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新潮為何要持股新朋股份
王新潮為何要持股新朋股份
答:王新潮是新朋原始股東,都為市場利益和合作效益
主要還是兩個都帶有新字,都是為了有一豐股份的利息和效益
新潮集團董事長王新潮是 長電科技 的創始人。入股新朋價格4.47元。業績預告去年每股業績兩毛。 新朋股份 現在市盈率僅僅23倍。4.5買入。達到6.5出局
⑵ 長電科技頻遭股東減持,晶元封裝測試龍頭地位幾何
晶元領域的封裝測試,是國內半導體領域相對於國際同行,有比較理想競爭力的領域。不過,龍頭股長電 科技 (600584.SH)最近並沒有太好表現,遭遇到並購標的企業業績拖累,而且重要股東一年半時間內減持近一億股。6月12日到14日,長電 科技 股價連續重挫,其中6月14日大跌6.34%,報收12.7元。
6月11日晚間,長電 科技 公告稱,自2019年6月12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90日內,江蘇新潮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新潮集團」)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6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0%。截至6月12日,新潮集團持有長電 科技 1.14億股,占總股本的7.13%。
三股東「賣賣賣」,機構頻頻接盤
對新潮集團來說,減持長電 科技 已經不是第一次。
6月5日,長電 科技 公告稱,新潮集團因自身資金需要,於2019年3月11日至 2019年6月5日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共計2980萬股,占總股本的1.86%。
「上述權益變動情況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本次權益變動後,新潮集團仍為公司第三大股東,持股7.13%,第一大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9.00%,第二大股東芯電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持股14.28%。」公司公告稱。2018年年報顯示,長電 科技 二股東的實際控制人正是中芯國際(00981.HK)。
在長電 科技 2019年以來的大宗交易記錄當中,從2月28日開始就發生了多次,賣方是清一色的「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江陰分公司」,買方除了6月11日一次是「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以及3月11日的「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益田路免稅商務大廈證券營業部」以外,其餘全部是機構專用,接盤價格在12.35元到14.63元之間。
過去兩年來,長電 科技 前董事長王新潮控制的新潮集團不斷減持。2017年11月14日,長電 科技 發布公告,新潮集團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3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99%,這次減持股份計劃實施前,新潮集團持有長電 科技 1.9億股,占總股本的13.99%。
到了2019年6月,一年半的時間內新潮集團減持的股份近一億股。2018年9月25日,長電 科技 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全票通過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新潮、總裁賴志明分別辭去職務的請求,這距離長電 科技 完成增發不到一個月。
2018年長電 科技 向大基金、芯電半導體和金投領航等三家以每股14.89元,非公開發行2.43億股,募集資金約為36億元,已於2018年9月1日完成,當日發行的新股開始上市。此前長電 科技 披露,募資將用於年產20億塊通信用高密度集成電路及模塊封裝項目、通訊與物聯網集成電路中道路封裝技術產業化項目和償還銀行貸款。
天風證券分析師潘暕表示,此前長電 科技 收購星科金朋後躍居全球第三大封測廠商,具有廣泛的技術積累和產品解決方案,長電 科技 旗下產品涵蓋高中低端產品,產品種類豐富,定增募資後產業基金入駐成為第一大股東。此外,董事會成員換屆,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中芯國際首席財務官高勇崗、產業基金副總裁張春生等當選公司非獨立董事。
「本次董事會換屆使得公司董事會結構更加符合公司股東結構,有利於公司與中芯國際協同發展,看好公司未來利潤釋放。」5月18日,周子學正式擔任長電 科技 董事長。
申萬宏源分析師梁爽認為,長電 科技 承接晶元設計廠的訂單一直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從公司更換管理層後,整體業務進展順利,在產品種類的競爭中和部分市場前列的競爭對手不相上下,可以期待長電 科技 未來會有大客戶更大的支持力度。
封裝測試全球份額排名第三
