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融創中國股票財報
擴展閱讀
股票中國行情走勢 2025-02-13 09:01:05
科創板股票交易的 2025-02-13 08:49:49

融創中國股票財報

發布時間: 2022-05-17 06:34:13

A. 融創中國4月1日起停牌,這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B. 融創中國的資本支出怎麼計算從財務報表哪些項目數據計算的求分析

資本支出=購建固定資產 + 無形資產 + 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自由現金流 = 息前稅後凈利+ 折舊和攤銷 - 營運資本增加 - 資本支出 折舊和攤銷: =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 + 固定資產折舊 + 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 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折舊和攤銷實際是未付現費用。

C. 融創中國拋售5.54億美元貝殼股票,這意味著什麼

我認為這意味著以下三點

一、融創投資獲利套現

融創投資貝殼可以說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投資,當年融創投資左暉的鏈家,然後鏈家衍生出貝殼,通過股份鏡像平移協議。融創就間接持有了貝殼一定比例的股份,當年,貝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曾經高達700多億美元,即使現在市值縮水,但是仍然高達近三百億美元,融創的這筆投資給它帶來了豐厚的收益。現如今,融創出售貝殼的股份。我認為是投資獲利的套現,也就是說融當初投資貝殼,即使現在套現,它也獲得了20多億的利潤,可見這筆投資讓融創受益匪淺。因此,這只是一次普通的投資套現,行為不足為怪。

綜上:融創出售貝殼股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D. 融創中國將停牌:無法按期發布年報,還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融創中國將停牌:無法按期發布年報,還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這個問題實際上不但產生在融創中國的身上,幾乎任何的房地產企業都要處理樓盤出售問題。由於許多地區的房地產行情並低迷,這也可以直接造成購房者越來越越來越低。就算許多地區頒布一系列的激勵購房的對策,想要積極購房的人也很少。假如需要進一步協助這種房地產企業減輕債務難點,購房可能是最立即也是唯一的選擇。

