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光模塊概念龍頭股票有哪些
光模塊龍頭股上市公司有:
1.中際旭創(300308)
光模塊龍頭。截至下午3點收盤,中際旭創跌3.41%,股價報37.37元,成交7.45萬股,成交金額2.81億元,換手率1.09%,最新A股總市值達299億元,A股流通市值256.62億元。
2.久量股份(300808)
光模塊龍頭。2月22日晚間復盤消息,久量股份5日內股價上漲0.9%,今年來漲幅下跌-10.28%,最新報13.33元,漲0.91%,市盈率為55.54。
光模塊概念股其他的還有:華工科技、福晶科技、光迅科技、通宇通訊、美格智能、銘普光磁等。
【拓展資料】
受隔夜美股出現本周第二次熔斷影響,早盤滬指主板低開119點於2804點,創業板低開107點於1937點,開盤以後市場小級別反彈,最高2860點以後回落,盤尾收於上午相對低位!3570家個股下跌,跌停個股將近30家。
盤面上看,半導體、工業互聯網、5G、特高壓等板塊開始走強,市場熱點主要集中在大科技和新基建這塊。板塊方面特高壓、光刻機板塊領漲,盤中工業互聯網異動拉升,粘膠短纖、白銀板塊領跌。
技術上看,大盤由於全球市場出現腰斬的下跌格局,所以今天市場受此影響直接破位,破位以後指數或將繼續調整,午後市場將繼續圍繞2800點附近的重新築底狀態,看看技術上有沒有新的大級別低點出現,還有大科技能否持續走強,如走強則大盤還有機會企穩,如大科技一日游,大盤還將繼續調整,所以接下來注意大科技的持續性也將成大盤強弱關鍵。
光模塊是由光電子器件、功能電路和光介面等組成,光電子器件包括發射和接收兩部分。
5G接入網架構變成CU-DU-AAU三層架構,光模塊需求將進一步提增。預測我國5G前傳和中傳光模塊需求總量約為4080萬只和1360萬只,是4G時代需求的2.67倍。
㈡ 華工科技這支股票我該不該持有
即將有新行情,建議持有。正確後回頭採納。
㈢ 華工科技的股票簡介
!常常聽到人們這樣談論:配戴水晶石眼鏡可以使眼睛發涼、舒適,有保護眼睛的作用。其實不然,水晶石是一種天然石英礦的純凈結晶,當光線通過水晶石時要產生二重摺射,另外,由於這種天然透明體的透度不那麼高,使得較長波型的紅外線及較短波型的紫外線容易被通過吸收,這兩種情況對眼睛都可產生有害作用如果對你有幫助,。
㈣ 華為概念股主要有哪些
華為概念股主要有大富科技、華星創業、盛路通信、華工科技、光迅科技等。
1、大富科技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移動通信基站射頻器件、射頻結構件的研發、生產與服務提供商。公司在射頻器件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前列,與全球領先的通信主設備商建立起了穩定的合作關系,主要客戶包括華為、愛立信、阿朗等。
2、華星創業
前身華星有限成立於2003年6月5日,注冊資本50萬元。2008年7月17日,經股東會批准,華星有限以截至2008年5月31日經審計的凈資產4,431.46萬元摺合成股份有限公司3,000萬股,整體變更為華星創業。
3、盛路通信
是一家專門從事各類通信天線、微波器件設備研發和生產的民營高科技企業,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之一,國內領先的天線、射頻設備及器件的生產基地,產品主要為天線、射頻有源設備、射頻無源器件等1500多個品種。
4、華工科技
成立於1999年7月28日,200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華中地區第一家由高校產業重組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股票代碼000988,公司注冊資本8.91億元。
5、光迅科技
是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控股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成立於2001年元月,總部位於武漢-中國光谷,注冊資本11000萬元人民幣。
光迅公司主營業務為光纖器件,微光學器件,光波導器件等光纖通信無源器件以及光纖放大器、光通信儀表和集成光電子的研究、開發、生產、經營和技術服務。公司2009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股票編號002281,簡稱光迅科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盛路通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星創業
㈤ 華工科技股票估值是高還是低
華工科技000988,每股收益0.032,股價18.22,動態市盈率140.2倍,估值偏高。。。
㈥ 華工科技股市代碼
華工科技000988
主營范圍:激光器、激光加工設備及成套設備、激光全息綜合防偽標識、激光全息綜合防偽燙印箔及包裝材料、光器件與光通信模塊、光學元器件、電子元器件.
