來的收盤最低點。但是,在2003年底,道指回到了10000點水平。(參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市裡程碑)

「道指」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發生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當時平均指數下跌了22.6%。最大單日點數跌幅發生在2001年9月17日,是九一一襲擊事件後的首日開市,當時「道指」下跌684.81點,同比下跌7.1%。在當周的周末收市,道指總共下跌1369.70點,同比下跌14.3%。

批評
有些人批評「道指」,因為它是價格加權平均數,這使得高價股比低價股在平均指數中更有影響力。這會產生誤導的結果,如低價股$1美元的增長可以輕易被高價股$1美元的下跌所抵消,即使低價股相對百分比增幅非常大。此外,平均指數中只包括了30種股票也引起了額外的批評,因為「道指」被廣泛地作為總體市場成績的指標。因為這些原因,標准普爾500成為更廣泛報價,且更常作為更實在的廣泛市場成績指標。

構成方式
「道指」的個體成份偶爾由於市場環境的理由而改變,它們由《華爾街日報》的編輯所選擇。當其中的公司被取代,將調整個體偏重,使平均指數不受公司更換的直接影響。

1999年11月1日,雪佛龍、固特異輪胎和橡膠公司、西爾斯公司和美國聯合碳化物從「道指」中刪除,加入英特爾、微軟、家得寶和西南貝爾公司。英特爾和微軟成為首兩間從納斯達克調換到「道指」的公司。2004年4月8日,國際紙業、AT&T和伊士曼柯達公司被輝瑞制葯、Verizon和美國國際集團代替。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包括以下30間公司(以下按公司股票代號順序排列):

美國鋁業公司 (鋁) (股票代號:AA)
美國國際集團 (保險) (股票代號:AIG)
美國運通公司 (金融服務) (股票代號:AXP)
波音公司 (航空航天) (股票代號:BA)
花旗集團 (金融服務) (股票代號:C)
卡特彼勒公司 (重型機械) (股票代號:CAT)
杜邦公司 (化工) (股票代號:DD)
迪士尼 (娛樂業) (股票代號:DIS)
通用電氣公司 (電子、金融服務) (股票代號:GE)
通用汽車 (汽車) (股票代號:GM)
家得寶公司 (零售、家居改善) (股票代號:HD)
霍尼韋爾國際公司 (電子) (股票代號:HON)
惠普公司 (電腦硬體、列印機) (股票代號:HPQ)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硬體、軟體和服務) (股票代號:IBM)
英特爾 (微處理器) (股票代號:INTC)
強生制葯有限公司 (制葯) (股票代號:JNJ)
摩根大通公司 (金融服務) (股票代號:JPM)
可口可樂公司 (飲料) (股票代號:KO)
麥當勞 (快餐、特許經營) (股票代號:MCD)
3M公司 (原料、電子) (股票代號 MMM)
阿爾特里亞集團 (前身為「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食品、飲料、煙草) (股票代號:MO)
默克制葯公司 (制葯) (股票代號:MRK)
微軟 (軟體) (股票代號:MSFT)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制葯) (股票代號:PFE)
寶潔公司 (家庭用品、制葯) (股票代號:PG)
西南貝爾公司 (電訊) (股票代號:SBC)
聯合科技公司 (航空、防禦) (股票代號:UTX)
Verizon (電訊) (股票代號:VZ)
沃爾瑪 (零售業) (股票代號:WMT)
埃克森美孚公司 (石油) (股票代號:XOM)

『捌』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是什麼意思 是這么算的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DJIA,簡稱「道指」)是由華爾街日報和道瓊斯公司創建者查爾斯·道創造的幾種股票市場指數之一。他把這個指數作為測量美國股票市場上工業構成的發展。「道指」是最悠久的美國市場指數之一。

時至今日,平均指數包括美國30間最大和最知名的上市公司。名稱中的「工業」更多的是來自歷史,現在的30間構成企業里大部分與重工業無關。由於補償股票分割和其它的調整的效果,它當前只是加權平均數,並不代表成分股價值的平均數。

