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人保股票還能繼續持有嗎
擴展閱讀
中國鋁業股票討論 2024-11-25 02:12:35

中國人保股票還能繼續持有嗎

發布時間: 2024-11-25 02:46:59

① 601628與601601的兩只股票的異同點

601628是中國人壽,601601是中國太保,加上601318中國平安,請看下面的分析:

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側面比較

報告關鍵點:

我們期待太保復制國壽境外上市後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第三大壽險公司和第二大財險公司。

報告摘要:

我們認為四家主要的中資上市保險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處的狀態有較大差別,我們製作了一張效率提升曲線以此來形象化的描述。太保是剛剛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為平坦;國壽已經過一輪效率改善,目前所處的斜率較小;平安是又迎來一輪新的效率改善。

2006年,國壽、平安和太保個人代理人的市場份額分別是48%、16%和13%。

而國壽、平安和太保的個險新單保費收入市場份額分別是53%、23%和9%。太保代理人和新單保費收入的市場份額是很不匹配的。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國壽的58%,而只相當於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華更多。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已經完成全國性布局並且在很多地區的網點覆蓋層次堪與國壽媲美的公司長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應該與同業存在這么大的差異的,效率提高將是今後業績提升的主動力。我們對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復制國壽境外上市後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從銷售渠道看,太保的個險渠道佔比與國壽和平安相比最低,但逐年上升。從險種結構看,太保的傳統險比例要明顯比國壽和平安高。從區域上看,其相對優勢在縣域,據統計太保有70%的保費收入來自於縣域,而國壽這一比例也只是50%。

公司一直以來均是中國第二大財險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來的數據,公司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了穩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1%。我們認為由於監管層加強了價格管制、償付能力及准備金提取的管理,承保業務利潤率會有所上升,綜合成本率將會略有下降。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資資產1,917億元,在保險行業中排名第三。從投資資產構成來看,太保最大的區別在於定期存款比例要明顯更高,而債券投資比例要明顯更低。與國壽和平安相比,太保股票投資比例最低,而封閉式基金比例最高。

我們採用內含價值法對太保的壽險部分進行估值,採用市盈率法對財險分部進行估值。內含價值的基本假設是投資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貼現率10%,新業務價值倍數40倍,我們得出太保2008年壽險業務每股評估價值為49.14元,加上財險分部的6.34元,對公司6個月目標價為55.49元。詢價區間確定根據2007年預計EPS0.91元,結合按內含價值發計算的2007年目標價,再考慮一級和二級市場的差價,得到詢價區間為23-27元。搖錢樹下看搖錢術

1.效率提升還有很大空間

1.1.效率提升曲線

我們認為四家主要的中資上市保險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處的狀態有較大差別。

平安上一輪的效率改善是在2004年之前,在經過2004年上市之後的內部架構完善和產品結構調整之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明顯的進入又一輪的發展高峰。國壽的效率改善是從2003年底在境外上市開始的,到去年底基本結束了這一過程,今年以來開始進入調整期。人保是從年初開始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綜合成本率以及投資收益方面都開始有明顯起色的。而太保的效率提升主要也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的,由於和同業比較起來人均保費等指標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們判斷未來提升的空間可能比人保要大一些。根據上面的定性判斷,我們製作了一張效率提升曲線以此來形象化的描述我們認為各公司所處的效率提升狀態。太保是剛剛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為平坦;國壽已經過一輪效率改善,目前所處的斜率較小;平安是又迎來一輪新的效率改善。從目前來看,平安是唯一一傢具備長期效率改善能力的公司,其它的公司往往是上市後的一次性改善,能否持續改善還有待證明。

1.2.人均保費提升潛力很大

我們認為太保壽險業務人均保費提升潛力很大,正如我們在效率提升曲線中所說的那樣。

2006年,國壽個人代理人65萬人,平安21萬人、太保18萬人、新華14萬人、泰康13萬人、太平2.4萬人,六大公司合計132萬人。國壽、平安和太保個人代理人的市場份額分別是48%、16%和13%(圖2)。而2006年個險渠道新單保費收入(FYP)

六大公司合計為512億元,其中國壽、平安和太保的市場份額分別是53%、23%和9%(圖3)。太保代理人和新單保費收入的市場份額是很不匹配的,13%的人只貢獻了9%的保費收入,人均月度新單保費收入(個險新單保費收入/(代理人數量*12))同業界有較大差距(圖4)。2006年,平安的人均月度FYP是4,718元,國壽是3,542元,而太保是2,069元。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國壽的58%,而只相當於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華更多。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已經完成全國性布局並且在很多地區的網點覆蓋層次堪與國壽媲美的公司(圖5)長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應該與同業存在這么大的差異的,效率提高將是今後業績提升的主動力。如果太保將人均月度FYP提升至行業平均水平,那也至少會有超越行業平均水平50%的增長。

1.3.國壽上市後效率大為改善

我們對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其是否能夠復制國壽境外上市後效率改善的故事。我們來回顧一下國壽上市之後的效率改善情況。

1.3.1.市場份額保持穩定

上市之後,國壽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市場份額保持了基本穩定,甚至在2006年的時候,市場份額還略有上升。

1.3.2.人均月度FYP大幅提升

上市之後,國壽推出了頗受市場歡迎的"鴻鑫"等產品,同時加強了內部管理,使得人均月度FYP出現了明顯的提升。

1.3.3.產品利潤率大幅提升

由於個險渠道在新單保費收入佔比得到了有效提升,公司自上市之後產品利潤率逐年提升。APE margin(標準保費利潤率)從2004年的17.1%提升至2006年的24.23%。

2.各項業務分析

2.1.壽險業務

2.1.1.增長情況

自從1996年以來,公司就一直是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來的數據,公司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了穩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0%。

