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過去20年股市的起伏!
自1990年中國股市開門營業,至今走過了20年的歷程。回首中國股市20年的牛熊交替,它們基本上都是以暴漲暴跌的「對稱美」而展現的。在此,筆者將這20年分為四大階段:1000點中軸階段、1000點底部階段、1500點底部階段、新中軸確認階段。
(一)中國股市第一階段:1000點價值中軸階段(耗時6年)
1990——1996年6年間,中國股市始終以1000點為價值中軸,1500點成為股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箱頂」)。6年間,中國股市經歷了頻繁的三輪暴漲暴跌。
(1)第一輪暴漲暴跌:100點——1429點——400點(跌幅超過50%)
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中國股市從100點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就狂飆至1429點,這是中國股市第一個大牛市的「頂峰」。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00多點。隨後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個月後,1992年11月16日,上證指數回落至400點下方,幾乎打回原形。
(2)第二輪暴漲暴跌:400點——1536點——333點(跌幅超過50%)
上證指數從1992年底的400點低谷啟航,開始了它的第二輪「大起大落」。這一次暴漲來得更為猛烈,從400點附近極速地竄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點收盤(上證指數第一次站上1500點之上),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了1100點。股指在1500點上方站穩了4天之後,便調頭持續下跌。這一次下跌基本上沒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時間較上一輪要長,持續陰跌達17個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這一輪行情的最低點333.92點收盤。
(3)第三輪暴漲暴跌:333點——1053點——512點(跌幅超過50%)
由於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輪行情再次啟動,這一輪大牛行情來得更加猛烈而短暫,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上證指數就猛竄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點1053點,漲幅為215%。隨後便展開了一輪更加漫長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證指數跌至512.80點的最低點。這一輪下跌總計耗時16個月。
(二)中國股市第二階段:1000點底部確認階段(耗時9年)
直到1997年2月21日,中國股市再次站上1000點,這是一個轉折性的重大標志,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從此以後,中國股市的收盤指數一直牢牢站在了1000點之上。盡管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盤中一度擊穿1000點大關,但當日股指仍頑強地收在了1000點上方。
從1996年1月到2005年6月,中國股市經歷了第四輪暴漲暴跌,其主要標識性意義是:這一輪暴漲暴跌奮力沖破了1500點的歷史「箱頂」,並將1000點的「價值中軸」變成了新的市場「箱底」。
(4)第四輪暴漲暴跌:512點——2245點——998點(跌幅超過50%)
1996年初,這一波大牛市悄無聲息地在常規年報披露中發起。上證指數從1996年1月19日的500點上方啟動。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沖向2245點的歷史最高峰。5年牛市累計漲幅超過300%!自此,正式宣告我國持續5年之久的此輪大牛市的真正終結。
在第四輪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現出來的「一波三折」行情,極好地化解了股市階段性暴漲過程中所聚集的泡沫,這極有利於牛市行情的延長:512點(1996年1月)——1510點(1997年5月)——1047點(1999年5月)——1756點(1999年6月)——1361點(2000年1月)——2245點(2001年6月)。
請注意:由於處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調」,其跌幅均未超過前期上漲的最高點的1/2,因此,筆者才將它視為一種「回調」,而不是一輪獨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輪牛熊更替與前三輪牛熊更替的主要區別在於:第四輪行情是一輪「慢牛」行情,它表現為「一波三折」地上漲,同時也對稱地表現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點——1500點——1200點——1000點。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漲,才有後來「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這樣,這一輪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後持續9年的時間。這是中國股市20年唯一經歷過的一次「慢牛慢熊」模式。
(三)中國股市第三階段:1500點底部確認階段(耗時3年)
2005年下半年,中國股市從千點上方重新整固、重拾信心,再次揭開中國股市20年中漲跌最為猛烈的第五輪暴漲暴跌序幕。
(5)第五輪暴漲暴跌:998點——6124點——1664點(跌幅超過50%)
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最低為998.23點。與2001年6月14日的2245點相比,總計跌幅超過50%,故標志著此輪熊市底部的正式確立。
2005年下半年,上證綜指從1000點附近啟動新一輪超級大牛市,2006年5月9日,上證指數終於再次站上1500點。2006年11月20日,上證指數站上2000點。
2006年12月14日,上證指數首次創出歷史最高記錄,收於2249.11點。8個交易日後,2006年12月27日,上證指數首次沖上2500點關口。2007年2月26日,大盤首次站上3000點大關。2007年5月9日,大盤首次站上4000點大關。2007年8月23日,大盤首次站上5000點大關。
2007年10月15日,大盤首次站上6000點。次日便創下6124點的歷史最高記錄。大盤在6000點之上僅站了三日即調頭向下,這標志著本輪牛市的正式終結。
在本輪大牛市中,上證綜指從2006年12月14日的2245點飆升至2007年10月16日,只花了整整10個月功夫;然而,在接下來的大熊市中,上證綜指從6124點狂跌回2245點,正好也只花了整整10個月的功夫。這是中國股市真正意義上的暴漲暴跌「對稱美」!
不過,事情遠還沒有結束。2008年10月28日,中國股市繼續暴跌至1664點,這才探出本輪熊市的絕對底部!有人說,從6100點倒過個,跌至今天的1600點,應該差不多了;但也有人說,至少還要跌破1500點,更有甚者,有人預測本輪熊市還要跌至1200點或是重試1000點的底部。所幸這一切都只是少數人的臆想或悲觀。
1664點,真的打住了!這一重大信號的偉大意義在於:它標識著中國股市終於確認了1500點的歷史新「箱底」;1500點終於築成了中國股市的萬里長城!
(四)中國股市第四階段:新的價值中軸在哪裡?2000點或3000點?