歷史

「道指」首次在1896年5月26日公布,它象徵著美國工業中最重要的12種股票的平均數。至今為止,在這12種成份股中,只有通用電氣仍然留在指數中。其餘11種為(以下按公司英文名順序排列):

* 美國棉花油製造公司,Bestfoods的前身,現為聯合利華的一部份
* 美國糖類公司,現為Amstar Holdings
* 美國煙草公司,在1911年破產
* 芝加哥燃氣公司,在1897年被Peoples Gas Light & Coke Co.收購(現為人民能源公司)
* Distilling & Cattle Feeding Company,現為Millennium Chemicals
* Laclede Gas Light Company,仍以The Laclede Group之名運作
* National Lead Company,現為NL Instries
* 北美公司,在1940年代破產
* 田納西煤、鐵與鐵路公司,在1907年被美國鋼鐵收購
* 美國皮草公司,1952年解散
* 美國橡膠公司,1967年改名為Uniroyal,1990年被米其林收購

當它首次被公布時,指數是40.94點。它被當作平均指數來計算,首先加上所有成份股的價格,再除以股票的數目。1916年,道指中的股票數目增加到20種,最後在1928年增加到30種。到了1972年11月14日,平均指數首次超過1000點(1003.16點)。

1980年代後,特別是1990年代,可以看到平均指數出現非常迅速的增長。1995年11月21日,它首次超過5000點(5023.55點)。到1999年3月29日,「道指」收盤達到了10006.78點,首次超過了10000點大關。僅僅一個月後的5月3日,它收盤時達到11014.70點,首次超過11000點。「道指」在2000年1月14日達到11722,98點,創造了最高點的紀錄。但到2002年中期,它回到1998年的8000點水平。在2002年10月9日,道指掉到7286,27點的低點,它是自從1997年10月以來的收盤最低點。但是,在2003年底,道指回到了10000點水平。(參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市裡程碑)

「道指」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發生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當時平均指數下跌了22.6%。最大單日點數跌幅發生在2001年9月17日,是九一一襲擊事件後的首日開市,當時「道指」下跌684.81點,同比下跌7.1%。在當周的周末收市,道指總共下跌1369.70點,同比下跌14.3%。

批評

有些人批評「道指」,因為它是價格加權平均數,這使得高價股比低價股在平均指數中更有影響力。這會產生誤導的結果,如低價股$1美元的增長可以輕易被高價股$1美元的下跌所抵消,即使低價股相對百分比增幅非常大。此外,平均指數中只包括了30種股票也引起了額外的批評,因為「道指」被廣泛地作為總體市場成績的指標。因為這些原因,標准普爾500成為更廣泛報價,且更常作為更實在的廣泛市場成績指標。

構成方式

「道指」的個體成份偶爾由於市場環境的理由而改變,它們由《華爾街日報》的編輯所選擇。當其中的公司被取代,將調整個體偏重,使平均指數不受公司更換的直接影響。

1999年11月1日,雪佛龍、固特異輪胎和橡膠公司、西爾斯公司和美國聯合碳化物從「道指」中刪除,加入英特爾、微軟、家得寶和西南貝爾公司。英特爾和微軟成為首兩間從納斯達克調換到「道指」的公司。2004年4月8日,國際紙業、AT&T和伊士曼柯達公司被輝瑞制葯、Verizon和美國國際集團代替。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包括以下30家公司(以下按公司股票代號順序排列):

