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股票市場什麼時候能成熟
擴展閱讀
華陽集團的股票代碼 2025-01-05 06:49:24
股票交易被監 2025-01-05 04:11:28

中國股票市場什麼時候能成熟

發布時間: 2021-04-11 09:02:24

⑴ 什麼是成熟的股票是市場

現在應該還沒有比較成熟的理論,這里就相對做下比較吧
如果說美國股市是成熟市場的話,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完全的價值投資,並且法制健全,執行有力,所以就不敢有人做違規的事情。
價值投資是說公司的運營正常,盈利增長,股民就會得到分紅,所以只要是市盈率低並且盈利好的公司,最終他的股價一定會上漲。相反,業績差的公司,一定會遭到人們的拋棄。而在中國,ST股票逆市而漲也是見怪不怪了,因為都是不理性的炒作,而不是注重公司本身的投資價值。
法制方面,美國股市的法制在上個世紀的崩盤之後,經過5年的發展,已經能確保美國股市的成熟發展,能夠完成社會財富再分配的任務。如果出現法律糾紛,法律要求的是被告舉證,比如小股民告大股東違規,法院會要求大股東舉證,做出無罪辯護。並且一旦查出違規,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這點和中國股市也形成了很大反差。比如中國的股改和大小非解禁,沒有一個是對小股民有利的。但是明知這樣,也沒有人管,因為沒有相關法律。
樂股網
好評喲

⑵ 中國股市還能火多久

解讀中國資本市場正在上演的神話,成為諸多資本市場論壇與會者的主要話題。在他們看來,中國資本市場現在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黃金發展期」只不過剛剛開始,這個黃金期限,可能是10年,甚至是20年。

中國股票的泡沫正在醞釀中,可能會惡化,但目前還沒有」;「快速成長起來的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美國次級債危機的避風港」;「中國幫助美國降低了通脹率」;「抓住流動性過剩機遇拓展中國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從視頻里的國際投資大師羅傑斯到現場的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從雷曼兄弟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休伯羅曼到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07年中國國際資本市場論壇上,「中國」是唯一的主題詞。

中國股市還能火多久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黃湘平絲毫沒有掩飾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絕對自信。在黃看來,中國資本市場經過十幾年的規范和發展,現在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發展機遇。

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總數超過了1500家,深滬兩市證券賬戶總數突破了1.1萬億。兩市總市值已超過20萬億,期貨市場交易規模也顯著擴大,今年以來成交超過了20萬億。「當然與成熟的市場相比,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主體經營理念、業務規模、風險防範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距。」黃湘平坦言。

盡管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但是誰都不能否認,中國市場正在成為世界聚焦的中心。

「中國的GDP增長非常快,我認為還將持續增長至少20年。」日本三菱日聯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佐治信行對本報記者說,「中國資本金融市場開放較晚,速度比較慢,但是對於國外的投資者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佐治信行表示,對於大多數日本的投資人來說,關注A股是必然的,很多關注A股的日本人現在都可以購買到關於中國股市的書。但佐治信行也提到,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很多日本人想要投資A股卻無從下手。

「我們關注的是股票對經濟的影響。一年前,我們並不認為中國的股票市場對經濟的影響很大,但在越來越多的投資投向中國股市後,它開始漸漸能影響中國經濟了。」雷曼兄弟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向本報記者闡述了他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看法。羅伯特認為,快速增長的股票市場,不僅可以增強人們的投資信心,同時可以刺激消費。與之對應的是,一旦崩盤,就會給經濟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奧運後仍將高速發展

「我們預測中國2008年的GDP是10%。」羅伯特向記者表示。中國在過去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1820年占整個世界GDP的1/3。同樣,在近兩百年後,中國也會越來越強大,雖然過程中會有起伏,但是整體的趨勢一定是向好的。