1500點是中國股市未來市場的「箱底」,牢不可破!那麼,未來三五年內,中國股市的價值中軸究竟在哪裡?再次跨越6124點的歷史高峰還需要等待多久?它會重蹈日本股市20年不能跨越4萬點歷史高峰的「覆輒」嗎?或是它會重走NASDAQ十年不能超越5500點的歷史高峰的老路嗎?中國股市20年的日K線圖可能會給我們某種啟示、某種靈感,或是某種答案。最後參考:筆者妄加預測,2010年中國股市將在2000——4000點之間震盪徘徊。在未來三年,中國股市可能不存在真正牛市!主要依據基於如下三大背景因素:
第一,2010年,中國股市將真正步入「全流通」時代,隨著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股指期貨的推出,暴漲暴跌的「對稱美」將逐漸淡出。更何況,花三年時間固本培元,重拾舊山河,再次積蓄能量,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第二,節能減排目標將扼殺「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行業擴張,「兩高一資」行業的央企與國企利潤增長將會大打折扣。傳統GDP掛帥、GDP高增長將不再靈驗,新的利潤增長點將在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中艱難尋找!經濟增長質量目標將全面取代單純經濟增長速度指標第三,作為中國經濟晴雨表,明年銀行業將步入整固期。一方面,銀行自身要「充電」,需要第二次借力股市,增發充實資本金;另一方面,後危機時代,在銀行信貸天量擴張受限的形勢下,趁機擴張資本市場,加速股市擴容,這是創業板與中小板快速擴容的天賜良機!這可以大大緩解中國企業傳統而單一的融資渠道——銀行信貸的巨大壓力
2. 歷史上中國股市最低點是什麼時候
歷史上最低點發生在1991年5月23日,是107.35點。
拓展資料:
中國股市基於1990年12月19日,從100點開始;上證綜指1992年5月26日飆升至1429點,這是大牛市在中國股市的第一個「高峰」。一年半後,上證指數大漲1329%。之後股市迅速回落,陷入恐慌。1992年11月16日,經過5個月的暴跌,上證綜指幾乎恢復到原來的形態,跌回400點以下。
上證綜指從1992年底的400點低谷啟航,開始了第二輪「漲跌」。這一次,漲勢更加猛烈,從400點附近到1993年2月15日收盤的1536.82點(上證綜指首次突破1500點)。僅在三個月內,股市漲幅就上漲了284%,上證綜指上漲了1100點。股指在1500點以上盤整4天後,掉頭繼續下跌。這一次,基本上下跌沒有遇到什麼力量,但是持續了17個月,下跌的時間比上一輪要長。上證綜指1994年7月29日跌至本輪行情最低點,收於333.92點。
由於三大救市政策,1994年8月1日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行情,這一輪大牛市更加猛烈,更是曇花一現。短短一個多月,上證綜指飆升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點1053點,漲幅佔215%。然後一個更長的熊市開始了。
直到1996年1月19日,上證綜指跌至512 .80點的最低點。這輪下跌總共花了16個月。
這一波大牛市在1996年初定期年報的披露中悄然開始。上證指數從1996年1月19日的500點以上開始,1997年5月12日達到1510點。上證指數不到半年上漲近300%,大盤暴漲1000點。股市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開始了為期兩年的「調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點。
1999年,『519』市場井噴。短短一個半月,股指上漲近七成。1999年6月30日,上證綜指上漲至1756點。第一次把歷史的「盒子頂」(1500分)頂破,讓投資者難以接受。然後股市大幅回落。2000年1月4日,上證綜合指數達到1361點。
在歐美股市大幅上漲的刺激下,中國股市終於奮力拚搏,終於沖到了當前市場的「最高點」。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沖到了2245點的歷史高點。此後,它正式宣告了中國這輪大牛市的真正結束。
3. a股歷史上的幾次大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兩交易所發出通知,決定自16日起對在兩交易所上市和交易的股票(含A、B股)和基金類證券的交易價格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
當時大盤連續暴跌4天,其中兩天的跌幅是5.44%,5.70%,9.91%,9.44%。
2007年2月27日,A股各指數跌幅均超過8%,其中上證綜指和深成指創近10年最大單日跌幅,分別為8.84%和9.29%。兩市1327隻可交易的A股中,1072隻股票跌幅超過7%,800多隻個股跌停。
拓展資料:
A股,即人民幣普通股票,是由中國境內注冊公司發行,在境內上市,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2013年4月1日起,境內港澳台居民可開立A股賬戶)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英文字母A沒有實際意義,只是用來區分人民幣普通股票和人民幣特種股票。
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用人民幣交易在中國境內上市針對國內的股票)、B股(用人民幣標值但只能用外幣交易且在中國境內上市針對外國人或者港澳台地區的股票)、H股(內地注冊、香港上市的外資股)、N股(內地注冊,紐約上市的外資股) 和S股(沒有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股名前加S,日漲跌幅為上下5%)等的區分。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A股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在我國境內發行只許本國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的普通股。
在公司發行的流通股中占最大比重的股票,也是流通性較好的股票,但多數公司的A股並不是公司發行最多的股票,因為我國的上市公司除了發行A股外,多數還有非流通的國家股或國有法人股等等。
被認為是一種只注重盈利分配權,不注重管理權的股票,這主要是因為在股票市場上參與A股交易的人士,更多地關注A股買賣的差價,對於其代表的其他權利則並不關心。
4. 「中國股市30年,最大牛市發生在哪年」
中國股市中的幾次牛市
第一次牛市,產生在1991年的5月至1992年的5月,歷時13個月,期間無1根月陰線。指數從最低點104.96點上漲到了最高點1429.01點,總共上漲了1325點(不計小數點,以下同),漲幅高達1274%。不過這是在中國股市初期成立中的摸索階段,意義不是很大。
第二次牛市,出現在1996年的1月至1997年5月,歷時17個月,期間月陰線為6根,含首尾的2根月陰線。指數從512.82點上漲到了1510.18點,最大上漲點數為998點,最大漲幅為195%。。
第三次牛市,從2000年1月至2001年的6月,歷時18個月,期間月陰線為4根。指數從1361.24點一直上漲到了2245.42點,總共上漲了884點,上漲幅度為65%。
