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禾賽科技股票新款
擴展閱讀
股票賬戶不是工作日 2025-01-12 15:45:50
股票賬戶4459錯誤代碼 2025-01-12 15:40:52

禾賽科技股票新款

發布時間: 2023-11-30 09:06:29

『壹』 禾賽科技股票代碼

禾賽科技的股票代碼為A04676。禾賽科技是上海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成立,其主要經營范圍是研製並銷售激光氣體感測器和激光雷達等產品。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利在全球范圍內均有拍高布局,主要從事計算機軟體產品、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等技術領域內的咨詢、開發以及轉讓等相關服務。

禾賽科技是全球領先的3D感測器(激光雷達)製造商。2014年成立於上海,禾賽依靠近500人的團隊打造出一系列創新型感測器解決方案,兼顧業內頂尖的產品性能、可量產的設計以及出眾的可靠性。禾賽憑借自主研襲返尺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始終引領感測器創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專利布局,客戶遍布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70座城市。迄今為止,禾賽已完成累計數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德國博世集團、光速、網路等全球知名的行業企業和投資機構。

拓展資料:

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的一家3D感測器(激光雷達)製造商,於2014年在上海成立,致力於開發基於激光的鍵鋒機器人感測技術。 它憑借自主研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始終引領感測器創新的發展方向,在核心元器件、自研晶元、車規級生產能力、功能安全、主動抗干擾技術以及基稿殲晌於深度學習的激光雷達感知方面都有深厚的積累,客戶遍布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70+座城市。2021年4月20日,滴滴自動駕駛公司與上海禾賽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3D感測器(激光雷達)製造商。2014年成立於上海,致力於開發基於激光的機器人感測技術。依靠近500人的團隊打造出一系列創新型感測器解決方案,兼顧業內頂尖的產品性能、可量產的設計以及出眾的可靠性。禾賽憑借世枝自主研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始終引領感測器創新的發展方向。

清華斯坦福矽谷團隊和技術,發明了先進的激光空氣檢測設備,廣泛用於能源化工行業的過程和安全監測,同時其搭載於公交車的智慧城市大氣數據平台可以為民眾,政府和房地產改老,保險等機構提供空氣質量歷史數據服務。

『貳』 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IPO暴露自動駕駛成本之痛

出品 | 搜狐 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編輯 | 楊錦

繼美國多家激光雷達公司開啟上市後,禾賽 科技 近日也提交了科創板招股書,意圖沖刺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

禾賽 科技 成立於2014年,至今已推出十款激光雷達產品。近年來,國內外自動駕駛的發展讓禾賽 科技 營收翻倍增長,全球第一大 汽車 供應商博世和國內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的網路不僅是其重要股東,還是其重要客戶。

這家公司的產品賣得也不錯,激光雷達銷量在三年內從百餘套增長到數千套,但未逃脫世界首富、特斯拉CEO馬斯克對激光雷達作出的價格昂貴且難以下降的「詛咒」,最近三年的平均售價均超過10萬元。這也使得禾賽 科技 毛利率達75%,遠高於同行。

這對於亟需規模落地的自動駕駛來說,顯然無法承受。禾賽 科技 要想更好地站穩這一賽道,還需在盈利和價格之間作出平衡。

營收翻倍增長,未實現穩定盈利

激光雷達是一種通過發射激光來測量物體與感測器之間精確距離的主動測量裝置,被譽為機器人的「眼睛」。它通過激光器和感測器感知周邊環境,並結合高精地圖等,可以幫助機器人實現避障和自主導航等功能。

美國在激光雷達行業走在前列,已有多家公司邁出上市步伐。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以及Luminar在去年先後登陸納斯達克,此外還有Aeva、Innoviz、Ouster等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內完成上市。就國內而言,禾賽 科技 有望成為激光雷達第一股。

資料顯示,禾賽 科技 起源於矽谷,最初主要研發用於氣體檢測的激光氣體感測器,包括激光甲烷遙測儀和激光氧氣感測器兩款產品,自2016年開始拓展新的發展方向——用於機器人和無人車等領域的激光雷達。

隨後禾賽 科技 陸續推出多個產品,在無人駕駛領域先後推出了40線、60線、128線(線束越多,測量精度越高,安全性越高)的多款激光雷達,並布局高級輔助駕駛(ADAS)、機器人、車聯網等領域,共推出10款產品,其中無人駕駛領域是發展重點。

隨著國內外自動駕駛企業逐漸進入商業化試運營階段,這些產品的推出給禾賽 科技 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約為0.19億元、1.33億元、3.48億元,呈現翻倍增長;去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約為2.53億元。

從營收結構來看,激光雷達產品是禾賽 科技 最主要的業績來源,佔比一度高達近97%。去年前三季度,激光雷達產品實現收入1.91億元,佔比達到75%;其中Pandar64在2019年銷售收入達2.24億元,系為公司貢獻64%營收的大單品,公司產品結構有所失衡。

