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股票與期貨的發展歷程
擴展閱讀
綠城港股股票代碼 2025-01-23 13:09:27
中國股市成立時幾只股票 2025-01-23 12:43:55
領勝科技的股票代碼 2025-01-23 12:19:26

中國股票與期貨的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 2024-11-24 22:10:54

1.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史

一、初創階段:1991-1993年。

我國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以及改革經濟體制的前提下,開始逐步創建自己的證券市場,其中滬深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分別成立,從此我國的股票交易市場己經初具成形,以此更好的配置資源。上證所在剛剛開始掛牌交易的時候,上市證券的種類只有備孫30種。

二、擴張階段:1994-1998年。

中國證券市場在此階段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運營。相關的法律制度得以逐步的建立健全,市場上市規模不斷的擴大。然而相應的問題也逐步的凸顯出來,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作假事件普遍出現在上市公司當中。經濟學家將這些問題形象的叫做「賭場」。

三、規范發展階段:1999-2004年。

證券市場在此階段變得越來越規范。股票發行制度從2001年3月開始進行了調整,核准製取代了原來的審批制,監管機構開始更加嚴格的審核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視經營的合理性,促進公司質量的有效提升,進而使投資者獲得更強的自信。

四、改革階段:2003-2008年春滾粗。

中國股票市場在2002-200_5年期間一直處於熊市的狀態,這主要是由於股權分置的存在。所以,股權分置改革也拉開了帷幕,以期能夠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使資本市場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融資和配置資源的功能,由此而成功上市的公司很多。

2006年,滬深股市的回升速度較為明顯,並且到2007年所達到的值己經創造了歷史之最,因此2006-2007年便出現了大牛市。

五、開拓創新階段:2008一至今。

我國股票市場由於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度變得十分萎靡。於是,我國於2009年開始執行經濟刺激計劃,小牛市又出現在了滬深股票市場。2010年4月,股指期貨正式出現在我國的證券市場,我國開始正式出現了金融衍生品市場。

(1)中國股票與期貨的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

一、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形成。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二、1992年,新中國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1992年2月,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三、1992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統一監管全國證券市場,同時將發行股票的試點由上海、深圳等少數地方推廣到全國。

四、1992年年底,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這是深化改革,完善證券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決策。

五、1993年9月,中國大陸發生首起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延中實業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寶安上海公司聲明持有延中實業發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

六、1995年5月,中國證監會經國務院同意,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七、1996年12月,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八、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九、1998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證券法,這一法律於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十、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十一、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10月22日,中國證監會經報告國務院,決定在具體操作辦法出台前,停止執行這一辦法;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

十二、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十三、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十四、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證券投資基金法,這一法律將於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十五、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出台《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扒鎮干意見》。

2. 中國股票和期貨,開始和立法的時間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標志著中國股票的開始 1998年7月1日,《中國證券法》開始實施 1990年10月12日,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開業 2007年4月15日正式實行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期貨法》立法仍在進行中

麻煩採納,謝謝!

3.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史

一、初創階段(1991-1993年)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滬深證券交易所分別成立,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的初步形成。這一時期,上證所上市證券種類僅有30種。
二、擴張階段(1994-1998年)
1994年至1998年,中國證券市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試點運營,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然而,投機行為和上市公司作假事件日益嚴重,被經濟學家形象地稱為「賭場」。
三、規范發展階段(1999-2004年)
1999年至2004年,證券市場逐步規范化。2001年,股票發行制度從審批制調整為核准制,監管機構開始嚴格審核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公司質量,增強投資者信心。
四、改革階段(2003-2008年)
2003年至2008年,中國股票市場經歷了股權分置改革,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2006年至2007年,滬深股市出現大牛市。
五、開拓創新階段(2008年至今)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股票市場經歷了一段低迷期。2009年,中國實施經濟刺激計劃,股市逐漸回暖。2010年,股指期貨正式上市,金融衍生品市場開始發展。
(3)中國股票與期貨的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2年,新中國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10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統一監管全國證券市場。
1993年9月,中國大陸首起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發生。
1995年5月,中國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1996年12月,滬深證券交易所實行股票交易漲跌幅限制。
1997年11月,國務院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8年12月,證券法正式實施。
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2001年,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2002年,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2002年,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4年,國務院出台《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4.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史

一、初創階段:1991-1993年。

我國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以及改革經濟體制的前提下,開始逐步創建自己的證券市場,其中滬深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分別成立,從此我國的股票交易市場己經初具成形,以此更好的配置資源。上證所在剛剛開始掛牌交易的時候,上市證券的種類只有30種。

二、擴張階段:1994-1998年。

中國證券市場在此階段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運營。相關的法律制度得以逐步的建立健全,市場上市規模不斷的擴大。然而相應的問題也逐步的凸顯出來,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作假事件普遍出現在上市公司當中。經濟學家將這些問題形象的叫做「賭場」。

