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技巧 » 惠爾浦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股票賬戶被監控100萬 2024-11-23 21:37:51

惠爾浦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2-16 09:33:22

❶ 惠而浦是機構重倉股票嗎

惠而浦是機構重倉股票
股票機構重倉概念是指其概念下的股票被機構大量持有,其機構一般是指大型的基金公司或者投資團隊。

❷ 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03月30日,法定代表人:梁惠強,注冊資本:76,643.9元,地址位於合肥市高新區習友路4477號。

公司經營狀況:
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處於開業狀態,公司在A股板塊上市,公司擁有54項知識產權,目前在招崗位17個,招投標項目4項。

建議重點關註:
愛企查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1月26日,該公司存在:「自身風險」信息2009條,涉及「立案信息」等。

以上信息來源於「愛企查APP」,想查看該企業的詳細信息,了解其最新情況,可以直接【打開愛企查APP】

❸ 惠而浦和三洋什麼關系

惠而浦是美國家電公司,三洋是日本公司,兩家公司原本是沒關系的。

但是中國合肥的三洋被惠而浦收購,以34.01億元的價格,

獲得合肥三洋51%的股份,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合肥國資委將持股23.34%,變更為第二大股東。

此外,合肥三洋擬更名為「惠而浦榮事達(中國)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合肥三洋)的前身合肥三洋洗衣機有限公司經合肥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合外經字(1994)第0059號文批准,於1994年3月22日成立,注冊資本1500萬美元,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3)惠爾浦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劉莉)合肥三洋[1.41%資金研報]16日公告稱,惠而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收購合肥榮事達三洋已獲批,惠而浦將持股後者51%,成為最大股東。

其中,惠而浦(中國)以協議收購方式受讓日本三洋持有的合肥三洋約1.5725億股股份,以34億元現金認購合肥三洋非公開發行股票約2.3364億股股份。

該收購事項此前先後通過了雙方董事會及股東大會、安徽省國資委、商務部的批准。此次獲證監會批復,算是跨過最後一道跨。由於市場對此早有預期,合肥三洋股價16日和17日連續下跌,於17日收跌於每股13.83元。

❹ 如何讓本土品牌走向全球化

最近的調查認定,對許多公司的未來而言,全球化是影響最大的因素。根據美國管理協會進行的一項調查,146個受訪者中,有一半選擇全球化作為未來數年裡影響生意的最大因素。在最近由科爾尼公司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中,Louis Harris and
Associates公司發現,接受調查的778家歐洲和北美公司中,有一半以上預期在三五年內將擴大其活動的國際范圍。然而,公司所做的不止是從全球著想。在Harris調查的公司中,有一半多已經擴大到新的國家市場。

