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一些上市公司ClassA股票與ClassB股票有具體什麼區別
應該是投票權不一樣,每股 Class A 含有的投票權通常多於 Class B。
Ⅱ 美聯儲taper對股市的影響有哪些
美聯儲Taper不是賣出央行已持有的債券,只是影響相關債券的供應。這樣一來,不僅影響債市,還會影響股市。
1、美聯儲Taper對美國債市的影響
投資者開始拋售債券,導致國債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預計美元指數將延續走強。從上一輪加息階段美債整體收益率走勢來看,加息預期也會導致美債收益率上升,但正式進入加息流程後,美債反而會階段性回落。
2、美聯儲Taper對美國股市的影響
美聯儲Taper提高了企業使用資金的成本,可能不利於美股的上漲。在整個Taper過程,乃至加息前,美股仍可能面臨短期的階段性調整。當前美股估值水平較高,市場對流動性的敏感性會更高,流動性緊縮可能容易帶來階段性調整。
(2)彭博巴克萊美國浮動的股票分析擴展閱讀:
Taper對中國的溢出效應
2014年1月至10月,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累計收窄約30BPs至1.4%,但整體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外資凈流入的月均規模為365億元。此後,隨著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中美貨幣政策走向出現明顯分歧,中美利差持續收窄並於2015年12月降至最低點55BPs,相應境外資金由凈流入轉為凈流出。
2020年以來,由於中國疫情防控積極有效,經濟修復進程快於其他國家,吸引外資大量流入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月均凈流入規模達到1800億元。
三季度隨著美聯儲政策轉向預期升溫,資本流入規模較前期明顯下降。6月與8月的外資凈流入規模分別為717億元和37億元,7月凈流出2378億元。9月外資凈流入規模回升至1330億元,但仍低於2020年以來的平均水平。外資流入規模下降的主因在於6月以來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由160BPs降至約130BPs,同時美元指數震盪走強,A股波動加劇,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較前一階段有所下滑。
不過,中美利差仍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加之中國債券市場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中國國債先後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和富時世界國債指數,有望吸引千億美元級別的被動增量資金及更多主動配置資金流入人民幣債券市場。因債市資金體量大於股市,有望發揮穩定器的作用。預計Taper導致資金外流的壓力有限、風險可控。
中國貨幣政策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重點依據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制定貨幣政策,美聯儲政策轉向不會直接引發國內政策的跟隨。
2014年,美聯儲實施Taper至重啟加息期間,人民銀行採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中美兩國政策取向出現階段性分化。2014-2015年,美國經濟增長形勢向好,總需求顯著改善,美聯儲逐步退出寬松政策並於2015年年末啟動加息。當時中國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貨幣政策維持寬松,2014-2015年,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由4.10%下調至2.25%,人民銀行累計6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並實施4次降准。貨幣政策出現分化,導致人民幣匯率大幅調整。2015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 6.4936,較2014年年末貶值5.77%。
Ⅲ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持續加碼中國資產,從商業的角度如何解讀此舉
《前不久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發布了一份的內部報告,標題很直白,叫做「向中國資產的轉向正開始」,核心觀點是,中國資產市場已顯示出各種改善跡象,全球投資者應該買入中國資產了。
Ⅳ 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具體是什麼意思