6月14日,長電 科技 回復投資者查詢時表示,公司客戶境內外都有,全球前二十大半導體公司85%為長電 科技 客戶。長電 科技 持續加強先進封裝測試技術的領先優勢,並通過實施各種先進研發項目來實現產品組合的多元化,客戶是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和系統集成商,設計公司設計出晶元方案或系統集成方案,委託集成電路製造商生產晶圓(晶元),然後將晶元委託封測企業進行封裝、測試,再由上述客戶將封測好的產品銷售給電子終端產品組裝廠。
長電 科技 2018年年報稱,根據芯思想研究院報告,以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全球前三大封測公司占據了57.7%的市場份額,其中:日月光矽品29.3%、安靠15.4%,長電 科技 13%位列第三。根據研究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報告,在先進封裝晶圓份額方面,2017年全球市場份額排名:英特爾12.4%、矽品11.6%,長電 科技 7.8%位列第三。
在沖刺科創板的一批晶元設計企業當中,封裝測試的主要供應商主要都來自長電 科技 。比如機頂盒晶元龍頭的晶晨股份,智能手機攝像頭EEPROM 產品龍頭的聚辰股份,封裝測試的供應商都是長電 科技 及其子公司。這些公司晶圓代工的供應商,則主要來自中芯國際和台積電(TSM)等。
長電 科技 稱,2018年度受半導體市場景氣度指數下降、移動通訊產品市場疲軟、星科金朋贖回優先順序票據需支付溢價、一次性消化攤銷費用等增加了財務費用,再加上部分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商譽減值等因素影響,長電 科技 2018年度業績出現虧損。
2019年第一季度長電 科技 營業收入45.14億元,同比下滑17.77%,歸母凈利潤為-4651.68萬元;2018年營業收入238.56億元,同比基本持平;歸母凈利潤-9.39億元,同比降幅較大。2018年長電 科技 本部營收再創 歷史 新高,2018年營收79.46億元,同比增長7.62%。2018年該公司並購的星科金朋營業收入11.69億美元,與上年持平;凈利潤-2.71億美元。長電 科技 2018年業績主要受星科金朋拖累。
光大證券分析師楊明輝表示,受終端智能手機促銷策略的影響,導致封測產品的價格下降。對長電 科技 而言,未來風險在於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下行,星科金朋整合不及預期。
⑶ 長電科技並購星科金朋是哪一年
該年是2015年。
2015年,世界排名第六的長電科技收購排名第四的星科金朋,通過對星科金朋的收購,長電科技躋身全球半導體封測行業的第三位。
面對外界的質疑聲,長電科技在以王新潮董事長為首的經營團隊不為所動,穩打穩扎,在經過兩年多的調整運營之後,用數據證明了自己的抉擇,2017年營收239億元,較2016年的增長24%,2017年歸母利潤較2016年的利潤增長222.89%!
⑷ 大家都來評評
華微電子2005半年報表和第三季度報表顯示,雖然華微電子主營業務和利潤增長很快,但其應收賬款也相當高。其半年報應收賬款為2.01億元,而一年內的應收賬款達1.96億元,占應收賬款總比例的97%;其他應收賬款達1.45億元,一年內其他應收賬款為1.26億元,占其他應收賬款總比的86.89%。 曾轟動一時的華微電子(600360)的長電科技(600584)法人股投資信託計劃項目,日前以提前終止而宣告失敗。
近日,華微電子發布公告,決定提前中止為期兩年的信託投資計劃,擬將去年借道華寶信託投資長電科技3482.8萬股法人股股權分別轉讓給蘇州法泰投資有限公司、江蘇瑞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青島海協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和蘇州工業園區海競置業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轉讓金額共計8556萬元。
華微電子黯然做出提前終止信託的決定,與當初造成的轟動效應形成了鮮明對比,也出乎許多業內人士的意料。真正的內情是什麼?
終止信託引發猜測
華微電子的公告表示,由於12月7日通過的長電科技股改方案: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按比例每10股送3.2股,使得華微認為,其委託華寶信託受讓長電科技法人股投資信託計劃轉讓成本高於其他發起人非流通股,同時,長電科技在實現全流通後12個月內不能辦理轉讓。因此,在維護信託計劃項下優先受益人利益的前提下,公司委託華寶信託轉讓長電科技法人股投資信託計劃項目下的股權,並終止長電科技法人股投資信託計劃項目。
「這個理由確實令人不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華微電子提前結束它的信託計劃,僅可獲得200萬元左右的投資收益,而如果等到長電科技實現全流通,就可能得到數千萬甚至更多的投資收益,因此,華微電子公告的理由並不充分,應該另有它因。
或許,華微電子在當初信託投資委託時的表態能佐證該人士的判斷。
2004年8月16日的華微電子公告稱,「信託計劃期滿後標的股權轉讓的定價依據顯示,每股人民幣2.39元的轉讓價格遠低於長電科技流通股的交易價格,本次信託計劃兩年期滿後,屆時中國證券市場如開始實施全流通計劃,以該價格受讓標的股權將使華微電子獲得巨大的投資收益。」公告還顯示:「鑒於長電科技的主營業務是半導體分立器件的製造銷售和集成電路的封裝測試,與公司同屬電子元器件行業,且屬於行業的上下游關系。近年來,長電科技與公司擁有大量的業務合作關系,是公司的主要客戶和配套廠商之一。本次投資於該信託計劃,預計兩年後信託期滿時公司可持有長電科技11.9%的股權,這對加強行業協作,鞏固客戶關系,均具有戰略性的價值和意義。」
應收賬款出了問題?
