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科技賦能的銀行股票行情
擴展閱讀
擅自炒作別人股票賬戶 2025-02-02 09:33:58
銀河表計股票代碼 2025-02-02 09:29:16
中國股市一直漲的股票 2025-02-02 08:39:22

科技賦能的銀行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2-09-20 06:28:27

❶ 工商銀行股票近期值得買嗎工商銀行 2021年年報工商銀行股票今天收市多少

從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來看,增強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能力,降低對實體行業的投資,增加在金融風險防控的投入,是金融業發展的要點。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下銀行業的翹楚——工商銀行。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非常穩健,豐厚的客戶基礎,連續推動第一金融銀行戰略部署,協同推進城鄉聯動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達到了16.6萬億元,總量二次創新高,領先地位穩固不變。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強金融科技賦能,助力其在綜合金融方面成為典範。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412家機構是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的,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在非洲20個國家都有業務,建立了代理行關系的有143個國家和地區的1507家外資銀行,提供網路服務的范圍是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部署建造了127家分支機構。遍布全球的機構可以為全球范圍內的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銀行基本面得到了政策等呵護,對財富管理業務繼續看好,目前我國政策依舊是以"穩字起頭"。在未來的日子裡,隨著徵信業范規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以及支付互聯網持續的改進,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發展空間非常大。目前還考慮到貸款的供需情況,還有就是未來信用利差或也許會提高,整個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會上升一些,鑒於此,資產端或將是推動息差企穩的關鍵動力。根據以後的發展來看,國內宏觀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等出現的大幅度波動概率並不是特別高,銀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趨勢於平穩的情況。


這么看來,我認為工商銀行有著很高的實力,有望在行業平穩向好的時候,將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但是文章會有一些延時,假如想更准確地了解工商銀行未來有著怎麼樣的行情,可以直接點擊下面的鏈接閱讀,有專業的投顧在診股方面給你提供意見,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❷ 銀行已成立10家金融科技子公司「正主」入位如何攪局Fintech市場

互聯網思維、數字化思維對於傳統金融業務的影響正在逐步加深。金融 科技 被視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利器」,不光改變著銀行業的管理模式、業務形態,還在進一步引領銀行業的變革。

近年來,銀行紛紛設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則是這一背景下進行的。

據蘇寧金融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已經有10家銀行陸續成立了金融 科技 子公司。

「隨著大中型銀行相繼涉足,銀行金融 科技 子公司的數量會穩定下來,最多二十家左右。」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對「金融1號院」表示。

設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已成趨勢

但難向中小銀行滲透

如今的在金融 科技 賽道上,早已不局限於互聯網巨頭,各大銀行早已開啟「加速」模式,並先後設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

早在2015年,興業銀行首吃「螃蟹」,成立了其 科技 子公司——興業數字金融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興業數金)。至2018年4月,建設銀行打響了國有大行成立 科技 子公司的「第一槍」,宣布成立建信金融 科技 有限公司。

據統計,進入2019年,銀行布局金融 科技 子公司速度明顯加快。北京銀行成立北銀金融 科技 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銀 科技 );工商銀行通過附屬機構設立工銀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銀 科技 」);中國銀行通過附屬機構設立中銀金融 科技 有限公司(下稱「中銀金科」)。

據中國銀行在港交所披露的公告顯示,中銀金科主要業務方向是運用金融 科技 手段,開展技術創新、軟體研發、平台運營與技術咨詢。中國銀行表示,「設立中銀金科是中行推動 科技 引領戰略、打造數字化銀行的重要舉措之一。將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金融 科技 創新,推進數字化轉型。」

據蘇寧金融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共10家銀行陸續成立了金融 科技 子公司。

同時記者發現,已經創建的銀行金融 科技 子公司有9家為銀行全資控股,只有興業銀行對旗下興業數金持股情況為51%。

「金融1號院」根據統計,梳理上述10家金融 科技 公司的戰略和發展定位發現,各家銀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相似之處在於,業務方向大多遵循由內到外的軌跡,即以服務母公司及其集團子公司的數字化轉型、提供 科技 支撐為主,之後逐漸擴展到服務同業中小銀行、非銀金融機構再進一步到中小企業、政府、產業互聯網從業者等。

但橫向比較,每個銀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的業務方向又不盡相同。比如,興業數金其戰略定位是為中小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行業雲服務;北銀 科技 定位則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與金融 科技 應用的 科技 企業,輸出 科技 創新產品和技術服務;工銀 科技 則是定位於以金融 科技 為手段,聚焦行業客戶,政務服務等金融場景建設等等。

「目前在大中型銀行層面,設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已經成為趨勢,但這一趨勢很難向中小銀行滲透,從供需角色上看,中小銀行更多地屬於金融 科技 賦能的需求方,還沒有能力成為輸出方。」薛洪言認為。

值得關注的是,各家銀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不約而同的將 科技 輸出作為未來業務支撐點之一,而這無疑是搶了互聯網系金融 科技 公司的「飯碗」。

