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股市從什麼時候開張的
1990年12月,滬深證券交易所開業
1990年12月19日 開始交易
B. 股票市場對外資放開,會帶動A股的牛市來臨嗎
前幾天國家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限制,後面外資進入中國的資本市場相對比以前更加容易了,這時候很多投資者開始考慮,取消外資限制後,A股是否會迎來一波牛市,好比美股之前長達十一年的牛市,大部分跟這些資金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外資的更鍾愛業績較好的藍籌白馬個股,如果的外資持續買入A股的這部分股票後的是否會帶來A股的牛市,下面我們重點講解的下A股的牛市的啟動必要條件
目前的外資的持股情況和取消限制是否給A股帶來了增量資金了呢A股啟動牛市的必要條件我們A股市場跟其他國家的存在很大的差別,A股是牛短熊長的結構特點,一年的就能夠完成的人家的幾年甚至十年上漲幅度,短期快速暴漲後股市形成泡沫,被嚴重透支,那接下來的必然引來長期下跌的局面,首先去泡沫,去完泡沫後,經歷長期緩慢震盪下行和長期底部震盪為下一波牛市,然後牛市再次出現快速拉升上漲的情況,具體參考下圖數據:
總結:通過以上兩大方面講解了目前A股的現狀和外資和A股的關系,A股接下來是否能夠啟動牛市還是跟A股結構有關和國家政策有關,但是A股目前處於磨底階段,在接下來的一到兩年的時間裡面必然會迎來一波較好的上漲行情,而外資只能獲得市場上漲所帶來的收益,而推動的市場的上漲,目外資沒有這個能力。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C. 2020年中國股票會怎樣發展
首先是經濟基本面。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的企穩將為A股上漲提供基礎。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到6%左右,但經濟最差的時期已經過去,外貿形勢也有所改善,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6%,服務業、消費業將有較快發展,製造業出現回暖,從而提振投資者信心。預計2020年上證指數將站穩在3000點之上,全年上漲20%左右。
隨著中國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發揮效力,領先經濟指標與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有所改善,這使得瑞信確信經濟和股市基本面正在改善,預計中國股票將跑贏全球新興市場綜合指數。
其次是政策改革面。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對2020年股市持樂觀態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涉及股市的各項改革政策接續出台,除了修訂證券法,明確全面推行注冊制,加強投資者保護之外,近期在推動長期資金入市方面也釋放出積極信號。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董登新表示,此舉意味著銀保監會支持通過把家庭儲蓄、家庭財富轉化為長期投資產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未來中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要借用資本市場的通道,多研發長期的理財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和養老投資產品來幫助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提供多元化的產品選擇,這將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龐大的長期資金來源。
董登新進一步指出,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並非鼓勵個人投資者直接入市,重點是要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投研能力。金融機構應該有足夠的能力開發出讓散戶或家庭滿意的中長期投資產品,這既能引導家庭長期投資,又能進一步提高A股的專業化水平和成熟度。
對此,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實際上就是把儲蓄通過專業化機構投資者的能力,轉化為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來源。
再次是資金面。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少君表示,結合北上資金(即進入A股的境外資金)、銀行理財子公司、新成立基金等維度研判,2020年A股的增量資金有望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3)中國股票對外放開擴展閱讀
以北上資金為例,據媒體統計,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年北上資金凈流入逾3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宋_預計,2020年北上資金將繼續保持較快速度的凈流入。他分析說,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不減,對外資吸引力較大;此外相比海外股市,目前A股市場外資持股比例較低,許多股票存在估值優勢,因此會吸引資金持續流入。
多數券商對今年A股的行情保持樂觀,但也有部分券商持相對謹慎態度。廣發證券發布研報稱,2020年,盈利驅動將取代估值成為A股行情主導,由於2020年A股盈利只是正的「弱改善」而非「強牽引」,因此A股期望收益率不及2019年,整體上將延續「金融供給側慢牛」格局。
D. 中國開通股市是什麼時候
中國股市歷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 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 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 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 同日 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 黃浦萬國 每天收市晚上交流信息者絡繹不絕 上海一景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 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 瓊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鄧小平「堅決試,不行可以關」 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年5月21日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1420點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8·10」之後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響猛跌22.2%。上證指數暴跌400餘點與5月25日的1420點相比,凈跌640點,兩個半月內跌幅達到45%。 眼看股市脫韁,監管層趕忙懸崖勒馬,並加快新股上市速度。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後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92年因買股票認購證出現了股票大戶 95年以國債風波為限基本上消滅了股票大戶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 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 第一家股權收購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 8月漲至 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指數又在政策指揮下玩了一把過山車: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 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 需要上門 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採納哦
E. 中國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的措施
措施
1 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特別是發展出口貿易
2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特別是有助於企業技術改造的適用的先進技術
3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特別是更加積極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興辦中外合資、中外合作與外商獨資企業
4積極開展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
5 發展對外經濟技術援助與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
6 設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以帶動內地開放
意義
經濟特區的創建,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對吸收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生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F. 中國股市對外資開放嗎
你好,中國股市對外資開放。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金融開放使中國獲益很多,對中國市場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請採納,謝謝!
G. 聽說中國股市最近要推出國際版,具體怎麼回事是把A股對外開放還是又重新發行股票啊為什麼普遍都看成利
凡事都是兩面性的:
1)在A股市場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國際板開進,會造成市場資金分流,是利空,將持續很久。
2)A股估值與國際接軌,路途遙遠,A股市盈率相對其他市場太高,所以,國際版的開放會中長期使得估值高的中小板、創業板、垃圾股價值回歸,路途遙遠,也許需要數年才能完成,很可能未來的大牛市,垃圾股就不漲了,像港股一樣,幾分,幾毛錢。
3)從大格局來看,國際板的推出對我國資本市場以及經濟的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不斷擴容,進行產業資本改革。推出國際板,使擴容後的A股與世界接軌。說白了,現在的猛烈的擴容就是為了迎接國際板的推進。
加分啊兄弟。
H. 請問中國解放後的股票發展歷史慨況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1991年8月28日-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2001年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暫停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出售國有股 2001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6年下半年到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高達6124.04點,隨後隨著國際金融局勢急轉直下,美國次貸危機 ,世界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閉,中國股市特有的大小非現象使得上證指數一路下滑,至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跌至1664.93點,跌幅超70%。 2009年上證綜指年內上漲62.19%,個股漲幅甚至接近2007年的水平,股價創新高的A股有330多隻(不包括新股),占總數的20%,而股價回升到6000點水平的股票,占總數的50%。 2010年年初開盤指數既告不利,上證指數在最初上漲了一段之後,又於1月27日跌破3000點。現在仍舊在3000點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