與羅伯特的態度相比,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投行部中國首席運營官徐俊的看法要謹慎一些:「每個市場都有波動性,這是正常的,現在中國的股票市場比較好,一方面由於公司增長比較快,另一方面由於許多零售的資金在裡面,但將來怎樣還不好說。」而談到奧運後的經濟,徐俊則稱不方便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費達翰認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奧運會關聯不大,並不會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

盡管對奧運後中國經濟發展表示看好,但是並非沒有隱患,「過快的增長會帶來更高的風險」是不少與會者的一致看法。「如果政府沒有一個健全的市場體系和管理體系,很容易導致資本短時間內快速撤出,從而導致亞洲金融危機再度上演。另外,過多的投資還容易導致經濟泡沫的出現。」羅伯特說。

過快升值不利於中國發展

對於中國,佐治信行則持樂觀態度。「中國雖然面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但是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在外界壓力下過快升值。」在這位首席經濟學家眼中,中國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主要原因是中美貿易逆差太大,他建議中國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放在與高科技、環保有關的投資和進口業務上,並且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上下更大工夫,從而將壓力造成的影響減到最低。

與佐治信行相同,羅伯特·休伯羅曼也表達了近似觀點:「人民幣升值過快會帶來許多危害。過快升值會給勞動密集型企業比如紡織業和農業造成不小的損失。」羅伯特也表示,要解決與美國產生的巨大貿易逆差,人民幣升值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調控辦法。但「除了促使人民幣升值外,另一個方法也可以解決,就是提高成本,包括工人待遇、貸款門檻和產品質量的標准等等。」按照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羅伯特坦言:「應當大力刺激消費,因為這樣可以增加進口。」在羅伯特看來,中國現在有太多太多的投資,但國人的消費能力卻開始下降,這就需要國家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有改變才能有發展。」羅伯特最後補充說。

⑶ 介紹一下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歷史

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灣證券市場,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灣證券市場,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

1.1870—1949年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由於帝國主義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放鬆了對中國市場的控制,中國民族工商業迅速發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發行,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0年孫中山先生與虞洽卿聯名向北洋政府申請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集資500萬元,於同年7月1日開業,經營品種除證券之外還有金銀、皮毛、花紗布、糧油等等。與此同時,上海股票商業公會也根據北洋政府頒布的《證券所交易法》改組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集資300萬元,經紀人有55名,主要經營北洋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兩個交易所業務興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半年就賺了100多萬,引起了各方面投資者的注意,各種證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隨後全國一些大城市陸續建立了證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當時的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資本200多萬元,分為10萬多股,由天津和上海兩地籌資,理事長為曹錕之弟曹均,滬方代表由孫棣三擔任,監督人為天津一位巨紳。當年10月1日在天津東馬路開業,先是買賣公債,然後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興盛一時。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國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個證券市場。香港是開業最早的證券市場,1891年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個證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軍佔領,這兩個交易所停止活動。1947年兩個交易所合並,成立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實際上,香港從1866年開始股票買賣到1947年香港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這一階段,市場規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這兩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對融通社會資金,恢復生產起了積極作用。1950年以後金融和物價趨於穩定,證券交易減少。1952年天津證券交易所並入天津投資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業。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大陸的有價證券是國家發行的公債,但只能還本會息不能買賣和轉讓。80年代中國大陸又興起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證券市場是1949年以後一部分內地資金的轉入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市場狹小,銀行信貸是各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營業額410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1967年8月31日恆生指數曾降至58.61點,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兩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經濟增長,使證券市場成為地方實業重要的資金來源,1969年平均月營業額2720萬美元(約2.12億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遠東證券交易所開張。