上市日期:2000-06-08
發行價:13.98
㈦ 光模塊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有以下龍頭股:
1.新易盛。
2.博創科技。
3.中際旭創。
4.劍橋科技。
5.華工科技。
6.天孚通信。
新易盛主營業務范圍:研究、開發、生產、銷售計算機網路設備及零部件、通訊設備(不含無線電發射設備)及零部件並提供技術服務;自營商品進出口、技術進出口等(以上范圍不含國家法律法規限制或禁止的項目,涉及許可的憑相關許可證開展經營活動)。
(7)光電子股票華工科技擴展閱讀
光模塊(opticalmole)由光電子器件、功能電路和光介面等組成,光電子器件包括發射和接收兩部分。
簡單的說,光模塊的作用就是光電轉換,發送端把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通過光纖傳送後,接收端再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
按功能分
包括光接收模塊,光發送模塊,光收發一體模塊和光轉發模塊等。
光收發一體化模塊主要功能是實現光電/電光變換,包括光功率控制、調制發送,信號探測、IV轉換以及限幅放大判決再生功能,此外還有防偽信息查詢、TX-disable等功能,常見的有:SFP、SFF、SFP+、GBIC、XFP、1x9等。
光轉發模塊除了具有光電變換功能外,還集成了很多的信號處理功能,如:MUX/DEMUX、CDR、功能控制、性能量採集及監控等功能。常見的光轉發模塊有:200/300pin,XENPAK,以及X2/XPAK等。
光收發一體模塊,英文名稱transceiver,簡稱光模塊或者光纖模塊,是光纖通信系統中重要的器件。
按封裝分XFP()是一種可熱交換的,獨立於通信協議的光學收發器,用於10Gbps的乙太網,SONET/SDH,光纖通道。
㈧ 華工科技怎麼樣
華工科技(10.38,-0.32,-2.99%)近期消息不斷。繼定向增發止步、重組楚天激光失敗之後,公司再曝變賣旗下同濟現代醫葯公司控股權。該公司的一系列舉動引起市場人士對其經營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反思。
研究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華工科技近年來的發展路徑其實是一種類似於創投的模式,這種發展思路導致公司主業不明晰,企業始終無法沉下心去發展核心產業。這也是該公司一直「長不大」、甚至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
多產業迷局
在由眾多子公司和合營公司形成的產業架構背後,華工科技的核心業務在哪裡?
驅車沿華中科技大學正門前行約5公里,即進入武漢東湖開發區大學科技園區。園區偏東角的華工科技園內,聚集了華工科技旗下的正源光子、華工激光、高理電子、華工圖像、海恆存儲等公司,華工科技主營的激光加工、光通信、激光防偽、信息安全與存儲等各類產品均產自這里。
不過,這並不是華工科技的全部。公司最新財務報告顯示,華工科技控股子公司及合營企業一共17家。在這些公司中,規模最大的是正源光子,注冊資本為2.1億元,最小的是南京開目軟體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元,注冊資本低於1000萬元的有6家。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武漢、深圳等地。
另外,其他未納入合並會計報表范圍的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司一共12家,包括長江證券、武漢華工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明確定位為高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武漢華工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等。