2006年,公司壽險保費收入378億元,保費收入的8年復合增長率為24%。

2.1.2.渠道結構

靜態的比較2006年各公司數據,平安的個險渠道保費收入是最高的,達到了80%,其次是國壽的51%,太保的個險渠道佔比最低,是35%。個險渠道佔比比較高的主要原因是銀保渠道業務量相對較大。

動態的比較太保的時間序列數據,可以看出公司的個險渠道保費收入佔比從2004年的38%提高到了2007年中期的48%,銀保渠道佔比基本未變,個險侵佔的主要是團險的佔比。

2.1.3.產品結構

從總保費收入來看,國壽最大的險種是分紅險,佔比67%,其次是傳統險,佔比25%;平安最大的險種也是分紅險,但佔比僅為34%,意外和健康險的佔比是23%,傳統險佔比15%;太保的傳統險比例要明顯的高,佔比達到了42%,和分紅險幾乎平分秋色,這是各大公司中絕無僅有的。

從新單保費收入來看,國壽85%的保費來自於分紅險,而平安來自萬能險的保費收入與分紅險相當,太保新單保費收入中傳統險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達到了21%。

2.1.4.區域結構

太保擁有僅次於國壽的分支機構,比平安更多。其相對優勢在縣域,據統計太保有70%的保費收入來自於縣域,而國壽這一比例也只是50%。在縣域保險市場,幾乎只有國壽和太保兩家機構,國壽的市場份額大致是70%,而太保則享有剩餘的市場。

從分省數據來看,江蘇、山東、上海、河南和山西是公司保費收入排名前5名的省份,占公司總保費收入的42%。其中山西在當地市場的份額居於太保系統內的首位,達到接近20%,其次是寧波、江蘇、貴州和河南。而國壽市場份額最高的公司分別是江西、內蒙、廣西、甘肅和河北,平安的是大連、寧夏、廈門、青島、深圳。

從以上數據也可以看出,太保與國壽具有相對優勢的區域有較高的共同點,而平安作為一個城市公司的特點也是非常明顯。

2.1.5.關於利差損

太保與平安一樣,均沒有將高利率保單進行剝離。由於平安在利差損形成時期,業務發展速度較快,因此其利差損保單規模要更大。從准備金余額佔比上來看,2006年平安的佔比是37%,太保是24%。從有效業務價值來看,2007年中期,利差損保單的有效業務價值為-164億元,而太保這一數據為-28.73億元。與平安一樣的是,在近年利潤比較好的時候,公司均花費了一些力量來消化利差損,具體方式是調低利差損保單的評估利率。經過幾次調整,目前太保利差損保單的負債成本已下調至了6.53%,與平安相當。預計兩家公司在今年底都會繼續下調評估利率。總體來講,兩家公司均具備消化利差損的能力。

2.2.財險業務

2.2.1.增長情況

公司一直以來均是中國第二大財險險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來的數據,公司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了穩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1%。2006年,公司壽險保費收入181億元,保費收入的8年復合增長率為16%。

2.2.2.險種結構

由於車險發展速度快於其它險種發展速度,太保的車險比重與市場一樣逐年提高,從2004年的56%提升至68%。

與人保和平安相比,太保的車險比例在歷史上較低,但由於近年的比例提高,使得和人保、平安的車險佔比較為接近,甚至還略為高了一些。

2.2.3.綜合成本率保持穩定且有望下降

雖然車險比例逐年提高,但公司的綜合成本率還保持了穩定。其中賠付率呈下降趨勢,而費用率的提升抵銷了賠付率的下降,使得綜合成本率保持穩定。正像我們在《中國財險:承保業務處於上行周期》一文中所說的那樣,我們認為由於監管層加強了價格管制、償付能力及准備金提取的管理,承保業務利潤率會有所上升(圖23),綜合成本率將會略有下降。

2.3.投資業務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資資產1,917億元。同期中國人壽的投資資產是7,663億元,中國平安的投資資產是3,318億元,中國財險是770億元,太保的投資資產在行業中排名第三。

2.3.1.投資資產構成

從投資資產構成來看,太保最大的區別在於定期存款比例要明顯更高,而債券投資比例要明顯更低。定期存款與債券相比,優勢在於其主要形式協議存款一般含有浮息條款,在加息時段更為有利;劣勢在於其流動性較差,而且期限最長5年。與同期限的債券收益率相比,協議存款收益率並不低,如最新央行公布的3季度61個月協議存款加權利率為5.28%,而同期國債收益率一般為4.7%-4.8%。

2007年中期,太保權益類資產中42%是股票投資,30%是開放式基金,28%是封閉式基金。與國壽和平安相比,其股票投資比例最低,而封閉式基金比例最高。從金融工具分類來看,太保的交易性資產比例最低,只有8%,而國壽、平安和人保分別為18%、28%和40%。

2.3.2.投資收益率

2007年中期,國壽的總投資收益率為10.38%,平安和太保的收益率分別為15.81%和15.2%。投資收益率出現較大差異的原因在於一方面中國人壽收益率是包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另一方面公司的會計政策對投資收益率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可供出售類資產浮盈兌現比例以及交易性資產的佔比等。因此,收益率指標只能作為一項參考而已,並不一定代表實際的投資業績。我們認為10大重倉股是一個很好的跟蹤標的,因為其表現不受管理層態度的影響,能公允地反映其權益類資產的表現。遺憾的是太保尚未公布其10大重倉股。

中國人壽中期債券收益率相對較低是因為在債券市場不斷下跌的情況下,公司提取了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所致。

3.估值

我們採用內含價值法對太保的壽險部分進行估值,採用市盈率法對財險分部進行估值。

內含價值的基本假設是投資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貼現率10%,新業務價值倍數40倍。公司公布了2006年新業務價值21.76億元(12%的貼現率),截至2007年中期的一年新業務價值29.18億元,同時在內含價值變動表中還列出了2007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18.42億元,由此推出去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11億元。今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67%。我們預計公司今年壽險業務新業務價值至少會有50%的增長,同時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公司由於效率的提高,新業務價值仍將會有快速的發展,未來兩年同比增長分別會有30%和20%。同時考慮明年H股發行9億股。

