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2017年中國股票市場的變化
擴展閱讀
中天微股票代碼6 2025-01-23 20:46:18
去銀行能不能開股票賬戶 2025-01-23 20:11:30
小主股票代碼是多少 2025-01-23 19:57:12

2017年中國股票市場的變化

發布時間: 2023-05-13 16:19:03

① 回顧三輪股市大潮:為何牛市多虧錢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

股市,一個牽動人心,讓人愛恨交織、欲罷不能的博弈場。

有人通過它實現了財富自由,有人卻因它而傾家盪產,妻離子散。

在這里,有鐮刀,有韭菜,有對抗,有收割。

在這里,資本不眠,時刻上演著驚心動魄的財富故事。


一劑良方


「受命危難之時,運籌帷幄之中。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他望聞問切,用一劑良方醫治多年頑疾。」

這是2006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會,給尚福林的頒獎詞。

所謂的「一劑良方」則是他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推行的股權分置改革。

而這劑良方也是2006-2007年A股牛市的重要推手。

尚福林是在2002年出任第5屆證監會主席的,在此之前他長期在人民銀行工作。而在他上任之際,中國股市還沒有從2001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的沖擊中走出來。

不過,外圍市場的沖擊,並不是影響中國股市的核心因素。股權分置這個 歷史 遺留問題才是主要症結所在。

股權分置,字面理解就是股權分裂而置,上市公司的兩種股票(流通股,非流通股)對應的權利不一致。

當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所擁有的股份大部分是非流通性質的,而中小投資者擁有的股份主要是流通股。

由於兩者擁有的股票權利不對等,所以控股股東(非流通股股東)對於公司經營和維系股價的訴求較低,而這與中小投資者(流通股股東)的利益目標相背離,這使得投資者情緒比較低迷。

在股權分置問題的陰影下,從2002年開始到200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3年的漫漫熊市。在此期間,國內也發生了一輪史無前例的券商倒閉潮,昔日的華夏證券、南方證券等都沒能順利地走出股市的寒冬,倒在了黎明之前。

直到2005年4月,在尚福林主席的操刀下,證監會正式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這把懸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算是開始逐步落地。

而後,隨著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的穩步推進,這把「鋒利之劍」也熔化為「犁」,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可以說,股權分置改革問題的解決,是中國證券市場自成立以來最為深遠的改革舉措,其意義重大不亞於證券市場的成立。

到了2005年底,市場上已經有1/3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 而此時此刻,嗅覺靈敏的聰明清殲錢已經開始進場了。

這些聰明錢中不僅包括國內機構資金,也包括國際資本。

不過,推動國際資本快速流入中國的主要原因不止包括股權分置改革,還有人民幣的升值。

自2005年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變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後,在巨額貿易順差下,國內外匯儲備不斷增多,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海外資本加速湧入國內搶奪優質人民幣資產,而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自握侍然也在其中。

就這樣,一場因股改和人民幣升值引發的史無前例的大牛市徐徐展開了……


基金一哥


早在易方達張坤成名十年前,股市中就已經有一個老股民們人盡皆知的名字——王亞偉。

2005年12月,在這輪股市上升浪啟動之際,王亞偉從沃頓商學院學成歸來,同時被任命為了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

當時的他應該也沒有想到自己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會在2006年嶄露頭角,並先後獲得2007年基金冠軍,2008年股基亞軍、答皮沖2009年基金冠軍,而自己也被稱為「基金一哥」。

畢竟,在2005年的時候,王亞偉管理的華夏成長和社保基金收益表現還都非常一般。當時,已經是王亞偉做投資工作的第10個年頭了。

在這之前,作為安徽省理科高考狀元的王亞偉,獲得清華大學雙學位後,先是在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的研究部,從事研究咨詢工作。

當時,王亞偉就對股票研究非常感興趣,沒有把工作停留在簡單的股評上,而是從企業基本面出發挖掘投資機會,為客戶推薦好的股票。

正是因為如此,沒過多久,王亞偉就擔任了研究部經理,營業部還給了他一個2000萬的自營賬戶去操作,這也算是他的第一個「基金」。

後來,在1998年的時候,他的領導負責組建華夏基金公司,王亞偉也跟著過去了。

也是在那一年,中國迎來了第一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公募基金產品。

在華夏基金公司,王亞偉就從基金經理助理做起,並逐漸管理基金產品。但是整體來看,在2005年之前,他的投資業績平平,沒有顯示出明顯的過人之處。

直到2005年底,他在美國經歷了3個多月的學習與靜心思考,再次回國操刀華夏大盤精選基金時,業績表現開始了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由於當時正處於股權分置改革關鍵期,王亞偉對未股改的股票、重組股、資產注入概念股等冷門股進行了發掘,並在當時獲得了很高的收益。 這使得他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在2006年以150%多的收益率,位列股票型基金第12名。