從華微電子上面的公告可以看出,長電科技對華微具有重大的投資價值和戰略,所以華微電子才會費盡心思,借道華寶信託來參股長電科技,如果不是迫不得以,華微電子應該不會輕易退出。
「也有可能是出於資金壓力。」浦東發展銀行的周先生表示,華微電子委託的華寶信託投資計劃明年8月就要到期,這需要華微電子支付一大筆資金。根據股改方案,其買入的非流通股要按比例無償送給流通股股東。因此這可能是華微提前終止信託的一個原因。周先生進一步分析,從華微電子的半年報表、第三季度報表和最新的11月22日的業績公告顯示的情況看,華微電子今年的經營情況很好,凈利潤將超過去年100%以上,因此它的資金壓力並不是太大。而從現在長電科技的情況來看,長電科技的經營也不錯,明年的發展前景也較樂觀,長電股票全流通以後應該有較大的增值空間,華微只要挺一下就能過來。然而,這種解說有前後矛盾之嫌,問題出在哪裡?
記者在華微電子的2005半年報表和第三季度報表中發現,雖然華微電子主營業務和利潤增長很快,但其應收賬款也相當高。華微電子半年報顯示,其應收賬款為2.01億元,而一年內的應收賬款達1.96億元,占應收賬款總比例的97%;其他應收賬款達1.45億元,一年內其他應收賬款為1.26億元,占其他應收賬款總比的86.89%。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賬款之和為3.46億元,超出其上半年主營收入2.85億元達6000萬之多。華微電子三季度報表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賬款之和為3.49億元,比上半年增加了200多萬元,其與主營收入4.44億元之比約為75%。
長電科技怎願被同行掌控
據消息人士透露,其實華微電子的放棄與長電科技大股東的竭力反抗有相當大的關系。「兩家半導體企業在國內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電當然不願受控於華微。」
華微信託計劃以來長電方面的表現足以證明此觀點。
據了解,當華微電子2004年8月17日對外公告華寶信託已經完成收購上海恆通持有的長電科技11.9%股權時,長電科技董秘對華微沒有事先通知長電科技表示不滿,這表明了長電科技控制股東江陰新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態度。因為這可能威脅到新潮集團的控股權。新潮集團持有長電科技23.44%的股權,而如果華微電子的信託計劃到期,可以取得長電科技11.9%的股權,再加上其子公司廈門永紅電子3.75%的股權,其股權就將達15.65%,和新潮集團僅有不到8%的差距。由於長電科技股權較為分散,如果華微電子再收購一些股權,新潮集團的控股權將可能不保。這大大加深了新潮的疑慮和不安。
隨後,長電科技方面就加強了對長電的股權控制。
2005年1月17日,新潮集團的股權發生了變化。新潮集團董事長王新潮將其持有的新潮股份由18.11%上升到50.99%,取得了對新潮集團的絕對控股,確保新潮對長電23.44%股權的控制。但王新潮並沒就此罷手,控制長電股權的其他措施隨之而來。
2005年3月18日,長電科技發布公告稱,大股東上海華易投資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長電科技16.39%股轉讓給李惠良、王琴、江陰華大投資有限公司,大股東江陰長江電子有限公司將5.32%轉讓給馮錫生(持有新潮1.88%股權)、張文艷和王曄等人。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無錫人和無錫單位,和王新潮的關系不言而喻。王新潮與這些人的股份加起來達長電科技總股本的45.15%,大大加強了其控制權。
至此,華微電子入主長電科技的希望徹底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