第四次牛市,從2005年的6月一直持續到了2007年的10月,歷時達到了29個月,期間月陰線的次數僅為5根,包括2007年受到5.30半夜雞叫後,在6月開出的調整陰線,這根月陰線的下跌幅度達到了7.03%。上證指數從998點一直上漲到了6124點,最大上漲點數為5126點,最大漲幅為513.62%。
第五次牛市,從2008年的10月到2009年的8月,歷時11個月,期間只有3根月陰線,含首尾的2根月陰線。指數從最低點1664.93點上漲到了3478.01點。最大上漲點數為1884點,最大漲幅為109%。
由此可見,無論從時間跨度和漲幅角度第四次牛市算是較大的牛市。
5. 中國股市歷史上共發生過幾次大股災
第一次股災是在1996年12月16日,那天很多股民稱之為黑色星期一。
第二次股災發生在2001年7月30日,在上次股災洗禮後,中國股市也進行了整頓。
第三次股災發生在2007年2月27日,是亞洲金融危機到來的前一年,當時股市的機制已經很完善,但出現了很多混亂,股市後面出現了各路莊家,他們在背後操縱股市。
第四次股災發生在2015年,在短短的一年裡,中國股市暴跌了三次,所以當時基本上炒股者都跌得很慘。
拓展資料:
中國證券市場股票不包括被特殊處理A股的漲跌幅以10%為限,當日漲幅達到10%限為上限,買盤持續維持到收盤,稱該股為漲停板,ST類股的漲跌幅設定為5%,達到5%即為漲停板。漲停板,是指當日價格停止上漲,而非停止交易。
漲跌停板制度源於國外早期證券市場,是證券市場中為了防止交易價格的暴漲暴跌,抑制過度投機現象,對每隻證券當天價格的漲跌幅度予以適當限制的一種交易制度。
有些交易所會為證券、商品、合約設定單日漲跌幅限制,比如限定個股單一交易日最多隻能較上收盤價上漲或下跌10%,當價格升至當日價格上限,就稱為漲停板,跌至價格下限則稱為跌停板。有些交易所會在漲停板或跌停板時停止交易,直至市場價格脫離價格上限或下限;也有交易所會在短暫停止交易後於擴大的價格區間內恢復買賣。
我國的漲跌停板制度與國外製度的主要區別在於股價達到漲跌停板後,不是完全停止交易,在漲跌停價位或之內價格的交易仍可繼續進行,直到當日收市為止。
我國滬深證券交易所對股票、基金交易實行價格漲幅限制,漲幅比例為10%,其中ST股票和*ST股票價格漲幅比例為5%。股票、基金漲幅價格的計算公式為:漲幅價格=前收盤價×(1+漲幅比例),計算結果按照四捨五入原則取至價格最小變動單位。
一般說,開市即封漲停的股票,勢頭較猛,只要當天漲停板不被打開,第二日仍然有上沖動力。兩種情況為不開板的和開板的漲停板,而第一種情況又分為無量空漲型和有量仍封死型;第二種情況為吃貨型、洗盤型和出貨型的開過板的漲停板。
在漲跌停板交易制度下,以漲停板最有力,但是,物極必反,在相對高位或在大盤不好盤整震盪時,主力有可能借漲停板出貨。
6. 數說A股30年:股價最高、市值最高、股價振幅最大都有誰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已過「而立之年」。
30年間,A股股票數量從1990年的7隻,已增加到目前的4000餘只。30年征程中,A股也經歷了無數風雲變化。
具體來看,Wind統計顯示,不復權 歷史 股價數據顯示,A股30年來,股價最高的是1992年的飛樂股份,最高至3550.00元/股。最能給投資者賺錢的,為2009年的順發恆業,年漲幅高達2152.63%,也是A股30年內,唯一一隻年漲幅超過2000%的個股。
此外,市值最高的股票,是2007年的中國石油,在2007年年底高達52877.24億元,也是近30年來市值唯一超過5萬億元的上市公司,目前仍是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天花板。分紅方面,「宇宙第一行」工商銀行連續13年成為A股年度分紅最多的上市公司。
股民最關心的股票價格漲跌方面,A股30年來,1992年的瓊珠江A年度股價振幅最大,讓股民坐上了最刺激的「過山車」,日波動率高達583.19%。
新股發行數量方面,雖然有反復,但總體上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1993年,新股上市數量正式突破百家。2017年,A股首發上市公司數量達438家,是30年間新股發行數量最多的年份。
股價之最:28年後貴州茅台股價再破千元
Wind數據顯示,不復權的 歷史 股價數據顯示,30年來,股價最高的股票為飛樂股份(600654),1992年最高至3550.00元/股。27年後,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千元股,2019年最高至1241.61元/股。
具體來看,1990年至1993年,A股歷年股價最高的股票分別為真空電子(600602)、飛樂股份(600654)和G海立(600619),分別為500.10元/股、939.50元/股、3550.00元/股、330.00元/股。其中,飛樂股份(600654)在1992年和1993年,都是股價最高的股票。
進入1994年,A股股價開始進入緩慢上升期。其中,1995年,股價最高的中華企業(600675),近為35.67元/股。及至2000年,方再次出現百元股,億安 科技 (000008)最高達126.31元/股。
不過,從2002年開始,A股連續5年未再出現百元股。2002年至2006年,A股股價最高的股票分別為2002年和2003年的用友軟體(600588),2004年和2005年的蘇寧電器(002024),以及2006年的貴州茅台(600519),股價分別為62.00元/股、56.81元/股、51.98元/股、70.25元/股、93.20元/股。
然而,從2003年開始,A股歷年的最貴股,再沒有低至百元以下。2007年,中國船舶(600150)最高達300.00元/股,2017年貴州茅台(600519)股價突破500元關口,最高至726.50元/股,2019年,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千元股,最高至1241.61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9年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年度最貴股後,往後的12年,A股年度最貴股這一稱號,僅3次旁落。2001年,洋河股份(002304)最高至239.98元/股;2014年,朗瑪信息(300288)最高至223.88元/股;2015年,安碩信息(300380)最高至474.00元/股。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當年的老股票股價能夠突破千元,有一定 歷史 原因。
彼時,國內證券交易所剛設立不久,掛牌交易的股票不多,股票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同時,各股股本較小。此外,政策方面,1992年上海股票交易市場放開了日內漲跌幅限制,大批股民湧入。加之當年市場規則總體比較寬松,曾施行T 0、無漲跌幅限制等規則。因此,上市公司的價格與價值差異較大。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上海「老八股」中還誕生過萬元股。不過,因為種種因素,Wind並未收錄這一 歷史 數據。
公開資料顯示,1992年5月,全稱上海豫園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豫園商城」,股價突破萬元,創下了中國證券交易史至今未能突破的記錄。
漲幅之最:順發恆業2009年漲幅超2000%,2015年至2017年個股漲幅連續超1000%
30年來,歷年最能給投資者賺錢的股票,分別有哪些呢?
