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淡馬錫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一、公司治理
淡馬錫(Temasek)成立於1974年,全稱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其唯一股東為新加坡財政部,名為私人,只是按新加坡公司法中私人公司的模式運作。
淡馬錫有13名董事,僅有2名執行董事,其餘皆為外部董事。11名外部董事,除1、2人有政府工作的背景,其他都是知名私人公司的領袖。淡馬錫的董事會結構與美國的公眾公司完全一樣。
兩名執行董事,一是新加坡現任總理夫人何晶,兼任淡馬錫控股首席執行長(CEO)。另一兼任淡馬錫國際首席執行長。淡馬錫控股全資持有淡馬錫國際,但兩個公司的定位並不清晰。在其官網上,淡馬錫國際有整齊的組織架構和高管名單,淡馬錫控股僅有CEO與CFO兩人,且兩公司的CFO為同一人。淡馬錫控股其實是一個空架子,感覺僅僅為總理夫人而設立。淡馬錫真正的運營層面在淡馬錫國際。
二、資產狀況
截至2016年3月底,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2420億新元,合人民幣11900億元。若參與中國大陸上市公司排名,在十名以內,比中國石油、中國移動略低,與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相仿。
其資產在各地區分布如下:新加坡,29%;中國,25%;其他亞洲地區,15%;歐美澳新,27%。成熟經濟體與新興市場間的比例為60%:40%。
資產在各行業的分布如下:電信、媒體與科技,25%;金融服務,23%;交通與工業,18%;消費與房地產,17%。
資產流動性:流動資產及持股率低於20%的上市資產,31%;持股20—50%的上市資產,10%;持股過50%的上市資產,20%;非上市資產:39%。
淡馬錫在其國內持有的資產:港務集團(100%)、新加坡電力(100%)、新加坡科技(100%)、新加坡電訊(65%)、嘉德置地(61%)、新加坡航空(57%)、星展銀行(28%)。據說,淡馬錫持有的股票市值曾經佔到新加坡股市的近一半。
淡馬錫持有大量中國金融企業股票,在阿里巴巴、菜鳥物流、京東等也有大量投資,並以風險投資的身份涉及大量新興科技公司。持有資產市值約3000億元人民幣。
淡馬錫投資組合的表現較為穩健,2008至2009年度,因全球金融危機回撤達30%,最近一個會計年度(2015至2016年)也出現了9%的回撤,據說與中國大陸的股災有關。
三、內部架構
淡馬錫的管理機構分三類。
一是在各地區設工作機構,有新加坡區、中國區、日本韓國區、北美區等。
二是按產業設立投資部門,有消費投資部門、工業投資部門、房地產投資部門、電信媒體與科技投資部門、金融服務投資部門、交通與物流投資部門、生命科學投資部門。
三是按職能設立的管理部門,有戰略部、組織發展部、企業發展部、可持續發展與統籌部、組織與人力資源部、投資部、投資組織管理部、投資組合戰略與風險部。(感覺部門職能比較接近,不太好區分)
淡馬錫是一個純粹的投資公司,不參與任何運營業務,這一點從部門設置中可以看出來,沒有一個與運營相關的部門。有西方媒體將淡馬錫歸為主權投資基金,理由即出於此。
按其官網介紹,淡馬錫對其投資企業,即便是全資公司,亦不參與管理,不派出董事。那麼如何保障股東的利益?其官網說:必要時在股東大會上投票。須知西方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一般是董事會,很少有開股東會的。第一波士頓的一位咨詢顧問告訴過我,PSA(新加坡港務集團)名義上是淡馬錫的全資子公司,但它根本不聽淡馬錫的。淡馬錫官網所言究竟是出於無柰或是其他?
