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泰勒科技股票市值
擴展閱讀
手機上可以開股票賬戶 2024-09-19 22:23:46
公司股票交易賬戶 2024-09-19 22:19:52
中國股票傭金怎麼計算 2024-09-19 19:15:44

泰勒科技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1-04-10 05:25:32

① 匡威和李寧,哪個上檔次

其實我覺得兩個都一樣~。

我個人覺得

阿迪達斯,耐克,卡帕,彪馬,茵寶,匡威,李寧

檔次從左到右遞減。但是這些還是好哈~優中取精。

② 德國著名的品牌有哪些

金融:德意志銀行、安聯保險 。

化工:巴斯夫、拜耳。

航空:漢莎航空。

電子:博世BOSCH,西門子SIMENSE,歐司朗OSRAN,SAP。

服裝:ADIDAS 阿迪達斯,HUGO BOSS, ESCADA,MONT BLANC萬寶龍,

汽車:寶馬BMW,賓士MERCEDES BENZ,保時捷POSCHE,大眾VW,奧迪AUDI,邁巴赫MAYBACH。

衛浴:科勒KHOLE,漢斯格雅,高儀。

③ 羅默中消費那章股票升水之謎的泰勒展開式怎麼求的

股票升水之謎對股票和債券價格的基本解釋提出了挑戰:怎樣在CCAPM框架內使得代表性經濟人相對平滑的消費流與高股票升水相調和?經濟學者為了解開股票升水之謎作了多種嘗試,他們試圖通過放鬆Mehra和Prescott(1985)的假設條件來對該謎進行解釋,具體而言,可以歸結為三方面:消費者偏好、代表性經濟人與市場摩擦。研究消費者偏好假設的文獻尋求一般化Mehra和Prescott(1985)所採用的冪效用函數;研究代表性經濟人假設的文獻考察了使用總量消費數據檢驗CCAPM的含義;研究市場摩擦的文獻則考察了交易成本、不完全市場以及經濟上受約束的消費者對於模型的影響。