三、規范發展階段:1999-2004年。

證券市場在此階段變得越來越規范。股票發行制度從2001年3月開始進行了調整,核准製取代了原來的審批制,監管機構開始更加嚴格的審核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視經營的合理性,促進公司質量的有效提升,進而使投資者獲得更強的自信。

四、改革階段:2003-2008年。

中國股票市場在2002-200_5年期間一直處於熊市的狀態,這主要是由於股權分置的存在。所以,股權分置改革也拉開了帷幕,以期能夠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使資本市場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融資和配置資源的功能,由此而成功上市的公司很多。

2006年,滬深股市的回升速度較為明顯,並且到2007年所達到的值己經創造了歷史之最,因此2006-2007年便出現了大牛市。

五、開拓創新階段:2008一至今。

我國股票市場由於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度變得十分萎靡。於是,我國於2009年開始執行經濟刺激計劃,小牛市又出現在了滬深股票市場。2010年4月,股指期貨正式出現在我國的證券市場,我國開始正式出現了金融衍生品市場。

(4)中國股票與期貨的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

一、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形成。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二、1992年,新中國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1992年2月,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三、1992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統一監管全國證券市場,同時將發行股票的試點由上海、深圳等少數地方推廣到全國。

四、1992年年底,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這是深化改革,完善證券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決策。

五、1993年9月,中國大陸發生首起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延中實業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寶安上海公司聲明持有延中實業發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

六、1995年5月,中國證監會經國務院同意,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七、1996年12月,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八、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九、1998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證券法,這一法律於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十、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十一、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10月22日,中國證監會經報告國務院,決定在具體操作辦法出台前,停止執行這一辦法;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

十二、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十三、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十四、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證券投資基金法,這一法律將於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十五、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出台《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5. 國內股票,期貨市場出現在何時

上海證券交易所,1990年11月26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1990年11月26日在上海華南賓館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大會。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大陸建立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於1989年11月15日籌建,1990年12月1日開始集中交易(試營業),1991年4月11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成立,並於同年7月3 日正式成立。

1990年10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業。該批發市場以現貨交易起步,逐漸引入期貨交易機制,邁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標志著中國期貨市場的誕生。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屬商品交易所開業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屬期貨交易所宣告成立,這是國內第一家以期貨交易所形式進行期貨交易的交易所,同年9月28日推出的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標准合約——特級鋁期貨合約。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廣東萬通期貨經紀公司成立,同年底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開業。標志中國期貨市場中斷了40多年後重新在中國恢復。

6. 中國股票發展史

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創階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滬、深證券交易所的相繼掛牌營業,股票集中交易市場正式宣布成立,中國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備了資源配置的功能。這一階段是中國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項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資本市場大多處於自我演進發展狀態,資本市場體系初步搭建,整個市場規模較小,並以分隔的區域性試點為主,股票市場的發行和交易缺乏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缺乏統一規范和集中監管。同時,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在思想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試驗階段。
此時股市能否長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問題的困擾,姓資還是姓社,成為影響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話題。1992年1、2月間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視察時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1]此後,中國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股份製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並開始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1993年,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打開了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由此中國股市也於1996年5月迎來了大牛市行情。由於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機制和市場監控機制,高速發展的股市立即出現了許多問題,股市價格暴漲暴跌,投資者尚未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投機之風盛行,黑市行為大量滋生等。打壓整頓股市也因此成為接下來的宏觀調控的內容之一。從證券監管的角度來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與地方、中央各部門共同參與管理向集中統一管理的過渡階段。股市的監管機制開始形成,監管體系初具雛形,並規定了漲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從憲法的層次上承認「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個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場的地位正式確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規范階段。
從1998年開始,中國開始正式啟用法律法規手段規范管理股票市場。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國集中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國務院確定中國證監會作為國務院直屬單位,成為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同時其職能得到了加強。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現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續到2001年。然而,太過火爆的股市已經嚴重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違規行為也不斷被暴露出來,銀廣夏、藍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發生就是當時股市混亂的縮影。同時股市的作用被定義為「國企解困」的一個重要途徑,大量國企進入股市尋找資金,其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以1999年7月《證券法》的頒布實施為標志,中國股票市場步入了以「規范與發展」為主題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中國股票市場的制度建設也逐步走向成熟。經過幾年的法制建設,中國證券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為補充,以部門規章為主體的系統的證券期貨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轉軌階段。
隨著中國股票市場制度建設步入法制化、規范化發展階段,隨著國內宏觀經濟矛盾的轉移,對股票市場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化——它不僅是籌資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漲還能帶來財富效應,刺激消費增長,有助於改善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等。股票市場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與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考慮。中國股票市場被賦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層領導提出股票市場不僅要為國有經濟改革服務,而且要為國家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服務。但是,由於此階段股票市場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設不盡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國(主要是美國)的經驗,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特殊性認識不夠,使得中國股票市場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高層次、綜合性功能的發揮仍不理想,社會各界對中國股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狀有頗多不滿。新一屆的中國證監會開始著手完善監管體制。然而在股權分置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的前提下,國家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改革並沒有收到預期的結果。這一階段股票價值被嚴重低估,價格甚至一度低於面值,股市不僅沒有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連最基礎的籌資功能也無法實現。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閩發、「德隆系」等證券公司長期積累的問題和風險集中爆發,是中國股票市場運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應。2004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九條」),表明了政府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決心,以促使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加符合市場化規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階段。
2005年5月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股市重塑的一個過程。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98%的應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進入股改程序,股權分置改革在兩年的時間里基本完成。自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正在承擔分流銀行資金和加快直接融資步伐的功能。尤為重要的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後,資本市場的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得以實現,中國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別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國航等超級大盤股的順利發行,表明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完全恢復了首發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使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藍籌時代。此外,中國股票市場還進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改革發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經過這些改革,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資本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滬、深股指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人民幣不斷升值這一重大貨幣、匯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國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國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相當於GDP 的132.6%,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一。2007年的IPO融資4595.79億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億,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2]由於股票市場的改革和創新,資本市場由此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全社會開始重新認識和審視資本市場的功能和作用。