記者隨後了解到,2000年,華工科技以每股13.98元的價格發行3000萬股募資約4億元後,隨即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其中既有激光系列產品開發、計算機信息集成系統以及敏感元器件等計劃內募資項目,也包括部分變更募資項目和自有資金投資項目。其間最主要的一次變資項目是將擬投資控股武漢華中數控系統有限公司的資金,變更為投資生物醫葯項目,包含投資3337萬元改制設立同濟現代醫葯公司,投入500萬元收購湖北華工生化公司50%的股權,投資200萬元設立武漢華中科大納米葯業有限公司等。
同時,在流動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公司還加大了對IT產業的投入:出資900萬元控股深圳賽百電腦工程公司,涉足金融證券企業系統集成和軟體服務;投資2000萬元收購武漢漢網高技術公司,開發高速無線互聯網業務等。另外,公司還控股了一些孵化型企業,也參股了一部分類似華中科大精細華工公司這樣規模不大的科技類公司。不過在這些投資中,單項投資額度均不大,去年6月設立的武漢開目佰鈞成軟體公司,公司僅出資區區25萬元。
令人眼花繚亂的投資形成了公司今天龐雜的產業網路。主業在哪裡?投資者無法釐清公司的核心業務和盈利點。
事實上,據了解公司財務內情的華中科技大產業集團人士透露,華工科技17家子公司和12家參股公司中真正給企業帶來實質利潤的並不多。公司2006年年報揭示了全年排名前三的幾家子公司盈利情況,分別是華工激光920萬元、正源光子578.6萬元、同濟現代364.4萬元,華工科技公司全年凈利潤僅3536.6萬元。
在今年初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董事長馬新強曾告訴與會股東,2007年利潤指標定為4500萬元。但最新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僅實現2676萬凈利潤,這似乎預告了公司管理層諾言將很難實現,今年又將是一個「清貧」的年份。
類創投模式
如此龐雜又不能產生多少效益的產業布局,究竟反映了公司怎樣的經營思路?
據一位長期跟蹤公司的券商人士分析,作為一家由幾個校辦企業改制組合而成的上市公司,華工科技自身並無直接經營實體,總部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定戰略、投項目,然後再伺機轉讓,變現之後再孵化新的項目;「這有點類似於創業投資公司的運作模式」。
事實上,馬新強此前也告訴記者,在新項目的選擇上,華工科技早期傾向於「孵化」,「你(子公司)有個想法,我們就讓你去做,研發出來了,再把它產業化」。這種做法不僅回收周期較長,耗費經營資源,而且盈利不穩定甚至無法預測,蘊含著很大的投資風險。
華工科技也曾一度對投資控股的孵化型企業進行了剝離,將其權益增資到武漢華工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不過,這樣的調整並未從根本上轉變公司的戰略思路,正源光子和同濟現代的股權轉讓就是例證。
作為國內最大的光通信器件製造商之一,正源光子是華工科技上市以來孵化的最為成功的一個盈利點。但在2006年5月,公司卻突然與外資簽訂協議,擬轉讓其全部控股權;後因外資在盡職調查中對正源光子的某些現狀不予認同而導致該項交易失敗。
出售公司多年培育的核心資產,這項不合常理交易也引起業內嘩然。馬新強在記者采訪時曾解釋說,轉讓成熟的項目是為了公司能繼續孵化另一些儲備項目,為優化公司業務結構創造條件。據公司透露是打算用該項交易的收益投資新的項目即信息存儲系統。
券商人士指出,正源光子事件其實就是典型的創投思維。同樣,在近期的同濟現代股權轉讓中也是如此。與正源光子作為成熟項目轉讓不同的是,同濟現代作為上市當初更改的投資項目,其發展一直不盡如人意,或者說孵化並不成功。雖然公司在今年初仍強調生物醫葯行業是「永續增長的朝陽產業」,「2007年同濟現代面臨戰略機遇期」,但在前三季度虧損400多萬元的事實面前,公司最終還是決定將其凈價轉讓,接盤的是位個人投資者。公司表示,轉讓的理由是盡快收回資金投向其他項目。
不管是成功的項目,還是失敗的項目,公司最終都欲脫手。券商人士給出了這樣的診斷:沒有從根本上摒棄「類創投模式」的經營理念,長期陷入「孵化——轉讓」的怪圈,無法沉下心去做大產業,這是公司一直「長不大」、甚至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
學院派思維
為何始終無法確立「做大產業」的思維?
