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克萊斯勒股票代碼是什麼
2007年05月14日,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宣布,將子公司克萊斯勒集團(Chrysler Group)80.1%的股權出售給私人資本運營商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 L.P.,收購價格為74億美元。
沒啦。
㈡ 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的黃昏時刻
在美國,以通用汽車、福特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為代表的老牌汽車巨頭正在被特斯拉搶占風頭。
由資本力量推動前行的美國汽車產業,股票市場的行情很能說明問題。截止美東時間2月7日收盤,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的市值為207億美元,通用汽車為481億美元,福特汽車為322億美元,三者合在一起的總市值為1010億美元。而後起之秀特斯拉的市值為1348億美元,遠超美國三大老牌汽車商的總市值。
特斯拉崛起的對立面,正是美國傳統汽車巨頭的式微。在以科技和創新為優勢的美國社會里,傳統汽車製造商的創新力度和對新領域的投入熱情,顯然很難跟得上只專注於少數領域的科技公司。更難纏的在於,冗餘繁雜的大公司病和歷史遺留問題正使得這些昔日的強者直撓頭。
往後的路還得繼續走下去,但怎麼走,現如今還沒有哪一家能給出一個清晰可見的方案。但是,我們也許可以在這些傳統巨頭最新公布的財報里找到一些答案。
比如,福特在2020年將對北美市場總量的75%的產品進行改款或更新為全新產品。2020年的換代和新車共計有7款,包括5款新產品。
福特還重申,2020年繼續在中國組建一支擁有充足本地市場經驗的新領導團隊。福特中國的復興大業仍在路上。
2019年,美國傳統汽車製造商四面楚歌,受到了外部大環境的影響,感受到了轉型中的陣痛,也體會到了科技企業給到的壓力,更是看清了未來的大方向。
2020年,將是傳統汽車巨頭在新領域中有所作為的一年。也將是展現傳統勢力在新時代的命題下重新煥發生命力的機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中國第一汽車廠當時要買克萊斯勒一條裝配線,1美元都不接受,為什麼
4月30日,85年歷史的美國第三大汽車巨頭-克萊斯勒公司破產。多年來,因為多種經濟因素的影響,美國工業產品不斷被擠出國際國內市場,尤其是美國的汽車工業遭受的打擊特別沉重,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就是備受關注的一家問題公司。盡管很多人曾為它付出了巨大努力去挽回他的敗局,也只不過是給他的垂暮晚年延續了一點生命而已。
這些與克萊斯勒的晚年在一起執著奮斗的精英們,艾柯卡是最耀眼的一位明星。
1978年12月,克萊斯勒瀕臨倒閉,李·艾柯卡臨危受命,成為公司總裁。
艾柯卡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他身上體現了一個典型的美國夢。艾柯卡說:」我讀書既不是想當官,也不想作律師,哪兒有錢我就到哪兒去。32年來,我一直為錢而奮斗。」
偉大的艾柯卡是那樣的朴實無華,生活工作務實而專注,與人交流直言不諱。廣大的克萊斯勒員工愛他,擁護他,服從他,他一手托起了克萊斯勒已經破碎不堪的夢想。
可是在80年代中期,艾柯卡沒有把寶貴的資金投入到開發新產品和更新廠房設備上,而是將數十億美無投入到不明智的產業多樣化和購並企業。這幾項決策令克萊斯勒公司再度危機四伏……值得慶幸的是,當時的艾柯卡懸崖勒馬,及時回頭了。但是因為這一系列的折騰。克萊斯勒大傷元氣,克萊斯勒的遠景–再度風雨飄搖。
歷史可以再度給克萊斯勒一個機會嗎?