E. 2021年融創最近發生了什麼

我們預計下半年市場會比較慘烈。
中房報記者 李葉丨北京報道
不少人說孫宏斌變了。證據是,在近幾年業績發布會上,昔日金句頻出的「段子王」孫宏斌發言比過去克制、低調不少。
變化的不止發言風格,一向以「拿地大師」「收並購大師」形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融創中國,也開始喊話「降低風險」「安全第一」。
「我們現在需要安全,如果還像過去一樣拿地會吞掉很多利潤;目前所有企業無論開什麼價都沒有辦法並購。」8月31日,融創中國召開2021年中期業績投資人會議,孫宏斌在會上表示。
「融創未來3年第一目標是降低融資成本,我們要把信用評級做到投資級。為此我們不僅僅要降低負債率,還要降低負債規模,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把融資成本降下來。」他認為,「三條紅線」是合理政策,給出了3年寬限期,是比較務實的指標。
根據融創中國披露的2021年半年報數據,孫宏斌所言非虛,融創中國「三道紅線」指標正在持續改善。截至6月30日,融創中國剔除預收款項後的資產負債率約為76%,較2020年底下降約2.3個百分點;凈負債率為86.6%,較2020年底下降約9.4個百分點;現金短債比約為1.11。
營業收入方面,截至今年6月30日,融創中國合同銷售金額約為3207.6億元,同比增長約 64.3%;收入約958.2 億元,同比增長23.9%;毛利約為199.8 億元,同比增長12.5%;毛利率20.8%,同比下降2.2%;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19.9億元,同比增長9.4%;核心凈利潤約為131.5 億元,同比增長0.8%。
截至8月31日收盤,融創中國報19.9港元/股,漲幅1.95%。
「2021年下半年可能比較慘烈」
2021年年初,融創中國提出了6400億元銷售目標。2021年過半,這個目標實現了一半。
在營收類各方面數據都漲勢喜人情況下,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但根據業績報告,扣除重估影響,毛利仍處於行業較好水平,毛利約為人民幣253.1億元,毛利率約為26.4%。」
同時,融創中國提供的資料顯示,2021年下半年總可售資源超6600億元,將為業績增長打好基礎。
在眾多投資者看來,融創中國完成全年銷售目標是大概率事件。
對於2021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孫宏斌略有些悲觀。他稱,今年上半年市場比較好,下半年市場壓力很大,「今年的市場特別像2018年上半年銷售比較好,貸款比較難;下半年貸款一樣難,但銷售大幅下滑,我們預計下半年市場會比較慘烈。」
在孫宏斌看來,2021年下半年市場不好有兩方面原因:第一,一些企業壓力比較大會降價;第二,國家政策比較堅決,市場對房價有了不上漲預期,加之經濟壓力比較大,購買力會受到影響。
對於市場上一些企業出現的「暴雷」「資金鏈斷裂」等事件,有投資者呼籲孫宏斌總結一下「暴雷」企業特徵。
對此,孫宏斌表示,「要了解別人公司挺難,出現問題的企業其實兩年前就已經看到了,問題的出現一定是綜合性的,要麼是布局出現問題,要麼地買貴了,要麼戰略有問題,要麼產品有問題,要麼把錢挪走了。」
「如果2017年買的地現在還沒賣,現在就虧很多錢了。」孫宏斌表示,很多企業在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買了貴的地,發現一賣就虧錢然後還不賣,我就告訴他們,虧的要趕緊賣,賣了之後干新的事,你留著虧得更多,也不知道在等什麼。
「要留出安全邊界」
這不是孫宏斌第一次在業績會上表示要「控制拿地」。不過,說著「控制拿地」的融創中國2021年上半年拿地並不少。據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在集中供地中融創共拿地 41 宗,位居全國房企首位,比第二名萬科還多 11 宗。
在5月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就拿地問題向融創中國發起提問。對此,孫宏斌回應是,融創通過公開市場拿地規模大概佔新增土地儲備1/3左右,雖然這幾個月拿地數額看上去比較多,但很多項目都有合作夥伴,實際上融創需要投入的資金並不多。
「以杭州為例,融創拿了4塊地,其中3宗報價都未達到競自持階段,這幾塊地自持部分最後都由合作夥伴原價拿走,保證了利潤空間。此外,4宗地融創整體權益比為52.5%,實際出資一半。」孫宏斌表示。
7月,有報道稱,房企拿地銷售比不得超過40%,被納入「三道紅線」試點房企已被監管要求買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統計范圍包括公開市場拿地、通過收並購方式獲地的支出。同時,有業內人士表示,上述拿地銷售比計算依據為權益口徑,非全口徑統計數據。
根據融創中國業績報,2021年上半年公司獲取權益土儲貨值2135億元,權益拿地銷售比37.9%,剛好在標准之下。若把時間拉長至一年(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公司權益拿地銷售比僅為28.5%。
同時,融創中國表示,2021年下半年將主動控制拿地總量及節奏,審慎獲取高質量土地,預計權益拿地銷售比控制在20%以內,全年權益拿地銷售比預計控制在30%以內。
對於這一拿地目標,孫宏斌表示,「2021年下半年市場壓力會比較大,包括融資市場和銷售,我們要給自己留出比較安全的邊界。如果還像過去一樣拿地會吞掉很多利潤,我們現在需要安全。」
「不僅要降負債率,也要降負債規模」
會上,孫宏斌還談到了收並購與負債關系,「目前所有企業無論開什麼價,都是沒有辦法並購的,因為我還要同時並購你的債務。」
關於降低負債,融創中國態度堅決。
「融創不僅要降負債率,也要降負債規模。」孫宏斌稱,公司要在3年內將融資成本從目前8%降到5%以內,信用評級做到投資級。
2021年上半年,標普將融創主體評級上調至BB,展望穩定;穆迪及惠譽將其評級展望升至正面。摩根大通也看好融創強勁的基本面、較高的凈利水平以及預期將持續下降的財務成本與杠桿水平,維持「買入」評級。全球領先的ESG評級公司Sustainalytics也將融創提升至「低風險」評級,評分位列70家境內參評房企首位。
不過,不願意並購的融創中國就在今年4月剛花費99.1億元收購彰泰集團80%股權。據悉,並購項目多達54個總資產超487億元。
這次收購邏輯是什麼?
從數據上看,彰泰作為廣西規模最大本土房企,2018-2020年連續3年銷售額均超過200億元,其中2020年廣西區域的全口徑銷售額達到224.5億元、權益銷售金額達到161.4億元,均位列第一。根據廣西2020年商品房銷售額4251.5億元計算,市場佔有率約為5%,超過碧桂園位居首位。今年一季度,彰泰繼續以47.44億元領跑,增長預期向好。
至於負債方面,彰泰集團董事長黃海濤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三條線』全部都是綠的,凈負債率非常低,只有百分之十幾,在銀行存的錢比我們從銀行借的錢還要多,沒有欠政府一分錢,沒有任何違約,資金情況也非常良好。」
或許這是孫宏斌打消收購疑慮的原因。
對於2021年下半年收並購市場,孫宏斌卻並不看好,「收並購市場目前來看機會很小,因每家企業都有負債上限,並購勢必會導致企業負債總額上升,政策雖然沒有對房企負債總規模下降有明確要求,但對負債上限是有要求的。」