不過,禾賽 科技 並未實現穩定盈利。在前述報告期內,其僅在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正,約為0.16億元,其餘期內均為虧損,2019年更是虧損達到1.50億元,去年前三季度也虧損0.94億元。

在研發方面,2017年至2019年,禾賽 科技 研發投入從0.29億元增長至1.68億元,占營收比例在一度高達150%,去年前三季度投入1.63億元,這也是公司未能持續盈利的重要原因。

網路博世加持,創始人身家達40億

和不少 科技 創業公司一樣,禾賽 科技 的創始團隊也有著頗為光鮮的背景。根據官網披露的信息,禾賽 科技 由博士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孫愷、向少卿,以及博士畢業於伊利諾伊香檳分校的李一帆聯合於矽谷創立,後三人決定回國,2014年落戶上海。

禾賽 科技 三位創始人孫愷、李一帆、向少卿合計直接持股30.03%,並通過員工持股平台合計控制公司37.16%的股份,對應71.45%的表決權。目前,孫愷擔任禾賽 科技 首席科學家,向少卿為首席技術官,李一帆擔任首席執行官。

按照禾賽 科技 此次20億元的融資規模和計劃發行股本的上限(6360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不超過15.01%)計算,禾賽 科技 估值約 133億元,三名創始人身價合計約40億元,其中持股稍多的孫愷身價接近1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第一大 汽車 供應商博世和網路還是禾賽 科技 的股東。自成立以來,禾賽 科技 對外披露的融資金額超過15億元,其中網路在2017年9月領投B輪融資,博世在2019年5月領投C輪融資,並獲得美企安森美半導體、光速資本、真格基金、啟明創投等資本的青睞。

在此次發行前,光速資本及其關聯方是禾賽 科技 最大外部機構,合計持股達到17.5%;網路和博世中國位居其後,持股分別約為7.88%、7.65%。

產品售價超10萬,暴露自動駕駛成本之痛

隨著國內外不少自動駕駛企業進入商業化試運營,禾賽 科技 的激光雷達銷量不斷增長,從2017年的126套增長到2019年的2890套,去年前三季度為2132套,但對應的產銷率分別約36%、45%、53%、50%,顯示仍存在一定滯銷風險。

禾賽 科技 也暴露了自動駕駛成本之痛,其激光雷達產品的平均售價連續三年超過10萬元,去年前三季度才略降至近9萬元,公司稱主要是由於較低價格的PandarQT銷售佔比上升所致。

高昂的定價也使得禾賽 科技 的盈利能力遠超競爭對手。2017年到2019年,禾賽 科技 的毛利率維持在75%左右的水平,而同期Velodyne的毛利率最高不過44%,而Luminar更是難以覆蓋成本,2019年毛利率為-32%。

在具體的客戶拓展方面,據禾賽 科技 介紹,公司產品已服務的客戶包括北美三大 汽車 製造商中的兩家、德國四大 汽車 製造商之一、美國加州2019年DMV路測里程前15名中過半的自動駕駛公司,以及大多數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近些年,前五大客戶合計為禾賽 科技 貢獻了超過45%的收入。

根據招股書,禾賽 科技 的股東博世連續三年位列前五大客戶之列,網路在2019年貢獻了2300多萬元的收入,獲得亞馬遜投資的美國自動駕駛公司Aurora在2018年和去年也是公司客戶,文遠知行的關聯公司景騏集團在2019年也是第四大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網路在投資禾賽 科技 之前,曾以1.5億美元聯合福特投資了Velodyne。去年10月,網路和Velodyne簽訂了三年激光雷達解決方案AlphaPrime的銷售協議,為網路的無人駕駛計劃阿波羅(Apollo)服務。

更有意思的是,同樣都是網路投資的激光雷達公司,禾賽 科技 與Velodyne此前還因專利而互訴。2019年8月,Velodyne指控禾賽 科技 侵犯了其在美國注冊的激光雷達相關專利,隨後禾賽 科技 先後在德國和上海法院提起訴訟,指控Velodyne侵犯其激光雷達相關專利。

去年6月,禾賽 科技 與Velodyne簽署和解協議,雙方均在協議中否認對另一方的專利存在侵權行為,並約定在全球范圍內交叉許可雙方現有和未來的專利,有效期限至2030年2月,承諾期內不在旋轉式激光雷達領域對對方提出任何專利訴訟。

但禾賽 科技 為此付出不低代價,其需向Velodyne支付一次性專利許可補償及後續按年支付的專利許可使用費。2019年禾賽 科技 就支付了高達1.6億元的專利許可補償,這也直接導致該年出現大幅虧損,長達10年的專利許可費或將對公司盈利持續產生影響。