薛洪言對記者表示,「銀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主要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是能否扛起銀行自身 科技 轉型的重擔,以子公司的身份推動母行全面轉型;二是能否打開外部市場,實現商業層面的可持續性。」

金融 科技 輸出「蛋糕」面臨「白熱化」

隨著銀行系金融 科技 「跑馬圈地」,金融 科技 輸出的「蛋糕」似乎也將面臨「白熱化」。

如今成熟互聯網金融 科技 公司技術輸出情況,可以看到的直觀數據是:

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已經為數百萬小微企業提供各類服務,包括支付,小額信貸和保險等等,據不完全統計並已超過200家銀行,超過100家保險公司以及超過110家基金公司合作。

網路旗下度小滿金融方面則是,已經將AI技術應用在智能獲客、身份識別、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多個領域,並將這些AI能力全面開放已與500多家金融機構達成了合作。

京東數科則是通過數字資產化和資產數字化的業務模式,向金融機構廣泛提供 科技 服務,幫助金融機構降低理財、信貸、資管等金融服務的成本。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服務800萬線上線下小微企業、7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17000家創業創新公司、數十座城市的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

蘇寧金融在金融 科技 輸出上,則是服務金融機構超50家。

他強調,就現階段來看,銀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在人才、機制、文化等方面仍然承襲銀行現行做法,業務主要依賴母行資源傾斜,能否在嚴峻的市場形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沖出一條路來,還有待觀察。

「銀行有著先天的資金及牌照優勢,互聯網金融 科技 公司則技術屬性更為突出,兩者各具優勢。相信整個的市場足夠大,雙方也能夠各取所長做到協調發展,而並非是競爭關系。」有業內人士表示。

來源: 金融1號院

關注同花順 財經 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 財經 資訊

❸ 助力銀行數字化 同盾科技賦能提質增效

在傳統金融業務日益線上化發展、市場競爭加劇、客戶習慣變化的背景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早已成為行業共識。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一服催化劑,加速了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越來越多的銀行在「非接觸金融業務」方面發力 探索 。

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專業智能分析決策服務商——「同盾 科技 」協助銀行營銷、風控、運營等業務板塊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對標監管要求和領先實踐,在考量外部市場發展和業務需求、內部資源儲備等因素的前提下,為金融機構分階段、有重點、有序地推進數字化轉型,制定了切合銀行情況的目標藍圖和實施路線規劃。

三駕馬車

助力銀行數字化

對於銀行業而言,數字化轉型已不再是一個可選項,更像是一道必答題。

近年來,大型中心銀行憑借前瞻的戰略預研、雄厚的資本實力、強大的 科技 支撐和卓越的人才團隊,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已取得一些積極的成果。但作為我國銀行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區域性中小銀行,在過去以線下深耕為主,風控方面仍然偏重抵押擔保物,缺乏新型的風控措施和研發能力,數字化能力方面跟頭部銀行拉開了差距。

在未來,客戶遠程化、服務場景化、交易實時化、決策智能化將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順應客戶需求變化,與時俱進進行數字化轉型,是所有中小銀行的不二選擇。

不過,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機遇與挑戰並存。從現狀來看,中小銀行實現數字化和智能決策轉型仍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數據標准不統一。中小銀行之間未形成數據歸集共享,導致信息孤島嚴重;同時不同的業務系統數據沒有打通,數據口徑不一致;除此之外,市場上也有不少金融 科技 公司提供各類風控策略、模型等產品,但不同金融 科技 公司輸出的產品在邏輯、標准上存在差異,難有統一標准。

二是業務組織不契合。眾多金融 科技 公司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是從互聯網風控產品的角度設計,與區域性銀行的信貸產品、業務流程契合度較低。

三是技術應用不深入。中小銀行往往存在風控、 科技 人才不足且信息技術系統落後的情況,缺乏構建智能化決策體系規劃,數據的應用僅限於報表/大屏展現,無法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用於風控、營銷等場景,對業務價值不大,也缺乏有效提升效率、易用的工具。

同盾 科技 副總裁、分析咨詢部總經理余旭鑫認為,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道路中,駕馭好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決策這「三駕馬車」尤為重要。基於大數據分析可以提供更精確的客戶畫像,更可靠的信貸風險評估;雲計算為銀行提高效率,最大化利用資源提供了可靠基礎;智能決策可以幫助銀行將量化分析和經驗相結合,更好地進行全方位決策。

科技 賦能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僅靠銀行自身恐難完成。在業內看來,金融 科技 已成為中小銀行突出重圍的一個「殺手鐧」。

賦能中小銀行,對金融 科技 公司有著不低的要求,需要金融 科技 公司從人員、技術、產品、服務等各方面都深度匹配銀行的需求。人員層面,需要有對中小銀行的區域性業務足夠熟悉的專家可以提供業務咨詢診斷,提供整體的方案設計和規劃,才能避免過去重復建設、信息孤島的情況;技術和產品層面,需要對平台建設和風控能力都有充分的實施經驗,才能避免前期規劃落不了地的情況。