* 美國鋁業公司 (鋁) (股票代號:AA)
* 美國國際集團 (保險) (股票代號:AIG)
* 美國運通公司 (金融服務) (股票代號:AXP)
* 波音公司 (航空航天) (股票代號:BA)
* 花旗集團 (金融服務) (股票代號:C)
* 卡特彼勒公司 (重型機械) (股票代號:CAT)
* 杜邦公司 (化工) (股票代號:DD)
* 迪士尼 (娛樂業) (股票代號:DIS)
* 通用電氣公司 (電子、金融服務) (股票代號:GE)
* 通用汽車 (汽車) (股票代號:GM)
* 家得寶公司 (零售、家居改善) (股票代號:HD)
* 霍尼韋爾國際公司 (電子) (股票代號:HON)
* 惠普公司 (電腦硬體、列印機) (股票代號:HPQ)
*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硬體、軟體和服務) (股票代號:IBM)
* 英特爾 (微處理器) (股票代號:INTC)
* 強生制葯有限公司 (制葯) (股票代號:JNJ)
* 摩根大通公司 (金融服務) (股票代號:JPM)
* 可口可樂公司 (飲料) (股票代號:KO)
* 麥當勞 (快餐、特許經營) (股票代號:MCD)
* 3M公司 (原料、電子) (股票代號 MMM)
* 阿爾特里亞集團 (前身為「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食品、飲料、煙草) (股票代號:MO)
* 默克制葯公司 (制葯) (股票代號:MRK)
* 微軟 (軟體) (股票代號:MSFT)
*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制葯) (股票代號:PFE)
* 寶潔公司 (家庭用品、制葯) (股票代號:PG)
* 西南貝爾公司 (電訊) (股票代號:SBC)
* 聯合科技公司 (航空、防禦) (股票代號:UTX)
* Verizon (電訊) (股票代號:VZ)
* 沃爾瑪 (零售業) (股票代號:WMT)
* 埃克森美孚公司 (石油) (股票代號:XOM)