④ 2014星河灣胡潤全球富豪榜的具體分析

姓名 財富(億元人民幣) 財富漲跌幅 主要財富來源 年齡(2014年) 國籍 1↑ 比爾·蓋茨 4,100 26% 微軟 59 美國 2- 沃倫·巴菲特 3,800 10% 伯克希爾·哈撒韋 84 美國 3- 阿曼西奧·奧特加 3,700 13% 印第迪克 78 西班牙 4↓ 卡洛斯·斯利姆·埃盧家族 3,600 -9% 美洲電信 75 墨西哥 5↑ 拉里·埃里森 2,900 12% 甲骨文 70 美國 6↓ 伯納德·阿諾特 2,800 -10% 路威酩軒 65 法國 7* 傑夫·貝佐斯 2,250 42% 亞馬遜 51 美國 8* 謝爾登·阿德爾森 2,200 59% 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 81 美國 9↓ 查爾斯·科赫 2,150 16% 科氏工業 79 美國 9↓ 大衛·科赫 2,150 16% 科氏工業 74 美國 來源:《2014星河灣 胡潤全球富豪榜》
榜單分析
1.前十名中8位是白手起家的。
2.7位來自美國,1位來自南美,2位來自歐洲。
3.前十名平均年齡72歲,比總榜平均年齡高8歲。
59歲的比爾·蓋茨財富增長700億美元,達到4,100億人民幣,三年來首次從墨西哥人斯利姆手中奪得「胡潤全球首富」桂冠。比爾·蓋茨目前是微軟新一任CEO塞特亞·納德拉的技術顧問。
84歲的「股神」巴菲特保持第二位,財富比去年增長200億元,達到3,800億元。過去一年巴菲特繼續他的大規模投資,買入價值37億美元埃克森美孚公司股票。他是全球十大富豪中最年長的。
78歲的西班牙人奧特加以3,700億元保持第三位。他的財富在Zara全球擴張的背景下增長了250億元。奧特加是最富有的歐洲人。
75歲的斯利姆及其家族跌出了前三名,位列第四。財富下降500億元,達到3,600億元,主要原因是美洲電信市值下降了9%以及墨西哥比索的疲弱。
70歲的埃里森財富增長200億元,達到2,900億元,位列第五,主要原因是甲骨文股價上漲了25%。他持有甲骨文23%的股份
65歲的「奢侈品大王」阿諾特財富下降400億元,達到2,800億元,位列第六,主要原因是LVMH股價下跌了11%。
51歲的亞馬遜的貝佐斯和81歲的「博彩業大王」阿德爾森是今年全球十大富豪中的新進成員。貝佐斯以財富2,250億元位列第七,財富增長了640億元。他是全球十大富豪中最年輕的。阿德爾森以財富2,200億元位列第八,財富增長了770億元。
能源大王科赫兄弟的總財富增加了400億元,各自擁有2,150億元,並列第九。如果以其兄弟總財富計算,他們擁有4,300億元,當為全球首富。 《2014 星河灣胡潤全球富豪榜》上,華人富豪比去年多108位,已經達到457位,佔全球24%,其中291位住在大陸,64位住在香港,37位住在台灣,2位住在澳門,63位住在國外。平均財富165億元,比全球富豪平均財富少了115億元。平均年齡59歲,比全球富豪平均年齡小5歲。女性富豪佔10.8%,略低於全球女性富豪所佔總榜比例。
大中華地區前十名 姓名 財富(億元人民幣) 財富漲跌幅 年齡 主公司 主業 地區 1- 李嘉誠 2,000 3% 86 長江實業 房地產、能源、投資 香港 2↑ 王健林 1,500 100% 60 萬達 房地產、文化 北京 2↑ 呂志和 1,500 108% 85 銀河娛樂 博彩業、房地產 香港 4↓ 李兆基家族 1,250 -9% 86 恆基兆業 房地產、投資 香港 5↑ 宗慶後家族 1,200 54% 69 娃哈哈 飲料 浙江杭州 6↓ 鄭裕彤 1,000 -6% 89 新世界、周大福 房地產、珠寶、投資 香港 7↓ 郭鶴年 960 -16% 91 郭氏 地產、投資 馬來西亞新山 8* 馬化騰 840 87% 43 騰訊 IT 廣東深圳 9↑ 蔡衍明家族 660 16% 57 旺旺 食品 上海 10* 鄭昌家族 630 新 50 尚泰 零售、房地產 泰國曼谷 來源:《2014星河灣 胡潤全球富豪榜》
榜單分析
86歲的李嘉誠以財富2,000億元穩保「2014全球華人首富」寶座,同時保持了亞洲首富的位置,全球排名第12位。去年李嘉誠多次拋售內地房產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60歲的王健林以財富1,500億元位列大中華區第二名,全球排名第26位,超越了同樣以商業地產起家,去年大中華地區的「榜眼」李兆基。作為中國大陸首富,王健林今年的財富比2013年增加了一倍整。萬達近幾年對於文化產業的投資大有動作,2013年9月,王健林在青島東方影都投資500億,目前,王健林又宣布正在無錫投資幾百億做一個大型文化旅遊城,要與上海迪士尼PK。
85歲的呂志和以財富1,500億元並列大中華區第二名,全球排名第26位。呂志和成為新一輪的博彩業大佬。2013年,銀河娛樂股價從年初的30港元大漲129%至年終的70多港元,呂志和憑借銀娛股價翻番財富大增。但今年銀娛股價在1月20日最高漲至84港元後便一路下挫,至2月12日,股價收至73港元,市值3094億港元。僅約半個月時間里,市值已被蒸發掉300多億。
86歲的李兆基及其家族以財富1,250億元位列大中華區第四名,全球排名第34位。由於所持上市公司恆基地產股價一路向低,李兆基對恆地過去一年間增持49次,涉及金額為10.9億元,經過多次增持後,李兆基最新持股比例為65.7%。
69歲的宗慶後及其家族以財富1,200億元位列大中華區第五名,全球排名第35位,超越了全球最大的食品生產商之一瑪氏集團的瑪氏三兄妹。宗慶後及其太太施幼珍和女兒宗馥莉,擁有娃哈哈95%的股權。
89歲的鄭裕彤以財富1,000億元位列大中華區第六名,全球排名第49位。去年12月,鄭裕彤所控股的企業新創建集團以23.6億港幣收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8.8%的股份。
91歲高齡的郭鶴年以財富960億元位列大中華區第七名,全球排名第54位。2013年8月,其長子嘉里建設主席郭孔丞宣布辭去公司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
43歲的馬化騰以財富840億元第一次進入大中華區前十位排名第八,全球排名第70位,目前已超過谷歌的埃里克·施密特和戴爾的邁克爾·戴爾。2013年微信支付功能的開通標志著微信走上了商業化的道路。今年春節期間,微信紅包依託微信社交圈走紅,大受市場關注。
57歲的蔡衍明以財富660億元位列大中華區第九名,全球排名第105位。蔡衍明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個台灣人。2013年2月,旺旺中時以台幣700億元並購中嘉網路案被否決。在提出並購中嘉網路之前,已擁有中視、中天、東森電視和全台4%的有線電視系統的旺旺中時,已是全台灣最大的跨媒體集團。
50歲的泰籍華人鄭昌及其家族以630億元的財富首次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就進入了大中華地區前10名,全球排名第112位。2010年5月,尚泰零售公司旗下百貨公司品牌尚泰百貨於杭州萬象城開業,此舉措為鄭昌第一次攜其尚泰零售公司進軍中國。之後,尚泰還將計劃進軍中國4-5個主要城市,並計劃在中國開設40家分店。
大中華地區行業分析
房地產和製造業仍然是大中華地區上榜富豪所從事的前兩大行業,分別佔26.7%和21.4%。金融與投資仍然排名第三,佔14.2%。食品飲料行業表現較為出色,服裝行業表現較差。 行業 2014比例 2013比例 1 房地產 26.7% 28.4% 2 製造業 21.4% 15.3% 3 金融與投資 14.2% 12.7% 4 IT 8.2% 7.8% 5 資源 6% 6.1% 6 食品飲料 5.5% 3.6% 7 零售 5.3% 5.1% 8 醫葯 4.6% 4.4% 9 服裝紡織 1.7% 4.2% 10 農林牧漁 1.5% 3.0% 大中華地區居住地
香港是大中華地區富豪居住地第一名,有65位富豪居住在香港。北京、台北、深圳、上海分別位列二、三、四、五位,成為富豪居住城市的第二選擇。大中華地區富豪最多來自於廣東,有58位。其次是浙江,有51位。台灣有38位排名第三。 居住地 人數 出生地 人數 1 香港 65 1 廣東 58 2 北京 57 2 浙江 51 3 台北 28 3 台灣 38 4 深圳 27 4 江蘇 32 5 上海 24 5 福建 31 6 杭州 19 6 香港 22 7 新加坡 18 7 上海 19 8 廣州 16 7 山東 19 9 雅加達 11 9 新加坡 15 10 福州 9 10 印尼 14 11 成都 8 11 四川 13 12 南京 7 11 河北 13 12 天津 7 13 遼寧 9 14 寧波 6 14 湖南 8 15 武漢 5 14 北京 8 15 蘇州 5 16 安徽 7 15 廈門 5 16 馬來西亞 7 15 重慶 5 18 內蒙古 6 15 曼谷 5 18 湖北 6 15 馬尼拉 5 20 河南 5 21 佛山 4 20 江西 5 21 煙台 4 20 重慶 5 21 東莞 4 23 泰國 4 21 吉隆坡 4 23 黑龍江 4 25 溫州 3 23 廣西 4 25 泉州 3 23 山西 4 25 烏魯木齊 3 27 甘肅 3 25 洛杉磯 3 27 菲律賓 3 25 無錫 3 29 天津 2 25 泰州 3 29 陝西 2 25 石家莊 3 29 海南 2 25 廊坊 3 29 吉林 2 25 汕頭 3 25 紹興 3 來源:《2014星 河灣 胡潤全球富豪榜》
大中華地區特色人物
47歲的「黑馬」李河君首次入圍,便以550億元財富位居大中華區第14名,全球排名第136位。漢能控股目前是全國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隨著國家鼓勵光伏發電的政策陸續出台,漢能太陽能的股價持續上漲。除了光伏,漢能業務還橫跨水電、風電等多個領域。李河君也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50歲的馬雲以財富425億元位列大中華區第28名,全球排名第192位。財富上漲了173%。去年馬雲推出的「余額寶」轟動整個中國。余額寶自誕生起便成績斐然,推出至今用戶數量已高達6100萬。目前,阿里巴巴集團正在准備上市。
52歲的何超瓊以財富420億元成為香港女首富,位列大中華區第29名,全球排名第195位。何超瓊的財富主要來源於信德以及美高梅中國,其目前持有前者4.2億股,持有後者10.4億股。何超瓊也因為美高梅中國在重組上市後股票勁升約兩倍而身價大漲。2013年又入股捷星香港佔三分一股權,並任捷星香港主席。
63歲的尹衍梁是兩岸知名的企業家,以330億元的財富位列大中華區第39名,全球排名第267位。創立於上海的潤泰於1945年遷至台灣,集團經營涵蓋紡織、百貨、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尹衍梁近年來瞄準大陸市場,旗下大潤發在大陸大規模投資流通領域,規模迅速擴張。尹衍梁曾捐贈一千萬美元興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45歲的小米科技掌門人雷軍首次以280億元財富進入「胡潤全球富豪榜」就躍居大中華區第57名,全球排名第339位。崇尚「飢餓營銷」的小米銷售量節節攀高,成為中國手機製造業最大的黑馬。去年銷售額已高達316億人民幣。此外,雷軍還是業界知名投資人,為金山、多玩、凡客誠品等多家公司的股東。
56歲和59歲的王雪紅、陳文琦夫婦再次上榜,但財富由去年的110億元降至65億元,位列大中華區第375名,全球排名第1641位。過於關注高端機市場導致HTC在去年錯失中低端市場,市場佔有率逐步下滑。去年HTC持續虧損,股價不斷下跌。
星河灣的黃文仔以140億元排名大中華區第147位,全球排名第789位。星河灣是2014胡潤全球富豪榜的冠名贊助商。 國家分布和城市分布
美國和中國擁有最多的十億美金富豪,分別為481位和358位,加起來是全球的一半。其次是俄羅斯103位,英國77位和印度70位。過去一年,中國雖然幾乎沒有新上市公司,但仍然增加了41位。
紐約超過莫斯科成為最多上榜富豪居住的城市,有84位。莫斯科77位。其次是香港65位,北京57位和倫敦49位。前20大城市中,大中華區佔了6席,依次是香港、北京、台北、深圳、上海和杭州。 國家 居住地人數(人) 比去年增加(人) 城市 居住地人數(人) 比去年增加(人) 1- 美國 481 72 1↑ 紐約 84 14 2- 中國 358 41 2↓ 莫斯科 77 1 3- 俄羅斯 103 15 3- 香港 65 11 4↑ 英國 77 22 4- 北京 57 16 5↑ 印度 70 17 5- 倫敦 49 10 6↓ 德國 66 5 6↑ 孟買 33 9 7- 瑞士 56 15 7↓ 伊斯坦布爾 28 2 8↑ 巴西 48 15 7↑ 台北 28 6 9↑ 日本 43 21 9↓ 巴黎 27 3 10- 法國 37 6 9↑ 首爾 27 10 10↓ 中國台北 37 5 9↑ 深圳 27 5 12- 加拿大 35 13 9↑ 東京 27 13 13↓ 土耳其 32 1 9↑ 新加坡 27 16 14↑ 澳大利亞 29 13 14↓ 聖保羅 26 7 15↑ 新加坡 28 17 15↓ 舊金山 24 6 16↓ 韓國 27 10 15↓ 上海 24 - 16↑ 印尼 27 16 17↓ 洛杉磯 20 4 18↓ 義大利 22 8 18↑ 雅加達 19 15 19↓ 西班牙 20 6 18↓ 杭州 19 1 20↑ 阿拉伯 17 9 來源:《2014星 河灣胡潤全球富豪榜》
各國特色
美國:481位富豪上榜,比去年增加72位,排名第一。科技、投資和零售業是美國富豪的前三大財富來源,各有113位、108位和56位上榜。總財富達到22,000億美金,紐約是美國富豪最集中的城市。
俄羅斯:103位富豪上榜,比去年增加15位,排名第三。全部都是白手起家。主要來自能源、房地產和製造業,分別有24位、13位和11位。有77位全球十億美金富豪居住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是世界第二。俄羅斯富豪的總財富為3,900億美金,比去年增長了6%。
英國:77位富豪上榜,比去年增加22位,排名第四。倫敦是他們聚集的城市。最大的財富來源是零售業、房地產和IT,各有14位、13位和9位。總財富為2,620億美金,比去年下降16%。
印度:70位富豪上榜,比去年增加17位,排名第五。主要來自製造業、醫葯和科技,各有17位、12位和10位。總財富為3,900億美金。孟買是印度富豪最集中的城市。Mukesh Ambani(資產180億美金,排名41)是印度首富。
德國:66位富豪上榜,比去年增加5位,排名第六。Karl Albrecht是德國首富(資產290億美金,排名22)。德國富豪來源最多的行業是食品飲料、零售和科技,各佔16位、11位和11位。漢堡是德國富豪最集中的城市。
瑞士:56位富豪上榜,比去年增加15位,排名第七。富豪最集中的城市是日內瓦。最主要的行業是醫葯、奢侈品和製造業,各有9位富豪。瑞士富豪的總財富是2,030億美金。
巴西:48位富豪上榜,比去年增加15位,排名第八。巴西富豪的總財富為1,670億美金。富豪最集中的行業是金融業,有12位富豪,其次是食品飲料和房地產各有7位。
日本:43位富豪上榜,比去年增加21位,排名第九。日本富豪總財富為1,382億美金。富豪最集中的行業是IT,有15位富豪,其次是零售業有11位富豪。東京是日本富豪聚居地。
法國:37位富豪上榜,比去年增加6位,排名第十。法國富豪總財富為2,700億美金。富豪最集中的行業是奢侈品,有10位富豪,其次是食品飲料有7位富豪。巴黎是法國富豪聚居地。
中國台北:37位富豪上榜,比去年增加5位,排名第十。台北是富豪聚居的城市,製造業是富豪最集中的行業。蔡衍明家族是台北首富(資產110億美金,排名106)
大洋洲:是唯一由女富豪領銜的大洲(Georgina Rinehart,資產159億美金,排名54)
六大洲分布
亞洲擁有最多十億美金富豪,達到824位,其次為北美528位,歐洲372位。 居住地人數(人) 比去年增加(人) 總財富(十億美金) 1 亞洲 824 216 2393 2 北美 528 88 2438 3 歐洲 372 48 1612 4 南美 81 32 277 5 非洲 33 16 103 6 大洋洲 31 14 94 來源:《2014星河 灣胡潤全球富豪榜》
行業分布
IT行業今年是絕對的贏家,超過去年的冠軍房地產行業。IT行業比去年增加57人,257位上榜富豪,占整張榜單的13.7%,把房地產擠到第二位,253人。WhatsApp、Twitter、奇虎360的幾位創始人都是來自IT行業的新上榜者。 行業 人數(人) 比去年增加(人) 行業首富 公司 1↑ 科技、媒體和電信 257 57 拉里·埃里森 甲骨文 2↓ 房地產 253 34 李嘉誠 長江實業 3↑ 製造業 186 75 帕朗吉·密斯特里 塔塔集團 4↓ 投資 184 15 比爾·蓋茨 微軟 5↓ 零售 180 46 阿曼西奧·奧特加 Inditex 6↑ 食品飲料 138 40 米歇爾·費雷羅家族 費列羅 7↓ 能源 123 22 查爾斯·科赫和大衛·科赫 科氏工業 8- 金融服務 114 26 約瑟夫·薩夫拉 其薩夫拉集團 9- 醫葯 81 13 迪利普·桑哈維 太陽葯業 10↑ 重工業 45 10 阿里科·丹格特 丹格特水泥 11- 汽車 43 2 蘇珊娜·克拉騰 寶馬 12↓ 礦業 39 -3 喬治娜·萊因哈特 羅伊山鐵礦 13↑ 物流 37 7 傑克·泰勒家族 企業租車 14 奢侈品 34 伯納德·阿諾特 路威酩軒 15 酒店管理 30 穆罕默德·本·伊薩·阿爾·賈貝爾 MBI 國際 來源:《2014星河 灣胡潤全球富豪榜》
少壯派
26位年齡在40歲以下,其中13位是白手起家的。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的聯合創始人,23歲的伊萬·賽普吉爾和25歲的鮑比·墨菲是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十億美金富豪,其次是30歲的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和達斯汀·莫斯科維茨。 年齡 姓名 財富(十億美金) 主要財富來源 財富來源 性別 國家 23 伊萬·賽普吉爾 1.1 Snapchat 白手起家 男 美國 25 鮑比·墨菲 1.1 Snapchat 白手起家 男 美國 30 馬克·扎克伯格 31 Facebook 白手起家 男 美國 30 達斯汀·莫斯科維茨 9.3 Facebook 白手起家 男 美國 31 阿爾伯特·馮·托恩和塔克西斯 2.0 房地產 繼承 男 德國 32 斯科特·鄧肯 6.1 能源 繼承 男 美國 32 愛德華·薩維爾林 3.0 Facebook 白手起家 男 新加坡 33 楊惠妍家族 8.2 房地產 繼承 女 中國 33 法赫德·哈里里 1.4 建築 繼承 男 法國 33 李兆會家族 1.3 鋼鐵 繼承 男 中國 34 瑪麗·貝斯尼爾·博瓦洛特 1.8 食品飲料 繼承 女 法國 35 肖恩·帕克 3.5 Facebook 白手起家 男 美國 36 艾曼·哈里里 1.4 建築 繼承 男 沙烏地阿拉伯 37 亞歷杭德羅·桑托·多明戈·達維拉 12.5 Sab Miller 繼承 男 美國 37 簡·庫姆 8.5 WhatsApp 白手起家 男 美國 37 傑克· 多西 2.5 Twitter 白手起家 男 美國 37 伊馮·鮑爾家族 2.5 娛樂 繼承 女 德國 37 施銘倫家族 2.3 Swire Pacific 繼承 男 英國 37 田中良和 1.9 Gree International 白手起家 男 日本 37 馬克西姆·諾戈科夫 1.5 Svyaznoy Retail 白手起家 男 俄羅斯 38 何猷龍 2.8 Casinos 繼承 男 中國 38 茱莉亞·奧特克 1.2 食品飲料 繼承 女 德國 39 切斯·科爾曼 1.8 Hedge Fund 白手起家 男 美國 39 尼古拉斯·伍德曼 1.4 GoPro 白手起家 男 美國 39 塞拉-薩班吉 1.2 銀行 繼承 女 土耳其 39 前沢友作 1.1 Zozo Town 白手起家 男 日本 來源:《2014 星河灣 胡潤全球富豪榜》
全球十大房地產商
盡管中國房地產市場有所放緩,萬達的王健林仍然是今年全球房地產商中的大贏家,快速上升到全球第二位,位於李嘉誠之後。前十大房地產商中有四位新面孔。 姓名 財富(十億美金) 財富變化 公司 年齡 國家 1- 李嘉誠 33 3% 長江實業 86 中國 2↑ 王健林 25 100% 萬達 60 中國 3↓ 李兆基 21 -9% 恆基兆業 86 中國 4↓ 郭鶴年 16 -16% 嘉里集團 90 中國 5- 唐納德·布倫 14 12% 歐文公司 82 美國 6↑ 傑拉爾德·卡文迪什·格羅夫納家族 11 5% 格羅夫納 63 英國 7* 鄭昌家族 10.5 新 中央集團 50 泰國 8* 楊惠妍家族 8.2 19% 碧桂園 33 中國 9* 劉鑾雄 8.0 14% 華人置業 63 中國 10* 林堉璘家族 7.5 25% 宏泰集團 88 中國台北 來源:《2014星河灣 胡潤全球富豪榜》
財富繼承
68%的上榜富豪是白手起家的。在32%繼承財富的上榜富豪中,331位是第二代,119位是第三代,47位(2.5)是富過三代的。
富過三代的上榜富豪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法國愛馬仕的Bertrand Puech(財富220億美金,排名31),英國的Gerald Cavendish Grosvenor(財富112億美金,排名104),Bruno Schroder(財富59億美金,排名244)和Charles Cadogan(財富58億美金,排名248),以及芬蘭的Antti Herlin(財富53億美金,排名279)。
最年長的
最年長的富豪是99歲的David Rockefeller Sr(財富29億美金,排名596),其次是98歲的Henry Hillman(財富22億美金,排名852)和台灣人Lin Yu-Chia(財富17億美金,排名1139)。
前20名中的其他人
歐萊雅女繼承人Liliane Bettencourt跌出前十名,但仍是全球女首富,擁有340億美金財富。1973年,她賣了繼承股份的一半給雀巢;如果她保留了這些股份,她的財富將與全球首富比爾·蓋茨持平。
沃爾頓家族 愛麗絲·沃爾頓是美國女首富和世界第二女富豪。如果將沃爾頓家族財產加起來,他們今年擁有1,290億美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67歲的Stefan Persson財富增加77億美金,得益於他所持有的H&M股價上漲了25%。最近他的家族向慈善機構捐贈了7500萬美金。
41歲的谷歌的Larry Page首次躋身前20,過去一年他的財富由於谷歌股價上漲50%而增加了95億美金。最近他正在研發自己的搜索演算法新「蜂鳥演算法」。他投資的特斯拉汽車的股價也驚人地上漲了300%。
30歲的Mark Zuckerberg盡管不再是最年輕的上榜富豪,但仍然是前20位中最年輕的。今年是Facebook建立十周年,過去一年中股價翻了一番。Facebook剛剛宣布以190億美元天價收購移動通訊公司WhatsApp。他是前20位富豪中財富增長最多的,增長了139億美金,排名上升24位)。
41歲的谷歌聯合創始人Sergey Brin全球排名第20位,財富300億美金。2014年2月4日他出售了約8.3萬股谷歌股份。
上榜門檻統計 2014年門檻(億元) 2013年門檻(億元) 前10名 2,150 1860 前100名 700 650 前200名 415 380 前500名 205 180 前1000名 120 93