F. 業績快報 | 二月銷售:融創增至684億 世茂370億雅居樂265億

融創中國1-2月合同銷售額684.2億 同比增長122%
3月5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稱,截至2021年2月底,集團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684.2億元,同比增長122%,累計合同銷售面積約442.0萬平方米,合同銷售均價約人民幣15480元/平方米。
其中,於2021年2月,融創中國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332.5億元,同比增長172%,合同銷售面積約218.4萬平方米,合同銷售均價約人民幣15220元/平方米。
另據觀點地產新媒體報道,3月2日,杭州餘杭區西站南北站城綜合體地塊入市出讓,包含兩宗地塊,分別為餘杭組團YH-18單元(高鐵樞紐中心)F-04地塊(西站樞紐北側)、餘杭組團YH-18單元(高鐵樞紐中心)F-09地塊(西站樞紐南側),2宗地塊總建築面積達到128.4萬平方米。
最終由融創&西站樞紐開發、鵬瑞利&西站樞紐開發&中國鐵建&大鐵路投資聯合體拿下,均為底價成交,總價人民幣53.77億元。該地塊出讓面積75465平方米,容積率7.9,建築面積596173.5平方米,建築高度不大於400米。
世茂集團2020年首2月銷售370.2億 同比增長122%
3月5日,世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稱,截至2021年2月28日止兩個月,集團累計合約銷售總額約為人民幣370.2億元,累計合約銷售總面積為210.2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分別上升122%及119%。
公告指出,截至2021年2月28日止兩個月的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人民幣17611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於2021年2月,世茂集團合約銷售額約為人民幣170.0億元(2020年2月為人民幣65.0億元),合約銷售面積為96.8萬平方米(2020年2月為37.3萬平方米),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人民幣17561元。
新城1-2月合同銷售金額290.92億 單月6.7億拿下三宗地
3月5日,新城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披露2021年2月未經審核營運統計數據及土地收購資料。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於2021年2月,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約124.53億元;合約銷售面積約130.24萬平方米。
另外,2021年1月至2月,新城累計合同銷售金額約290.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3.97%,累計銷售面積約319.37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114%。
土地收購上面,集團共斥資6.7億元拿下三宗地,分別位於天津、蘇州張家港市、湖南永州。
雅居樂前2月預售金額合計265.3億元 同比增長231%
3月5日,雅居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披露2021年2月未經審核營運數據。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雅居樂及其附屬公司連同集團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以及由集團管理並以雅居樂品牌銷售的房地產項目,於2021年2月的預售金額合計為155億元,對應建築面積為82.3萬平方米;均價為每平方米1.88萬元。
截至2021年2月28日止兩個月,雅居樂連同集團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以及雅居樂項目的預售金額合計為265.3億元,對應建築面積為155.3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長231%、220%;均價為每平方米1.71萬元。
新力控股首2月銷售159.3億 同比增長124%
3月5日,新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告稱,截至2021年2月28日止兩個月,公司及其附屬公司連同其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的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59.3億元,其中2021年2月份錄得約77.9億元,1-2月累計合同銷售面積約103.3萬平方米。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截至2020年2月29日止兩個月,新力控股及其附屬公司連同其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的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71.1億元。以此計算,新力控股首2月合同銷售金額同比增長124.05%。
今年1月,新力控股及其附屬公司連同其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的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81.4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約52.73萬平方米。
首創置業前2月簽約金額90.7億 同比增長76.12%
3月5日,首創置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截至2021年2月底,公司累計實現簽約面積約40.4萬平方米;累計簽約金額約人民幣90.7億元;簽約均價人民幣2.2萬元/平方米。
於2月份,首創置業實現簽約面積約21.7萬平方米;簽約金額約人民幣48.6億元。
其中,京津滬地區簽約金額人民幣31.5億元,其他地區人民幣17.1億元;核心項目簽約金額人民幣29.5億元,非核心項目人民幣19.1億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截至2020年2月底,首創置業累計實現簽約面積約18.2萬平方米;累計簽約金額約人民幣51.5億元。簽約均價人民幣2.8萬元/平方米。
以此計算,在2020年首2月,首創置業簽約銷售同比增長76.12%。
上坤地產前2月合約銷售金額43.1億 均價1.11萬元/平方米
3月5日,上坤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披露2021年2月未經審核營運數據。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上坤地產截至2021年2月28日止兩個月,連同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累計合約銷售金額約為43.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約39.02萬平方米,均價約1.11萬元/平方米。
在拿地上,於2月8日,汕頭出讓一宗宅地,最終上坤以10.88億元競得,樓面價4358元/平方米,溢價率18.52%,此次為上坤首入汕頭。
人事變動方面,2月10日消息,上坤集團執行總裁馮輝明由於個人原因已確認離職,大資本端工作將由公司創始人朱靜分管。
上坤集團表示,馮輝明離職不會對公司業務及發展戰略產生影響,目前公司整體財務狀況和負債結構不斷向好,組織能力、運營效率和質量持續提升。

