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摘牌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股票摘牌
你好,摘牌是指證券上市期屆滿或依法不再具備上市條件的,證券交易所要終止其上市交易。就是證券交易所停止該股票交易了,以後就不能再在證券公司買賣該股票了。
摘牌即指股票終止上市。有五種情況:
(1) 公司決定不提出寬限期申請的;
(2) 在規定時間內(即自暫停上市之日起45日內)未提出寬限期申請或申請寬限期未被證券交易所批準的;
(3) 暫停上市的公司在寬限期截止日未公布年度報告的;
(4) 寬限期內第一個會計年度繼續虧損的,或者其財務報告被注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拒絕表示意見的;
(5) 申請恢復上市未被批準的
有以上情況之一的,將由證券交易所暫停其股票特別轉讓服務,由中國證監會做出終止上市決定。公司在接到決定後二個工作日在指定報紙和網站上登載《股票終止上市公告》。摘牌後的股票依法將在指定券商通過櫃台方式進行。
② 中國證券市場的百年史
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灣證券市場,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灣證券市場,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與此同時,在清朝洋務運動的推動下也出現了中國人自己開辦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自己發行的股票。1872年李鴻章、盛宣懷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股票。1882年上海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華商組織了上海「平準股票公司」,外商組織了「股票掮客公會」,這是中國出現的最早的專門從事股股票交易的機構。1891年洋商開辦上海股份公所。1902年清政府建立了上海眾業公所。1908年發生了我國歷史上股票交易的第一次嚴重的投機倒把事件。英國人麥邊在上海開設橡皮股票公司,宣稱在澳大利亞種有大量橡膠樹,一些外商銀行也與之勾結,開辦以該股票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引起許多人爭相購買橡皮股票,一些中國錢庄認為有利可圖,也參與了收購橡皮股票哄抬股價的活動。1910年橡皮公司的外國人售出全部股票後攜款外逃,外國銀行宣布停止收購橡皮股票,並索要以前的抵押款。這時股東才知上當,相續倒閉的中國銀庄有幾十家,給當時的金融界和股市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由於帝國主義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放鬆了對中國市場的控制,中國民族工商業迅速發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發行,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0年孫中山先生與虞洽卿聯名向北洋政府申請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集資500萬元,於同年7月1日開業,經營品種除證券之外還有金銀、皮毛、花紗布、糧油等等。與此同時,上海股票商業公會也根據北洋政府頒布的《證券所交易法》改組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集資300萬元,經紀人有55名,主要經營北洋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兩個交易所業務興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半年就賺了100多萬,引起了各方面投資者的注意,各種證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隨後全國一些大城市陸續建立了證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當時的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資本200多萬元,分為10萬多股,由天津和上海兩地籌資,理事長為曹錕之弟曹均,滬方代表由孫棣三擔任,監督人為天津一位巨紳。當年10月1日在天津東馬路開業,先是買賣公債,然後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興盛一時。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30年代至40年代,中國股市經歷了抗日戰爭時期的第二次大起大落的投機風潮。當時京津滬相續被日軍佔領,經濟處於停滯狀態,偽幣大量出籠,物價急劇上升,工商業萎迷不振,各路資金都湧向股市,證券交易所活躍起來,上海的交易所由不到10家增加到80家,天津的證券貿易行最多時達到150家。同時黑市風氣盛行,津滬兩地無照經營的達200多家。地方政府先是禁止股票交易,後來又改變策略,想利用證券交易吸引社會游資。1943年9月上海貨商證券交易所復業,經紀人由原來的50 人增加到150人,申請上市的股票150種,但開業後並不理想。1944年底華北政務委員會指定天津銀行業公會組織華北證券交易所,強行規定天津銀行出資 1000萬元,北京銀行出資500萬,青島、濟南銀行各出資250萬,於1945年1月成立華北證券交易所。但是當時偽幣貶值,時局動盪,各方面都不積極,直到日本投降也沒有開業。
1945年國民黨政府對證券市場的開放猶豫不決,爭論不休,各派人士意見不一致,
但是當時黑市的證券交易和轉讓仍在進行,社會游資沒有正當出路,1946年上海又開始籌備交易所,由原來的華商股票交易所的老股東認購6/10股份,其餘4/10由中國、交通、農民、中央信託、郵政儲蓄等單位承擔,定名為上海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於1946年9月開業,當時有經紀人250多。開業不久市場疲軟,經紀人陸續申請退出,股票交易清淡,形成中國股市的第三次暴跌。1946年3月華北證券交易所改為天津有價證券交易所,增加資本10億元,幾經周折於1948年開始營業,但由於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元券,貨幣貶值,天津證券交易所被迫停業。
1949年以前中國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個證券市場。香港是開業最早的證券市場,1891年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個證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軍佔領,這兩個交易所停止活動。1947年兩個交易所合並,成立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實際上,香港從1866年開始股票買賣到1947年香港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這一階段,市場規模很小。30年代在上海銀行操縱下股票經紀業務才有所擴展,舊中國的金融中心在上海,因而有「大上海」、「小香港」之稱。1949年內地(特別是上海、廣東)的企業人士移香港,帶來較多的資金,才使香港證券市場有了暫短的起色。香港市場的發展是在1960年以後。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這兩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對融通社會資金,恢復生產起了積極作用。1950年以後金融和物價趨於穩定,證券交易減少。1952年天津證券交易所並入天津投資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業。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大陸的有價證券是國家發行的公債,但只能還本會息不能買賣和轉讓。