四、其他
淡馬錫帶有一定的新加坡特色。比如淡馬錫控股與淡馬錫國際的兩層架構。淡馬錫控股的CEO是總理夫人何晶,淡馬錫全資公司新加坡電信的CEO很長時間由總理的弟弟李顯揚擔任。
淡馬錫實質是一家投資基金,對於任何一個投資項目,它都象財務投資者,不謀求控制權。
好多在新加坡舉足輕重的企業,比如PSA、新加坡電信、嘉德置業、星展銀行等,淡馬錫雖然是他們的大股東,但沒有什麼控制力。究竟是新加坡政府直接控制著這些企業,還是這些企業真的象美國的公眾公司一樣完全獨立運作,不得而知。
㈡ 螞蟻2.1萬億IPO暫停背後:一場失落的財富盛宴
火速上會和一夜叫停的強烈對比,令這家獨角獸企業迅速站上風口浪尖。圖/IC
文 | 《 財經 》記者 楊秀紅 黃慧玲
編輯 | 陸玲
曾有望問鼎全球最大規模IPO的螞蟻集團(688688.SH),其上市之路陡生變故。隨之而來的是,高達2.1萬億元的財富盛宴被畫上了休止符。
2020年秋,螞蟻集團先是以驚人的速度推進IPO進程,拿到科創板上市的令牌,估值高達2.1萬億元;然後在11月5日上市前夜,風口突變,IPO戛然而止。
火速上會和一夜叫停的強烈對比,令這家獨角獸企業迅速站上風口浪尖。
「螞蟻集團年盈利超20億美元,看起來並不缺錢。之所以今年選擇上市融資,背後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是受到投資股東的推動。」深度 科技 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 財經 》記者。
「那些著急(推動螞蟻集團上市)的,可能有些人是放杠桿進去的,不上市無法變現,還要還利息。」一位業內觀察人士亦對《 財經 》記者稱,「這些人真的變螞蟻了,不過是在熱鍋上。」
一位金融領域專業人士則對《 財經 》記者表示,投資股東在背後推動上市可能是次要因素,螞蟻集團今年快速IPO,其中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源自於國內資本市場對外展示注冊制的一種需求,即不僅海外市場可以讓大型創新型獨角獸上市,國內資本市場也具備這種條件。
而螞蟻集團IPO被暫停,除了監管層出台的網貸新規將對公司業務和估值產生重要影響外,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背後可能也涉及到螞蟻集團股東和各方的博弈、螞蟻集團龐大股東群中存在的穿透迷霧等。
「拆解螞蟻集團的原始股東,堪稱豪華,主要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阿里系和他們的「親朋好友」;第二類是國內具備很強實力的投資機構;第三類則是一些頂級海外投資機構,如新加坡投資公司、馬來西亞國庫控股、淡馬錫等。」 張孝榮稱:「這些機構的投資手筆,動輒上億。」
此外,「螞蟻集團股東背景較為復雜,其龐大的股東群背後的最終穿透問題,並不明晰。」前述金融領域的專業人士表示。
對此,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也曾指出,「金融市場能夠有效運轉的基礎條件,首先要求信息對稱,但投資者跟融資者天然就是信息不對稱。因此,需要通過健全法律法規等,讓信息變得透明。」
劉鋒在接受《 財經 》記者采訪時表示:「螞蟻集團是一傢具備創新能力的好公司,支付寶提供的貸款模式惠及了更多人。但與此同時,它的網貸業務風險也確實需要防範。目前監管層出台的網貸新規正是為了防範網貸行業爆發大的金融風險。」
原始股東財富兌現遇阻之際,參與螞蟻集團戰略配售基金認購的大批投資者們,則在糾結是否在有效期內贖回資金。有部分投資者表示將堅決贖回,還有一些投資者則意識到,戰略配售基金賺不賺錢取決於基金中90%的資金如何投資,而不是擬投資螞蟻集團進行戰配的10%。
IPO被叫停後,螞蟻集團短期內重啟IPO的概率變小,原始股東的退出也被延後。《 財經 》記者采訪的多位金融領域人士均表示,短期來看,螞蟻集團重啟上市比較難,目前還難以判斷其需要多久才能重啟IPO。
日前,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對外表示,螞蟻集團何時上市,取決於政府如何重組對於金融 科技 企業的監管框架,也同樣取決於企業如何應對監管環境的變化。
一位證券行業資深人士對《 財經 》記者表示,如果是價值投資者,是不用擔心螞蟻集團何時上市的。
2012年3月,彭蕾被任命為阿里小微金服CEO。2014年10月,這家公司被命名為「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彼時,阿里集團旗下的這只「小螞蟻」正式登台亮相。
六年後,這只「小螞蟻」成長為一頭「大象」——估值達2000億美元的螞蟻集團。
2020年7月20日,螞蟻集團正式宣布,啟動在上交所科創板和港交所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
此後,其上市進程快速推進。8月25日上交所受理其IPO申請,至9月18日,螞蟻集團首發上會且成功過會。從提交IPO申請到成功過會,螞蟻集團僅用時25天,其沖刺科創板IPO的速度創下 歷史 紀錄。
2020年10月26日晚間,螞蟻集團公布定價,A股發行價確定為每股68.8元,香港發行價格確定為每股80.00港元,這意味,其總市值高達2.1萬億元。
2.1萬億元的市值是何概念?