80年代後期,一次歷史機遇給了克萊斯勒,然而,它卻鬼使神差的與之失之交臂。在歷史關鍵的時刻,掌門人艾克卡做出了錯誤的決策。
1987年,中國第一汽車廠(現一汽集團)看好了克萊斯勒,當購買了一條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發動機生產線之後,准備再購買一條克萊斯勒道奇轎車裝配線。亞柯卡獲悉後,將克萊斯勒公司即將要淘汰的一條裝配線的價格提高到了1800萬美元。就在他從純粹的生意眼光提高了與中國合作的門檻時,在同一時間,西德大眾(現德國大眾)卻向一汽提出了更為優越的條件,不僅價格優惠許多,而且那條裝配線的優勢遠比克萊斯勒的要強大。
對於德國大眾與中國開始廣泛地接觸並合作此項舉動,亞柯卡起初並不在意,但當得知中方開始和大眾進行最後一輪談判時,亞柯卡坐不住了,他慌亂的掐滅手中的雪茄煙,將他的價格降到僅僅是象徵性的1美元,艾克卡的決策確實果斷。但是時機已過。,一汽與大眾的合作意向書幾天之後簽字生效,一汽最終選擇了大眾。並由此成就了今天中國汽車市場三雄之一的」一汽-大眾」。
斗轉星移,進入21世紀,趨勢使然,世界上幾乎所有汽車大公司都相繼來華投資建廠,紛紛拿最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到中國來合作,他們給了中國一個機會的同時,中國也給與了他們豐厚的回報。如果當年亞柯卡與一汽合作,那麼,如今克萊斯勒公司在中國至少應該已有兩家合資公司,它自己也不至於走到與戴姆勒-賓士公司合並,失去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頭銜」的地步;如果當時,艾克卡拿最好的產品到中國來,憑借在中國20多年的合作基礎,克萊斯勒如今至少可以和其它外國公司相抗衡。
1988年。疲憊的艾克卡來到了中國,面對中國廣大汽車界的人士,這位老人不失英雄本色,坦言相告:」中國變革的速度是由中國人民決定的,作為一個外國投資者,一統天下的好日子沒有了,只能拿出最好的產品,別無選擇。以前,是我錯了。」
在艾克卡任職克萊斯勒的前半期,克萊斯勒公司股票上漲幅度是同期市場平均漲幅的2.9倍。李·艾柯卡,他的功勞成就毫無置疑,他拯救克萊斯勒公司於災難的邊緣,上演了美國商業史上最為經典的一幕商業悲喜劇。但就在此時,艾柯卡的注意力卻不明智轉移了……他常常定期出現在諸如」今日秀」和」LarryKingLive」這樣的脫口秀節目中,在80多個商業廣告中充當主角,還四處為其自傳宣傳表演。艾柯卡的個人價值和知名度一路飆升,但克萊斯勒公司的股票在他任期的後半段卻急落了31%。
克萊斯勒公司的股票在李·艾柯卡任期的後半段急落了31%,使得這位汽車巨子的職業生涯沒有劃上一個完滿的句號。在管理專家吉姆·柯林斯發表的《第五級領導者》一文中,把李·艾柯卡視為」卓有才華但利己主義超級膨脹的第四級領導者」的典範。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認為–人是社會的中心,人的利益是治理社會的唯一基礎。人既不是為上帝活著,也不是為君主活著,而是為自己的利益活著。從洛克認為中心的學說出發,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受自身利益的支配,追求財富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
斯密的基本思想簡單概括是–每個生產者都是為自己的利益生產,但是由於他們對自身利益的研究以及受市場機制的指導,又自然會或者必然會選定最有利於社會利益的生產。這種並非出於本意給社會做的貢獻。比那些口口聲聲說為公眾謀福利的人更能有效的促進社會的利益發展。
很多人說艾克卡始終為了他自己的人生榮耀而奮斗。他在克萊斯勒的奮斗自始至終都是在報復亨利,福特對他的無情掃門出地之仇,但是人性使然,這又有什麼錯?我們看歷史上任何一位偉人聖人,都可以發現他們的人生軌跡不光彩的一面,他們其實都是在為著自己的事業榮耀,自己的人生價值奮斗,盡管他們和他們的擁護者們都拚命的為他們的豐功偉績粉飾裝扮,又能如何?這個世界上有一件事情永遠無法掩蓋,那就是真相。還是偉大的艾柯卡毫不掩飾自己,當年在中國說的毫不猶豫—是我錯了。」
然而艾克卡畢竟辜負了卡萊斯勒幾十萬員工對他的期望,因為他心中的仇恨,他私慾的無限膨脹,讓他無法再認清歷史的潮流,從而有效的定位自己,看清趨勢。最終讓他的目光短淺,決策失誤。盡管他已經從克萊斯勒退休多年。盡管這位老人是那樣的可敬又可愛,但事實不可以掩蓋–克萊斯勒的破產,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為他不可避免的走入了決策的人性死角,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也砸了克萊斯勒的腳。可是這世上的很多的決策者搬起了石頭砸了別人的腳,自己倒落的乾乾凈凈,還落得功績卓著,這問題很值得研究。
50年代末期,在大陸,麻雀被列為四害之一,遭到滅絕性的打擊,上演一場全民打鳥的鬧劇。實際上,中國的政治運動一向是擴大化的,且不說麻雀到底有沒有罪該不該打,當時的滅麻雀運動,誰會去認真分清天上飛的到底是灰雀黑雀還是白雀?總之不是地上那些跑的就要挨打,長翅膀的統統殺無涉。所以,整片藍天都遭受了無情的洗劫,結果就是中國很多地區的生態嚴重惡化,以至蟲害泛濫、樹木枯萎。這不過是初期的大自然一點小小的報復。其實嚴重的還在後面…生物鏈已斷,誰來修復?要是有科學家可以發明出修復生物鏈的技術給他一百個諾貝爾獎都不過份。