80年代中國大陸又興起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證券市場是1949年以後一部分內地資金的轉入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市場狹小,銀行信貸是各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營業額410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1967年8月31日恆生指數曾降至58.61點,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兩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經濟增長,使證券市場成為地方實業重要的資金來源,1969年平均月營業額2720萬美元(約2.12億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遠東證券交易所開張。1971年9月15日金銀證券交易所開業,1972年九龍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開業,在如此狹小的地區擁有四個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發展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港英當局和中外財團的投資迅速增長。1972年香港四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種,當年上市的就有98種,成交額達到43.397億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額達到482.17億港元,比1968年增長了53倍,總市值達到了1734.5億港元。在這期間香港股市也經歷了1973年和1982年的兩次暴跌。
70年代香港證券市場的迅速發展,使證券交易所擠滿了家庭婦女、保姆和小販,每周都有新上市的股票,由於忽略了證券交易的基本法則,一些股票在市盈率100倍以上的價格上交易,使恆生指數從1970年的211.9點暴漲到1973年3月的1775點,交易所對風險毫無准備,終於發生了暴跌,到 1974年12月恆生指數跌到了150點。從1972年起香港證券交易委員會採取了一系列的規范化措施,並在1974 年提出四個交易所合並的設想,1977年形成統一的證券交易所取代原來的四個交易所的工作有顯著的進展,建立了由證監會牽頭並由四個交易所代表組成的工作班子。1980年7月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1978年以後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香港房地產興旺,恆生指數又恢復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達到1810點,成交額達到957億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寧事件和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的所謂「信心危機」發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恆生指數跌至750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恆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當局逃到台灣以後,通過發行所謂「愛國債券」促進證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證券市場是從1953年開始的。台灣當局為了把地主的土地轉換給農民,對地主實行贖買政策,以七成稻穀實物債券和三成的公營事業股票(主要是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台灣農林四大公司)換取地主的土地。當時地主所得的債券和股票,連同台灣當局發行的愛國公債共22億新台幣,地主對其所擁有的股票不感興趣而大量開價出售,場外交易的商行應運而生,最繁榮時達到二三百家。為了加強管理,台灣當局1954年頒布了《證券商管理辦法》。1960年台灣證券管理委員會成立並開始籌備證券交易所,1962年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1家,其中上市公司18家,上市股票25種,面值54.9億新台幣,總市值為68.4億。1967 年編制了台灣證券交易所加權指數,1968年加權指數為111.75點,1973年由於紡織品出口激增,證券市場活躍,指數曾達到514.85。1974 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又導致指數暴跌至188.74點,以後四年的指數一直在200—300點徘徊,1978年隨著經濟的恢復指數上升到688.52點, 1979年至1982年指數在400—500點區域內波動。台灣股市的狹小是因為大多數民營企業是傳統家族式經營,不願意發行股票便股權分散,從而使原有股東的利益受損。股市的交易制度不健全,投機性強,良好的公司也不敢貿然從股市上融資。 1981年10月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選舉了第一批成員,經過三年,原來的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停止營業,1986年4月2日聯交所正式開業,並亨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使香港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納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開始向國際金融市場邁進。當時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證券330種,其中260種是普通股票,21種是認購權證,7種是公司債券,1種是政府債券,36種是單位信託,5 種是優先股。1987年恆生指數接近4000點,但由於美國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災,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點,1990 年重新恢復到3500點。90年代香港股市雖然也受到各種外界影響,但搞風險能力較強,1992年恆生指數曾達到12000點,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隻股票,其中包括綜合企業、航運貨倉、酒店飲食、金融投資、地產建築、零售傳播、電子玩具、工業和公用事業九類,此外還有基金16隻,認股權證36 只,中國H股22隻,共624隻。
台灣股市80年代初的加權指數在400至500點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點,此後幾乎是翻倍的的增長,1987年達到4673 點,1988年8789點,1989年10773點,1990年12495點,終於暴發了一次暴跌,從90年2月的12682點跌到10月份的2485 點,跌幅達80%,到年底又回復到4530點,當時的355家證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中國境內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灣四個證券市場。