按照以上假設,我們得出太保2008年壽險業務每股評估價值為49.14元,加上財險分部的6.34元,對公司總的目標價為55.49元。

4.公司背景

4.1.歷史沿革

1988年,交行成立了保險業務部。經過3年的運作,1991年交行發起成立了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經過兩輪增資,太保的注冊資本達到了20億元。由於太保的業務最初主要來自交行信貸相關的財產保險業務,所以太保最初更重視財險業務,財險業務的相關經驗積累也較為豐富。直到後來隨著平安憑借個人營銷在全國范圍內快速發展,太保才開始跟隨性的發展壽險業務。

1999年,由於監管的要求,交行將其股份轉讓給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政府隨後逐步轉讓給其下屬企業,太保的控制人隨即也從交行轉到了上海市政府。太保獨立之後,管理層也意識到了壽險業務的"利差損"問題,而同時財險業務盈利能力卻要好很多,這也在公司內部引發了究竟要不要發展壽險業務的爭論,市場份額也因此有所下滑,與此同時平安借"投聯險"繼續攻城拔寨。

2001年,同樣也是由於監管的要求,太保發起成立了壽險和產險公司。由於壽險公司獨立經營,有了自己獨立的財務資源,因此壽險開始快速發展,個人代理人數量由2001年底的14萬人上升至2002年底的21萬人。由於大規模發展初期投入很大,形成了一些累計虧損,而同時業務快速發展客觀上需要更多的資本金,兩方面因素導致公司壽險業務在2004年存在115億元的償付能力缺口,限制了分支機構的開設和業務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太保集團與凱雷在2005年底共同出資66億元(其中凱雷出資4.1億美元)對壽險進行注資。在這一階段的2002年,公司還進行了一次增資,引進了寶鋼集團和大連實德作為股東,管理層對公司的話語權加大。

2007年4月份,為了實現集團整體上市同時加強對子公司的控制,經與凱雷磋商,將凱雷對太平洋人壽的股權轉為對太保集團的股權,為上市鋪平了道路。

4.2.組織架構

公司發行前的最大股東為華寶投資有限公司,佔比20%,是由寶鋼集團及下屬企業合並股份轉讓給華寶投資有限公司。申能集團是其第二大股東,佔比19%。凱雷通過兩個基金控制了公司19.9%的股權。

太保同平安一樣也是集團整體上市,同時對子公司均是高比例控股,其占壽險、財險和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比例分別是97.83%、98.14%和90%。同時還持有太平洋安泰50%的股權和太平洋香港公司的100%股權。估值基本相同下買保險還是買平安 。

②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PICC P&C,簡稱「中國人保」,下同)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於2003年7月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發起設立的、亞洲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注冊資本122.5598億元。其前身是1949年10月20日經中國人民銀行報政務院財經委員會批准成立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世界500強企業。
中國人保財險是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PICC)旗下標志性主業,在國內外同業市場享有卓著聲譽。2003年11月6日,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內地大型國有金融企業海外上市「第一股」。憑借綜合實力,中國人保財險相繼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保險合作夥伴,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提供全面的保險保障服務。

③ 券商股滿倉了應該怎麼辦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滿倉券商股的你應該是在被套之中,假如追高接盤的你可能還被套得不輕。

目前A股市場共有48隻券商股,其市盈率、市凈率參差不齊,有的次新券商股由於流通盤較小,估值偏高,正在走估值回歸之路。

AH券商股,其A股股價溢價率普遍過高,有的是H股股價的幾倍,建議你有時間去看看AH券商股的比價。

券商股已經有半年多的時間走下坡路了,有多少大V在券商股股價處於高位時喋喋不休地推薦買入券商股,這些滿倉高位接盤券商股的小散們要解套可能要經歷較長時間的陣痛和煎熬。

券商股在A股全市場實施注冊制時極有可能還有一波行情,到時出現滯漲,不管盈虧如何都要全身而退,不能有半點的患得患失。

事實就是地說,A股券商股估值同H股券商股、美股券商股比較有的高估,中信證券這次增持的不是A股而是H股,這在一定程度上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請滿倉券商股的友友們細品。

牛市買券商,但現在真的是牛市嗎?

說實話,我非常不看好目前的券商行情。

大家都知道,券商的主要收入來自於券商經紀業務,其次是兩融業務(融資融券)和投資業務(資管業務),部分券商有財富管理業務等其他業務(比如發行承銷等)。

而絕大多數的業務本身,和行情有著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行情越好,券商本身的業績會越好。

所以每當牛市來臨,券商股總會行情率先出現一輪行情。

但2019年初-2021年,這一場結構性牛市的背後,券商的行情卻跌宕起伏,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大的行情。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一輪「牛市」,由於是結構分化的,市場總體的成交量並沒有很大的突破,甚至可以說並不匹配總體的行情。

券商的總體收入,也完全沒有隨著行情的延續而出現大幅度的增長。

我們看看券商龍頭,中信證券。

2019年的業績,營收增長16%,凈利潤增長35%。

2020年營收增長26%,凈利潤增長23%。

其實這個業績增長是遠低於預期的。

如果我們對比2014-2015年牛市。

2014年的業績,營收增長81%,凈利潤增長83%。

2015年的業績,營收增長92%,凈利潤增長108%。

雖說19-21年的結構牛市,遠比14-15年行情力度弱,但是從2440到3730,漲幅也超過了40%。

資金對於券商股的「嫌棄」,是赤裸裸的寫在臉上的,所以整個券商並沒有任何系統性的行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資金對於券商的拋棄,代表了市場對於券商整個板塊的預期。