區域經濟成長步伐的加速,是全球化的一個主要推動力。這種快速成長率不僅改變了這些經濟的規模,而且改變了其先進程度和戰略上的重要性。至少,使你的公司全球化,可以大大有助於股票價值的最大化。
按目前的經濟成長預測,發展中國家下世紀初在全球經濟產出中占據的份額,將比工業化國家更大。例如,中國現在正以全球經濟領導者面貌出現,它在不久的將來將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經濟體。
到2020年,在今天的發展中經濟體中,有9個將居世界15大經濟體之列(見圖1)。一些人預測,繼中國之後,將是美國和日本,然後是印度、印尼、德國、南韓、泰國、法國、台灣、巴西、義大利、俄羅斯、英國和墨西哥。這種異乎尋常的成長的原因是:世界人口,特別是過去100年來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有了巨大增長,再加上生活水平和人均GDP的提高;戰後貿易和金融流動的巨大增長;人們幾乎普遍接受以自由經濟模式來組織經濟活動。
世界人口。1800年,工業化國家只佔世界人口的21%;到1950年,比例增加到35%。不過這種分布情況已經快速逆轉。現在工業化國家的比例下降到了15%,預期35年內將下降到11%。
貿易流的增大。兩個關鍵因素造成了全球經濟的相互依賴,我們就在這種相互依賴之下經營。首先,貿易夥伴拋棄了支持和保護進口替代政策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其次,它們將國內經濟向外國資本開放,為更多的經濟活動提供資金。這種結合更有效率地配置了金融和生產資源,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長作出了貢獻。
自由經濟政策。財政、貨幣改革和私有化,使得發展中國家1994年能夠籌集174億美元資金,確立了繁榮的私部門,恢復了財政的均衡。金融部門減少國家調節和資本管理的自由化,加速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增強了一個國家經濟吸引和管理外國資本的能力。穩定價格和貨幣緊縮政策,產生了正的實際利率(positive real interest rates),形成了龐大的資本流入。
盡管存在這些讓公司全球化的重大原因,但失敗比成功更常見。雖然人們關於確定全球戰略的說法和著述很多,但對於如何實施這樣一種戰略及其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卻鮮有共識。為了彌補這一缺失,科爾尼公司建議考察一下,從以往發展國際性生意--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嘗試中可以學習些什麼教訓。本文的目的是,為近期形成優越全球績效的行動提供具體的、有根據的建議。
對調查的總結
科爾尼公司這項研究的意圖,主要是為了揭示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公司在其走向全球的努力中目前都業績不佳。我們將"業績不佳"定義為,所取得的結果不如高層管理者的預期或推測;我們將"成功"定義為,達到或者超過了這些目標。縱貫整個研究,這種衡量辦法是我們的基準。
全球化的績效因一種雙刃性的挑戰而受到損害。首先,最常見的戰略規劃方法,未能在運作一種國際性生意中的全球性方面與地方性方面二者之間實現某種有效的平衡。其次,也是最令人吃驚的是,管理層似乎沒有認識到戰略、組織和執行的相對重要性。
全球性與地方性造成全球化業績上的失敗的第一面刀刃,是地理戰略與影響該產業和迫使該產業發生變化的力量(我們稱這些力量為產業驅動力)之間的配合問題。這種配合在全球化相對成功的原因中大約佔40%。因此,聚焦於這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具有很大影響的因素,並需要長期性(3至5年)的努力。
這項研究,從我們對戰略部分的考察中出現了三個問題。首先,產品戰略應當非常具有全球性;就是說,這種戰略不是過分強調地區和地方的變異,而應當走在那些推動你的產業全球化的力量前頭。其次,區域性戰略看來是在處理全球性問題和處理地方性問題之間的一種軟弱的妥協。更大程度地利用區域市場和產品戰略,導致全球績效相對較大的下降。再次,由於並非所有驅動力都是全球性的(如客戶服務標准),因此最佳的戰略通常是反映具體驅動力的混合解決辦法。
例如,像三駕馬車辦法(北美、歐洲和亞太)這種傳統範式是有缺陷的。甚至將亞太作為一個戰略單位的做法也是說不通的。市場的特點要比地理鄰近性更能使一家公司有效地發揮其強勢,這種特點在新興市場如印度尼西亞市場與日本和澳大利亞這樣的先進市場之間是不同的。而且,在東南亞和中國,地位已經穩固的全球競爭角色是很不相同的。可能是建立在缺乏創新和國家之間言歸於好基礎之上的區域主義,擋在了有效全球化的道路中間。
一種新的制定全球戰略的方法,也許是確定有著共同的市場、戰略或商業挑戰的地區或國家集群。這種分組便於學習,也有助於轉移關鍵性能力,而區域戰略則由於力圖適應國家之間的差異而使資源過於分散化。最後,我們的數據表明,無論從戰略還是從支撐這種戰略的組織結構來看,非常具有全球性都是較好的。