1981年中國政府開始發行國庫券,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這是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證券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到1989年全國發行股票的企業達到6000家,累計人民幣35億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安徽、湖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市,其中債券化的股票佔90%以上,經正式批準的比較規范的股票發行的試點企業有100多家。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陽信託投資公司率先開展了債券買賣和抵押業務,到1988年全國61個大中城市開放了國庫券流通市場,1989年全國有10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機構開辦了國庫券轉讓業務,1990年全國累計發行各種有價證券2100多億,累計轉讓交易額318億,證券中介機構網點達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動報價系統(STAQ)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啟動階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業務部開始了股票櫃台交易,主要交易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萬國、振興三家證券公司成立從而初步形成了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到1990年上海市場上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進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老8股。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時除老8股之外,還有89年保值公債三種,87至91年國庫券四種,工行債券六種,交行債券一種,中行債券兩種,建行債券一種,還有上海石化、氯鹼化工等企業債券十四種。深圳證券市場從1987年啟動,到1990年已有發展、萬科、金田、安達、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開交易,證券公司12家,營業網點16 個,深圳與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債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繼開放股價,同時在兩個交易所進行規范化的場內交易,兩地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429點和312點,到11月又分別回落到 386點和164點。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隻,B股9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隻,B股9隻。1993年2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又上升到1558點和369點,同時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隻,B股22隻,國庫券5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隻,B股19 只。1994年7月29日滬深股市在擴容的壓力下分別降到325點和94點,從8月份管理層提出暫停發行新股等三項政策,兩市指數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點和210點。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隻,B股32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5種,期貨10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隻,B 股18隻,基金8隻,國債期貨15種。1995年初由於大量資金雲集國債期貨市場,深滬股市分別降到524點和122點,5月18日國務院宣布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並處罰違規的券商,3天之內滬深股市指數上升到927點和175點(成份指數1473點),到95年底在滬深證券市場上市的證券達到460個,全年累計成交額64097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隻,B股35隻,基金12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7種。1996年初滬深股市指數在522點和104點徘徊,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和 97年香港回歸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大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兩市指數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別達到1258點(30指數3064點)和476 點(成份指數4522點)。96年底,滬深兩市上市的證券達到667個,全年成交額41610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隻,B股42隻,基金15 只,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隻,B股43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9種。1997年5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分別達到1510點(30指數4286點)和520點(成份指數6130點)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隻,B股48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隻,B股51隻。中國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金融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發展股份制進行企業改革之後,證券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它的籌資和融資功能。
③ 股票名稱前面的 G和ST分別是什麼意思
ST是英文Special Treatment 縮寫,意即「特別處理」。該政策針對的對象是出現財務狀況或其他狀況異常的。1998年4月22日,滬深交易所宣布,將對財務狀況或其它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Special treatment),由於「特別處理」,在簡稱前冠以「ST」,因此這類股票稱為ST股。
基本介紹
如果那隻股票的名字加上st 就是給股民一個警告,該股票存在投資風險,一個警告作用,但這種股票風險大收益也大,如果加上*ST那麼就是該股票有退市風險,希望警惕的意思,具體就是在4月左右,公司向證監會交的財務報表,連續3年虧損,就有退市的風險,一般5月沒有被退市的股票可以參與一下,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
*ST---公司經營連續三年虧損,退市預警。
ST----公司經營連續二年虧損,特別處理。
S*ST--公司經營連續三年虧損,退市預警+還沒有完成股改。
SST---公司經營連續二年虧損,特別處理+還沒有完成股改。
S----還沒有完成股改
G 是「股改」的GUGAI頭一個漢語拼音字母,G股就是已經完成股改的公司股票(股東大會投票已通過),為了區別還沒有進入股改程序的其他公司的股票,在其名稱前面加個「G」字,以示告知。待全部公司股改完畢,就會取消,也就是未來的「全流通」。
④ 股票代碼前有的代碼前會有ST、G 等其他一些字母,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能否告之!