⑤ htc快速崛起的原因

HTC崛起的秘密

從台灣桃園機場出發,不到半小時車程,就可來到宏達電(以下稱HTC)的全球總部。

這座玻璃帷幕的現代化大樓,隱身在三十年歷史的龜山工業區里。周遭一片灰濛蒙的鐵工廠、紡織廠、機械廠,過去都是台灣出口創匯的主力,如今淪為明日黃花。

他們的角色被HTC取代。

每天,數以萬計的智能手機從桃園登機,搭乘國際航班抵達歐洲、美國乃至全世界。2010年,HTC總出貨量超過2500萬支,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8%。相當於每個小時,約有3000支跨出HTC大門。遠渡重洋後,送達到一家500強公司CEO的手中,分秒不離。

令諾基亞們焦慮的是,這個數字還膨脹。近期發布的第一季財報中,這家憑借Android系統征服世界的手機製造商售出970萬支智能機,同比增長192%,藉此,其稅收凈利潤達新台幣148.3億元,年增長率達196.8%。

凸顯HTC強勢地位的消息接連不斷,首先是市值超過行業領袖諾基亞,接著,在Forbes雜志最新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HTC董事長王雪紅以68億美元資產,超越郭台銘,成為台灣新首富。

這一切暗示著,低調爆發的HTC終成為iPhone最強悍的抗衡者。這本不是屬於亞洲公司的榮耀。高科技領域,在索尼和三星的黃金時代之後,亞洲公司已沉寂多年。在智能手機市場,迄今唯有HTC與三星兩家亞洲公司,能與歐美巨頭較量。

這個靠代工起家的台灣企業,為此徒步行走4000天。「我們做智能手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公司。」HTC的CEO周永明對《環球企業家》說。

2002年,宏達電創始人卓火土與周永明,便預測到智能手機的未來。蘋果遲滯2007年才發布首支iPhone。

問題是,開發一款智能手機,至少需要十個月,長可達兩年,而開發一台筆記本計算機則只需六個月。在HTC所處的智能機領域,硬體設計面臨最高門檻。更何況,這10年間手機業命運崎嶇, HTC究竟怎樣作為,才能成就如今「平民英雄」般的品牌光環?

接下來卻不是一路嘹亮的成功曲。要探測光環的成因,先要感受HTC員工同時背負的驕傲與夢魘。

今年2月,剛過30歲生日的HTC工程師謝銘鴻,在桃園租房處猝死。去世前,感冒持續一個月未愈,但天天加班至凌晨。謝世前一晚,他下班回家後,於凌晨3時04分於Facebook上留言,內容仍是工作難題。

像在所有中國公司一樣,過勞死事件引發的負面情緒迅速在HTC內部蔓延。HTC的工程師們每天會接到來自全球各個部門的約二十個「催繳」電話,內容多半是:我的東西好了嗎?國外客戶很急的,你知道嗎?

