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
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里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
2、龍首渠
龍首渠位於陝西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開發洛河水利的歷史上是首創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龍首渠大約是在漢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間根據庄熊羆的建議而修建的。這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征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據說渠成後,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1萬多頃鹽鹼地得到灌溉,每畝能收10石糧。
3、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在大運河成為漕運的主體水道之後,漕運藉助大運河溝通南北的便捷條件,將漕糧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王朝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漕運的社會歷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靈渠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盡管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成為靈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5、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該大型水利工程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
2.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什麼特點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魚嘴分水堤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飛沙堰
「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
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自動泄洪,使多餘的內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內江不受洪災。
寶瓶口
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
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2)金璨中國水務股票擴展閱讀
地理
都江堰渠首三大主體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處。這里群山環抱,大江中流,氣勢恢宏,景色絕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濟;文人墨客,多會與此。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靈岩寺,翠月湖,紫坪鋪等。
重點工程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傑作。
3. 水務龍頭企業的股票有哪些
水務龍頭股票有哪些?
水務板塊股票是水供應、水處理、水利工程承包施、水利管材、水電電機等設備製造等上市公司。下面盤點下水務板塊股票龍頭股。
水務板塊龍頭股一覽
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碧水源)創建於2001年,注冊資本88576.8866 萬元,由歸國留學人員創辦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國家首批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第三批創新型試點企業、首批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新型企業、科技奧運先進集體,致力於解決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雙重難題。
重慶水務即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簡稱重慶水務,是重慶市最大的供排水公司,擁有重慶市政府授予的供排水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期30年,在特許經營區域范圍內,獨家從事供排水服務。本集團具有供排水一體、廠網一體、產業鏈完整的特點。目前,在我國西部地區乃至全國,本集團在供排水一體化經營方面位居前列。
興蓉投資
成都市興蓉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西部領先的城市綜合環境服務商。公司主營城市供排水和環保業務,現已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供排水規模超500萬噸/日,居西部地區首位。公司業務區域已覆蓋成都、西安、蘭州、銀川、深圳、海南等地。公司依託水務資產雄厚的業績基石,緊緊抓住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大力促進環保新興產業發展的契機,積極延伸環保產業鏈,大力拓展相關環保業務,目前已在污水污泥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垃圾焚燒發電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首創股份
司發展方向定位於中國水務市場,專注於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兩大領域,主要業務涵蓋城市自來水生產、供水、排水等各個生產和供給領域,公司經過五年的發展,已經在北京、深圳、馬鞍山、餘姚、青島等城市進行了水務投資,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對國內重點城市的戰略布局,參股控股的水務項目遍及國內8個省區和13個城市,服務人口超過1500萬,發展潛力相當可觀。作為為國內污水處理領域的龍頭,公司控股的京城水務公司污水處理能力120萬噸,佔北京市目前總處理能力的近80%,是目前國內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公司。與此同時,公司還全資擁有京通快速路30年的收費經營權,公路業務將給公司帶來穩定的收益。
4. 求一詩歌或散文,要求歌頌偉大的黨,歌頌偉大的祖國,歌頌水利事業發展的輝煌成就。
詩歌:
《在春日與一場雪對視》
搭上開往春日的列車
懷揣
一把季節的利刃
無情地刮開
躁動的芽苞
讓冰裂一冬的小手
伸出來
握住獵獵的旌旗
去追逐
春日裡的一場雪
只要一腳踩上
春天的赤道
一場瑞雪便異顯珍貴
關於春與雪的對話
傾刻間
肆意流淌
雪花向六個方向
發出指令
傳送陣陣濕潤的信息
其實春天與一場雪無關
倒是突如其來的
倒春寒
緊握每個人的熱愛
抬頭望天
天與地的接觸
激烈而又純粹
沿著季節之坡走下去
迎面就是等待
時光老人的禮物
你把東風變成樹枝,
讓小鳥快活地飛上藍天;
你把青草帶給原野,
讓千萬朵鮮花張開笑臉。
你把陽光帶給山谷。
讓積雪化成淙(cóng)淙的泉水;
你把細雨帶給田地,
讓種子聞到泥土的香味。
你把春天帶給我們,
這份珍貴的禮物賽過黃金;
你把一年的大好時光,
同樣地給我們每人一份。
三百六十五天,
誰也不多,誰也不少;
就看我們啊——
能不能把你安排得最好。
懶惰(ò)的人整天東盪西遊,
你就從他身邊悄悄溜走;
把一大堆沒做完的事情,
一古腦兒丟在他的前頭。
糊塗的人整天沒頭沒腦,
你去遠了他一點也不知道;
人家都在使勁要趕上你,
他卻總是搖頭說還早還早。
我們可不懶惰也不糊塗,
少先隊員誰也不肯落後;
因為我們知道,
你一去就不再回頭。
工地上成堆的建築材料,
轉眼就變成工廠、高樓;
跨過河流,穿過隧道,
新的鐵路每天在往前走。
在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上,
誰都抓住你不肯放鬆;
只有虛度時光的人,
才會一次又一次臉紅。
相信我吧,時光老人,
我們不會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
當每天晚上撕下一張日歷,
難道能向祖國交上白卷?