G股:股權分置改革試點股票。(2005/7/28)
http://www.tianjindaily.com.cn/docroot/200507/28/xb01/28211201.htm
權威人士表示,標示"G股"的出發點是區分完成股改和未完成股改的兩類公司,便於對完成股改的公司實施再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G股還是G板
"前段時間,好象是證監會提到過G板,但到目前為止,交易所沒有接到證監會有關這方面的任何通知和部署。"7月14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辦公室的有關人士對記者證實。這位人士同時表示,深交所沒有進行這方面的考慮,也沒有這方面的工作計劃和安排。
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的人士也對記者表示,有沒有推出G板的必要,似乎要視股權分置改革進展的情況而定。而現在推出G板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公司數量相對很少,設立G板難以產生效應。
記者與三一重工和金牛能源等G股公司進行溝通時,他們表示,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深入,全流通股票的家數將逐漸增加,由於試點方案實施之後股票簡稱前面都暫時冠以"G"代碼,所以業界形象地稱其為"G板"。
而所謂"G板"這個概念是源於監管層還是民間?股權分置改革試點辦公室的一位人士道出一個基本事實。他說,"當時有過G板的叫法,但並非設立獨立板塊的意思。大致上是指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的這類公司,也就是G類公司。所以,如果說監管層說過G板,實際上是指G股。"
"第二批試點啟動後,上海和深圳兩個交易所也行動起來。他們把進行試點的公司另行標識,意指將會優先受惠相關政策。"了解相關決策過程的人士如是透露。
6月17日三一重工股票簡稱變更為"G三一",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G股。
"G股"的設立,表明了證監會的政策意圖。"不解決全流通就不能進行再融資"的規定,也讓更多的上市公司紛紛上報股改方案。在42家第二批試點公司中,至少有宏盛科技、中孚實業等10家公司提出再融資方案,約佔四分之一。
http://www.gds.com.cn/refresh/arch/2005/07/18/916126.htm
ST是虧損地,聽過摘帽不,就是不虧損了。
⑤ 在中國這十幾年的股票歷史中有幾只股票被真正的摘牌
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QueryStockInfoAct?keyword=&reportName=BizCompStockInfoRpt&PRODUCTID=&PRODUCTJP=&PRODUCTNAME=&CURSOR=1&tab_flg=5
自己看吧
⑥ G*ST是什麼意思
每年有不勝枚舉的投資者在ST股票上投資失敗,但少有人能夠明白股票ST具體內容,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千萬要堅持看下去,需要特別注意第三點,稍有疏漏會釀成大錯。
對股票ST的詳情解析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今日機構的牛股名單,趁還沒被刪前,趕緊點擊領取:速領!今日機構牛股名單新鮮出爐!
(1)股票ST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下會出現?