戰略、組織與執行之間的相互作用傳統的全球化方法是:制定一種總體性戰略,然後設計所需的組織結構,最後保證公司具備讓該戰略形成活力的能力,我們將這種能力稱為執行能力(見圖3)。然而,在三五年的時間里,制定有效的戰略,只佔全球化努力中績效收益潛力的40%,有效的組織結構則只貢獻10%。
因此,有一半以上的全球績效依賴於執行能力的有效發展,這種能力包括關鍵性能力的轉移、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和基礎設施,以及公司文化。執行能力看來是取得全球性成功的發動機。聚焦於這方面,不僅產生最大的影響,而且能在最短的時間框架即大約一年之內產生這種影響。
根據這些發現和其他研究的結果,沒有必要遵循舊的"戰略-組織結構-執行能力"的順序。事實上,公司應當認真考慮扭轉這一次序。等待一個管理團隊設計出一種將公司與那些影響其產業的外部力量配合起來的戰略,重新組織公司結構來支持這一戰略,並設置落實這一結構的管理流程,將失去太多的時間。不管啟動這種走向全球化的動力的事變或因素是否消失、變形或甚至變得更壞,某個競爭者都可能已經更快地適應,競爭優勢將喪失。
執行能力中威力最大的要素,是關鍵性能力的有效轉移。具有20%強的轉移關鍵能力的公司,績效能增進7%。績效更好的公司轉移關鍵能力要比績效較不好的公司好22%。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公司不僅無效地轉移其關鍵性能力,而且大多數以很多的方式定義這種能力,使得它們經常引起誤解。此外,關鍵性能力只是反映基本能力需求(新產品開發,低成本製造和其他的基本"必須條件"),而不是競爭優勢的獨特來源。
另一種明顯的發現是,在所研究的每一個公司,都需要全面檢查人力資源方面的習慣做法,這種發現並不令人感到奇怪。盡管幾乎所有的首席執行官都認識到,建立全球性管理的人才隊伍和培養全球性領導者的重要性,但普遍來說,他們對全球性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的運用和效果的評價仍可以說是無效的。因此,受訪者很少認為他們已經有教育領導人才、培養他們的能力和酬報他們的有效人力資源計劃,而這些領導人是未來在全球舞台上取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
戰略與產業驅動力的配合
傳統上,戰略是由市場和產業力量推動的。這些力量包括像貿易壁壘、對競爭威脅的回應、規模經濟、客戶產品需要和客戶服務需要這樣的驅動力。例如,設計一種適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效應的戰略的公司,學會了向貿易集團內部的公司打開大門,同時又維持甚至強化針對外來者的壁壘。不過,公司可以通過繞過或越過某些人們普遍接受的原則,獲得某種競爭優勢。
要非常具有全球性公司應當推動很具全球性的戰略,而不是推動很具地方性的戰略。就是說,要追求實施在全球范圍內協調的戰略,這種戰略超越了產業驅動力所表達的意義。一位調查參與者告訴我們:"不要讓本國的貴族推動戰略"。我們的研究顯示,比產業驅動力顯示的情況超前的全球性結構和項目如果增加20%--一種罕見的情況--將導致績效增進3%。與此同時,更多的是根據地方市場而不是根據產業驅動力來制定的戰略--一種更加普遍得多的、越來越流行的方法--進展並不順利。各種戰略,走在一個地區的法律要求和客戶要求前面的程度每提高20%,便導致全球績效下降4%。
這一建議還考慮到了反映全球化驅動力的成長和執行方面普遍的遲滯。即,到了你調整的時候,可能為時已晚。例如,在十年的時間跨度內,客戶服務需要的全球性質將提高82%,而這一驅動力的地方或區域方面將只分別變化26%和52%。同樣,全球性競爭威脅將增加52%,而根據地方基礎它們將只變化11%,從區域上看,只變化28%。
探索替代區域戰略的選擇方案公司應當一步調整到全球戰略,這種戰略以產業驅動力或戰略性挑戰為基礎形成市場的集群,而不是根據地理形成市場的集群。一位參與調查者沮喪地說:"我們已經將區域作為一種便利條件繼承下來,但我們知道它們經常實際上沒有好的意義。"另一位參與者承認,他的公司"如今陷入了一種區域集團的心態"。
傳統以鄰近性為基礎的區域戰略是與弱績效聯系在一起的;採用區域產品戰略每增加20%,全球績效便相應下降3%。績效好的公司平均起來對他們採用的區域產品戰略的肯定程度,要比績效差的低19%。不幸的是,採用區域產品戰略的情況很常見,而且還在增多。
以集群為基礎的另一種選擇,是根據產品和市場之間的相似性而不是根據其差異組成單位。這種選擇可以在產業驅動力基礎上建立起來。這些驅動力包括:客戶需要、規模經濟或競爭威脅、戰略挑戰的性質,如市場發展的水平和市場的規模(見圖4)。因此,各個單元聚焦於市場的近似性而不是市場的鄰近性,使得公司能夠通過標准化和和諧化抓住規模經濟的機會。
要允許混合的解決辦法我們提議,公司根據產業驅動力顯示的情況,對戰略的不同成分進行不同程度的協調。公司的各種行業內部和各種行業之間,應當在全球性的或集群性的或地方性的基礎上,不同程度上把不同功能的戰略組合起來。這些混合的解決辦法,依據的是這些不同的程度。這將增加全球性協調的收益,同時又保持因適應地方帶來的許多收益。例如,在全球范圍采購經常是成本上最有效的、戰略上明智的,但銷售和服務應當適應地方的需要和要求。
通過組織來強化戰略