當然,對於任何一個基金經理而言,一年優秀的業績表現並不能代表什麼,將王亞偉推向神壇的還是接下來幾年持續的業績表現。


死了都不賣


進入2007年,在經歷了2006年的快速上漲後(大盤漲幅高達130%多),股市的上漲勢頭似乎並沒有停歇之意。

如果將每一輪股市輪回看作是吹泡泡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形成、擴張、急劇膨脹和崩潰四個階段,那麼2007年股市應該進入了擴張和急劇膨脹的狀態。

從2007年1月份開始,央行就開始不斷地收緊流動性,但是滬深兩市卻依舊一路高歌猛進。大盤從1月份的2600多點,勢如破竹般地急劇攀升,到10月份竟站上了6124點的高峰。

當時,一首套用歌曲《死了都要愛》樂曲翻唱而來的《死了也不賣》在網路上瘋狂傳播。

其中,歌詞是這么寫的「死了都不賣,不給我翻倍不痛快,我們散戶只有這樣才不被打敗」、「死了都不賣,不漲到心慌不痛快,投資中國心永在」。

可以說,這首改編而來的「股票歌」非常形象地描繪出了股民的狂熱情緒。

不少股民眼中已經沒有了風險可言,一味地沉浸在股市泡沫加劇膨脹的歡樂中,卻不知道是泡沫,就終究會有破滅的一天。

有些股民看著別人都賺了錢,按捺不住急慌慌進場,站在了山崗上。

有些股民前期賺了錢,感覺漲得太多從股市中撤了出來。但是之後看見別人沒有撤,獲得了更高的收益,自己又忍不住入場,結果把前期賺的錢也賠光了。

這場慘痛教訓,成為大多數剛入市的60後、70後股民,所交的「第一筆學費」。

自A股站上6124點高峰後,便開始了震盪下行的走勢。再加上當時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並演變成了金融危機。

受此影響,全球股市開始了單邊下跌,A股自然也不例外。一年下來,在2008年10月份,大盤重新回到了2000點以下。

紙醉金迷的資本盛宴終究是走向了終結。

一切好似塵歸塵,土歸土,又回到了起點。

但是,對於個體而言則就有所不同了,有些人暗自慶幸自己跑得快,有些人則含淚暗暗發誓「這輩子再也不會進入股市了!」

對於王亞偉而言,他憑借自身的選股能力和倉位控制能力,似乎「一劍封神」,成為基金一哥。不過,相比於他後續10年的業績表現,當時似乎也是他投資生涯中的一個最高峰。

話說過來,誰又能夠保證自己在下一場資本盛宴中避免之前犯過的錯誤呢?

對於A股市場而言,下一次的資本盛宴便是2014-2015年的大牛市了。


「殼」瘋狂


在經歷了2006-2008年這輪氣勢恢宏的股市牛熊輪回後,A股市場也曾因「四萬億刺激」政策在2009-2010年出現過明顯的上漲行情。

但2011年之後,A股市場又進入了漫漫熊市。

不過,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句出自《易經》的至簡名言,似乎精準地概括了股市的運行規律。

在經歷了前期的持續下跌之後,從2013年開始,股市迎來了結構性牛市。這個結構性牛市是指部分股票上漲的行情,當時主要體現在小盤股(規模比較小的股票)的大幅上漲。

當然,小盤股行情的爆發也絕非沒有苗頭可循。

在2013年的時候,因為IPO(首次公開募股)被暫停,並購重組取代IPO成為了企業上市的主要渠道。

再加上當年10月份,並購重組的審核門檻和審核環節明顯降低,於是國內掀起了一場並購重組的浪潮。

由於2013年恰逢移動互聯網崛起,作為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應用端的手游和傳媒公司便成了這次並購重組浪潮中的弄潮兒。

而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只要搭上了手游或者傳媒這些香餑餑,股價便可以快速翻幾番。

一家上市公司隨意出資200萬元到300萬元收購一個小手游公司股權,即使在主業虧損的情況,公司的市值都可以達到近百億元,比收購前的市值翻好幾倍。

所以,在當時有一則笑話「中國養豬的、做乳製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麼共同點?答案是都變成了影視和 游戲 公司。」