ST其實是Special Treatment,指的是滬深兩市交易所對那些連續兩年虧損以及其他異常狀況出現的上市公司股票進行特別處理,在股票稱名前增加一個「ST」字母,俗稱戴帽,用這個來告訴每一位投資者要再三考慮後在投資這種類型的股票。
若該企業持續虧損三年,則會換成「*ST」,千萬要注意這樣的股票,一到碰上務必小心,因為它的個股面臨退市的風險。
除戴帽之外,這樣的上市公司還需要經歷一年的考察期,處於考察期的上市公司,股價的日漲跌幅被限制為5%。
最有名的案例莫過於2019年康美葯業爆出300億財務造假,案件發生後由昔日的A股大白馬變成了ST康美,之後連續收獲了15個跌停板,43天蒸發超374億市值。
而G*ST指的是完成股改,但是這家公司面臨退市的股票。
(2)股票 ST如何摘帽?
審計結果表明的財務異常的狀況已經消除、就是上市公司的年度狀況在考察期間恢復了正常,如果扣除了非經常性的損益,公司的凈利潤仍舊是正值,公司仍然是持續運轉正常的話,就可以向交易所申請撤銷特別處理了。
對於俗稱的「摘帽」,就是在通過審批之後被撤銷掉的股票名稱前面的ST標記。
通常情況下,被迎來的上漲行情是在摘帽之後,我們可以重點關注這類股票,也能賺點小錢,那怎樣才能第一時間獲得這些摘帽信息呢?這個投資日歷能很大程度幫到你,哪些股票進行分紅、分股、摘牌等信息每一天都會有提醒,看到下面的鏈接了嗎?趕緊打開吧: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3)對於ST的股票該怎麼操作?
如果自己買下的股票不幸變成了ST股票,那必須重點關注5日均線,並將止損位設置在5日均線下方,如果股價跌破5日均線,及時清倉出局能夠最大程度降低損失,避免持續跌停之後被套死。
另外十分不推薦投資者去建倉帶ST標記的股票,因為這一類型的股票在每個交易日的日漲跌幅被限制為5%,如果操作的話,要比其他的股票更困難,想把握好投資節奏還是很困難。
要是你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操作,這款股票神器請收下,輸入代碼之後,你就能看到股票的相關事項:【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⑦ 請教:中國股市自從有了ST之後,至今共有多少只股票被摘牌,再也沒有復牌過,他們分別叫什麼名字
樓上答案不準確,A股到三板股票是400開頭,但並不是全部都是從主板到三板的,其中有幾只是本身就在三板交易,從來沒有到主板上市,我也記得不清楚,大約五隻不是,其餘都是從主板到三板的,還有420開頭的是B股到三板股票,大約近五十隻左右吧!至於到三板後,有沒有再從三板回歸主板,答案是有一隻,也是至今為止,唯一一隻,那就是現在名叫(600751)S*ST天海以及其B股(900938)*ST天海B。
⑧ 退市博元新三板為什麼拒絕它上市
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被終止上市的公司終於來了。
它的名字叫*ST博元。
哪怕4個月前,要回答素有「知名不死鳥」之稱的*ST博元是否會被退市,都是非常難以回答的。
在2015年那個雙12,已經暫停上市,並面臨終止上市風險的*ST博元突然遇到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接到了來自中國好同學的8.59億無償捐贈。
彼時,大家都以為,這只不死鳥又活過來了。
但未曾想,2016年過去僅僅三個月後,上交所的一紙公告宣判:*ST博元被判了死刑,退市已經是板上釘釘。
3月21日,上交所對*ST博元實行終止上市,原因是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而這也成為既「天上掉餡餅」之後*ST博元所創造的又一個第一:中國證券市場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被終止上市的公司。
消息一出,有人戲稱:*ST博元保殼多年終於解脫了。但是也有人問了,退市之後的*ST博元就真的是資本市場的棄兒了嗎?
雖然資本市場也有成王敗寇,但上交所,給*ST博元留了一條後路——新三板。
那新的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偏偏是新三板呢?