主動投資是指投資者在一定的投資限制和范圍內,通過積極的證券選擇和時機選擇努力尋求最大的投資收益率。通常把投資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稱為主動投資。
被動投資是指以長期收益和有限管理為出發點來購買投資品種,一般選取特定的指數成分股作為投資的對象,不主動尋求超越市場的表現,而是試圖復制指數的表現。
無論是基於基本面的主動投資,還是基於基本面的被動投資,只要基本面策略仍然行之有效,基本面研究員的需求和價值仍然是存在的。但市場環境的變化,加大了研究的難度,也加大了對研究能力尤其是對基本面向投資轉化和基本面量化的能力的要求。如何持續進化以適應市場變化,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4)彭博巴克萊美國浮動的股票分析擴展閱讀
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的實際應用
根據掌握的市場信息不同及所處市場的差異,可以選擇不同的投資策略以獲取最大的投資收益。一般來說,在有效市場中,宜採取被動投資策略,因為此時市場已經反映了所有信息,從而使得任何的主動投資策略都將帶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在弱有效市場中,則適宜採取主動投資策略,通過深入挖掘未被市場反映的信息,獲取超額收益。一般來說採取主動投資策略需要有強大的研究團隊或者內幕信息,否則作為一名普通投資者不可能獲得市場「共識」以外的有價值的信息。
在主動投資中,投資者一般採用基本面分析法和技術分析法,基於這兩種方法可以把股票分為價值股、成長股、合理價格下的成長股等。在被動投資中,投資者主要就是跟蹤證券價格指數,賺取收益。
Ⅳ 巴克萊銀行股票因為什麼原因股價會下跌
引起的原因多種多樣,不過最終的結果是,供給大與需求;即人們不願意出高價買了,持有的人想要趕緊拋掉,就會壓低價格賣出;這樣股價就跌了。
Ⅵ 英國巴克萊銀行昨天證實,正在談判收購已申請破產保護的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部分業務。
巴克萊股票大跌5%說明意向收購沒有群眾基礎;再加上美國政府未提供明確的收購項目,所以確實影響很難估計。
按照最好的打算,就是巴克萊收購優質投行資產,那麼對其自身的投行業務是一個很大的輔助。
Ⅶ 在彭博 (Bloomberg) 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彭博 (Bloomberg) 工作體驗很不錯。彭博有限合夥企業 簡稱為彭博(Bloomberg),是全球商業、金融信息和財經資訊的領先提供商,由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又譯作邁克爾·彭博)於1981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擁有19,000餘名員工,業務遍及全球185個國家與地區。
發展:
2019年1月18日,彭博2019年性別平等指數發布。
2019年1月31日,彭博正式確認將於今年4月起將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債券指數。
2019年4月1日下午,彭博正式宣布,人民幣計價的356隻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總市值佔比達到6.06%,並將以每月遞增5%的比例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
Ⅷ bloomberg是啥
bloomberg是一傢具有前瞻性的公司,致力於開發21世紀所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彭博有限合夥企業(Bloomberg L.P.),簡稱為彭博(Bloomberg),是全球商業、金融信息和財經資訊的領先提供商,由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又譯作邁克爾·彭博)於1981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擁有19,000餘名員工,業務遍及全球185個國家與地區。
彭博的產品包括彭博終端、交易執行管理等,為財經及商界專業人士提供數據、新聞和分析工具。彭博的企業解決方案藉助科技手段,幫助客戶進行跨機構數據和信息的獲取、整合、分發及管理。
發展歷程:
2019年1月18日, 彭博2019年性別平等指數發布。
2019年1月31日,彭博正式確認將於今年4月起將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債券指數。
2019年4月1日下午,彭博正式宣布,人民幣計價的356隻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總市值佔比達到6.06%,並將以每月遞增5%的比例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
Ⅸ 中國3月減持美債152億美元,這意味著什麼