因為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好似任何主業業績的增長對股價帶來的效應,都不如收購一家影視或者手游公司來得快。

這些股票本身的業績增長一般,但是有手游或者傳媒等新型經濟相關的資產注入預期,被形象地稱作「殼」。

由於炒作注入預期,所以很多「殼」公司的股價會因一丁點的風吹草動而發生較大的異動(翻好幾倍)。

與此同時,在IPO方式受堵,並購重組格外受歡迎下,這些沒有業績增長的「殼」公司由於提供了上市渠道,所以也顯得格外珍貴。

一時間,「殼」買賣和「殼」公司股票二級市場買賣都變得異常活躍,A股市場迎來了一輪「殼」瘋狂。

而這場「殼」瘋狂也為2015年的大牛市埋下了伏筆。


配資、配資


在2013年小票行情進行地如火如荼之際,大盤的表現其實並不好。到2014年,大盤已經下跌到2000點左右了,市場投資者情緒也非常低迷。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市場上的很多股票已經非常便宜了,像貴州茅台的市盈率都不到10倍了,可謂是遍地黃金。

但是,市場投資者情緒還尚未從熊市的陰影中走出來,悲觀的情緒讓大家不敢輕舉妄動,只有少數勇敢的投資者開始進場搶奪便宜籌碼。

而正如巴菲特所言「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當時的確是絕佳的買入時點。

2014年11月,央行意外宣布降息,市場壓抑已久的做多熱情終於一觸即發,股市如脫韁的野馬般開始瘋狂地上漲。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進來,市場成交量急劇放大。

而看著別人進入股票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有更多的人按捺不住了,大家紛紛跑步入場,甚至有大批量的人覺得自己的本金不夠,選擇配資(簡單理解,就是借錢炒股)。

有需求就有供給,在股票市場火熱的情況下,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配資平台。

「大盤都漲成這樣子了,你還不來配資,怎麼著你家裡有礦?」等配資平台攬客的廣告在互聯網和移動平台上與日俱增。

這些場外配資平台可以給與5-10倍,甚至更高倍數的杠桿。

以1:5倍杠桿為例,10萬本金可以借到50萬元,如果都投入股市中,這意味風險和收益都在成倍數擴大。

然而,投資者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杠桿」的危害,只是覺得「股市會漲,我的收益要翻好幾倍」。

當時,甚至有大把的投資者先通過信用貸款的方式從銀行借錢作為本金,再去配資獲得更多的資金。

2015年,在各路配資資金瘋狂流入股市的情況下,股票市場瘋狂上漲,其中有「互聯網+」等新興經濟相關的小票漲幅更為突出。

人雖然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但 歷史 總是驚人相似。正如2007年一樣,是泡沫就有破裂的一天,不合理的估值終究要回歸理性。

場外配資被嚴查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各類杠桿資金開始加速「爆倉」。

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國家隊入場輪番上演,股票市場加速下跌,「杠桿牛」落下來帷幕。


私募一哥


就股票市場而言,如果歷經一場牛熊輪回,重新回到原有起點時,那麼,對於場內的投資者而言,這便是一場零和博弈。

有人賠錢,必然有人賺錢!