以A股市場為例,螞蟻集團公布定價時,A股市場總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為貴州茅台(600519.SH),其總市值為2.06萬億元。這意味著,如能成功上市,螞蟻集團有望超越貴州茅台,一躍成為A股市值第一股。
其快速成長之路,從其幾年間的估值變化可見一斑。2015年,螞蟻集團A輪融資時,其投後估值約為2600億元。僅僅時隔五年,其估值幾乎躍升為此前的8倍,達到2.1萬億元。
與很多 科技 企業持續燒錢、上市時仍在虧損不同,螞蟻集團已實現連續盈利且年盈利規模達上百億元。螞蟻集團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螞蟻集團分別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69.51億元、6.67億元和169.57億元,2018年和2019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為-90.40%和2442.06%。
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2020年,其前三季度業績更為驚人:螞蟻集團今年1月-9月實現營業收入1181.91億元,同比增長42.56%,主要來自數字金融 科技 平台收入的增長;實現毛利潤695.49億元,同比增長74.28%;整體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48.13%增長至58.84%。
盡管螞蟻集團火速過會並創下全球最大IPO募資紀錄且盈利能力不一般,但在劉鋒看來,其選擇的上市時機並不是一個好時機。因為趕上了美國大選、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地方上正在爆發的一些債務危機。
《 財經 》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螞蟻集團之所以選擇今年沖刺IPO,可能受到背後原始股東的推動。
至於股東急於在今年變現的原因,張孝榮認為可能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國內對美元外流的限制,使得螞蟻集團的一些外資股東希望盡早變現;二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股東對於未來經濟的發展預期較為悲觀,希望在經濟寒冬來臨之前,先落袋為安;三是出於對中美關系的擔憂。此前,外媒曾報道稱,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政府曾考慮將螞蟻集團列入貿易黑名單。如果這一措施落地,將會影響螞蟻集團上市時的估值。
提及螞蟻集團上市前的原始股東,其陣容堪稱豪華,既有全國社保基金、中郵集團等「國家隊」,也有中國人壽、新華人壽等保險資金,還有劉永好、史玉柱、王中軍等商界大佬,更有多家股東尚未穿透到底層的私募基金。
「螞蟻集團的股東中,可能還隱藏著更多鮮為人知的大佬。」前述金融領域的專業人士對《 財經 》記者稱:「比如一些私募基金,其股權穿透是比較難的。」
根據螞蟻集團披露的招股書,其持股較為集中,前十大股東合計持有93.36%的股份。
其中,杭州阿里巴巴網路 科技 公司持股32.64%,為第一大股東。阿里系高管及內部員工持股平台杭州君瀚股權投資企業(下稱「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股權投資企業(下稱「杭州君澳」),分別持股29.8%和20.65%,為公司第二和第三大股東。由此可見,阿里巴巴及阿里系成員持有螞蟻集團大約83%的股權。除此之外,前十大股東中還有全國社保基金、中國人壽、置付(上海)投資中心等。
據《 財經 》記者此前了解,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目前的股權是過渡結構,最終會過渡成全體員工包括管理層持股40%,包括阿里在內的戰略投資者持股60%。
目前,馬雲為螞蟻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螞蟻集團在回復上交所問詢函時曾披露道,馬雲通過杭州雲鉑控制的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間接控制公司50.5%的股份,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根據相關章程及協議,在杭州雲鉑股東會相關決議事項上,井賢棟、胡曉明及蔣芳為馬雲的一致行動人。
