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人為什麼不信股票
擴展閱讀
益華控股股票代碼 2024-12-25 09:36:05
螞蟻上市科創板股票代碼 2024-12-25 09:31:13
申銀萬國股票代碼000166 2024-12-25 09:12:37

中國人為什麼不信股票

發布時間: 2024-10-11 07:57:52

A. 關於股票的掃盲問題

虧損出了一小部分進了證劵商的口袋,大部分都進了賺錢的人的口袋了。
舉個例子。假如A在10塊錢買進了100股X股票,他在15塊賣給你了,就是那他賺的5塊錢
差價就是你掏的錢。如果股票繼續上漲,到了20塊的時候你賣給B。那麼你賺的5塊錢差價就是賺B的錢。當然,假如B買入後X股票下跌到10塊錢了,賣給C了,那麼他虧損的錢5塊是你賺的,5塊是A賺的。 現在明白了嗎?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股票市場上交易的人太多了,而且是電腦撮合成交的,所以你沒辦法確定是買誰的股票,而又把股票賣給誰了。

B. 中國人為什麼偏愛買公司股票而不願意買公司債券

1、債券的購買主體本來就不是個人,而是機構。現階段中國現在債券市場非常不成熟,利率沒有市場化,沒有專業的評級機構,債券的定價存在很多問題,而且現階段企業債券市場流動性太小。

2、中國個人投資者愛投機,喜歡翻倍!

C. 每個人都能夠投資股票,但也有人適合有人不適合,怎麼判斷自己適不適合呢

股票投資只適合少數人。畢竟,七虧二平一賺的長期經驗數據一直在默默發揮其威力。大多數人不適合直接炒股,除非他們真的把股票投資合直接炒股。那麼,哪些人適合股票投資呢?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是有閑錢的人。可悲的是,由於股票波動性巨大,生活壓力大的資金不適合參與。因此,富人在這一點上自然比窮人有優勢。當然,有些人很有天賦。即使他們很窮,他們在股票投資方面也能有良好的態度。這樣的人很少。

適合有理解的人。經過多年的投資服務,我發現散戶投資者只看得失,不看邏輯,不看模型,不考慮長期穩定的利潤。糾結於單一股票的得失,幻想每日限額,只賺不虧損。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賺錢。想想現實是不現實的嗎?這不是,最近吃了兩輪大肉,王府井,光大到君正,光啟。前面也有廣泛的省份,海德不是70或80分甚至100多分。沒有吃東西是誰的問題?時間和周期是市場規律,當你來的時候,開始,結束。

D. 炒股很多人都可能會傾家盪產,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進去呢

講一個好朋友做股票自毀前程的故事。

一個公務員,短線技術面高手,基本面也還不錯,很少踩雷,從幾十萬最高做到幾百萬,人比較年輕風格較為激進。

隨著行情的上漲,資金越來越大,他告訴我他留職停薪了,要是這一次能夠賺到2000萬他就辭職,每天炒炒股,再也不去上班了。

他心裡2000萬基本就財務自由了,他說不想去阿諛奉承,見風使舵,想要過清清靜靜的生活。

他留職的時候資金150萬左右,投入差不多50萬。當時大盤差不多3500點,由於短線激進手法,而且行情特別好,又辭職專門做股票,技術也有,大盤差不多4500點的時候他做到了400多萬,短時間獲利接近200%。

我在4600第一次頂部大背離提示了風險,4800第二次,5000點一共提示了3次,但是行情確實太好了,沒幾個人能經得住短期賺幾十個點甚至翻倍的誘惑。

他在4700多點做了融資,滿倉,大盤5000點的時候他資產接近750萬,距離他的財務自由只用再給他幾個月時間,再翻一倍多就達成了,何況融資來的更快。

但是來的快,去的也快,到了5000喝多個股開始做頂,權重掩護,保險開始出貨,接下來就是崩盤。

他買的全是小盤股,讓他配置點工行,石化保險沒有配置,眼裡只有虛無的2000萬,他買的票基本4個跌停,沒有流動性,開板後開始陰跌,之後反彈,反彈之後700多萬加上融資的虧損還有不到200萬。

不死心啊,700多萬轉眼沒了500萬,之後還再繼續拼搏,反彈也沒走人。總覺得財務自由已經觸手可及,緊接著第二波下殺,達到平倉線,讓追加保證金拿不出來。

被迫平倉,平倉後就眼睜睜的看著反彈,最後資金只剩下幾十萬,回到原點。

最後留職停薪時間到了之後又回去上班了,但是事業也耽誤了,發展基本是沒有了。

有的人在惋惜,為什麼700多萬不停手,還要融資去拼搏,這也許就是時長的魅力,經常讓人觸摸到財務自由,卻突然又變得遙不可及。

最後他總結自己的這一段從幾十萬到接近千萬,再回到幾十萬,荒廢了事業的炒股經歷,只說了一句,要敬畏市場。

這一波行情,他無疑還算是幸運的,至少本金還在,很多開始沒掙錢開融資甚至配資加大幅度杠桿的,基本都是血本無歸,財富灰飛煙滅,多少中產倒在了這波牛市。

我經常告訴朋友,熊市不可怕,熊市不亂動不會虧錢,虧錢不是因為熊市,而是因為牛市,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

大牛市個股所有技術指標,基本面指標基本是沒有參考意義的,基本都是虛高,你永遠不知道崩盤什麼時候到來,我從4700認為是頂,猜到4900,再猜到5000,但是硬是群情激昂的推到5100。