而這就是韭菜與鐮刀的區別所在。

在2015年這輪「杠桿牛熊市」中,有一把鋒利的鐮刀,那便是徐翔。

盡管,作為私募界「一哥」的他,因操縱股市的罪名,落得身陷囹圄的下場,不禁令人唏噓。不過,他傳奇的人生經歷卻是不能否認的。

1976年出生的徐翔,在他17歲的時候,就帶著三萬塊錢進入了股票市場,算得上是骨灰級的股民了。

經過長期的摸爬打滾,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炒股風格。

他擅長短線,常以兇狠凌厲的操作手法追漲殺跌,也因此被稱作「寧波敢死隊總舵主」。

到2009年底時,徐翔已經通過股票市場完成了原始積累,並轉型私募,創立了澤熙投資。

公司所發的首個產品澤熙瑞金1號初始規模就高達10億元,遠超當時市場上許多私募基金規模,而這其中有大部分的資金來自於徐翔過去十年的原始積累。

由於徐翔非常熟悉散戶心理,並通過「一字斷刀魂」的慣用手法收割了不少散戶。

像澤熙最早投資的一些股票,在澤熙完成建倉後,股價會出現快速的拉升與回落,此後呈「一」字橫盤。

對於散戶而言,他們期待後續反彈,在橫盤期間不斷買入。然而,澤熙卻會悄然出貨。這樣的操作手法被市場形象地稱作「一字斷刀魂」。

在這樣的操作手法下,澤熙的產品回報在市場上一枝獨秀。

受益於產品優秀的業績回報,澤熙投資的管理規模也飛速擴張,到2012年底,公司管理資金規模已經突破100億元,僅次於當時的第一名重陽投資。

不過,除了凌厲的操控手法,徐翔自身對於股票市場的變化,也是非常靈敏的。

這一點在2015年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2015年,他在意識到市場的瘋狂之後,從5月份開始就逐漸減倉,到6月份的時候,澤熙管理產品的倉位已經很輕了,算是做到了成功逃頂2015年的股災。

然而,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他操縱市場、涉嫌內幕交易的罪行,最終還是被監管層找到了證據。

2015年11月,徐翔被捕,至今仍被關在獄中。

而徐翔的落幕也象徵著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基金狂潮


自2015年之後,中國股票市場至今也沒出現一輪快速上漲的全面牛市。

然而,結構性的牛市行情卻始終存在。

與2015年有所不同的是, 市場拋棄了原來的小票風格,以「醬香型 科技 」為代表的白馬龍頭股,成了市場追逐的焦點。

從2016年開始,貴州茅台的股票價格從200多塊,上漲至2000多塊,股價翻了有10多倍。

一直持有貴州茅台股票的投資者,暗自慶幸「醬香型 科技 才是真 科技 」。

而對茅台的股價和估值產生質疑,一直沒有上車的投資者,只能:

「年少不知白酒香,錯把 科技 加滿倉;年少不知白酒好,錯把醫葯當成寶;

年少不知白酒醉,錯把證券當安慰;年少不知酒可貴,一把鼻涕一把淚。」

當然,從2017年開始,除了貴州茅台,也有五糧液、恆瑞醫葯、愛爾眼科、寧德時代等優質龍頭股的股價迭創新高。

這一特徵在2020年表現得尤為明顯。

2020年,因疫情沖擊,全球央行放水,優質風險資產受到追捧,A股市場上的白馬股股價一路上揚。

然而,與此同時,一眾小票卻連續下跌,股票市場二八分化極其嚴重,所以也被網友戲稱為「熊牛市」。

在這樣的情形下,仍然沉浸在前期市場風格,靠炒小票賺錢的投資者,就十分痛苦。

而以消費龍頭白馬為主要持倉的基金,業績表現十分亮眼。

所以,與2007、2015年散戶跑步入場股市不同,2020年「基金」一詞反而頻上微博熱搜,市場迎來了「基金購買熱潮」。

其中,易方達的基金經理張坤,因所管產品業績優秀,受到了市場上投資者的追捧。這些90後新生代投資者,還給張坤組建了後援會。

基金經理「飯圈化」成了當前市場一道新的風景線。

不過,也並非所有基金產品的收益回報都表現好,市場上存續的基金產品之間也存在二八分化效應。

買了消費主題基金,和買了 科技 主題基金的投資者的收益相差甚遠。

那些頭腦一熱,高點申購基金的投資者的收益,自然與低點買入,長期持有的投資者相差甚遠。

所以,如何購買基金也是一門投資藝術。


站在當前時點,回看過往三次股市輪回,無論是全面牛市也好,結構性牛市也罷,每一輪股市的上漲都離不開資金和情緒的推動。

不過於很多散戶而言,由於信息不對稱或者缺乏專業的長期跟蹤能力,不管是購買股票還是申購基金,進場時間往往已經是上漲末期。

縱使有些散戶進場時間挺早,但是耐不住人性的考驗,容易追漲殺跌,賣在了低點,又重新買回在了高點。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出現「散戶牛市多虧錢」的情況。

究其根本,人性使然罷了。

然而,投資卻終究是一門逆人性的藝術。

在當前,全球央行仍在大放水,資本盛宴尚未終結之際,可能大家並不會有這樣的切身體會。盛宴結束之前,大家尚且可以追隨大勢。

畢竟,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是誰在裸泳。

但當拐點到來時,最重要的是堅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耐住波動的考驗,不要貪戀最後的美酒。