說到了生態問題,再談一件事。
埃及七十年代初竣工的阿斯旺水壩,它確實給埃及人民帶來了廉價的電力,控制了水旱災害,灌溉了農田,但是另一面確及其陰暗它破壞了尼羅河流域的生態平衡,遭到了一系列未曾料到的自然報復。由於尼羅河的泥沙和有機質沉積到水庫底部,尼羅河兩岸的綠洲失去了肥源,土壤日趨鹽漬化、貧瘠化;由於尼羅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從向海中伸展變為朝陸地退縮,工廠、港口、國防工事等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險;由於缺乏來自海上的鹽分和有機物,盛產沙丁魚的漁場毀於一旦;由於大壩阻隔,尼羅河下游奔流不息的活水變成了相對靜止的」湖泊」,為血吸蟲和瘧蚊的繁殖提供了生存條件,致使水庫一帶居民的血吸蟲發病率達到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百。這一切,使埃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就在世界各國都認識到這些高科技尖端技術工程的巨大弊端,不再興建的時候,中國卻在大力提倡撿回人家已經丟棄不用的東西。中國的三峽大壩,是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到目前為止,全國有大批的學者和社會有良知的人士已經在為它憂心忡忡,和尼羅河工程一樣,相同的災難弊端不必多講,長江的很多魚類很多物種面臨滅絕,氣候也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嚴重的的影響。很多人從這個工程還在圖紙上的時候,就闡述了很嚴重的後果–如果中國與其他國家發生戰爭沖突,長江三峽工程會成為第一個被攻擊的目標!長江三峽工程就是中國的心臟,如果把長江三峽炸了,那麼洪水就會長驅直下!一直淹到美麗的上海浦東……
我不知道現在這批九零後零零後…。。。孩子真正成熟起來頂家立業的時候,面對他們的父輩給他們留下的這把懸在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會作何感想?僅僅是彌補這個巨大的生態安全漏洞,他們有多少錢可以來填充?西方這些年一直在幫我們計算。但那個價格並不適合在這里陳述,因為篇幅有限。
想來五十年代貧窮的中國,七十年代貧窮的埃及,當時那些決策者們應該是是不懂什麼生態平衡這些專業詞語的,在他們腦子生物鏈可能就是腰帶一樣的東西。這也沒辦法,君子常常是辦錯事的,盡管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奇怪的是,在當今社會經濟科學如此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的決策委員會里充斥著大批的院士博士碩士數不勝數的高明人士,我們真的缺乏科學決策的人才嗎?
現在似乎科學決策的呼聲很高,我每當看到這樣的文章,就去認真的讀上一讀,但是看完,我又不免遺憾,我很想跑去對作者說–你吆喝啥呀?他們沒有上過學嗎?
這件事情一直在重復—西方發達了,丟棄了很多的垃圾,而我們不知出於什麼目的統統都去撿了回來,我們的眾多決策者們,每天在做著看似利民利國的決策。
毫無疑問,山東自古多豪傑。有一個縣級市。幾年前辦了個外資檸檬酸廠,產量號稱世界第一。當地政府很為此自豪因為是世界第一。
當地百姓一開始聽說是世界第一也很自豪,後來就自豪不起來了,因為他們發現這廠子附近的地面連顆草都不愛長……不錯,因為按照市領導的說法,如果產量真的是世界第一,毫無疑問,污染也是世界第一。
後來一次交流的機會,我們有幸了解到了這個項目的內幕,那西方的技術代表告訴我們,這個高污染項目在他們國家是早就被禁止生產了,誰敢生產是要進監獄的。於是,這個垃圾項目在友好合作共富共贏的呼聲下就被運到了中國。於是。就在當地的老百姓保受粉塵噪音毒氣污染的情況下,當地的那些決策者由於引進外資有功,加官進爵。
那個西方的技術代表透著蔑視的眼光告訴了我們這些實情,大有幸災樂禍看中國人熱鬧的意味。可是中國的環境污染對西方,對他們的國家又有什麼好處呢?地球本來就是山水相連,中國遭了瘟疫,他們不怕傳染?他們可以造一個巨大的玻璃罩把自己廣大的國土扣起來?他們可以離開地球去火星生活?世界已經是如此的交流頻繁,將來必然會更加緊密的聯合在一起,如果他們的後代愛上了中國,要來中國定居結婚生孩子,他們會怎麼講?孩子,你還是不要去了,中國已經被污染了。我很抱歉,是我去污染的,但是我不想要你去給我生一個三條腿的孫子回來…
那個西方人接受我們的觀點。他承認,這件事情他們國家做的並不光彩。但是他說,先生們,我們沒有錯。也許,你應該去問問你們的市長,他為何要接受我們,在我們的國家,這是很荒唐的,很難想像,當廣大公民的呼吸的空氣都無法保證純凈,當他們孩子的健康都收到了威脅時,他們還有心情不顧一切的去賺錢開發,總之,你們現在賺一塊錢,將來要用一百塊一千塊來彌補,也許還不夠,因為……也許無法彌補,我們早就算明白了,只是你們當局者迷!