一位已離職的某旗下公司高層告訴記者,華工科技存在很濃厚的「學院派」思維,這樣會產生很多問題,諸如技術至上、缺乏實業思維、戰略上的隨意性等等。
資料顯示,作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華工科技擁有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公司產品和技術創新也屢有收獲。但如此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卻始終未給公司的產業規模和盈利狀況帶來多大突破。
最典型的就是激光產品。在武漢,目前有大大小小50餘家激光企業與華工激光「爭食」,但擁有上市公司融資平台的華工激光一直沒有能取得領先地位,不僅如此,公司與本地其他幾家規模較大的民營激光企業相比也並不佔絕對優勢,以至於在此次激光產業重組中,無法主導同城各路「激光諸侯」而導致定向增發流產。投行人士指出,醞釀達三年之久的武漢激光產業重組以如此局面收場,反映的其實是華工科技產業發展和經營模式的尷尬。
尷尬的境地並不僅僅在武漢。作為曾經的激光擂主,華工激光原本擁有國內最強大的技術資源,但近年來卻未把握好發展良機,被後來者、民營背景的深圳大族激光(26.20,0.88,3.48%)反超。數據顯示,大族激光上市以來獲得快速發展,已迅速取代華工激光成為新的激光霸主。今年前三季度,大族激光因產品銷售收入不斷增長,實現營業總收入10.8億元,凈利潤1.3億元。
此外,「學院派」思維的隨意性在公司經營管理中也不乏案例。去年以來,華工科技有好幾件事情都「黃了」:變賣正源光子、轉讓長江證券股權、定向增發、重組楚天激光等等。一位多次與公司打交道的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感覺公司不少決策都是在沒有經過周密部署的情況下即匆忙動手,結果導致「虎頭蛇尾」。
-記者隨筆
上市公司不是創投公司
⊙本報記者 王宏斌
華工科技這一案例反映的其實是上市公司該不該做創投?事實上,市場的態度很明確。
從監管部門的角度來說,並不支持上市公司直接投身創投,因為這很容易導致企業主業不明晰,無法造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和做強做大。監管層的意圖貫穿在再融資項目審核等環節和過程中。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也不希望上市公司走這一經營模式,因為這種做法回收周期長,盈利不穩定甚至無法預測,同時也會因為不諳創投規律而蘊含很大的投資風險。投資者希望看到的是公司一門心思扎在明確的主業里,想法設法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盈利能力,從而讓其盡快享受到公司不斷成長所帶來的收益和快樂。相信沒有哪個投資者願意看到自己所投資的上市公司永遠折騰在創投領域,「一眼看不到頭」。
按照華工科技自己的宣傳口徑,公司的主營業務可以理解為激光加工、光通信、激光防偽、信息安全與存儲、生物醫葯等。不過從公司的發展狀況來看,投資者很難建立這種認識,在激光領域,公司上市以來由於沒有加大投入,其「江山」正逐漸被對手吞噬,早已失去原來的「霸主」地位;在光通信領域,公司「見好就收」,一度要賣掉正源光子;而在生物醫葯領域,公司已決定轉賣同濟現代。公司報告顯示,17家子公司真正成氣候的並不多。
正如有網友在該公司重組楚天激光失敗後所談到的那樣,如果公司上市後哪怕只集中精力重點發展一個產業,也不至於落入今天這般被動境地。
其實,不僅僅華工科技,其他不少有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也或多或少存在這一問題。這似乎很容易理解,就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了學院派思維的影響。高等院校一般都有很多研究課題,校辦企業上市後一下子「闊」了起來,常常就會對這些研究項目實施「產業化」,孵化成熟後再轉讓,缺乏一種做大產業和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思維。這可能是問題的症結。
㈨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863」高技術成果產業化基地,成立於1999年7月28日。2000年6月8日,公司發行的3000萬A股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華中地區第一批由高校產業重組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股票代碼000988。
法定代表人:馬新強
成立時間:1999-07-28
注冊資本:100550.2707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000000015031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武漢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
㈩ 華工科技這只股票走勢如何
1、華工科技 這個股前期已經基本走完一個拉升派發的過程,現在進入階段性調整的階段,從量價關系來看,主力並沒有足夠的空間完全出貨;
2、如果現在是持股的話,可以暫時持有,但是要注意60日均線的支撐,也就是8.5附近,如果空倉的話,上漲趨勢已經確定,近期年報利好,前期有缺口短期會補缺口,目標價格是14元,最新漲停板戰法和中長線100%獲利方法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