② 我國股票市場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

20年前的中國對於何謂股市的問題,並沒有幾人能夠說清楚,更沒有人對此有什麼實際的體驗。經過了短短的20年的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擁有了2026家上市公司和1.3億多的股票投資者,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全球市場經濟的實踐告訴人們,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關系。中國股市20年的發展也不斷地在證明著這一點。事實上,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據媒體報道,目前已經上市的兩千多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已經相當於整個國家同期GDP的46%。我國各行業的骨幹企業已經基本都成為上市公司。可以說,上市公司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脊樑和主要動力源。從全球經濟環境和經濟格局上看,我國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重要的戰略轉型期,期間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的資本市場已經進入到全流通時代,這將使我國資本市場的金融商品定價功能發生重大的改變。全流通時代也將大大地增強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力。資本市場存量資源的再配置將成為資本市場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工作要點,大規模的購並和重組也將不斷地呈現。我國經濟結構也正處於重要的戰略轉型期,我們開始大力發展新興戰略產業,要緊跟世界製造業的步伐和積極推進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這就為資本市場帶來了無限的機會。我國的經濟正在從主要依賴於出口的外向型經濟轉變為主要依靠內需的內向型經濟轉變,這也將為資本市場帶來新的增長動力。總而言之,我國的投資者從宏觀的角度沒有看空中國資本市場的任何理由,而從微觀上看,我們的投資者則必須要學會正確地估值,選擇好買入的股票和買入的時機,然後靠自信心和耐心獲得穩定的和可以預期的投資收益。

③ 中國股票市場近幾年的走勢(好心人幫幫忙)

從圖中可以看出:之前股票市場流動性較低,且不能實現良好的資源配置,與經濟走勢可以說毫無聯系,而股改之後,股指與經濟走勢的聯動性顯著增強,對資源的配置也就更加科學了。

有關股改:2005年5月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股市重塑的一個過程。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98%的應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進入股改程序,股權分置改革在兩年的時間里基本完成。自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正在承擔分流銀行資金和加快直接融資步伐的功能。尤為重要的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後,資本市場的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得以實現,中國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別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國航等超級大盤股的順利發行,表明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完全恢復了首發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使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藍籌時代。此外,中國股票市場還進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改革發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經過這些改革,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資本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滬、深股指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人民幣不斷升值這一重大貨幣、匯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國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國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相當於GDP的132.6%,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一。2007年的IPO融資4595.79億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億,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2]由於股票市場的改革和創新,資本市場由此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全社會開始重新認識和審視資本市場的功能和作用。

④ 我國證券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2019年,受益於國內證券市場回暖、政策紅利等因素,我國證券行業經營業績有明顯的提升,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5.37%和84.77%。其中,自營業務凈收入排名第一,佔比超過三分之一。從增速上看,利息凈收入最高,增速超100%。

經營業績明顯提升

2019年,國內證券市場逐漸回暖,國家出台多項政策釋放紅利,如科創板的設立、CDR等業務的開閘,我國證券行業經營業績明顯提升。2019年,我國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604.83億元,同比增長35.37%;實現凈利潤1230.95億元,同比增長84.77%。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證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⑤ 中國股票2000年-2017