「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提升中小區域性銀行對新技術、新手段的掌握,通過咨詢+平台+基礎服務的模式,打通前中後台業務和數據鏈條,通過與專家聯合工作,在實戰中傳授經驗、知識和技能,才能真正構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生態。」余旭鑫表示。

事實上,目前眾多專業的金融 科技 公司已深度介入到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中,以金融 科技 深度賦能中小銀行,幫助中小銀行解決或加強客戶洞察、數據分析與積累、IT建設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作為賦能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員,同盾 科技 的智能運營、智能反欺詐和智能信貸風控等服務有助於簡化銀行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審核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以申請貸款為例,過去客戶需要到銀行網點提交申請,並填寫大量材料,然後等待銀行工作人員將信息錄入系統,再經過後台審批才可以得知最終的結果,整個流程非常冗長。在客戶不斷習慣線上化的便利之後,線上申請、審批有助於銀行留存和拉新,這就必然需要線上的智能反欺詐和智能風控系統。

同盾 科技 通過決策引擎、反欺詐評分、設備指紋等手段有效防範欺詐風險,量化評分、行為模型、知識圖譜等技術識別信用風險,提前全面識別風險,快速採取風險緩釋措施,降低了風險事件發生可能性和風險事件發生後的損失。

此外,隨著客戶和監管對於數據安全和隱私的關注不斷加強,中小銀行在信息化和數字化轉型路上前進的同時,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同盾 科技 研發出一系列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基礎上可以發揮數據挖掘能力的相關演算法和技術,基於聯邦學習技術在行業內提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知識聯邦」理論框架體系,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數據使用方式中存在的信息泄露、數據泄露、法務合規、駐場建模工作繁重、模型使用時的隱私憂患等五大安全痛點,真正做到「數據可用不可見,知識共創可共享」。近日,同盾人工智慧研究院還提出了數據安全交換(FLEX)協議,該協議約定了聯邦過程中參與方之間數據交換順序,以及在交換前後採用的數據加解密方法。其中包含一系列的約定,只要遵守這些約定,參與方就可以安全地加入到聯邦中,無需擔心數據隱私會有泄露風險,全面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為人工智慧3.0時代奠定重要的基礎。

助力小微

釋放普惠金融新動能

在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中,小微業務往往是突破口。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世界性難題。

小微企業融資有其天然的劣勢。首先,小微企業融資額較小,融資周期較短,對銀行來說潛在收益有限;其次,由於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徵信困難;此外,小微企業本身抵抗風險能力弱,據不完整調查顯示,中國的中小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不到3年。這些因素導致大型銀行對小微市場積極性不足,而中小銀行又沒有高效的風險管理手段。

在同盾 科技 看來,打破傳統模式的局限,需要集中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如何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審批、風控流程,減少人力提高效率;二是如何實現小微企業在沒有資產質押的條件下負債;三是如何建立起廣泛的信用評級體系,為批量化授信提供依據。

針對解決上述問題,同盾 科技 將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技術融入金融服務和管理流程,進一步鞏固銀行線上化經營模式,構建開放式服務平台,能大幅提升獲客能力,優化風險水平,降低融資成本,通過線上的企業信用評估和實力評分能快速對目標企業進行綜合評估信息、全面風險掃描和企業風險量化,並給出決策的輔助建議,協助中小銀行發展普惠金融。

例如同盾 科技 推出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解決方案。這是一個以政府為主體,聯手金融機構與 科技 公司,利用政府共享的數據和 科技 公司的智能工具,建設的一種「政府搭平台、 科技 公司建平台、中小企業上平台」服務生態。

從效果來看,同盾 科技 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解決方案可實現多方共贏。對中小微企業而言,能獲得更多融資渠道,更多融資產品,在准備融資材料和融資流程上獲得協助、高效的辦理及反饋流程;對金融機構而言,能獲得更多融資客戶,降低獲客成本,提供精準的信貸服務,節省貸審時間,控制貸款的不良率,提高金融機構的收益;對政府部門而言,能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業務,破解企業發展困局。

數字化浪潮之下,金融 科技 公司依靠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 科技 技術,接入到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前中後台全過程中,已成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力量之一。