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家亞洲公司登上國際舞台必須付出的代價。HR部門在HTC擁有至高地位,被稱為「Talent Management Division」, HTC員工上下班從不打卡。但也要承受高壓力的工作氛圍,普遍工作時間是「朝十晚一」,即早十點上班,晚一點下班。通常,夜色籠罩龜山工業區,只有HTC總部一棟大樓亮著光。

相比諾基亞、蘋果、和RIM公司,HTC員工的周平均工作時間為同業中最長。謝銘鴻猝死前的正常上班與加班時數,一周平均為108.5小時,是北歐人的2.5至3倍。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最近就對《環球企業家》感嘆說,「為了能夠趕上iPad,華碩的平板工程師好幾個月都沒有睡覺,我真的很感激他們。」

這或許是高科技世界中,中國乃至亞洲公司的宿命。一直以來,亞洲處在價值鏈的最底端,富士康代工iPhone、iPad,堪稱中國製造的代表,但毛利率僅為7%。「我們是亞洲的公司,有時候要做世界級品牌,是很不容易的。」周永明對《環球企業家》說。

令人深思的是,榮耀與重壓之間,高科技產業的一介「平民」HTC,從上至下貫徹了一套怎樣精密的戰術手冊,步步逼近蘋果刺眼的光芒?

完美與細節

准確說,宏達電的創始團隊創造了這架步履沉重的創新機器。其中包括三位靈魂人物,前任CEO卓火土,現任周永明,及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女兒、威盛董事長王雪紅。1999年,卓火土和周永明說服王雪紅投資HTC,以推動HTC進入智能手機行業。

與此同時,當時最主要的創始人卓火土,也為HTC帶有偏執色彩的公司文化,奠定了底色。

當時的周永明只是個小工程師,卓火土已經是計算機工程處處長,但二人特別投緣,經常通宵進行研發。卓火土對於產品質量的專注,以及對技術的深入,被HTC人視為榜樣,至今不變。

外型憨厚的卓火土,工作中卻極其嚴苛,曾被員工稱為「完美先生」(Mr. Perfect)。創業初期,只要員工犯錯,卓火土會把他們的名字貼在公布欄上,以示警惕。就連他的愛將、現在的CEO周永明,也曾慘遭「示眾」。

HTC的年輕工程師們多是高學歷、個性不羈的技術人才,在卓火土對中學生般負面激勵的方式下,逐步熄滅光環。令人深思的是,這種違逆西方主流的管理方式,卻往往為亞洲公司帶來出色的財務報表。富士康工廠中的軍隊式管理,被稱為泰勒主義在當今的復甦(以無限提高工作效率獲取最大利潤的管理思想,曾在20世紀早期有效推動資本主義發展)。但在2010年爆發員工跳樓事件之前,富士康正是藉此成功打造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工廠,在中國擁有超過一百萬人規模。

而要以這種方式打造現代企業,領導者必須具備兩個要素。其一,是個人實力與意志力的堅持。早在1992年,王雪紅就與卓火土進行技術合作。當時,卓的團隊解決了許多主板技術難題,讓王學紅打心坎里欽佩。 「當你知道有人幫你實現自己的夢想時,真的非常高興!」對移動互聯網持有濃厚興趣的王雪紅,曾對《環球企業家》興奮地說。

王雪紅記得,卓火土很早就想做掌上電腦(PDA),「我跟他講到我的夢想,發現他的夢想跟我一樣,我們一直在談怎麼樣不帶著PC到處走。

但更重要的一點,是管理者的自律。卓火土在推行羞辱管理方式的同時,以身作則。自HTC創業以來,他每天半夜一、兩點才下班,堅持到55歲。

在中國商界,創始人的自律還包括擇機抽身而退。55歲這年,卓火土決定退休:「其實很多東西,到最後都是要放下的。既然要放下,我想早放會比晚放好。」卓火土對《環球企業家》說。

就這樣,他舍掉十億人民幣以上的股票分紅,及台灣股王的榮銜,把重任交給他的創業同伴——周永明。

2005年上任CEO的周永明,師承卓火土,除了追求完美、非常挑剔,更重視細節,2008年即被美國Forbes雜志盛贊為「細節先生」(Mr. Detail)。

任何一款HTC智能機,周永明都會要求工業設計部門,至少做出50種顏色供他挑選。同為藍色,天空藍與海洋藍大為不同。許多顏色若不擺在一起,難以區分。周永明對顏色細膩的洞察力,或許源於年輕時的體驗。這位流離來台的緬甸僑生,就讀於基隆海洋大學,看了四年大海。在台灣高科技行業,他的起點是「零」。

這位HTC的掌門人今年55歲了,還保持著工程師的內向性格,話不多,甚至有點害羞。

但他深知如何調動HTC員工潛能,來應對蘋果的競爭,以及消費者對手機外觀的日益苛求。周永明很早就在公司日常運營中提倡並落實「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每個工作日下午5點30分,桃園總部的設計中心總會湧入來自六、七個不同研發團隊的工程師,每個人把自己負責的項目,直接和設計部門的同事討論。

這個思路是對硬體設計傳統的顛覆。一直以來,這個領域崇尚功能,外觀死氣沉沉(如早年的戴爾)。蘋果在近年來躥升的影響力,如同對戴爾們的諷刺。

HTC敏銳地意識到蘋果的成功秘密:對於智能手機,除功能外,設計是更主要的賣點。一個按鍵觸感如何,消費者一摸便知。「1毫米的誤差都不行。如果每個環節都多1毫米,最後產品就會像磚塊一樣!」HTC創意官陸學森對《環球企業家》說。

港裔美籍的陸學森供職微軟十年,是第一代XBOX的設計者、也是微軟行動平台產品群的創意總監。被周永明挖來,如今是HTC設計思考的領頭人物。在他看來,手機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輕易放過。

以觸控屏幕為例,HTC的高端機型瞄準iPhone,全部使用高成本的玻璃觸控屏,較其他材質耐刮、耐磨,也不易產生刮痕。若把HTC手機斜舉,讓表面反光,可以明顯觀察到整片均勻的反射光線,質感相當好,但其他材質屏幕,使用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些微的凹凸不平,在質感上大打折扣。

相形之下,諾基亞的N8(網購最低價 1530.0元),被視為吹響智能手機反攻號角的關鍵第一炮,沒有使用玻璃觸控屏,反採用中低價手機常用的一般觸控屏, 屏幕效果差異立顯。

「這就是藝匠精神的奧妙。」HTC的觸控屏幕供貨商、宸鴻科技董事長江朝瑞對《環球企業家》說,三、四寸大小的屏幕、一厘米見方不到的電源與音量按鍵,往往很難用言語形容優劣,「但一般消費者一看就知道好壞,甚至五歲小朋友也知道。」

周永明深知設計工藝的微妙。一支智能手機的模型製作好之後,他還會閉上眼睛,放在手中細細體驗觸感,以及其中蘊藏的難以描述的生命力。

周常要求工程師把手機模型拿到耳旁聽十分鍾模擬,工程師回答:兩分鍾就夠了把,結果被斥責說:「電話常常講十分鍾以上,如果手機貼在臉上十分鍾後感覺不舒服呢?」

對HTC的工程師來說,最難滿足的客戶不是訂制手機的英國運營商Orange,也不是美國的T-Mobile,而是周永明。在員工眼中,周非常挑剔、有話直說,不笑時總是皺起眉頭,又凶又酷。

一次,一位工程師在會議上拿兩支手機給周永明點評。因為太怕挨罵,雙手發抖,抖到屏幕畫面不清晰,周永明不得不抬起頭,微笑著對他說:「你不要這么害怕好不好。」

但你不得不承認,一位極端挑剔的CEO,和打造奢侈品般的高標准之間,成正比關系。這也是HTC明星手機高命中率的原因所在。

命中率:六成

縱然免不了內部的沖突與紛爭,但十幾年一路走來,王雪紅、卓火土、周永明,這個鐵三角陣容,證明了他們是HTC最佳的領導團隊。

這個團隊為HTC定製了一套與蘋果差異化的競爭策略。與iPhone一年一支新機的做法不同,HTC採取「機海戰術」:平均每月推出一款以上的智能手機,以中、高端為主。

但周永明並不完全認同這個說法:「我們這樣不至於稱為『機海』。我們沒有那麼厲害能夠每一款都做到非常成熟,十款中有六七款比較成熟,就可以了。」簡單說,周永明希望有六成以上的命中率。既有成績包括——全球第一支WiMax手機、全球第一支最暢銷的LTE手機、Android手機G1、全球第一支以Brew平台架構的智慧手機Smart、全球第一批上市的Windows Phone 7手機……

普遍觀點認為,HTC制勝的原因在於成功押注Android。在這一領域,HTC以28.9%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首位,成為Android的代名詞。但這是一種表面化的解讀。背後其實承載著不同合作夥伴對HTC的高期許。

HTC能吸引到包括微軟、谷歌、高通在內的全球一線科技巨頭,主動上門尋求合作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不是單純的硬體技術實力,而是硬體與軟體的優化能力——而這,是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HTC與iPhone的成功均得益於對用戶體驗的重視。這是當今智能手機領域的競爭法則。

簡單說,用戶體驗可歸結為「好不好用」。但切分下來,則是事無巨細的功能。譬如,智能手機在不同地點連接WIFI時,家庭,機場,咖啡廳,不是找信號困難,就是聯網速度不佳。只要多花幾秒鍾,就可能讓用戶體驗大打折扣。

在Android免費授權的前提下,周永明將「HTC Sense」確定為增加消費者體驗的差異化項目。

這不只是更改表面使用介面,而是深入Android的底層,一步步改上來,難度很高。為了實現與其他Android手機品牌、甚至山寨手機品牌的差異化,必須深度了解Android操作系統才能做到。

HTC用戶體驗處處長班佛(Drew Bamford)對《環球企業家》回憶說,2008年上市的「Diamond」(鑽石機),是HTC第一款全力提升用戶體驗的智能手機。鑽石機研發之初,iPhone還未上市。而HTC跟蘋果想法一致:解決智能手機按鍵操作的困難。班佛神秘地笑著說,「一開始很秘密,只有幾個人參與。」