1971年9月15日金銀證券交易所開業,1972年九龍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開業,在如此狹小的地區擁有四個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發展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港英當局和中外財團的投資迅速增長。1972年香港四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種,當年上市的就有98種,成交額達到43.397億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額達到482.17億港元,比1968年增長了53倍,總市值達到了1734.5億港元。在這期間香港股市也經歷了1973年和1982年的兩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1978年以後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香港房地產興旺,恆生指數又恢復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達到1810點,成交額達到957億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寧事件和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的所謂「信心危機」發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恆生指數跌至750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恆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當局逃到台灣以後,通過發行所謂「愛國債券」促進證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證券市場是從1953年開始的。台灣當局為了把地主的土地轉換給農民,對地主實行贖買政策,以七成稻穀實物債券和三成的公營事業股票(主要是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台灣農林四大公司)換取地主的土地。當時地主所得的債券和股票,連同台灣當局發行的愛國公債共22億新台幣,地主對其所擁有的股票不感興趣而大量開價出售,場外交易的商行應運而生,最繁榮時達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選舉了第一批成員,經過三年,原來的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停止營業,1986年4月2日聯交所正式開業,並亨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使香港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納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開始向國際金融市場邁進。

當時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證券330種,其中260種是普通股票,21種是認購權證,7種是公司債券,1種是政府債券,36種是單位信託,5 種是優先股。1987年恆生指數接近4000點,但由於美國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災,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點,1990 年重新恢復到3500點。90年代香港股市雖然也受到各種外界影響,但搞風險能力較強,1992年恆生指數曾達到12000點,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隻股票,其中包括綜合企業、航運貨倉、酒店飲食、金融投資、地產建築、零售傳播、電子玩具、工業和公用事業九類,此外還有基金16隻,認股權證36 只,中國H股22隻,共624隻。

台灣股市80年代初的加權指數在400至500點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點,此後幾乎是翻倍的的增長,1987年達到4673 點,1988年8789點,1989年10773點,1990年12495點,終於暴發了一次暴跌,從90年2月的12682點跌到10月份的2485 點,跌幅達80%,到年底又回復到4530點,當時的355家證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中國境內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灣四個證券市場。

1981年中國政府開始發行國庫券,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這是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證券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到1989年全國發行股票的企業達到6000家,累計人民幣35億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安徽、湖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市,其中債券化的股票佔90%以上,經正式批準的比較規范的股票發行的試點企業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陽信託投資公司率先開展了債券買賣和抵押業務,到1988年全國61個大中城市開放了國庫券流通市場,1989年全國有10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機構開辦了國庫券轉讓業務,1990年全國累計發行各種有價證券2100多億,累計轉讓交易額318億,證券中介機構網點達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動報價系統(STAQ)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啟動階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業務部開始了股票櫃台交易,主要交易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萬國、振興三家證券公司成立從而初步形成了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到1990年上海市場上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進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時除老8股之外,還有89年保值公債三種,87至91年國庫券四種,工行債券六種,交行債券一種,中行債券兩種,建行債券一種,還有上海石化、氯鹼化工等企業債券十四種。深圳證券市場從1987年啟動,到1990年已有發展、萬科、金田、安達、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開交易,證券公司12家,營業網點16 個,深圳與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債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繼開放股價,同時在兩個交易所進行規范化的場內交易,兩地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429點和312點,到11月又分別回落到 386點和164點。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隻,B股9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隻,B股9隻。1993年2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又上升到1558點和369點,同時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隻,B股22隻,國庫券5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隻,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滬深股市在擴容的壓力下分別降到325點和94點,從8月份管理層提出暫停發行新股等三項政策,兩市指數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點和210點。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隻,B股32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5種,期貨10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隻,B 股18隻,基金8隻,國債期貨15種。

1995年初由於大量資金雲集國債期貨市場,深滬股市分別降到524點和122點,5月18日國務院宣布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並處罰違規的券商,3天之內滬深股市指數上升到927點和175點(成份指數1473點),到95年底在滬深證券市場上市的證券達到460個,全年累計成交額64097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隻,B股35隻,基金12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7種。