但是有牛市就有沖頂,有沖頂就有暴跌,有大賺就有巨虧。

股市總是這樣潮起潮落,給人希望又給人絕望,這應該就是股市最大的魅力進來的人都能看到希望,但是結果大多是絕望,絕望中又偶爾給你露出一點希望,以為抓住了希望,缺還是絕望。

就像這個朋友說的,學會敬畏市場,尊重市場,什麼都不懂就進來,就像不懂禮貌的小孩,何來的敬畏。

我送大家一句話,多學習少操作,買好股得好報,不投機不追高,錢虧損,保准本金才能盈利。

最後說幾個頂部形態,頭肩頂,一共三個頂,第二個頂最高,第三個頂是逃命的機會。

三次頂部背離跑路,出現四次的幾率很小,經常只有2-3次,比較穩妥的是第二次跑路。

烏雲蓋頂,頂部巨量長陰,會有回抽,三天收不回跑路,最後的機會。

開閘放水,頂部連續殺跌,再反彈,再出長陰,就像河裡大壩開了閘門,股價會像水一樣傾瀉而下,也是最後的逃命機會。

今天的故事希望大家能有所感悟,市場不可怕但必須敬畏。

每天問答不見不散。


要說抄股會傾家盪產,那可能也只有2015年上半年賣掉名下房產,並加杠桿進場的激進人士,一般普通的人用自己的錢抄股,最多是虧多贏少,輸光家產可能還不至於,但是抄股「一賺七虧二平」那一定是必然的結果。

現在問題來了,為啥炒股有這么多人在虧錢,但還是有那麼多人進去玩呢?難道他們就不怕獲得同樣虧錢的下場嗎?炒股為什麼會這么吸引人呢?對此,我們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盡管人人都知道「股市有風險」,但是沖著高回報,人們還是願意選擇炒股。因為,炒股是一種投資,是一種高收益的投資,相較於銀行固定的存款利息,周期長、回報低,股市雖然風險大,但是投資收益也大,雖然牛短熊長,只要遇到一次牛市,就足可以財務自由,這非常迎合民眾的一夜暴富的心理。

再者,股市也有盲目從眾的現象,因為在短期內總會有炒股的人獲得豐厚的報州,這就感染了周邊的人。對於周邊的人來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是跟在他後面,也可能分得一杯羹。當然,股市漲了一大段投資風險也在不斷積驟中,但是很多人會抱有僥幸心理,覺得肯定不至於是最後那個接盤的人,在股市下跌之前,我一定能成功逃脫。

再次,對於多數人來說,主要是工薪階層,就是靠著一份微薄的死工資度日,這些投資者從來不會敢去創業,害怕創業失敗,看來這輩子也只能平淡度過。而A股市場就是給廣大投資者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之地。雖然有人虧損出局,但多數人都抱著一種僥幸心態,萬一我就是那個股神呢?萬一我碰巧能在股市中賺上一筆錢呢?所以,會有很多中青年人不斷加入到股民的隊伍中來。

最後,很多初入股市的投資者,他們發現股市是一門學問,以為只要掌握了這門學問,就能發大財。於是就愛鑽研股市技巧、分析股票漲跌,同時也對政策動向、基本面抱有極大的熱情。於是一些人在經過學習之後就覺得自己的技術派高手,但是他們孰知,看技術面炒股不賺錢,否則股評家們都發財了,股市的最高境界是玩心態。因為抄股的最大技巧,就是技術形態全都走惡時入市,技術形態處於最佳狀態時跑路。

炒股絕大多數人會虧錢,但卻還有更多的人要進股市。雖然股市始終是「一賺,二平,七虧」,但是有人看到周邊的人賺了錢,自己也想進去嘗試一下;有的人覺得自己要想財務自由,只能靠股市了。還有人認為在股市學習好了,就能作為發財致富的捷徑。還有就是股市幾年一次的牛熊輪回,能讓人過上一把實現財富夢想的癮。不過,股市的錢真的不是那麼好賺的,投資者還是要謹慎投資。


每個人都有理想,改善自己的命運,提高自己的經濟環境,是人們正常的心理,也是進取向上的正向指標,是應該受到肯定和鼓勵的。股市又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許多成功案例的場所。不得不承認確實有許多人從這個市場中取得成功,這是事實。

從股市誕生的那一天起,為人類 社會 ,特別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包括 科技 的進步是過去傳統經濟無法比擬的。甚至超越過去的10年或許更多。

但股市的副作用對經濟和股民們所帶來的傷害也是巨大的,對於一些股民是生命的代價。總結 歷史 經驗教訓,警醒自己不要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是我們踏上陽光生活的開始。

一, 教訓

世界上最著名的股災是美國1929年9月道瓊斯指數為381到1932年3月,道瓊斯指數下跌到41點,跌幅達到百分之89。這場股災整整影響了美國經濟十年的不景氣,而且影響到歐洲等西方國家。在極盡瘋狂的上升時期,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說:就連擦皮鞋匠都再裡面,我要出來。因此,躲過股災。進而保持了肯尼迪家族財富的繼續。

其相反的是美國有數以千計的人跳樓自殺。包括美國投資大師利弗莫爾,在1929年做空賺1億美元,到1940年接連三次破產後,選擇了手槍自殺。

再有1973年3月香港恆生指數從1774點,直線下跌到1974年12月的41,大跌百分之91.創下了人類 社會 股災記錄。對香港的經濟的打擊是巨大的成千上萬人失去工作,破產,跳樓之事不時見於報端。

中國股市2008年8月的6000多點,到1700多點,至今還徘徊在3300點附近。也有2015年6月的股市波動帶來的熔斷機制等系列變化。還有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劉強在本輪股災中,滿倉做多期指最終導致破產,最後選擇跳樓。