此前業界預計,螞蟻集團的上市將帶來新一輪造富運動,一大批千萬乃至億萬富翁將由此誕生。馬雲、螞蟻集團眾高管以及公司持股員工均將從中受益。
除公司高管以及員工持股外,歷經多輪融資,螞蟻集團背後還有一大批投資人的身影。除了前文提及的社保基金、中國人壽等,還包括中投公司、中金甲子、國開金融、建信信託等。在2018年的融資中,螞蟻集團還吸引了大批海外資金進駐,如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淡馬錫、泛大西洋資本集團、凱雷投資集團等。
相對這些早期進入螞蟻集團股東群的投資人,在螞蟻集團正式開啟申購時,一大批機構和投資者們也爭相搶購其新發股份。僅在A股市場,其新股申購資金規模就高達19萬億元,超額認購倍數超過800倍,最終中簽率僅0.1267%。
然而,11月5日的既定上市日,螞蟻的股東們卻未能等來上市鍾聲。隨著11月3日晚間,上交所宣布暫緩螞蟻集團在科創板上市,隨後螞蟻集團在港交所公告,暫緩H股上市,這場財富盛宴被畫上了休止符。
螞蟻集團IPO衍生出的另一台大戲,就是五隻創新未來戰略配售基金。「一元錢就可以做螞蟻股東」,「明星經理管理」……稀缺題材+明星基金經理+全方位宣傳,共同成就了這場基金圈盛事,也成了公募基金難得的「破圈」機會。
從申報、審批到發行,五隻基金的速度可謂「閃電」:9月10日,華夏、易方達、鵬華、匯添富、中歐五家基金公司一齊上報「創新未來」主題基金,引發市場關注。僅僅一周多的時間,五隻基金便正式獲批。
9月22日深夜,五家公司一同發布招募說明書。與此同時,螞蟻集團招股說明書注冊稿官宣,五隻基金將與此前成立的戰略配售基金一同參與螞蟻集團戰略配售。
接下來的幾天,基金廣告在各大城市的地鐵、公交車站、樓宇電梯間輪番播放。「到處都能看到廣告,感覺像提前過了『雙11』。」一位投資者回憶道。
9月25日凌晨,五隻基金正式開售。一組極具電商色彩的銷售數據是: 「2分鍾時間就賣出10億元。僅1小時,5隻基金賣出102億元。」 排在首位的易方達創新未來率先達到120億元銷售限額,提前結束發行,「一日售罄」。
時值國慶,發行宣傳橫跨整個假期。五隻螞蟻戰略配售基金在支付寶開設了118場直播為新發基金路演,累計觀看超7000萬人次,假期內也輪番上陣為投資人答疑。華夏基金國慶8天連播,每天直播4小時,匯添富基金則在9月25日連續直播11個小時,基金經理還親自做客直播間,創下單場最長理財直播紀錄。
10月8日晚間,五隻創新未來基金全部募集結束。相關數據統計稱,5隻基金累計超千萬人認購,相當於每秒鍾有8個人購買。按照600億元的總規模,基金人均投入僅6000元,成為史上最普惠的新發基金。
11月3日,上交所決定暫緩螞蟻集團上市。消息一出,越來越多的基金投資者提出退款要求。
大多數基金投資者都是沖著螞蟻來的。「不買螞蟻股票,這個產品就失去了核心價值,產品已經變質,就該退貨。」有投資者如此表態。
實際上,部分投資者所理解的「核心價值」,並非基金真正的「核心價值」。從投資組合比例來看,參與螞蟻戰配的部分只佔10%,剩下的90%投向何方,才是真正決定基金錶現的關鍵因素。並且,這批基金是股票投資不低於60%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因此,它們本質上是一款打著螞蟻戰略配售旗號的高風險產品。
業內人士評價,回看螞蟻集團和五隻基金的前宣,打上「參與螞蟻戰配」的標簽卻只佔實際組合的10%,相當於用螞蟻IPO一事給投資者的預期加杠桿。用10%的倉位撬動了一場全民高風險投資盛宴,也埋下了預期落空後的隱患。
投資者的預期有多高,失落就有多大。據《 財經 》記者對相關基金投資者群體的抽樣調查(樣本數量超過100人),超過70%的基民認為應該退錢,約有兩成基民認為至少應該打開申購贖回。
證監會在11月5日晚間對此表態,隨後易方達、鵬華、中歐、匯添富、華夏五家基金公司統一公告了優化方案:申請在交易所上市,方便投資者在場內進行賣出。
對於上市轉讓的方案,投資人很難滿意。市場人士認為,轉託管的業務陌生且復雜,對新進場的基金投資者來說難度太大,且上市之後大概率折價。也有公募人士表示,目前只能算一個折中方案,未來是否開放贖回還是未知數。
11月10日深夜,五家公司陸續發布公告,推出新方案。新方案增設B類份額,投資者可以按基金份額凈值退出。與此同時,五隻創新未來基金仍按11月5日的聲明,申請份額上市交易。
至此,投資者的退出訴求得到解決,關於創新未來基金的爭議暫告一段落。
從後視鏡里看創新未來基金,褪去的不僅是參與螞蟻戰略配售的光環,更經歷了一場「加杠桿」的瘋狂和「去杠桿」的陣痛。
