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公司在非洲股票上市
擴展閱讀
能否開兩個股票賬戶 2024-11-23 03:53:41
凱樂科技股票最新行情 2024-11-23 02:00:40
股票代碼002768 2024-11-23 00:18:58

中國公司在非洲股票上市

發布時間: 2024-10-06 12:04:25

❶ AMBG上市了嗎

中國離岸企業非洲AMBC國際實業集團於美東時間2020年11月5日下午5:00分,中國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上午5:00分,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交易,股票代碼:AMBG。

股票總發行量5億股,開盤價每股2美元。

非洲AMBC國際實業集團控股的美國AMBG,Inc.在美國上市。

(1)中國公司在非洲股票上市擴展閱讀:

非洲AMBC國際實業集團是一家以礦業行業為主導力量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目前,尚比亞水晶礦和辛巴威金礦正在進行工業化、規模化開采。為了開拓全球市場,集團多次從事礦產資源開發、國際貿易等投資業務。

先後成立:山東不中礦業有限公司、中礦業(北京)有限公司、AMBC(馬來西亞)、AMBC(香港)有限公司、AMBC(美國)公司等企業實體項目,並成立了馬來西亞林肯大學「非洲礦產資源研究院」,與美國多所大學聯合成立「數字資產研究院」。

❷ 中國中科院與非洲尚比亞聯合推出尚比亞首都電力原始股是真的嗎

現在騙子太多,騙人手法高明移花接木東拼西湊,現在騙子利用微信傳銷專門騙一些老人窮人,有些人夢想一口氣發財,結果發災受騙上當。

❸ 內地企業海外上市對中國貨幣政策有何沖擊

對於因內地大型優質企業海外上市而引發的爭論,我的政策建議是:通過制度創新解決內地企業海外上市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沖擊,將兩地證券市場的競爭引導到兩地制度層面的競爭從而獲得雙贏的結果

2月17日香港《信報》頭版頭條刊載了一個消息:「國務院機構促企業境外上市減速」,消息的來源是我的好朋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的一個研究報告。我知道,對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了解與貢獻,很少有人可以超過夏斌,他的觀點,不得不重視。果然,第二天,《信報》發表社論:「讓香港繼續扮演中國的紐約」,力陳內地企業來香港上市的好處。這些爭論剛好印證了我前幾個星期在《外部觀察》發表的一系列文章中的一個觀點:香港與內地證券市場體系已經開始競爭,而公平的競爭對制度的改進有好處,可以促進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夏斌的分析有條有理,而且一針見血:「大量優質大型企業海外上市,直接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原因是這些企業到海外掛牌時,籌集大量外匯,結果增加境內的貨幣供應,壓低市場利率,無形中給中國均衡發展製造麻煩。」夏斌認為,「正在崛起的中國,不可能長期依附一個境外的資本市場,因此大型優質企業持續不斷到海外上市,與國人利益、國家稅務、股市和金融業發展等,都是不利的。」

夏斌的分析,指出了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對本土市場發展造成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導致貨幣層面的不平衡,二是直接影響內地股市整體素質。

我仔細閱讀了夏斌的報告,發覺他談及的是普遍意義上的海外市場,關於香港市場,他特別指出「要另行分析」。很可惜,《信報》社論及香港一些評論員對夏斌研究報告的回應沒有針對這兩個核心問題提出令人信服的分析,而是本能地擔憂本地利益受損。他們有的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分析,認為:政府對中國企業海外上市不應過多干預。可是,不幹預政策,也是一種干預政策!北京不阻止大型國企來香港上市,就是對香港股市極大的政策性支持,香港的決策層、市場參與者及媒體應該明白這一點。也有的從主觀願望出發,希望香港成為中國的紐約,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難道上海不希望成為中國的紐約?我認為,分析問題不能囿於本位,必須找到問題的症結,尋求雙贏的制度及政策方案,這是我從事制度經濟學研究及前幾年在香港證監會從事政策研究的心得。

關鍵問題是:可不可以通過制度創新將兩地市場的競爭轉變成一個雙贏的結果?我認為可以,而且有些政策我在前幾期《外部觀察》的文章中已經提及,有必要在此作進一步分析。

我在1月26日「為什麼中國股民不能投資中國最好最大的境外上市公司?」一文中提到的「合資格內地機構投資者」(QDII)機制,就是讓中國投資者以外幣購買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也就相當於製造內地居民對海外美元資產的需求,因而可以部分抵消海外上市中國公司籌集到美元後迴流內地時美元供給的增加,這樣就可以減輕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對內地貨幣政策的影響,而且國人也可以享受優質海外上市中國公司的高回報。