今年我要更加努力學習,
四化建設樣樣要靠本領;
即使飼養一頭奶牛,
沒有科學知識也不行。
今年我要把身體煉得更結實,
准備將來下礦井,鑽煤層;
一個未來的工人,
難道還能常常鬧病?
時光老人呀,請你瞧一瞧,
你給我們的禮物是多麼美好!
燦爛的春光一望無邊,
祖國的山河到處含笑!
春之韻 - 詩歌
春天緩緩地來了
帶著涼爽和溫柔
花朵一瓣瓣地綻透
艷紅的腮上還掛著笑
小草兒披上了
青綠的霓裳
一顆顆
一片片
是原野上碧綠的波濤
在春天的小路上徜徉——
有著春訴不盡的柔情
道不盡的密語
一縷縷含著惠風的顫動
撥動著心的琴弦
一支支古老的歌謠
引來了孩童的歡笑……
初春的腳步還很矜持
是樹枝上的一個嫩芽
是花壇里的一顆花苞
是舊燕歸春一聲清脆的啼響
薄泥咄著人的鞋底
鳥兒吟唱著春天的詩句
淡青色的微風從指間流過
霏霏的柔雨從頭上散落……
小小的春雨
在輕盈婉約地舞蹈
春天的雨
柔柔的
透明的
和諧的
天空用這根像針般的東西
織成了一塊透明的布
雨落在了河上
擊起的圓暈
圈圈擴散開去——
添置了春的氣息
潺潺的細流
滾著浪花載著花瓣的清香
和葉兒的青綠
快樂地向前沖
綠綠的春水
很舒服地隨著風兒
盪漾——
時而有幾只口渴的燕子
俯沖下來
「嗖」地一聲——
呷幾口清涼的河水
又飛上了高空
彷彿春水是春天的一部分
可以用它來洗滌心靈
連做夢時也會
回憶起春水的濤聲
其實
我只了解了春的一點點
我對春天還很膚淺
就讓它膚淺下去吧
我可不想知道春天的蘊藏
讓我保持著
對春朦朧的印象吧
我獨自坐著
我獨自坐著;夏季的白晝
在微笑的光輝中逝去;
我看見它逝去,我看著它
從迷漫的山丘和無風的草地上消失;
在我的靈魂里思潮迸出,
我的心在它的威力下屈從;
在我的眼睛裡淚水如涌,
因為我不能把感情說個分明,
就在那個神聖的、無人干擾的時辰,
我四周的嚴肅的歡悅悄悄溜進。
我問我自己:「啊,上天為什麼
不肯把那珍貴的天賦給我,
那光榮的天賦給了許多人
讓他們在詩歌里說出他們的思索!」
「那些夢包圍了我,」我說:
「就從無憂患的童年的歡快時光起;
狂熱的奇想提供出種種幻象
自從生命還在它的風華正茂時期。」
然而如今,當我曾希望歌唱,
我的手指卻觸動一根無音的弦;
而歌詞的疊句仍然是
「不要再奮鬥了;一切都是枉然。」
春天的詩歌
還是去日的窗 為你的張望洞開
撕不掉的 仍然在寒冷中揮舞
靜 也許真的遠了
我沒有喚醒你 在山那邊
你攏起了風 攏起了月
讓所有的眼睛 插上座標
悄悄的 她走過你的枝頭
你跺著腳 面色紅透整座城市
我想起那些小草編輯的歌謠 大聲的呼喚你的名字
河水哭了 沿著有柳弦的岸
看你梳妝 看你嫵媚
以及我為你潑灑的絲絲縷縷
你不願在這場雨中 為重逢乾杯
我挽起腳踝 有血樣的刮痕 一點一點的
收拾那些尖利的破碎 望著你傻笑
你說起牆上的釘子 說起烤箱里的那些愛情
說起那場雪的寓言 我還是在傻笑
她關掉音樂 輕輕的揚起春天的舞
散文:春雪
這幾天,柳絮開始飄了,像楊花一樣,毛絨絨的,在空中飄,春天是它們的季節。
走在路上,柳絮如草的顏色,但比草溫柔,它落在我們身上一點感覺都沒有,它將自己的飄逸附上春天的舞姿,它的舞,是以風為旋律的迴旋舞,把我們的思緒,一圈一圈纏在了一起。
春天的綠,漸漸深下去,有了楊花,又很均勻的淡了。窗外的樹,我們看不見是否有柳絮停留在樹梢,只知道顏色依然那樣柔和,像陽光的綢緞,自天空瀉下,僅僅摻了幾絲綠意而已。 柳絮,往往給了浪漫的人很美妙的靈感,用它們寫出的文字,寫出的詩,它們卻看不出這是在描述自己。
日記本放在窗前,幾絲柳絮,隨風而來,落在淺綠色花紋的日記本上。我發現時,它還沒有離開,柔柔地站在上面,這是很不錯的背景,卻不是它一個很好的家。我輕輕合上日記本,本想將它淡綠色的一小縷春天就這樣留在我的日記本中,想了想又翻開剛才的那一頁,捧著它來到一片很寬廣的土地,輕輕吹,它便飄走了,我想,它是屬於風的,屬於這個春天。 遠處的鍾聲,古銅色羽毛的翅膀,它在我慨嘆時光時顯現,又在我還來不及沉思時以迅雷之速閃去了,我感覺它在逃,他路過柳絮時足以讓它附近的柳絮打幾個轉兒。
於是,本來就迷茫於方向的那些輕飄飄的東西,再一次落地後便更深地遺忘了從哪邊來,要去往何方了。
每一年都有柳絮在飄,真正漫天紛飛時就不是那麼飄逸了,有些沉重,像是一個即將離開的蒼老 的春天還有什麼話沒有說完,地上也結滿柳絮的球,夾雜著灰塵、浮土,綠色中透著幾絲灰意,大街兩旁變成了遠看中的綠色,近看是讓人為那個年輕的春天而感到惋惜與留念的一種交織一起的色彩,說不清。