2
3月21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終止*ST博元股票上市。
與連續虧損而導致強制退市的其他公司不同,博源投資的離開是因涉嫌重大信披違法。
上交所公告指出,2015年3月26日,*ST博元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變造金融票證罪,被中國證監會移交公安機關。公司股票自2015年5月28日起暫停上市,現仍未恢復上市。
*ST博元股票被暫停上市後,未能在中國證監會作出移送公安機關決定之日(2015年3月26日)起的12個月內恢復上市,公司股票被上海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
因此,*ST博元不僅成為了2016年首隻被退市的公司,還成為證券市場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被終止上市的公司。
富姐將*ST博元退市的過程梳理如下:
★ 2014年6月17日,中國證監會對*ST博元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 2015年3月36日,公司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變造金融票證罪,被中國證監會移交公安機關;
★ 2015年3月37日,中國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公司違法違規及依法移送公安的相關情況;
★ 2015年5月25日,上交所依據《退市意見》和《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決定公司股票暫停上市;
★ 2015年8月18日,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但尚未被裁定受理;
★ 2016年3月21日,上交所召開上市委員會審核會議,一致表決同意*ST博元股票終止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證券網在2015年4月15日關於*ST博元的報道中提出,截止3月30日,專業機構已經幾近清倉*ST博元。
而根據*ST博元2015年5月8日晚間公告,公司於 2015 年 5 月 8 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監管函稱,公司第一大股東庄春虹5月6日至5與8日期間,減持合計1497.807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87%,但未在減持股份數量達到5%時停止減持並對外公告,違反了相關規定。
為此,上交所已於5月8日對庄春虹採取了盤中暫停賬戶繼續賣出*ST博元股票的監管措施,並將啟動紀律處分程序。
不過,此次*ST博元被退市,除了大股東減持,也讓人想起那個曾經的中國好同學。
2015年12月12日,*ST博元發布關於受贈資產的公告,僅持有1400股的公司股東鄭偉斌無償捐贈了其持有的福建曠宇95%的股權。
經評估,福建曠宇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值為9.04億元,因此95%股權對應評估值為8.59億元。
為什麼僅持有公司不到0.00074%股份的股東會自願捐出8.6億資產?
據媒體報道,鄭偉斌是*ST博元董事長許佳明的初中同學,因「不忍看到老同學的公司退市」而伸出援手。
如若原因屬實,此次*ST博元退市也表明「中國好同學」的雪中送炭終究無力回天。畢竟,人家上交所說了,*ST博元接受8.6億資產捐贈與股票恢復上市、股改業績承諾資金都無直接關系。
與此同時,上交所的公告指出,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4.3.27條、第14.3.28條等規定,*ST博元應當立即准備股票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轉讓的相關事宜,保證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的四十五個交易日內可以掛牌轉讓。
換句話說,在此次被A股強制退市之後,*ST博元也只能走向A股為其准備的退路——新三板。
3
那麼問題來了:新三板什麼時候成了退市A 股的下一個去處?
這得從新三板的過去--老三板說起。
三板市場起源於2001年「股權代辦轉讓系統」,最早承接兩網公司(STAQ和NET系統)和退市公司。
所謂的兩網是指STAQ和NET系統,這兩個系統與上海、深圳交易所一樣是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批准成立的股票交易市場,1998年國家決定整頓場外非法交易市場 ,兩網也在其列 ,並於1999年9月被先後關閉。
與新三板現在門檻不同的是,「老三板」無任何資金門檻限制,也沒有交易經歷限制,採取的是競價交易。
需要強調的是,老三板承接的是滬深兩市主板公司,創業板退市公司並不在此列,深交所中小板退市公司也可以去新三板,2013年從深市中小板退市的創智5就去了新三板。
通俗地講,監管層設置「老三板」相當於為退市的主板股票設個「英雄祭壇」,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它們滿足適當的標准,就可以重回主板市場進行交易!