首先要明確一點:國家為什麼要建立股票市場,我認為最根本的目的是為國有企業融資,這是看待中國股市的核心,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會明白中國為什麼是「政策市」,才會明白,為什麼幾年前2245點會開始走熊,才會明白周5為什麼會大漲。 可以說,中國股市的漲跌都是國有企業改制的需要,這是核心問題,至於民營企業,也都是陪嫁的丫鬟,當跟著玩就是了。交易所正式成立的時候,當時只有8個股票,就是所謂的老八股,當時實行的是1%漲跌幅限制,指數從96點開始,經過兩年到達1429,當時可以說是很瘋狂,後來波動極大,指數從1429點跌到386點,跌幅高達80%左右。1992年5月21日,奠定了中國政策市的基礎,當時,取消了漲跌幅限制,當天,大盤高開,漲幅高達100%,指數從600點漲到1200點,其中,幾個新股的發行礦升3000%左右,管理曾沒沒有潦倒市場如此狂熱,於是先通過輿論手段干涉股市,但是不管用,形態和前幾個月說風險教育的時候一個道理,各種媒體使勁唱空,但是指數依然上漲,後來採取了加快新股發行的方式來降溫,指數才開始跌到1000點。從這點可以看出,在90年代,中國已經奠定了政策市的基礎,這個時候的一個細節值得留意。當時市場太瘋狂,深圳市政府將漲跌幅限制從1%降為0。5%,並且買入方還要交納印花稅,此舉措導致了10個月的暴跌。比如,深發展從30元跌到10元,面隊這種局面,政府決定托市,就象周5為什麼要托市是一個道理。深圳市政府籌集了2個億決定救市,方法就是買進深發展,穩定龍頭,穩定大勢,通過救市資金絕密有序的行動,深發展的股價慢慢回升,2個月左右,從13漲到了25左右,市場在深發展的帶動下,逐步恢復人氣,政府的救市成功,這些回憶,充分說明了中國市政策市,中國的漲跌都是政府主導的。在政府托市以後,指數一路走高,這時候,政府開始「發揮」證券市場的真正功能:為國企融資,於是,第一次大擴容開始了,1992年,兩第上市公司共有54家,1993年,達到177家,擴容的勢頭很兇猛,1993年,指數達到1558點,但這個1558點,成了一到坎,用了7年時間才跨越,隨著發行新股的加快,市場進入低迷期,導致低迷的原因有幾個,一是上交所設備嚴重不足,二是金融市場整頓,金融市場的整頓是關鍵因素,指數大幅下跌,政府開始著急,1994年,政府發布了4個救市的措施,但是市場還是不見起色。這個時候,有一個案例去要說一下,就是開啟上市公司並購先河的深寶安收購延中實業,通過一系列的強行收購和發收購,深寶安成了延中實業的大股東,當然,後來證明深寶安是失敗的投資,但是這個事例絕對不能 小看,因為,企業的重組和並購是股票市場永恆的話題,是短期暴利的最大的一個話題。比如,雙匯為什麼會因為收購大漲,最近山東海化為什麼因為收購成為熱門話題,徐工科技為什麼那麼多人關注,就這個原因。上回書說到證券市場蕭條,政府的4個救市措施也不見效,市場甚至說要關閉股市,政府於是再次扮演救世主的角色。1994年,個大媒體發表新華社的稿子:暫停新股發行,並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市場再度亢奮,從300點漲到了1000點,從此,300點成了中國股市的鐵底。這個時候,還有一個案例值得說,不要走開,廣告後更精彩。管金生,這個神化中的人物,相信很多人沒有聽說過,在1994年粉末等場。要說中國股票市場有大鄂的話,管金生就是他們的爺爺。1992年,上交所首先向券商推出了國債期貨交易,這個時候國債期貨是不對公眾開放的,1993年,國債期貨向公眾開放,各路資金紛紜入市,,全國國債期貨的交易所達到14家,交易量達到3個億,這個時候,王股民他哥成了最大的贏家之一,而萬國證券的總經理管金生在歷史性的這個時間成了風雲人物。管金生聯合遼發等機構在327國債期貨和約上做空的理由是,當時市場傳言財政部對327國債進行帖利,但是管金生認為國家的財政很空虛,沒有道理拿錢來補貼,,這時上交所不知道,管金生已經超過規定持倉量,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確實要對國債進行貼利,而此時管金生已經持有巨額空單,而中經開為首的機構做多,本來管由於持有大量空單可以站住腳跟,但是他的聯盟機構卻不講江湖道義,突然空翻多,聯盟瓦解,管金生的賭性開始出現。面對巨額虧損,還開始大量的拋售共計2000億的國債,327國債被打回到147元,當日多頭全線爆倉,管金生從虧損轉為巨額贏利,,但是保證金根本沒有,說白了是透支交易,當天晚上上交所取消了違規交易,管金生損失了13億。管金生後來被判17年,也由於這個事件,中國的首個金融起火品種宣布取消,萬國證券和申銀證券合並為申銀萬國證券。由於國債期貨吸引了大量的資金,股市資金被分流,行情陷入低密,而隨著國債期貨的關閉,對股市又產生利好,資金大量的又流回股市 ,1995年5月18日,在國債期貨取消以後的三天內,上證指數上漲了300點,升幅達到了50%左右,這就是著名的5。19行情,這個時候,政府再次出手打壓股市,措施就是繼續發行新股,市場在經歷上次的擴容後,心理非常脆弱,5月23日,指數大跌16%,5。19屁股還沒做穩的機構和散戶全部被套,這個時候,還有個細節需要說,上面應該是5。18行情,寫錯了。在5。18行情後的幾個月,颳起了一股「議化」行情,為迎接議化上市,主力大肆吃進上石化和馬鋼,短短幾天,兩個票上漲30%左右,但是在議化4月11號上市後,上石化和馬鋼大跌15%左右,經典的第一次上演了「利好出盡就是利空」在經歷幾年的大起大落以後,績優股成了市場的主流,1996年,國務院想利用股市實現國企的改制和解困,下發文件要求國企進行股份制改造,引發了長達一年的牛市行情,指數在一年間上漲200%,1996年初,深發展和長紅已經跌到最低點,隨著上面利好的逐步推出,市場再度搏起,深發展從6元到20元,長哄從7元到27元,這個時候,政府再次出手打壓,連出12道金牌,,人民日報的文章、、漲跌幅10%的限制等,也陸續推出,在12月16到24日,上證跌掉30%,在期間,政府又安撫,說人民日報的的文章是保護投資者利益,在97年1月,指數又開始回漲,但是到97年4月,政府又開始唱空,,期間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等,導致了一段時間的熊市,到1998年5月,政府又開始托市,降息、降低印花稅等措施陸續推出,但是指數還是走低。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是績優股受到熱捧,比如深發展漲了14倍。19995年5月,朱總理直接導演了長達兩年的牛市,以總理對一份內參的批示拉開了序目。那封內參是說股民對股市不滿的,總理批示後,發表了8條意見,包括基金 入市,降低印花稅等,,5月18日,證監會開會轉達了總理的意見。5月19日,兩市創幾年來單日最大的漲幅,成交量也比前幾個交易日翻倍,從這個時候開始,指數大幅上漲。5。19成為了牛市的代名詞。引領大漲的是科技股,東方明珠、上海三毛、中信國安等網路概念大幅度上漲,其他股也開始大漲政府這個時候更是火上澆油,平均每兩天就出一個利好,到2000年,網路股、大盤股、資產重組輪番表演,指數達到2000點以上。牛市被國有股減持終結,2001年6月,指數到了2245點,在國有股減持公布後,開始大跌。期間雖然後反復,但是始終沒有回到歷史高點。以後的大家想比都知道了,2005年,指數最低到了998點,尚主席的股權分置改革拉開了這次牛市的序幕,指數最高到了4335點。

