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印巴開火中國股票
擴展閱讀
股票無交易價格會 2025-02-13 04:55:33
股票大宗交易的交易時間 2025-02-13 03:58:00

印巴開火中國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5-17 11:10:38

❶ 印巴戰爭有幾次及中國的作用

印巴戰爭有三次。

1,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

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從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嚴重不滿。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

中國的作用:由於中國當時正處於內戰期間,所以在印巴戰爭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

2,第二次印巴戰爭

第二次印巴戰爭是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本次戰爭以印度敗而結束。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

中國的作用:當時中國向巴方提供的一大批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從我軍正使用或庫存的裝備中直接抽調的,同時我國還免費為巴方提供這些裝備的人員操作培訓。形勢最緊張時,我國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加入巴方總參謀部,實際上是直接指揮了部分戰斗行動。

除提出最後通牒式照會外,更多的是軍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兩面夾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錫邊界上的一切工事。這是我國政府危機處理能力最有效的一次。

在中國的直接影響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

3,第三次印巴戰爭

第三次印巴戰爭是指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期間,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該次戰爭以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獨立出去成為孟加拉國結束。

中國的作用: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發展到東巴被佔領,印軍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鎮拉合爾,即將突破巴軍防禦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則中國政府保留採取一切措施的權力。

正是這道聲明迫使印度政府放棄了以武力徹底解決印巴問題的想法,挽救了盟友巴基斯坦。

(1)印巴開火中國股票擴展閱讀:

第三次印巴戰爭的後果

1,這場不到一個月的戰爭將巴基斯坦一分為二,佔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積16%的東巴基斯坦成為一個獨立的孟加拉國。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願望得以實現。

從此,南亞次大陸上各國力量對比發生明顯的變化,被肢解後的巴基斯坦進一步拉大了與印度的實力差距。印度成為南亞唯一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具有明顯優勢的地區大國。

2,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美國擔心蘇聯在南亞起到支配作用,因而在戰爭中採取了偏向巴基斯坦的政策。

盡管美軍並未直接參與戰爭,但戰後印度同美國的關系還是降到了最低點。由於印度逐漸成為蘇聯推行南下戰略的前哨基地和對抗中國的戰略夥伴,印蘇關系持續升溫。

美國清楚的看到,蘇聯正在利用同印度的關系進入南亞次大陸,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影響和勢力。美國在南亞的戰略收縮態勢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蘇聯實施南下印度洋戰略,為蘇軍進入阿富汗埋下了伏筆。

3,孟印巴三國關系的曲折變化。孟加拉國建立兩年多後,1974年4月,印、巴、孟三國外長就遣返戰俘問題達成協議,三國關系趨於正常化。

1975年10月孟巴兩國正式建交。1975年,孟加拉國發生軍事政變。新政府一反對印度的親密態度,大力發展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並開始恢復與巴基斯坦的關系。

之後孟印兩國之間又相繼發生了關於法拉卡河水分配糾紛、印度停止對孟軍援、兩國邊界沖突、非法移民問題等一系列事端,孟印關系發生嚴重逆轉。

❷ 印巴之間的爭斗,誰獲益更大呢

爭斗的雙方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們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沖突已經持續了好幾十年了,雙方也在這中間被消耗了很多的力量。那麼這場沖突誰到底是最後的贏家呢?至少我們從現在看來,雙方都沒有什麼收獲。印度失去了好幾次發展的機會,而巴基斯坦同樣也失去了孟加拉國。因此雙方沒有贏家,至少目前是這樣的。

眾所周知,俄羅斯除了賣能源也就只有軍事裝備能夠賣了。印度就是俄羅斯軍工業的財神爺,印度一直想成為地區性大國,如果勝利需要的訂單只可能多,不可能少。

綜上所述,克里米亞沖突牽扯的並不只是印巴兩個國家,誰得益最大要看大家自己的看法。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沖突涉及到許多民族、宗教、領土和其他等等。如果對抗持續下去,雙方都將註定要失敗。只有通過和平手段才能解決兩國的根本利益沖突,有利於兩國的發展。