2006年,中關村(000931,股吧)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代辦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因為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於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稱為「新三板」。
2012年,經國務院批准,決定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也是在這一年國務院批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為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股轉系統也繼承了老三板上的一些股票。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兩網公司、退市公司股票可以在新三板市場進行轉讓,但其流通股份以集合競價方式成交(與新三板的做市交易轉讓制度不同),非流通股份(或限售股)可以辦理協議轉讓。
2014年6月份股轉系統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退市公司股票掛牌業務指南(試行)》。按照規定,證券交易所公告股票終止上市決定、退市整理期屆滿或接到交易所指定通知之日為退市公司辦理掛牌手續的時限計算基準日(下稱「T日」),退市公司股票應在T+45日開始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
這也是為什麼上交所在關於*ST博元終止上市的公告中提出讓其准備將股票轉入全國股份轉讓系統,保證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的四十五個交易日內可以掛牌轉讓。
⑨ 近年來的退市股票一覽
2018年和2019年退市的股票:
2018年5月22日,上交所宣布終止ST吉恩和*ST昆機上市;
2018年5月2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ST烯碳終止上市;
2018年11月8日,深交所決定對中弘股份終止上市;
2018年11月16日,深交所啟動對長生生物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機制;2019年1月15日,長生生物發布公告稱深交所決定對公司股票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2019年5月26日海潤(600401)晚間公告,7月8日上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2019年8月27日*ST雛鷹進入退市整理期 30個交易日後摘牌;
2019年8月26日晚間*ST雛鷹公告,公司股票於2019年8月27日進入退市整理期,在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後公司股票將被摘牌;
2019年12月4日晚*ST華業公告,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於12月12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2019年12月11日晚間*ST華業公告,公司股票已被上交所決定終止上市。
(9)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被摘牌的股票擴展閱讀
2018年7月,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修改的決定》,2018年11月,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並修訂完善了《股票上市規則》《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等。
2018年7月15日,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的一則關於《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法違規生產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告》讓長生生物(原股票簡稱)疫苗造假事件得以曝光,被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給予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處罰沒款91億元等行政處罰。
2018年10月8日晚間,深交所發布《關於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並自2019年10月1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這意味著,11月27日,*ST長生將正式告別A股。
⑩ 上市公司被退市。此公司股票怎麼賣
尤其是在股市當中,股票退市對投資者來說是很恐怖的,很大可能性會給投資者帶來虧損,那麼今天就帶大家來講一下股票退市的相關內容吧。
為大家整理了一份牛股名單,順便免費分享給大家,趁還沒被刪,趕緊領取~【緊急】機構牛股名單泄露,或將迎來爆發式行情
一、股票退市是什麼意思?
股票退市,說白了,就是因為這家上市公司不符合交易的相關上市標准,然後自主的或者是被動的終止上市的情況,會出現上市公司變為非上市公司。
退市也有區別,分別是主動性退市和被動性退市,主動性退市這一點是由公司自行決定的;被動性退市一般因為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重大風險等,監督部門會採取相應的懲罰,例如吊銷公司的《許可證》。當一個公司滿足下面三個條件後就可以退市了:
很多人都不會去判斷一個公司到底是不是好公司,或者進行分析的時候考慮的因素不夠全面,最終導致了購買的股票虧損的情況,這里推薦一個免費的股票診斷平台,直接輸入股票代碼,即可看你買的股票到底好不好:【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二、股票退市了,沒有賣出的股票怎麼辦?
當股票退市以後,交易所有一個退市整理期,換句話說,倘若股票符合退市條件,被要求強制退市,那麼在這個時間可以把股票賣出去。把退市整理期過完了,這家公司就要退出二級市場了,再進行買賣就不行了。
如果你是股市小白,最好是先選擇入手龍頭股,別啥都不懂就往裡倒錢,小心投的錢一去不復回,以下我總結了每個行業的龍頭股:【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如果有的股東在退市整理期過了之後,還沒有賣出股票的,當做買賣交易的時候,僅能通過新三板市場上進行了,新三板它的最主要的存在作用便是處理退市股票,如果朋友們有在新三板上買賣股票的需求,想要進行交易還得在三板市場上開通一個交易賬戶。
學姐要多說一句,退市後的股票雖然說會有一個退市整理期的時間賣出股票,可是本質上對散戶是很不利的。股票一旦進入退市整理期,開始肯定是大資金先出逃,小散戶賣出小資金是很困難的,因為賣出成交的原則是三個優先--時間優先價格優先大客戶優先,所以等到股票可以賣出去的時候,股價現在已經跌了很多了,對於散戶來說,虧損的就相當的嚴重了。注冊制度下,散戶們要購買那種退市風險股的話,隨之而來的風險也是不小的,所以說萬萬不能買入ST股或ST*股。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