從使組織結構與全球戰略配套方面,公司可以利用的杠桿相對要少些。適當的全球網路結構而不是集中化的控制,是關鍵之所在。
要非常具有全球性即便各種戰略目前仍按對地方的反應來制定,但公司仍應當追求高度的全球協調。採用全球性結構每提高20%,績效便增進2%。一位研究參與者評論道:"由於我們從全球的觀點看待我們的生意,因此更容易採取戰略性的決策,而且通常涉及的權衡也得到更好的理解。"
全球性組織結構越來越普遍,但它們並沒有跟上全球戰略的步伐。我們調查中的績效較好者報告,他們比績效較差者採用全球性結構的程度平均要高出13%。
允許混合型結構正如前面所述,當人們追求混合的戰略時,根據戰略目標所示,向不同的生意和不同的功能管理者賦予不同的地理范圍,其效果是特別明顯的。這方面的目的是設計出一些組織結構,它們能強化經過選擇的一系列戰略。在實踐中,這可能意味著單一的企業採用以全球為基礎的生意和以集群為基礎的生意,這種生意以全球性的、集群性的甚至以地方性的支持功能為支撐。
建立執行能力
毫無疑問,在全球化方面最好的投資是在執行層面上。我們的調查參與者取得的成功當中,有大約一半是在這一層面上貢獻而來的。盡管有一種好的戰略和組織結構,但執行能力--包括關鍵性能力,人員,管理流程和公司文化--對公司實現甚至超越其全球角色的目標而言,都產生最大的影響。
增強轉移關鍵能力的能力公司首先必須就關鍵能力轉向那裡取得一致,然後為這種轉移設置永久性機制。這一兩步驟的過程是至關重要的。正如一位參與者所哀嘆的那樣:"要是我們公司以前知道我們公司現在知道的就好了。"
關鍵性能力,是用來向那些地位獨特和給公司帶來報償的客戶配送價值的手段和機制。因此,能力並不是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本身,而是用來發展、影響和更新這種產品或服務的流程。當這樣一種能力是競爭優勢的來源時,它便是關鍵性的;就是說,它是難以復制的,提供其他競爭者提供的東西所沒有的無形收益。例子包括:公司的生意和組織競爭力;像專利、商標和軟體技術等各種形式的知識產權;非專利性但屬排他性的技術產品和流程。關鍵性能力不僅難以有效地在各種單位之間轉移,而且企業內部各部門領導常常對這些能力的界定存在分歧。
我們發現,具有20%強的能力來轉移關鍵性能力的公司,在全球績效方面能獲得7%的增進。績效較好者對自己的轉移能力的評價,要比績效較差者的評價平均高出22%。
正如前面所述,我們發現,對於關鍵性能力,各單位之間,公司與不同行業管理者之間,存在錯誤溝通或缺乏溝通的情況非常嚴重。在本研究中,我們對每位參與調查的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行業領導和國別單位領導進行了訪談。平均起來,只有35%的首席執行官和行業領導就他們公司的關鍵性能力達成了一致意見。更令人不安的是,行業領導和他們自己的國別管理者經常只是略為達成一致意見。
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在整個企業確定、創造、利用和更新這些能力。高層管理者必須創造和培育一種人們既善於跨越各種界限交流思想、流程和系統,又善於為這種交流設置永久轉移機制的組織。本研究中很多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首席執行官告訴我們,這已經處在他們最緊迫的日程上:"我們必須更明確地、更殫精竭慮地、更大膽果斷地交流、教育和實踐我們的關鍵性能力。"
這種有效轉移的能力,受到全球性公司文化、全球性管理流程的效力和全球性人力資源流程的效力這些強點的推動。事實上,人是提高公司轉移能力的能力的主要武器。然而,當過多的自主性分解給地方管理者時,它對人力資源實踐的有效全球化起到了稀釋作用。如果說參與調查者給全球性人力資源實踐的運用和有效性都打高分,那麼我們就可以假定地方管理層是在某種全球體系的框架之內工作。我們建議公司增進人力資源流程的全球性協調,這意味著減少地方自主性。
要非常具有全球性在推進全球化時,管理流程應當"沖在前頭"(見圖5)。高度全球性的流程,便於全球性的協調和全球性的工作方式。它們還增強了關鍵能力的轉移,減少了復雜解決辦法帶來的懲罰。與戰略和組織層面相比,在短期內實施全球性機制,也是相對比較容易的。這是由於,在全球層面上,有著更加集中的聚焦點,它從特性上看更具操作性;而且新產品開發時間更短,風險更小,爭論也較少。
採用全球性管理流程每提高20%,績效便增進2%。績效較好者報告,他們採用全球性流程要比績效較差者平均多出10%。
結論--首席執行官優先考慮的重點
首席執行官確實承認需要增進他們公司的全球績效(圖6)。所調查的35位首席執行官將最優先考慮的重點放在培養全球管理人才,並以未來五年內能力平均提高65%為目標。這是好消息,因為培養全球性領導者可能是眼下公司所能採取的最重要步驟。如果沒有正確的領導,全球性戰略和全球性組織毫無意義。即便沒有最新流程的支持,超前思維的、具有跨文化適應力的領導者可以管理得更好,至少目前暫時是如此。
這一目標之後,是轉移最佳實踐的願望(能力提高的目標為54%),為創新和恢復活力而培養人才和領導者(53%),刺激關鍵性能力的轉移(51%)和充分利用世界性的能力(51%)。這些優先考慮的重點,可以通過遵循我們的主要建議而得到最快最有效的實現:扭轉習慣性的全球化次序。先建立你的執行能力,這將帶動你的組織甚至帶動你的戰略到達競爭前沿的位置。