1996年初滬深股市指數在522點和104點徘徊,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和 97年香港回歸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大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兩市指數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別達到1258點(30指數3064點)和476 點(成份指數4522點)。96年底,滬深兩市上市的證券達到667個,全年成交額41610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隻,B股42隻,基金15 只,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隻,B股43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9種。

1997年5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分別達到1510點(30指數4286點)和520點(成份指數6130點)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隻,B股48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隻,B股51隻。中國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金融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發展股份制進行企業改革之後,證券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它的籌資和融資功能。

拓展資料: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發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中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高速成長的證券市場,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結算網路覆蓋了全國各地。證券市場交易技術手段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全國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也已經建立。證券市場在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中國證券市場-網路

⑷ 中國股市什麼時候才能成為一個自由的市場,而不是現在的投資陷阱

中國股市現在就是一個自由的市場。嗯,不過股市歷史遺留問題、制度及監管缺陷、投機盛行,使得「穩定盈利」變得很困難。也許,再過20年,會慢慢好起來的。投資陷阱處處有,歐美發達國家的成熟股市也有投資陷阱的。

⑸ 中國股票什麼時候能t+0交易

上證破萬點時 呵呵 那時候股票市場應該會比較成熟 不過嘛 還要比較久的時間
一般成熟的市場都是T+0;

T+1是由於中國股票市場和股民不成熟為了減少投機現象而定的策略。

⑹ 中國股市什麼時候能好起來

股市上漲最終要靠資本的推動,這個無論是在A股還是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都是如此,只不過,A股的投機性更強,資本推動的痕跡更明顯,而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一般長線持有的投資者比較多,日內的換手率比較低,成交量比較少,據網上看到的數據,美股歷史上單日成交量最大的一天是2007年的7月26日,總成交995億美元,摺合成人民幣不到7000億元,比起我們A股經常性的萬億成交量弱了不少,可見A股的投機性是多麼嚴重了!
雖然股市的上漲最終依靠的是資本的推動,而為什麼會有資本來進入股市,則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正面、積極的市場預期:
炒股炒的就是一種市場預期,如果你對未來經濟形勢看好,那麼你可能就會買點股票拿著,如果大多數人都看好,那麼買入的人多了,股價自然就漲上去了,反之,如果大多數人對後市悲觀,則賣出的人會變多,拋壓盤會更大,股價也會隨之下跌!
二、政策利好、業績利好:
無論是A股還是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宏觀的政策性因素、微觀的上市公司業績及消息面的因素,都會影響股價的漲跌,當有國家政策利好或者業績利好時,則股價也會跟著上漲,反之,則股價會持續下跌!
三、股價被低估:
股市有價值發現的功能,股市往往先於實體經濟見底,當股市經過長期低迷、跌跌不休之後,許多績優股的估值可能就會出現明顯被低估的現象,這時,嗅覺靈敏的資金就會逐漸買入,於是股價逐漸攀升,回到比較合理的區間。
四、市場信心:
在金融市場,信心比黃金還貴,當市場信心受到打擊的時候,股價會出現非理性的殺跌,反之,當市場信心爆棚的時候,股價又會出現瘋漲行情,無論是政策利好、市場預期向好,還是最後資本的推動,說到底,反映的都是市場信心看好股市

⑺ 中國股市什麼時間開始的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7)中國股票市場什麼時候能成熟擴展閱讀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

⑻ 中國 股市 何時成熟

樓主是想問:何時中國股市擺脫政策市,像發達國家股市那樣能夠按照股市的規律運行吧?

這個問題問得很大,也很難得到准確的答案。

畢竟中國資本市場起步晚,到目前才不過近20年,還屬於初級階段,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近年來對股市監管的加強和引導上來看,中國股市也是在不斷探索中進步的,但要達到發達國家的那種按照市場內在規律運行的狀態,至少也需要幾十年,還要對應於實體經濟最終改革的進程。目前市場得不成熟也是由當前我國特殊的國情造成的。這個過程急不得,只能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