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為什麼中國股票喜歡在美國上市
擴展閱讀
怎樣在線開股票賬戶 2025-03-29 14:54:12
中國電信股票行情a股 2025-03-29 12:59:05

為什麼中國股票喜歡在美國上市

發布時間: 2021-04-17 06:27:22

1. 請教高人,為什麼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都喜歡在美國上市

美國金融危機嘛,自己國家的股票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暴跌啦,而中國經濟一直都很好,所以美國人一般喜歡買中國等國家的股票,而中國的一些公司就看準這點才跑過去上市,另外人家上市的要求好像跟國內不一樣,容易點吧。必定美國人想把中國的公司怎麼怎麼查得清楚有點難,那就好辦啦。美國金融市場比中國成熟,比較利於上市。
不過最近美國人都在做空中國公司,像網路,搜狐,這些網站都有點····。不過有實力的總歸有實力。

2. 為什麼很多中國公司喜歡在美國上市

因為很多公司不符合天朝的上市標准,我想很多朋友也都都看到了,科技類的公司A股非常稀缺就是有也是一些最基本的科技所必須的那些靠勞動力才能支持的公司,這樣的公司讓他們去創新改變世界?別逗了。但是我們親身體會國內的科技發展一點不差,比如阿里巴巴,網路,騰訊,京東,小米,中國移動,網易,微博,新浪,陌陌,前程無憂,汽車之家,YY,嗶哩嗶哩,搜狗,太平洋,各種網貸,各種直播,還有昨天去美國上市的蔚來汽車,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是制度的問題,一個個好的公司都跑去外國上市而我們卻無法享受紅利,如今我們在熊市裡艱難殘存,有什麼好說的呢,最美就是別人天天創新高,我們天天創新低。

3. 為什麼股票要在美國上市

對於新浪、搜狐、網易、網路、完美時空、第九城市、盛大系、新東方、攜程、巨人、分眾、前程無憂、如家等,加上最近的阿里巴巴,都在美國上市。

他們很多都是優質股,但有些卻不符合在中國大陸上市的條件,有些因為IPO排隊時間太長,有的需等要N年,等排到了或許公司由於缺錢沒救了或錯過了最近發展機遇。
但對於阿里來說由於是同股不同權,不符合在大陸上市條件。

4. 中國公司為何拚命去美國上市呢原因是什麼

A股是世界第幾大股市?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A股從2015年11月以5萬多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日本股市,成為全球股市總市值第二,僅次於美股股市;時隔45個月後在2018年8月3日中國A股從最高近10萬億美元的市值縮水至6.09萬億美元,日本股市總市值為6.17萬億美元成功超越中國A股,中國A股成為全球股市總市值排名第三;


原因四:中國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者實際控人本身就是有外資背景,大股東更希望自己所控制的公司直接登入成熟的美國股市,也不願意申請登入中國A股市場上市;

原因五:中國部分上市公的大股東有出現移民美國的,或者有美國背景的大股東,直接讓公司登入美國股市上市,一來方便美股國情,寧願受美國監管政策;二來也是可以避免國內資產轉移,這樣不會限制於中國監控;

以上五大原因就是中國公司為何不登入A股上市,而去選擇別人家美股上市的真正原因,不同的中國公司相信會有不同的原因不在中國上市而是選擇了美國上市;

5. 中國企業為什麼在美國上市

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美國上市的融資成本低,這個涉及到很專業的問題,我用通俗的話大概說一下,因為國內的經濟風險更大,所以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收益率,這就加大融資的成本,但是在美國上市後一個美國風險小,所以要求投資收益率低,降低了融資成本。如果你不是金融專業的,那我再舉個價格的例子,比如說公司發行100個新股,但是因為國內不透明的制度以及市場有效性低,這個股票的合理價格本來是100元,但是iPo時,只能以70元作為發行價,只募集到了7000元,但是在美國發行的話,由於流動性高,更加嚴格審查制度,j發行價格達到了90元,也就是說,同樣是發行100股,在美國發行比在中國發行能多募集2000元。

二,將資本多元化,會分散資金來源的風險,比如將來中國陷入經濟衰退,再發行股票的成本就會變高,雖然美國的融資成本肯定也變高,但是不會比中國高。

三,可以防止惡意收購,當別的公司向收購這個公司時,不僅得買他中國的股票,為了獲得對公司的控制權,還得去美國進行收購,這就加大了收購的難度。

四,提高公司在美國的知名度,跟當地的投資機構以及投資銀行建立良好的關系以方便以後發行新股或者發行債券(在美國發行債券同樣比在國內成本要低)。

我暫時能想到的就這些

6. 中國公司為什麼都選擇在美國上市

做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市場的穩定性以及其代表的雄厚的資金來源為企業融資提供最大空間。對於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境外公司來說,對美國資本市場趨之若鶩的最大理由無不在於這一市場所容納的雄厚資金。由於比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市場運營,不僅是龐大的投資機構,就是零散的個人投資者也能通過很多方式將資金聚集起來,占據著資本市場的重要一隅,使美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和最有效的資本市場。美國投資者對非美國公司的股票的投資大約占這些投資人所擁有的資金總額的12%。

第二,有助於提高公司的全球知名度和良好聲譽。公司良好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公司的價值,而通過上市在美國的資本市場亮相,藉助路演等方式以及媒體的曝光,取得類似促銷的效應,能夠提高企業的聲譽。通常,股市分析師會跟蹤公司的業績,並定期預測公司前景,積極有利的報告將有助於提高公司股票的價格。

第三,強化公司的購並手段。上市使公司的價值能通過具有很高的折現性的美國股市的股票得以體現,而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往往被認可為購並的支付手段,買家往往更有可能接受股票作為支付工具。

第四,進一步促進中國公司的內部改革和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美國市場更為嚴格的披露和公司治理要求,也將成為中國公司進行改革和實施廣泛重組、提高在行業內競爭力
的契機
.