Wind數據顯示,年漲幅最高的股票,為2009年的順發恆業(000631),年漲幅高達2152.63%,也是A股30年內,唯一一隻年漲幅超過2000%的個股。
此外,除了2009年的順發恆業(000631),2007年的ST仁和(000650)、2015年的中文在線(300364)、2016年的海天精工(601882)、2017年的寒銳鈷業(300618)、2020年的萬泰生物(603392),年漲幅均超1000%,分別達1611.92%、1715.37%、1068.52%、1214.95%、1245.24%。
可以注意到,年漲幅較高的個股,近年來較多。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內,A股均出現漲幅超過1000%的個股。而在A股剛發展的前17年,沒有任何一支股票,年漲幅在1000%以上。
其中,1990年的真空電子(600602)、2001年的PT農商社(600837)、2002年的夏新電子(600057)、2004年的石油濟柴(000617),漲幅均未超過100%,分別為30.23%、80.76%、95.65%和97.69%。
市值之最:2006年A股進入萬億市值年代,中國石油超5萬億元市值仍是天花板
隨著A股的不斷進化發展,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同樣不斷突破。
Wind數據顯示,A股近30年來市值最高的公司,為2007年的中國石油(601857),市值在2007年年底高達52877.24億元,也是近30年來市值唯一超過5萬億元的上市公司。
從1990年開始,A股上市公司市值不斷增加。截至1993年底,A股出現首家百億市值的公司,上海石化(600688)市值達204.30億元。截至2010年底,A股出現首家千億市值的公司,中國石化(600028)市值達3370.94億元。截至2006年底,A股再進一步,出現首家萬億市值的公司,工商銀行(601398)市值達19590.0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2007年,A股迎來上市公司市值的巔峰。截至2007年底,中國石油(601857)市值高達52877.24億元,及至目前,仍是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天花板。
2008年後,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總額徘徊在2萬億左右。其中,2009年底的中國石油(601857)、2017年和2019年底的工商銀行(601398)、2020年的貴州茅台(600519),市值均超過2萬億元,分別達24109.02億元、21279.48億元、20518.10億元、21530.10億元。
分紅之最:「宇宙第一行」連續13年分紅第一,2013年分紅突破900億元
A股30年來,哪些上市公司最能分紅呢?
絕對值來看,2019年,工商銀行(601398)年度累計分紅總額高達936.64億元
億元,是近30年來年度分紅最多的股票,距千億分紅僅一步之遙。
具體來看,1993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過億,申能股份(600642)全年分紅3.60億元。2001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突破10億元,中國石化(600028)全年分紅69.36億元。2004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突破百億,中國石化(600028)全年分紅104.0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7年開始,A股分紅正式進入「宇宙第一行」的時代。
從2007年至2019年,13年來,A股年分紅最多的上市公司,均為工商銀行(601398)。其中,2007年突破400億元,達444.25億元;2008年突破500億元,達551.13億元;2010年突破600億元,分紅642.20億元;2011年突破700億元,分紅709.12億元;2012年突破800億元,分紅835.65億元;2013年突破900億元,分紅919.60億元。
股價振幅之最:1992年瓊珠江A年度股價振幅 歷史 最高,年內日波動率超500%
股民最關心的,莫過於股票的價格,一漲一跌均繫心間。那麼,A股30年來,哪些股票最能讓股民坐「過山車」呢?