並不只是當局者迷,人都是一樣的,當利益和良知的天平擺在面前的時候,誰都會犯難,掙扎。猶豫的進行決斷。如何衡量孰輕孰重。大家各有各的算計。都會做出自認為正確的決策。因為大家都不可避免的要陷入人性的決策死角。
現在中國呼籲人性關懷,和諧社會。何為人性?人性並不是某一個人的人性,人性是大家共同的人性。我們腳踏一塊土地,一片藍天。大家都有自己各自的後代,大家都在參與社會化大生產,你所生產的東西不幹不凈,被我吞下,但是按照生物鏈規則,將來你吃我生產的東西時,這些不幹凈有毒的東西也會被你自己吞下,或者你的子孫吞下。我們都在一條船上,誰也跑不了。
中國缺乏團隊精神,所以需要推行團隊精神,說是為了集體為了團隊的利益,其實歸根到底是為了大家自己的切身利益,為了大家子孫後代的切身利益。無論你是柴米油鹽的算計還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決策,如果你真的看清了歷史潮流,認清了自然世界的基本規律。在你做出自己的選擇時。多想一想團隊的利益,其實也就是你自己和你子孫後代利益。
克萊斯勒破產了,大家公認,這是一件好事。借著破產,它開始新一輪的重組,結盟,還可以獲得奧巴馬政府關注扶持。它的幾十萬員工可以繼續在自己的孩子生日那天送上昂貴的生日禮物,而不至於囊中羞澀。但是艾克卡卻避免不了要失落,也一定會獨自喝一段時間的悶酒,他年事已高,希望他可以看開一些,少喝一點酒。這世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無論怎樣鬧騰,天下還是那個天下,但是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天下,永遠是大家的天下
㈣ 克萊斯勒宣布破產,是否意味著該公司就此消亡了
現在是破產保護~~要是重組成功就活過來了~~就像05年的西北航空~~07年成功走出了破產重組~~現在跟達美航空重組後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了~~要是重組失敗了~~那麼就要面臨著破產清算的危險了~~到時候就真沒有這個公司了~~
㈤ 戴姆勒公司
是阿,而且排名非常靠前呢!
㈥ 克萊斯勒公司股票還在交易嗎
當然在交易啦。 申請破產的是通用汽車
㈦ 15家車企財報速覽:「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
具體來看,北美地區交付2900輛法拉利,雖然同比下降3%,依然是銷量交付的主力;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共交付4895輛,同比增長16%,而中國市場,法拉利共交付了836輛,同比增長20%,成為法拉利年度交付增長最明顯的海外市場。
面向未來,法拉利計劃推出兩款新車,至於新車能有多「壕」?期待法拉利為大家揭曉謎底。
頭條說:
過去的一年,對於車市的打擊是全方位的,從15家車企的財報上足以看出,大部分的車企仍處於艱難前行。大環境對於車企的影響固然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越嚴苛的市場環境就越有可能催生出更優秀的企業。2020年開年的一場疫情爆發,傳遞著一個訊號:新的一年洗牌期將加劇,而車企們准備好了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價值投資的選股方法
其實書上寫這么多,官方性的語言太多了,而且沒有什麼實戰意義。
第一,個人認為,價值投資就要去研究公司的基本面,看這家公司有沒有高的成長性,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有高的成長性,就意味著公司有強勁的發展潛力和盈利能力。自然能給你帶來比較豐厚的回報。
第二,基本面不錯,也有了成長性,但是還要看公司的分紅怎樣,做價值投資嗎,主要就是吃公司成長帶來的溢價和分紅,從長遠角度來看,公司的股價如果一直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但是每年都能給高分紅,那公司應該就是不錯的,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反正我就不是很看好。
第三,所選的公司自己一定要能看得懂,行業一定也能看得懂,不要模稜兩可,看不懂的股票買進去那就是靠運氣,這一點我很認同巴菲特。
第四,就是看相關的理念、市場氛圍、相關政策,你可能會發現,有時候公司的基本面很好,但是就是不怎麼漲,可能就是因為理念、氛圍和政策沒有認同,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去年的銀行、保險藍籌,就是因為理念、氛圍等的影響。這一點不是最重要的,只是在合適的實際可能尋找到一個比較不錯的進場價位。
第五,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有多少人很早就拿著茅台、五糧液、雲南白葯這樣的股,但是沒有耐心很快就拋出去的。再好的公司,你拿不住,說到底還是短線波段的操作思想,能賺點錢就算不錯了,不然很可能能造成虧錢。
㈨ 美國的克萊斯勒公司和德國的戴姆勒公司到底是什麼關系
