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現代中國火箭導彈的股票
擴展閱讀
啟碁科技股票 2025-04-16 15:27:41
a股股票旳交易單位 2025-04-16 13:15:20
股票交易連上久聯配資 2025-04-16 11:04:44

現代中國火箭導彈的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4-18 00:25:10

『壹』 中國導彈之父是錢學森,中國火箭之父是誰

火箭和導彈是一回事。錢被譽為中國火箭導彈之父和中國航天之父。

『貳』 中國的新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征程的起點是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
·2002年12月30日 「神舟四號」飛船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 「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 「神舟二號」飛船發射升空
·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一號」飛船發射升空
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科技事業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中國科技人員智慧和汗水的結晶。現在讓我們來簡單的回顧一下中國航天事業半個世紀以來所走過的曲折之路:
公元1000年,中國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直到公元13世紀,歐洲人才從中國人手中得到這份稀世厚禮-- 火箭術。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了火箭的國家,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終卻落得個火箭幾乎要斷子絕孫的下場。
1960年,中國的火箭將士們開始了從仿製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
1962年3月21日,中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火箭在酒泉發射場升空10秒後,掉了下來。
1966年10月27日,當中國宣布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
1970年,我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一顆東方紅衛星;此後,我國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連續發射幾十顆科學實驗、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全部成功。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送入地球靜止軌道中。
1984年,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我國第一顆通訊衛星送上距地球3萬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軌。
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的運載火箭開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伴隨衛星發射的需要,我國的運載火箭的種類逐步增多。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二捆、長三捆相繼問世,並發射國際衛星成功。
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遨遊太空,掀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史上的第一頁。

2001年1月10日凌晨,在西北戈壁灘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神舟二號」無人飛船搭載著動物和微生物細胞組織實驗樣本由「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
2001年11月,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向世人展示了在21世紀前期中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造福於人類的航天活動的發展前景和奮斗目標。
2002年3月22日22時1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這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除航天員沒有上之外,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一致。2002年4月1日16時51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我國載人航天第三次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中國的航天技術目前在世界上已處於一定的領先地位。
在運載火箭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用於軍事領域的導彈家族,如空對空、艦對艦、地對空、岸對艦、地對地等近、中、遠程的各種導彈已全都具備。總之,用中國導彈專家的話來說,目前,世界上現有的幾乎所有的導彈,我國都有研製和生產的能力。不久前,我國試驗發射成功的新式遠程地對地導彈以及剛剛試驗發射成功的可同時迎擊多枚來襲導彈的地空導彈,就是這個導彈家族的新成員。

『叄』 中國現代火箭是誰研發的

發射第一枚火箭的人

1960年2月,中國第一枚火箭在上海南匯發射成功,首開這一中國航天紀錄的是著名火箭專家潘先覺教授。
潘先覺,1930年生,紹興城區人。1949年在省立紹興中學讀完高中後,即投身革命。1952年考取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繫,在校期間品學兼優,獲「三好全優生」稱號。1957年初,選送北京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研究生班深造。研究生班由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任正、副班主任,潘先覺在該班重點攻讀空氣動力學、粘性流體力學等。翌年,分配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從事航天動力學和運載火箭動力裝置的研究等。年底,轉入剛創建的上海火箭設計研究院。其時,他是研製中國第一枚火箭的主任工程師,負責實驗室和火箭發射工作。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終於研製成功中國第一枚火箭,並於1960年2月19日由他親手按動電鈕,在上海南匯飛上藍天。5月28日,毛澤東主席親臨上海觀看了火箭實物。此後,潘先覺開始參與研製導彈和「運10」大型飛機等,為中國第一枚現代化導彈的發射成功和中國第一種遠程噴氣客機從上海直飛哈爾濱和拉薩遠航成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潘先覺也是中國高等院校第一個開生物力學課的教授。他在完成科研和教學任務之餘,還著書立說,有專著《生物力學》、譯著《國外焊接》和許多學術論文面世。退休後被聘任為上海離退休高級專家協會工業組負責人、紹興市經濟技術顧問。