那麼為什麼說券商股很難有大的行情。

第一,注冊制並沒有全線啟動的時間表。

注冊制本身,對於券商來說,是一個利好,但很明顯,全面推行注冊制,還是有待一個更合適的時間。

這說明了幾點。

一是目前整個市場缺錢,流動性並不好,所以不敢大批量上IPO。

二是注冊制企業本身,或多或少有些問題,之前大面積撤回IPO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三是市場不會有好的行情配合,支撐注冊制的全面鋪開。

第二,市場成交量低迷。

市場出現了罕見的成交量低迷,最近幾日,兩市6000-7000億的成交量,完全不匹配3500點左右的點位,更不像是牛市中的格局。

要知道,成交量低迷代表市場活躍度較低,行情並不理想,券商業務發展也就不容樂觀。

第三,股權質押業務可能是雷區。

這個其實是券商最大的一個隱患,大量的股權質押業務。

截至目前,有近40%的公司,股票價位低於2019年初最低點2440點。

也就是說,有40%的股票,在這輪行情中並沒有上漲,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做了股權質押。

如果整個市場無法企穩,帶來新一輪的殺跌,可能會引發很大一部分股權質押的爆雷,導致質押爆倉風險。

這等於是給券商本身,埋下了一個重大的隱患。

第四,散戶扎堆券商。

散戶多的股票不容易漲,這是大邏輯。

現在散戶對於券商的想法是不漲不賣,所以即便價格一路下滑,想入場的資金也沒有撈到太多的籌碼。

這種情況下,即便券商的PE PB都在合理區間,也很難給券商帶來太大的行情,因為散戶拋壓太大。

第五,不希望有瘋牛行情。

這一條也很重要,代表了上面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券商如果整個板塊,出現了連續上漲的情況,會大大的帶動市場氛圍,指數很容易創出新高。

而目前的市場環境,並不適合出現任何瘋牛行情。

大白馬還有很大的估值壓力需要消化,如果指數還在券商的帶動下,強行往上拉,風險其實是很大的。

以上幾點,都決定了券商短期內,可能很難出現像樣的行情。

其實,從總的券商板塊的成交量上來看,資金也沒有大量進入這個板塊的意圖,確實很難有大的板塊行情出現。


其實,從券商本身來看,也出現了一定的分化。

互聯網券商巨頭東方財富的走勢,一直都是明顯好於整個券商行業的預期。

營收多元化,加上互聯網的紅利,造就了東方財富如今的市場地位和公司業績。

券商作為金融三駕馬車中,最靈活的一駕,也是有著許多的機會。

券商的重組合並預期,也是整個券商板塊的重大機會之一。

中信系,中信證券,中信建投。

匯金系,申萬宏源,中國銀河,中金公司。

同一個派系下的重組並購預期,說來難也難,說來容易也容易。

當時南車北車的合並,引發的行情有目共睹,所以券商之間的重組並購,機會很多。

但要切實推進落地合並,本身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券商內部集團的主導,畢竟作為券商公司本身,並不一定願意主動的去被並購。

從地域上分,上海系,浙江系,安徽系,北京系,江蘇系,廣東系,也都存在著合並的預期。

只不過最終券商合並會走出什麼樣的情況,目前仍然猶未可知。

最後就是券商的多元化業務轉型機會。

很多的券商已經下設財富子公司,做起了財富業務。

當然,券商的財富業務,並不像那些所謂的財富公司,存在爆雷風險,大多是以資管產品,私募產品,結構化產品,保險產品為主。

這一塊業務,理論上受到行情影響沖擊不會太大,未來可能會是主要營收之一。

隨著券商的多元化,以及市場傭金的透明化,依靠券商經紀業務來支撐券商的業績已經不再現實,而兩融業務本身,在降杠桿的大環境下,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空間。

券商未來的主要生存模式,其實已經相對比較清晰。

可以參考券商巨頭中信證券最近兩年的主要方向,擴容加並購業務,進行資源和同業整合,成了主要的發展方向。

率先通過資本的力量,把自己打造成航母,讓自己更有戰鬥力的券商公司,在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首先,滿倉券商即便被套,也不要太緊張。

券商本身是一個周期行業,並不是一個朝陽或者夕陽行業,不會出現純單邊的行情。

跌多了會漲,漲多了會跌。

股民甚至都不用擔心任何一家券商因為經營不善倒閉,畢竟能開券商的集團,本身就有強大的實力。

券商的牌照和銀行保險一樣難拿。

券商雖說也會有業績分化的出現,但總體行情走勢,相對比較同步,至少在大趨勢上相對同步。

A股市場,每隔2-3年就會有一輪小牛市,每7-8年,就會有一輪像樣的大牛市,券商本身一定是有機會的。

只不過如果已經滿倉,還是相對比較被動的,相當於靠天吃飯,賭有沒有行情了。

先看一下自己持有的券商,到底經營情況如何,目前的估值是否合理。

所謂的經營情況,主要看業務營收是否穩定,行情對於營收的影響。

所謂的估值合理,指的是行業估值是否合理,公司的估值和行業估值是否匹配。

如果這兩項都滿足,可以安心持股,等待春暖花開,如果不滿足,那麼該考慮一下是否繼續滿倉持有了。

所有的周期股,盡量不要在某一時間滿倉操作,最好的辦法是在估值相對偏低的時間段內,分批入場。

券商這類行業周期股,還要適當的參考市凈率,並且對於預期市盈率有一定的估計,不能完全參考當下的市盈率。

對待周期股,如果沒有在好的時間點入市,那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幾個月,甚至幾年,要有持久戰的准備。


最後,投資不靠猜想。

很多人買券商,給的理由是券商沒漲過,券商要護盤,券商要帶領大盤創新高。

你可以有這樣的預期,但這些並不構成券商上漲的根本動力。

一隻股票沒有漲過就一定要漲嗎?

周期就一定要在逆境中爆發嗎?