以前是合作關系,戴姆勒是克萊斯勒最大的股東,後來由於克萊斯勒經營不善,2007年戴姆勒就跟他分家了。但是當時戴姆勒還是保留了克萊斯勒20%的股票。可是這點兒股票在後面的一段時間也是讓戴姆勒巨虧,上一季度戴姆勒虧損10億歐元,一多半都是克萊斯勒股票的原因。現在好像在克萊斯勒申請破產保護的時候戴姆勒把股票拋了。
㈩ 今天股票大跌為什麼是2009年2月18日的股票
央行擠壓票據融資泡沫 三個月正回購放出天量
昨天,公開市場三個月正回購量猛增至1200億元,創下了其歷史最高紀錄。市場猜測,央行此舉可能意在通過微調短期流動性,適度平抑連月突飛猛進的票據融資。此外,這次巨額回籠只是結構性調整,並未改變資金寬松的局面,目前公開市場仍為向市場凈投放資金。
央行昨天在公開市場選擇對91天回購品種進行了正回操作,正回購量為1200億元,為前次操作的2.4倍;收益率則為0.96%,與前次操作持平。
本周公開市場回籠資金力度增加顯然與到期資金大量釋放有關。由於上一年央票的大量發行,本周到期央票和正購量合計達到了1565億元,比前一周增加了1125億元,為2月份的最大單周資金釋放量。因此,公開市場有必要加大資金回籠力度以免流動性過度投放,千億級正回購操作量並未超出市場的預料。
然而,這一平常的沖銷行為可能蘊藏著另一層深意。本周公開市場使用的回籠工具為91天正回購,而此前公開市場通常選用7天和28天這兩個期限品種來調節短期流動性的收放,一旦涉及一個月以上的資金調控往往選擇直接發行三個月央行票據。
值得關注的是,自去年12月以來,銀行貸款迅猛增長,其中票據融資的增速最為顯著。今年1月,在銀行的信貸總額中,票據融資佔比已由去年12月的30%猛增至41.59%,並且直接推動當月銀行貸款創下1.62萬億的歷史新高。
利率低是票據融資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與同期的短期貸款相比落差大,企業通過票據借貸的成本低,積極性高。另一方面,票據貼現率的市場化程度高,由於近期資金寬裕,加之競爭激烈,銀行票據貼現率已低於其資金成本,企業可以在貼現利率與政策利率倒掛的情況下,從中無風險套利。
盡管目前關於巨額票據融資增長的爭論仍在持續,但是如何確保銀行信貸在年內實現持續均衡地投放,則是事關今年我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的關鍵。從技術上看,確保票據融資的正常增長無疑要從資金供給和資金價格兩方面入手。票據貼現期限通常較短,基本上在3至6個月以內。因此,在央行的操作工具中,3個月央票和正回購則是比較「對症」的工具。其實,從本月初開始,3個月央票的發行節奏已經悄然加快,由原先的兩周發行一次,轉變為每周發行。一些業內研究人士認為,如果公開市場持續加大這一期限資金的回籠力度,必然將推動資金價格水平上升。一旦貼現率回復到銀行的資金成本之上,將有效抑制企業套利行為,擠壓票據融資中的泡沫成分。
雖然本周公開市場加大資金回籠力度,並且有針對性地加大對三個月期限資金回籠,但這只是結構性的微調,並未改變整體資金面寬松的大局。從今年年初至今,公開市場仍然向市場凈投放資金,資金凈投放量約為2600億元。(上海證券報)
1月大小非減持比重創近三個月新高
A股大盤開年後的持續反彈既對場外資金產生了強烈吸引,也為仍持「落袋為安」觀念的大小非提供了套現的良機。盡管1月兩市解禁、實際減持的大小非數量分別比去年12月下降了36.1%和30.7%,但當月大小非減持量占兩市總成交量的比重卻創下近三個月的新高。
平穩度過了去年12月的解禁「洪峰」,今年1月滬深市場面臨大小非解禁總量的壓力大幅減輕,但解禁小非的比重顯著增大。
根據中登公司按月披露的股改限售股解禁和減持情況,1月兩市合計解禁大小非80.48億股,比前一個月顯著減少36.1%。其中大非解禁54.42億股,佔比67.6%;解禁小非達到26.06億股,創下自中登公司披露該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26.06億股小非「出籠」的1月,恰逢股指自6124點調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波反彈,當月上證綜指在流動性充足、經濟預期轉暖、投資信心恢復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創出9.33%的漲幅,一度逼近2000點大關。數據顯示,1月大小非實際減持5.7億股,環比減少30.7%,其中小非減持2.68億股,佔比47%。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上個月大小非減持總量顯著下降,但其減持力度並未同步減輕。根據中登公司數據,1月滬深總成交量為2039.74億股,環比減少超過四成,而當月實際減持大小非數量占總成交量的比重達到0.28%,比去年12月的0.24%高出0.04個百分點,也高於11月0.26%的水平。
截至上個月月底,兩市累計產生股改限售股數量達到4685.35億股,存量未解禁股改限售股為3228.90億股,股改以來滬深累計解禁1444.80億股,佔比30.84%;累計減持292.80億股,佔比20.27%。
自中登公司2008年6月開始按月披露大小非解禁、減持情況以來,近8個月內兩市累計解禁的股改限售股達到631.45億股,實際減持47.24億股。