放下參與螞蟻戰配的預期後,投資者們開始重新審視五隻基金。是去是留,意見開始分化。《 財經 》記者了解到,一些投資者表示將堅決贖回,「相信基金經理的話不如直接買開放式基金,沒必要封閉一年半」。還有的想套利,「贖回後再買回來,還能賺差價(因為二級市場大概率折價)。」更多人開始意識到,賺不賺錢取決於90%,而不是那10%的宣傳由頭。
目前五隻基金均已開始建倉。「由於11月23日-12月22日期間有一個月的退出選擇期,為了應對贖回壓力,應該會對倉位進行一定的控制。」一位基金從業人士分析道。
在被暫停上市後,市場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是,螞蟻集團還能上市嗎?螞蟻集團的股東們還有沒有在資本市場上變現的機會?
多位受訪人士對《 財經 》記者表示,螞蟻集團IPO和暫停上市背後,是股東和各方牽涉者之間的一場大博弈。
《 財經 》記者采訪的多位金融領域人士均表示, 短期來看,螞蟻集團重啟上市比較難,目前還難以判斷其需要多久才能重啟IPO。
關於螞蟻集團龐大股東群的穿透問題,可能也會成為其未來符合上市條件時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前述金融領域的專業人士對《 財經 》記者表示:「其最終股權穿透圖可能不會公之於眾,但是監管層需要掌握這些信息。」其進一步表示,依照目前的技術手段,股權穿透雖然復雜,但並非不可實施。從海外成熟市場經驗來看,股權穿透都是比較明晰的,而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路要走。在其看來,近年來,公司上市後大批的減持變現,是影響公司難以做大做強、中國資本市場難以成長的原因之一。
隨著2.1萬億市值的龐大IPO項目被叫停,螞蟻集團原始股東和員工們預期可實現的財富夢想,暫時擱淺。
根據螞蟻集團公開資料,2015年- 2018年間,公司進行了多次融資。
A輪融資發生於2015年6月至8月期間,當時,全國 社會 保障基金理事會、上海眾付股權投資管理中心、北京中郵投資中心、中國人壽、中國太平洋人壽、新華人壽、春華資本等12家投資者參與了螞蟻集團的融資,這些股東合計出資192億元。此次融資完成後,公司投後估值約為2600億元。
2016年5月,螞蟻集團進行了B輪融資。彼時,置付(上海)投資中心、中國人壽、上海麒鴻投資中心、中金甲子等16家投資者參與了該輪融資,其合計出資291億元。此次融資完成後,螞蟻投後估值約為3900億元。
2018年,螞蟻集團在境內外進行了兩輪融資。在境外,螞蟻國際引入了包括淡馬錫在內的45家境外投資機構,螞蟻國際向這些機構合計發行了18.38億股,交易對價為103億美元。在境內,其向北京創新成長企業管理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中國人壽、北京千舜投資公司等融資218億元,投後估值升至9600億元,摺合約1500億美元。
按照A輪投資者的投入資金和螞蟻集團最終估值測算,如螞蟻集團此番能順利上市,A輪投資者五年投資收益有望達到10倍,從192億元漲至1920億元。
對於那些期望依靠股權激勵獲得資產增值的員工而言,數百萬財富也暫時化為泡影。
在招股書中,螞蟻集團曾計劃對員工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其中,擬在上市後通過增發或回購等形式,以不超過9.14億股股份用於未來約4年的員工激勵,其中A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使用不超過8.22億股,上市後H股激勵計劃使用不超過0.92億股。與此同時,A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還將額外包括杭州君瀚名下的不超過3.96億股股票。
按照螞蟻集團A股68.8元/股和H股80港元/股的發行價計算,這些擬激勵股權的市值有望達到900億元。
假設這部分股權全部授予螞蟻集團當前1.66萬名員工,則每人可分得540萬元。那些持股數量較多的高管們,損失則遠高於這一平均數字。
在上市前夜,最後一輪接盤的投資者們,可能是螞蟻集團股東中失望最小的一群人。
11月3日晚,螞蟻集團被暫緩上市後,投資者認購的資金退款問題也被提上日程。
次日,螞蟻集團公告,香港公開發售的申請股款(連同1.0%經紀傭金,0.0027%香港證監會交易征費以及0.005%香港聯交所交易費)將不計利息分兩批退回。
11月5日晚間,螞蟻集團發布公告稱,發行人及聯席主承銷商將按照投資者繳納的新股認購資金及相應的新股配售經紀傭金(如有)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返還投資者。發行人及聯席主承銷商將於2020年11月6日啟動退款程序,相關資金於2020年11月9日退回。投資者認購的股份將於2020年11月6日注銷。