為什麼今年有色類的周期股就出現了一輪行情,但是券商沒有,原因是本身的並沒有券商業績大增的預期,僅此而已。

人都是主觀的,當主觀覺得某個行業好的時候,會不停給自己行業出現上漲的理由。

但如果不能客觀的分析市場,看清市場,那最終的結果,就只能去和時間做朋友,等待寒冬過後的春暖花開了。

券商股滿倉了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重點搞清楚為什麼是券商股,為什麼要滿倉,有的人可能因為做不好券商股而對券商股有些偏見,實際上只要你分析得當,按照自己的模式這個時候倉位也該滿上了,那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其實券商這個板塊也是蠻不錯的一個板塊,比如基本面情況,從經濟發展情況、資本市場狀況就能折射出來,雖然不及那些小盤股來得受主力資金青睞,但也是很具題材炒作特色的。

牛市的帶頭大哥

如果牛市來了,券商股一般都會率先啟動,滿倉了券商股的話就能掘出這波牛市的第一桶金了,而且後面隨著股市的火爆還會反復出機會,整體空間上也是非常的不錯。

大跌時的強心劑

當市場因為大跌導致投資者信心不足,狀態低迷的時候,都需要一些權重來護盤,兩桶油撐指數帶來的效果是很明顯,但是老股民應該都對後面的結果深有體會。所以,護盤首當其沖的就是金融股了,銀行、保險、券商三劍客,券商股上漲的作用又是其中最突出的。

證券市場的任何變化都與券商這個行業密切相關,所以,伴隨著關於證券市場消息的出現,券商股的活躍度也是比較高的。如果時機判斷合適,滿倉券商股並不是壞事,把握不是很大的話還是要多在倉位配比上多下功夫。

那麼這次滿倉券商股還會有機會嗎?回答是肯定有,股票跌了是機會,券商股下跌後,只要出現了足夠的價值窪地,散戶被折磨的割肉出局,證券股的風口到來,到時候就會止跌出現新一輪上漲。既然選擇了滿倉券商股,就要堅守初心,只要大市行情在,相信券商股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出了中信證券研報事件這個幺蛾子,大盤跌是肯定的,早盤低開幅度也不算小,原以為大盤不會殺尾盤的,牛市裡很忌諱這個,結果還是殺了下尾盤,收在3000下方!或許游資主力認為還是3000下方安全,免得總有人神經過敏!

像今天證券日報說的那樣,中信推出個股賣出評級報告沒毛病,但問題是中信平時推出的賣出評級報告多嗎?券商研究員一般都是賣方研究員,基本都是寫增持和買入研報為主,賣出評級這種找罵的事一般沒人願意干,畢竟A股不能做空。如果平時很少推出做空報告,為什麼這個關鍵點出?你讓股民怎麼去做空?根本沒做空機制啊!還有,在中國人保連續漲停前,那麼多沒有業績的垃圾股比如市北高新東方通信德新交運等等漲停板數量不比中國人保少,為何偏偏出中國人保的賣出評級報告?

所以我不能不想到選擇性執法這個詞,一個小區好多家違建,怎麼就只拆某一家?關鍵是資本市場高度敏感,連新任易主席回答有關股市上漲問題都高度謹慎,只說市場問題交給市場。中信作為國字型大小大券商,不懂得股市的敏感性嗎?

一個中信的個股研報就能終結這次超級局部牛市,你信嗎?一波波瀾壯闊的局部牛市行情在利空打擊下就能以一根大陰線行成頂部,你信嗎?我不知道答案,還得問國字型大小的中信專家們!

首先分析一下當前券商板塊所處的階段

自從2020年7月份開始調整以來,截止到目前,券商板塊已經連續調整了9個月,由去年7月份的最高點1827.84點回調到當前的1330.34點(2021年4月20日),整個板塊回調幅度達到27%。無論是從調整的時間,還是從調整的幅度當前都是比較充分的。


其次從券商板塊的技術層面分析來看 ,當前整個券商板塊月線級別各條短、中、長期均線逐漸趨於粘合,周線級別K線在120周大級別均線處得到支撐,日線級別券商板塊日K線也處於階段性低位並且有企穩跡象,所以從技術層面分析來看, 當前券商板塊即使還沒有見底,但是下跌的空間有限。

最後再分析一下當前A股所處的階段

「牛市買券商」。當前A股由2019年1月份的最低點2440點開始上漲以來,到2021年4月份的3472點,已經累計上漲了1032點,漲幅達到42%,從理論上來說已經進入了技術性牛市,當前A股正處於牛市中的第二浪尾部,未來仍有較大的上漲空間,券商股仍然可以憑借牛市中交易量獲得高額的收益,所以券商股後面還會上漲。

綜上所述,如果你券商股滿倉了,千萬不要著急,要多點耐心等待券商板塊的春天到來。

首先說一下,股票為何不可滿倉操作。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大多沒有專業水平,在專業水平的投資者手中,一般在趨勢形成的牛市中,高手也不可超過9成倉位,在震盪市中不超過5成倉位,在築底形成確認前,不超過3成倉位,這個是有科學道理的。趨勢形成,牛市中,我們手上要有1成倉位應付突發事件,市場總不缺機會,這1成倉位是用來糾錯的。在震盪市中,我們五成倉位可以拿出來2成做波段操作,3成的倉位做底倉,這樣進可攻,退可守。在底部區域未形成之前,保留3成倉位,在底部區域確認後,我們逐步加倉,這個是「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的好時候,手中有足夠的子彈,可以收放自如。

其次,說一下當前市場運行的情況。個人對這里並不看好短期趨勢,長期向上的慢牛判斷還是沒有改變。認為這里底部區域確認的概率較大,但是想一步到位的反轉向上的概率較小,從3731.69點,調整到3328.31點,空間幅度已經足夠大,時間已經超過了第一個13天的變盤點。接下來,本周會有兩到三天的上漲,然後還是要回踩確認底部。