❺ 中國廚房垃圾處理器十大品牌有哪些

中國廚房垃圾處理器十大品牌分別有:ISE愛適易、勞倫士LOUTLOS、MAXDISPOSER帝普森、Haier海爾、BECBAS貝克巴斯、Bone-Hammer勃漢姆、WasteMaid唯斯特姆、DengShang登尚、DEVOURER大胃王、Franke弗蘭卡。以下是較好的名牌介紹:

1、ISE愛適易

1927年創立於美國,美國艾默生電氣有限公司旗下,全球知名食物垃圾處理器銷售商和製造商,多元化的全球製造和技術公司。

總部位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 Emerson (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 EMR),是一家全球性的技術與工程公司,為工業、商業及住宅市場客戶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艾默生工業自動化業務通過業界專業的技術和工業專長,幫助過程和離散製造商實現自動化並優化生產過程。

2、勞倫士LOUTLOS

勞倫士LOUTLOS是德國雷克蒙塞【RAIKMENS】企業旗下垃圾處理器品牌,全系列產品採用雷克蒙塞專有的不銹鋼交流電機,從而保證產品卓越的品質。勞倫士垃圾處理器在全球市場獲得顧客的廣泛認可,是眾多世界級企業的優質合作夥伴。

勞倫士LOUTLOS始終致力於將健康生活方式帶給全球消費者。於2001年進入中國市場,並在2003年及2005年分別在廣州及成都設立生產工廠,產品不僅保持了德國精工品質,同時通過近20年中國家庭廚房使用及優化,使產品更加適合中式廚房高溫潮濕、垃圾種類多、成份復雜、油脂含量高等特點。

3、MAXDISPOSER帝普森

帝普森為浙江潤尚廚衛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其主要產品是廚餘食物垃圾處理器。

浙江潤尚廚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尚」),創立於1992年,致力於打造廚餘食物垃圾處理器行業標桿。堅持以初心研發產品,以品質發展品牌,以誠信建立信譽,將健康環保的現代化高品質廚房生活理念傳遞至中國的億萬家庭。

潤尚本著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原則,通過了CE、CQC、UL認證,ISO9001.2015質量體系認證,為品牌產品走向國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潤尚研發生產的產品遠銷美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美國家和地區,以卓越的品質成功開拓了國際市場,贏得了良好口碑。

4、Haier海爾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從開始單一生產冰箱起步,拓展到家電、通訊、IT數碼產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產、生物制葯等領域,成為全球領先的美好生活解決方案提供商。

2014年,海爾全球營業額2007億元,利潤總額150億元,利潤增長3倍於收入增長,線上交易額548億元,同比增長2391%。據消費市場權威調查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的數據,2014年海爾品牌全球零售量份額為10.2%,連續六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