中簽的投資者對此反應不一,有投資者表示, 打新螞蟻集團,中一簽繳款3.44萬元,預期上市後可以翻倍,這一預期和如今的退款相比落差有點大。但也有投資者比較慶幸:螞蟻集團在遭遇監管之後,上市股價表現可能不如預期,如果上市後破發,損失會更大。
至於原始股東們的退出問題,一位證券行業資深人士對《 財經 》記者表示,「如果是價值投資者,是不用擔心螞蟻集團何時上市的。有一個估值方法就是,如果公司不能上市,你買不買?如果不買,那麼這就不是價值投資。」
本文刊於2020年11月23日《 財經 》雜志
㈢ 淡馬錫在中國投資了哪些公司
從2000年初時投資中國的銀行業、房地產行業,到2010年代投資互聯網經濟、電子商務等新趨勢,再到後來投資共享經濟、人工智慧等創新領域,淡馬錫的投資囊括了 工商銀行 、 阿里巴巴 、滴滴出行、商湯科技等一眾明星公司。 如今,這份長長的被投名單中,又多了元氣森林等新消費頭部企業。
【拓展資料】
投資:
投資,指國家或企業以及個人,為了特定目的,與對方簽訂協議,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惠互利,輸送資金的過程。又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等。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投資是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的一種形式,是對項目產業化綜合體進行資本助推發展的經濟活動。
投資是貨幣收入或其他任何能以貨幣計量其價值的財富擁有者犧牲當前消費、購買或購置資本品以期在未來實現價值增值的謀利性經營性活動。
基本類型:
以P2C模式為代表互聯網金融平台。
經濟學方面:
在理論經濟學方面,投資是指購買(和因此生產)資本貨物——不會被消耗掉而反倒是被使用在未來生產的物品。實例包括了修造鐵路,或工廠,清潔土地,或讓自己讀大學。嚴格地講,在公式GDP=C+I+G+NX里投資也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部分。在那方面來說投資的功能被劃分成非居住性投資(譬如工廠、機械等)和居住性投資(新房)。從I=(Y, i)的關聯中可得知投資是與收入和利率有密切關系的事。收入的增加將促進更高額的投資,但是更高的利率將阻礙投資因為借錢的費用變得更加昂貴。即使企業選擇使用它自己的資金來投資,利率代表著所投資那些資金的機會成本而不是將資金放貸出去的利息。
財務方面:
在財務方面,投資意味著買證券或其它金融或紙上資產。估價是估計一項潛在的投資的價格值得與否的方法。投資的類型包括房地產、證券投資、黃金、外幣、債券和郵票。之後這些投資也許會提供未來的現金流,也許其價值會增加或減少。股市裡的投資是由證券投資者來執行。
證券投資:
證券投資是指投資者(法人或自然人)購買股票、債券、基金等有價證券以及有價證券的衍生品,以獲取紅利、利息及資本利得的投資行為和投資過程,是間接投資的重要形式。
1.證券投資原則
①效益與風險最佳組合原則:
效益與風險最佳組合是指風險一定的前提下,盡可能使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風險最小化;
②分散投資原則:
證券的多樣化,建立科學的有效證券組合;
③理智投資原則:
證券投資在分析、比較後審慎地投資。
2.證券投資賬戶開立
進行證券投資需到大型全業務牌照的證券公司申請相應的投資理財賬戶。投資理財賬戶可運用於股票(包括A股、B股、H股等)、債券(包括國債、企業債、公司債等)、期貨(包括金融期貨如股指期貨、外匯期貨,二元期權如Meetrader、商品期貨如金屬期貨、農產品期貨等)等一系列的金融工具進行證券年投資。證券賬戶的開立可到各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需要在交易日內辦理。
㈣ 麻省固能股票代碼
新股票代碼為「SES」。
【拓展資料】
當前,全球汽車行業正面臨百年一遇的轉型轉型,從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而這場轉型中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動力電池。
從鉛酸電池到鎳鉻電池、鹼性電池、鎳氫電池,再到鋰離子電池,在過去150多年的時間里,電池的能量密度大約每30年會翻一倍,有點類似於集成電路領域的摩爾定律。如今又到了30年變革周期的節點,業界都對下一代電池技術翹首以盼。