第一種,你滿倉持股賺錢。這種操作是非常簡單和舒服的,那就是擇機高拋,降低自己的倉位到五成以下。如果你實在捨不得,可以把倉位控制在五成倉或六成左右,讓自己手中持有足夠的資金,等待調整的結束,在調整後期,底部確認,我們再提升到八成,九成倉位。

第二種,你滿倉淺套。也就是說你滿倉持股券商,目前處於成本區或者是微套狀態,比如被套5%以內,建議你逢高減倉或者是止損。恰好本周末外圍市場收盤較好,消息面整體利於股市。對於券商股會形成一定的刺激,如果券商股周一有所表現,你很有可能解套,一定要逢高把倉位降下來,出售五成到七成的倉位,手上留有底倉3成左右。

綜上,個人認為,目前大盤走到了底部確認區域,至於後市怎麼走,還待交給市場,我們只有充分尊重市場,隨時調整自己的交易策略,才能利於不敗之地。任何的反常行為都是非常危險的,一定要把倉位降下來。但如果你認為這里是牛市或者你認為股指能夠走到4000點,那麼咱倆的根本觀點就不一樣了,那你就自行選擇策略。有自己的操作策略,並且能夠堅持,在股市中一定是最好的操作策略,操作手法。

券商股的投資要從:1、牛熊市趨勢;2、執行投資的方式方法;3、是否可分散投資。這三點只要捋順了,也就能更好的投資於券商股。那麼,如果券商股滿倉了應該怎麼辦呢?

一、先分析券商股處於牛熊階段的走勢特徵。

券商股在股市中的位置很是特殊,特殊在什麼地方呢?1、是證券的承銷者,也就是說大部分利潤來自於股市的承銷、傭金、策略、方案之類的服務;2、是股市的參與者,本身也是上市公司。

因為這種特殊性,券商股的走勢特徵很是明顯。明顯在哪裡呢?明顯在股市的牛熊階段中。在牛市行情的初期,券商股的走勢具有先導性。何為先導性?就是在牛市初期,券商板塊會先進行大幅的上漲。

從邏輯的角度講,個人認為:1、熊市的下跌幅度較大;2、相對震盪區間的時間過長;3、跌不動,有反彈的需求;4、機構投資者的催化,市場的估值達到低點,最為利好的板塊之一就有券商板塊。

牛市初期上漲以後,並不是在整段牛市期間出現上漲,而是會出現「修整」。當到了牛市中後段主升浪的時候,券商板塊又能夠隨著股市的上漲而上漲。從邏輯的角度講:1、股市的行情很好,催化了證券板塊;2、大量的新股民入市,增加了券商的業績收入;3、市場整體投資氛圍高脹;4、對於牛市券商板塊的預期。

也就是說,券商股在牛市中有兩波行情,一波在開始,一波在尾端。

那麼,熊市行情、震盪市行情呢?券商股的表現又是不一樣。從幾次熊市券商股的表現來看,可以用一個字形容「慘」。不管是下跌的幅度還是下跌的速度,都是「慘」。所以,在牛市的頂部額外要注意券商板塊。從邏輯的角度講:1、牛市的估值過高,需要修復;2、熊市的賣出氛圍;3、券商板塊的業績,沒有辦法支撐。

在震盪市呢?震盪市的券商股,走勢震盪幅度並不是很大,從階段上看就是相對底部的橫盤震盪。

現在,滿倉了券商股,就需要分析現階段股市行情處於的是哪個階段。如果處於牛市的初期,那麼券商股的機遇性就比較大;如果處於牛市的中期,雖然說券商股的機遇性不是很大,但也不至於有很大的風險;如果處於牛市的尾段呢?券商股也具有機會。

當然,如果處於熊市、震盪市就需要規避風險了。

二、券商股投資的執行方式是否正確。

從個人的角度看,正確執行券商股投資的方式則為,震盪市定投,牛市翻漲以後清盤,空倉於熊市。為什麼?

上述中我們講到了股市牛熊各個階段券商股的走勢特徵,在震盪市中呈現的是相對底部的橫盤震盪,振幅並不大。在這個階段進行定投是具有優勢的,因為一直可以在底部進行吸籌,並且時間足夠長。

那麼到了牛市呢?這時候就需要注意未來的熊市,所以在牛市翻漲的過程中就需要將手中的籌碼系數出清,避免未來大幅下跌造成虧損。

三、已投資部分是否能分散式投資。

現在滿倉持有券商股,並不能有效的分散風險。很多投資者認為來回交易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即可。雖然從理論的角度講,是適合的,但要是長期持股的情況,分散投資3家左右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股票,更為合適。一則是規避券商股可能在熊市到來時的大幅下跌;二則是規避市場、行業性分析;三則是規避個股風險。

總結:券商股滿倉的情況下需要對現階段的股市行情進行分析,對券商板塊的走勢特徵進行總結,然後制定相對應正確的執行策略,最合適的方式還是分散式投資。

記得在14年的時候,網路上流傳一位大神,此人在14年年中加杠桿滿倉券商,11月券商正式啟動,由此短時間內身價達數千萬,15年初清倉離開股市,實現財務自由,過起閑雲野鶴的生活。

在那時滿倉券商,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事之一,然而如果在15年熊市開啟時滿倉券商,可能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所以問題的根源不在倉位,而在選時,進一步說就是對大勢的判斷,趕上牛市,滿倉券商又何妨,至於其中原因,還得先從券商的行業特點談起。

行業特點

相比較同屬金融的保險銀行, 券商的周期性非常強 。與市場牛熊高度相關,道理也簡單,目前券商的經紀業務仍然佔主營收入的大頭,同時券商自營、資產管理業務又與大勢息息相關,所以市場好壞對公司業績影響很大。