G. 融創中國拋售5.54億美元貝殼股票,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融創中國之選擇在6月1日-10月28日(紐約時間)售出融創公司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在需求發展因素以及現實發展因素。首先是融創中國需要將先前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在規定的時間內售出,用此來套現更好地發展公司的聚焦垂直業務;其次是融創中國需要想要優化公司內部的資產結構,以便更好地多元化發展;再者是融創中國作為融資方需要在約定的時間對公司投資股東兌現相應的投資回報,由於資金鏈的短缺,需要套現售賣先前持有的貝克股票;最後是貝殼股票在一段特定的時間漲幅已經相對飽和,選擇此時出售即可以求穩又可以獲得相對高的溢利。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分析融創中國為何選擇在這段特定的時間拋售所持有的貝克股票。

一、融創中國需要將套現的資金用來專注發展公司的聚焦垂直業務

首先對於融創中國而言,之所以會選擇在紐約時間的6月1日-10月28日陸續售出先前所持有的貝殼美國存托股票,主要的原因之一還是來自於融創中國作為一個專注從事住宅以及商業地產綜合開發的企業,公司不僅需要至始至終堅持住區域聚焦的戰略發展目標,同時還需要兼顧一些高端精品地產領域的投資需求。這也就直接促使了融創中國選擇在特定的時間段來售賣所持有的貝殼股票,以此來套現融資,可以將迴流的資金用到公司聚焦區域的商業地產綜合開發,以及將迴流的資金順帶扶持發展一些高端精品的房地產投資項目。

注意事項:融創中國之所以會選擇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拋售所持有的部分貝殼股票,主要是來自於融創中國自身的發展需求,同時滿足到股東的利益,以尋求更好的發展和合作。同時融創中國現持有的部分未售出貝殼股票,既可以作為公司的保值資產在未來的過程中穩步地盈利,不過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性;同時還可以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再次套現滿足公司對於資金鏈的需求。

H. 融創中國將停牌,無法按期發布年報,這釋放出了什麼信號

這表示融創中國可能會面臨一系列的債務壓力,同時也會導致融創中國的業務受到嚴重影響。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發生在融創中國一家房地產企業身上,幾乎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背負著巨大的債務壓力。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企業沒有辦法正常按期披露自己的年報,這也直接導致相關企業的後續運營受到了嚴重影響。也正是為了緩解這些房地產企業的債務難題,我們才能看到很多地方發布一系列的鼓勵買房的房地產措施。

一、融創中國將會停牌。

因為融創中國沒有辦法正常按期發布2021年的年度財務報告,融創中國將會從4月1號開始正式停牌。在此之前,融創中國的利潤斷崖式下降,2021年的同期利潤只有2020年的50%左右。與此同時,融創中國更是面臨著40億債券沒有辦法償付的尷尬境地。

I. 融創中國將停牌:無法按期發布年報,融創最後的結果是否會像恆大一樣

這個情況其實很難說,因為融創中國本身的債務壓力也非常大,這可能會導致融創中國的業務發展受到影響。

對於融創中國來說,雖然融創中國曾經大手收購萬達的各項產業,但這並不代表著融創中國的現金流沒有問題。在房地產行業不太景氣的時候,很多房地產企業存在一系列的現金流壓力,現金流壓力優惠轉化為債務壓力,所以融創中國很有可能會像恆大一樣陷入到債務的泥潭當中。

融創中國因為無法按期發布年報而被停牌。

從4月1號開始,融創中國在港交所的股票將會被停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決定,主要是因為中上中國不能按期發布2021年的年度財務報告。有人表示這可能是因為融創中國的業務或現金流出現問題,所以才會發布未經審計的年度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