自動駕駛路線尚存爭議,擬用13億擴產

目前,激光雷達行業市場處於起步階段,而其在自動駕駛上的必要性和「性價比」也一直存在爭議,這也是禾賽 科技 未來需要面對的挑戰。

在自動駕駛領域,由於超聲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分別在泊車和煙霧灰塵場景下,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成本可控性,已經成為繞不開的技術支持,業內爭議主要存在攝像頭和激光雷達之間,因此也形成了兩種路線:一種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視覺主導方案,另一種是以激光雷達為主導,典型代表是Waymo。

相較激光雷達,攝像頭技術更為成熟,且成本低廉,可以支持基於深度學習的類型識別,但容易受到天氣、光線等因素影響,只能獲得2D平面數據。激光雷達通過發射激光束感知周圍物體位置、速度等特徵,探測距離更遠,且能實現精準建模,從而構建三維信息。

目前,業內的主流看法是,L1、L2級自動駕駛可以不用激光雷達,而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是否需要激光雷達尚存分歧,爭議點正是激光雷達高企的成本。

據電動車百人會預測,去年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平均成本分別為60美元、12美元、90美元,按當前1個前視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3個毫米波雷達的主流組合,總成本在714美元。

但激光雷達當前價格多在3000美元以上,如Velodyne此前在宣布將無人駕駛用16線激光雷達降價50%後,售價仍高達3999美元,Waymo的激光雷達的成本更是高達7000美金,速騰聚創推出的125線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售價則在1898美元。僅僅是激光雷達成本就已是前述組合的數倍,而售價達10萬的禾賽 科技 更是其20倍。

這也是特斯拉堅持視覺演算法的重要原因,不久前剛登上世界首富的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多次炮轟激光雷達,斥其「昂貴、醜陋、沒有必要」,直言「傻子才用激光雷達」。

馬斯克認為,激光雷達相關生產廠家較少,且技術相對比較封閉,因此激光雷達的價格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大幅度下降。業內多數觀點認為,1000美元將是車企應用激光雷達的心理價位,而如果要大規模應用則還需繼續下降。

高企的成本也導致激光雷達商用進程受到影響。Velodyne作為全球營收最高的激光雷達公司,其在2019年收入也僅有7億多元。目前來看,自動駕駛兩種路線之爭短期仍會繼續,而隨著自動駕駛安全性、智能性的要求,以及激光雷達成本的降低,激光雷達上車將會是一個時間問題。

實際上,目前已經有不少車企,如奧迪、豐田、賓士、寶馬、長城等均推出或計劃推出應用激光雷達的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 汽車 ,國內造車新勢力小鵬也在年初宣布將推出打造激光雷達的新車,蔚來不久前發布的首款轎車ET7也搭載1個超遠距高精度激光雷達。

可以說,激光雷達跟自動駕駛密切相關,自動駕駛的不斷發展將刺激激光雷達市場需求增長,低成本激光雷達的量產又將反作用於自動駕駛商業進程。沙利文預測稱,2025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135億美元,較2019年可實現6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其中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車聯網會是主要的應用市場。

對於禾賽 科技 來說,如何打破馬斯克對於價格的「詛咒」是一大挑戰,而其也計劃通過此次上市募資為擴產降本做准備。公司擬將13億元用於建造智能製造中心項目,三年建成後將新增超265萬件產能;另外7億元繼續加碼研發,將用於激光雷達核心晶元自研,以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成本,同時還將加強激光雷達輸出點雲後的處理演算法,以及ADAS、車聯網等領域客戶需要的激光雷達硬體及演算法研發。

不過,目前國內外從事激光雷達的企業也不少,其中不乏華為這樣擁有更強研發和製造能力的 科技 巨頭。此前華為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華為有總計1萬多人正在研發激光雷達技術,目標是迅速開發出100線激光雷達,並且未來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踏上自動駕駛賽道的禾賽 科技 ,如何尋求盈利和價格之間的平衡,將是未來能否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

『叄』 禾賽科技股價下跌 激光雷達究竟是不是剛需

最近這段時間,降價潮席捲整個汽車行業,不但傳統的汽車廠商在降價,過去幾年來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廠商也在降價,根本的原因就是銷量增幅變小,汽車廠商對未來的預期並不看好。

汽車銷量不佳,對整個行業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就連一向增長迅速的激光雷達行業也未能倖免。

汽車的智能化,被看作是汽車新四化之一,它的確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但行業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先有普及率,然後才能實現一些高端功能的上車。因此對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廠商來說,激光雷達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激光雷達市場的表現或許會低於預期,這是它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然而中國廠商在激光雷達領域的強勢也是有目共睹,新能源汽車總歸是要普及的,禾賽科技現在遇到挫折,不代表在未來取得不了長足的發展。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經緯AUTOMATRIX,版權歸作者所有,任纖吵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