我們不是在講別人的故事,也不是在嘲笑他人的錯誤。其實人性的弱性和貪婪任何時代任何時期都是存在的。是一種客觀現象,關鍵是我們後人怎樣學習與克服別人的錯誤,避免覆轍,這才是我們勝於故人的區別,還有希望的明天。

二, 股市中幾個原則

1.風險意識。殘酷的 歷史 教訓,大數據分析,是最好的教材與警示。如果沒有風險意識,可能下一個倒下不是別人,而是你不要存任何僥幸心理。

2,投資是參與經濟和了解 社會 發展的窗口。只有報著這種心裡思想,說明投資者是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向上的人。

3,投資資金可控。應該講只有將自己除正常生活必備外的資金總量的百分之30用於股市中。這是一種安全的做法。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保護,是對家人的責任,是一種悠閑,說到底是一種智慧與格局。

4.投資的策略。按照穩定取中原則,既不是最大收益,但也不是最大風險。也是投資學中的提醒投資法。根據投資的領域市場風險特點,講資金分成若干份的方法。如在中國股市中,不確定的因素多,最好把資金分成5份,設立下跌限,當所持有的股票下跌百分之10再補入相同的股票,當股票反彈時把後面買入獲利的部分賣出。這樣投資者,就會有潤有餘。

總之,只有建立在正確科學基礎上還有汲取股市中失敗教訓的投資者,才是股市中活的最舒適的一族。


賭,賭,賭,這是全體中國人的心態。賭一把,或許我會發財,靠死工資我一生也不會發達。這都是我們單純,善良的民族性格啊!那裡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自己成會別人的盤中餐。這鮮血淋淋教訓,還有多少人永遠記住!

炒股很多人都可能會傾家盪產,但也有可能發財致富,所以盡管有風險,還是有那麼多人進去。

炒股門檻低容易進入,炒好了可以實現自己追求的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追求賺錢改善生活,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是最普遍的,怎麼賺錢,對大多數人來說,投資做實業,搞經商,需要有技術,有實力,有人脈,這些條件一般人都不具備。炒股賺錢實現財務自由夢想,正好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的要求,炒股入市門檻低,資金量可大可小,買進賣出完全由自已做主,所以很多人就把賺錢賺錢當作了追求財務自由的選擇。

炒股的風險確實很大。股市的風險來自各個不的方面,特別是借錢加杠桿賣房等炒股行為更是放大了風險。普通散戶用閑置資金炒股,壓力小,用杠桿炒股放大了風險,跌了爆倉那就是血本無歸,甚至可能會傾家盪產。

炒股風險大,賺錢少虧錢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傾家盪產,普通散戶投資者一定要牢記教訓,遠離借錢杠桿炒股。




炒股就是一種投資,是一種高收益的投資,相較於銀行固定的存款利息,周期長、回報低,人們更傾向於選擇炒股,盡管都知道「股市有風險」,但是奔著高回報率,人們還是願意選擇炒股。

為什麼選擇進股市:

1、賭徒心理

所謂的賭徒心理就是輸了想要再贏回來,贏了也想要繼續贏,不僅炒股的人的心理動機如此,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有這樣的心理,當在股市遭遇滑鐵盧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不甘,因此他們會伺機等待,選擇一個機會再次進入股市,想要再次賭一把。

2、高額回報

炒股票其實就是在買入和賣出之間實現利差獲得收益,他遵循的原則是低買入、高賣出的原則,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股市,大家都希望能實現高額套利。

3、從眾心理

股市也會有盲目從眾的現象,看到別人在股市獲得了豐厚的報酬,就會引發感染效應,會引起大家的從眾模仿。就算是看到了有人傾家盪產,但人也會存在一種僥幸心理,覺得自己應該不是那個吃癟的人。

4、學習熱情

眾所周知,股市是要保持學習的,有的人天生對於數字、金融等比較敏感,也比較愛鑽研這些技巧,分析股票,同時也對政策動向、基本面分析等等保持極大的熱情,這自然也會成為他們選擇股市的原因。

那麼如何降低炒股的風險呢?

很多人說,吸引有害身體 健康 ,為什麼那麼多人還要吸煙呢?

很多人說,喝酒傷身,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還要喝酒呢?

許多人說,吸毒會傾家盪產,為什麼還有俺么多人吸毒呢?

其實,這裡面有太多的因素,有的為了生活,有的為了減壓,有的為了刺激,有的為了證明自己!

但是,其中最致命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成癮性」!

有科學家發現,現代生物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世界上有三樣東西讓人快感成癮,分別是:

1、 美食 ,包括煙酒糖咖啡茶等 (70%多巴胺分泌度);

2、性 (100-200%多巴胺分泌度 );

3、毒品 (500-1000% );

而行為科學研究表明,賭博是唯一可以和毒品並列,可以使人的瞬間多巴胺分泌達到極值,並產生快感,超過性高潮的人類行為!

而在股市裡短線的頻繁買賣投機行為其實不亞於賭博,這也是會讓人痴迷的根本生理原因!

因為股市裡大部分人的操作方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尋找「刺激」!

大家自然更偏向於短線的頻繁交易, 因為只有立竿見影的盈虧才能夠給予自己帶來更多的刺激 。而長線則相對枯燥無味,不能得到短期那種應有的「刺激」,所以許多人會放棄,甚至會無法堅持。

進入股市,大家都是為了賺錢,改變生活,甚至證明自己,但是因為短線的誘惑實在太大,大部分的人都是無法接受慢慢變富的事實。於是,賺錢的慾望驅使自己進入市場,而投機的想法使得自己虧損。

最近我迷上了一句話,覺得非常有道理,那就是「投資的成功,是拒絕誘惑的結果。」大家可以慢慢品味這句話!