⑥ 中國股票市場從開始到現在的發展過程及重要事件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2、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3、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6、股市設計者點評: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歷史在為未來奮斗的時候總是高尚和純潔的,當年設計者所構想的證券市場只有一個榜樣——歐美,歐美股市是完全市場化的結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間的活動,而中國的歷史現實卻決定了中國的股市一開始就帶著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設計者對本刊評論說。這為後來的政策市以及國企圈錢埋下了伏筆。

三、○ 混亂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與壓之間

1、1991年8月-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3、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

五、○ 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3、2001年10月-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8、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9、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從06年下半年到現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續中。

⑦ 2017年上證指數最高點與最低點

2017年上證指數開盤。3105.31。最高。3450.49。最低3016.53。收盤3307.17。

⑧ 中國股市出現過幾次牛市熊市分別有什麼特點

中國股市20年間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內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而當時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寫委託單,被編到號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委託單,能買到股票等於中了頭彩,因為沒人願意拋出。

這使得滬指從90年12月開始計點,一路上揚,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證所取消漲停板,將牛市推至頂峰,當日指數狂飆到1266.49點,單日漲幅105%,這一記錄至今未破。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了一個坎上,資本市場既有5 21的暴漲又有8 10暴動,但中國經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鄧小平南巡。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未來怎麼發展的問題成為一大熱點,而他講話里最重要的是「堅決地試」這四個字。

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幣股票上市,滬指完成最後一跌,第二輪牛市啟動。三個月內快速上漲,301%的漲幅至今為股民津津樂道。

第三次

行情特點:1993年至1994年間,我國宏觀經濟偏熱並引發緊縮性宏觀調控,同時A股實現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容,使得大盤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證券市場一片蕭條,94年7月29日大盤創下325.89的最低點。

7月30日(周六)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滬指跳空高開,第三次牛市啟動。井噴行情隨即展開,市場在不到30個交易日的時間上漲至1052.94點。

第四次

行情特點:1993-1995年,我國為了推進與大力發展國債市場,開設了國債期貨市場,立即吸引了幾乎90%的資金,股市則持續下跌。

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發生;5月17日,中國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在期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資金短線大規模殺入股票市場,掀起了一次短線暴漲。第四次牛市僅3個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卻從582.89漲到926.41。

第五次

行情特點:經過連續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終於開始走穩,最低點已經探明512點,新股再次發行困難,管理層被迫停發了新股,而政策也開始偏暖,券商資金面開始寬裕,各路資金也開始對優質股票進行井井有條的建倉。

第五次牛市啟動,崇尚績優開始成為主流投資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尋常,管理層連發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揚,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稅由3‰上調至5‰。

