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融創中國拋售5.54億美元貝殼股票,這意味著什麼
我認為這意味著以下三點
一、融創投資獲利套現
融創投資貝殼可以說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投資,當年融創投資左暉的鏈家,然後鏈家衍生出貝殼,通過股份鏡像平移協議。融創就間接持有了貝殼一定比例的股份,當年,貝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曾經高達700多億美元,即使現在市值縮水,但是仍然高達近三百億美元,融創的這筆投資給它帶來了豐厚的收益。現如今,融創出售貝殼的股份。我認為是投資獲利的套現,也就是說融當初投資貝殼,即使現在套現,它也獲得了20多億的利潤,可見這筆投資讓融創受益匪淺。因此,這只是一次普通的投資套現,行為不足為怪。
綜上:融創出售貝殼股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2. 央行逆回購1000億對股市的影響
央行的這個逆回購操作是屬於在公開市場上的正常交易行為,不用過分解讀,對股市短期屬於比較微小的利好,但夠不上長期影響。
3. 中國持續拋售千億美債是怎麼回事
在今年「美債問題」成為了全球關注的重點,而根據美國財政部於當地時間9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延後兩月發布數據)全球美債海外持有者們,共計拋售了228億美元的美債。
而根據數據顯示,當下日本依舊是美國的「海外第一債主」。並且,日本持有的美債數量,已經增至1.293萬億美元了。而中國持有美債數量,已經降至1.0734萬億美元。
在7月份中,日本大幅增持了315億美元,持有美債的規模,達到了「新高」。在今年2月份時,日本就增持了566億美元的美債。
(3)中國拋售1000億美元股票擴展閱讀:
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分析稱:
比如,中國在持續大幅拋售千億美債的同時,也正在打破沉默持續發出的黃金信號或是對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元錨定美債時代提前結束的明確信號。
此時,如果包括中國在內的債權人一旦大幅拋出美債,勢必造成其它債主的跟進,產生足以壓垮美國債券價格的連鎖反應,因美國債務佔GDP比例不斷上升,最終使得美債收益率急速上升,利息支出增加,進而引發美國的債務危機。
特別在美聯儲正式開啟量化寬松、美債收益率接近於歷史最低位和美國正式將進入負利率時代的市場環境下將更加明確。
比如,目前,MBS與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之間的價差已經高得非常危險,與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極其相似,與此同時,美元的信用也會進一步下降。
4. 二戰經濟損失
參戰國軍費消耗總額為13520萬美元,再加上財政消耗和物資損失,損失總數達40000億美元。
直接參戰的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方面的代價。戰爭期間,蘇聯、美國、英國軍隊傷亡總人數達1860萬人,蘇聯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中國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以上;美國財產損失3500億美元,蘇聯財產損失2000億美元,英國財產損失1500億美元,中國財產損失1000億美元以上。
法西斯國家本身在大戰中也遭受重創。戰爭期間,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1.5%,軍隊傷亡總數達1170萬人,經濟損失達3000億美元;日本動員的最大兵力為97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8%軍隊傷亡總數達216.1萬人,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5. 從1000億美元到破產48億賤賣,最後連名字都沒
從1000億到破產賤賣,最後連名字都沒保住
賣身之後的雅虎(Yahoo!)宣布,正式改名為「Altaba」,被中國網友戲稱為「阿里他爸」。
一顆巨星,就此隕落;一個時代,正式終結。
對「互聯網原住民」的90後、00後來說,雅虎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但在70後、80後心中,雅虎才是真正的互聯網「老司機」,只是,好久沒有發車了。
從互聯網的拓荒者,到現在的拾荒者。從本可以收購Google、Facebook,到被Verizon收購。從1000億美元的市值,到48億美元賣身。
長江後浪推前浪,雅虎死在沙灘上。雅虎之敗,敗在哪裡?
當年的雅虎,到底有多牛?