Wind數據顯示,年度股價振幅最大的股票,為1992年的瓊珠江A(000505),年內日波動率高達583.19%,是A股30年來波動率最高的股票。
同時,1996年的武漢塑料(000665),年內日波動率同樣超過500%,達550.10%。
此外,1993年的四川金頂(600678)、1995年的中國嘉陵(600877)、1998年的四川湖山(600801),年內日波動率均超過200%,分別達308.63%、279.16%、275.36%。
2018年,A股年度股價振幅最高的利通電子(603629),日波動率僅為15.97%,在30年振幅榜上排名最後。此外,2005年股價振幅最大的*ST吉紙(000718)、2017年股價振幅最大的中石 科技 (300684),年波動率均在20%以下,分別為19.59%、19.63%。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A股的不斷發展,A股歷年股價振幅最高的個股,日波動率不斷下降。
從2010年開始,10年間,僅有2012年股價振幅最大的華數傳媒(000156)、2015年股價振幅最大的協鑫集成(002506)、2020年股價振幅最大的瑞豐新村(300910),年內日波動率超過100%,分別為140.31%、101.37%、168.61%
新股之最:2017年438隻新股發行量是30年最高峰,1993年突破百家
總體上,A股歷年的新股發行數量,呈現出逐減增加的趨勢。
1990年與1991年,新股發行數量均在在個位數,分別只有7隻與4隻。1992年,A股首發上市的公司,增至36家。
1993年,A股新股發行數量正式突破百隻,達105隻。並在此後的幾年間,出現一波上市的小高峰。1996年、1997、2000年,新股發行數量均突破百隻,分別達181隻、190隻、130隻。
不過,從2001年開始的往後9年間,A股新股發行數量有8年均未突破百隻。僅在2007年,實現了125隻的新股發行。
進入2010年後,A股新股發行數量開始大幅增加。其中,在2010年、2011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和2020年這7年間,A股首發上市的公司數量,均保持在200家以上。2010年、2017年和2020年,新股發行數量更是超過300隻,分別達341隻、438隻、342隻。
其中,2017年,A股438隻的新股上市數量,也是A股30年內新股發行最多的一年。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A股發行數量最少的年份,也在2010年後。2013年,由於市場低迷,全年僅有美的集團(000333)和浙能電力(600023)兩家企業首發上市。
7. 講一講你在股市近30年的風雲故事
先虧夠個5年,再開始起航
反正閑著沒事,就聊聊2015那年,我炒股的事吧。
記得年初我的本金是6萬,後來又加了2萬吧。那時市場開始轉好,主力資本都在炒中字頭央企,我股票池中其他股全退出,調進了中國中建築,中國中冶,中國聯通,還要中國重工。我反正就在在幾股票裡面來回切換,漲一二個停板我又換一個,漲多又換一個,真是瞎貓碰到死老鼠,不得了,到了好象是5,6月吧已漲到二十二萬多。本來就可以收手不幹,就贏定了。都是貪婪惹的禍,人心不足蛇吞象,一點都不錯。到頂開始大跌了,偏不相訝,贏了這么多無所謂,抱著這種賭博的心態。跌了十多天認為到底了,滿倉進去,都說老股民死在半山腰,這話一點不假,那時基本天天跌,跌到不敢看盤了,最後好象是剩下6,7萬本金吧。真是應了那句,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故事也完了,謝謝大家
我是15年頂部的時候,看到同事都在炒股,就想進去試試,誰知這一試,掉進去出不來了。剛開始放的少,只放了5000塊,幸虧放的少,也沒錢,後來成熟一些才知道在沒有建立自己的完善成熟的交易策略體系前是放的越多虧的越多,奉勸那些還是小白,還覺得找不到方向亂撞的散戶朋友,冷靜點別沖動虧了一直補倉。前兩年都是瞎買,想進本地券商群都不讓進,後來有人推薦了直播群,有老師帶著炒股的,晚上還講課,推薦的都是垃圾股,什麼兩面針,大象塑,還有退市華澤鈷鎳,這其實是一群有組織的騙子幫,他們一個團伙,大概有10幾名老師,當年牛市見頂後他們也看不出來,還在一直推薦股票,都吃了熔斷大跌,最後要帶著人炒白銀,黃金現貨,騙人開戶怎麼賺錢貼單子就不說了,我對那不感興趣就全刪了。2017年開始自己學,不喜歡看書,喜歡聽課,益學堂的課聽了1年,依然沒有形成自己的策略,2018年開始逐漸形成穩健的交易策略,跟著指數節奏走,指數出現底部結構買入,頂部結構賣出,下跌趨勢空倉觀望為主,避免了下跌風險,逐漸地已經不虧損了,以前聯空倉都做不到,像個無頭的蒼蠅亂撞。到2019年的時候已經扭虧為盈了,由於之前放的少,總共虧了3萬多都覺得虧大了,2019年中就回本後盈利2萬。期間見識過炒股研究了23年的老老師,研究盤口語言K線語言但是3288卻說沒見過圓弧頂,說明股市裡並不是說他研究時間足夠長就一定能看懂大盤指數趨勢。還有就是技術形態,見過2個身邊的朋友,一個表哥研究股票10年說股市裡所有的技術指標,波浪理論什麼都用過實驗過,覺得無效。另一個朋友也是研究過6年技術派,也覺得技術形態再好,跑不過指數下跌趨勢。因為我對股票執著熱愛,現在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逐步完善優化的選股策略,交易策略,買賣持股策略,我是看到即使指數下跌,依然有上漲的股票的,綜合所述,不管指數還是個股技術形態,我覺得都是有規律的,只不過是控制好風險的情況下,賺大虧小,堅決執行策略止盈止損的問題。
兩千年入市,經歷幾年的大熊市。好在沒經歷過大牛市,膽子小。整個大熊市虧本三成左右,也不敢多投資股市。
之後的牛市行情,增加本錢做股票,還持續熊市思維,賺點錢就拋了。賣掉了無數的翻倍的大牛股,我只賺了點零花錢。
在之後的熊市我幸運的接觸到價值投資的知識,整個熊市雖然滿倉但是神奇的沒虧錢。感謝招商銀行。
一五年行情是一個重要的時期。成功逃頂避免了被踩踏,跟我當時摒棄績差股,喜好ETF和分類權證有關。偏短的操作周期對於感受大盤指數變化是很有幫助的。
一八年行情看不懂,開始時很郁悶,以為股市混不下去了。看不懂還怎麼做。堅持下來,似乎懂了[呲牙]。
我是2009年進入的股市,一晃已經十年有餘了 我是一個沒有學歷,沒有關系 沒有 社會 背景的三無人員。進入這個行業算是偶然,卻讓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無法自拔!