以中信證券為例,經紀業務和證券投資業務收入佔比最高,對凈利潤的貢獻也最高,均超過50%。

對市場來說, 券商對牛市最敏感,往往充當趨勢開啟的排頭兵 。這點市場高度認可,比如14年7月底開啟的牛市,率先啟動的就是券商,當時券商一路猛漲,且不分大小,所以如果滿倉券商,躺著也能賺錢。

從 歷史 走勢來看, 券商板塊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起漲的時候,往往整個板塊集體上漲,甚至集體漲停,18年10月至今,板塊漲幅超過5%有十餘次。當然,每一次板塊上漲,並不都是牛市開啟,更多是指數突破重要關口,券商股助力完成,起著權重搭台的作用。

比如最近券商集體上漲,在指數沖關3000點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成功突破之後,整個板塊開始震盪,使命完成。

這兩年券商還起著「護盤」作用。 每當指數跌到關鍵位置,拉券商起到護盤的作用,所以這一年多以來,做券商實際上不虧。 以龍頭中信證券為例,18年指數下跌25.48%,中信下跌5.3%;19年指數上漲19.495,中信證券上漲43.34%。

券商的炒作邏輯

券商的一般邏輯是小盤次新 ,比如最近的南京證券,次新小盤券商相比中信證券,漲幅會大很多,這是券商的一般邏輯。

券商的牛市邏輯則是大小一起抓 。14年的中信證券即是行業龍頭,也是市場龍頭,大牛市的邏輯有一些變化,大資金進場,能提供足夠流動性,還有價值窪地的股票就是大券商,在當時中信不僅估值低,而且流動性好,想要的貨都能買得到。

綜合起來看,券商的炒作,不管是一般邏輯還是大牛市邏輯,小盤次新總不會吃虧。

當下的券商

如果是當下,券商能滿倉嗎?其中的關鍵假設,又回到前面所說的,到沒到關鍵關口?具不具備牛市條件?

先說關鍵性關口,當下3000點的突破任務已經完成,券商開始進入休整,如果指數在這附近震盪或下跌,券商基本沒什麼事了,以前的波段性行情都是這樣走的。

往上看,3000點之後的下一關鍵關口是3050點,這是自今年5月指數調整以來,區間震盪的上軌,突破這個關鍵點位,才有可能看到券商再次加速,也才敢去談論是否具備牛市的條件。

從大環境看,國際貿易緩和,監管層推進中長線資金入市,金融開放外資持續買買買,金融衍生品多元化,增厚券商業績...這些條件有助於市場走慢牛,綜合起來,3000點的券商可以嘗試,贏面更大。

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 券商滿倉與否,重點不在倉位,而在於選時、選勢。 當突破關鍵關口時,大勢扭轉時以及跌破心裡預期關口的護盤效應,都會給券商板塊帶來機會。選股來說,市場更偏好次新小盤,但要真到牛市,並不區分大小,至於能不能滿倉,全憑個人的風格了。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句,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道理。


我沒有券商股,但我給持有券商股的人打氣,只要你有耐心,最終的勝利肯定屬於你的!

2020年下半年開始的牛市,證券股不僅沒長,而且還在震盪下跌。按照以往的經驗牛市的發動機是證券股,牛市的旗幟也是證券股,而這一波證券股是拖著旗子跟隨大盤往前走。這個極不正常的情況,咎其原因:一,券商股都有商譽問題,目前對商譽減值這個問題比較敏感,很容易使市場處於觀望的狀態。二,目前股票質押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仍然處在後期排雷階段。質押問題一旦爆發,最受影響的就是證券股。三,實行注冊制以後,雖然IPO發行有所增速,數量增速並不明顯,企業上市的速度加快,上市的中間程序比較簡單了,券商的服務費用在降低。在沒有增量的情況下,費用的降低直接影響到券商的收益。四,注冊制目前仍然處於 探索 階段,券商作為中間商,對企業的上市負有幾乎完全的責任,在不成熟的前提下,風險不小。五,中國進一步加大券商市場的改革力度,加大了對外開放程度。這直接會威脅到很多券商的目前地位和收益。六,資金目前主要流向於抱團股,而這些抱團股都是大市值的股,對資金的佔有量很大,資金無暇顧及到券商股。這些方面是造成目前券商股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

但隨著全面注冊制的改革,券商自己的成熟和發展,券商在開發很多收入來源的項目,輔之市場不再是一九二八這種亂象,券商在風險控制的基礎上,在收益穩定增長的情況下,一定會崛起。券商的收益主要還是來源於市場,目前市場長期在萬億以上的成交量,隨著時間的發酵,這些巨大的成交量會給券商帶來豐厚的收益。目前在進行t+0的制度改革,這必然會增加市場的活躍度,增加市場的交易費用,最直接的受益者非券商莫屬。

用券商的技術走勢來分析也比較精確,拿券商中的龍頭股,中信證券來分析。

這是中信證券的周線圖,代表中長期趨勢。從形態結構上看,目前仍然處於中長期上升趨勢之中,只是目前在這個趨勢中的回調階段,下方的支撐依然比較堅固。股價因為處在震盪之中,表現出漲漲跌跌並不強勢,和外界的一些股票動不動大漲來比較,很是煩人。