它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聯網導航服務的網站。它開創了互聯網免費模式,即內容免費,廣告收費。
2000年~2006年,它一直霸居全球互聯網排名第一的寶座。2006年全球互聯網公司前20名中,它獨霸3席,雅虎、雅虎日本和雅虎中國分別位列第1、第7和第14。美國的Google、Facebook,中國的新浪、搜狐和網易三大門戶網無一不是它的追隨者和模仿者。
當年的雅虎「帝國」,幾近無敵,甚至可以說,等同於整個互聯網。難怪一些專家不無誇張地說:「Internet有朝一日將改變整個世界,但若沒有「YAHOO!」,恐怕連門還摸不著呢。」
那些年錯過的愛情,能買卻不買,能賣卻不賣
Internet摸到門了,正在改變著世界。先驅者雅虎,卻迷路了。
1、錯過Google
1997年,斯坦福大學的兩個學生,搞了一個叫「BackRub(網路爬蟲)」的研究項目,想要以100萬美元賣給雅虎,這就是Google的雛形。
Google1998年的頁面,標識後面也有個驚嘆號,可能在模仿Yahoo!高冷的雅虎卻無動於衷,到了2002年,雅虎幡然悔悟,開始認真考慮收購Google,才發現已經買不起了。
今天,Google的市值是5000億美元。
2、錯過Facebook
2006年,雅虎報價10億美元准備收購Facebook。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投資者幾乎同意了這個交易。
Facebook早期的頁面當時正值Facebook內憂外困,雅虎便趁火打劫,在最後關頭砍價至8.5億美元,倍感羞辱的扎克伯格,在董事會上當著所有人的面撕爛雅虎遞交的協議書。過了幾個月,雅虎又提出10億美元甚至更高的收購價,被Facebook拒絕。
今天,Facebook的市值是3000億美元。
3、錯過微軟
2008年2月1日,微軟開出450億美元的高價,溢價60%,向雅虎拋出橄欖枝,希望通過兩者的聯姻,打破谷歌在搜索和在線廣告市場的壟斷地位。
雅虎卻認為報價大大低估了雅虎的市值。3個月後,微軟又將報價提高到了500億美元,不過依舊被後者拒之門外。
微軟洽購雅虎,各方一直看好,最後卻不了了之錯失了這次高價賣身的機會,雅虎猶如貨架上的打折商品,無奈地等待著討價還價,煎熬地期待著買家光臨。
2016年7月25日,美國通訊巨頭Verizon宣布以48.3億美元收購雅虎。對於曾經的互聯網巨人來說,這個結局更像是一場羞辱。48億美元的售價還不到巔峰時期千億估值的一個零頭。
老司機,為什麼翻車了
與雅虎同年上線的亞馬遜,始終保持穩步上升,成為市值僅次於蘋果、谷歌、微軟的科技圈第四強。
只比雅虎年輕兩歲的谷歌,在走過18年歷史之後,依然處於持續上升通道。
雅虎這位互聯網「老司機」,為什麼就翻車了呢?
1、迷失在產業更替中
僅僅錯過搜索引擎,並不致命。
致命的是,雅虎在電商、視頻、社交網路、游戲、微博等興起的時代也鮮有建樹,導致其地位日益邊緣化。
2012年,「矽谷女神」瑪麗莎·梅耶爾出任雅虎CEO,先後收購了50多家公司,涉及社交網站、輕博客、視頻、游戲、電話會議系統等領域。
雅虎收購的部分公司結果,不少公司在被收購後不久便關停了業務或逐漸消失,雅虎因此被稱為「創業公司殺手」。
2、大公司病上身
隨著規模越來越大,雅虎官僚作風日盛,造成組織資源的大量浪費。
迄今為止,互聯網領域最成功的公司基本都是創始人主導,唯獨雅虎是職業經理人主導。更加奇葩的是,雅虎22年換了7任CEO,最長的任期6年,短的僅4個月就被董事會趕下台。
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雅虎卻在管理層頻繁的變動與更迭中,摩擦內耗、左右搖擺,與其他互聯網巨頭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走向衰落。
原本可以成為Google、Facebook的「爸爸」,或者微軟的「兒子」,最後卻像「孫子」一樣被賤賣,淪為互聯網浪潮的「棄子」。
雅虎之敗,時也,命也?抑或,作也?
雅虎倒下了,我們不用太過悲傷。畢竟,柯達、諾基亞,也是這樣倒下的。
畢竟,時代的新浪潮,總是要踩著幾塊鵝卵石,繼續向前奔涌的。
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
雅虎的倒下,之於我們個體的意義,不是少了一個瀏覽新聞的網站,而是提出了一個命題:企業或個人,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不被淘汰?
當今之中國,正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財富急劇積累……
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這場「大變局」的親歷者甚至是推動者——
大江東去,你可以隨波逐流,也可以逆流而上,但是,千萬不要停止不前!
花千億買教訓,我們應該學到什麼?