我和很多人最開始進入股市的初衷是一樣的 想賺錢! 但隨著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投資。我發現股市讓我真正喜歡和熱愛的原來不僅僅是賺錢,股市讓我領悟到了很多我原本悟不到的東西 比如 : 趨勢的力量 ,復利的奇跡,慣性的原理 物極必反,大道至簡的哲學…… 還有人性的弱點。
都說股市如人生,個人感覺股市是修行的最好場所。佛家,道家,天主教伊斯蘭教……大多都是出世的修為,因為他們講究在寺廟 深山或是教堂清修,講的是脫俗靜修。而股市充滿了貪婪和恐懼,充斥著人性的紛繁與復雜,是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股市就像一面鏡子,你是個什麼性格的人,有沒有耐心和毅力,面對誘惑你能否鎮定自如,剛剛得到的瞬間又失去,你能否泰然處之,平常心面對。股市讓你看清自己,無處可藏。有多少毛病就會有多少投資的失敗。股市才是真正人生的體驗場,在資本市場的血盆大口中修行比在青山綠水中修行來得更加不易。能聽懂的朋友自然懂,聽不懂的,也許某一天你會突然就懂了。
我是1992年入市的,當時「總設計師」說過股市開的下去就開,開不下去可以關,可以試的。當時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股市基本上也是這樣一路走一路改革,邊走邊摸索。當時入市是抱著參與一下我國的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也有準備好投失敗的心裡准備的,當時有句很流行的話:權當交了學費。經歷過當時的最高點1500點上的大牛;也經歷過一路大跌至333點的大熊,有了這大牛與大熊的洗禮;後來面對反反復復的的大漲大跌已經習慣了.......我堅信我國的A股市場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
股票說簡單就是買和賣,形象點打個比方這好比在一個菜市場買青菜豬肉,一群人每天都需要買入和賣出,而討價還價就是股票的交易價格。炒股說簡單點就是2個步驟:買和賣,但要做好這2個步驟,沒有一個所謂的大師或者專家敢說自己是包贏的,除非是內幕黑交易,但散戶怎麼可能獲得,所以就需要經驗累積和足夠的耐心。股票建議不要急於入市,可以去游俠股市做下模擬炒股,先了解下基本東西,對入門學習、鍛煉實戰技巧很有幫助。
步驟1:選股,沒有絕對的好股,現在股票市場完全超出了自身價值的N倍,按理全屬於垃圾廢紙,投機代替了投資,所以沒必要去看什麼題材未來,只需要看你的股票是否套住了足夠多的人,然後你買進,你賺錢了,意味著別人把錢拿出來,追高我認為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很容易把自己套進去,站在低的位置等待成本高的位置的人去拉升,是一種穩中求勝的硬道理,比如力帆股份 華泰股份 中順潔柔 榮安地產等給你參考,都屬於前位套住許多人的低估值股。
步驟2:如果選擇高位賣出制定自己計劃贏利的目標,到了那位置,發現許多人都被套進來的時候,就賣了,沒有幾個人能在絕對的頂部逃跑,也沒有人能在絕對的底部買進,這對散戶來說不現實。
紙上談兵再好,都不如實盤操作來的快,建議你新手的話,先拿出1/4或者1/3,強迫自己在這個資金內先做一段時間內做盤,別受漲的誘惑也別受跌的干擾,就使用那麼多資金,經驗上去了,自然水到渠成。
另送你幾字真言,你如果能真正做到,你也是股神:1分運氣,2分技術,3分經驗,4分耐心,可見,真正炒股賺錢的,最關鍵的是耐心,這也是許多老大媽連股票軟體都不會用,但裡面的股票個個賺百分之幾百的原因。
起初,人家買啥我買啥,人家賣,我就賣,後來,人家套啥我買啥,人家解套,我就賣。現在,股市大跌我就進,大漲我就走,吃不著肉,只能喝點湯。
我是一個憂傷的故事:
一個做了20年股票的老股民,每天花15個小時盯盤、復盤,「愁白了頭,累吐了血」,卻依然不斷虧錢,一共虧了450萬。
這樣的故事我其實聽過不少。
經常有朋友萬念俱灰地問我:當年高考我都沒有這么努力過,為什麼炒股還是虧錢?我是不是太蠢了?
這種心情我特別能感同身受,當我還是一個小散的時候,我也經常這么絕望地問過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 在錯誤的方向上,越努力,越倒霉;只有在正確的方向上不斷積累,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這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道理:「選擇大於努力」。
無論在股市裡,還是生活中,大部分人之所以常常「累覺不愛」,本質上都是 「在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
比如:
技術派會覺得,自己虧錢是因為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纏論等還沒學到家,於是更加努力地研究技術分析理論。
打板派會覺得,自己虧錢是因為打板打的不夠好,於是更加努力地學習如何打板。
陰謀派會覺得,自己虧錢是因為狗庄太狡猾,於是更加努力地學習如何跟庄。
……
他們沒想明白的是,自己所迷信的技術,莊家,打板,可能本身就是錯的?
技術派的錯在於,錯把必要不充分條件,當作了充分必要條件。
打板派的錯在於,不具備大游資的信息、心靈、資金、通道等優勢,盡是追漲殺跌了。
陰謀派的錯在於,沒有無所不能的莊家,只有無所不在的人性。之所以你「一買就跌,一賣就漲」,背後都是人性使然。具體就不展開說了。
02
有人可能想問:那究竟什麼才是對的?