7. 中國公司為什麼都跑美國上市去呢

目前在中國,上市實行核准制,使眾多有發展前景,有較好業績又急需資金擴展的優良企業難以實現股市集資的願望。據有關報導統計,中國有 3000 多家企業希望上市,但每年能夠在中國上市的企業不足 100 家。由於政策限制,民營企業更難爭取到上市機會。再者,中國證券市場規模相對很小,實在也難以照顧到國有中小企業,更不用談民營企業了。隨著中國企業家對海外資本市場的逐步了解,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把目光轉向海外資本市場,尤其是具有世界最雄厚資金的美國資本市場。

美過有三大主要的證券交易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此外,也有針對中小企業及創業企業設立的電子櫃台市場OTCBB,OTCBB是由納斯達克管理的股票交易系統,眾多公司的股票先在此系統上市,獲得最初的發展資金,通過一段時間的擴張積累,達到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掛牌要求後升級到這些市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只要凈資產到400萬美元,年稅後利潤超過75萬美元或市值達5000萬美元,股東在300人以上,股價達到每股4美元的,便可直接升入納斯達克小資本市場。凈資產到600萬美元以上,毛利達到100萬美元以上的公司股票還可直接升入納斯達克市場。因此OTCBB又被為納斯達克的預備市場。

與納斯達克相比,OTCBB以門坎低而取勝,它對企業基本沒有規模或盈利上的要求,只要有3名以上的做市商願證券做市,企業股票就可以在OTCBB上流通了。也就是說到OTCBB上市本身是很簡單的:要有一賺錢的概念與一好的商業計劃就足夠了。

買殼上市是美國自1934年開始實行的一種簡捷的合法上市方法,上市成本低,時間快,而且欲上市企業採取此途徑可以100%保證獲得上市,避免了直接上市的高昂費用與上市流產的風險。因此目前採取借殼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去年借殼上市的企業比前年增加了三倍。

中國企業在美國成功借殼上市已有了先行者,中國北京一家企業與深圳一家公司是兩家實力並不強的IT公司,通過在美過借殼上市,獲得了巨額資金。其北京企業原注冊資金不過100萬人民幣,在美過OTCBB市場借殼上市,股價最高時達25美元,而市值(股票總價值)則超過4億美元。其深圳公司也只是新成立的極小極小的公司,注冊資金只有20萬人民幣,也是在美國OTCBB市場借殼上市,股價在開市一小時從6美元升至22美元,市值也超過4億美元。

所以「殼」是指有股票上市但沒有業務的公司。美國有很多上市公司因為種種原因失去業務,如高科技公司因為技術跟不上潮流而停業,開礦公司因儲備不足或產品價格低而放棄,製造業因工資太高、競爭無力而停工的。但這些公司仍保持上市的資格。「借殼」指收購這類公司,與之合並成為美國的上市公司。

「借殼」上市選擇個「好殼」很關鍵,首先殼公司必須「干凈」,公司可以沒有資產,沒有業務,但不能有債務與法律訴訟,也不能有違反證券法的問題。另外殼公司的上市資格必須保持完整,包括根據美證監局的要求,按時申報財務與業務情況。最後殼公司要有足夠的「大眾股份」和「大眾股東」,合並後交易才能活躍。所謂「大眾股東」是指殼公司最初上市時購買發行股票的股東。

在利用國際金融市場方面,與其它新興市場相比,中國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以上兩個中國企業的成功例子,對中國民營企業應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在過去6年中,已有超過百家中國企業在美國成功上市並取得可觀資金,其中一部分取得了巨額資金。

在美國公開發行證券,使外國企業有機會進入一個異常廣闊和流動性首屈一指的資本市場。這個市場一直吸引著眾多的外國公司。隨著中國公司最近在美國公開發行證券成功的事例,使得其它許多中國公司考慮進入美國的資本市場。

8.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大多不在國內上市而選擇在美國上市

第一,中國的股票市場起步太晚了,比西方晚了兩百多年,西方的股票市場已經經歷了漫長的興衰的發展,而我們的卻才剛剛起步,西方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他的監管已經很完善了,我們的股票市場在摸索中才跌跌撞撞的走。中國股票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要求很嚴,光連續三年盈利就把很多企業排除在A股之外,而美國股票對公司上市沒那麼嚴,他只看公司未來發展是不是有競爭力,是不是有長遠發展的潛力。這一個區別可能是一些企業選擇海外上市的原因 。
第二,那些海外上市的公司,比如阿里、網路,他們的第一大股東並不是馬雲和李彥宏,而是海外投資者,海外上市是不是考慮到那些大股東的利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中國的一些互聯網企業本身為了避稅會選擇在海外注冊,這樣的話這些在中國的公司就成了外企,自然不會在A股上市。
第三,美國人在有一半的人都投資股票,而中國這一比例就小得多,那些公司選擇海外上市,股票的價格可能更有優勢。而A股市場太亂了,很多公司上市融資並不是為了發展企業,而是把股民的錢用到其他與公司發展無關的地方,而中國的股民身上也有很多劣性,比如跟風盲目,股市投機之風太過盛行,股價在跟風和盲從下,像過山車一樣大跌大漲,股票內在價值與股價相差甚遠。股票的價格很難反映公司的經營狀況,公司的經營狀況也很難通過股票反映體現出來,很多人覺得A股股票不適合長期持有。這樣的股票市場,很不利於上市公司實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