『肆』 中國運載火箭的設計所持有股票是哪只

相關概念股如下:
航天晨光(600501) 航天科工航天發射地面設備
航天電器(002025) 航天科工軍用連接器繼電器
中信海直(000099) 中信集團直升機運輸和維修
中航光電(002179) 中航工業電子元器件、通信終端設備
成發科技(600391) 中航工業航空發動機
航天通信(600677) 航天科工導彈武器系統總裝

『伍』 中國現在最大的火箭是什麼,最厲害的導彈呢

最大火箭應該是長征5號運載火箭。最厲害的導彈應該是東風41洲際導彈

『陸』 錢學森與導彈

錢學森
[編輯本段]【介紹】
【簡介】
錢學森(1911~)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於上海。
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學習。
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
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研究。
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當時一位美國海軍高級將領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3~5個師的兵力,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因此錢學森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
1955年10月沖破種種阻力回國後,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
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
【生平】
1。早年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師大附中和交通大學讀書。1934年暑假,他從交大畢業,考取了清華大學公費留學。
1935年8月的一天,錢學森從上海乘坐美國郵船公司的船隻離開祖國。黃浦江濁浪翻滾,望著漸漸模糊的上海城,錢學森在心中默默地說:「再見了,祖國。你現在豺狼當道,混亂不堪,我要到美國去學習技術,他日歸來為你的復興效勞。」
錢學森到美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學工程要到工廠去實踐,可當時美國航空工廠歧視中國人,所以一年後他開始轉向航空工程理論,即應用力學的學習。1936年10月他轉學到加州理工學院。
錢學森是慕名而來的。因為,坐落在洛杉磯市郊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是匈牙利人。
20世紀30年代初,航空科學還處於襁褓之中。馮·卡門當時是這一領域的頂尖人物,後來被譽為「超音速飛行之父」。1970年,月亮上的某一隕石坑被冠以他的名字。
馮·卡門抬頭仔細打量著這位儀表莊重、個子不高的年輕人,他提出幾個問題讓錢學森回答,錢學森稍加思索便異常准確地回答了他的所有提問。馮·卡門暗自贊許:這個中國人的思維敏捷而又富於智慧。他高興地收下了這位學生。1945年初,錢學森成為以馮·卡門為團長的空軍科學咨詢團的成員。德國投降後,他隨該團的考察小組到歐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術。1947年初,36歲的錢學森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正教授。在受監控期間,除教學外他仍未放棄學術研究,1953年發表了《從地球衛星軌道上起飛》,為低推力飛行力學奠定了基礎,並於1954年出版了《工程式控制制論》一書。1955年回國前他向馮·卡門告別時,馮·卡門激動地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超過了我!」
錢學森成為卡門領導的古根罕姆航空實驗室的一名研究生。這個實驗室後來成為美國火箭技術的搖籃,錢學森就是在這里進行火箭技術研究最早的三名成員之一。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畢業後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錄取後在杭州筧橋飛機場實習。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研究員。1943年至194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間:1940年至1945年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45年至1946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1947年與蔣英結婚。
1955年回國。1955年至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70年至1982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還歷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會長,中科院主席團執行主任、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委會主席。1991年5月在中國科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科協名譽主席。1992年4月被聘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學森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學習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被任命為委員。1956年,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獎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1991年10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1995年1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6年10月獲「中國航天事業50最高榮譽獎 兩彈一星」 。
著有《工程式控制制論》、《論系統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
學習和研究工作是非常緊張的,錢學森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半天時間看書,半天時間討論,晚上繼續苦戰。3年後,他以優異成績獲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成為馮·卡門的得力助手。這期間,他不僅掌握了空氣動力學的根本知識,而且已經站到了這門科學的最前沿。1939年,他研究航空結構,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到加州理工學院的第二年,錢學森認識了研究火箭技術的同學F·J·馬林納。經馬林納介紹,錢學森參加了當時加州理工學院的馬列主義學習小組,得識該小組的書記、化學物理助理研究員威因鮑姆。在小組里,錢學森同大家一起學習過恩格斯的《反杜林論》;每星期例會經常討論時事。1938年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這個小組解散。