我曾經提出一個類似於「牛頓三定律」的「股價三定律」:
第一定律 是:股價只跟基本面、資金面、情緒面有關。
第二定律 是:股價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
第三定律 是:消息改變預期,預期改變股價。
第一定律告訴我們,股價漲跌的背後,只有那「三碗面」,跟技術面沒有半毛錢關系。
技術指標好比是溫度計。明天天氣如何要聽天氣預報(氣象學),而不是看溫度計顯示的折線圖。
第二定律告訴我們,那些短期妖股的背後都是「情緒」,越理性越看不明白。而長期來看,股價漲跌幾乎只跟公司基本面有關;利潤翻10倍,股價往往也至少翻10倍。
第三定律告訴我們,影響股價的最直接的因素叫「預期」,這是一種主觀的東西,而預期的改變需要「消息」刺激。
股市中,只有「超預期」的「新消息」才是有價值的。那些預期內的,眾人皆知的消息沒有交易價值。
通過股價三定律可以知道,無論你是短線投機派,還是長線價值派,其實都能賺錢。
但前提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是短線選手還是長線選手?它們的賺錢方式完全不同。
03
究竟哪裡不同?
我又獨創了一個「 投資三定律 」: 短線看預期,中期看趨勢,長期看價值。
我所謂的「 短線 」是持股時間在1個月以內的投資。
短線選手本質上玩的是「 買預期,賣現實 」的 游戲 ,而打板只是實現的手法而已。
A公司晚上要發年報,我認為它會超預期,所以我提前買入股票,等它利好發布,這就叫做「買預期」。
而如果年報發布前,股價漲幅較大,已經計價了潛在利好,那麼等到利好發布之後,就要「賣現實」。
我所謂的 「中線」是指持股時間在1個月以上1年以內的投資 ,或者叫「價值趨勢投資」。
每一年,都會有幾個行業特別賺錢。
比如,16年的煤炭、鋼鐵;17、18年的消費白馬;19年的養豬和 科技 ,20年的消費和基建等等。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買入這些高景氣行業的公司的股票,成為他們的股東,跟著他們一起賺錢。
我所謂的 「長線」是指持股時間在1年以上的投資 ,也就是 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
長線投資者要做的是: 買入偉大的公司,和時間做朋友 。
究竟什麼樣的公司可能在未來3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里快速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有深刻的行業洞察和公司研究的能力。
04
在我看來, 中線投資是最適合廣大上班族的一種投資策略 。
短線投機的買賣點稍縱即逝,需要有大量的時間、精力的投入。就算全職炒股的人尚且不一定能hold住,更不要說兼職炒股的上班族了。所以這個方法pass掉。
長線價值投資我覺得也不適合普通人。
一方面因為大部分人不具備深入研究行業和公司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因為這種投資需要「長錢」,而且要做好3年卧倒不動的准備。
這對於大部分上班族來說也太難了。大部分人的錢半年不動還行,拿3年太久了。更何況,偉大的公司長啥樣?
而中線投資兼顧了「效率」和「質量」。
無論股市多差,每一年總有高景氣行業,以及相對應的主線板塊。
只要鎖定到了這個板塊,並且買入行業的龍頭公司,耐心持有半年左右,賺錢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做中線的方法,我之前在夜報中反復說過主要分3步:
1,選擇高景氣行業的白馬或黑馬;
2,在校花落難後分批低吸買入;
3,堅定捂股。抵住誘惑,耐住寂寞。
05
有人會問:我如何才能找到高景氣行業?
放心,這不是有我嘛。
我會不定期地為大家梳理一些具有中期機會的方向,大家只要堅持看夜報,就不會錯過機會。
比如,今年3月以來,我反復在夜報中提(不下50次),消費和基建是兩條最大主線。
此外,還給出過一份消費、基建的高景氣行業及股票名單。
為了能讓大家能賺到錢,我真是操碎了心,周五的晚上都在給大家整理股票池。
不點個「贊」你忍心嗎?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天氣,疫情逐漸恢復正常,中國加油,首先非常感激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和很多人最開始進入股市的初衷是一樣的 想賺錢! 但隨著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投資。我發現股市讓我真正喜歡和熱愛的原來不僅僅是賺錢,股市讓我領悟到了很多我原本悟不到的東西 比如 : 趨勢的力量 ,復利的奇跡,慣性的原理 物極必反,大道至簡的哲學…… 還有人性的弱點。
都說股市如人生,個人感覺股市是修行的最好場所。佛家,道家,天主教伊斯蘭教……大多都是出世的修為,因為他們講究在寺廟 深山或是教堂清修,講的是脫俗靜修。而股市充滿了貪婪和恐懼,充斥著人性的紛繁與復雜,是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股市就像一面鏡子,你是個什麼性格的人,有沒有耐心和毅力,面對誘惑你能否鎮定自如,剛剛得到的瞬間又失去,你能否泰然處之,平常心面對。股市讓你看清自己,無處可藏。有多少毛病就會有多少投資的失敗。股市才是真正人生的體驗場,在資本市場的血盆大口中修行比在青山綠水中修行來得更加不易。能聽懂的朋友自然懂,聽不懂的,也許某一天你會突然就懂了。
上面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里,祝願大家都有一個好的心情,一個好的開始,一個陽光燦爛充滿希望的明天。身體 健康 ,萬事順利。謝謝!