炒股票的,有很多人都可能會傾家盪產,這個問題問的好,傾家盪產的人在股市裡有的,有跳樓的,可是你看到人家留的遺言,你就明白了,有一個遺言我最佩服是:願賭服輸。

炒股票而傾家盪產的人是極少數的,可以說是個別的,他們全部都是加杠桿的,只要你不加杠桿,不舉債炒股,不用吃飯的錢炒股,自始至終用閑錢炒股那就不可能賠的傾家盪產了,如果你是在賭,那就沒辦法了,只能說:願賭服輸啊,用賭徒的心態去炒股,那你還不如玩期貨了,都是往裡送錢,賭對了,大賺特賺,賭敗了,跳樓吧,在股市裡跳樓的,傾家盪產的,那你就是一個傻瓜,如果是用閑錢炒股,即使在頂峰上進的,你可以查看一下資料,按比例算能全賠進去嗎,股市不能賭的,非得賭,失去理智了,那就不能怨股市了,只能證明你的無能。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明知道做股票七虧二平一盈,還像傻子一般沖進股市,他們是真的傻嗎?

肯定不是,很多時候是無奈的選擇。

究其本質,是因為大眾沒有好的投資渠道可以選擇,錢存在銀行里,長期看一定是貶值的。

經歷了各種龐氏騙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乃至傳銷,很多人最終選擇了基金、股票投資,這種明知有風險,但有可能會有高回報的投資方式。

先更正一點,炒股確實有可能血本無歸,但傾家盪產的幾乎沒有。

投資本身,一定要用閑錢。

賣房炒股、借錢炒股的情況,偶有發生,但是佔比極低,這種情況可能更多的發生在賭場里。

至於那些股市輸錢,還不停往裡投錢的人,大多數是因為賭徒心態,淪陷在翻本的慾望中,最終萬劫不復。

股票投資本身,一定要把每一筆交易分開,不要有買B股票,彌補A股票虧損的心態。

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規避掉賭徒心態。

另外,融資、配資這種加杠桿的行為,非專業投資者不要去使用,非常的危險。

只要是常規的股票投資,即便虧損,也很少出現極端情況。

玫瑰越美麗,就越帶刺。

股票市場吸引人的地方,是可以創造神話。

很多人之所以進入股市,看上的都是股市能給他們帶來高額的回報,同時也明白股市有風險。

投資本身的價值在於,有機會取得超額回報,如果輸贏完全對等,單純的零和博弈,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入市了。

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傳奇大佬的故事,幾萬元炒作到幾千萬,甚至上億。

雖說都是百萬里挑一的神話,但也都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投資回報每年只有3-5%,那選擇存銀行可能更安穩一些。

正因為股市裡每年都有不少翻倍股票,十年內也出現了不少的十倍牛股,所以才會那麼吸引人。

正因為經常出現連續漲停的股票,才會讓人義無反顧的進入市場。

高風險高回報,是很多人對於股票市場的理解,導致股民喜歡在風險中博弈,其實這個認知是有偏差的。

所謂的風險投資,其實是尋找市場中的低風險高回報的機會。

風險和收益如果完全對等,那就失去了投資的意義和價值,直接猜硬幣就行了。

股市裡不賺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股市當成了賭場,認為漲跌概率都是50%。

從短期來看,股價受到資金的影響,漲跌的概率確實是50%。

但從長期來看,股價代表上市公司本身,漲跌的概率幾乎是100%與上市公司關聯的。

一家上市公司,如果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出現了10倍的增長,那麼股價出現5-20倍的增長,都是正常的。

一家上市公司,如果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大幅度下滑,那麼股價出現腰斬甚至退市,也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對於企業來說,股票市場是公開融資的市場,可以幫助他們越做越大,也可以套現離場。

對於投資者來說,股票市場是可以參與到一家上市公司股權,分享上市公司成長紅利的市場。

只有明白自己投資的本身是什麼,才有可能尋找到低風險高收益的機會。

很多人說看市盈率沒有用,市盈率是一家企業賺錢能力和價格體系折算的系數,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還有人覺得股票是炒作預期,就是炒作題材,確實股票本身需要投資者有前瞻和預判能力,但更多的是企業確定性的成長帶來的回報。

很多人從來不明確自己投資的是什麼,僅僅是根據市場的情緒反饋,去選擇股票。

更有甚者,只知道自己投資的股票代碼和價格,連上市公司本身的主營業務是什麼都一無所知。

你把股市當賭場,股市就會給你賭場的回報,久賭必輸成了必然結果。

入市沒錯,錯就錯在盲目入市。

確實,股票市場並不是一個人百分百需要參與的投資市場,那麼多投資產品,可以投資的太多了。

但比起其他高風險投資產品,股票市場確確實實是最親民的,因為很多上市公司確確實實股民可以接觸到,感受到,甚至生活中用到相關企業的產品。

對於一個沒有股票投資經驗的人來說,在沖進股市之前,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1、我投資的到底是什麼?

股票股票,就是上市公司的股權。

並不是所謂每天10%-20%漲跌的投資機會,更不是一個名字,一串代碼。

2、我能取得收益的本質原因是什麼?

上市公司的股票漲了,原因只有兩個。

第一個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漲了,所以公司的股票更值錢了。

第二個是資金太多了,股票是相對有限的,供不應求了,所以價格漲了。

兩者本身相輔相成,前者是價值的本質,後者是價格的本質。

3、除了錢,我還要做哪些投資准備?