我在同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中國預托憑證」(CDR)機制是讓中國投資者以人民幣買賣海外上市中國企業的股票的解決方案,也就是相當於吸收由於美元迴流內地而導致的人民幣發行量增加。如果QDII與CDR機制都能夠實施,夏斌所擔心的海外上市導致宏觀經濟不均衡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可是,為什麼QDII與CDR機制一直都難以落實?相反,另一個同樣導致中國貨幣不均衡的機制,「合資格外國機構投資者」(QFII),卻已經實施了好幾年。QFII機制允許外國機構投資者買賣A股股票。外國投資者買賣A股之前,必須將美元先帶進中國,兌換成人民幣,再買賣A股,這與國企將海外上市籌集的外匯帶進中國使用一樣,也會沖擊中國的貨幣平衡。原因在哪裡?原因與夏斌研究報告中提出的第二個核心問題有關:內地決策層普遍認為QFII對內地市場發展有利,因為它將導致更多資金投入A股市場。而他們認為QDII與CDR對內地市場發展可能不利,因為這兩個機制可能導致資金從內地市場流到香港市場。

這種只希望資金進來,不希望資金出去的「魚籠」心態及政策,在亞洲各國極其普遍,但卻是一個製造系統風險的不明智政策。內地市場並不缺乏資金,而且有龐大的資本剩餘。問題是老百姓不投股市,而更熱衷樓市———樓市比股市簡單,沒有股市中復雜的公司治理、監管等問題,老百姓更容易自己判斷投資的房產是好還是不好。

股票市場的素質取決於其能否篩選出好企業讓老百姓投資。投入資本市場的資金數量其實是一個結果,而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一個政策控制變數。希望資金進入本地區,當然無可厚非,但將漁網設計成只能進不能出,就會慫恿本地資本市場的參與者不去想辦法改進制度來吸引好的企業,而是靠資金流入或是通過行政手段抓住好企業不放來拔苗助長,結果就是系統風險增加,競爭力下降。

我們更應該考慮的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最大最好的公司目前更願意來香港上市?香港的法制、開放程度、低稅率、穩定的匯率、監管水平、廉政等制度因素才是其真正的優勢,可以統稱為優良的產權基礎設施,值得內地借鑒。

香港的制度優勢是一個歷史的巧合:現代西方市場經濟制度與中國人的社會在一個沒有計劃、沒有策略、沒有爭論的歷史條件下徹底融合了。如果沒有香港,中國1979年後的改革開放路程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如果今天香港世界級證券市場由於失去內地企業來上市這樣的機會,而失去進一步發展的空間,30年後中華民族趕超西方發達經濟的路程可能也會很不一樣。印度、東歐、前蘇聯,及非洲朋友常常對我開玩笑:「我們沒有香港」。可惜,不管是在內地還是在香港,很少有人研究香港今後在中華民族復興過程中的戰略意義。

總之,我同意夏斌的分析,但卻得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議:通過制度創新解決內地企業海外上市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沖擊,將兩地證券市場的競爭引導到兩地制度層面的競爭而獲得雙贏的結果。這正是真實世界經濟學的有趣之處———對同一現象並不矛盾的分析卻可以引出不同的政策主張。

❹ 莫三比克國際證券交易所是騙局嗎

不是的,2021年10月10日由莫三比克證券交易所、深圳翔騰三商國際控股集團主辦的莫三比克國際證券交易所新聞發布會在海南省省會海口隆重舉行。新聞發布會採用視頻連線的方式和莫方同步舉行。在莫三比克會場莫三比克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薩利姆瓦拉、莫三比克證券交易所合作部長寶拉 比拉、莫三比克商會主席莫迪 馬萊阿內、莫三比克國際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迪諾 馬萊阿內、莫三比克國際證券交易所董事局秘書竇江波出席新聞發布會。莫三比克國際證券交易所海口新聞發布會上,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雲春、著名經濟學家,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庄聰生、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海平、深圳翔騰三商國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曉恆等領導及嘉賓共同見證了啟動儀式。
拓展資料:
證券交易所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從世界各國的情況看,證券交易所有公司制的營利性法人和會員制的非營利性法人,我國的證券交易所屬於後一種。
(1)證券交易所應當為組織公平的集中交易提供保障,公布證券交易即時行情,並按交易日製作證券市場行情表,予以公布。未經證券交易所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證券交易即時行情。
(2)證券交易所有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辦理股票、公司債券的暫停上市、恢復上市或者終止上市的事務。
(3)因突發性事件而影響證券交易的正常進行時,證券交易所可以採取技術性停牌的措施;因不可抗力的突發性事件或者為維護證券交易的正常秩序,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臨時停市。證券交易所採取技術性停牌或者決定臨時停市,必須及時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4)證券交易所對證券交易實行實時監控,並按照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要求,對異常交易的情況提出報告。證券交易所應當對上市公司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披露信息進行監督,督促其依法及時、准確地披露信息。證券交易所根據需要,可以對出現重大異常交易情況的證券賬戶限制交易,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備案。
(5)證券交易所應當從其收取的交易費用和會員費、席位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額設立風險基金。風險基金由證券交易所理事會管理。證券交易所應當將收存的風險基金存入開戶銀行專門賬戶,不得擅自使用。
(6)證券交易所依照證券法律、行政法規制定上市規則、交易規則、會員管理規則和其他有關規則,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