本月,兩市解禁股改限售股總量將再度反彈,西南證券數據顯示,本月股改限售股解禁額度為1532億元,環比增加134.97%;當月限售股解禁總額度1652億元也比1月份增加134.33%,其中僅招商銀行(600036)解禁的大小非額度就將佔到全部限售股解禁額度的38%左右。
市場人士認為,本月大盤量價齊升的反彈無疑會加大大小非套現的意願,但由於市場還比較看好這輪反彈的持續性,部分股改限售股股東也存在明顯的惜售心態,在目前流動性充裕的市場環境下,本月大小非的釋放不會對盤面造成很大影響。(上海證券報)
年報將至 39家公司高管及其親屬「准點出貨」
乘著大盤回暖,同時也可以避開年報、業績快報等敏感時期,不少上市公司高管紛紛買賣自家公司股票。統計數據顯示,2月2日至13日,共有39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及高管親屬買賣自家公司股票總計98筆,其中減持佔了絕大多數。
不僅交易頻繁,而且不少中小板公司高管拋售套現的數額驚人。路翔股份董事鄭國華於2月12日減持120萬股股份,成交價13.35元/股,套現金額在1602萬元左右。同樣,恆寶股份的江浩然以及恆星科技的謝富強、譚士泓也在近日套現了上千萬元。
業內人士分析,近期中小板高管套現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大盤最近回暖、個股升溫,上市公司高管逢高減倉。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年報披露工作的推進。
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內,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不得買賣本公司的股票,同時,在對本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事項發生之日或在決策過程中,至依法披露後2個交易日內,董監事高管也不得對自家股票進行買賣操作。此後,這一規定的適用范圍在《關於進一步規范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買賣本公司股票行為的通知》中又被推廣至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配偶。
從目前年報披露情況來看,自今年1月20日永新股份率先披露中小板2008年年報之後,中小板公司的年報披露頻率較慢。根據預約時間表顯示,主要集中在3月、4月期間。由於年報前30日內,買賣自家公司股份有限制,因此不少上市公司高管趕在目前這個時間段買賣股票。
以恆星科技的減持為例,該公司的年報披露時間預定為3月10日,所以2月10日之後,公司的董監事、高管就不能買賣公司股份了。因此,公司董事謝富強、陳丙章、譚士泓分別在2月2日至6日期間通過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減持了大量上市公司股份。
「再加上近期市場情況也不錯,因此上市公司高管如果想減持的話,就要抓緊年報披露前的這段日子了。」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上海證券報)
標准普爾500指數今日首次跌破800點大關
因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感到擔憂,美國周二大幅下跌,標准普爾500指數自去年11月21日創下熊市低點後今日首次跌破800點大關。
原油期貨大幅下跌,三月份交割的原油合約下跌了6.8%,報收每桶34.95美元。油價在過去三個月里共下跌了36.4%。
黃金期貨上漲了2.7%,報收每盎司967.50美元,盤中最高漲至970.50美元。四月份黃金期貨今年迄今共上漲了9.4%,過去三個月里共上漲了30.3%。金價的上漲反映出投資者為規避風險而選擇安全度較大的投資。
主要股指盤中創自去年11月以來新低。
今日波動性指數自一月份來首次恢復到50以上的水平,當前上升17%,至51。該指數通常被人們稱為恐懼指數,該指數在去年10月曾達到89.5。
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紐約2月份製造業指數(773.217,-25.45,-3.19%)從1月份的-22.2下跌至-34.7,創自2001年開始編纂這一指數以來新低。這一數據說明美國經濟衰退正在進一步惡化,投資者還擔心美國最新的經濟刺激計劃不會在短期內產生效果。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上一財季GDP按年計下降了12.7%,創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最大降幅。
標准普爾500指數自去年11月21日創下熊市低點後首次跌破800點大關。
美國銀行下跌了10.2%,摩根大通下跌近9%,富國銀行下跌了7%以上,KBW銀行指數下跌了7.2%。
Miller Tabak & Co。市場分析師丹-格林豪斯(Dan Greenhous)表示,「銀行業的問題仍未解決,企業盈利能力在下降,我們在近期看不到有什麼力量能夠扭轉這一趨勢。」
他表示,「我認為當前股價並沒有充分反映出2009年惡劣的經濟形勢。」