麻省固能(SES)認為,未來最終會走向鋰金屬電池。11月4日,其在首屆SES Battery World活動上發布了ApolloTM鋰金屬電池,容量高達107 Ah,是目前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鋰金屬電池,也是世界上首次公開展示的超過100 Ah的單體鋰金屬電池。
麻省固能(SES)的前身為SolidEnergy Systems,其創始人胡啟朝本科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專業,2012年獲得哈弗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創立SES,之後一直在做前沿的鋰金屬電池研發。
麻省固能將自己定位為一家綜合性的鋰金屬電池製造商,業務涉及到材料、電芯、模組、基於人工智慧學習的電池安全演算法和電池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其總部設在新加坡,並波士頓、上海和首爾開展業務。
在資本市場上,麻省固能頗受歡迎,先後經歷了多輪融資,其中不僅有通用、現代、上汽這樣的主機廠,還有天齊鋰業這樣的鋰電池產業鏈龍頭企業。
2013年,麻省固能獲得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祥峰投資和上海乾洋的A輪投資;2015年,獲得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和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B輪投資;2017年和2018年,分別完成了淡馬錫、天齊鋰業的C輪融資和韓國SK的C+輪融資;今年3月完成D輪融資,由通用汽車領投,祥峰投資、上汽、韓國SK、淡馬錫、應用創投、天齊鋰業跟投;一個月後,又得到了現代汽車的D+輪融資。
㈤ 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退市是白退嗎
你好親 退市不是白退的哦,再退是之前退市的公司要把別人買的股票買過來,完成私有化,這樣才能退市
退市之後在大陸找到合適的證券公司幫著他們重新在大陸上市,
這種公司很多,360就是其中一個
㈥ 淡馬錫中國總部上海待遇如何
不好。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是一家亞洲投資控股公司,創立於1974年,總部位於新加坡。工資少,還被凍結
1、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宣布所有員工凍薪一年。於2021年4月起在全公司范圍內凍結薪資。
2、淡馬錫將暫停員工所有與晉升相關的加薪,高管層的獎金減少5%-15%,高管層基本工資可自願減少最多5%。
㈦ 美國上市中概股一覽表
有以下上市中概股:
1.亘喜生物。
2.祁連國際。
3.庫客音樂。
4.霧芯科技。
5.易電行。
6.天睿祥。
7.中北能。
8.拓臻生物。
亘喜生物,於2017年創立,是一家細胞治療生物醫葯科技公司。
2019年2月,亘喜生物完成8500萬美元的B輪資金,由淡馬錫領投,禮來亞洲基金、翼朴資本、KingStarCapital和ChengMiaoji跟投。
(7)淡馬錫最新持股中國股票擴展閱讀
中概股需在海外注冊和上市,最大控股權或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隸屬於中國內地的民營企業或個人的公司,是中國企業以在海外上市的方式來獲取境外投資的一種方式。中國概念股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在我國大陸注冊、國外上市的企業;另一類是雖然在國外注冊,可是主體業務和關系仍然在我國大陸的企業。
中國概念股就是外資因為看好中國經濟成長而對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稱呼。也有稱中國概念股是「就是為了使人相信其謊言而編造的一切謊言」。概念股是與業績股相對而言的。業績股需要有良好的業績支撐。概念股則是依靠某一種題材比如資產重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撐價格。
中國概念股是相對於海外市場來說的,同一個公司可以在不同的股票市場分別上市,所以,某些中國概念股公司是可能在國內同時上市的。美國接受中國概念股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的龐大市場的影響,是相當於投資中國公司,但這個原因主要是資本的利益取向,為了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和政治無關。