❸ 三次印巴戰爭中國均沒有出兵是關系好嗎

三次印巴戰爭鑒證了中印,中巴關系一點點的演變!中印由最初的友好走向對立,中巴由最初的對立走向巴鐵!
三次印巴戰爭,除了第一次是在1947年打的,中國還沒有成立,其他兩次都和中國有關系。
第二次印巴戰爭,由於美國的偏坦,巴基斯坦開始倒向中國,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中國外交部於1965年9月16日向印度駐華使館遞交最後通牒,要求印度政府必須在9月22日午夜前撤除其在中錫邊境中國一側和跨中錫邊界線上的所有侵略工事,並立即停止在中印邊界和中錫邊界的一切入侵活動。在同一照會中,中國政府強調中國不介入印巴爭端不等於不問是非,也決不等於中國可以同意克什米爾人民的自決權遭到剝奪,也決不等於中國可以同意印度借口克什米爾問題侵略巴基斯坦。盡管因為印度滿足了通牒的各項要求,中方沒有動武,但中國的武力威懾加速了印巴戰爭的結束。
盡管在中國在第二次印巴戰爭已經給予了巴基斯坦很多幫助,但因為當時巴基斯坦國內很多的政治家對美國還抱有幻想,因此,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系還沒有走向同盟,真正走向巴鐵的是第三次印巴戰爭。
第三次印巴戰爭,由於美國在巴基斯坦最困難的時候公開背叛,使得東巴被印度成功肢解,成為了今天的孟加拉國,面對著印度持續而猛烈的進攻,在內外交困,面臨亡國的情況下,巴基斯坦終於鐵了心的轉向中國,隨後巴基斯坦就得到了中國大批的軍事援助,在中國軍事顧問的幫助下,穩住了戰局,印度在成功肢解東巴,中國已經介入的情況下,見好就收的停止的軍事行動,此後,因為巴基斯坦的全面倒向中國,中國頻頻保護巴基斯坦,印度便再也沒有機會全面進攻巴基斯坦了!

❹ 如何看待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開火

面上看著是因為印度無原因亂開炮導致幾個人受傷死亡和地區種族沖突導致的但印巴開火的時間又剛好是中印邊境對峙時和中國肯定有關 巴基斯坦選擇此時和印度開火目的很明確印度如果和中國在邊境地區沖突加劇肯定會把大批軍力和國家中心投入到這一地區對克什米爾的實際控制就會減小巴基斯坦可以趁機徹底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如果中印沖突不加劇此時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爾開火中國一定會感謝巴基斯坦德支持還可以試探印度對克什米爾印控區的實際控制能力 一箭雙雕 高 望採納

❺ 印巴戰爭中中國所起的作用

一個強大敵對具有侵略性的印度對中國絕對是最大威脅。在未來的印巴戰爭中,牽制,適度打擊削弱印度最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
第一種方法。盡量在克什米爾進行場局部戰爭,在此大量的消耗印度的國力。直接給巴國提供武器及衛星支持,利用無人機間接支援巴國打擊印軍。對印軍進行心理和軍事上的毀滅性打擊,讓印軍再老實40年。
第二種方法。像拖越南那樣拖垮他的經濟,不斷的在邊境部署高科技尖端部隊給他製造壓力或者直接賣給巴國總比印軍武器等級略高的武器。讓印度購買更多的武器來裝備部隊。冷戰也是一場戰爭。最近高科技武器淘汰的比較快。你不買又不行。印度軍工跛腳鴨,這就是他們的弱點。利用這點。逼他們買更多更先進的武器。直到拖到他經濟完蛋。
第三種方法。強化印度的反0政0府組織提供支持,把顏0色0革0命拿來在印度做做實驗。總之在國內造成混亂,對印度的經濟減速和政權更替有作用的方法都要嘗試。就算有一絲成功的可能也要進行分0裂印度的嘗試。
總之上兵伐謀,不到巴國最關鍵時刻切不可輕易出0兵,多提供援助多搞小動作才是上策。因為都有核0武,這個棋不好下,更不能亂下。控制節奏,不讓雙方殺紅眼,無論哪方使用核0武都不符合中國的利益,把印軍的注意力永遠牽制在克什米爾這根「雞肋」上。

❻ 印巴打起來了為什麼中國還不出手

印巴之間一共爆發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分別是1947.10-49.1、1965.4-65.9和1971.12月3-17日,前兩次中國沒有介入,第三次印巴戰爭時中國介入了。當時巴基斯坦前線戰敗,情況危急,中國給予巴基斯坦大量緊急軍事援助,作出了出兵印度的准備,並向印度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印度三天內拆除中印邊境全部防禦工事。誰知道印度接受了,果然拆除了邊界地區的全部防禦工事,同時在對巴戰場上也見好就收,宣布單方面停火,就沒打起來。