你滿倉券商股,要多一點耐心,不要此山望那山高,不要受外界的上漲誘惑來干擾,用時間換空間來取得最後的收益。

④ 中國人保健康股份結構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中國平安全稱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融公司。是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至今已發展成為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屬國家大型金融保險企業,公司及其子公司構成我國最大的國有金融保險集團。業務涵蓋財產險、壽險、養老險、資產管理、海外業務、電子商務等多領域。服務電話:95519。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保)是一家綜合性保險(金融)公司,世界五百強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注冊資本為306億元人民幣,在全球保險業中屬於實力非常雄厚的公司。公司標志為英文PICC。目前旗下擁有人保財險、人保資產、人保健康、人保壽險、人保投資、華聞控股、人保資本、人保香港、中盛國際、中人經紀、中元經紀和人保物業等十餘家專業子公司,中國人保還持有中誠信託32.35%的股權。股改後第一任董事長兼總裁吳焰。《財富》世界500強2013年排名第256位。
截至2013年旗下彎飢穗擁有人保財險、人保資產、人保健康、人保壽險、人保投資、華聞控股、人保資本、人保香港、中盛國際、中人經紀、中元經紀和人保物業等十餘家專業子公司,中國人保還持有中誠信託32.35%的股權。經營范圍涵蓋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信託、基金等領域,形成了保險金融產業集群,在海內外具有深遠影響力。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第292位。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中國太平洋保險(A股:601601、H股:02601),又稱太平洋保險,簡稱中國太保或太保,前身是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立於1991年5月13日,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2001年,根據埋卜中國國務院和中國保監會分業經營機構體制改革的批復,原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太保是中國大陸第二大財產保險公司,僅次於中國財險,也是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僅次於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它本身經營多元化保險服務,包括人壽保險、財產保險、再保險等。
中國再保險集團: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國再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再集團")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1996年1月成立)基礎上組建的中國唯一一家國有獨資專業再保險公司,於1999年3月18日正式成立,於2003年8月在原中國再保險公司基礎上改製成立的國有獨資保險集團公司,其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9億元。2007年10月10日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自去年獲得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40億美元注資之後,已完成整體改制。10日,由其整體改制而成的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開了創立大會暨第一次股東大會。會議宣布,經國務院批覆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注冊資本金361.49億元人民幣,財政部和中央匯金公司分別持有14.5%和85.5%的股權。公司整體承繼原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及6家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業務及員工,簡稱仍為「中再集團」。此次股東大會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審議通過了公司章程、股東大會議事規則等議案,選舉產生了中再集團首屆董事和監事。
中再集團宣稱,股份公司成立後,將在現代企業框架下,繼續改革經營機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改善內部管理,肢埋提高隊伍素質,建立以再保險為核心的專業化、多元化的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專業的服務和支持。
經國務院批覆,中國保監會批准,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由國家注資整體改制為股份公司並於2007年10月30日揭牌成立。公司以361.49億元注冊資本金在再保險行業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五。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太平」),1929年11月20日始創於上海,1956年移師海外,2001年重新進軍中國內地市場。中國太平是四大國有金融保險集團之一,2012年列入中央管理,總部設在香港。中國太平,險種齊全,服務廣泛:業務范圍涵蓋壽險、產險養老保險、再保險、再保險經紀及保險代理、電子商務、證券經紀、資產管理和不動產投資、養老產業投資等領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保險服務。
「中國太平」是我國第一家跨國金融保險集團公司,其品牌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1929年創立的太平水火保險公司、1931年創立的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1949年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太平內地客戶最為集中的成員公司和中國太平最重要的市場介面,太平人壽在專注於個人壽險業務的同時,依託集團的綜合性、多元化經營平台,更可間接為個人及團體客戶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復業八年,太平人壽已連續4年實現盈利,業務發展穩健,業務結構良好,公司不僅成為新時期中國太平持續發展的戰略支撐力量,也是中國太平業務和盈利的主要貢獻者。
陽光保險集團:成立於2005年7月,集團注冊資本金67.1059億元人民幣,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集團發起組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的關系

如下圖所示,作為業內保費規模最大的壽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保費規模最大的財險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二者是一個媽生的,在 1996 年分家之前,都隸屬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其中老大人保繼續沿用原名中國人民保險,老二另起爐灶成立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當然,他們還有一個兄弟叫「中保再保險公司」。兄弟仨都混得挺好,其中人保財險為財產險中的老大,中國人壽為壽險業老大,中再為再保險老大(中資再保險公司就一個,哈哈),且後來均成立了集團公司。

1992 年,友邦將個險代理人制度引入中國,我國各家保險公司在 1996 年後才普遍採用壽險營銷制度,人壽保險業務也進入高速發展期。而在此之前,以 1992 年我國保費收入構成為例,當年總保費收入和人身險保費收入分別為 367.9 億元和 141.9 億元,財險與壽險基本是六四開,壽險弱,財險強。所以,分家伊始,中國人壽慘兮兮,職場破、員工老,當時的精英多數在中國人保。誰曾料想,十幾年後的今天,國內壽險市場規模卻已接近財險市場兩倍(截至2016 年11月,全國原保費收入2.89萬億元,其中財產險原保費收入 0.83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 2.06萬億元)。


仨兄弟分家之後,各自又在專業經營的基礎上,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原來主攻財險的人保(PICC)進入壽險,原來主打壽險的中國人壽(GPIC)的涉獵財險,中再亦如此,大家忙著進行集團化發展。


目前中國人保旗下的保險公司主要有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中國人壽旗下的保險公司有中國人壽、國壽財、國壽養老。


大致說完了中國人壽與中國人保的發展歷史,大家現在知道這是兩家不同的公司了吧?前文中我用了很多次兩家公司的簡稱,關於簡稱問題,也需要和大家解釋一下。通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的簡稱就是「中國人壽」或者「國壽」。其成員公司簡稱是「國壽 **」,例如「國壽財險」、「國壽基金」、「國壽資產」等,其中的一個例外是「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這是國壽集團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名稱就是「中國人壽」(sz601628),所以,在對外簡稱時,他也可以用「中國人壽」這四個字,除此之外,業內也會用「國壽」、「國壽股份」、「國壽壽險」、「人壽」、「中國人壽保險」等簡稱。


而「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是「中國人保」或「人保」(「人民保險」並不常用)。與中國人壽類似的是其財險公司,在香港上市,股票名稱即為「中國人保」(hk01339),所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也可稱「中國人保」,當然,簡稱「人保財險」的時候更多。其他成員公司通常簡稱為「人保 **」,如「人保壽險」、「人保健康」等。

(內容摘自微信公眾號「燕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