『玖』 皮埃爾·杜邦的世界軍火大王——杜邦

盡管做「死亡販子」在美國聲名狼藉,但杜邦家族仍在美國上層保持龐大的影響力,連羅斯福總統也與其家族聯姻,美國原子彈的製造,與其密切相關。
1802 年4 月27日,在杜邦家族的歷史上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伊雷內·維克托和他的朋友亞歷山大的弟弟博迪,以6740美元的價格合夥買進了特拉華州工廠主布魯姆廢棄的棉織工廠。就這樣,杜邦火葯廠成立了,杜邦公司的歷史開始了。僅僅經過10年的發展,它便成了全美國最大的火葯公司。它的創辦人,是1799年從法國被拿破崙放逐到美國的著名路易王朝的保皇派政治家皮埃爾·杜邦的二兒子——火葯專家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
「杜邦帝國」的創始人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這個好聽的名字的意思是「自由與和平」。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位伊雷內的所作所為與「自由」、「和平」毫不相干,卻與其反義詞「統治」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然而本文所寫的「杜邦」不只是他一個人,而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是一個有190年歷史的美國軍火、化學及金融界的壟斷資本集團。杜邦家族猶如一株根深葉茂的巨樹,堪稱美國自獨立戰爭以來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的縮影。 1802年4月,皮埃爾向傑克遜總統建議,從拿破崙手中買下路易斯安那州,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的領土。這片東西橫跨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南北從墨西哥灣至加拿大的法國殖民地總面積為82.8萬平方英里(214.4萬平方公里)。這個重大建議與傑克遜總統的觀點不謀而合。傑克遜認為:美國的民主與繁榮取決於自由民移居自由土地的能力。總統即派皮埃爾代表他去巴黎和拿破崙進行秘密談判。名義上,此事由總統的特使門羅辦理,但實際上皮埃爾·杜邦是執行人。1803年5月8日,拿破崙簽署了賣地條約,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將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平均每公頃3美分。美國在這筆交易中得到了驚人的實惠,將領土一下子擴大兩倍。年底,傑克遜寫信給皮埃爾·杜邦,對其「愛國行為」表示衷心的感謝:「祝賀你能在有生之年,在為千百萬未出世的人們造福的一筆交易中作出了貢獻。這筆交易將使地球上一部分區域變得遼闊廣大,我指的是當今美利堅合眾國的疆士。」
具有商人基因的杜邦家族當然是「無利不起早」的。1803年7月,伊雷內得知其父在這筆交易中所起的作用後,馬上給傑克遜寫信,要求政府給杜邦家新建的火葯工廠以優惠。不久,他得到了一份提煉政府所有硝石的合同。
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就成了伊雷內的最大買主。
先進的技術、廉價的勞動力、政府的優惠、日益擴展的市場——這一切構成了牟取暴利的杜邦公司創業階段的基石。1804年春,伊雷內·杜邦完成了首批黑色火葯成品的製造,並將其送到兄長維克托·杜邦在紐約格林威治街的貿易公司。維克托立刻在報上刊登廣告,宣稱杜邦火葯公司生產的這種黑色火葯優於任何火葯。維克托的廣告決非言過其實:「這種火葯色澤漆黑,爆炸力很強。用戶馬上看中了它。美國海軍訂購了 2.2萬磅(約10噸),西班牙駐美大使訂了4萬鎊(約18噸),此外,美國陸軍部訂購了12萬磅(約54噸)。1804年杜邦火葯銷售額為1萬美元,1805年增加到3.3萬美元。
1812年,前外交官維克托作為布蘭迪瓦區的代表被選入特拉華州眾議院。
1820年又進入州參議院。這是杜邦家族稱霸特拉華州的開始。1817年8月,杜邦家族的老祖宗、前法國商務總監皮埃爾,杜邦已經去世,杜邦家族的首領變成了維克托和伊雷內兩兄弟。1824年,杜邦家族擠進了美國新的財閥集團。伊雷內被任命為美國銀行的董事,這家銀行壟斷了全國的貨幣。1826年,維克托也成了該行的董事。1827年2月,60歲的維克托死於疾病,伊雷內仍經營著火葯公司。這時公司年產80萬磅火葯,佔美國火葯總產量的七分之一。到1832年,公司已出口火葯120萬磅,而這30年公司貿易總額多達1340萬磅。1834年10月底,杜邦公司的創始人、第一任總裁伊雷內·杜邦也因心臟病去世,終年63歲,伊雷內死後,公司由他的女婿比特爾曼暫時代理,這種狀況維持了兩年多。