文/樊夢迪

❹ 工商銀行 股票前景工商銀行上市價值多少股市行情工商銀行如何

由於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增強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減少對實體行業的融資,投入更多精力用於金融風險防控,是金融業發展的要點。下面就跟各位好好聊聊關於銀行業的龍頭羊企業--工商銀行!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穩定向好,客戶基礎蠻出色的,持續促進第一金融銀行戰略方針,城鄉聯動發展協同推進卓有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總額16.6萬億元,總量再一次創新高,領先地位依舊穩定。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同時深化金融科技賦能,為將公司打造成為綜合金融標桿行積蓄力量。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12家機構,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在非洲20個國家都進行了間接覆蓋,有代理行關系的外資銀行總共有1507家,遍布143個國家和地區,服務網路包括六大洲以及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部署建造了127家分支機構。遍布全球的機構可以為全球范圍內的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銀行在基本面上受到了政策的呵護,並且繼續看好財富管理業務,目前我國政策依舊是以"穩字起頭"。今後,會隨著徵信業范規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以及支付互聯網持續的進步,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有希望得到一個更寬闊的市場空間。還有考慮到目前的一個貸款供需情況,未來信用利差說不定會上升,全部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會有一些上升,因而資產端或將成為帶動息差企穩的重要推手。展望未來,國內宏觀經濟增長以及貨幣政策等出現大幅波動的概率不高,銀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趨勢於平穩的情況。


總之,我認為工商銀行實力非常雄厚,很大概率在行業平穩向好之際,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但是文章具有明顯的滯後性,如若想更准確地知道工商銀行未來行情好不好,可以直接點擊下面的鏈接閱讀,有專業的投顧幫助你診斷股票,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❺ 工商銀行股票歷史工商銀行股票近兩年行情工商銀行年後會跌多少

從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來看,提升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能力,需降低實體行業的融資,投入更多精力用於金融風險防控,是金融業發展的重心。接下來今就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關於銀行業的龍頭企業--工商銀行!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良好,客戶基礎比較理想,持續促進第一金融銀行戰略合作,城鄉聯動發展協同推進卓有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合計16.6萬億元,總量再次創新高,領先地位更加穩固。公司研究制定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繼續實施數字化轉型,深化金融科技賦能,全力打造成為綜合金融界的標桿。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建立了412家機構,在非洲20個國家都有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與143個國家和地區的1,507家外資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服務網路包括六大洲以及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部署建造了127家分支機構。這就使得公司可以做到為全球范圍內的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優質和全面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銀行在基本面上擁有政策的照顧,對財富管理業務繼續看好,目前我國的政策趨勢任然是"穩字起頭"。在未來的日子裡,隨著徵信業范規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以及支付互聯網持續的改進,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很有可能會獲得一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考慮到目前貸款的供需情況,還有就是未來信用利差或也許會提高,所以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稍有回升,由此可見,資產端或將成為促使息差企穩的主要推動力。根據以後的發展來看,國內宏觀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等出現的大幅度波動概率並不是特別高,銀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趨於平穩向好。


這么看來,我認為工商銀行實力不容小覷,最有可能在行業平穩向好之際,將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但是文章稍微會有一些滯後性,假如想更准確地了解工商銀行未來有著怎麼樣的行情,直接點擊下方鏈接瀏覽,有專業的投顧在診股方面替你把關,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❻ 工商銀行股價最高多少工商銀行股票行情價格東方財富網股吧工商銀行連續漲停的原因

從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出發,提升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能力,降低對實體行業的投資,重視金融風險防控,是金融業發展的重心。現在就跟各位一起聊一下關於銀行業的佼佼者企業--工商銀行!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良好,豐厚的客戶基礎,持續促進第一金融銀行戰略方針,城鄉結合發展齊力推進很有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達16.6萬億元,總量再創新高,領先地位穩固。公司研究制定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並且深化金融科技賦能,助力其在綜合金融方面成為典範。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打造了412家機構,在非洲20個國家都有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與遍布143個國家和地區的1507家外資銀行擁有代理行關系,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都覆蓋了服務網路,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共分布著127家分支機構。這就使得公司可以做到為全球范圍內的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優質和全面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銀行在基本面上受到了政策的呵護,對財富管理業務繼續看好,目前我國的政策情況,穩字當頭。在未來空間里,隨著徵信業范規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以及支付互聯網持續的改善,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有望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考慮到對貸款的供求情況,未來信用利差說不定會上升,整個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會上升一些,鑒於此,資產端或將是推動息差企穩的關鍵動力。放開來看,國內宏觀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等出現大幅度波動的概率不是特別高,銀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都是比較平穩的。


這么看來,我認為工商銀行實力不容小覷,有望在行業平穩向好之際,迎來發展機遇。但是文章具有明顯的滯後性,倘若想更准確地了解工商銀行未來行情如何,可以直接點開下面的鏈接,會分配專業的投顧替你診股,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11,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❼ 純粹的金融科技行業分析(通俗易懂最好)

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十大發展趨勢分析

2019年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經濟參考報》3月26日刊發題為《機構加速搶灘布局金融科技》的報道。文章稱,隨著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躍上新風口。一方面,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斷加註金融科技砝碼。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近日召開了金融科技專場校園招聘,2019年將在金融科技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另一方面,互聯網系的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崛起,騰訊、360金融、樂信等多家巨頭近日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金融科技收入增長迅猛,其中360金融2018年凈收入同比增長464%。同時,傳統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愈加緊密,金融科技發展生態正在形成。

業內專家表示,金融科技的發展將提高金融運行效率,為民企融資、金融防風險帶來新的環境,但同時也為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根據監管層近期密集釋放的信號,金融科技將獲更大力度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監管也將同步趨嚴。