據周永明的說法,HTC在智能手機領域做決策時,並不曉得iPhone的競爭,也不知道會有谷歌的幫助,只是堅持走自己的路。「我們期待能改變世界,期待以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帶領這個世界。」陸學森說。

努力提升用戶體驗的策略是HTC高命中率的基礎。60%的命中率在當今的消費性硬體品牌中已屬翹楚。無論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的智能手機,還是惠普、戴爾、Acer的平板電腦,無不在蘋果耀眼的光芒下,創新乏力,陷入命中率太低的窘境——通常,一支智能手機的生死期只有一兩個月,谷歌的Nexus One賣不到一季,微軟的KIN上市一個月就決定收攤。

而對於40%的失敗率,HTC卻也欣然接受。「創新者都要這樣做,有時你要實驗、去嘗試、去突破,這中間不保證成功,會失敗。」周永明對《環球企業家》說。

HTC一路顛簸的進程,也頗值得記錄。

2009年9月,為期三天的宏達電全球業務會議上,表現欲較強的宏達電高管們,幾乎每個人都低著頭。

他們向周永明報告的聲音有氣無力。這一年,宏達電出現了公司創立以來的首次同比營收衰退,盡管只有5.3%,但媒體、投資界一片哀聲,HTC士氣受挫。

第一天的會議上,業務高管只定出2010年10%至15%的保守增長目標,周永明非常不滿。「我當時預期2010年智能手機至少會有30%的增長,我們連市場平均水平都達不到嗎?」 氣急敗壞的周永明要求散會,第二天重新來過。

隔天一早,周永明不等其他人發言,先喊了一句「Go big or go home」。

台下一片安靜。逐漸,氣氛開始緩和,開始有人提出比較積極的目標,但周仍是一臉不悅。

直到聽完所有發言後,周永明提出他的想法:「如果2010年宏達電要成長100%,大家的方法會是什麼?」這是原先的7倍,甚至10倍的目標。

這個高目標徹底激活了士氣萎靡的員工,第三天開始提出各種爆發性的產品策略。結果,2010年,HTC全年營收達2788億台幣,同比增長93%。在HTC以用戶體驗為基礎的機海策略中,持續的創新源於恰到好處的有力鞭策。

「其實就算成長15%,HTC也可以存活。只是這樣不夠有企圖心,對我來說不夠exciting(興奮)。」周永明對《環球企業家》說。

⑥ 關於新股網上定價市值配售的疑問

1、當比例為100%時,市值配售申購放棄部分由主承銷商包銷;當比例不足100%時,採取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和上網公開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這句話就是說新股發行時有包銷券商的股票,是按發行總量中的一定比例在二級市場發行,這樣就不至於發行失敗,也是保證新股發行成功的辦法。
2、打新股是屬於1級市場的;

⑦ 急需政府經濟學論文一篇

給點分撒

針對金融危機「中國責任論」的反駁

無論是私有制國家還是公有制國家,社會生產的目的都是製造商品,製造商品的目的又是為了把商品銷售出去,從而獲得利潤,人們為了生活就要購買商品,而購買能力來源於人們的工資和利潤。因此社會生產的本質有兩個:一是製造消費性商品,二是製造社會購買力。

在社會生產中,當製造的消費性商品與社會購買力處於平衡時,經濟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一旦失衡,經濟就會出現問題。當製造的商品多於製造的購買力時,商品就會出現積壓,當製造的購買力多於製造的商品時,就會出現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每個人都是資本家,我們存在銀行的貨幣資本會通過銀行投資到社會生產中去,從而轉化為社會需求能力。如果要維持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能力之間的平衡,人們就必須要把自己的利潤與工資除了消費,就得完全投資到社會生產中去,再轉化為新的社會需求。但現實的社會生產卻不是如此,因此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就無法消除。

在傳統經濟理論指導下的社會生產中,經濟規模是以貨幣的形式表現的,經濟的增長伴隨著同樣幅度的貨幣增長,而商品是由生產性商品與消費性商品組成的。隨著經濟的增長,貨幣總量的增加要超過消費性商品總量的增加,而這些超額發行的貨幣會以財政開支的方式(如各種福利或向非商品生產性領域投資)轉化為工資與利潤,最終轉化為整個社會的需求能力,而這個過程並不會增加商品供給。另外政府的財稅收入也會向非商品生產性領域投入,如對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入,最後都會轉化為社會需求能力,這時社會的需求能力就會暫時性超過消費性商品的供給。

利潤的再投資也會轉化為工資與利潤,而擴大再生產的消費性商品有一個滯後效應,在一些特定的行業,商品產出的滯後期還非常長,如:新產品的研發、企業的固定資本、房地產、汽車等領域的投資,是一次性地轉化為工資與利潤,但其消費周期卻很長。這種滯後效應也會使社會需求能力,暫時性超過消費性商品的供給,從而出現社會需求能力的相對過剩,社會需求能力的相對過剩表現在消費領域就是通貨膨脹。當投資停滯時,社會生產領域中產生的社會需求能力就會急劇下降,而商品的供給卻依然會不斷地擴大,最終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就會爆發,從而出現經濟危機。

在市場經濟下,利潤的擴大再生產並不是簡單的擴大再生產,資本總是向低生產成本的商品生產方式流動,而不是單純地向高技術、高生產效率的商品生產方式流動。隨著經濟的增長,勞動力價格開始上升,為了減少商品的生產成本,資本開始向高技術生產方式流動,隨著勞動力價格的不斷升高,科學技術在商品生產領域的運用也越來越充分,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產業升級換代。商品生產是有眾多的企業完成的,各個企業間的生產效率是不同的,在資源與勞動力價格相同時,資本利用效率高的企業利潤率就高,高利潤率能進一步促進這些優秀企業使用自身利潤或吸收外部的資本擴大再生產。這時同樣的資本就能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商品的增加會使商品的價格開始下降,整個行業的利潤率也開始下降。一些低生產效率的微利企業開始出現虧損與倒閉,這些低生產效率企業的倒閉,為優秀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資本與市場空間,隨著這些優秀企業的擴張,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得以快速提高。這時人類可以開采、使用更多的生產資料,並以更高的利用率創造出更多的商品,這才是剩餘價值擴大再生產使人類財富快速增長的根本原因。

在自由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中,雖然利潤率在不斷下降,但是隨著投資的增加,利潤的總額卻會不斷地增長,這時各個行業的剩餘價值依然會投資到商品生產領域中,從而維持商品生產與消費能力的平衡。當各行業的利潤率降低到一個臨界點時,再增加投資會使利潤率進一步降低,這時利潤的總額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會出現降低,於是投資就會出現大幅萎縮,從而使各個行業的剩餘價值停滯下來,無法再投資到商品生產領域中。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開始失衡,這時經濟就會出現問題,如果這種狀況不能得到改變就會爆發經濟危機。公有制下的計劃經濟會維持這種簡單的再生產,使供給與需求之間保持平衡,從而能使商品的生產與銷售維持平衡,這就是公有制的優點。而自由資本主義生產的逐利本性,使這種簡單的循環生產永遠也不會出現,這就是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無法避免的根本原因。

市場經濟下的自由競爭有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決定競爭勝敗的不是生產效率,而是商品的生產成本,因此低勞動力成本會阻礙大機器與先進技術在商品生產中的運用。這種情況從國際貿易上觀察的最為清楚,以中美貿易為例:中美之間巨大貿易順差的原因不是因為中國的生產效率、水平與技術高於美國,而在於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遠遠低於美國,因此中國在生產效率、水平與技術上雖然低於美國,但商品的生產成本卻遠遠低於美國的生產成本。在勞動力成本存在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發達國家的資本為了追逐利潤,就會向低勞動力成本的發展中國家流動,這樣最終會造成兩個問題:一是造成全球總的生產力水平低下,從而使生產同樣多的消費性商品所消耗的生產資料更多,同時污染也更加嚴重,隨著經濟的發展,最終嚴重的環境污染與生產資料的浪費將會阻礙人類的發展。二是大量的資本流向低生產成本地區後,生產同樣的商品所付出的工資總量就會減少,即全球性的需求能力降低,最終整個世界會出現商品供給大於人類的實際需求的情況,從而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或衰退。

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發生普遍的生產過剩經濟危機以來,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危機與危機之間的間隔表現了一定的規律性,在19世紀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發生一次經濟危機,自1900年危機之後,直到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發生一次危機。用於社會生產的科學技術,在發展中具有跳躍性,當一種關鍵性技術出現後,人類的生產力水平開始快速提高,隨著關鍵技術在生產領域的充分應用,生產力水平的增速開始減緩乃至停滯,如:蒸汽機的發明徹底改造了人類的生產方式,隨著蒸汽機技術被充分利用後,整個社會的發展開始減速甚至是停滯。當內燃機的發明與化工產業的技術創新出現後,以石油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開始了,世界經濟又開始了高速增長,隨著這些技術的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的發展又開始減速與停滯。計算機的誕生與應用徹底改造了社會生產的各個行業(包括各行業的管理),人類整體的生產效率得以大幅提高,這是上世紀中期以來,世界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根本。而經濟危機周期時間的不同,主要是由科學技術自身的性質決定的,當科學技術在商品領域的應用減緩甚至停滯時,商品生產的利潤率也會降低,而以追逐利潤為直接目的資本主義生產,不會進行利潤率趨於零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這時投資就會急劇減少,從而使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爆發。

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是以蒸汽機、煤炭為動力基礎,這種經濟的商品生產模式與以往的經濟模式相比,發生了質地飛躍,商品的生產規模快速增大,這是商品供給出現相對過剩的內在根本原因。進入到20世紀後,資本主義的經濟開始以內燃機、電力、石油為動力基礎,這時商品生產的規模、能力與速度得到更大的擴展,經濟危機爆發的時間也就相應地縮短。19世紀是以蒸汽機、煤炭為動力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決定了這種經濟模式的經濟危機周期時間是十年左右,而進入到20世紀後,以內燃機、電力、石油為動力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決定了這種經濟模式的經濟危機周期時間是七、八年。