春天如果沒有細雨和風,就完全是一個沉默的季節,他沒有聲音去為大地唱一首離歌,或說一句道別的話語,它走了,也無人發現。
而此時的春天,正年輕,我喜歡一個人坐在高高的地方,迎面吹來的風,夾雜著涼意,想起來了就過來看看我,陽光坐在身旁,金色的正午的陽光,就像這個春天以及春天的柳絮、風一般,深深刻在我童年的一個早春的中午。疾馳而過的鍾聲,不會磨滅它……
5. 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典範有哪些
1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它山堰
位於寧波市鄞縣鄞江鎮西南它山旁,建於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長134.4米,面寬4.8米,皆用長2至3米、闊0.2至0.35米條石砌築,左右各36石級。堰面全部用條石砌築而成,堰身為木石結構,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歷干余年不腐,被稱為"它山堰梅梁"。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為了抵禦潮汐,使海水與江河分流,鹹淡阻隔。江河水經過該堰分流兩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畝良田,化水害為水利。它山堰與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同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餘年,歷經洪水沖擊,仍基本完好,繼續發揮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1988年12月28日,國務院公布它山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國渠
鄭國渠首位於涇陽縣王橋鄉上然村北的仲山西麓,其東有仲山,嵯峨地形特點是西北微高,東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這一地形,使乾渠沿北山南麓居於最高地帶向東伸展,分支灌溉。
鄭國渠首的兩個渠口相距很近,很可能是為了便於引水分先後期開鑿。鄭國渠是我國戰國時期繼西門豹治鄴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之後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它從規劃、設計、施工以及用洪用沙方面都有許多獨到之處,是我國古代水利史上的首創。
靈 渠
靈渠,建成於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運河,位於湘桂走廊中心興安縣境內,與陝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並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歷史悠久,設計精巧,全長37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將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灕江,七分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北方六國之後,又與公元前211年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地區的百越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征服活動。秦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惟獨在兩廣地區苦戰三年,毫無建樹,原來是因為廣西的地形地貌導致運輸補給供應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證交通補給成了這場戰爭的成敗關鍵。秦始皇運籌帷幄,命令史祿劈山鑿渠。史祿通過精確計算終於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奇跡般的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接了起來,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事的發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都江堰