未來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接近2萬億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僅僅達695.1億元。之後呈現高速增長狀態,2016年以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正逐漸從用戶流量驅動向金融科技驅動轉型。雖然目前我國金融科技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是我國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場給予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土壤。截止至2017年我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營收總規模達到6541億元左右,同比增速55.2%。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18年,我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營收總規模達到9698.8億元,同比增速48.3%。前瞻認為,目前金融科技服務於金融機構,更偏向實際金融業務的後端,並不是金融產業鏈中利潤最豐厚的一環,因此短時間內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很難迎來爆發式增長,或將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速穩定增長。並預測在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達19704.9億元。

2013-2020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中國金融科技十大發展趨勢分析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金融業務不斷融合,科技對於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數據價值持續不斷的體現並釋放出來,金融業務環節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金融解決方案創新推陳出新。開發銀行、無人銀行、資產證券化、數字票據、不良資產處置等方面業務在科技的賦能下由概念逐步變為現實,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由概念階段到實際應用,金融作為最先擁抱技術的領域,也會摩擦出新的火花。未來,金融科技發展趨勢體現在十個方面:

1、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是銀行通過開放應用編程介面(API)對外開放服務。即指銀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務,通過開放平台(OpenAPI)等技術方式開放給外部客戶(企業或個人),客戶可以通過調用API來使用銀行的服務,而不需要直接面向銀行。銀行通過API的開放開展跨界融合,實現銀行與銀行、銀行與非銀金融機構、銀行與跨界企業間的數據共享與場景融合,極大拓展了銀行服務的生態。

開放銀行成為近年來國內外銀行轉型的新浪潮。「開放銀行」概念起源於英國,2018年1月英國9家銀行共享數據,首次落地開放銀行理念。2018年7月,浦發銀行在北京率先發布「APIBank」無界開放銀行,標志著國內「開放銀行」的首家落地。隨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等紛紛展開探索,通過開放API,
實現金融和生活場景的鏈接。

以API
Bank為代表的開放銀行4.0時代即將到來。未來,銀行的商業模式將從B2C變為B2B2C,服務標准也將從標准NPS升級為整合型NPS。隨著金融服務嵌入生活與生產的方方面面,「場景在前,金融在後」的跨界生態圈將成為主流。雖然目前開放銀行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未來,銀行的賬戶功能、支付功能、理財產品、貸款產品等將勢必形成標准化的API集中輸出,成為打通跨界生態的介面。

2、無人銀行

無人銀行是指通過科技手段減免傳統銀行的人力使用。通過運用生物識別、語音識別、數據挖掘、人工智慧、VR、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替代傳統銀行的櫃員、大堂經理、引導員等崗位,為客戶提供全自助式的智能銀行服務。

銀行人力減少是目前大勢所趨。目前大部分銀行都實現了人力的部分替代,少數銀行試點幾乎實現了廳店全替代。至2018年5月28日,我國銀行物理網點共退出4591家,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銀行退出網點數目同比增速平均是55%。截至2018年6月底,四大行員工數與2017年底相比,減少已超過3.2萬人。

短期內無人銀行將仍處在試點階段。目前建設銀行已經開啟了無人銀行試點,通過更高效率的智能櫃員機替代櫃員、保安、大堂經理,刷臉刷身份證替代人工驗證的方式,覆蓋90%以上現金及非現金業務。盡管無人銀行為銀行網點轉型打開探索新路徑,但目前銀行業務還難以實現百分之百無人化,例如需要安排保安值班;客戶在智能終端上開卡、匯款時,出於安全風險考慮,也會安排工作人員現場服務。因此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無人銀行仍將作為探索性的試點存在。

3、量子計算與金融

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的新型計算模式。普通計算機使用比特(bit) 中0與1的兩種狀態存儲數據,而量子計算機的存儲單位量子比特,除0和1外,
同時還可以實現多個狀態的相干疊加態。 所以,
基於量子計算的量子計算機就可以通過控制原子或小分子的狀態,記錄和運算信息,其存儲和運算速度都能遠遠超越傳統通用計算機。例如使用超級計算機分解一個400位的數字,需要60萬年,而用量子計算機只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十分鍾。

量子計算的應用能極大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量子計算由於其超強大的計算能力,可應用於在金融業多個方面。例如金融高頻交易,利用演算法根據預先設定好的交易策略自動執行股票交易,在達到相同結果的前提下,量子計算比傳統計算機的速度要快得多。再比如詐騙檢測,利用量子計算機的快速學習的特點,能大大加速神經網路學習速度,迅速打擊新興的詐騙方式。

量子計算也可能會為金融業帶來巨大風險。量子計算在計算速度上的飛躍式提升,也可能會對現有金融體系帶來威脅。例如目前正在使用的許多公鑰密碼系統,在量子計算極大的計算性能下,很有可能會遭到破解,這些將嚴重影響互聯網及各地數字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對現有的安全系統和管理機製造成大范圍和系統性的破壞。因此,在量子計算機瓦解當前密碼體系並實現商業化之前,必須建立量子安全解決方案形成安全的過渡。