鑒於錢學森研究工作的出色成績和美國戰時軍事科學研究的需要,他得以參加機密性工作。1944年,美國軍方委託馮·卡門教授為首,馬林納為副,大力研究遠程火箭。錢學森負責理論組,把林家翹、錢偉長也請了來,進行彈道分析、燃燒室熱傳導、燃燒理論研究等工作。與此同時,錢學森還擔任了航空噴氣公司的技術顧問。1945年初,他還被美國空軍聘為科學咨詢團團員。這一時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學和噴氣推進的科學研究方面的寶貴經驗,成為當時有名望的優秀科學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空軍高度贊揚錢學森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專欄作家密爾頓·維奧斯特認為,錢學森已是「制定使美國空軍從螺旋槳式向噴氣式飛機過渡,並最後向遨遊太空無人航天器過渡的長遠規劃的關鍵人物」,「是幫助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銀河中一顆明亮的星」。
1946年暑期,錢學森離開加州理工學院,再到麻省理工學院任副教授,專教空氣動力學專業的研究生。1947年初,36歲的錢學森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同年夏季,錢學森請假回國探親,9月中和蔣英(現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結婚。蔣英是中國早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的三女兒,是在維也納和柏林受過良好的音樂教育的女高音聲樂家。
從1935年到1955年,錢學森在美國整整居住了20年。這期間,他在學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豐厚的待遇,工作上擁有便利的條件。然而,他始終眷戀著生他養他的祖國。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不止一次地發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時」的感嘆。
2。回國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夠回到祖國的,今天,我終於回來了!」這是我國著名科學家和火箭專家錢學森於1955年9月17日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踏上回國航程,於1955年10月1日到達香港,1955年10月8日到達廣州時,對接待他的中國科學院科學家代表朱兆祥同志所說的一句萬分感慨的話。同他一起回國的還有他的夫人和兩位幼兒。
錢學森於1935年8月,作為一名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的。回國前,曾擔任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本段]【科學成就】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餘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②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乾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③工程式控制制論
工程式控制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④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⑤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系統工程。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系統工程,更需要社會系統工程。
⑥系統科學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⑦思維科學
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於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比較突出的貢獻為:
(1)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
(2)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予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人工智慧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
(3)錢學森把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築單一思維類型的一階思維系統,也就是構築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系統的課題;最後是決策咨詢高階思維開放巨系統。
⑧人體科學
錢學森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
錢學森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一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研究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他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一種功能態,這樣就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系統理論的研究置於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錢學森指導下,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1984年開始對人體功能態進行研究,他們利用多維數據分析的方法,把對人體所測得的多項生理指標變數,綜合成可以代表人體整個系統的變化點,以及它在各變數組成的多維相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到相對穩定,即目標點、目標環的位置。他們發現了人體的醒覺、睡眠、警覺和氣功等功能態的各自的目標點和目標環。這樣,就把系統科學的理論在人體系統上體現出來了,開始使人體科學研究有了客觀指標和科學理論。
⑨科學技術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錢學森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這十大科學技術部門的劃分方法,正是錢學森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系統論對科學分類方法的又一創新。