中國3月減持美債152億美元,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一、我們減持美債,會導致股票價格下跌:其實我們在減持美債儲備穩定本國匯率,這通常是遭遇資金流出壓力國家的選擇之一。要知道我們中國持有可是一萬億多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務,我們要是拚命的拋售,換回來的美元怎麼處理也是個巨大的問題。況且美債是我們中國持有量最多的外匯儲備,其實我們的實際收率的上升會導致逐利的資本從銀行存款和同業拆借市場流入債市,使這兩個市場的資金變得匱乏,實際利率上升,然後帶動貸款利率上升,貨幣供給減少的效應因此在各種金融資產的價格上擴展開來。說白了我們減持美債直接就可以導致美債收益率大漲股市大跌。
Ⅹ 彭博:為什麼美國國債不會永遠是一個避風港
200年金融危機爆發時,股票收益的波動性急劇增加,股市暴跌。同時,美國國債價格迅速上漲。從那時起,債券價格和股票價格之間主要表現為負相關的關系。 這是有道理的: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拋售股票,並購買安全的國債,其價格應該成反比。這也意味著,在美好的日子中,我們購買股票並出售債券,因為我們認為國債和股票之間應該始終為負相關。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從20世紀60年代到上世紀末以來,股市和長期國債之間的關系是主要是正相關的。只是在新的千年裡,股票和國債之間的關系轉為負相關,而且是強負相關,尤其是在過去兩年的經濟衰退期。 我們考慮到,投資者在任何時間都不知道他們處於哪種通貨膨脹機制中,但他們至少可以利用歷史資料和統計數據找出其中最有可能的一個,就像任何熟練計量經濟學家那樣。 歷史資料對利用歷史數據來建立對經濟制度的信心的投資者來說,如果他們對當前的經濟制度缺乏信心,任何新的觀察數據都會導致長期前景預期的大修改。 股票和長期債券的價格取決於這些預期,因此,前景預期的大修改意味著大的價格變動。市場消息的不斷流動導致投資者信心的變化,從而產生市場波動和價格的共移性(同向或反向)。投資者觀察到的數據越多,其不確定性也就降低。但投資者的不確定性也可能隨著異常值的出現而增加。我們考察這種洞察力,並利用的股票和債券的數據以了解投資者的信念,尤其是他們對未來的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信念。 在用我們的模型描述過去十年的情況之前,我們應該看看20世紀70年代末的狀況。我們的估計表明,當時的投資者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不知道美國是否會進入一個持久的滯脹期。任何高於預期的消費者物價數據(CPI)都被作為一個跡象,表明美國進入了低增長、高通脹的時期。低增長的預期使股票價格下降,高通脹的預期使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因此,這種由數據驅動的投資者信念波動導致股票和國債價格的共移現象,並增加了兩者的不確定性。 在最近的經濟大蕭條期,股價和債券價格發生了負相關的共移。市場現在畏懼通貨緊縮,因為它帶來經濟的低增長,就像在大蕭條期中那樣。在這種情況下,高於預期的CPI數據對經濟來說是好消息,因為投資者將它們作為通貨緊縮可能被避免的一個信號。 通貨緊縮時期 股市因為CPI高於預期而歡呼,國債收益率因為通貨膨脹加速的預期而上升。因此,這種由數據驅動的關於經濟進入通貨緊縮時期的信念導致股票和國債價格的反向移動。有關通縮的較大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股票和債券的波動性,就像我們在數據中觀察到的那樣。換句話說,通貨膨脹的信號作用顯著地改變了股票和債券的相關表現。 我們的模型也表明,投資者可能有一個比較強的信念,相信美國經濟在2001年可能進入通貨緊縮時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表示了這樣的顧慮,然後央行決定降息(降至了當時的歷史低點),一些評論人士認為這是隨後5年中出現房地產泡沫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模型中有許多關於股票和債券表現的研究。例如,研究人員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為什麼新的千禧年帶來了 「美聯儲模型(RISKPRE)」——股票收益率與國債收益率之間的正相關關系¬¬¬¬——的崩潰。我們的模型顯示,通脹的信號作用正好預測到這一點:當進入通貨緊縮時期的概率增大時,國債收益率將降低(因為預期通貨膨脹率較低),但股票的收益率將上升(因為預期經濟增長速度較慢)。 同樣,股票和長期國債之間的關系從正相關變為負相關,意味著美國國債從一種風險投資變成一種避險投資。 也就是說,最近購買長期國債的投資者往往會獲得較低的平均回報,因為國債的對沖屬性已經抬高了它的價格。國庫券現在被認為是一個避風港。然而,它並非永遠如此,僅僅只是在通貨膨脹時期回來之前如此。(子問) (亞歷山大大衛是卡爾加里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彼得羅韋羅內西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大學金融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