4、5G與金融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4G之後的延伸。5G概念由標志性能力指標「Gbps用戶體驗速率」和一組關鍵技術組成。5G技術創新主要來源於無線技術和網路技術兩方面。在無線技術領域,大規模天線陣列、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和全頻譜接入等技術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在網路技術領域,基於軟體定義網路(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的新型網路架構已取得廣泛共識。

5G將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實現金融場景的再造,為金融行業注入新的生機。5G技術的熱點高容量場景,將為用戶提供極高的數據傳輸速率,滿足網路極高的流量密度需求,該技術場景將有效提升移動端金融服務的速率,減少因網路延遲造成的支付卡頓等情況,同時速率的提升也有助於通過AR/VR技術進一步豐富支付模式,提供更加真實的場景體驗;5G技術的連續廣域覆蓋場景還可有助於銀行無人網點的部署,通過AR/VR技術將金融服務帶到此前網點無法覆蓋的偏遠地區,實現普惠金融服務。此外,5G面向物聯網業務的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場景還將通過實現萬物互聯,獲取海量、多維度、相關聯的人、物、企業數據,進一步優化供應鏈金融、信用評估、資產管理等相關金融服務,實現更多豐富場景的探索。

5G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廣闊投資空間,引發金融高度關注。5G一方面提供更快的速率和更高的帶寬,促進移動互聯網進一步的蓬勃發展和人機交互新模式的創新,另一方面還將實現機器通信,千億量級的設備將接入5G網路。5G還將與雲計算、人工智慧、AR/VR、無人駕駛等技術相結合在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移動醫療、金融等領域帶來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此外,5G網路還將是能力開放的網路,通過與行業的結合,運營商將構建以其為核心的開放業務生態,拓展新的業務收入模式,目前中國移動已經聯合戰略夥伴打造了百億級規模的5G投資基金,國內外險資、券商、陽光私募、風投等眾多機構,也早在2017年成立了數十支5G產業專項投資基金,未來5G及相關產業將持續引發金融高度關注。

5、移動金融安全

移動金融指的是使用移動智能終端及無線互聯技術處理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及對外產品服務的解決方案的總稱,移動金融安全指的是移動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的安全。當前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加速了金融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向移動化逐步轉型。移動金融豐富了金融服務的渠道,為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央行印發《關於推動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安全可控」作為移動金融的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則之一,強調了移動金融安全的對於移動金融技術創新發展的保駕護航的地位。

移動金融在創新與安全的博弈中發展,安全問題愈發引起重視。隨著金融產業的發展,金融行業移動應用日漸成為金融服務及產品的重要支撐手段,移動金融未來將繼續在規模和創新上發展。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給移動金融帶來了無限生機,但同時也滋生了諸多風險。移動金融應用中頻發木馬病毒、支付安全、敏感信息泄露、身份認證繞過、仿冒等安全問題,引發了監管部門乃至社會的廣泛關注,移動金融安全成為金融創新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保障。

個人信息安全是移動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越界獲取用戶隱私許可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頻發。移動金融應用中隱私竊取類惡意應用佔比最高,用戶個人信息受到極大威脅。為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網民合法權益,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推動移動信息安全建設。

生物特徵識別兼顧安全與便捷,成為移動金融安全關注的熱點。目前,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已經基本成為移動智能終端的標准配置,逐漸成為了金融業務中新型用戶身份核實和認證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銀行於2018年10月頒布金融行業首個生物識別技術標准《移動金融基於聲紋識別的安全應用技術規范》,將安全性和個人隱私保護擺到了突出位置,規范如聲紋等生物特徵識別的安全應用。

6、數字票據

數字票據是一種將區塊鏈技術與電子票據進行融合,實現自動安全交易的新型票據。數字票據藉助區塊鏈具有分布式賬本、去中心化、集體維護、信息不可篡改等特點,使數字票據更具安全性和信息公開性,更加智能交易,更加便捷使用。

數字票據可以實現全程高效真實的信息傳遞,全程自動化交易,以及交易過程全程追蹤,提高用戶隱私保護。區塊鏈具有點對點傳輸,採用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的優勢,保證數字票據的數據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數字票據利用區塊鏈提供可編程的智能合約,實現票據的自動抵押、清付和償還,避免交易風險。並且,所有交易都被記錄在完整的「時間鏈」上,一旦有違約行為發生,可以追溯其責任,並且通過隱私保護演算法保護參與者隱私,可實現參與者在區塊鏈上的匿名性。

上海票據交易所數字票據實驗性生產系統成功上線,工行中行浦發等銀行參與其中。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已在2018年1月25日成功上線試運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和杭州銀行在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順利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簽發、承兌、貼現和轉貼現業務。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結合區塊鏈技術和票據業務實際情況,對前期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原型系統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使結算方式更加創新,業務功能更加完善,系統性能不斷提高,安全防護不斷加強,隱私保護更加優化,實現實時監控管理。