1929~1933年的大危機是最嚴重的一次,這次危機震撼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被稱為「三十年代的大危機」。這次大危機內在的原因是:內燃機、電力、石油為動力基礎的科技創新出現後,這類科學技術被迅速應用到社會生產領域中,而這時在社會生產領域中的管理制度也出現了重大突破,最有影響的兩大突破是:亨利·福特的流動裝配線引發了一場新的工業變革,即如何充分使用科學技術,從而使現有的科學技術能在社會生產中達到最大化;泰勒把管理作為一種分工獨立出來,使管理成為一種真正獨立的科學,管理科學的發展使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之間的結合效率出現了質的飛躍。另外以內燃機、電力、石油為動力基礎的經濟模式,又引發了一場基礎建設的高潮,如公路、飛機廠與發電廠的建設等,這種經濟的高速增長使經濟出現了大量的泡沫。當生產性技術與管理性技術都達到了一個相對的頂峰,而無法再出現新的突破時,商品生產的利潤率開始大幅下降,投資開始大量減少,從而使社會需求能力急劇萎縮,最終爆發激烈的經濟危機。

傳統的經濟危機:當投資高潮結束後,那些投資類生產企業的生產開始出現萎縮,整個社會需求能力的增加就會減緩,經濟高漲期積累的大量沉澱性社會需求能力,會使我們的消費維持一段時間而不會馬上萎縮,這時社會需求能力的增加總額開始低於實際的社會消費總額,如:失業者雖然暫時沒有收入,為了生活他們會用以前的積蓄來繼續消費。沉澱的社會需求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統內,這種供給與需求的矛盾首先表現在金融系統,沉澱的財富規模開始縮水(即金融系統開始失血),此時最先做出反應的是股票市場的暴跌。銀行在這個時期反而暫時沒有危機,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銀行都有一定比例的資本准備金,少量的失血不會給銀行帶來危機;二是股市受心理預期的影響較大,當股市經過一個繁榮期後,一旦出現下跌就會引起人們的過度拋售。

商品生產的產出滯後於投資,這時投資雖然減緩,但商品的供給卻依然在不斷增加,最終會造成商品供給大於社會需求能力,商品就會出現積壓,企業的生產與銷售開始出現問題。一些企業開始出現虧損甚至是破產,工人的失業情況開始加重,從而使銀行的回籠資金大量少於流出的資金,當銀行的資本准備金消耗怠盡時,真正的金融危機開始爆發。投資銀行的資本准備金比例相對較低,因此危機一般首先從投資銀行暴發,隨著危機的繼續擴大,當危機傳遞到商業銀行後,人們沉澱的大量需求能力就會消失怠盡,整個社會的需求能力急劇過度萎縮,從而使危機傳遞到實體經濟中。

實體經濟的固有特性,又會把危機擴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投資大幅萎縮時,投資類實體企業的生產會急劇萎縮,這時社會失業率開始上升,但商品生產的滯後性,使消費性商品的供給不但不會減少,而且還會在一定的時間內繼續增加,從而使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加劇。二是在商品的生產與銷售過程中,都有一定的庫存即存量商品,當社會需求急劇減少時,為了消化存量商品,商品生產就會出現短暫性停滯。這時社會的失業率會被過度放大,從而使社會需求出現嚴重的過度不足,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危機就暴發了。只有存量商品被消化後,社會生產才能得到有效恢復。存量商品的消化期一般需要4-6個月,在消化期中如果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與實體企業沒有受到大的破壞,經濟就能成功軟著路,因此一個國家能否順利度過存量商品的消化期,是它們能否快速擺脫經濟衰退的關鍵期。

滯漲期:自1929~1933年大危機後,凱恩斯的政府幹預理論開始被人們接受,凱恩斯政府幹預理論的實質是:政府通過各種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其徵得的稅收以轉移支付的形式向社會提供個人收入,轉移支付的形式主要是各種福利、社會保障與對非商品生產領域的投資,如:加大對非商品生產領域(如大規模基礎建設)的投資,這種投資能在不增加商品供給的情況下,『生產』出大量的社會需求,從而暫時性維持金融系統的流動性、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平衡。供需的平衡能有效維持企業的利潤率不出現急劇下降,使社會平均利潤率能維持在臨界點之上,從而使社會投資不會出現急劇萎縮與停滯。二戰後美國政府開始實行凱恩斯的政府幹預政策,後來的干預政策又增加了針對防止投資過快而引起的經濟過熱,使社會需求的增加更加合理而持久,從而使經濟的發展相對更加平穩。如:在1929年以前,美國人幾乎不曾從政府那裡取得過收入,所有的收入都是在商品生產領域中通過工作與投資獲得的,而到了1999年,美國人個人收入中的13%是來自政府的轉移支付,這種轉移支付只增加社會需求能力而不額外增加商品的供給,從而有效地維護了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間的平衡。

如果沒有技術創新來維持利潤率的增長,最終商品生產的利潤率將會歸零,沒有利潤就沒有擴大再生產,這時的商品生產就是一種簡單的生產-銷售-再生產模式,國家財富(商品生產規模)就會保持不變。而自由資本主義生產的逐利本性,決定了商品生產根本不會保持這種平衡,因此任何國家干預政策只能延緩矛盾爆發的時間、減弱矛盾爆發的破壞性、使危機後復甦的速度快一點,而不能消除經濟危機。停滯與膨脹並存的現象(即滯漲),是凱恩斯的政府幹預政策實施後才出現的一種經濟現象,在滯漲期中,如果有突破性的新科學技術被應用到社會生產領域中,就能有效地阻止經濟危機的爆發,使社會經濟迎來新一輪增長。

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最為穩定的資金來源是儲蓄存款,而美國是一個低儲蓄率、甚至有時是負儲蓄率的國家,因此低儲蓄率與過度消費,是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那些沉澱的社會需求能力,本來是要平衡滯後的商品供給,但卻被錯誤的提前釋放出來,使國家經濟(即投資與消費)嚴重過熱,從而造成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在國家經濟過熱時,要注意控制儲蓄與過度消費,如:當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時,最有效的辦法是大幅提高房貸的首付比例,從而有效遏制過度消費。

美國金融系統的私有制本質,是造成美國金融政策過度積極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美國人不儲蓄,而是私有化的逐利本質使美國人的儲蓄被全部釋放出去,從而使美國基本上沒有凈儲蓄率。具體是通過兩個方面釋放的,一是商業銀行把公眾的存款,盡可能多地以放貸與投資的方式,釋放到社會生產與消費中;二是過度的債卷與金融衍生產品,吸收了公眾的大量存款。美國這種激進的金融政策使本應該沉澱的社會需求被提前釋放,一部分被釋放為投資資本,另一部分被釋放為社會需求,從而造成經濟嚴重過熱。

一旦世界經濟與投資減速,社會生產中所產生的社會需求就會低於實際的社會需求,這時貨幣流入金融系統的總量就會少於流出的總量,金融系統開始失血,而美國沒有大量的凈儲蓄來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最終這種收支失衡會使美國的金融系統崩潰(即流動性匱乏),這才是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而那些另人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並不是引發金融危機的根本,它們只能使金融危機爆發的更加激烈一些。金融系統的崩潰又會使社會積累的沉澱需求化為烏有,而在商品生產中所產生的社會需求能力總量卻遠遠低於商品供給的總量,這時經濟危機就會在實體經濟中暴發。如:中國如果採取美國的積極金融貨幣政策,將會有超過10萬億人民幣的凈儲蓄被釋放出來,中國的商品生產規模(即GDP)將會被放大約20%,這會造成商品生產嚴重過剩,一旦出口與投資減少,激烈的經濟危機就會暴發。

作為虛擬資產的股票,與貨幣(包括債卷)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股票市值主要反應貨幣的流動性狀況,同樣市值的股票與貨幣之間有著本質的不同,股票的市值並不能反應財富的真實狀況,它包含著巨大的泡沫,如:從2007年年底至2008年11月28日,兩市總市值共蒸發約20萬億,兩市流通市值蒸發逾5萬億,若以0.6億人參與股市計算,人均損失至少在8萬,這種觀點犯了本質的錯誤。股市的本質:股市本身不直接創造財富,當資金凈流入股市時,股票的總市值就會增加,反之市值接會縮水。這中間雖然個人的貨幣市值有變動,但社會的總體貨幣市值,並不會因股市的漲跌而發生任何改變。對於不同個體來說只是貨幣的重新分配,因此股票市值的變動並不代表社會財富變動。股票市值變動的規律:股票的換手率包括凈換手率與對到換手率,凈換手率指的是有贏余或虧損的股票交易換手率,對到換手率指的是沒有贏余或虧損的股票交易換手率。如果股市的總市值是30萬億,流通市值10萬億,當凈換手率是10%,市值增加或減少10%,只需要流入(出)1000億的貨幣資金,當凈換手率是1%,市值增加或減少10%,只需要流入(出)100億的貨幣資金,而反應在市值上的變化是3萬億與1萬億。

中國2005年12月31日,滬深股市總市值僅為3、12萬億元,到2008年1月11日,滬深股市總市值超過30萬億元,而實際凈流入股市的貨幣資金卻只有2萬億左右。現在雖然總市值蒸發了20萬億,但真正兌現(凈流出)的貨幣資金不到2萬億。因此這30萬億的總市值與貨幣有著本質的不同,它是一種虛擬資產,在價值上遠遠不能等同於貨幣和債卷。微觀領域(個體)的股票兌現貨幣的錯覺,使人們忽略了宏觀領域(整體)股票兌現貨幣的縮水性,而簡單地把股票的市值當作與貨幣一樣的財富。在股市繁榮時,虛假膨脹的市值使上市公司,能在股市與銀行中獲取大量的資金,從而造成投資過熱;虛假膨脹的市值使個人的消費信心過度膨脹,如:有市值200萬股票的人,消費會超過100萬。但放在整個宏觀領域中,200萬實際只能兌現20萬甚至更少的貨幣,從而造成整個社會的實質性過度消費。過度投資與過度消費最終會使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加劇,從而引發更加嚴重的金融與經濟危機。