❼ 印巴戰爭中國到底做了什麼,讓巴方至今死

第一次印巴戰爭,即1947年印巴戰爭,中國還沒解放,所以什麼也沒干。

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

中國向巴方提供了一大批武器裝備,有殲六戰斗機數十架、59式坦克近300輛等,由於生產時間不夠,基本上都是從我軍正使用或庫存的裝備中直接抽調的,而且是先供貨不收錢,價格留待戰後再談。
在形勢最緊張時,我國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加入巴方總參謀部,實際上是直接指揮了部分戰斗行動。並擬派兵進行援助。

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印巴戰爭)

由於中國處於十年文化動亂狀態,我們只能對巴基斯坦進行有限的的援助,在在政治、外交上給以支持,譴責並聲討印度對巴的侵略行動。並在軍事上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些飛機、常規武器。

❽ 印巴打核武戰爭會影響到中國嗎

先按您的意思說,印巴打了核武戰爭。那麼絕對會影響中國。中國和印巴是鄰國以核武器范圍至少會影響到我國西部邊疆地區,其次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友好鄰國,互相支持,但巴國力較弱一旦印巴開打,必然巴會向中國求援。
但是,印巴不會打核武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領土沖突由來已久,但遲遲未爆發大規模戰爭,主要是受國際政治環境的牽制。地區沖突對大國來說有弊有利,而對印巴雙方來說,真打起來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到最後不過是大國的博弈而已。對於印度來說,發展經濟尚未取得勝利,又要讓國家陷入戰爭這個燒錢的活動,實在沒有什麼必要。但是面對領土主權,誰都不會退讓,這是原則問題,一旦退讓,就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才能要回來了。
但是作為中國來講,雖然會有影響,但是不會主動出擊。中國作為大國基本外交原則決定了它溫和的態度,一旦開打,中方肯定是積極調停戰事,而不會主動出擊,不然可能受到歐美國家的借機制裁或是輿論轟炸。

❾ 印巴若戰,中國該如何抉擇

昨天剛剛看到了印度向巴基斯坦動手的新聞,今日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印巴「激烈交火」的說辭,而印度方面則是又開始了「胡說八道破臟水的行為」,說是巴基斯坦先違反了規則先動手的~
雖然說作為非兩國本國的人來說,這個真實性有待考證的,但是對於近期就冒犯過中國的印度來說,我們肯定是站在巴基斯坦這邊的,同時中巴本身關系就好,印度這次兩邊都動手也是沖著我們交好的關系去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系!


那麼面對他國的挑釁的時候,不僅要針對挑釁國做好准備,更要多方面去考慮這個挑釁會帶來的影響,比如背後的國家我們應該有怎樣的應對措施,明著指責肯定是不行的,反而我們還容易背上誣陷的罪名,那麼就要考慮通過非軍事的手段先讓背後操縱的國家不快活,那麼當矛盾深化之後,其實還可以通過一個比較好解決的途徑搞定,怕往往就怕矛盾不夠銳化,站在國家的立場上很難說的時候。
並且如果要戰爭,那麼其他幾個地方也必須要進行保護,以免別的國家趁虛而入,尤其是經常有矛盾的幾個地方。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印度如此的挑釁肯定不單單是印度一方面的決定,如果要打,恐怕也不止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場混戰啊~
而且最近中國的外交上事物也是繁多,節骨眼的事情也往往是最難辦的,但是要相信國家不會再回到滿清的痛苦時代了,也請大家寄希望於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國家,並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為國家添磚加瓦!

❿ 印巴戰爭中國幫了什麼 印巴戰爭誰贏了

中國外交部於1965年9月16日向印度駐中國大使館遞交最後通牒,要求印度政府必須在9月22日午夜前撤除其在中錫邊境中國一側和跨中錫邊界線上的所有侵略工事,並立即停止在中印邊界和中錫邊界的一切入侵活動。
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國強有力的表態,促進了停火和戰爭結束。雙方以印度略站上風收場。
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慘敗,近一半人口和國土被分裂成孟加拉國。
但中巴關系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締結堅實同盟至今。中巴關系在這之前逐漸升溫,但都未形成牢不可破同盟。因為巴基斯坦一度寄希望於美國,但在美國支持印度後,加上第三次印巴戰爭慘敗,終於拋棄一切幻想徹底導向中國。
第一次發生在1947年,中國未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