截至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了297.81點,至7552.60點,跌幅為3.79%;標准普爾500指數下跌了37.67點,至789.17點,跌幅為4.56%;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了63.70點,至1470.66點,跌幅為4.15%。
上周,由於投資者擔心美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方案和銀行救援計劃可能無法扭轉美國經濟的下行趨勢,美國股市震盪收跌。標准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均下跌5%左右。
周二最值得關注的消息是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GM)和未上市公司克萊斯勒(ChryslerLLC)向美國政府遞交的復甦計劃,這是其獲得數十億美元救命錢的前提條件。據《華爾街日報》報告,前Lazard銀行家榮-布魯姆(RonBloom)有可能被任命為政府顧問組成員,而他對汽車製造商的態度向來非常強硬。
另外,戴姆勒(Daimler) (DAI)報告第四季度虧損19億美元,部分原因是其所持的克萊斯勒股權價值嚴重縮水以及梅賽德斯-賓士銷售業績急劇下滑。
汽車製造商必須在美東時間今天下午5點前(北京時間次日早上6點前)提交自己的復甦計劃。
沃爾瑪(WMT)公布第四季度財報,其盈利表現略好於預期,但全年財測數字卻未能達到預期。該股上漲了3.3%。
亞洲股市在香港及中國銀行股的拖累下下跌,其中日經225指數收盤時下滑1.4%,上證綜合指數重挫2.9%。
外媒誣稱中國操縱統計數據 製造經濟反彈假象
中央政府進行宏觀經濟決策所依據的統計數據,和社會上廣大統計用戶所得到的數據是一致的。如果政府得到的是真實的數據,企業得到的是「操控」的數據,政府的宏觀決策就會和企業的整體預期產生背離,就不可能收到預期的調控效果。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統計部門的獨立性不斷增強,所公布的經濟統計數字,在總體上客觀地反映了我國當前的經濟增長形勢。
部分外國學者機械片面的理解導致站不住腳的判斷
問:最近,我在路透社網站上看到了一篇題為「中國統計數據迷霧重重經濟學家不知所措」的評論。作者引述了多位西方學者的言論,認為中國的統計數據被「官方操縱」,目的是「保持社會穩定」。文中還引述了不同學者的不同觀點。一位學者認為中國官員在向下調整數據,為2009年下半年製造一種相對強勁的數據反彈效果;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中國官方在向上調整數據,他們認為,2008年12月中國的發電量同比下降了7.9%,工業產出的增長率也在下降,所以,四季度6.4%的工業增長不可能帶來GDP6.8%的「強勁」增長。這篇文章也給一些讀者帶來了「重重迷霧」,請你們對這個「評論」做一些評論。
答:這些學者在對中國的統計指標、統計方法、統計制度以及現實的經濟活動缺乏基本了解的情況下,就貿然做出「官方操縱」的結論,是不負責任的。這不但影響他們自己對中國經濟增長實際情況的真實判斷,也對世界上關心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們形成誤導。
問:對統計局發布的發電量與工業增長的數據提出非議,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了,工業電力消耗與工業增長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
答:一些學者對於工業電力消耗和工業增長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是機械的。
在我國,工業確實是電力消耗最大的部門,2007年工業的電力消費量佔全部電力消耗量的75%。但在工業部門中,各個行業電力消費情況是不同的。除電力部門外,電力消耗占工業部門總消耗的比重最大的三個部門分別為: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5%)、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1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0%)。
在全球金融危機下,這些正是受到沖擊最大的行業,如冶金行業去年11月的增長率為-4.8%,12月轉為增長0.8%;有色金屬行業的增長率分別為2.3%和9.5%,石化行業為0.9%和4.4%。這些行業的增長所受到的影響在11月份表現得最為明顯,12月份雖然有所回升,但除了有色金屬行業外,增長率仍然偏低。相對於這些重化工行業,我國的低能耗行業也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沖擊,但從整體上看,所受的影響要小於重化工部門。這就是我國發電量在下降,但工業仍然保持增長的基本原因。
問:去年四季度的工業增長率確實很低,如此低迷的工業能支撐6.8%的GDP增長率嗎?