伊雷內有三個兒子,長子艾爾弗雷德生性溫順,他對化學實驗的興趣超過了謀利。父親死時他己36歲,兩個弟弟亨利和亞歷克西斯分別為22歲和18歲。1837年,艾爾弗雷德出任杜邦公司第二任總裁。他堅持要和兩個弟弟合夥管理公司,但最後裁決的人還是他。這以後的十幾年裡,國內經濟一片蕭條,企業破產、銀行倒閉,而杜邦公司卻一直生意興隆。這是由於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以及國內的礦業開采和公路鐵路的修建等都需要越來越多的火葯。1850 年,艾爾弗雷德因病辭職,其弟亨利·杜邦成為公司第三任總裁。
這位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外表嚴厲,有軍官氣派。他長著火紅色的頭發和鬍子,人稱「紅漢子」。他接手後全面整頓了公司,選用能人,不斷擴展國內外的市場,使公司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861年2月,繼林肯總統的就職典禮後,傑弗遜·戴維斯宣誓就任美國南部各州同盟主席。4月,南北戰爭剛一打響,亨利·杜邦立刻跑到華盛頓,宣稱他忠於政府,從而撈到了一大批軍火合同。到年底,杜邦公司向政府出售的槍炮火葯價值230萬元,這是公司成立60年來的最大的一筆交易。這時,政府供應的印度硝石十分缺貨,林肯總統擔心英國可能支持南方而停止供應東印度市場上的硝石。林肯派杜邦公司的「新星」、艾爾弗雷德的兒子拉摩特·杜邦到英國去,以杜邦公司的名義包攬世界硝石市場。拉摩特同意了,但條件是這些硝石必須由杜邦公司提煉。
南北戰爭期間,由於杜邦公司總裁亨利·杜邦發誓效忠政府,林肯授意特拉華州州長伯頓任命他為州武裝力量的少將。這位「將軍」牢牢地掌握了特拉華最大城市威爾明頓,並率領軍隊開進了特拉華南部地區,進而控制了全州。從1868年到1888年的五次總統選舉中,亨利都是特拉華州的總統選舉人。杜邦家族此時已是腰纏萬貫的新貴族、特拉華州一言九鼎的人物了。
1899年,杜邦家族為了得到大企業的許多特許權,竟然操縱州立憲會議,修改了州憲法。新憲法給予大企業納稅優惠的特權,也給建立大規模的股份公司開了綠燈。 1884年3月30日,杜邦公司的技術權威、全國最大的火葯托拉斯總經理、長於外交和經營之道的拉摩特·杜邦在一次事故中被炸死,這對杜邦家族是個不小的打擊。1889年8月8日,杜邦公司第三任總裁、「將軍」亨利·杜邦病死,終年77歲。他統治公司長達39年,身後留下了壟斷全國火葯產量92.5%的火葯托拉斯(1872 年成立)和千百萬美元的私人財產,這些都是靠發戰爭財、殘酷兼並同行企業和剝削工人所得來的。亨利死後,他的親侄子、亞大克西斯·杜邦的兒子尤金·杜邦成為公司第 4 任總裁。尤金是個平時沉默寡言,但在緊急時刻頭腦冷靜的人,只是魄力明顯不如他的叔叔。即使這樣,他還是繼續兼並許多中小企業並向國外發展,與歐洲火葯大亨瓜分了世界市場。
1902 年1月,62歲的尤金因患肺炎去世。以亨利上校為首的家族長輩認為,族中沒有人有資格管理公司,於是決定將公司賣掉。在這關鍵時刻,「杜邦救星」艾爾弗雷德·Ⅰ·杜邦登場了。他是公司第二任總裁艾爾弗雷德·杜邦的孫子。結果,他聯合了其他兩位堂兄弟托·克爾曼·杜邦和皮埃爾·杜邦一起和長輩們談判,僅花了3000美元,就籌齊了一個新公司的法定資金,獲得了世界上最大的火葯托拉斯。第五任總裁克爾曼上台後大顯身手,兼並和搞垮了一大批企業。他從發行股票中獲得了3595萬美元的新資產。到1905年,杜邦公司直接生產美國全部碳酸鈉炸葯的64.4%、硝石炸葯的80%、甘油炸葯的72.5%、體育用的無煙火葯的80%、軍用無煙火葯的100%,千百萬美元陸續進入了杜邦家族的口袋。
從三個堂兄接手公司之日起,艾爾弗雷德與克爾曼之間的經營權之爭便開始了。後者要關閉公司在布蘭迪瓦因的火葯廠,前者堅決反對;後者要把公司遷往紐約,又遭到前者反對,使這兩件事全都落空。克爾曼要順應外界工會要求8小時工作制的主張,艾爾弗雷德不同意並製造障礙。1911 年,二人為布蘭迪瓦因的財產互相投標爭著出價,結果是克爾曼勝利了。1913 年,克爾曼預先布置好的公司執委會會議上,艾爾弗雷德被免去了總經理和副董事長的一切職權。這場同室操戈的權力之爭的第一回合始告結束,克爾曼和皮埃爾二人完全控制了公司。