7、數字資產證券化

數字資產證券化是將數字資產轉化為證券的過程。將域名、商標、品牌、數字貨幣、游戲裝備、賬戶號碼等相關缺乏市場流動性的數字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證券的行為。

數字資產證券化目的在於獲取融資,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數字資產是文化產業的創新藍海,是互聯網+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是「文化互聯網+」的文化大產業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域名、商標等數字資產缺乏市場流動性,通過數字資產證券化,有效打破剛性兌付,有效盤活巨大的金融資產和社會的存量資產,能把缺乏流動性但有收益性的數字資產設計成證券化產品賣出去,收回現金,提高流動性,進而獲得融資。

數字資產證券化是區塊鏈的最佳實踐場景。我國央行貨幣研究所也在不斷探索數字資產證券化區塊鏈平台,藉助區塊鏈的分布式數據儲存、去中心化的特點,保證了以及底層數字資產數據真實性,且不可纂改,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增強了信息的透明及可靠程度,有效解決了機構間費時費力的對賬清算問題,降低數字資產的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8、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是為滿足消費者具體消費需求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是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用於購買裝修、旅遊、電子產品、教育、婚慶等具體的消費需求的個人消費貸款服務。除銀行提供的貸款服務外,接觸較多的消費金融服務有京東金融的「京東白條」、螞蟻金服的「花唄」、蘇寧的「任性付」等以及被大眾接受的P2P小額理財服務。根據銀監會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定義,消費貸款是指消費金融公司向借款人發放的以消費(不包括購買房屋和汽車)為目的的貸款。

未來中國消費金融行業迎來巨大發展空間。2018
年,國家出台了多項鼓勵消費金融發展的政策。特別提到「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不斷提升消費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作為消費主體的80、90後,更願意通過借貸的方式滿足產品購買需求。同時,隨著消費金融規模的不斷擴大,消費金融會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各類金融應用場景需求增多。

金融科技助力消費金融產品創新和風控體系建設。目前,
我國消費金融存在監管機制有待完善、企業產品創新不足、風險防控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金融科技的發展為消費金融開發更多的產品應用場景,提升消費者體驗,激活和拓展市場空間;同時,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構建完善的風控運營體系,解決消費金融面臨的徵信記錄缺失、運營經驗缺乏,降本增效。在科技的驅動下,消費金融將不斷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提升運營能力與科技創新能力,科技驅動下的產品創新和風控體系的建立將為消費金融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9、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可以顯著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智能客服系統是利用機器學習、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金融客戶服務中重復率高、難度較低且對服務效率要求較高的事務,如服務引導、業務查詢、業務辦理以及客戶投訴等業務。目前應用的智能客服場景有智能客服機器人、智能語音導航、智能營銷催收機器人、智能輔助和智能質檢等。

金融機構及互聯網企業都在加大智能客服的探索和應用。金融機構在線上線下對智能客服系統應用廣泛,網站、App客戶端等線上智能客服服務系統能夠實現自動理解客戶問題並進行解答和辦理簡單業務。在線下網點的智能化進程加速,逐步推廣無人銀行,智能機器人、智慧櫃員機、VTM機、外匯兌換機等大量智能自主終端,大幅減少人工服務成本,使客戶獲得更滿意和周到的服務體驗。同時,互聯網企業在智能機器人方面的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為這些金融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智能客戶服務。

智能客服系統逐漸滲透到金融業務的售前、售中、售後全流程。目前,智能客服系統已經能夠代替人工客服為客戶解決許多簡單、重復的問題,為金融機構節約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隨著社會的發展,客戶對服務的及時性、移動性、多渠道性提出更多的要求,智能客服的應用為金融機構留住更多客戶,提供全天候及時、便捷的服務,增強客戶粘性。在智能客服的應用過程中,大量用戶數據通過智能客服積累和沉澱下來,為精準營銷和業務流程優化提供參考。同時,智能客服系統利用大量完備的用戶數據,逐漸承擔起更多售前、售中、售後全流程的金融業務。

10、不良資產處置的科技運用

科技帶來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創新發展。不良資產可分為股權類資產、債券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不良資產處置有破產清算、拍賣、招標、協議轉讓、折扣變現,以及債轉股、債務重組、資產證券化、資產重組、實物資產出租、實物資產投資等方式。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應用,出現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創新處置模式,如不良資產綜合處置平台,眾籌投資、撮合催收等。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對不良資產處置任務艱巨。不良資產率的持續攀升,政府鼓勵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化。據銀保監會稱,2018年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89%,為10年新高,截至12月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2萬億元。
在經濟新常態下,風險和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多,對不良資產處置的效率和處置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銀行機構、資產管理公司等紛紛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通過網路平台模式進行不良資產的拍賣,涉及股權、債權和各種實物抵押物,取得良好效果。