7. 中國股票哪年開始的

1989年。
中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拓展資料】
交易規則: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如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
股市特點: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後迫於市場的壓力,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的改革。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市場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因而在2011年,中國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冠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到幾年前的原點2228點。

8. 中國股市開始的時間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交易1984年北京的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為中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隨後,上海的飛樂公司、深圳的寶安公司相繼發行了股票。1988年前後在上海和深圳出現了地區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而開業,拉開了中國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1978年-1992年,改革開放後,中國證券市場在中國經濟轉軌的背景下萌生。這一時期的市場特點是:自我演進、缺乏規范和監管,以分割的區域性試點為主。

1984年,飛樂音響、延中實業發行
1987年9月,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90年12月,上證所開始營業
1991年8月,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1991年4月4日,深證綜合指數發布
1991年7月15日,上證綜合指數發布
1991年底,深交所開始營業
1991年底,推出B股試點

拓展資料: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9. 中國股票發展史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中國證券市場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中起步的,經過多年努力,逐步走上了規范化和有序化的發展軌道,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① 發行制度由審批制過渡到核准制

我國早期的股票發行制度為行政審批制。2000年3月,中國證監會開始正式實施股票發行核准程序。證券發行制度由此從審批制過渡到核准制。由審批制轉向核准制是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場深刻變革,它大大加強了證券公司及各類中介機構的責任,為提高證券市場的透明度、維護「三公」原則、規范股票發行和上市行為、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提供了一個較為合理的制度前提。

② 股票發行方式不斷改進

證券市場發展初期,股票發行採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企業內部發行。後來採用發行認購證的方式發行股票,但由於供求的嚴重失衡,引發了中國證券發展史上「8.10」風波。從1993年起採用無限量發售認購申請表的方式向全國公開發行,這雖然有利於保證公平性,但成本偏高。後來又推出了與儲蓄存單掛鉤的發行方式,但隨即被上網定價發行方式所取代,後者具有操作簡便、時間短、成本低的優點。為了確保股票發行審核過程中的公正性和質量,中國證監會還成立了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對股票發行進行復審。

1999年進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當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後,中國證監會依據《證券法》制定了《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新股發行定價報告指引》、《關於進一步完善股票發行方式的通知》、《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實行了對一般投資者上網發行和法人投資者配售相結合的發行方式。確立了股票發行核准制的框架,市場化的股票發行制度趨於明朗。

2000年2月13日,證監會頒布了《關於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在新股發行中試行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的辦法。2001年,證監會先後頒布了《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關於上市公司新股發行審核工作的指導意見》、《新股發行上網競價方式指導意見》、《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擬發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組指導意見》等,對企業發行新股的過程與環節作出明確規定。在總結以往股票發行方式經驗教訓的基礎上,2001年形成了「上網定價發行」,「網下詢價、網上定價發行」和「網上、網下詢價發行」三種主要的發行方式。

2006年9月19日實施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再次對證券發行的詢價、發售、承銷等方面進行了新的規定,如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企業可以不經過累計投標詢價而只需通過初步詢價就可定價發行;在證券發行方面也引入了「綠鞋」機制,即超額配售選擇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4億股以上的,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可以在發行方案中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

③ 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逐步規范

經過15年的發展,證券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規范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頒布了禁止內幕交易和證券欺詐行為等一系列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同時還通過一系列法規條例對上市公司的紅利分配作出了規定, 等等。同時,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從網上發行技術手段、上市審批制度、交易清算制度、席位和賬戶管理、行情發布和通訊方式等方面對市場進行管理。所有這些,有力地促進了證券市場參與主體行為的規范。

拓展資料

發行規模目前,我國發行上市的證券品種已涵蓋了股票(A股、B股、H股、N股)及其存托憑證、證券投資基金(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上市開放式基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債券(國債、公司債券、金融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權證(認購權證、認沽權證)、資產支持證券(專項資產收益計劃、收費資產支持受益憑證)等。資本市場為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換代、促進生產力的迅速提高開辟了更為多樣的直接融資渠道。

中國證券市場---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