克爾曼不僅是杜邦公司的總裁,同時還擔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執行委員和發言人小組的主席,與威廉總統關系密切。因此,繼「將軍」亨利之後,克爾曼成了特拉華州國民警衛隊的將軍,控制了該州的政界。1910年,杜邦家的財產分布在全美22個州,公司股息達每股12美元。克爾曼買下了紐約21層的麥卡爾大飯店,並開始營建另外幾所大飯店。他成了紐約的名譽警察局長,是這個世界最大城市中盡人皆知的大人物。
1914年,克爾曼親密的助手、堂弟皮埃爾·S·杜邦與克爾曼爭奪公司控制權的斗爭開始了,這是三位堂兄弟爭奪戰的第二個回合。此時,自負的克爾曼打算參加總統競選,無意於公司的業務,提出將自己手中的公司股票賣掉,這個機會大大刺激了皮埃爾的野心。他四處奔走,最後在摩根公司得到了850萬美元的貸款,於 1915年2月買下了究爾曼的全部股票,總計6300股,共付1390萬美元。這件事他瞞過了此時重任公司財務委員會委員的艾爾弗雷德,做得干凈利落。至此,皮埃爾·S·杜邦成了杜邦公司第6任總裁。
這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皮埃爾未任總裁之前,他已經是公司的實際統治者了。他和杜邦公司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就卷了進去。他通過摩根公司向英國政府貸款,從而履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炸葯合同。
1914年8月12日下旬,英國及其盟國向杜邦公司訂購了2162萬磅炸葯。到1915年杜邦公司凈收入5740萬美元,創歷史最高記錄。
1915年,杜邦公司聯合一些企業家、銀行家建立了「國家安全同盟」促使美國參戰。他們對反對派的國會議員進行了種種惡毒攻擊。杜邦家族的參戰主張與威爾遜總統擴展國際市場的觀點是一致的。1917年,美國國會對德宣戰,杜邦家族發大財的機會終於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杜邦家族獲得了十多億美元的毛利。大戰使杜邦公司從美國的第三流工業公司一躍而居首位,協約國的炮火所用的炸葯的40%是由它生產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歐洲1000萬士兵死亡,2000萬士兵受傷,1000多萬平民喪生。美國的死傷人數分別為 13萬和20.34萬。戰後,美國出版過一本攻擊杜邦家族靠軍火發家的暢銷書,書名為《死亡販子》,這對杜邦來說真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皮埃爾就預料到戰爭總有一天要結束,戰爭財不能永久地發下去,他指示公司新成立的發展部考慮新路子。在該部的建議下,皮埃爾買下了幾家化學行業的工廠,使公司的經營多樣化。1915年買下了製造真漆、火棉塑料、搪瓷的阿林頓公司;1916年買下了費爾菲橡膠公司;1917年買下了製造染料、油漆、清漆和重化學產品的哈里森兄弟公司。以後,他又盤進了另外五家化學公司。
1915年9月16日,處於資本耗盡、銷路大減困境中的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一通用汽車公司的董事長杜蘭特邀請皮埃爾參加公司董事會會議。會議討論的中心是新董事會的成員問題。
由於皮埃爾已經控制了通用汽車公司的3000股,所以被聘為該公司董事長。同時皮埃爾還將杜邦公司的三員干將拉進董事會。這樣,杜邦家族成為操縱通用汽車公司的巨人。1920年,戰後經濟衰退,商人大批退貨,通用汽車公司股票暴跌。11月,杜邦公司抓住時機讓摩根財團改造500萬美元的債券,買下了杜蘭特名下的全部股票。12月1日,皮埃爾·杜邦成了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在此之前他已是董事長,現在身兼二職,完全掌握了通用汽車公司。
1919年4月,皮埃爾已經辭去了杜邦公司總裁,接替他的第7任總裁是他的親弟弟伊雷內·杜邦,但皮埃爾仍以董事長身份繼續留在公司,伊雷內上任不久,20年代就開始了。20年代可謂是杜邦家族對美國社會產生最大影響的時代。在此期間,杜邦家族建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帝國。這個帝國所囊括的不只是化學品和汽車,還包括美國政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戰爭與和平。