位於都江堰市區西1公里,是秦蜀郡守李冰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前後創建的一座運用水動力學原理,採用無壩引水建築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選擇具有得天獨厚自然條件的岷江出山口與成都扇形平原頂端結合部作堰址,鑿開玉壘山伸同江心的余脈,形成堅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寶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彎道江心作魚嘴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魚嘴分水堤與寶瓶口引水口之間構作飛沙堰泄洪道,自動泄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體工程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巧妙配合,聯合發揮了分水、導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學的完整的調控自如的工程體系。都江堰創建以來,基本實現了水分"四六",外江泄走六成,既保證內江灌區用水需要,又防止災害發生。都江堰水利工程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響了中國廣大地域。這種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規劃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被國外環境和水利專家譽為"親自然和水利工程"
2京杭大運河
--------------------------------------------------------------------------------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大運河。它南起浙江
杭州,北至北京通縣北關,全長1794公里,貫通六省市,流經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
其開鑿經過了三個歷史階段: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首次在揚州開挖邗溝,溝通了長江和淮河。而至7世紀
的隋煬帝時期和13世紀的元代,又先後兩次大規模地開鑿運河,終於建成了這條溝通我國南北漕運的大動
脈。 從天津到通縣北關、張家灣一段,叫北運河,又稱之路河,全長186公里。從通縣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
惠河,該河是元代初年由偉大的水利專家、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修建的。因北京地勢比通縣高,在通惠河上
修築了五道閘門,控制水位,使南來的大船才可直達北京城內的積水潭。那時積水潭"舳艫蔽水",成為一個
南北漕運的大港口,附近市場繁榮,盛況空前。 京杭大運河暢通了數百年,這對促進大江南北經濟文化的交
流,解決南糧北調等問題,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紀後,由於南北海運開辟,津浦鐵路通車,加之黃