自由資本主義國家銀行的私有制逐利本性,使銀行喪失了應有的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能根據投資的情況來控制信貸的規模,使投資提前釋放的社會需求能力以凈儲蓄的方式沉澱下來。過激的信貸與投資政策過度透支了未來的社會需求,當投資減弱後,持續釋放的商品供給最終會引發金融與經濟危機。二是逐利的盲目性使這些銀行喪失了調控信貸方向的能力,最終會造成投資信貸與消費信貸、商品生產領域的投資信貸與非商品生產領域的投資信貸間的比例失調,如:在投資高潮時,銀行的信貸與投資開始湧向投資領域,使投資嚴重過熱,當投資退潮時,銀行又會把投資產生的大量社會需求,以信貸的方式湧向消費領域,以維持經濟最後的虛假繁榮。其中個人房貸因為數額大、周期長,而且又屬於奢侈品,因此風險就最大。當投資釋放的社會需求能力消耗完後,這時如果沒有全新的技術革新來帶動新一輪的投資熱潮,供給與需求的矛盾開始顯現。最初的表現是金融系統的失血與社會失業率的上升,隨著虛擬資產的萎縮與失業率的上升,一些人開始在房貸上斷供。在雙重失血的情況下,一些激進的銀行(資金利用率高的)因為准備金比例太低,最終會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這就是美國首先爆發次級貸的根本原因。

另外利潤與收益掛鉤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職業經理人為了獲得高薪就過於注重企業的擴張而忽視風險,他們短期的擴張與暴利是通過犧牲企業的長期利益獲得的,這種行為同時會加劇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從而使危機來的更快更激烈。如:雷曼兄弟的投資存在著嚴重的風險,即使是不懂經濟的中國農民也不會如此盲目放貸,而雷曼兄弟的眾多經濟專家難道看不到嗎?實際上對於這些風險他們都清楚地很,他們為什麼還如此冒險投資?雷曼兄弟的總裁在2000年至2007年間總共獲得3.5億美元薪酬,在2007年危機暴發前,他就開始大量拋售自己持有的雷曼兄弟股票套現超過2億美元,也就是說最近7年來雷曼兄弟的總裁獲利近6億美元。這些年來雷曼兄弟的各級主管與專家,都從冒險投資中獲得了巨額的收入,雷曼兄弟破產不會影響他們的富貴。而雷曼兄弟信貸的過度擴張,加劇了人們對房地產的過度消費。

金融危機爆發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供給學派的政策。以美國為例:美國沉澱的社會需求能力,已經被提前釋放,因此美國無論採取哪種干預政策,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大量印製美元來實現它的干預政策,而貨幣的超額發行又會帶來新的危機,因此美國的國家干預政策只能把經濟危機的危害程度適當降低,而無法消除經濟危機。如:政府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如對基礎建設、醫療與教育等非商品生產領域的投資),最終在不增加商品供給的情況下,把超額發行的貨幣轉化為社會需求能力,社會需求能力的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同時還會為金融系統提供新鮮的『血液』,以有效地緩解金融危機。但因超額發行的貨幣被直接轉化為社會需求能力,因此滯脹是無法避免的。貨幣政策是把超額發行的貨幣直接向金融系統大量注資,來維護金融系統的流動性,從而減少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這些超額發行的貨幣投入到金融系統後,要完全轉化為社會需求能力就需要一個過程,因此不會引起滯脹,但卻無法有效地緩解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這時通貨緊縮與經濟衰退是無法避免的。另外當存量商品消化完社會生產得到有效恢復後,隨著超額發行的貨幣經過金融系統逐漸轉化為社會需求時,通脹又會重新出現。在單純的商品生產領域中,製造的商品供給要大於製造的社會需求,因此供給學派提出的減稅、救股市與樓市的各種措施,最終只會加劇供需的矛盾,從而使危機變得更加嚴重。

2008年底,中國推出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成為全球爭論的一個焦點,專家們在做出積極反應的同時,也對中國政府籌集資金的能力及該方案的有效性持謹慎態度。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表面上看是凱恩斯主義,但其本質卻不是凱恩斯主義。2008年9月末,中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46.68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為31.48萬億元,凈儲蓄額為15.2萬億元。中國財政政策的本質是:通過釋放銀行的凈儲蓄,使原來沉澱的社會需求逐漸釋放出來。中國在未來兩年要釋放出10萬億的凈儲蓄,而政府的4萬億投資是一種計劃經濟,即:政府通過財政干預政策使釋放的凈儲蓄中的40%,要投資到非商品生產性領域中,使這些資金能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社會需求能力,以維護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的平衡,從而有效防止商品生產領域的投資過熱。另外對企業的投資政府並不會直接干預,只是通過放寬信貸政策的方式提高資金的支持力度,這6萬億的資金流向要以市場機制為主導,這樣才能最有利於中國的產業升級換代。

中國在金融系統的計劃經濟還體現在信貸的規模與方向上,當投資過熱時,政府通過信貸手段,把提前釋放的社會需求能力沉澱下來,使經濟適當降溫,為投資萎縮時做准備,如:2007年中國政府把存款准備金率最到提高到17、5,從而把大量的社會需求沉澱在銀行中,這樣不但能提高銀行的抗風險能力,還能在經濟衰退時通過釋放這些沉澱的社會需求,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另外通過控制信貸的方向來平衡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的平衡,中國政府具體的政策是:通過控制投資信貸與消費信貸間的比例、商品生產領域的投資信貸與非商品生產領域的投資信貸間的比例,來調控商品供給與社會需求的平衡。這是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每次世界經濟衰退時,都能使中國經濟快速擺脫沖擊的根本原因。