軍火大王杜邦家族的興旺發達、財源茂盛是和其傳統的統治方法有緊密關系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杜邦家族中的十幾個核心人物每年各自有100多萬美元收入,而杜邦工廠工人的工資是每天1美元。從公司成立到1910年,有400多名工人死亡,數千名殘廢和受傷。而僅在一戰期間的幾年中就有347人喪生,受傷的人數根本沒有記載。更令人發指的事件還有:1924年到1925年間,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合夥開辦的迪普沃特工廠,因生產毒氣四乙鉛而使8名工人死亡、300多人受傷害。這一切都是杜邦公司強迫工人加緊從事易爆品、危險品的生產而缺乏起碼的保護措施造成的。
杜邦公司不允許工人成立工會,更不允許他們罷工。公司沒有工會,卻有一支1400人的私人警察兼特務隊伍。這些人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前警察局長訓練,被杜邦家族僱用。數百名特務被精心安插在工廠中,任何對戰爭或公司待遇、工作條件不滿的人立即會被說成是「外國間諜」或「共產黨分子」而被清除。另外,公司主管可以隨心所欲地、大批地解僱工人。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軍火生產開始降溫。聖誕節前,皮埃爾一下子解僱了3.7萬工人。到戰爭結束時,他又解僱了近7萬人。這些曾為杜邦家族流過血汗、創造了驚人財富的無產者一夜之間被公司拋棄,生計沒了著落。
杜邦公司實行嚴格的等級工作制,使雇員彼此不相往來。熟練工人被作為工頭加入資方的行列,並靠這些人建立所謂的「勞資協議會」。公司對全體員工灌輸「你是一個杜邦人」的自豪感,再用入股計劃加強這種觀念。這些做法與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十分相似。 1932年的大選結束了。紐約州州長、民主黨人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戰勝胡佛,登上了總統寶座。當然,正如人們知道的那樣,這個勝利主要應歸功於杜邦家族代理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拉斯科布。他經過4年努力建立起一個以城市為基礎的政黨,並資助該黨渡過困難時期,使其得到了城市平民的支持。
1933年,是羅斯福推行「新政」的第一年,他得到杜邦家族的普遍支持。然而到了1936 年1月,為了使自己再次當選總統,羅斯福擺出了「正義化身」、「民眾代表」的姿態,向美國的主要軍火製造商杜邦家族開火。在國會聯席會議上,他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們在34個月內,已建立了新的民眾權力機構。在一個人民的政府手中,這種權力就可能為人民的自由製造鐐銬。」然而,羅斯福的反擊不久就停止了。1937年6月,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出現在全國報刊上:羅斯福總統的兒子,小富蘭克林·羅斯福與杜邦家的埃塞爾·杜邦小姐的婚禮在杜邦家舉行,總統和夫人親抵特拉華參加。這一事件表明美國最有權勢的兩大家族休戰,同時也是以杜邦家族為代表的大財閥最終戰勝政府的標志。經濟崩潰,戰爭在即,政府決不能開罪大財閥,因此率先打出白旗,放寬了對大公司的限制,決定對其減稅。羅斯福政府完全推翻了它早已制訂的稅收政策,從而動搖了「新政」結構的基礎。
戰爭是被稱為「死亡販子」的杜邦家族發財的好機會。小戰小發,大戰大發。1939年,規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機會又來了。1940年,杜邦公司向英國和德國提出了一個無煙火葯工廠的預算,6月4日軸心國批准了這筆預算,並簽訂了一項合同,同意資助全部工程。7月,羅斯福政府向杜邦公司訂購了價值 2000萬美元的無煙火葯。為了生產這批火葯,杜邦公司被授權以2500萬美元建造並管理一家新廠,其產量將達到全國火葯總產量的3倍。杜邦公司第8任總裁拉莫特·杜邦高興地說:「他們需要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好,讓他們付出相應的高價吧!」