河改道淤塞運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斷航,只有江浙一線仍暢通無阻,並成為旅遊熱線。 為適應我國現代
旅遊業迅猛發展的需求,近年來已在北京通縣北運河、溫榆河等四條河流的交匯處,即通州北關、張家灣的
古運河遺址中,興建起大運河旅遊區及紀念館等,廣大中外遊人便可到此一覽昔日京杭大運河的迷人風姿。
3錢塘江海塘
錢塘江海塘在唐代以前的修塘費用,已無可考。唐及北宋時期修築北岸海塘,據明代嚴寬在《海寧水利圖志·序》載:「皆以數郡財力,始克有濟。」
南宋嘉定六年(1213),修葺山陰縣潰塘,是由朝廷調撥錢米。後即購買沒收的園、田設庄,按年收租息作為海塘的歲修經費。臨安府龍山一帶海塘的歲修經費,是按戶按年攤派石、草若干。嘉熙年間(1237~1240),將臨安府沿江淤復耕地的稅額撥作修塘經費。咸淳年間(1265~1274),修築海鹽海塘需費較多,除發縣倉米糧外,並有知縣、縣民捐款。
元泰定年間(1324~1327),搶修北岸海塘鹽官州一段,除征工外,還用鈔79.4萬余錠,糧4.63萬余石,系奏報朝廷支撥。南岸修築百瀝海塘,勸民捐輸糧米。
明初,北岸海塘海鹽、平湖一帶興辦大工程,都動用蘇、松等9府財力,及至成化年間(1465~1487),北岸海塘的修築經費,有用杭州竹木稅、各項罰款、贖罪款等。以後專設海鹽海塘歲修款,每年在嘉興府屬7縣攤派銀3500~7000兩,當年如若支用有餘,則結轉至下一年。萬曆年間(1573~1619),海寧、平湖亦按例分別籌集銀300兩與600兩。但萬曆三年風潮毀塘,歷年積儲不敷工用,於是將「藩司兵餉」、「驛傳嬴金」及「他郡贖谷款」等撥充海塘工費。明末由於財政支絀,北岸海塘的修築,竟至預征錢、糧和依靠各級官吏的捐款。南岸海塘的修築工費,多向受益田畝派征,亦有府、縣撥發倉糧。蕭紹海塘還有動用贖罪款、罰金和由知縣、縣民的捐款。嘉靖十五年(1536),興建三江閘時,蕭山縣曾幫工幫費,以後蕭山轄境內西江、北海兩塘的修築,凡需費較多時,山陰、會稽兩縣均予協濟,但承擔份額,各時期不盡相同。此制直到清代亦承襲不改。
清初,修築北岸海塘,除「額編塘工銀」外,還有官、紳捐款,按畝捐米,並將各項罰款、追繳虛報款等作為築塘工費。康熙五十四年(1724),因「存留公銀既廢」,各府協濟的規定亦復取消,經奏准凡士民願意捐款作為海塘工程經費,則允許入國子監為監生,當時簡稱捐監。雍正二年(1724),奉旨動用正項錢糧修海塘。十一年,又准許「捐官」,以其所得為修塘款。十三年十月,高宗弘歷即位,認為捐資得官之法,於吏治無益,錢塘江海塘工程經費由正項錢糧撥支。但在乾隆三十年(1765)以後,北岸海塘的修築經費除由正項錢糧支撥外,還調撥鹽務引費、鹽課公費、各項罰款、查抄款以及鹽商和官員的捐款。其中四十九年為修築范公塘石塘,鹽商一次所捐即達白銀60萬兩。五十一年開始,還先後將海塘經費的餘存款、藩庫借支銀等借與商人生息,以其所得作為海塘歲修經費。道光十六年(1836),浚海鹽白洋河以培土塘、附土的工款,是先向藩庫借支,然後隨額征「地漕等項」時帶征(浚)河費,以6年為期歸還借款。道光時恢復「捐官」制度,按田畝的田賦分年攤征錢塘江塘工銀。同治、光緒、宣統時期(1862~1911),在兵燹之後,國庫空虛,民生凋敝,而修復坍潰各塘,又急不容緩,經多方籌劃,竭力羅致經費,來源有九:一在海寧等縣徵收米捐,專濟海塘工用。二為支撥厘金和在徵收茶捐、絲捐、(鹽)綱捐、繭捐時,各加征塘工附捐。三為調撥鹽課引費。四為調撥江、浙兩關關稅。五為停解閩省軍餉轉撥。六為江蘇省協濟。七為職銜捐納。八為殷富捐輸。九為公帑發商生息。太平軍在浙江時,海寧州海塘坍潰,忠王李秀成要各縣籌集修塘經費,為此各有關縣鄉官曾籌繳白銀8000餘兩。
南岸蕭紹海塘的修築經費,是向受益田畝攤征為主。清初,山陰、會稽兩縣曾有值塘田制,即將近塘的田劃稱江田,專護海塘,不參與縣里的一切徭役;不敷時,始向縣內其他田畝攤征工、銀。乾隆元年(1736),高宗弘歷曾下諭紹興府屬的沿江、沿海堤岸工程,遇有應修工程時,概於公項內動支,停止按畝派錢之例,但未能貫徹始終。三十年以後,蕭紹海塘的修築經費,除上述受益田畝攤征外,還有動支鹽引費、厘金、契牙雜稅專款、西湖景工款等公帑生息款、邑紳和鹽商的捐款等。清代修築百瀝海塘的經費,除無厘金和契牙雜稅專款兩項來源外,均同蕭紹海塘。道光三十年(1850)以後的捐資築塘,以松廈連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