6. 美國晶元股暴跌1000億美元,引起暴跌的原因是什麼
美國晶元股暴跌1000億美元,引起暴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知道,投資者投資股票看的是預期,對企業未來的經營盈利預期越高,價值越高,美國晶元股票暴跌,說明投資者長期不看好晶元企業的盈利,我們知道,任何產品最後都是要給人用的,缺少了市場,產品的商業價值就失去了,美國的晶元公司就像一個開飯店的,他們定製不同的套餐,等待不同的客戶上門消費,由於美國的政策調整,會讓它的顧客數量大減,尤其是中國的市場份額,14億人的消費潛力,放到哪個國家都是一股消費颶風,只要是認真做事的企業,在中國消費者面前,都能獲得成功,只是遲早的事。
美國當局還威脅對位元組跳動的TikTok和騰訊的微信實施禁令,並批准對華為的新制裁,這種制裁從短期看會影響中國企業的經營,但是從長遠看,美國也會失去中國的市場,不可能所有的好處都被它佔了,搬石頭砸自己腳也是很正常的。
7. 中國大量拋售美元會有什麼情況發生
拋售美國國債會導致:
1. 美國沒有足夠資金流通, 會陷入巨大生產上的困境,同時,由於無法支持有效的分步的經濟刺激計劃,基本, 經濟就會垮台。
2. 但是 問題在於,上面假設是中國是美國唯一債主,或者是能起到極大效果的情況下。 一旦上述事件發生,美國(任何一個國家)為了資金,一方面會加大發售國債,另一方面,會印刷美幣。 這樣會造成美元匯率急劇下跌,以此來換取資金和國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同時,人民幣購買的剩餘國債也就基本成了廢紙
3. 同時,美國由於失去購買力,中國同時也會失去市場,那麼,中國經濟刺激計劃的目標基本上就無法實現了。
結論: 那些專家學者說是說對抗。 你怎麼對抗啊。。。。這純粹是用北韓那一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流氓手段。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能做,對自己又沒啥益處,再說也沒走到那一步
8. 融創中國拋售5.54億美元貝殼股票,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融創中國之選擇在6月1日-10月28日(紐約時間)售出融創公司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在需求發展因素以及現實發展因素。首先是融創中國需要將先前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在規定的時間內售出,用此來套現更好地發展公司的聚焦垂直業務;其次是融創中國需要想要優化公司內部的資產結構,以便更好地多元化發展;再者是融創中國作為融資方需要在約定的時間對公司投資股東兌現相應的投資回報,由於資金鏈的短缺,需要套現售賣先前持有的貝克股票;最後是貝殼股票在一段特定的時間漲幅已經相對飽和,選擇此時出售即可以求穩又可以獲得相對高的溢利。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分析融創中國為何選擇在這段特定的時間拋售所持有的貝克股票。
一、融創中國需要將套現的資金用來專注發展公司的聚焦垂直業務
首先對於融創中國而言,之所以會選擇在紐約時間的6月1日-10月28日陸續售出先前所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主要的原因之一還是來自於融創中國作為一個專注從事住宅以及商業地產綜合開發的企業,公司不僅需要至始至終堅持住區域聚焦的戰略發展目標,同時還需要兼顧一些高端精品地產領域的投資需求。這也就直接促使了融創中國選擇在特定的時間段來售賣所持有的貝殼股票,以此來套現融資,可以將迴流的資金用到公司聚焦區域的商業地產綜合開發,以及將迴流的資金順帶扶持發展一些高端精品的房地產投資項目。
注意事項:融創中國之所以會選擇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拋售所持有的部分貝殼股票,主要是來自於融創中國自身的發展需求,同時滿足到股東的利益,以尋求更好的發展和合作。同時融創中國現持有的部分未售出貝殼股票,既可以作為公司的保值資產在未來的過程中穩步地盈利,不過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性;同時還可以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再次套現滿足公司對於資金鏈的需求。
9. 1000億美元股票可以變現1000億美元現金嗎
這個可能性不是沒但是真的不大,你要在股市套現首先是要合規減持,不可能一次性套現,要分期減這得要三兩年時間,而且減持巨量股票,股價必然大跌也就不值1000億。除非有其他人全盤收購,但有史以來也沒人出資千億美元收購一家上市公司股票
10. 騰訊第一大股東Prosus減持套現1000億美元,這對市場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短期來看,騰訊股價已經屬於高位了,股東也選擇在這個時候進行套現。這段時間,騰訊最大的新聞,就是其大股東宣布減持的消息了,雖然大股東強調,減持是自己財務所需,並非對公司不看好,並且強調,公司未來三年內都不會再對騰訊進行減持。上一次大股東減持的時候,也是這句話,但當時減持,造成了騰訊股價連續幾個月的大跌。不過這次還好,宣布減持之後,騰訊的股票還是穩住了,沒有出現太大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