第六次

行情特點:第六次牛市俗稱5 19行情。由於管理層容許三類企業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籌碼已經相當多了,市場對今後將推出的一系列利好報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股市會有很大發展,投資者踴躍入市。

2000年2月13日,證監會決定試行向二級市場配售新股,資金空前增加,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推動滬指創下2245的歷史最高點。

第七次

行情特點:第七次牛市起點來自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展開,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境內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殺入市場。

而之後伴隨著基金的瘋狂發行和市場樂觀情緒,在5 30調高印花稅都沒能改變市場的運行軌跡,一路沖高至6124點。此輪牛市曾被媒體稱為全民炒股的時代。

第八次

行情特點:伴隨著四萬億投資政策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A股市場掀起了新一輪大牛市,股價從1664點漲至3478點,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里股價大漲109%。3月3日後的逼空上漲性質能與06年和07年的超級瘋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啟這樣特大利空也未能改變牛市的前進。

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隻大盤股上市和緊縮的宏觀政策才階段性結束了第八輪牛市。

熊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滬指在第一輪牛市沖上1429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認購抽簽表發行了,但發生了當時震驚全國的8 10風波,刺激滬深兩市大幅下挫。

為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管理,92年10月中國證監會成立。這次熊市僅僅半年時間,股指跌幅卻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深滬兩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籌資額1992年為50億,1993年為276億元,1994年為99.78億元,擴容的勢頭十分兇猛。隨著發行額度的明確,市場進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來臨。

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發行額度55億元,明顯要比1993年的195億元低得多,但滬指在3月10日擊破700點,4個月後跌到全年最低325點。

第三次

行情特點:第三次熊市時,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滬指1個半月漲幅達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暫的,隨後A股進入第三次熊市。

而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

第四次

行情特點:短暫的第三次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來臨。為抑制投機,1995年6月15日,管理層下達55億的95年額度,同時20家歷史遺留問題股票也被開始安排上市,滬指再下一城。

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地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

行情特點: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

行情特點:2001年上半年,滬指突破2000點,這讓當時的中國股民為之歡呼雀躍。1個千點似乎預示著一個千年,點數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然而在國有股市價減持的消息沖擊下,2000點很快成為中國股票市場的險峰,從此之後,我們經歷了長達4年多的調整,指數攔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點。第六次熊市是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

第七次

行情特點:隨著市場的亢奮,監管部門不斷提示風險,07年10月16日見到6124的歷史高點後,在中國的通脹持續升溫、基金暫停發行、美國次貸危機、中國石油上市後大幅下和大小非的減持等利空影響下,引發了第七輪熊市,在下跌過程中一個個整數關口被輕易攻破。

直到1664點止跌,後迎來四萬億投資政策,才結束了第七次跌幅驚人的超級大熊市。

(8)2017年中國股票市場的變化擴展閱讀

導致牛市和熊市的因素:

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①企業盈利狀況。盈利是企業紅利(股息)的來源,企業盈利多,可供分配的紅利多,該企業股票的購買者就會增加,股票價格就看漲,形成牛市;相反,企業盈利少,可供分配的紅利少,該企業股票的購買者就會減少,股票價格就看跌,形成熊市。

但是投資者在評估股價時,不是根據現在的企業收益狀況,而是根據企業將來的收益評估。同時由於影響股價的因素很多,有時企業盈利的變動對股價的影響力小於其他因素,都可能出現股價變化與企業現時盈利狀況不一致的情形。

②國民經濟狀況。在經濟復甦和繁榮時,工業生產增加,產品暢銷,企業盈利增加,投資者看好企業股票,股票價格就看漲;而在經濟衰退和危機時,產品滯銷,生產減少,企業盈利減少或者無盈利,使股票的吸引力減弱,股票價格就看跌。

③利率變動。利率下降,使企業利息負擔減輕,盈利相對增加,股票吸引力提高,股票價格就看漲。利率下降,使貸款成本降低,也刺激股票投資和投機增加,股票價格上漲;

反之,利率上升,使企業利率負擔加重,盈利相對減少,則會減少投資者購買企業股票的興趣,造成股票需求下降,價格跌落。由於貸款成本提高,還可能迫使投機者拋售股票,促使股市下跌。

④貨幣供應量變動。在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增加,甚至發生通貨膨脹時,由於流入股票市場的資金增多,對股票的需求增加,就可能引起股票上漲。而在信用緊縮,貨幣供應量減少時,由於股票市場的資金可能減少而引起股票行市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