8. 中國歷史股市走勢
中國歷史股市走勢
中國股市歷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
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 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 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同日 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
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瓊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鄧小平「堅決試,不行可以關」。
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年5月21日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1420點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後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 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權收購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
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 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需要上門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終於在重壓之下進行調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
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後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後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路股啟動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5月19日後,大盤依然一片大紅
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准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立法。
1999年4月16日,廈海發公告其股票將從4月19日起實行特別處理,成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第一批PT公司。
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1999年後,股市就迎來以網路為首的高科技風暴。上市公司觸網忙,無論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數碼或者網路兩字,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吳江絲綢 第一家可轉債公司發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當即表示:「國有股減持是一個利好因素。」,後來股民們認識到,減持就是變相攤派和擴容,而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是殺富濟貧。滬指創下此前11年來新高2245點,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盤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1500點「鐵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時,中央電視台宣布,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由五部委聯合調研,由財政部主持的國有股減持辦法,實行了3個月就被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了。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首發增發停止國有股出售。
2001年中國股市彷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股權分置也逐漸成了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裝。」「海歸派」官員又陸續推出了「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強力推行中,又在股權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從2001年到2005年,各種政策救市的老辦法悉數用盡之後,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國九條」也不敵頹勢,溫總理講話也被視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的呼聲成為交響。
2001年後中國股市開始過度擴容,盡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資額卻達到了近15年來融資額的40%左右。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上市企業仍舊千方百計「圈錢」,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從整體上市到分拆上市,從信誓旦旦到原形畢露,從欠債不還到以股抵債……而好的企業卻又紛紛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國有股減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股市仍義無反顧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這一生於政策、長於政策的大牛行情,終於還是死於政策失靈的陷坑裡延續多年的政策市終於走到末路:不僅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且管理層信用被嚴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單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國九條」《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年6月1日 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04年,上證 180指數樣本股的成交額超過全部股票成交額的一半以上,上證 50指數樣本股成交額又佔到了上證 180指數的近 60%,資金正毫不猶豫地向藍籌股集中。
2004年有兩個「死亡」標志將被記入歷史:一個是,南方、漢唐、閩發、大鵬等靠「坐莊」為生的券商,資金鏈斷裂後難以為繼,或被接管或被清盤;另一個是,多年來威風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轟然倒下。
2005年 2月以來,上證指數絕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點之上。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啟動 解決股權分置,就是中國股市必須要打的「遼沈戰役」。股市的「三大戰役」。5月9日,證監會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進入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程序。上證指數重挫28點收於1130.84點,再創6年新低。
原來激進的全流通主張者如韓志國、張衛星等卻表示:試點方案不利於流通股股東,同國資委討價還價也是太難。不是一個「純潔」的過程,是一個利益博弈的結果。
2005年6月6日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這天股指跌破千點。上午11點06分,滬市股指跌至988.32點。
2005年6月8日暴漲瘋漲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場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和最大單日成交記錄,滬深兩市共有120隻股票漲停,兩市共成交317億元。「虛弱的井噴」。
2005年8月22日寶鋼權證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過股票的總交易量,達到了七八十億元。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國際 中小企業板的第51隻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 全球最大IPO在滬港兩地同日開盤。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決定自5月30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受此影響滬指開盤4087點,跌幅5.71%,深成指開盤12651點,跌幅5.99%。
2007年,10月16日,滬指見定6124點。
2008年4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從即日起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千分之三調整為千分之一。
2008年9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行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稅率保持1‰。
同日,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9. 歷史上中國股票數次大跌的數據圖
我也想找歷史上中國股票數次大跌數據圖!最好是有大盤和個股的!
可惜,這個工作量大,又沒有什麼實質用途,相信沒有人做的!
10. 2005-2007年,中國股票市場暴漲暴跌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暴漲原因:
1、2005年中央政府與證監會聯合出台股權分置改革,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為股市的上漲騰出大幅空間,為暴漲提供了前提條件。
2、2008年的奧運會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減少了流動性風險。
3、由於有進入股市的前提條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險基金第一波湧入股市,推動了股市第一步上漲。
4、人民幣升值,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可獲得巨大的人民幣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資湧入房市和當時只有1000點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幣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國內有價證券資產,大量境外資本湧入中國推動了股市的上漲。
6、國內基金規模的擴大,大量新基金發行,基金發行募集到的資金大量投資於股市
7、民間儲蓄力量也湧入股市,推動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經濟價值規律的作用,暴漲後股票價格嚴重高於股票實際價值,股市下跌是價值規律
2、 股指期貨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為股指期貨是個看空機制
3、 2007年4月起開始顯現通脹壓力,政府不斷調高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利率和存貸款利率,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打壓股市勢頭過猛上漲
4、 大小非解禁,緊隨其後IPO解禁開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發行,使市場上股票嚴重供大於求,擴容壓力之大對股市來說難以承受
5、 5.30事件後,外資紛紛撤資,轉入房市或退出中國金融市場
6、 台灣大選,外聯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響
7、 受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海嘯影響和拖累,造成持續下跌
(10)中國近30年股票漲跌擴展閱讀
證券市場發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樣,但一般都要經歷5個階段。
休眠階段:
此階段了解證券市場的人並不多,股票公開上市的公司也少,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投資者發現,即便不算潛在的資本增值,獲得的股利都超過其它投資形式得到的收益,於是他們就買進股票,但開始還是小心謹慎。
操縱階段:
一些證券經紀商和交易商發現,由於股票不多,流動性有限,只要買進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價格。只要價格持續高漲,就會吸引其他人購買,這時操縱者拋售股票就能獲取暴利。因此,他們開始哄壓市價,操縱市場,獲取暴利。
投資階段:
有些人通過買賣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資本增值,不管已經實現了的或還只是帳面上的,這些暴利的示範作用都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機行列,投機階段就開始了,股價大大超過實際的價值,交易量扶搖直上。新發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額急購,吸引了許多公司都來發行股票,原來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獲利,於是擴大了上市股票的供應。
崩潰階段:
到一定時機,用來投機的資金來源會枯竭,認購新發的股票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頭腦靜下來,開始認識到股票的價格被抬得太高了,與本來的價值脫節得太厲害。這時只要外界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就會動搖,然後價格開始下降。
成熟階段:
在股市下跌之後,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使公眾對股票市場重新恢復信心。這個時間的長短視價格跌落的幅度,購買新股票的刺激,機構投資者的行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這些人虧了大本。他們只留著作長期投資,寄望於將來價格的回升,機構投資者的隊伍也擴大了。
這樣成熟階段就開始了這里股票供應增加,流動性更大,投資者更有經驗,交易量更穩定,雖然股價還是會波動,但不像以前那樣激烈了,而是隨著經濟和企業的發展上下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