投資本身,錢僅僅是本金而已。

在投資之前,必須要做好各項准備,除了錢,還要有心理上的准備,還要有投資知識的學習,還要有各種研究和尋找價值的耐心等等。

新手入場,最重要的是盡快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交易原則,建立自己的交易體系。

最後提幾句。

市場里之所以韭菜多,是因為很多人把投資這件事想的太簡單了。

除了靠運氣以外,沒有人能賺到超出自己認知范圍的財富,股票市場亦是如此。

如果你沒法在股市中發現價值,只是在資金和股價中遊走,企圖依靠不成熟的理論和各種消息,駕馭市場的波動,那最終一定會輸給市場。

我們入市的目標,可以是為了跑贏通脹,可以是為了尋找高回報,甚至可以是迫不得已被逼無奈入場做個嘗試,但必須認真對待。

七虧二平一盈的市場,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讓自己更優秀。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是一個研究股票投資十多年的老股民。不管是股民還是非股民都知道十個炒股的九個人都是虧損的,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炒股的風險很大,虧損的概率也會很大。但是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人明知虧損概率大的前提下還會義無反顧的一頭扎進股市呢?作為一個十多年股齡的老股民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溫飽思淫慾"。炒股是當下比較流行的投資方式,從古代的錢庄理財到現在的銀行,證券,股票投資都是人們追求財富最大化的過程。不管是錢庄還是銀行,或者炒股都是以錢賺錢的方式,是一種投資者只用承擔風險既可以獲得「不勞而獲」報酬的捷徑。炒股也是這樣的道理,所謂「溫飽思淫慾」,人們生活越來越好了就會想到這些獲取金錢的捷徑。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新股民進入投資的浪潮中。

二,對財富的嚮往。我們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道理,財富對人們的吸引力是不可想像的。有了人民都財富的嚮往,渴望,那麼在尋找財富的道路上就註定了擁擠。我們經常會聽到股市中的傳說,股神的傳說,誰誰誰炒股賺錢買了房,誰誰誰炒股賺錢買了車,這樣的流言不絕於耳,聽多了我們就想自己嘗試一下,想知道自己是否也可這么輕松的賺錢。人們往往就是這樣容易記得好的,忘記壞的,會把那些炒股虧損的案例選擇性的忘記。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明知虧多贏少還要炒股的原因之一。

三,投資渠道的匱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投資渠道是相對匱乏的,利息高的地方要麼不安全,要麼門檻高,攜款潛逃的案例實在太多,很多人已經不相信高息了;安全的地方回報又太低,單一的存款理財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投資產品的需要。思考再三隻有股市是相對安全的,受國家監管的,而且做的好的話還可以實現小資金積累大財富的理想,這里沒有門檻的限制,本金是絕對安全的,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股票是絕佳的投資品種。不違法,本金安全,又能實現一夜暴富的夢想,自然而然就會有很多人選擇投資股票。

E. 為什麼大多數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也不買股票型基金

這個問題,總結起來我覺得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1、既然都是股票,更傾向於選擇高回報的

股票型基金可以看成是一攬子的股票,基金經理會根據該基金的風險偏好,選擇投資相應的一系列股票,構成組合形成基金。但組合中會有表現好的,比如2017年的貴州茅台,也就會有表現差的,以至於組合的表現會被拉低,考慮到基金的投資者眾多,即使是高風險的基金,基金經理也會權衡風險與收益,因此,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收益一般都會較為平穩。

F. 為什麼有些中國人不買 A 股

因為他們認為A股沒有投資價值。現在從股票的投資來看就是一種價值投資,我們在看好這只股票背後的公司,在未來有著比較好的發展情況,就可以大量的進行買入,然後躺平就可以了。這個時候看的就是這只企業它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假如說在10年前的話,騰訊那個時候還是剛剛起步,但是有人堅信騰訊在未來一定會發展的非常好,成為互聯網的巨頭。那麼那個時候就會大量的去買入騰訊的股票,然後一直放著不動。等到現在來看的話,股價顯然是已經飆升了,這個時候他所能夠獲得的收益同樣是非常多的。有些人投資股票比較早的話,並且選股選對了,收益是可以突破7、8倍的,甚至會更高。

G. 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在幾個方面:一是我國的公募基金管理水平太差,讓買基金的投資者都賠了錢,投資者買基金總是賠錢,當然是不願意再買基金。投資者投資基金的目的是賺錢,如果投資者買基金能賺錢,當然會買基金。明知道買基金會賠錢,誰還會買基金呢?

二是我國公募基金經理的道德風險太高,公募基金經理們為投資者管理基金賠錢的原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道德風險,公募基金管理基金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又都是高薪,公募基金經理們為了自己個人獲得更多的財富,就與證券市場的機構莊家合作,當莊家把股價炒高後,公募基金就當庄托,在高位買股票,引誘投資者上當,莊家機構就給公募基金經理很多好處費,這樣的做法並不違法,只是道德上有問題,這就叫做道德風險,而現在我國的公募基金經理只要能發財,才不管什麼道德不道德。這種公募基金經理當庄托在高位接盤的道德風險在公募基金行業非常普遍。許多公募基金經理就是這樣發了大財。這種情況下公募基金只能是賠錢,反正賠了錢還照樣收取管理費。

三是我國證券市場是個投機的市場,大量的上市公司都是包裝上市的,上市公司質量都不高,這就造成了我國證券市場上能長期投資的股票太少,90%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只能是進行短線的虛假題材概念炒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金想賺錢也是非常困難的。

以上幾個方面是公募基金賠錢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家不願意買基金的原因。

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我認為: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根源出在如下:

第一:沒有賺錢效應,自然就不會買啦。大家知道,中國人的特點是什麼?哪裡人氣旺就往哪裡去,如街道兩邊同樣開的飯店,無論好與不好吃,大家都看人氣,是吧!最簡單的道理, 汽車 停得多,人多,就算排位也要等,而旁邊的,無論廣告招牌做得多好,沒車就每人氣,大家都不去。

因為大家就認這個理,既然人多,味道更定好,所以人氣很重要。

如果買基金大家都能賺,自然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不用你打廣告,都爭著買。

第二:基金不專業,據我觀察,水平還不如散戶。為什麼?因為你看基金經理有多少還是小夥子,小姑娘,剛從學校出來的,僅憑一個資格證,無實戰經驗,就殺入股市,虧了,無責任,股市有風險,是投資者的責任,你想誰敢把血汗錢交給你理財。

就好比考車牌,僅考理論,就開車上路,連路考都沒有,誰敢上你的車,其實一樣道理。

除非你通過一,二年實盤,證明你有實戰能力,起碼收益比銀行存款高,比如年利率6%吧,估計投資者會相信你了,在加上你的理論與實踐水平。

大家都看到2016到2018年,基金及機構的盈利水平知道了,明知熊市還投入,那有不虧的。

因此說:上述因素是導致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根源就出在這里……

2009年買的銀華抗通脹,十年過去了,十年又通脹了多少!然而這垃圾,通脹沒抗住,本金損失了55%。所以相信中國基金,中國股市和價值投資的人不是腦殘就是神經病!話又說回來,在中國不管投資什麼都是死路一條(萬惡的房子除外),放在銀行也是被貶死,死的慢些而已!

朋友們好!

現在國內確實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主要是基金沒有賺錢的動力,可以說是旱澇保收,而且基金公司管理水平太差,還有就是基金名聲也不太好。下面來分析一下。

基金公司現在實行的是提成制,不論是否賺錢,每年都會提取固定的管理費,好多虧損的基金公司也是提取管理費,維持著高工資。

這樣的機制之下,可以說基金公司根本就沒有太多的動力去盈利,反正是按時按點提取管理費,因此,可以說基金公司的危機感不強,更是沒有上進的動力了。

曾經見一個朋友買過幾次基金,後來幾乎沒有一次賺錢的,後來朋友氣憤了,再也不投資基金了。

因此,基金公司旱澇保收,雖然是保證了基金公司人員的高工資,但是慢慢也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

現在的很多基金公司可以說管理水平太差。現在的基金是很多的,但是能夠盈利的基金可以說只能是靠碰,能夠穩定盈利的基金可以說是比較少的,感覺上好像基金公司也是靠天吃飯一樣的水平。好多基金公司並沒有體現出非常專業的管理水平。

曾經有一個朋友在2008年購買了兩款QDII海外投資基金,據說是投資美國股市的基金,結果倒霉了,過了將近10年,美國股市大盤都漲到08年指數的幾倍了,結果這兩款基金還不到1元錢,沒辦法虧著賣了。

這樣的基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買的股票,到底是怎麼管理的,以後誰還敢買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管理水平比較低,盈利率不穩定,這個可能是制約大家購買基金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好多基金公司不僅在大盤不好的情況下虧算,而且在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有些基金也是虧損。這樣的基金肯定是口碑不好了,而且這些基金即使虧損,也不影響基金管理人員的高工資。

而且有些基金公司還存在著老鼠倉,還存在盲目投資,故意虧損的風險,可以說這樣的基金怎麼能夠讓大家放心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也是大家不買基金的原因了。

綜上所述,現在大家不願意買基金,主要是有些基金公司口碑不好,管理水平有點差,而且基金公司旱澇保收提取管理費,可以說是毫無盈利的動力。

感謝閱讀!

國內是不是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我沒有調查過,也沒看到過相應的資料,不敢亂說。但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購買基金的,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在通過基金進行理財。

指數基金屬於被動型基金,指數的構成是相對穩定的,且不由基金經理操控。指數基金經理在投資上的自由度是很低的,這種基金和指數的走勢基本一致。

我不太喜歡購買主動型基金,因為選擇這類基金和自己選擇股票去投資沒有多大的差別,還是要去花很大的精力進行研究。提問的朋友說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估計指的是主動型基金。

在選擇主動型基金上,的確比較困難,就像我剛才說的難度不亞於選股票。與其花大量時間研究後,把錢交給他人打理,還不如自己直接去投資。

另外,主動型基金被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操縱的幾率會很大,容易出現老鼠倉等違規操作,導致投資者損失。

以前買基金的人很多,現在買基金的人確實越來越少了,究其原因,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吧:

資本都是逐利的,如果買基金不能取得正收益,或者收益還不如存定期或者其他理財產品,那作為投資者為什麼要去買基金呢?還不如把錢存在銀行,我們以2018年公募基金的收益排名為例,2018年股票型基金居然沒有一個取得正收益,排名第一的上投摩根醫療 健康 股票基金全年虧損4.34%,排名第十的股票型基金虧損則將近13%,看到這種業績,你還願意去買基金嗎?

基金行業魚目混雜,許多基金公司沒有最基本的職業操守,老鼠倉現象非常嚴重,有些基金公司為了捧紅旗下的某隻基金,不惜通過老鼠倉抬拉該基金重倉的某隻股票,進行利益輸送,做高這只基金的凈值,而使旗下的其他基金出現虧損,最終買單的還是廣大基民,所以,很多人對基金公司都不信任,如其把錢給他們管理,還不如自己玩股票,即便是虧錢了至少虧得明明白白!

一方面是基金行業的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相關立法和監管有些缺失,違規現象比較頻繁,投資者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投資基金!