答:2008年四季度6.4%的工業增長率反映的是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增長率,即主營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的增長率。雖然它反映了工業增長的趨勢,但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工業增長。
從國民經濟的其它行業來看,並沒有都出現大幅度下滑,有的行業增速還出現了近兩年來的新高。從分季不變價增加率來看,農業增速在2008年四季度達到7.2%,比2008年三季度提高了1.6個百分點,達到2007年和2008年兩年來季度增速的最高點;建築業增速在2008年四季度為8.6%,比三季度提高了4個百分點,也達到了2008年年內的新高;批發和零售業2008年四季度的增速為15.2%,也是自2004年以來除2008年三季度以外的最高增速;金融業2008年四季度增速為15.0%,比三季度提高了4.4個百分點。
從2008年數據來看,上述四個行業在GDP中所佔比重達到了30.3%,在2008年四季度6.8%的經濟增長中,這四個行業的拉動率為3.1個百分點。因此,僅僅根據工業增長下滑來否定整個中國經濟增長是站不住腳的。
不能低估國內需求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問:一些學者非常重視評估外部需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他們是不是低估了國內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答:是的。中國經濟增長是靠「三駕馬車」拉動,而不是僅僅靠出口驅動的。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三個方面的情況。
去年四季度,我國的進口和出口都有所下降,但由於前一段時間我國企業為應付原材料的漲價,積累了大量庫存,因此在出口小幅下降時,進口卻是大幅下降的,這樣我國的順差反而是提高的,達到了1145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50.5%,如果扣除掉匯率和價格上漲因素,上漲幅度至少在15%以上。
再看固定資產投資,從2003年本輪經濟周期以來,投資拉動一直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從2003年至2007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實際增長一直保持在20%以上,大約在GDP增長率的兩倍左右。但是到了2008年四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名義同比增長率雖然還保持了22.6%,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率只達到16.8%,這和6%左右的GDP增長率是基本呼應的。
最後看看消費,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2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達到17.2%。雖然我國目前沒有按季度公布支出法的GDP數據,但是從最終需求上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下降,凈出口和消費增速卻在上升,尤其是消費的增長仍然相當強勁,從這些變數與支出法GDP中的有關變數的聯系看,如果利用支出法計算GDP增長率,結果可能還會略高於用生產法得到的結果。
客觀准確的統計數據在宏觀經濟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
問: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不時聽到對我國統計數據的批評,時而說高估,時而又說被低估了。作為研究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的學者,你們怎麼看待這些批評?
答:上世紀80年代中期,伴隨著由計劃體系向市場體制的轉軌,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也由傳統的MPS體系轉變為市場經濟國家共同使用的SNA體系。反映在對經濟總量的統計上,就是GDP核算代替原來的工農業總產值統計和MPS體系的國民收入統計。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官方統計尤其是宏觀經濟統計數字,已經越來越多地在宏觀經濟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果說這些數據是「官方操控」的,那麼建立在這種虛假數字上的宏觀調控也是脫離實際的。但事實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宏觀經濟決策,從整體上看是科學、合理和正確的,這本身就說明我們進行宏觀經濟決策的數字依據在不斷發展完善,對經濟運行的描述越來越客觀。現在,以官方統計反映的中國綜合實力、人民生活和國際地位的變化,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可。如果中國在經濟遇到困難時就「操控」統計數據,那麼每次「失之毫釐」,加起來就會「謬以千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統計部門的獨立性不斷增強,不但需要滿足政府在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制訂政策和管理的需要,還要滿足企業、學術機構、個人和國外的各方面的需要,中央政府進行宏觀經濟決策所依據的統計數據,和社會上廣大統計用戶所得到的數據是一致的。如果政府和企業得到的數據是不一致的,即政府得到的是真實的數據,企業得到的則是「操控」的數據,政府的宏觀決策就會和企業的整體預期產生背離,就不可能收到預期的調控效果。
我們認為,國家統計局及其它政府部門所公布的經濟統計數字,反映的各個方面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平衡關系是清晰的,在總體上客觀地反映了我國當前的經濟增長形勢。中國的政府統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統計數據的准確性、及時性、系統性、獨立性和透明度都有很大的提高,為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廣大社會用戶提供了很好的數據服務,這也是我國政府宏觀調控水平不斷提高、民間研究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的政府統計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如從GDP核算本身來看,我國以生產法計算的GDP統計已經相當完善,進度和年度數據都是用生產法公布的,但是以收入法和支出法計算的GDP,目前還只能提供年度數據。我們對出口、投資和消費的分析在口徑上和生產法GDP是有差異的,這就影響了我們進行更加深入的經濟增長進度研究。國家統計局已經表示,要盡快地將季度支出法GDP核算加以完善並且公布結果,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