1940年,杜邦公司第6任總裁皮埃爾·杜邦的妹婿之弟、52歲的沃爾特·S·卡彭特被公司選中,出任公司第 9任總裁。此人不僅是專業研究人員出身,而且辦事果斷敏銳、有很強的社交能力。時值「二戰」,正是這種人物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在他的領導下,杜邦公司生產了40.5億磅的火葯,占戰時全國總產量的70%,比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產量增加了3倍。與一戰不同的是,杜邦的非火葯生產和營業利潤更大,這些非火葯生產大多也是軍用的。杜邦的尼龍降落傘、蚊帳、油漆、染料用於軍艦、軍服,防凍液用於軍車,等等。1940年,杜邦公司的營業利潤為1億美元,1941年猛增到1.58億美元。另外,1941 年杜邦公司還從通用汽車公司的紅利中撈到了3700萬美元。在1941年至1945年的軍工生產期間,杜邦公司獲得了7.41億美元的巨額營業利潤,3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1943 年,杜邦公司盤進了製造X光和熒光鏡的帕特森屏幕公司,並開始買進最大的軍工承包商之一波音公司的股份。1944 年,艾爾弗雷德·I·杜邦家族在佛羅里達州增加了其第15家銀行——美國國家銀行,使其總財力上升到2.59億美元。在北美航空公司,杜邦家族獲得了驚人的利潤:該公司營業利潤從1940年的0.1億美元上升到1944年的0.87億美元。 1940年2月,一批物理學家在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所的愛因斯坦博士的聯合下,寫信給羅斯福總統,要求政府支持他們的核能研究工作。1941年底,羅斯福決定成立特別研究小組,其成員全是美國一流的物理學家。1942年6月,這個計劃命名為「曼哈頓工程」,歸萊斯利·格羅夫斯將軍領導,兩個月後,杜邦公司研究室的庫帕博士也成為這個小組的一員。
剛上任的格羅夫斯將軍找到了杜邦公司總裁沃爾特·卡彭特,要求杜邦公司在田納西州建造並管理一家秘密工廠,旨在成批生產原子武器的材料。
杜邦是化學公司,政府卻將主要依賴物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術的工廠委託辦理,為的是保密,同時反映出杜邦公司的實力和與政府的關系。
思維敏捷的卡彭特意識到新興的核工業具有巨大的潛力,因此馬上答應接受這項工程。曾為杜邦公司做出許多技術上的貢獻的化學家、公司董事克勞福德·格林沃爾特代表杜邦領導這項工作。從此,研製世界上的第一顆原子彈的實際工作主要成了杜邦的職責。在鐵絲網和士兵的包圍保護下的秘密車間里,終於製成了原子彈。盡管專利權是政府的,但實際知識卻屬於杜邦家族。他們得到了極為寶貴的情報資料。兩年半後,杜邦的「傑作」使長崎、廣島被可怕的蘑菇雲吞噬了。
1948年,杜邦公司第7任總裁伊雷內·杜邦的女婿、「曼哈頓工程」中杜邦的最高負責人克勞福德·格林沃爾特接替了卡彭特,成為杜邦公司的第10任總裁。1950年5月,格林沃爾特出席國會原子能聯合委員會,與政府簽訂了一份關於發展氫彈並投入生產的合同。和其它三家承包商一起,杜邦每年接受原子能委員會25億多美元的「補償費」。幾年前杜邦獨攬原子彈製造時接受的「補償」至今仍是未知數,但其參與「兩彈」生產而從中大大發財是勿庸置疑的了。
二戰以後,杜邦家族與政府的關系日漸好轉,很多杜邦的代理人和夥伴進入了政府。1950年夏,朝鮮戰爭爆發,杜邦公司又成了美國政府大批軍火訂貨的巨頭之一。1950年杜邦公司獲得了13.3%的年利,在通用汽車公司里比這更高。戰爭結束後,與杜邦公司關系密切的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查爾斯·E·威爾遜成了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國防部長,這給杜邦公司帶來了許多好處。雖然化學工業產品中只有5.3%用於軍事,可是到1960年化學工業的發展和研究工作需要的全部費用的20%以上,是由國防部直接提供的,杜邦公司因此大大受益。
在其它行業,杜邦公司認識到軍備競賽可以使自己發財。公司第7任總裁伊雷內·杜邦的女婿科爾蓋特·達登任董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和干船塢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造船公司之一,其收入的約80%來自軍火合同。亨利·B·杜邦是北美航空公司的控制股東,格林沃爾特是波音飛機公司的董事,這時都賺了大錢,因為他們是1957年接受新防務合同最多的五家公司中的兩家。尤金·E·杜邦任董事長的非利普斯石油公司二戰後放手大幹,財產從3.32億美元增加到10.3億美元。加上國防部與雷明頓武器和美國橡膠公司簽訂的其它一些合同,杜邦家族在50年代冷戰中取得的利潤就十分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