筆者認為,主要還是因為國內人民都比較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操作的比機構更好,只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先說一個大家都聽膩了的數字, 美國股市中90%的資金來自於共同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中國A股中90%的資金是來自於個人散戶的,機構投資者市值僅佔10%左右。

為什麼會這樣呢?筆者覺得, 主要是國內A股機構投資者從來都沒有拿出過什麼亮麗的成績來 ,國內大多數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往往是跑輸市場平均收益的,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投資者為什麼要把錢交給這些機構呢?

回顧美國機構投資者的崛起 歷史 ,可以發現,機構投資者之所以能夠佔大90%的比例,原因是因為在上世紀50-60年代期間美股一輪長達10年的牛市, 在這輪牛市中很多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遠遠跑贏大市 ,而很多美國家庭個人投資者卻業績平平。

這個時候, 這些家庭個人投資者開始注意到共同基金、社保、401K等投資計劃 ,並且很多人都將大部分資金投資於這一類機構投資,從而導致了美股機構投資者佔比的上升。

有數據統計,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時候,美股機構投資者佔比僅為30%左右,而到了60年代初的時候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了60%-70%。

同時,也是因為機構投資者佔比的不斷提升,促成了美國牛長熊短的特點。而A股的特點恰恰是牛短熊長,原因也恰恰相反,機構投資者佔比太小。

所以,A股就成了,因為散戶太多,投機性太強,牛短熊長;又因為牛短熊長,機構投資者業績總是不理想,散戶不願意把錢交給機構打理,更願意自己進行投資;但個人投資者的天性就是追求暴富,這就不可能產生長期牛市。

這就像那隻咬著自己尾巴的狗,一直轉圈圈。

機構投資者自己不突破,真正做出點業績出來,是不能吸引太多個人投資者的,所以,筆者認為, A股投資者機構的改變還得看機構投資者有沒有突破 。

基金有很多類別:封閉式基金、對沖基金、QDII基金、ETF基金、認股權證基金、契約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公司型基金、保險基金、信託基金、投資基金、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其他類型基金。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基金不受到廣大投資者熱愛,只有一些基金對比其他類型的基金時,會選擇其他類型投資。那麼,我們再來看問題: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市場常見的基金有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信託基金、保險基金、ETF基金等,最為常見的則為股票基金、貨幣基金以及債券基金。我們先來了解了解這幾類基金的不同:

股票基金,又稱之為股票型基金,主要是投資於股票市場的近。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的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0%的資金總比例,常分為了三類型基金:1、價值型股票基金,投資的渠道多為公共事業、金融、工業原料等穩定性強的行業,市盈率倍數較低,偏向於價值投資;2、成長型股票基金,就如其字面,偏向於成長型高的上市公司投資,多數會投資 科技 類、新興、互聯網行業;3、平衡型股票型基金,也就是將價值與成長進行了綜合,投資的渠道有價值公司也有成長型公司。

貨幣基金,是聚集了市場中傾向於投資的閑散資金,由基金託管人保管資金的開放基金。靈活、安全系數高、流動性強、收益穩定性好。投資的渠道有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高信用等級的企業債券、同業存款等有價證券。日常常見到的貨幣基金有餘額寶、零錢通等,均是貨幣基金的模式。

債券基金,基金資產80%以上的資金需要投資債券,一小部分的資金可以用來投資可轉債、股票以及打新市場。主要投資債券、央行票據、回購等。安全系數高,收益穩定。

三類基金有不同的風險系數,也有不同的年化可能收益率,是不同的。雖然統稱之為基金,但細分下來的區別很大。

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貨幣基金現階段的年化收益率約為2.5%-4%之間,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年化收益率;債券基金現階段的年化收益率約在3%-4.5%之間,不同方向的債券基金有不同的年化收益率。當然,如果扣除基金的運營費用,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約在2.1%-3.5%之間,債券基金約在2.5%-3.8%之間。當然,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具有很好的流動性,特別是貨幣基金能達到「靈存靈取」的程度,並且沒有門檻。

那麼,再來看銀行理財。銀行理財的年化利率要比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的年化利率高一些。銀行理財有五類風險等級: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常見的有兩類:低風險以及中低風險。這兩類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是多少呢?一般低風險等級銀行理財為2.5%-3.5%水平,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為3%-5.5%之間。當然,銀行理財的年化利率高於貨幣基金以及債券基金,卻是固定期限,靈活度要弱於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

對比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與銀行理財,這三類是勢均力敵,投資者都有選擇,不同的需求,選擇的不同。

股票型基金與股票,之所以更多的投資者會選擇後者,個人認為有三點:1、對於投資,更多的投資者是「零認知」,也就是說沒有什麼專業不專業、理論不理論的知識,甚至根本不知道股票型基金與股票之間的區別,也全然不知股票型基金與股票之間的風險孰輕孰重。

2、不管是私募基金,還是公募基金,基金管理人不管基金盈虧都是需要從基金里拿酬薪,並且基金如果效益好,是具有一定比例份額的提成,普遍來說是20%業績提成。這對於很多的投資者而言,是不能接受的。2018年有這樣的一項數據,A股共計有1.5億戶投資者,但資金體量小於50萬的投資者佔比高達95%。而基金經理的年薪通常就能超過50萬,從心理的角度講,更多的投資者無法從心理上接受,進而自己進入股市投資,放棄選擇股票型基金。

3、從心理上看,投資基金與投資股票沒有太大的區別,資金掌握在自己手裡會更加「踏實」。下面兩圖分別是最近三個月基金的盈虧情況,有的基金能實現正盈利,有的基金一樣是虧損:

而股票市場呢?一樣是有盈利,也有虧損,並且可能發生的盈利幅度會特別大,存在「一夜暴富」的心理撞擊。

那麼,在這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下,更多的投資者會選擇直接進入到股市,而不是選擇基金投資。

總結:並不是所有的基金對比其他理財產品會遜色,只有股票與股票型基金之間的選擇下,更多的投資者並不願意去購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認知、知識的欠缺以及心理的偏向。

對於一個不了解的事物,人的本能反應是避而遠之。雖然大學學了四年金融,我對基金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先是相信媒體上各種基民虧錢的負面報道,後是自己找數據研究,學習基金的投資方式。

即便是花了這么多功夫,買基金也要忍受浮虧的過程,每一步都是門檻,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投資方法,大部分人買的基金都將以失敗告終。

從我個人經歷出發,我終於理解大部分人對基金的認知水平,是很低的。這不是挖苦和嘲笑,而是基於大量數據的事實。請看各類理財平台上,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基金種類都分不清,更遑論投資方法和風險控制了。

即使具備了一些金融知識,沒有真實的投資經歷,在市場上,就好比第一次上戰場的士兵,全憑本能反應,平時的訓練早忘了。市場每天都在波動,都在考驗人脆弱的神經,很多人連100塊錢的波動都難以忍受,更不用說基金投資百分之二三十的波動了。

很多人對投資的定義就是「快速致富」、「不勞而獲」,帶著這樣的思想,不論投資什麼都不會長遠。

其實買基金的人不少,只是賺錢的人少,虧錢的人罵罵咧咧,認為是基金害了他,殊不知根本原因在於自身的無知和貪婪。

隨著智能投顧的興起和投資者認知水平的提高,基金會成為主流的資產配置之一,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我國的基金市場就目前來看還處於一片藍海之中,無論是證券公司的基金平台還是幾個主流的基金頭部平台,比如天天基金網,支付寶螞蟻財富等,總體的基金用戶量級還是有待進一步開發。為什麼這么少的用戶願意主動購買基金呢?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以下兩方面:

在我國A股開市的時間也還不到30年,而基金投資的時間就更短。A股市場從經歷過去幾十年的坎坎坷坷,歷來牛短熊長的特點,中國股民能夠最終賺到錢的沒有多少。所有的散戶在股市中虧錢的效應更高,據統計有80%的用戶在A股市場上處於虧損的一個狀態。

基金市場大多數由基金經理進行打理,然而基金經理卻也沒能逃過A股牛短熊長的這個怪圈,在A股的牛市中,大部分的股票的漲幅通常在100%~300%之間,而基金的漲幅大多數在100~200%之間。當一種投資品類賺錢效應沒那麼高時,自然不會成為投資者心中首選的投資產品。散戶最大特點是追高,那麼投機的重心放在A股的股票上,買基金的人自然就少,因為畢竟沒有那麼多人願意慢慢變富,都夢想著一夜暴富。

基金交易相對於股票來講,它的收費項目會更多,因為是基金是有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的專業打理,包括了購買手續費、基金管理費、基金託管費、甚至還包括基金經理投顧咨詢費等。這些費用其實長期累積起來,並不比我們購買股票時的印花稅要低,因此股票中的印花稅則變成了較為低廉的費用支出,因此大多數用戶可能不願意去支付基金中的各項管理費用,然後轉而投向購買股票。

綜上所述,我們從基金的賺錢效應以及交易機制去分析,我國基金用戶我國的投資用戶選擇股票而不是基金的主要原因。

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國內投資者的認知也在隨之提升,這幾年基金的規模和基金的用戶群體呈現出井噴式的爆發。中國基金業協會昨日發布8月底公募基金市場數據,繼續7月份實現接近2600億增長後,8月份總規模增長再超1200億,至此總規模達到13.84萬億元,逼近14萬億大關。

因為有更多的人意識到了基金的賺錢效應以及基金的穩健投資的特點,相對於股票來講會更加的穩定。

同時隨著投資市場以及投資者教育的逐漸普及,基金投資市場被逐漸認可,投資者越來越成熟。我相信未來基金市場一定是會占據更高市場的份額,因為基金的投資特點就已經證明了穩健投資才是投資中最最重要的一種選擇。

以上就是我對該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題主及更多的人。

我是杜耶,價值投資的佈道者

H. 股票市場 只是有錢人的資本游戲嗎是虛擬的,根本就不可能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你的問題和回答 也對也錯。 我舉個例子,開了股市,證券公司就要招人上班,產生了就業機會,門口有賣盒飯的,也是就業機會;)
往大里說,他提供了企業融資的渠道,可以發股票,讓老百姓閑著資金 支援國家建設,等等

但是副作用也是明顯的,由於監管不嚴格,現在企業騙了錢,都吃喝玩樂,根本沒搞建設。
股民的回報很少,股市就演變成了賭場,零和游戲,才會讓你感覺虛擬。

反過來說,中國人有存錢習慣,這樣貨幣沉澱了,也阻礙經濟的發展,
貨幣的本質是購物券,商場購物券 都有有效期,但是貨幣沒有,你說如果你拿了商店購物券,10年不去買東西,商場受得了嗎。貨物積壓,他知道你隨時會來,但你不來。呵呵

I. 我對股票有點不明白

你不能上市交易,又有多少肯出錢嗎?那如何起到融資的作用呢?出資的人沒有收益人家不可能把錢拿出來的。人家憑什麼為你公司出資金呢?
股票的漲跌當然對公司有影響了,好比說一個東西以前值10塊錢,現在突然間變成5塊錢,您說有沒有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