中國概念股就是在國外上市的中國注冊的公司,或雖在國外注冊但業務和關系在大陸的公司的股票。
㈧ 蔚來汽車股票代碼多少
蔚來汽車股票代碼是NIO。
蔚來是全球化的智能電動汽車品牌,於2014年11月成立,旗下主要產品包括蔚來ES6、蔚來ES8、蔚來EVE、蔚來EP9等。蔚來致力於通過提供高性能的智能電動汽車與極致用戶體驗,為用戶創造愉悅的生活方式。
2014年11月,蔚來由李斌、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順為資本等深刻理解用戶的頂尖互聯網企業與企業家聯合發起創立,並獲得淡馬錫、網路資本、紅杉、厚朴、聯想集團、華平、TPG、GIC、IDG、愉悅資本等數十家知名機構投資。
NIO取意A New Day(新的一天)。「NIO蔚來」表達了蔚來追求美好明天和蔚藍天空、為用戶創造愉悅生活方式的願景。全新Logo 由象徵著開放、未來的天空,以及象徵著行動、前進的道路組成,詮釋了蔚來NIO的品牌理念。
蔚來注重核心科技獨立正向研發。對於智能電動汽車的六大核心技術——包括「三電」系統的電機、電控、電池包,「三智」系統的智能網關、智能座艙、自動輔助駕駛系統,蔚來通過獨立正向研發,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拓展資料】
相關資料補充:
一、2015年3月14日,蔚來車隊首次參加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錦標賽;6月1日,蔚來德國公司正式成立;6月28日,蔚來車隊獲得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錦標賽歷史上首個年度車手總冠軍;8月1日,蔚來英國公司正式成立;9月1日,蔚來北美公司正式成立;11月7日,蔚來舉辦第一屆「蔚來杯」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
二、2016年4月6日,蔚來與江淮達成百億戰略合作;4月6日,蔚來合作夥伴大會召開,設立100億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4月28日,,蔚來投資30億元建設高性能電機生產基地並於南京落成;7月1日,江淮蔚來合作項目(新能源汽車)正式啟動;8月25日,蔚來車隊2016/17賽季FE新車倫敦發布;10月13日,蔚來獲得加州無人駕駛測試牌照;10月28日,蔚來首批高性能電驅動總成在南京下線;11月21日,蔚來在倫敦發布英文品牌「NIO」、全新Logo、電動汽車EP9;12月11日,蔚來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落戶武漢。
三、2017年3月10日,蔚來發布北美戰略及首款概念車EVE;4月19日,蔚來品牌中國首秀,攜11輛車亮相上海車展,量產車蔚來ES8首次揭開面紗,旗艦超跑蔚來EP9開啟預售;5月12日,蔚來EP9在德國紐博格林北環賽道以6分45秒90的成績創造了該賽道當時的歷史圈速紀錄;5月18日,蔚來能源項目落戶武漢光谷;5月31日,蔚來與大陸集團簽訂戰略協議,深化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合作;11月8日,蔚來汽車入選時代影響力·中國商業案例TOP30。
2018年5月,蔚來汽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秘密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6月28日,蔚來汽車正式開始向普通用戶交付車輛;8月14日,蔚來汽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蔚來汽車將至多募集18億美元,上市代碼為NIO;8月29日,蔚來汽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更新了招股書,於9月12日掛牌紐交所,文件顯示,蔚來汽車每股ADS的首次公開發售價格將介於6.25美元至8.25美元之間;9月12日,蔚來汽車正式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NIO,共發行1.6億股ADS,發行價為每股6.26美元,發行總金額約10億美元,總市值達到了63.13億美元;12月15日,NIO ES6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