金融科技已經在多個環節開發實際應用場景。科技運用可以快速發現資產價值,減少錯配情況的發生,同時,可以顯著提高信息互通,提升效率,提高不良資產處置回收率。目前金融科技已經在多個環節開發應用場景。如在運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優化催收策略,同時,實現催收業務流程自動化,縮短處置的時間周期;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信用風險的精準定價;區塊鏈分布式記賬解決信用機制、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優化不良資產證券化流程,縮短處置周期,保證信息的真實有效性。

❽ 工商銀行股票分紅後走勢工商銀行股票最新分析工商銀行股票今天利空消息

從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出發,增強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降低對實體行業的投資,增加在金融風險防控的投入,是金融業發展的核心。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工商銀行這個銀行業的領頭羊企業!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穩定向好,客戶基礎比較好,持續推進第一金融銀行戰略,協同促進城鄉聯合發展獲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達16.6萬億元,總量二次創新高,領先地位穩固不變。公司研究展開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繼續實行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深化金融科技賦能,助力其在綜合金融方面成為典範。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打造了412家機構,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在非洲20個國家都有進行間接的覆蓋,和14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總數達1507家,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都有服務網路,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一共設立了127家分支機構。這就使得公司可以做到為全球范圍內的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優質和全面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銀行基本面擁有政策等加持,對財富管理業務繼續看好,目前我國的政策情況,穩字當頭。以後會伴隨著徵信業范規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以及支付互聯網不斷的進步,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有希望得到一個更寬闊的市場空間。目前有考慮貸款的情況,還有就是未來信用利差或也許會提高,整個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會上升一些,所以資產端或將成為推進息差企穩的重要驅動力。根據後期來看,國內宏觀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等出現大幅度波動的概率很小,銀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都是比較平穩的。


總之,我認為工商銀行實力不凡,有望在行業平穩向好的時候,迎來發展機遇。但是文章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滯後性,倘若想更准確地知道工商銀行未來有沒有好的行情,不妨打開下面的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助你診斷股票,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❾ 工商銀行以前最低股價601398 工商銀行歷史行情工商銀行還能漲到多久

藉助於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增強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能力,降低對實體行業的投資,投入更多精力用於金融風險防控,是金融業發展的要點。接下來今就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關於銀行業的龍頭企業--工商銀行!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非常穩健,客戶基礎很不錯,持續推進第一金融銀行戰略部署,城鄉結合發展齊力推進很有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總額16.6萬億元,總量再一次創新高,長期處於領導地位。公司研究開展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持續實施數字化轉型,並且深化金融科技賦能,助力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中存在412家機構,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在非洲20個國家都進行了間接覆蓋,總共與1507家外資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涉及到143個國家和地區,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都覆蓋了服務網路,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總共成立了127家分支機構。公司可以憑借遍布全球的機構向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政策呵護銀行基本面,對財富管理業務繼續看好,目前我國政策依舊是以"穩字起頭"。以後會伴隨著徵信業范規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以及支付互聯網不斷的進步,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有望得到一個更好的發展。目前還考慮到貸款的供需情況,以及未來信用利差或有上升可能,整個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都有可能會上升,因而資產端或將成為帶動息差企穩的重要推手。展望未來,國內宏觀經濟增長以及貨幣政策等出現大幅波動的概率不高,銀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趨於平穩向好。


總體來說,我認為工商銀行具有不俗的實力,將會在行業平穩向好之際,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但是文章會存在一些滯後性,倘若想更准確地知道工商銀行未來有沒有好的行情,直接戳下方鏈接領取,有專業的投顧在診股方面給你提供意見,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1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❿ 新工商銀行股票行情工商銀行今早股價工商銀行從來沒漲停

首先,先說明股利是怎麼來的。
公司賺到錢,裡面有凈利潤的存在。例如公司今年的凈利潤是1000w,然後配息率是30%,那麼1000w裡面就有300w是當股利分配給股東,也就是手上有股票的人,而剩下的700w就作為留存收益,用於公司再投資。
那麼回答lz的問題。
1,工商銀行配息率大概32%左右,那麼已經有68%左右的凈利潤留給自己發展用了,所以不需要使用股利。
2,如果朝陽行業,分紅會很低或者沒有分紅,因為公司要以發展為主。但是像工商銀行的大笨象。配息率高是一定的,畢竟它規模很大了,就算不配發股息,全部也留著也未必發展很快。
所以配發股息給股東是做為一個上市公司應該做的,如果你想買鐵公雞銀行也有,例如深發展。它就幾乎不發錢給我們股東的鐵公雞,優點就富了自己,缺點就窮了股東。
3,如上面所說,不會使用的,因為那是公司自動願意分給我們的。如果全部當留存收益不派息,那麼就富了銀行,窮了股東。畢竟中國的銀行都是籌資為主,還不派錢給我們,那麼它們賺多少,圈多少錢也不關我們事,反正我們有點大腦的人都不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