『柒』 導彈概念股有哪些

軍工概念股龍頭解析
航天長峰(600855):軍品為軍用計算機等,佔25%。民品為醫療機械、機床等,目前正在注入安防產品。航天二院,戰略導彈為主。民品包括信息產品,數控系統,特種器件等。
航天通信(600677):軍品為便攜導彈,通信產品等,佔35%,民品包括紡織、商品流通等。航天科工集團,主業導彈武器,民品超過50%,包括信息產品、電力及石油設備等。
中國衛星(600118):星研製、應用。其中軍用60%,民用40%。航天五院,衛星及航天器研製及應用,其中軍用近50%。
航天電子(600879):軍品75%,連接器、感測器等。民品25%,電纜、鑽井測斜儀等航天時代電子,軍用及民用電子產品,軍隊及宇航佔2/3。
航天動力(600343):電機、泵、傳動產品等。大部分民用,少部分軍用航天六院,主要產品是火箭發動機,民品包括動力配件等。航空發動機及衍生品佔60%以上,轉包佔20%以上,其它。目前注入黎陽、南方。西安發動機集團公司,主營為發動機,燃氣輪機,還包括壓力容器、儀器等機械產品。
航天機電(600151):太陽能及汽車部件,民品航天八院,主業是「星箭彈船」。航天民品基地,包括光伏業務,汽車部件等。
其他領域重點關註:
航空航天裝備
中航動力(600893)、中航動控(000738)、中航飛機(000768)、中直股份(600038)、洪都航空(600316)、海格通信(002465)、川大智勝(002253)及四川九洲(000801)。
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中國重工(601989)、中國船舶(600150)、廣船國際、航天電子及太陽鳥(300123)
軍工防務新材料
龍生股份(002625)、西部材料(002149)、鞍鋼股份(000898)、撫順特鋼(600399)、鋼研高納(300034)、中國重工、中國衛星、中航動力、泰豪科技(600590)、西部材料、海特高新(002023)。

『捌』 從事火箭研發的股票有哪些

000901和879是與火箭的公司,前者是技術和燃料及設備,導彈為其主要產品,後者是電子產品.如果說不轉型的航天股現在已經非常少了,等於沒有.你見過中國造核彈的公司上市的嗎,那是絕密的肯定不能上市;相反那些不重要的而又需要錢的就上市了.其它的有火箭股份,

『玖』 有關導彈的股票有哪些

1、紫光國微(002049)總市值755.49億:軍工IC龍頭,產品覆蓋導彈、航空等重要軍工領域;
2、廣東甘化(000576)總市值42.43億:主業配套導彈火箭產業鏈;
3、宏大爆破(002683)總市值367.67億:公司有導彈產品HD-1;
4、洪都航空(600316)總市值164.58億:擬置入導彈業務;
5、星網宇達(002829)總市值57.07億:參股凱邁實控人為導彈研究院;
6、康達新材(002669)總市值44.87億:控股子公司產品可應用於導彈系統;
7、中兵紅箭(000519)總市值153.88億:導彈彈頭研發及生產;
8、高德紅外(002414)總市值587.55億:紅外導彈系統;
9、鴻遠電子(603267)總市值113.54億:導彈發射車啟動模塊;
10、*ST航通(600677):導彈殼體;
11、新研股份(300159)總市值74.82億:導彈結構件研發;
12、偉星股份(002003)總市值44.95億:子公司產品應用於導彈等武器;
13、宏達電子(300726)總市值142.84億:軍用鉭電容器可應用於導彈;
14、通達股份(002560)總市值44.16億:子公司有導彈生產;
15、光韻達(300227)總市值66.55億:子公司通宇航空有導彈業務;
16、精準信息(300099)總市值41.84億:子公司長春師凱有導彈制導系統;
17、普利特(002324)總市值142.81億:子公司高觀達產品可用於導彈材料;
18、上海滬工(603131)總市值67.09億:孫公司有戰術導彈生產;
19、遠東傳動(002406)總市值40.84億:公司產品可用於導彈發射車;
20、航天彩虹(002389)總市值223.08億:公司有空地導彈;
21、*ST秦機(000837):公司業務設計「三航兩機」零件;
22、光啟技術(002625)總市值241.74億:公司產品可增強導彈抗電磁干擾能力;
24、光洋股份(002708)總市值32.07億:公司軸承用於導彈運輸車;
25、天奧電子(002935)總市值55.75億:公司為火箭軍導彈武器系統提供大量時頻裝備;
26、耐威科技:公司軍工產品包括導彈武器;
28、隆鑫通用:無人機導彈;
29、長鷹信質:無人機導彈;
30、藍盾股份:導彈作戰自動化系統電磁防護核心供應商;
31、華訊方舟
32、天和防務
33、晨曦航空
34、亞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