⑧ 美國上市是什麼意思

美國證券市場的構成及特點
1、美國證券市場的構成:
(1)全國性的證券市場主要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納斯達克股市(NASDAQ)和 招示板市場(OTCBB);
(2)區域性的證券市場包括:費城證券交易所(PHSE)、太平洋證券交易所(PASE)、辛辛那提證券交易所(CISE)、中西部證券交易所(MWSE)以及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等。
2、全國性市場的特點:
(1)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 具有組織結構健全,設備最完善,管理最嚴格,及上市標准高等特點。上市公司主要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中國電信等公司在此交易所上市;
(2)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 運行成熟與規范,股票和衍生證券交易突出。上市條件比紐約交易所低,但也有上百年的歷史。許多傳統行業及國外公司在此股市上市;
(3)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 完全的電子證券交易市場。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證券交易活躍。採用證券公司代理交易制,按上市公司大小分為全國板和小板。面向的企業多是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大中型公司,而不只是科技股;(4)招示板市場(OTCBB): 是納斯達克股市直接監管的市場,與納斯達克股市具有相同的交易手段和方式。它對企業的上市要求比較寬松,並且上市的時間和費用相對較低,主要滿足成長型的中小企業的上市融資需要。 ·
上市基本條件紐約證交所對美國國外公司上市的條件要求:
作為世界性的證券交易場所,紐約證交所也接受外國公司掛牌上市,上市條件較美國國內公司更為嚴格,主要包括:
(1) 社會公眾持有的股票數目不少於250萬股;
(2) 有100股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5000名;
(3) 公司的股票市值不少於1億美元;
(4)公司必須在最近3個財政年度里連續盈利,且在最後一年不少於250萬美元、前兩年每年不少於200萬美元或在最後一年不少於450萬美元,3年累計不少於650萬美元;
(5)公司的有形資產凈值不少於1億美元;
(6)對公司的管理和操作方面的多項要求;
(7)其他有關因素,如公司所屬行業的相對穩定性,公司在該行業中的地位,公司產品的市場情況,公司的前景,公眾對公司股票的興趣等。
美國證交所上市條件
若有公司想要到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需具備以下幾項條件:
(1)最少要有500,000股的股數在市面上為大眾所擁有;
(2)市值最少要在美金3,000,000元以上;
(3)最少要有800名的股東(每名股東需擁有100股以上);
(4)上個會計年度需有最低750,000美元的稅前所得。NASDAQ上市條件 (1) 超過4百萬美元的凈資產額。
(2) 股票總市值最少要有美金100萬元以上。
(3) 需有300名以上的股東。
(4) 上個會計年度最低為75萬美元的稅前所得。
(5) 每年的年度財務報表必需提交給證管會與公司股東們參考。
(6) 最少須有三位"市場撮合者"(Market Maker)的參與此案(每位登 記有案的Market Maker須在正常的買價與賣價之下有能力買或賣100股以上的股票,並且必須在每筆成交後的90秒內將所有的成交價及交易量回報給美國證券商同業公會(NASD)。
NASDAQ對非美國公司提供可選擇的上市標准
選擇權一:
財務狀況方面要求有形凈資產不少於400萬美元;最近一年(或最近三年中的兩年)稅前盈利不少於70萬美元,稅後利潤不少於40萬美元,流通股市值不少於300萬美元,公眾股東持股量在100萬股以上,或者在50萬股以上且平均日交易量在2000股以上,但美國股東不少於400人,股價不低於5美元。
選擇權二:
有形凈資產不少於1200萬美元,公眾股東持股價值不少於1500萬美元,持股量不少於100萬股,美國股東不少於400人;稅前利潤方面則無統一要求;此外公司須有不少於三年的營業記錄,且股價不低於3美元。
OTCBB買殼上市條件
OTCBB市場是由納斯達克管理的股票交易系統,是針對中小企業及創業企業設立的電子櫃台市場。許多公司的股票往往先在該系統上市,獲得最初的發展資金,通過一段時間積累擴張,達到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掛牌要求後升級到上述市場。
與納斯達克相比,OTC BB市場以門檻低而取勝,它對企業基本沒有規模或盈利上的要求,只要有三名以上的造市商願為該證券做市,企業股票就可以到OTCBB市場上流通了。2003年11月有約3400家公司在OTCBB上市。其實,納斯達克股市公司本身就是一家在OTCBB上市的公司,其股票代碼是NDAQ。
在OTCBB上市的公司,只要凈資產達到400萬美元,年稅後利潤超過75萬美元或市值達5000萬美元,股東在300人以上,股價達到4美元/股的,便可直接升入納斯達克小型股市場。凈資產達到600萬美元以上,毛利達到100萬美元以上時公司股票還可直接升入納斯達克主板市場。因此OTC BB市場又被稱為納斯達克的預備市場(納斯達克BABY)。
OTCBB買殼上市程序
在一個典型的買殼上市中, 一個現在運作的公司("買殼公司")與一個已上市的公司("空殼公司")合並,空殼公司成為法律上倖存的實體,但是買殼公司的經營並不受影響。買殼公司的股東事先跟空殼公司股東作好取得空殼公司控股權的安排。 買殼公司的股東現在可以享受上市公司的所有好處,該上市公的股東則現在擁有有價值的合並後的實體的股票,並且有增值潛能。
空殼公司多種多樣。他們可以是完全或部分申報的公司,也可以是在證交所、場外交易市場, 場外交易報價牌, 或者粉色單股票報價系統交易, 或者擁有現金。買殼公司所付的代價包括可能高達30萬美元的初期付款。合並後公司的5%-26%的股份將在公眾或者前空殼公司股東的手中。 最終的價格將取決於空殼公司的類型,比如:是否在交易所交易,是否向SEC申報,以及所獲得的控股比例, 還有合並後公司的生存能力等。
應該購買一個干凈的空殼公司。
在反向收購空殼公司的過程中最為關心的, 莫過於空殼公司可能有未經披露的責任與義務,或者空殼公司有許多遺留問題,如果不予解決購買者可能會比較擔心。因此,應該做必要的審慎調查, 並且由會計師做財務報表審計。此外,法律意見書也不可缺少。
通過買殼上市,往往比IPO迅速,時間大概在6個月左右。如果空殼公司已經在市場上交易,那麼合並以後股票也很快可以上市交易。不過, 收購空殼公司, 起草意向書,以及最後完成交易, 還是有一定的過程。另外,如果這個公司想在另外一個交易所上市交易, 那麼他還必須申報和獲得審批。從成本上講, 一個空殼公司的價格可以低至五六萬美元,高至幾十萬美元。
此外,還需要支付上市的律師費及會計師費。但買殼上市還是比IPO上市便宜。買殼上市的成本一般在50-60萬美元(包括空殼公司價格和中介費用)。
買殼上市本身並不能籌措資本,真正的資金是通過隨後的配售或二次發行股票籌得,。一般地,如果空殼公司本身有資金,還是不要接受為好,因為這種融資本身會非常的昂貴。另外,空殼公司可能有許多債務。因此, 收購時必須做審慎調查, 同時也應該獲得空殼公司盡可能多和廣泛的陳述和保證。
買殼上市操作流程第一階段:
上市資格評估、簽約或審批 * 確立境外上市意向 * 律師對買殼公司提供的資料進行評估並設計操作方案 * 獲取有關部門審批(如必要的話) * 律師與買殼公司商談操作條件並簽訂委託協議第二階段:收購空殼公司 * 未上市公司: 15-30天 * 已上市公司: 3- 4月 * Reg. D 募股: 90-120天第三階段: 上市交易前的准備 * 進行反向合並 * 重組公司(如必要的話) * 申報新的或修正的報表 * 准備融資文件 * 公司修改商業計劃 * 指定轉讓代理人(7天左右) * 獲取CUSIP交易代號 * 郵告股東 * 注冊申請州"藍天法"豁免 * 指定造市商(約2-4周) * 造市商進行審慎調查 * 公司/造市商決定競價 * 指定投資者關系顧問進行上市包裝 * 准備給經紀人、承銷商、投資人的審慎調查報告 * 准備促銷材料 * 路演(Road Show) * 股票分銷 * 組織承銷團第四階段: 上市交易可先在OTCBB上交易,然後升格到NASDAQ,也可以直接在NASDAQ上市交易,視購買何種空殼公司而定。第五階段: 上市後的繼續申報與披露 公司上市後,應每季申報10-Q表,每年申報10-K表並附經審計的財務報表。此外,公司的任何重大事項應及時並適當地用8-K披露。

⑨ 海南版塊的股票有哪些

要聞精選
〇教育部表示今年將加大藝術教育投入力度,並於21日召開全國學校美育工作會議。
〇浙江、安徽、廣東等省份近日紛紛啟動省級環保督察,重點督查對象包括火電、鋼鐵、水泥、玻璃、垃圾焚燒等行業。
〇恆生AH溢價指數收報122.58點創出近10個月收盤新低,分析人士認為AH股價差將隨著互聯互通擴容進一步縮小。
〇預計今年全球黃金總需求、總供給分別上升1.5%和0.5%,下半年金價或向上突破。
04
重大事件
● 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即將召開 海南要統籌實施大數據戰略
點評:海南要「統籌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衛星導航、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鼓勵發展虛擬現實技術,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
上市公司中,高偉達(300465)收購海南堅果創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後者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搭建與硬體相結合為特色的移動廣告平台。奧飛數據(300738)是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核心供應商, 海口金鹿數據中心正在建設。
● 阿里首個購物中心即將開業 線上線下充分融合
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園區三期親橙里購物中心將4月28日正式開業。這是阿里自家新零售落地的首個購物中心,通過採集存儲記錄消費者的購買偏好,同時,阿里將在該項目中落地「刷臉消費」、「零負擔購物」、「AR導購」、「千人千面」魔幻試衣等新技術,實現線上融合線下(OMO)的新模式,購物中心所有品牌均為線上線下聯合經營探索互聯網的新零售品牌。
點評:上市公司中,南都物業(603506)親橙里是公司「輕資產輸出管理」的第一個商業項目。視源股份(002841)成為阿里新零售首家硬體服務供應商,共同構建智慧門店落地生態。達實智能(002421)與阿里支付寶有合作。
● 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將落地、醫院信息化需求上升
點評:電子病歷、醫技、信息平台、分級診療系統以及大數據分析、雲平台等高階產品需求開始上升。東軟集團(600718)、衛寧健康(300253)等上市公司都已有相關軟體項目在各地醫院中標。
● 逾百億元集成電路項目集中簽約、耗材及設備成重點
點評:我國在半導體裝備和材料領域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晶圓廠投產,本土化配套半導體材料是必然趨勢,看好主營濕電子化學品的晶瑞股份(300655)、江化微(603078),以及已獲得大基金投資的上海新陽(300236)等公司。
05
政策、行業指向熱點
★ 海南探索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
挖掘類海南彩票股:愛建集團(600643)、新華聯(000620)
★ 海南要統籌實施大數據戰略
海南大數據概念股:奧飛數據(300738)、高偉達(300465)
★ 阿里首個購物中心即將開業,線上線下充分融合
阿里新零售概念股:南都物業(603506)、視源股份(002841)、達實智能(002421)
★ 阿里即將發布雲通信重磅產品
雲通信概念股:北緯科技(002148)、夢網集團(002123)、二六三(002467)、天璣科技(300245)
★ 面板廠商加速布局8K屏幕
8K屏幕概念股:精測電子(300567)、華東科技(000727)、京東方A(000725)、深天馬A(000050)
06
個股淘金
◆ 華瑞股份(300626)年報凈利同比增44%,擬10轉8派1元。
◆ 信息發展(300469)年報擬10轉8派1元。
◆ 山東礦機(002526)年報凈利同比增567%,擬10轉7。
◆ 建發股份(600153)年報凈利增17%,證金持股由去年三季末的3.61%增持至4.9%。
◆ 華域汽車(600741)參股公司亞普汽車IPO過會,公司持股占亞普汽車發行前總股本的33.90%。
◆ 騰達建設(600512)中標11.7億元土建施工項目,佔2017年營收的32.6%。
07
龍頭股點評
德生科技-002908
點評:而且這個票在分時上是和指數共振的,也屬於分歧到一致的回封,享受溢價是必然的。當前客觀的盤面情況,最強主線毫無疑問是海南,但並不怎麼給機會。數字中國是一條分流資金的助攻線,尾盤和指數共振,但是借勢還是造勢現在很難判定,還需要看情況。

⑩ 請問女性超短裙長度與道瓊斯股票指數的關系

你好。 這是泰勒的裙邊理論。

經濟增長時,女人會穿短裙,因為她們要炫耀裡面的長絲襪;當經濟不景氣時,女人買不起絲襪,只好把裙邊放長,來掩飾沒有穿長絲襪的窘迫。——喬治·泰勒(「裙邊理論」的提出者)

當有一件關於女人的事物大為流行時,就代表經濟的成長,同樣一件純棉的衣服,加上流行的因素,一件可以上萬,但是少了流行因子,一件只能賣199元,1920與1960年代兩度迷你裙大流行時,也都是景氣繁榮的訊號,所以說迷你裙的流行是和經濟發展劃等號的。

譬如在經濟飛速發展的20年代和60年代,女性的裙邊和股票市值一直協同升高:在1968年世界經濟幾乎達到當時峰值的時候,超短裙也達到極限,一般裙長在膝上15到25厘米之間,迪廳里的超短裙甚至演化為熱褲(即極短的緊身短褲);而在郁悶的30年代和70年代,股票市場表現低迷,女士們也改穿長裙,而且越來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